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海南省2024七下历史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

    海南省2024七下历史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第1页
    海南省2024七下历史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第2页
    海南省2024七下历史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海南省2024七下历史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海南省2024七下历史第1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共9页。
    第一单元学情评估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通过历史要素获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依据“589年”“陈后主”“北周外戚”等要素,我们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南北朝对峙形成 B.杨坚建立了隋朝C.陈后主建立陈朝 D.隋灭陈统一全国2.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而中国大运河尤其以隋朝大运河著称。隋朝大运河的重要作用是(  )A.便于军事力量调动 B.解决了北方缺水的问题C.便于帝王南巡游玩 D.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3.“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这首《及第谣》中描述的制度及其正式诞生的时期分别是(  )A.世袭制 隋文帝时 B.科举制 隋炀帝时C.科举制 唐太宗时 D.世袭制 武则天时4.《唐摭言》中记载:“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材料反映出科举制的影响是(  )A.增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B.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C.为西方文官制度奠定基础 D.促进了全社会形成重学风气5.“隋朝统治到后来,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动辄数百万,驱使他们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这则材料可用于说明(  )A.隋朝建立的背景 B.隋朝灭亡的原因C.隋朝经济的发展 D.隋朝统一的过程6.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相关的史实是(  )A.汉化改革,民族交融 B.开凿运河,创立科举C.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D.封邦建国,巩固统治7.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由此可知,唐太宗(  )A.重视农业生产 B.扩充国学规模C.注重虚心纳谏 D.加强边疆管理8.武则天统治时期,政策稳健、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有“贞观遗风”之称,也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这说明武则天的统治(  )A.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 B.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C.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进行了科举制的改革9.诗人杜甫在《忆昔二首》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描绘的景象反映了(  )A.“贞观之治”的形成 B.武则天时期的经济发展C.“开元盛世”的局面 D.隋初社会经济的恢复10.到了唐代,曲辕犁完全成熟,它最大的特点是以曲辕代替了直辕,并设置有专门控制耕地深度的机关,以便更好地根据实际所需控制耕地深浅。这反映了唐代(  )A.开始用畜力取代人力 B.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C.引进国外的生产技术 D.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11.邢窑遗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临城两县境内,是一处隋至五代的瓷窑遗址。唐朝时邢窑烧制的举世闻名的瓷器是(  )A.白瓷 B.唐三彩 C.青瓷 D.秘色瓷12.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又生动活泼地反映着生活。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描写的城市是(  )A.长安 B.扬州 C.洛阳 D.琼州13.博物馆见证历史风华。某博物馆计划推出唐代专题展览,根据下面展出的三幅图片,推测此次展览的主题是(  )A.民族交融 B.对外交流 C.经济繁盛 D.多彩艺术14.唐王朝不仅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来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的文化,也以积极的态度输出先进文明给周边国家,如新罗、日本等。材料反映出唐朝的对外交流(  )A.强调以中华文明为中心 B.呈现双向交流的特色C.构建了完整的贸易体系 D.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15.“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度出海,终抵东瀛。”上述材料高度赞扬了唐朝时期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一位僧人。这位僧人是(  )A.杜甫 B.玄奘 C.鉴真 D.阎立本16.《西游记》以玄奘西行为背景,用神话的方式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艰难历程。其中的“西天”指的是(  )A.大秦 B.天竺 C.波斯 D.大食17.思维导图是有效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下面“唐朝衰亡”的思维导图中空白处分别应填(  )A.黄巢起义 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C.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D.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18.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代之以沉郁、悲怆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科举制促进了唐诗的繁荣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的衰微19.下图是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更替时间轴。据时间轴可知,五代时期(  )A.经济发展迅速 B.藩镇割据加剧C.政权更替频繁 D.国家疆域扩大20.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下面目录展现的内容主旨是(  )A.争霸与争鸣的春秋战国 B.秦汉大一统的封建国家C.繁荣与开放的大唐盛世 D.政权并立的魏晋南北朝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太宗即位初年所自觉遵奉的另一个儒家美德就是节俭。他严格地削减了大型公共工程,以减轻民众的劳役负担和赋税。他在即位后几个月内对群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样地宣扬节俭和关心民众福利,自然使朝廷的儒臣们高兴,也使他大得民心。——摘编自[英]崔瑞德编《剑桥中国隋唐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大得民心的原因。(2分)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摘自《贞观政要》(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举出一个相关史实予以说明。(4分)材料三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dú)武(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摘自《贞观政要》(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隋朝的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内在关系,并简析其原因。(3分)22.(12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盛世之治】材料一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这是诗人杜甫《忆昔二首》中的诗句,诗中描绘了唐玄宗在位的最初二十几年里出现的兴盛景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兴盛景象,历史上称为什么?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5分) 【和同一家】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摘编自《中华上下五千年》(2)吐蕃人是现在哪一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二中的“公主”指的是谁?(2分) 【中外交往】材料三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郭沫若材料四 玄奘在唐朝贞观年间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3)唐朝时期日本派往中国的使节叫什么?材料三中的“盲目航东海”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4)根据材料四,指出玄奘西行的主要目的。鉴真和玄奘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克服了种种困难,他们身上具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分)23.(19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制度篇】材料一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参政的机会……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材料一中“第五大发明”的“发明者”是谁?该制度正式创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的影响。(6分) 【技术篇】材料二 唐朝农用工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1、图2两种农用工具的名称。(2分) 【文化篇】材料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唐朝文学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其中李白被誉为什么?杜甫的诗歌又被称为什么?(3分)(4)根据上述材料,有同学提炼了三个与创新有关的观点,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8分) 答案一、1.D 2.D 3.B 4.D 5.B 6.C7.A 点拨: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可知,唐太宗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生产。故选A。8.C 9.C 10.D 11.A 12.A 13.A 14.B 15.C16.B 17.D 18.A 19.C 20.C二、21.(1)奉行节俭,减轻民众的劳役负担和赋税。(或节俭和关心民众福利,2分)(2)治国思想: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或用人注重德才兼备,2分)史实: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任举一例即可得2分)(3)有关系。(1分)原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了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局面。(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22.(1)“开元盛世”。(1分)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2)少数民族:藏族。(1分)“公主”:文成公主。(1分)(3)使节名称:遣唐使。(1分)历史事件:鉴真东渡日本。(1分)(4)目的:学经求法。(1分)精神: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意志顽强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23.(1)“发明者”:隋炀帝。(1分)标志: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1分)影响: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2)图1:曲辕犁。(1分)图2:筒车。(1分)(3)主要形式:诗歌。(1分)李白:诗仙。(1分)杜甫的诗歌:诗史。(1分)(4)【示例1】观点:文化创新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发展。(1分)论述:唐朝时期大力扩展诗歌形式,创新诗歌的样式,使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涌现出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唐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促进了中华诗歌文化的繁荣发展。(5分)结论:综上所述,文化创新有利于国家文化发展和繁荣,我们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文化创新。(2分)【示例2】观点:制度创新促进国家发展。(1分)论述:隋朝时期创立了科举制,改变了选官用人的制度,扩大了官员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并成为此后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促进了国家的发展。(5分)结论: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有利于国家发展,创新要符合国情,要符合时代的发展。(2分)【示例3】观点:技术创新促进农业发展。(1分)论述:唐朝时发明了曲辕犁,使犁操作起来更灵活,节省了人力、畜力,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促进了唐朝农业的发展。(5分)结论:综上所述,技术创新有利于农业发展,我们要积极培养创新精神,加强技术创新。(2分)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