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溆浦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展开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一、基础与积累(30分)(共12题;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社会民俗包括人际交往、礼仪文化、岁时节日民俗等,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可以从可以瞥见许多人情世故。《社戏》中,每逢社戏,远近村民都会成群结队摇着乌蓬船前往观戏[甲]“社”一字由“示”“土”构成 , “示”表示祭祀 , “土”表示土地。社戏实际上是在社中进行的一种戏艺活动,有着酬神祁福、文化娱乐等意义。此外,文中提到的“春赛”属于民间娱乐,未当家的女儿在夏季归省属于社会习俗。《灯笼》中也描写了在春节和元宵节里张灯结彩、跑马灯、猜灯谜等节日民俗,还涉及婚嫁礼仪,如族里的姐妹远嫁时就会满街灯火,彻夜鼓吹,场面热闹宏大,使人叹为观止。可惜随着现代化进程,许多民俗已屏息敛声 , 我们也只能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来了解了。民俗文化,不仅仅是咿咿呀呀的社戏,像yilì的宝塔山,气势磅礴、容不得羁绊的腰鼓,浸润着长幼情笃、在静穆的庭院中亮着的灯笼······民俗与我们如影随形,而关于家乡的民俗记忆,如同皎洁的明月映照在每一个游子的心头,kuānwèi了他们那久经漂泊的心。
1. 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和词语,分别写词语和给加点字注音
①yilì
②羁绊
2. 请找出并改正语段中的错别字。
①改为
② 改为
3. 根据甲句可知,“社”使用的造字法是
4. 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 A . 人情世故 B . 成群结队 C . 叹为观止 D . 屏息敛声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 我们将通过读经典、悟经典,使有着“书香校园”美誉的一中莘莘学子更有文化底蕴。 B . 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C . 走进新建的师范学校的实验大楼,我感到很受鼓舞,很想上这儿来学习。 D . 烈士公园的国庆节张灯结彩,花团锦簇,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6.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要想建立中国的音乐学派,也应当扎根在中国音乐、戏曲、诗词歌赋等优秀文化根基上。
②一次采风,刚踏上大草原,一位同行的京剧名家就开心往地上一坐,脚一盘,唱起了京剧。
③西方音乐学派众多,多是建立在本土音乐文化基础上的。
④我也喜欢京剧,但在那一刻,我第一次领悟到原来京剧这么美、这么雅致。
⑤要让世界了解我们的音乐,首先要解决好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创作的问题。
A . ①③⑤②④ B . ⑤②④③① C . ②④③⑤① D . ⑤③①④②
7. 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社戏》是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选自《呐喊》。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B . 贺敬之,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人。著有诗集《朝阳花开》《放歌集》等,独创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斯大林文学奖”。《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富有陕北风土人情美。 C .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D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8.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孕育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依照你的理解,完成填空。
诗中有山水,何处不田园。“土地平旷,①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那是秀丽美好的桃花源;“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② ”,那是火热年代的根据地;诗中有情谊,何处不动人③”,儿女共沾巾,那是王勃以豁达的胸襟面对离别的坦然。④端居耻圣明”,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诗人借古语来暗喻自己想出来做一番事业的壮志;“挑兮达兮,⑤ ”,那是《子衿》中女子在城头不断徘徊等待的幽怨。
综合性探究。
古诗就像一朵奇异的花绽放在文坛上,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吸引着我们前去观赏。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曾经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确,中国古诗之路也是漫长而修远的,现在请你和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完成下面的题目。
9. 【诗以传情】时下,满目青绿,生机盎然,请你写出含“青” 的上下两句诗(有一句包含即可)并从重音,语调、情感等方面给予指导
10. 【诗以言志】请品读下面两组诗句,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完成后面的对联。
第一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第二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一作“揽”)明月。(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
上联:
下联:读李杜抒怀壮志豪情
名著阅读。
11.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 “《春秋》三传”之中,公羊、榖梁两家全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公、榖以解经为主,所以咬嚼得更利害些。 B . 《左传》相传为鲁国左丘明所作。杜预作《春秋序》,论到《左传》,说“其文缓,其旨远”,“缓”是委婉,“远”是含蓄。 C .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不偏”叫作“中”,“不易”叫作“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D .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小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
12. 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二、阅读(40分)(共14题;共39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乙】风雨
《诗经·郑风》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①喈(jiē)喈:鸡叫的声音。②夷:喜悦。③胶胶:鸡叫声。④瘳(chōu):病愈。
13. 《蒹葭》诗中“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三句皆出现“宛”字,给人以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写出了伊人的飘忽难寻,抒发了①之情。《风雨》诗中“云胡不夷”“云胡不瘳”“云胡不喜”以反问句式,三章叠咏,强化感情,表现了女主人公见到心爱之人的②之情。
14. 《诗经》多采用起兴的手法。请从甲、乙两诗中任选一首,结合诗句内容,简析起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对比阅读:比较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出西直门,过高粱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鬣走带牵①,小鱼尾游,翕忽跳达,亘流背林②,禅刹相接,绿叶浓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鸣花落。
过响水闸,听水声汩汩。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也。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锦,香风芬馥,士女骈阗,临流泛觞,最为胜处矣。
憩青龙桥,桥侧数武,有寺依山傍岩,古柏阴森,石路千级。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积岚沉雾。前开一镜,堤柳溪流,杂以畦畛,丛翠之中,隐见村落。
降临水行,至功德寺,宽博有野致,前绕清流,有危桥可坐。寺僧多习农事,日已西,见道人执畚者、插者、带笠者野歌而归。有老僧持杖散步胜间水田浩白群蛙偕鸣。
噫!此田家之乐也,予不见此者三年矣,夜遂宿焉。
(选自明袁中道《游西山十记》之记一)
【注释】①鬣(lie)走带牵:意味水藻像马鬃那样被风吹动互相牵扯。②亘流背林:流水绵延,背依树林。
15. 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凄神寒骨
②日光下澈
③是为西湖也
④最为胜处矣
16.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予不见此者三年矣,夜遂宿焉。
17. (甲)(乙)两文如何描写水的清澈,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18. (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①经常阅读诗词,鉴赏诗词,我们的思想境界、言谈举止、人格魅力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会变得丰满而有诗意。
②有段时间朋友圈被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武亦妹这个16岁的高中生刷屏,人们折服于她丰富的诗词储备量,更惊艳于她淡定从容的气质,因为她上场的时刻,总是那样的雍容淡定,大气沉着。第五期的攻擂者李宜幸被问及对武亦妹的看法时,她评价说:“她看起来不显山不露水,非常沉着冷静。”第八期武亦妹再次从百人团脱颖而出的时候,董卿问她第二次再上来面对整个环境是否会更坦然自若一些了,武亦妹说她并没有这种感觉,她解释说:“就像诗词也是这样的,就觉得只要我还喜欢它,只要我有个人可以聊,真的就够了。我也觉得答题答得怎么样,都无所谓,知识盲点回去再补就可以了。但是我对它的热爱,一旦生成,就不会再轻易减少了。”
③有时候,从当下看来,读诗确实不如其他技能来得现实,但是诗词却能够净化人浮躁的内心,荡涤出别样的意境胸怀。这才是武亦妹读诗读出来的气质和人生境界,这是一种打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热爱,这种精神甚至远超过了她学霸的光芒,令她熠熠生辉。
(摘编自林峰《诗词与人生》)
【材料二】
①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颍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具有极高的审类价值。
②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熏陶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应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慢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三】
①古代诗词距学生生活的时代久远,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多障碍。首先,古诗词语言精炼,跳跃性强,文字含义存在不确定性,诗词中词性改变,语序颠倒,省略内容,运用典故等现象经常出现。这些都对当前文言基础知识不扎实,文学常识积累不足,文化素养不高的学生理解诗歌大意带来很多麻烦。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从打牢基础,加强自身的文化积累,提高自身素养做起。
②其次,有部分学生在背诵诗词时感觉很困难,记不牢,即使勉强背过,很短时间又遗忘,或者默写起来错字别字连篇,究其原因还是对诗歌的大意并未完全理解,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仅在“有时”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不理解呢?原来是对作者的经历不太了解,也不能感同身受,如果要理解的话,就需要鉴赏者丰富自己的阅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照自己的人生才能体会到诗人的喜怒哀乐。
③再次,大多数学生在阅读古诗词时无勾画圈点的习惯,没有这个习惯就不能很好地把握诗歌重点、发现不了细节。如果平时多加强圈点勾画的训练,就能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意旨。
④最后,有的学生遇到诗歌时会显得茫然无措,不知从何处下手。所以,要理解诗歌,读者还得系统地学习一些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按照系统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展开阅读,才会真正地拥有“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的轻松惬意。
(摘编自《当代学生古诗词阅读调查报告》)
19.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 . 读诗不能帮我们提升技能,但会影响我们的思想境界、言谈举止、人格魅力。 B . 唐诗宋词中表达的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跟现代人没有距离。 C . “诗言志”“诗缘情”是关于诗词内容的两个对立的认识。 D . 唐诗宋词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教育熏陶作用。
20.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三中加点的“大多数”“调查结果显示”若删去,会影响语意的准确表达。 B . 材料二中的第①段采用了作引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而使内容更具说服力,更充实具体。 C . 这三则材料中,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诗词的特点,材料三介绍了学生学习诗词的困难。 D . 古典诗词的内容和形式都给文化素养不高的学生理解诗歌大意带来很多麻烦。
21. 请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简要概括阅读古诗词的价值。
22. 小语同学最近非常困惑:自己总是读不懂诗词,请你结合材料三,告诉他怎样才能更好地读懂诗词?
文学作品阅读
老瓜瓢也有梦想
离开乡下时,我最不舍的,就是篱笆附近的那些老瓜瓢。老瓜瓢是邻居家男孩栽下的,那是个细瘦的男孩,和70多岁的孤老太太生活在一起。男孩叫小伟,老太太是他母亲的姥姥。
小伟的父亲曾是最不和谐的一对,在小伟八岁时,两个人办了离婚手续,只是,两个人的怨恨没有因为离婚而终结,反倒拿孩子继续互相折磨,他们谁都不肯把这个孩子带在身边。小伟就在父母惊心动魄的“婚姻大战”中打发他的童年时光,更多的时候,他是被年逾古稀的太姥姥牵着的。也许是太姥姥见惯时事风云的淡定感染了他,小伟就算被父母遗弃,也并没有染上忧郁情绪。
春天,太姥姥在园子里种菜,小伟也在篱笆边上忙活。我去与祖孙俩搭话,只见小伟的手里攥着一把老瓜瓢的根,每条根大约有铅笔粗细,尺把长,乳黄色。他吃力地挥着锄头,把那些肥美的根埋进土里。
不久,考瓜瓢真的发芽了,在篱笆墙那边蓬蓬勃勃地长起来。三年之后,连我家靠近篱笆处也长了大片的瓜瓢,不知不觉中,它们就开辟了大片的“疆土”。
小伟上学了,我仍然会在园子里遇见他。春天,他会把考瓜瓢的嫩芽当成可口的小零食。考瓜瓢不在乎这些,它是蔓生植物,长得细细长长,掐了尖不会耽误它痴长。见小伟吃得津津有味,我也试着尝了一下,一股微甜的野香立刻征服了我的唇舌。此后,到园子里侍弄小菜时,我也像馋嘴的孩子一样摘它来吃。
夏日里,考瓜瓢开花了。小伟告诉我,那淡紫色的花蕾也可以吃。的确,那成串的丁香一样的花蕾,微甜之中带有浓郁的蜜的芳香,让人迷醉。考瓜瓢的花开得整个蔓上都是,吃也吃不完。
有一次,我因为生病在家休息,意外地见到了小伟,他依偎在太姥姥身边,两人相对无言。原来,他一直没钱交书费。叹息之余,我替小伟交了书费。小伟很高兴,说抚养费一到手,立刻就来还我。这是个让我感动,怜惜的孩子呀!
不管被我们吃了嫩尖,又吃了许多花蕾,秋天,考瓜瓢细瘦的蔓上仍然结满了纺锤形的角状的果实。它们越长越大,通体翠绿。等到寒霜降临,大地上也没有生命的绿色了,考瓜瓢枯黄的蔓上纺锤形的果实也变得金黄,开裂。那时,放学后,小伟常常待在园子里,把考瓜瓢的种子放飞——那是些有着白色种毛和长长狭翼的圆形的小家伙,它们像蒲公英的小伞兵,在深秋的日子里快乐的飞舞。
那是小伟最快乐的时刻,他总是仰望天空,撮起嘴唇用力地吹动那些细小的种子,让它们越飞越远,越飞越高——或许,每一个小伞兵,都载着这个命运多舛的少年飞天的梦想。
只要有梦想,再贫瘠的土地也会有收获。几年之后,太姥姥去世,小伟也离开村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复旦大学。我再见到小伟时,他已是英姿勃发的青年,温厚,大气。那一天他专程来看望我,来看望乡下的考瓜瓢。他告诉我,考瓜瓢其实还有另外的名字,叫作“上天梯”——不错,善良不会因苦恼而泯灭,厄运有时正是勇者登天的梯。
(有删改)
23.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从“小伟”的角度补全故事内容。
24. 文章标题《考瓜瓢也有梦想》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5. 整篇文章是通过“我”的视角去展开故事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26. 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三、写作。(50分)(共1题;共50分)
27. 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不断涌现,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面貌、新气象,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请联系生活,以“此中有新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⑤书写要正确、规范,力求美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②
春天
考瓜瓢发芽
夏天
考瓜瓢开花
秋天
考瓜瓢结果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圣达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圣达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默写填空,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圣达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圣达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表达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1,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1,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