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物理冲刺(全国通用)压轴题13 图像题、表格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图像表格型试题在物理中考试卷中占有很大比例,也是中考试题中必有的固定题型,其原因是这类题目能很好的表示所学物理知识点和物理变化规律,考察目标的知识面宽;
图像、表格信息题就是以图像和数据表格为试题的信息源,围绕材料而精心设计的题型。图像、表格信息题命题内容的取材非常广泛,可以包括力、热、电、光、能量等知识,并不局限于教材,有的取材于教材,有的取材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或常用电器,有的涉及于日常生活;
试题的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等;
试题是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考查。主要涉及实验设计能力,数据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图像的识别与分析能力,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一些物理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一、图像、表格类题型特点
1.图像类:图像题是能力要求较高的一种题型。要求学生不仅能正确理解图像含义,而且能用物理学语言准确描述图像。通过分析图象,从中找到物理规律,同时可以考查学生将图像转换成文字,或把文字转换成图像的能力,乃至图像间相互转换的能力。
图像题的类型很多,有坐标识别型、单一曲线型、多重曲线型等。重要的是要能够通过数据、曲线、物理量把握图像特征,找出已知和未知间的联系。无论怎么复杂,关键是数形结合,数就是图像中的点—起点、转折点和终点;形就是曲线特征、坐标含义。
2.表格类:这是一类把许多物理数据及其他资料用表格形式进行统计,呈现给考生的一类考题。
表格一般有横向内容和纵向内容,纵横交叉处就是对应的数据或其他资料。有效信息就在其中。解题思路可分为三步:第一步:弄清表格设置的目的;行和列各有哪些内容(包括单位、说明);行、列各有什么规律。第二步:理解表格的行、列含义。表格有陈列类、比较类等,目的是把文字叙述变成表格形式,简单明了,其中表达的信息也是一目了然。第三步:挖掘表格隐含信息,联系物理知识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弄清表格告诉什么,题目要回答什么。
二、主要内容
1.会分析速度时间图像,根据获得的有用信息,结合公式v=s/t及其变形,进行相关物理量的求解。
2.会分析物距焦距关系图像,根据获得的有用信息,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正确运用不等式解法,进行相关物理量的求解。
3.会分析质量与体积关系图像,根据获得的有用信息,结合公式ρ=m/V及其变形,进行相关物理量的求解。
4.会分析压强与液体深度关系图像,根据获得的有用信息,结合公式P=ρgh、F浮=ρ水gV排及其变形,利用数学体积公式,进行相关物理量的求解。
5.会分析图像,根据获得的有用信息,结合功、功率公式及其变形,进行相关物理量的求解。
6.会分析温度时间图像,根据获得的有用信息,结合热量公式及其变形,进行相关物理量的求解。
7.会分析电压与电流关系图像,根据获得的有用信息,结合公式I=U/R及其变形,进行相关电学物理量的求解。
三、常用方法
1.直接法:直接法是从题干给出的图像或表格信息中,直接读出其所包含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或解题思路,对要解答的问题进行直接判断。直接法适用于图像、表格给出信息比较单一,能够直接读出或使用所学规律进行解答的题目类型。
2.归纳法:归纳法是根据题干给出的图像或表格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物理现象或规律。利用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验证物理规律;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练运用物理概念、规律,对要解答的问题进行科学性判断。
3.公式法:这种方法是把题中给出的图像或表格信息,利用物理公式直接进行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图表信息验证物理规律。
目录:
01 声学
02 光学
03机械运动s-t、v-t图像
04 热学
05 简单机械、简单机械与压强浮力、电学综合
06 压强与浮力
07 电学
08 电磁继电器综合
01 声学
1.(2023·四川绵阳·中考真题)如图甲、乙所示的两幅声音波形,可能是钢琴声音波形或泡沫塑料块刮玻璃时产生的噪声波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噪声波形,乙是钢琴声音波形B.甲是钢琴声音波形,乙是噪声波形
C.甲、乙都是钢琴声音波形D.甲、乙都是噪声波形
【答案】B
【详解】如图,甲的波形有规律,是钢琴声音的波形,乙的波形杂乱无章,是噪声的波形,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2023·山东菏泽·中考真题)某中学运动会男子400米比赛时,发令员在起跑线后方某处,运动员在各自赛道的起点处等待发令,如图所示。发令枪响同时有闪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枪声不是振动产生的
B.运动员中在第8赛道的听到枪声最晚
C.枪声和闪光都是依靠空气传播的
D.发令员戴耳塞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B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枪声是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第8赛道的运动员距离发令员最远,声音在各赛道传播的速度相同,由可知,枪声传到第8赛道运动员的时间最长,故运动员中在第8赛道的听到枪声最晚,故B正确;
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枪声是通过客气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C错误;
D.发令员戴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3.(2023·广东·一模)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信号,n1与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片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均匀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6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利用超声波可以进行测速,说明声音可传递 ,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则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 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
【答案】 信息 204 20m/s
【详解】[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可以进行测速,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2]图b中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6s,每小格表示的时间
由图b可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超声波)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s1=v声t1=340m/s×0.6s=204m
[3]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所用的时间
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
s2=v声t2=340m/s×0.4s=136m
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s=s1-s2=204m-136m=68m
汽车行驶这段距离用时
t=Δt+t2-t1=3.6s+0.4s-0.6s=3.4s
则汽车的速度
02 光学
4.(2023·广东江门·二模)小明和同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位于 上,此时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当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时,不改变如图甲所示蜡烛和透镜位置:
①若将凸透镜换成焦距相同、镜面较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光屏上所成的像与原来相比 (选填“变小”“变暗”或“变不完整”)了;
②若将凸透镜换成镜面大小相同、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再次实验,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3)小明利用同一凸透镜,测了多组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并作出物距u的倒数和像距v的倒数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cm;
(4)另一小组同学在凸透镜位于P处(图中未画出)位置不变时,移动蜡烛,光屏先后在P同侧的甲、乙两处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且甲处的像比乙处大,则以下四个选项中( )是正确的。(填序号)
A.P点位置在乙的右侧 B.蜡烛的移动方向向左
C.甲处可能成的是虚像 D.乙处可能成的是放大的
【答案】 同一高度 放大 变暗 左 10 AD
【详解】(1)[1][2]本实验前,应将烛焰、光屏和凸透镜的中心调节到同一高度,使他们的中心位于主光轴上,烛焰所成的像才能成在光屏中央。
[2]由图甲知,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小于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即物距小于像距,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3]图甲中,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凸透镜换成焦距不变,镜面较小的,则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变少,成像亮度变暗,物距、像距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不变,所成的像的性质不变。
[4]将凸透镜换成镜面大小相同、焦距较小的凸透镜,此凸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蜡烛的位置不变时,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的会聚点靠近凸透镜,即像距变小,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3)[5]由图像可知物距等于像距时
故
u=v=0.2m=20cm=2f
物距等于
(4)[6]由题意可知,光屏先后在P同侧的甲、乙两处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且甲处的像比乙处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像在不断的靠近凸透镜,因此凸透镜在乙的右侧,蜡烛在凸透镜的右侧,此时蜡烛在远离凸透镜,因此蜡烛向右移动;由于题干中未告诉凸透镜的焦距,故乙处成的可能是缩小的像,也可能是放大的像,还可能是等大的像;甲处像成在光屏上,成的是实像,故BC错误,AD正确。
故选AD。
5.(2023·陕西渭南·一模)完成下面的探究性实验。
(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玲玲同学进行该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较厚的玻璃板M(P、Q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用)。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她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竖立一块玻璃板;将蜡烛A放置在玻璃板的前面,点燃蜡烛A,然后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后面找到像的位置,如图1甲所示,进行实验。
玲玲按照图1乙中的测量方法,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对应数据(如表所示)。
【分析与论证】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分析得出:像距小于物距。
【交流与评估】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因为蜡烛A所成的像A′到反射面的距离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根据上面数据可推算玻璃板的厚度为 cm;
(2)玲玲在复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A.测凸透镜的焦距:如图2甲所示,玲玲用教室里正在发光的日光灯作为光源,将米尺竖直放置,零刻度线紧贴桌面,然后沿着米尺上下移动凸透镜,直至桌面上出现清晰的日光灯的像为止,此时凸透镜对准刻度线的放大图如图2乙所示,则该透镜的焦距约为 cm,这种方法测焦距的依据是: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足够远(大于10倍焦距)时,所成像与透镜的距离近似等于 ;
B.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图2丙是某次烛焰成清晰像的情景,此时所成的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②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不断变短,玲玲忽略了调整三心的高度,但在光屏上依然可以成完整清晰的像,你认为此时焰心,透镜中心,像的中心 (选填“在”或“不在”)同一直线上。
③延伸拓展:为探究焦距不同的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大小与焦距之间的关系,用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和一个光源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老师指出,根据实验记录无法得出结论,其原因是 。
【答案】 不正确 0.5 5.20 透镜的焦距 缩小 在 没有控制物距、像距相同
【详解】(1)[1]由题意可知,这块玻璃板是比较厚的,玻璃板P、Q两个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用,像距小于物距这个结论与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相符,主要是因为蜡烛A所成的像A′到反射面的距离不正确,所计算的物距为蜡烛A到P面的距离,而像距为所成的像A′到Q面的距离,实际上是在P面所成的像A′,应该计算的是像A′到P面的距离,这才为像距。
[2]由[1]解析可知,像A′到P面的距离为像距,而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距大小等于物距大小,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一次实验物距为4.2cm,则像距为4.2cm,而表格中第一次实验时记录的像距数据为3.7cm,这实际上为所成的像A′到Q面的距离,像A′到P面的距离为4.2cm,则玻璃板的厚度PQ为
同理,第二、第三次实验都可计算得到玻璃板的厚度为0.5cm。
(2)[3][4]由题意可知,正在发光的日光灯,它作为光源,它发出的光线到达凸透镜时,近似为平行光线,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时,会聚于凸透镜焦点,由于沿着米尺上下移动凸透镜,直至桌面上出现清晰的日光灯的像为止,这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大小,从图2中的乙图可知,凸透镜到桌面的距离为5.20cm,该凸透镜的焦距为5.20cm;这种方法测焦距的依据是: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足够远(大于10倍焦距)时,物体发出的光线,可看作为平行光,所成像与透镜的距离近似等于透镜的焦距。
[5]图2丙是某次烛焰成清晰像的情景,可看到,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6]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不断变短,而光线经过凸透镜光心时,其传播方向不会改变,蜡烛的烛心往下移,则像会往上移,玲玲忽略了调整三心的高度,三心不在同一高度,但是还是在同一直线上。
[7]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三组数据中,凸透镜的焦距、物距、像距、像的大小都不同,而实验要探究像的大小与焦距之间的关系,必须控制物距、像距是相同的,所以该实验不能得出结论。
03机械运动s-t、v-t图像
6.(2024·上海松江·二模)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20米的P、Q两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同向而行,其s-t图像如图(a)、(b) 所示。甲车出发3 秒后与乙车相距10米, 则( )
A.乙车一定比甲车早出发1秒
B.乙车一定比甲车晚出发1秒
C.乙车可能比甲车早出发4秒
D.乙车可能比甲车早出发6秒
【答案】D
【详解】由图像得,甲乙车的速度分别为
则乙车速度较快,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20米的P、Q两点出发,甲车出发3 秒后与乙车相距10米,说明甲车一开始在乙车前面。若甲车出发3秒后,甲车在乙车前面10m处,甲车出发3 秒运动的距离为
此时乙车运动的距离为
则乙车运动的时间为
则
说明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秒。
若甲车出发3 秒后,乙车在甲车前面10m处,甲车出发3 秒运动的距离为
此时乙车运动的距离为
则乙车运动的时间为
则
说明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秒或6s,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4·陕西宝鸡·一模)匀速直线运动路程的大小可以用v-t图像中的矩形面积来表示。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也可以用v-t图像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图甲所示)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大小。如图乙所示,一辆长途客车正在以v0=20m/s的速度在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37m处有一只受到惊吓的羊以5m/s的速度在公路上向前奔跑,司机经过1s后开始刹车。若从司机看见羊开始计时,客车的v-t图像如图丙所示,求:
(1)在1s内,客车运动的路程;
(2)从司机看见羊到减速为零这段时间内,客车的平均速度;
(3)假设羊向前奔跑的速度不变,请通过计算说明,羊是否会被撞?
【答案】(1)20m;(2)12m/s;(3)会
【详解】解:(1)1s内客车的路程为
(2)从司机看见羊到减速为零这段时间内,客车的路程为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平均速度为
(3)当客车速度为5m/s时,经过的时间是4s,客车行驶的路程为
羊在4s内通过的路程为
司机正前方37m处看见羊,当客车速度减为5m/s时,因为
故羊会被撞。
答:(1)1s在内,客车运动的路程为20m;
(2)从司机看见羊到减速为零这段时间内,客车的平均速度为12m/s;
(3)假设羊向前奔跑的速度不变,羊会被撞。
04 热学
8.(2023·四川成都·一模)小明同学为了比较质量均为200g的水和燃油的吸热能力,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两个酒精灯完全一样,加热10min后每个酒精灯消耗酒精5g(q酒精=3×107J/kg),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用测得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若单位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油的末温比水的高,所以吸热能力更强
B.10min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5×104J
C.20min内煤油吸收的热量为1.26×104J
D.他使用的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8.4%
【答案】D
【详解】A.煤油和水的初始温度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煤油的末温比水的高,所以水的吸热能力更强,故A错误;
B.10min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Q放=q酒精m=3×107J/kg×5×10-3kg=1.5×105J
故B错误;
C.水加热20分钟升高
98℃﹣68℃=30℃
20min内水吸收的热量
Q吸=c水m水Δt水=4.2×103J/(kg•℃)×0.2kg×30℃=2.52×104J
单位时间内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等,故20min内煤油吸收的热量为2.52×104J,故C错误;
D.加热10min后每个酒精灯消耗酒精6g,加热20min后每个酒精灯消耗酒精10g,则酒精放出的热量
Q放=m酒精q酒精=10×10﹣3kg×3×107J/kg=3×105J
他使用的酒精灯的加热效率为
故D正确。
故选D。
9.(2023·江西上饶·模拟预测)根据表格中数据,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铝的温度升高的大
B.加热质量相同的铁和铜,其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图线b表示的是铁
C.横截面积相同的铜线和铝线,若电阻相等,则铝线较长
D.将粗细、长度相同的铁线和铝线,串联后接入电路中,则通过铁线的电流小
【答案】B
【详解】A.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铝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根据可知,铜的温度升高的多,故A错误;
B.加热质量相同的铁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铁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根据可知,b的加热时间长,b吸收的热量多,所以图线b表示的是铁,故B正确;
C.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长1m、横截面积1mm2的金属导线在20℃时的电阻”可知,在同等情况下,铜的电阻小;横截面积相同的铜线和铝线,若电阻相等,则铜线较长,故C错误;
D.将粗细、长度相同的铁线和铝线,串联后接入电路中,由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所以通过铁线和铝线的电流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05 简单机械、简单机械与压强浮力、电学综合
10.(2024·北京·模拟预测)小亮同学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所示,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b所示。已知物体的质量为900g,所用动滑轮的质量为100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2.6N,g取10N/kg。在0~2s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上升速度为0.025m/sB.拉力F的功率为0.13W
C.滑轮组的有用功为0.45J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于90%
【答案】B
【详解】A.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线b所示,则物体上升速度为:
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线a所示,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为
拉力F的功率
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在0 ~ 2s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有用功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线可知,物体升高5cm时,自由端移动20cm,承担物种的绳子股数为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于90%,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2023·四川绵阳·二模)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液体密度。不吸水的实心圆柱体高度h0=40cm,上表面与容器中的液面刚好相平,下表面与圆柱形容器底的距离h1=20cm。压力传感器可以显示物体B对其支撑面压力F的大小。现以500cm3/min的速度将水抽出,28min恰能将水全部抽尽压力传感器示数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圆柱形容器底面积S=400cm2,轻质细线无弹性但承受的拉力有一定限度。(忽略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B所受的重力是140N
B.t=20min时,水对圆柱形容器底的压强是800Pa
C.物体A的密度为1.6g/cm3
D.改变圆柱形容器中的液体种类,使物体A一直浸没在某种液体中,用压力传感器的示数显示液体密度的大小,则此密度测量仪的测量范围为0~0.9g/cm3
【答案】C
【详解】A.由图乙可知,随着水位下降,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不断变小,当A脱离液面后将达到稳定,图乙中,12min时示数突然变大,之后保持不变,由图可知,此时绳子断开了,故12min后,压力传感器的示数就是B的重力,即物体B所受的重力是200N,故A错误;
B.由题意可得,水的总体积为
物体A的体积为
A的底面积为
20min时,抽出的水的体积为
由上述分析可得,在12min时,绳子已经断开,所以20min时,A已经触底,此时剩余水的体积为
设此时水的高度为h,则有
此时,水对圆柱形容器底的压强为
故B错误;
C.由题意及上述分析可得,在0min时,物体A所受到的浮力为
此时,对B受力分析有
对A进行受力分析可得
物体A的密度为
故C正确;
D.由题意可得,物体A一直浸没在某种液体中,则
浮力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由题意可得,物体A所受的最大浮力为A的重力,即
F浮max=GA=160N
即液体密度最大为1.6g/cm3,此密度测量仪的测量范围为0~1.6g/cm3,故D错误。
故选C。
12.(2023·山东日照·二模)如图所示,图甲是某大型起吊装置,图乙是其机械起吊部分的简化示意图,若工人师傅利用该装置将一物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放入水中过程中(水面升降忽略不计),绳子拉力功率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不计绳重量、机械部分摩擦和水的阻力,请完成以下问题。(ρ水=1.0×103kg/m3,g=10N/kg)
(1)求物体A刚浸没水中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2)求物体A的重力;
(3)请计算物体A的体积;
(4)物体A浸没水中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5000Pa;(2)2700N;(3)0.7m3;(4)72.3%
【详解】解:(1)由图丙可知,当
时,当
时,由得,物体A的高度为
故物体A刚浸没水中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
(2)由图可知
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
由图丙可知,当物体A没有进入水中时绳子拉力的功率335W,根据可知,物体A没有进入水中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
不计绳重量、机械部分摩擦和水的阻力可知,物体A的重力为
(3)由图丙可知,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根据可知,物体A浸没在水中时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
由可得,物体A受到的浮力
由可得,物体A的体积
(4)物体A浸没水中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答:(1)物体A刚浸没水中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5000Pa;
(2)物体A的重力为2700N;
(3)物体A的体积为0.7m3;
(4)物体A浸没水中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2.3%。
13.(2023·山东潍坊·中考真题)在物理项目化学习活动中,某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船只升降实验模型。模型中的船厢A和所盛水的总重为5N,圆柱形浮筒B底面积为,重为18N。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为定值电阻,压敏电阻(表面绝缘,厚度不计)固定于容器C底部,上表面积为,阻值随所受水的压力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关闭排水阀,向C中注入适量水后关闭进水阀,装置静止时,测得C中水深为20cm,B浸入水中的深度为7cm(未浸没),闭合开关S,此时电流表示数;再次打开进水阀,向C中缓慢注入一定质量的水,浮筒B上升,使A下降30cm,稳定后电流表示数。若不计绳重和摩擦,水的密度,g取10N/kg,求:
(1)B浸入水中的深度为7cm时所受的浮力;
(2)动滑轮的重力;
(3)C中水深为20cm时阻值;
(4)电路中电源电压值。
【答案】(1);(2)4N;(3)100Ω;(4)4.8V
【详解】解:(1)根据题意可知,当B浸入水中的深度为7cm时,B浸入水中的体积为
由可得,B浸入水中的深度为7cm时所受的浮力为
(2)模型中的船厢A和所盛水的总重为5N,又根据滑轮组可知,,可知绳子对动滑轮的拉力为
浮筒B对动滑轮向下的拉力为
对动滑轮进行受力分析可知
则可得
(3)C中水深为20cm时,水对容器C底部的压强为
又C的上表面积为,则对C的底部的压力为
根据图乙可知,当压力为10N时,的阻值为
(4)在容器C中注水后,船厢A的总重力不变,滑轮组细绳的拉力不变,则浮筒B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不变,由可知,浮筒B受到的浮力不变,所以,浮筒B浸入水中的深度仍为7cm不变,在容器C中再注入一定质量的水,浮筒B将上升,使船厢A下降30cm,浮筒B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变,所以水面上升10cm,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的增加量为
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增加量为
此时压敏电阻受到的总压力为
根据图乙可知,此时的阻值为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联立解得
则电路中电源电压值为
答:(1)B浸入水中的深度为7cm时所受的浮力为;
(2)动滑轮的重力为4N;
(3)C中水深为20cm时阻值为100Ω;
(4)电路中电源电压值为4.8V。
14.(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新时代中国科技飞速发展,激发了广大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热情。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深水打捞过程。装置如图甲所示,A为封闭的圆柱金属罐,横截面积S为250cm2,B滑轮重力为50N,横截面积为2S的圆柱槽中装有某种未知密度的液体。现将金属罐A从槽底匀速捞起,在向上捞起过程中,绳索拉力T与金属罐底面到槽底的距离h关系如图乙所示,图丙为金属罐顶面刚到液面的位置,图丁为金属罐底面离开液面的位置(已知 g=10N/kg, 不计绳重和摩擦及液体的阻力,不计物体表面附着液体的影响,捞起过程中金属罐不与槽侧壁接触)。求:
(1)h1~h2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金属罐 A 浸没在液体内部时受到浮力的大小;
(3)金属罐A在 h2位置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答案】(1)80%;(2)103N;(3)
【详解】解:(1)由图甲可知,滑轮组的绳子承重股数为n=2,由图乙可知,在h1~h2过程中,金属罐已经露出水面,金属罐的重力为
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
则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根据称重法可知,金属罐 A 浸没在液体内部时受到浮力的大小为
(3)设金属罐A的高度为hA,则金属罐浸没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则金属罐A的高度为
则金属罐浸没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为
则液体的密度为
则金属罐在h2位置时,液体的深度仍为h1=0.8m,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答:(1)h1~h2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2)金属罐 A 浸没在液体内部时受到浮力的大小为103N;
(3)金属罐A在 h2位置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06 压强与浮力
15.(2023·江苏苏州·二模)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A、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已知,A、B的边长分别为10cm和20cm,将A沿水平方向切去高为L的部分,把切去部分叠放在B上,B对地面的压强为,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g取10N/kg。下列关于、与L的变化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AB.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由
得到,将A沿水平方向切去高为L的部分,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
pA=ρAg(LA-L)=ρAgLA-ρAgL=4000Pa-4×103kg/m3×10N/kg×L
由上式可知pA与L是一次函数,当L=0时,A对地面的压强
pA1=ρAgLA=4×103kg/m3×10N/kg×0.1m=4000Pa
当L=10cm时,A对地面的压强pA2=0,故AB错误;
CD.开始A、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2∶3,即
B对地面的压强
pB1=6000Pa
将A沿水平方向切去高为L的部分,把切去部分叠放在B上,B对地面的压强
A、B的边长分别为10cm和20cm,由上式得到
由上式可知pB与L是一次函数,当
L=10cm=0.1m
时,B对地面的压强
pB2=1×104×0.1Pa+6000Pa=7000Pa
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16.(2023·广西南宁·三模)如图甲,一薄壁圆柱体容器足够深且容器底面积为350cm2,容器内放有边长为0.1m的均匀正方体物块A(不吸水),随后慢慢向容器中加水,在加水的过程中,物体A对容器底的压强p与所加水的质量m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水溢出,且物体A的底面始终与容器中的水面平行,则物块A的重力为 N,向容器中加水2.7kg时,容器底部到水面的距离为 m。(ρ水=1.0×103kg/m3)
【答案】 8 0.1
【详解】(1)[1]由图乙可知,当加入水的质量为0kg时,物体A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物体A的重力
(2)由图乙知,当加入水的质量为2kg时,物体A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0Pa,此时物体A恰好漂浮,所以F浮=GA,设此时水的深度为h1,根据和(1)可知
加水2kg时物体刚好漂浮,水的质量从2kg增大到2.7kg,物体缓慢上浮,且浸入水中的深度不变,此时相当于在物体下面加水0.7kg,由和V=Sh可知,则物体下表面以下水的深度
则水的总深度
17.(2023·山东泰安·一模)如图,弹簧测力计下端用轻质细线系着不吸水的实心圆柱体,圆柱体浸没在水中,现将其以1cm/s的速度匀速拉出水面,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上升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g取10N/kg,圆柱体表面所沾水和细线体积均不计,则:
①圆柱体的重力大小为2.0N;
②圆柱体在0~20s内,所受浮力一直减小;
③圆柱体的密度为5×103kg/m3;
④圆柱体上表面刚露出水面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1000Pa。
下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只有①②④正确B.只有①②③正确
C.只有②③④正确D.只有①③④正确
【答案】D
【详解】①由图乙可知,当圆柱体完全露出水面时,此示数等于为圆柱体的重力
G=F=2.0N
故①正确;
②圆柱体在0~20s内,所受拉力先不变,根据F浮=G-F拉力可知浮力先不变,后变小,故②错误;
③由图乙可知,圆柱体完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甲=1.6N,所以圆柱体完全浸没时所受浮力
F浮=G-F甲=2.0N-1.6N=0.4N
圆柱体排开水的体积
圆柱体的质量
因为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所以,圆柱体的体积
V=V排=4×10﹣5m3
圆柱体的密度
故③正确;
④由图乙知,20s时圆柱体下表面刚刚脱离水面,若不考虑水面高度的变化,则圆柱体的高度
H=s=vt=1cm/s×(20s-10s)=10cm=0.1m
则圆柱体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时,圆柱体底部所处的深度
h=H=10cm=0.1m
圆柱体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p=ρ水gh=1×103kg/m3×10N/kg×0.1m=1×103Pa
故④正确。
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是①③④,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8.(2023·重庆·模拟预测)如图甲所示,圆柱形容器内装有30cm深的某种液体,柱形物块A的底面积SA=25cm2,高hA=20cm,将物块A与足够长的轻质细杆相连,杆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调节容器的初始位置,使杆对物块A的作用力F为零,再用外力让容器缓慢竖直向上移动,直到物块A刚好接触容器底部为止,h表示物块A的下表面与容器底的距离,杆对物块A的作用力F随h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整个过程中没有液体溢出。则物块A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 N:当容器竖直向上移动7.5cm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 Pa。
【答案】 12 9600
【详解】[1][2]当物体A的下表面与溶液不接触时,对物块A进行受力分析,此时物块A受到重力GA与杆对物块A的拉力F1,故
GA=F1=3N
当物块A的下表面与容器底的距离为30cm时,此时液体体积
V液=S容器×30cm ①
当物块A刚好浸没时,物块A的下表面与容器底的距离为20cm,此时液体深为40cm,对物块A进行受力分析,物块A受到向上的浮力F浮向下的重力GA和杆对A的支持力F2,故
F浮=GA+F2=3N+9N=12N
V液+VA=S容器×40cm ②
由物块A的体积为
VA=25cm2×20cm=500cm3=5×10-4m3
联立①②得
S容器=50cm2
由F浮=ρ液gVA得
当调节容器到初始位置时,由于杆上的力为0N,所以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F浮初始=GA=3N
由F浮初始=ρ液gV排得
此时液面初始高度实验序号
1
2
3
物距u/cm
4.2
5.0
6.8
像距v/cm
3.7
4.5
6.3
凸透镜焦距/cm
物距a/cm
像距a′/cm
像的大小
5.0
15.0
7.5
较小
10.0
25.0
16.7
较大
15.0
35.0
26.3
最大
物质
铁
铝
铜
ρ/(kg/m3)
7.9×103
2.7×103
8.9×103
c/[J/(kg•℃)]
0.46×103
0.88×103
0.39×103
长1m、横截面积1mm2的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Ω
0.096
0.027
0.017
2024年中考物理冲刺(全国通用)压轴题09 压强与浮力实验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冲刺(全国通用)压轴题09 压强与浮力实验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压轴题09压强与浮力实验题原卷版docx、压轴题09压强与浮力实验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物理冲刺(全国通用)压轴题08 压强与浮力选填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冲刺(全国通用)压轴题08 压强与浮力选填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压轴题08压强与浮力选填题原卷版docx、压轴题08压强与浮力选填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物理冲刺(全国通用)压轴题06 其他电学实验综合(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冲刺(全国通用)压轴题06 其他电学实验综合(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压轴题06其他电学实验综合原卷版docx、压轴题06其他电学实验综合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