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黎川一中片区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黎川一中片区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园艺爱好者经常将多肉植物的叶片放在湿润的地面上,不久就会生根,形成新植株(如图)。下列与这种繁殖方式相同的是( )
A.播种水稻B.黄瓜的人工授粉C.桃树嫁接D.玉米籽粒的萌发
2.明明周末时去看望奶奶,在奶奶家看到的生物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鸡的玫瑰冠与单冠B.猫的白毛与长毛
C.西瓜的黄瓤与红瓤D.牵牛花花瓣的红色和蓝色
3.下图是某些生物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代表受精过程,②代表发育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中生物体代表被子植物,受精卵形成后,会发育成种子的胚
B.若图中生物体代表蝗虫,过程②需要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C.若图中生物体代表人,产生生殖细胞B的器官是子宫
D.若图中生物体代表人,生殖细胞A中有23条染色体,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6条
4.唐代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景象,体现的鸟类繁殖行为是( )
A.求偶B.交配C.筑巢D.育雏
5.Y-STR检测技术是通过比较Y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来进行个人识别,常用于公安侦查工作。从男性体内提取的以下细胞中,不一定能用于此技术检测的是( )
A.精子B.白细胞C.神经元D.口腔细胞
6.如图是马铃薯两种繁育方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只具有乙的遗传特性B.丁的细胞中有来自甲的染色体
C.丙的繁殖速度比丁快D.组织培养与繁育方式②的实质相同
7.用黑色塑料袋套袋培植韭菜,因为不能合成叶绿素,就会变成黄色,称之为“韭黄”。根据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A.生物的性状只受基因控制
B.植物叶片的颜色由环境决定
C.韭菜的基因受环境影响发生了改变
D.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8.下面与遗传有关的概念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基因 染色体 DNA
B.基因 DNA 染色体
C.染色体 基因 DNA
D.染色体 DNA 基因
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写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这首词中提到了三种动物,下列有关这三种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鹊的卵有卵壳和卵壳膜,有保护和减少水分散失的作用
B.蝉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C.“蛙声”和“蝉鸣”都是求偶行为
D.蝌蚪和成蛙的生活习性相同
10.每种生物无论细胞如何分裂分化都具有恒定数目的染色体。如:人的体细胞中具有23对 染色体,那么人的脑细胞、卵细胞、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依次为 ( )
A.46条、46条、23条B.92条、46条、92条
C.23条、23条、46条D.46条、23条、46条
11.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及米勒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B.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
C.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氧气、甲烷等气体
D.实验证明原始地球条件下可以由无机物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
12.从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角度来看,下列能正确反映生物进化顺序的是( )
A.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B.鱼类、爬行类、两栖类、哺乳类
C.两栖类、鱼类、爬行类、哺乳类
D.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哺乳类
13.如图为某生物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分析该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的所有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
B.如果B来自父方,则b来自母方
C.该个体既可以表现A的性状,又可以表现a的性状
D.基因a和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遗传
14.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起变异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变得发达B.单眼皮做过整形手术后成为双眼皮
C.种在肥沃土壤里的花生颗粒饱满D.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虫棉
15.下图为某家族白化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D、d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白化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Ⅱ-6的基因组成是DD或Dd
C.Ⅲ-8产生的精子类型只有一种
D.Ⅱ-3和Ⅱ-4再生一个健康孩子的概率是3/4
16.农民施用农药Ⅰ来防治害虫,害虫数量锐减,然后又逐渐增加。一段时间后,农民又施用农药Ⅱ,害虫数量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见图)。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进行分析,错误的是( )
A.ab段下降的原因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
B.b点不为零的原因是少数抗药性强的个体存活下来
C.bc段迅速上升体现了害虫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D.de段上升是因为农药Ⅱ使害虫产生了更强的抗药性变异
17.我国古代称烈性传染病为“瘟疫”,李时珍通过燃烧各种芳香物质进行空气消毒,进而控制“瘟疫”的措施属于( )
A.切断传播途径B.控制传染源
C.保护易感人群D.清除病原体
18.用基因组成为aa的蜜桃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毛桃砧木上,接受了基因为AA蜜桃植株的花粉,那么接穗上所结蜜桃果肉以及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为( )
A.aa;AAB.aa;AaC.Aa;AAD.Aa;Aa
19.禁止近亲结婚,有益于家庭幸福,民族兴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某小孩患有隐性遗传病,那么他的父母亲一定是近亲关系
B.如果一对近亲夫妇表现正常,那么他们的孩子不可能患遗传病
C.携带某隐性致病基因的近亲结婚,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几率增加
D.只要禁止近亲婚配,就可以避免生出患隐性遗传病的后代
20.某班有学生48人,三人一组进行“精子与卵细胞随机结合”的模拟实验:先将10枚黑围棋子和10枚白围棋子放入一个红纸盒,将20枚白围棋子放入一个绿纸盒。再由两位同学分别从红、绿纸盒中随机取出一枚围棋子进行组合,第三位同学负责记录,共记录10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纸盒应标记为女性,绿纸盒应标记为男性
B.每次取完记录后,将用过的围棋子不放回纸盒内
C.为了使实验结论更严谨,应取全班各小组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D.第一组记录的10次中7次为白白组合,3次为黑白组合,说明生女孩几率大
二、读图填空题
21.资料一:广东是登革热流行区,每年5月份开始进入登革热高发流行季。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伊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
资料二: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一种能抵抗登革热病毒感染的埃及伊蚊,培育过程如图所示。
(1)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登革热病毒属于______,与人体细胞相比较,它没有______结构。
(2)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3个基本环节,分别是______、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伊蚊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与蝗虫相比多经历了______期。
(3)新培育的埃及伊蚊具有能产生登革热抗体的性状,该伊蚊获得这种性状是通过______技术实现的。
22.如图是与动物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所示家蚕的发育过程,为提高吐丝量,可设法延长其中的[_____]______期。
(2)图三中,产生1的过程发生在______(体内/体外)。
(3)图四中能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的结构是______(填序号);一个完整的卵细胞由______(填序号)所示结构组成;将来发育为雏鸟的结构是[_____]______。
(4)图一至图四所示动物生长发育的起点都是______,图一至三所示动物的发育过程属于______发育。
23.下图是某夫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_
(1)从图中可以看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_____存在的。
(2)从染色体的形态和组成看,图甲表示_____(填“男”或“女”)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
(3)理论上推算,这对夫妇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为_____%。如果生的是男孩,他体内的x染色体来自____(填字母序号)。
A.父亲B.母亲C.父亲和母亲D不能确定
(4)若丈夫有耳垂(Dd),妻子无耳垂(dd),他们生下一个有耳垂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该孩子相关的基因组成是____
24.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图谱,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可推断,该病是一种______(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从遗传学角度来说,父母均表现正常,所生女儿患病,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2)基因由父母传递给子女的桥梁是______,3的基因组成是______(用B、b分别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
(3)根据遗传图谱可以分析,这一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女孩子的概率是______。写出4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______。
三、实验题
25.某学校生物兴趣班的同学进行以下实验来探究生物保护色的作用。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乙组的实验材料应该是_________。
(2)上述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实验中设置甲组的目的是_________。
(3)菜青虫的体色在青色菜叶上是______变异。
(4)如果青色菜叶上的菜青虫所处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菜青虫也可能被吃光,这说明:变化导致菜青虫原来的保护色失去保护作用,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以致生存的机会大大降低了。由此说明,环境对菜青虫起到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的(选填“定向”或“不定向”)。
(5)根据达尔文理论,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______的结果。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播种水稻、黄瓜的人工授粉和玉米籽粒的萌发,都是用种子来繁殖,种子是植物传粉受精后形成的,因此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桃树嫁接,跟题干中多肉用叶繁殖一样,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C正确。
故选C。
2.答案:B
解析:ACD.鸡的玫瑰冠与单冠、西瓜的黄瓤与红瓤、牵牛花花瓣的红色和蓝色,都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ACD不符合题意。
B.猫的白毛与长毛,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C
解析:A.若图中生物体代表被子植物,精子与卵细胞经过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会发育成种子的胚,故A正确。
B.蝗虫的发育为不完全变态发育,若图中生物体代表蝗虫,过程②需要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故B正确。
C.若图中生物体代表人,产生生殖细胞B的器官是卵巢,故C错误。
D.若图中生物体代表人,生殖细胞A中有23条染色体,生殖细胞B中也有23条染色体,则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6条,故D正确。
故选C。
4.答案:C
解析:“几处早莺争暖树”是鸟类的占区行为;“谁家新燕啄春泥”中啄春泥是为了筑巢,属于筑巢行为。由此可见,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答案:A
解析:A.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Y,精子中染色体是体细胞中的一半,而且是体细胞中每对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故精子类型有:22条+X或者22条+Y,不一定能用于此技术检测,A错误。
B.白细胞中含有细胞核,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Y,可以用于比较Y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来进行个人识别,B正确。
C.神经元中含有细胞核,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Y,可以用于比较Y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来进行个人识别,C正确。
D.口腔细胞中含有细胞核,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性染色体XY,可以用于比较Y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来进行个人识别,D正确。
故选A。
6.答案:D
解析:A.①通过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物质,所以丙具有甲和乙的遗传特性,A错误。
B.②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特点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所以丁的细胞中没有来自甲的染色体,B错误。
C. 无性生殖的优点:后代保持亲本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等。丁是无性生殖来的,丙是有性生殖来的,因此,丙的繁殖速度比丁慢,C错误。
D.无性生殖的特点有: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②用马铃薯的块茎繁殖,属于无性生殖;组织培养也属于无性生殖。所以组织培养与繁育方式②的实质相同,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韭菜隔绝光线在黑暗中生长,因无阳光照射,不能合成叶绿素,叶就会变成黄色,被称为“韭黄”。但韭菜和“韭黄”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可见影响韭菜变为“韭黄”的因素主要是光照。根据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D
解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图中 ①②③依次表示染色体、DNA、基因。故选D。
9.答案:D
解析:A.鹊的卵有卵壳和卵壳膜,有保护和减少水分散失的作用,更好地适应复杂的陆地环境,A正确。
B.蝉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期,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B正确。
C.蝉的鸣叫是为了吸引雌蝉,是蝉的求偶行为,属于繁殖行为;蛙鸣叫是求偶行为,雄蛙有鸣囊,能鸣叫,这里的蛙声是雄蛙为了吸引雌蛙抱对,属于求偶行为,也属于繁殖,C正确。
D.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差异,如蝌蚪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而青蛙身体分头、躯干、四肢;蝌蚪有尾无四肢,青蛙有四肢无尾;蝌蚪的鳃和侧线消失,青蛙的眼睛大而突出,口腔宽阔,但它们的生活习性完全不同,蝌蚪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青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D错误。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因此,人的脑细胞、卵细胞、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是46条、23条、46条。
11.答案:C
解析:A.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故A正确。
B.米勒实验中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故B正确。
C.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氢、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没有氧气,故C错误。
D.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证明了无机物可以合成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故D正确。
故选C。
12.答案:A
解析: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原始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由原始的两栖类又进化为原始的爬行类,由某些原始的爬行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原始的哺乳类,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答案:B
解析:A.在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而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则是成单存在的,A错误。
B.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B和b分别位于一对染色体上,B正确。
C.当成对的基因是Aa时,只有A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a控制的性状不表现,C错误。
D.若后代的基因组合是aa或bb时,后代就表现出它们所控制的隐性性状,D错误。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A.经常练习举重的人,是通过自身不断地锻炼使胸肌变得发达,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A不符合题意。
B.单眼皮做过整形手术后成为双眼皮,是通过医生动手术后形成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B不符合题意。
C.种在肥沃土壤里的花生颗粒饱满,是由于外界环境中的肥料等因素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故C不符合题意。
D.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的抗虫棉,是把抗虫的基因导入到棉花体内进行基因重组培育而成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可以遗传给后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答案:D
解析:A.根据某家族白化病的遗传图解可知:Ⅱ-3和Ⅱ-4均正常,而Ⅲ-7患病,表明正常是显性性状,患病是隐性性状,因此根据Ⅲ-7个体的性状表现,可以推断该遗传病为隐性基因遗传病,由隐性基因控制,A错误。
B.Ⅲ-9患病,其基因组成为dd,分别来自Ⅱ-5和Ⅱ-6,因此Ⅱ-6体细胞的基因组成为Dd,B错误。
C.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 —含22条+X染色体的精子或含22条+Y染色体的精子。Ⅱ-8表示男性,其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22条+X或22条+Y,C错误。
D.若用D、d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正常是显性性状,患病是隐性性状,由于Ⅱ-3和Ⅱ-4表现正常,Ⅲ-7患病,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根据遗传图解,Ⅱ-3和Ⅱ-4再生一个孩 子,则这个孩子健康的概率是75%,D正确。
故选D。
16.答案:D
解析:A.杀虫剂Ⅰ、Ⅱ都对害虫起到了定向选择作用,ab段下降的原因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正确。
B.曲线下降不会达到零值,是因为害虫有抗药性强的个体,正确。
C.曲线回升是通过抗药性强的害虫不断繁殖实现的,正确。
D.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个体差异,杀虫剂l、Ⅱ不能使害虫发生抗药性强弱的变异,错误。
故选D。
17.答案:A
解析:A.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就是阻断病原体的散播途径,所以,“李时珍通过燃烧各种芳香物质进行空气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A符合题意。
B.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控制传染源的目的就是防止病原体离开传染源,B不符合题意。
C.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就是增强人群抵抗病原体的能力,C不符合题意。
D.保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清除病原体的目的就是将病原体清除或杀死,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答案:B
解析:由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由题意可知用基因型为aa的枝条作接穗,成功嫁接到基因为AA的砧木上,在正常情况下,该枝条上结出了果实的果肉和接穗的一样,即aa。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的,精子来自基因为AA蜜桃植株的花粉,精子的基因组成为A;卵细胞来自基因组为aa的蜜桃,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a,因此受精卵和胚的基因组成是Aa,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9.答案:C
解析:A.孩子患有隐性遗传病,并不意味着父母一定是近亲。隐性遗传病的发生是因为孩子从父母那里都继承了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只要双方都是某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携带者,这种情况可以在非近亲结婚的情况下发生,A错误。
B.一对近亲夫妇外表看起来正常,他们仍然可能是某些隐性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如果他们恰巧都是同一隐性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他们的孩子患病的可能性会增加,B错误。
C.结合分析可知,携带某隐性致病基因的近亲结婚,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几率增加,C正确。
D.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生率,但不能完全避免。隐性遗传病也可以通过非近亲结婚的夫妇传递给孩子,只要双方都是隐性致病基因的携带者,D错误。
故选C。
20.答案:C
解析:A.男性产生的精子含X和Y两种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X的染色体。所以,具有黑白两色围棋的红纸盒应标记为男性,而仅有白围棋子的绿纸盒应标记为女性,A错误。
B.如果每次使用后不放回,那么每次抽取的概率就会改变,这不利于模拟实际生殖过程中的随机性。所以,每次取完记录后,将用过的围棋子应该放回纸盒内,B错误。
C.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的误差,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或进行多次实验,取其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可见,该实验中,为了使实验结论更严谨,应取全班各小组实验数据的平均值,C正确。
D.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可见,第一组记录的10次中7次为白白组合,3次为黑白组合,并不能直接说明生女孩的几率大。因为实验的次数较少,不能代表整体的概率分布,D错误。
故选C。
21.答案:(1)病原体;细胞
(2)传染源;蛹
(3)转基因
解析:(1)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可见,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登革热病毒属于病原体,与人体细胞相比较,它没有细胞结构。
(2)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如果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饮食、空气、土壤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伊蚊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可见,伊蚊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与蝗虫相比多经历了蛹期。
(3)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它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拼接组合,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从而改造某些遗传性状,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新品种。可见,新培育的埃及伊蚊具有能产生登革热抗体的性状,该伊蚊获得这种性状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的。
22.答案:(1)b幼虫
(2)体外
(3)②⑤(顺序可变);④⑤①(顺序可变);④胚盘
(4)受精卵;变态
解析:(1) 家蚕是一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a受精卵、b幼虫、c蛹和d成虫四个时期,并且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着明显差别。家蚕吐丝的时期是b幼虫,因此为提高吐丝量,可设法延长其中的b幼虫时期。
(2)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进行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1受精卵,所以,产生1的过程发生在体外。
(3)在鸟卵的结构中,②是卵白,⑤是卵黄,它们都能够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卵白除了提供营养物质外,还能够提供水分。①卵黄膜相当于细胞膜,④胚盘的里面含有细胞核,⑤卵黄相当于细胞质,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卵细胞,将来发育为雏鸟的结构是④胚盘。
(4) 根据分析可知,图一至图四的动物都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都是有性生殖;图一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图二是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图三是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它们的发育方式都属于变态发育。
23.答案:(1)成对
(2)女;50
(3)B;50
(4)Dd
解析:(1)从题干图中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
(2)分析图示可知:甲图中的第23对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是XX染色体,即甲图表示的是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乙图中的第23对染色体一条大、一条小,为XY染色体,因此乙图表示男性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组成。
(3)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在整个人群中男女性别之比大致1:1.人的性别遗传如图:
从图中也可以看出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因此理论上推算,这对夫妇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为50%,男孩的X染色体是来自母亲。
(4)基因在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基因随染色体的分开而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结合成受精卵又是随机的。人的有耳垂由显性基因D控制,无耳垂由隐性基因d控制,一对夫妇,丈夫有耳垂(Dd),妻子无耳垂(dd)。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这对夫妇生有耳垂孩子的可能性是50%,有耳垂的孩子的基因组成是Dd;无耳垂孩子的基因组成是dd。
24.答案:(1)隐性;变异
(2)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BB或Bb
(3)1/8(或12.5%);22对常染色体+XX(或22对+XX)
解析:(1)亲代表现正常,而子代出现的患病是新出现的性状,患病是隐性性状,表现正常是显性性状,所以根据图可推断,该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因此,从遗传学角度来说,父母均表现正常,所生女儿患病,这种现象称为变异。
(2)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或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子女的。
分析可知,4号的基因组成是bb,各由亲代传递一个基因b,亲代的基因组成是Bb,遗传图解如下所示:
分析可知,3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
(3)通过第(2)小题详解可知,子代患上遗传病的概率是25%。
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可知生男生女的概率各是50%。
因此,根据遗传图谱可以分析,这一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女孩子的概率是25%×50%=1/8(或12.5%)。
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称为XY染色体,4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22对常染色体+XX(或22对+XX)。
25.答案:(1)菜青虫100条
(2)生活环境(或菜叶的颜色);作对照(或形成对照)
(3)有利
(4)定向
(5)自然选择
解析:(1)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变化只与所探究的变量有关。可见,乙组的实验材料应该和甲组一致,是菜青虫100条。
(2)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本实验要探究生物保护色的作用,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上述实验的变量是生活环境(或菜叶的颜色)。实验中设置的甲组是对照组,目的是作对照(或形成对照)。
(3)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而变异的有利、有害则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可见,菜青虫的体色在青色菜叶上是保护色,属于有利变异。
(4)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因此生物进化是定向的。根据题干所述可知,环境对菜青虫起到了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定向的。
(5)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达尔文认为,这是动物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组别
甲组
乙组
实验材料
菜青虫100条
?
生活环境
与菜青虫体色一致的青色菜叶上
与菜青虫体色不一致的黄色菜叶上
实验处理
放入5只家鸽
放入5只家鸽
实验结果
一分钟后,吃剩88条
一分钟后,吃剩75条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片区十八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水平测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判断题,读图填空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