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括号涂黑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Ti48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安徽省生产食盐的主要来源为内陆井矿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钻井用的铁制设备被腐蚀的过程涉及原电池原理
B. 卤水净化所用的助沉剂聚丙烯酰胺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 蒸发制盐利用的原理是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
D. 食盐中添加I2,可以帮助人们避免碘缺乏
【答案】A
【解析】
【详解】A.钢铁中混有杂质碳,能与铁形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遇到电解质溶液钢铁就能发生电化学腐蚀,铁制设备会发生电化学腐蚀,A正确;
B.聚丙烯酰胺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B错误;
C.蒸发制盐利用的原理由于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故采用蒸发结晶,而不是降温结晶,C错误;
D.I2易升华,且有一定的腐蚀性,故食盐中加KIO3避免碘缺乏,D错误;
故答案为:A。
2. 84消毒液是常用的消毒剂之一,下列有关84消毒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基态Cl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B. 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1 ml,转移的电子数约为
C. 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 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基态Cl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A项错误;
B.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发生反应:,所以每产生1 ml,转移的电子数约为,B项正确;
C.由于NaClO水解而使NaClO和NaCl的混合溶液呈碱性,而加的是少量,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不能出现,C项错误;
D.该溶液中,、、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
故选B。
3. 微量元素硒在生命功能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下列关于硒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硒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p区元素
B. 生命体中所含元素Se、O、N的第一电离能:
C. 能被氧化成
D. 硒与机体内氨基酸能通过离子键形成硒蛋白
【答案】D
【解析】
【详解】A.基态硒的价电子排布式为,属于p区元素,A项正确;
B.根据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可知,第一电离能:,B项正确;
C.根据氧化还原的性质,中硒为+4价,能被氧化成,C项正确;
D.Se与氨基酸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D项错误;
故选D。
4. 一种抗抑郁药物(Q)的合成路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B. R中含有4种官能团
C. Q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D. P→Q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M中存在杂化的碳原子,所有碳原子一定不共平面,A项错误;
B.P中含有醚键、羟基和碳氯键3种官能团,B项错误;
C.Q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C项错误;
D.根据合成路线,P→Q还生成HCl,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D项正确;
故选D。
5. 利用对应试剂通过下列实验装置能实现相关气体制备与收集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示装置为简易气体发生装置,用于制备气体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要求液体与块状固体反应不需加热,制备密度大于空气且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
【详解】A.氢气密度小于空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A项错误;
B.硫化亚铁固体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的H2S气体密度比空气大,B项正确;
C.铜片和稀硝酸反应可制取NO气体,但NO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C项错误;
D.二氧化锰固体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制取氯气,常温下反应不能发生,D项错误。
故选B。
6. 便携式血糖仪能通过原电池原理迅速而准确地测得患者的血糖水平,其负极材料是附有二茂铁衍生物(Fe)涂层的碳电极,负极室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的结构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可能为
B. 负极涉及的反应有
C. 中N的杂化方式与O相同
D. 当电路中转移1 ml电子时,消耗180 g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详解】A.正极若在有氧条件下,正极的电极反应式可能为,A项正确;
B.由图可知,负极涉及的反应有,B项正确;
C.中N和O都是杂化,C项正确;
D.1 ml葡萄糖有180 g,转化为1 ml葡萄糖内酯转移2 ml电子,D项错误;
故选D。
7. 实验室用粉煤灰(主要含,等)制备碱式硫酸铝溶液,并用于烟气脱硫研究,其转化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滤渣Ⅰ的主要成分为:
B. 制备碱式硫酸铝溶液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 调节pH值低于3.6会导致溶液中铝元素的含量降低
D. 碱式硫酸铝溶液多次循环使用后增大的原因是部分的硫元素被氧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粉煤灰用硫酸酸浸得到溶液和难溶的SiO2滤渣,用CaCO3粉末调滤液的pH后再次过滤,得到碱式硫酸铝溶液;该溶液可吸收SO2烟气。
【详解】A.酸浸时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而不溶于酸,滤渣Ⅰ的主要成分为:SiO2,A正确;
B.制备过程没有发生元素化合价变化,B正确;
C.调节pH值低于3.6会导致溶液中较多,会使碱式硫酸铝的生成量减少,但的水解程度同样受到抑制,故溶液中铝元素的含量不会降低,C错误;
D.碱式硫酸铝溶液循环吸收,溶于水的与水反应生成,加热时,部分被氧化为,使溶液中增大,D正确;
故选C。
8. X、Y、Z、Q、R是分别占据5个主族和前四周期的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Y原子的5个轨道上都有电子、基态Z原子核外有3个未成对电子、Q的单质(常温下为气态)和NaOH溶液在常温下发生歧化反应生成两种盐,R的L和M层电子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和R形成的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B. X和Q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不同
C. 元素电负性:Z>Q>RD. Z和Q形成的分子可能是极性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X为H;Y的5个轨道上都有电子,Y可能为第二周期的N、O、F;Z有3个未成对电子,Z可能为第二周期的N或第三周期的P,故Y是O或F,Z是P;Q的单质和NaOH发生歧化反应生成两种盐,Q为第三周期的Cl,确定Y是O,不是与Cl同族的F;R的L和M层的电子数相同,未排3d,在第四周期又不是IA族,所以R是Ca。综上,X为H,Y是O,Z是P,Q为Cl,R是Ca。
A.Y和R形成的化合物过氧化钙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故A项错误;
B.X和Q,即H和Cl,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均为1,故B项错误;
C.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大,从上到下依次减小,所以元素电负性:,故C项错误;
D.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极性分子,所以Z和Q形成的分子是极性分子,故D项正确;
故本题选D。
9. 工业上使用多种方式解决、、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如SNCR技术以尿素作为还原料实现脱硝:(乳酸钠)、和离子液体(指在室温或接近室温时呈液态的盐类物质、由阴、阳离子组成)等溶液可用于气体吸收。已知:25℃时、几种酸的电离常数: ,;(乳酸)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均属于大气污染物
B. SNCR脱硝技术存反应:
C. 工业上可利用碱溶液对NO直接进行化学吸收
D. (乳酸钠)溶液吸收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A.引起温室效应,不属于大气污染物,A项错误;
B.由题意可知,SNCR脱硝技术用尿素作为还原剂实现脱硝,存在反应:,B项正确;
C.NO不能单独被碱液吸收,C项错误;
D.(乳酸钠)溶液吸收的离子方程式为,D项错误;
故选B。
10. 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对许多物质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室温下能导电B. 键角:
C. 空间结构为平面正四边形D. 中N的杂化方式只有一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A.离子液体指在室温或接近室温时呈液态的盐类物质,由阴、阳离子组成,故室温下能导电,A项正确;
B.中B是杂化,而中B是杂化,故键角:,B项正确;
C.根据VSEPR模型可知,中B的价层电子对数,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C项错误;
D.中N的杂化方式只有一种,D项正确;
故选C。
11. CO2和H2在某催化剂表面合成CH3OH: △H,反应历程如图1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G随温度关系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历程中的基元反应全部是放热反应
B. 图2中表示该反应△G随温度的变化的是直线a
C. 该反应历程中活化能最小的基元反应是
D. 过程中发生非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反应历程中有的基元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吸热反应,A项错误;
B.由图可知,该反应的△H<0,ΔS<0,由可知,直线方程的斜率是正值,则为直线c,B项错误;
C.从图中可以看出,活化能最小的反应是,C项正确;
D.过程中断裂碳氧键,形成碳氢键,则发生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D项错误;
故选C。
12.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向溶液中加入氨水至蓝色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再加入乙醇,降低了的溶解度,析出深蓝色晶体,A项正确;
B.溶液是碱性的,S2-和在碱性溶液中能共存,向溶液中滴加溶液,不会出现淡黄色沉淀,B项错误;
C.向某溶液中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可能原溶液中只有无,C项错误;
D.加入新制备的之前应该先加NaOH溶液调至碱性,D项错误;
故选A。
13. 已知双环戊二烯解聚成环戊二烯的反应为 。若将3 ml双环戊二烯通入2L恒容密闭容器中,测得℃和℃下n(双环戊二烯或环戊二烯)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时反应到a点恰好达到平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T1>T2
B. ℃时,0~2h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环戊二烯) ml⋅L⋅h
C. ℃时,当容器内的气体压强为起始的1.5倍时:v(正)(逆)
D. ℃时,反应恰好达到平衡时:44.8 ml(环戊二烯)ml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时,双环戊二烯前1h减少1.8 ml,相当于环戊二烯增加3.6 ml,℃时,环戊二烯增加4 mlml,所以,A正确;
B.℃时,0~2h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环戊二烯)ml⋅L⋅h,B错误;
C.由a点可知,℃时,平衡时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3 ml-0.6 ml)+0.6 ml=5.4 ml,是初始3 ml的1.8倍,气体的压强为起始时的1.5倍时,反应正向进行,(正)(逆),C正确;
D.在℃时,反应达到平衡,消耗双环戊二烯的物质的量为(3-0.6)ml=2.4ml,此时生成环戊二烯的物质的量为2.4×2 ml=4.8 ml,因为T₁>T₂,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时n(环戊二烯)ml,假设双环戊二烯全部反应,则生成环戊二烯的物质的量为6 ml,但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因此n(环戊二烯)ml,D正确;
故选B。
14. 制备Ni₂O₃的酸浸液中含有、、和,可通过调节pH、氧化等方式对液进行净化(即相关离子浓度ml⋅L)。25℃时,溶液中相关离子的与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M代表、、、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可被净化的pH区间最大
B. 净化的先后顺序:、、
C. 、的混合溶液中 ml⋅L时二者不会同时沉淀
D. 当净化完成时,溶液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像可知,可被净化的pH区间为3.2~7.2,可被净化的pH区间为4.7~7.2,故可被净化的pH区间最大,A项错误;
B.净化的先后顺序:、,,B项错误;
C.由图像可知,完全沉淀时的pH为3.2,此时的浓度大于0.01 ml⋅L,、的混合溶液中ml⋅L时,二者不会同时沉淀,C项正确;
D.当净化完成时,溶液中,D项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苯与液溴在催化下的取代反应是高中阶段重要的有机反应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苯与液溴反应后的橙红色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逐渐褪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但液体始终略带一些红褐色,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探究苯与液溴取代反应产物的相关性质,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处(夹持仪器略)进行实验。
①图中盛有液溴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
②该装置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该反应为取代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应结束后,向三颈烧瓶中加入蒸馏水进行水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④为了观察到无色透明的溴苯,溴苯经过水洗后,将液体转移至分液漏斗中静置,溴苯从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至盛有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溶液的作用为______(填离子方程式)。
【答案】(1) ①. (或) ②. 有少量和NaOH反应生成的红褐色沉淀混在其中
(2) ①. 恒压滴液漏斗或恒压分液漏斗 ②. 溶解挥发出来的,避免影响检验后续产物HBr ③. 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 ④. 除去(或吸收三颈烧瓶中的溴化氢,除去部分),防止后续洗涤时生成沉淀,影响溴苯的真实颜色 ⑤. 下口放出 ⑥. (或或或或或)
【解析】
【小问1详解】
溴苯产物中溴苯和苯均为无色油状液体,互溶后由于溴苯较多,沉在容器的底部,因为混有的溴苯和没反应完的苯,会显橙红色。反应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钠反应掉,这样就能剩余无色的溴苯和苯。虽说是无色的,可实际还是会略带一点颜色,这是因为有少量催化剂和NaOH反应生成的红褐色沉淀混在其中。
【小问2详解】
①通过图识别其为恒压滴液漏斗或恒压分液漏斗。
②苯与液溴反应的产物之一为HBr,其通入到溶液会产生淡黄色的AgBr沉淀,但是由于HBr中会携带挥发出来的进而干扰判断,所以利用(可以溶解挥发出来的,避免影响检验后续产物HBr。
③水洗的目的是除去(吸收三颈烧瓶中的溴化氢,除去部分),防止后续洗涤时生成沉淀,影响溴苯的真实颜色。
④水洗后,溴苯密度比水大,沉在底部,将其缓缓倒入盛有溶液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可观察到无色透明的溴苯。这里用溶液可以有效除去未反应的,防止生成的沉淀影响观察溴苯的真实颜色。
16. 我国自主研发的双底吹连续炼铜工艺以黄铜矿(主要成分是)、混辉铜矿(主要成分是)为原料进行炼钢,流程如图所示。已知铜锍的主要成分为和FeS,还含有FeO等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底吹熔炼”前应将黄铜矿、混辉铜矿粉碎并将氧气从底部吹入,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2)黄铜矿在“底吹熔炼”时生成FeO、和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连续吹炼”过程中加入的石灰石除了可以作为助熔剂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为____________(填一条)。
(4)“火法精炼”的基本流程是鼓入空气,使熔体中杂质如铁、镍等发生氧化,形成炉渣或挥发进入炉气而除去,其中镍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周期第______族。残留的氧常常通过重油还原,从石油中获得重油的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
(5)“电解精炼”铜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若采用硫酸酸化的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电解过程中向______极移动(填“阴”或“阳”)。
(6)某次生产时原料黄铜矿、混辉铜矿的总质量为3.2吨(其中Cu元素的含量为20.14%),“电解精炼”全过程转移的电子数为,本次生产中铜的产率为______(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合理即可)
(2)
(3)吸收产生的(或分解吸收热量,防止温度过高对炉内结构的损坏)(合理即可)
(4) ①. 四 ②. Ⅷ ③. 分馏
(5) ①. ②. 阳
(6)24.83%
【解析】
【分析】黄铜矿(主要成分是)、混辉铜矿(主要成分是)粉碎并将氧气从底部吹入,进行底吹熔炼,得到烟气、铜锍、炉渣,铜锍的主要成分为和FeS,还含有FeO等物质,对铜锍加入O2和石灰石进行连续吹炼得到粗铜,对粗铜进行 “火法精炼”,基本流程是鼓入空气,使熔体中杂质如铁、镍等发生氧化,形成炉渣或挥发进入炉气而除去,得到阳极铜,阳极铜电解精炼得到铜。
【小问1详解】
底吹熔炼前将黄铜矿、混辉铜矿粉碎并将氧气从底部吹入,其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
【小问2详解】
黄铜矿在“底吹熔炼”时生成FeO、和,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连续吹炼”过程中加入石灰石除了可以作为助熔剂外,还可以起的作用为吸收产生的,分解吸收热量,防止温度过高对炉内结构的损坏;
【小问4详解】
镍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Ⅷ族;从石油中获得重油的分离提纯方法为分馏;
【小问5详解】
“电解精炼”铜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若采用硫酸酸化的硫酸铜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电解过程中在电解池中从阴极流向阳极;
【小问6详解】
全过程转移的电子数为:,即5000 ml,根据阴极的电极反应式可知,产生铜的物质的量为2500 ml,则铜的产率为。
17. 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的减排和资源化利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设想,二氧化碳加氢还原转化为推进剂甲烷,以实现星际旅行的愿望。其中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Ⅱ:
①已知: ,则反应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②反应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已知反应Ⅰ的速率方程为,,其中、为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
由图1可知,代表曲线的是______(填“MH”或“NG”);反应Ⅰ的(浓度平衡常数)与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为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③向某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5 ml CO2、和20ml 、和在不同温度下同时发生上述反应Ⅰ和反应Ⅱ,平衡时两种含碳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中缺少______(填含碳物质的分子式)的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变化曲线;800K时,若平衡时容器内总压为p,图2中缺少的含碳物质平衡时为1.0 ml,则反应Ⅱ的压强平衡常数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为用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2)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① kJ⋅ml
② kJ⋅ml
控制压强为Pa、,其他条件相同时,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①、②,反应温度对的平衡转化率及的平衡选择性的影响如图3、4所示[的选择性可表示为]。
根据图4解释:图3中温度低于260℃时,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金红石型,可用于催化氢化,其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①Ti位于周围O构成的______中心(填字母)。
A.三角形 B.四面体 C.六面体 D.八面体
②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g·cm(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 ①. ②. NG ③. ④. ⑤. 0.34
(2)温度低于260℃时,的平衡选择性大于50%,以反应①为主,温度升高,反应①逆向移动的程度大于反应②正向移动的程度(合理即可)
(3) ①. D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将已知反应依次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由(③×2+②×4-①)得目标反应,则该反应的。②由图中信息可知,温度越高,则越小,曲线MH和NG是与温度的关系,,升高温度时逆反应速率增大程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程度,则代表的曲线是NG。该反应的速率方程为,,即平衡状态下,。③随着温度升高,曲线a代表的物质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曲线b代表的物质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由于反应Ⅰ是放热反应,随着温度升高,甲烷的物质的量应逐渐减小,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又由于反应Ⅱ是吸热反应,随着温度升高,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根据量的关系可知,800K时另一种物质是1 ml,1200K时另一种物质接近2.2 ml,1600K时另一种物质接近0.5 ml,说明另一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先变大后变小,则可能是开始温度低的阶段反应Ⅰ逆向移动占主要地位,后来温度高时反应Ⅱ正向进行占主要地位,因此图中曲线a为甲烷,曲线b为CO,则缺少的物质的量与温度的关系变化曲线。800K时,ml,ml,ml,根据O和H原子守恒可知,ml,ml,气体总物质的量为3.8ml+1.0ml+0.2ml+2.8ml+9.6ml=17.4 ml。根据题意,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反应Ⅱ的压强平衡常数;
【小问2详解】
温度升高,反应①逆向移动,反应②正向移动,由图4可知,温度低于260℃时,的平衡选择性大于50%,以发生反应①为主;图3中,温度低于260℃时,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当温度低于260℃时,的平衡选择性大于50%,以反应①为主,反应①逆向移动的程度大于反应②正向移动的程度。
【小问3详解】
①根据均摊法,该晶胞中O的个数为4,Ti的个数为2,从图中可以看出,中间的Ti周围有6个紧邻的O,Ti位于紧邻的O构成的八面体中心,D项符合题意。②根据晶胞结构得到晶胞中O有个,Ti有个,该晶体的密度为g⋅cm。
18. 苯甘氨酸是合成抗生素、多肽激素及多种农药的重要中间体,一种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
(2)A和B中,熔沸点较高的为______(填“A”或“B”),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4)F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5)E→F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
(6)在B的同系物中,满足下列条件的共有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比8多一个碳原子②苯环上含有2个取代基
其中核磁共振氢增显示有5组峰且峰而积比为2∶2∶2∶2∶1的同系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1)苯甲醛 (2) ①. B ②. B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合理即可)
(3) (4)羧基,氨基
(5) ①. ②. 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
(6) ①. 12 ②. 、
【解析】
【分析】A与HCN加成得到B,B与NH3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结合D的结构和C的分子式,推出C的结构简式为,D发生已知条件反应生成E,E发生水解反应生成F。据此分析作答。
【小问1详解】
根据A的结构,A的名称为苯甲醛。
【小问2详解】
A和B中,熔沸点较高的为B,原因是B能形成分子间氢键。
【小问3详解】
通过B→C→D中的反应条件和分子式可推断C的结构简式为。
【小问4详解】
根据F的结构,F中官能团的名称为羧基,氨基。
【小问5详解】
E→F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
【小问6详解】
第一种情况,苯环上的两个取代基为和,取代上的H有2种情况,苯环上两个取代基有邻、间、对3种情况,所以有种;第二种情况,苯环上的两个取代基为和苯环上两个取代基有邻、间、对3种情况;第三种情况,苯环上的两个取代基为和,苯环上两个取代基有邻、间、对3种情况,综上,共有12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5组峰且峰面积比为2∶2∶2∶2∶1的结构简式为和。选项
试剂a
试剂b
气体
A
稀硫酸
锌粒
B
稀硫酸
硫化亚铁固体
C
稀硝酸
铜片
NO
D
浓盐酸
二氧化锰固体
选项
实验操作、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加入氨水至蓝色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再加入乙醇,析出深蓝色晶体
乙醇可降低的溶解度
B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
与发生了归中反应
C
向某溶液中滴入几滴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
证明原溶液中含有
D
先向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 10%蔗糖溶液和5滴10%溶液,加热煮沸,再加入新制的,加热,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蔗糖未发生水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一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安徽省合肥一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安徽省合肥一中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三模)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一种抗抑郁药物,实验室用粉煤灰,答案 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