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满江红(小住京华)》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原卷版)
展开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 瑾
【主旨:这首词是1903年中秋时节作者寓居北京时所作,也就是她赴日留学前一年,反映了作者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充满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表现了作者对外国列强进逼,中华大地前途危殆的忧思,表达了作者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一、选择题专练
1.对这首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采菊东篱下”和“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来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B.“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词人的封建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她不留恋,反而加以蔑视,渴望走出这个牢笼,到广阔天地实现“求自立”的愿望。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D.这首诗词感情基调低沉哀戚,语言婉转含蓄,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反映出她四处飘荡的艰辛和对个人家庭稳定生活的向往。
B.“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表明作者素有的济世情怀。“因人常热”,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C.“俗子胸襟谁识我”中的“俗子”,从语境来看当指词人的丈夫;从广义上理解,也可泛指世俗之人。
D.“英雄末路当磨折”,是讲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难重重,反映出作者对今后求索的艰险早有思想准备。
3.下列对《满江红》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容如拭”,是写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但这明丽的秋景却不能抹去词人的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B.“八年风味徒思浙”一句,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反映出她四处飘荡的艰辛和对个人家庭安稳幸福生活的向往。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D.作者结尾长叹“青衫湿”,用典故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4.对《满江红》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豪气表达得淋漓尽致。
B.“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描写的是篱笆之下的菊花争相盛开,秋天的景色十分明丽,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作者内心的沉重失落和苦闷忧伤之情。
C.“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作者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暗指自己终于得到了帮助,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轻松、愉悦。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这句写出了作者知音难觅的苦闷忧愁。
5.下列对词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表现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抒发了词人渴望投身革命、匡国济世的思想感情。
B.“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的勇气。“因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表明作者素有济世情怀。
C.“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化用白居易的诗句,表达词人对未来的向往。
6.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一句描写了北国明净如洗的秋天。从整首词来看,赏心悦目的秋景反倒烘托了下文国难家愁带来的悲哀。
B.“四面歌残终破楚”使用了“四面楚歌”的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通过身与心的对比,抒发了作者不能像男儿一样为国奋斗的痛苦之情。
D.“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一句使用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走向革命前夕的苦闷、知音难觅的悲伤、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7.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叙事,回顾过往生活;下阕抒情,思虑未来前途,慷慨悲歌。
B.这首词精于炼字,上阕的“强”字唱出作者不甘命运摆布的心声。
C.下阕借典抒情,化用“江州司马青衫湿”表达苦闷悔恨的复杂心理。
D.这首词作于民族危机深重时,体现出秋瑾舍小家为大义的民族精神。
8.阅读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词人中秋节的述怀之作,题目中的“京华”指现在的北京。
B.“为篱下黄花开遍”中的“为篱下”化用陶潜“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C.“四面歌残终破楚”运用了对比手法,反映词人对冲破家庭牢笼的渴望。
D.“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展现了词人巾帼英雄的形象。
9.下面对《满江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宜的一项是( )
A.词中写了“篱下黄花”“秋容如拭”等中秋景物,写出了环境的静谧和寂宴,为后面的抒情蓄势。
B.“四面歌残终破楚”,词人用“四面楚歌”典故来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的牢笼;“八年风味”写出了词人的身世之感。
C.这首词将叙事、描写、抒情融为一体,语言铿锵有力,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属于婉约风格的作品。
D.作者以“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作结,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情怀,也表达了不能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10.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拭”是擦拭的意思,“秋容如拭”的意思是秋色就好像是刚刚被擦拭得干干净净一样,清澈明净。
B.“四面歌残终破楚”化用“四面楚歌”的典故,与“八年风味徒思浙”一起表现民族与国家的危难和自己的命运。
C.下阕以一组三字句开篇,写出了秋瑾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
D.词的末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意,表达了词人对白居易的崇敬之情。原文
译文
鉴赏
小住京华,
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
我在京城小住了些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
内容: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院落篱下,菊花盛开,成为节日最好的点缀和提示。北国的秋天,明净如洗,“秋容如拭”。然而,美好的节日,明丽的秋景,却难抹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
炼字:“又”字体现出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拭”字,写秋色澄明,十分传神。
情感:后两句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句意,表达了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徒思浙。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念浙江故乡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用典: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国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风味”。
内容:家事国事,交织心中,不禁感慨万端,无可名状。这让她更加思念远在东南、不能常回的故乡浙江,也痛恨自己是女儿之身,不能走出家庭,为挽救民族危亡尽心尽力。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殊未屑!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女子,却不知,我很不甘心做女子!
情感:既道出命运的不公,也表现出作者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范围,但是我的心却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内容、情感:作者通过身与心的对比和反衬,写出了自己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表达出作者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算平生肝胆,
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人世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想到这里,眼泪沾湿了我的衣襟。
用典:“青衫湿”化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
炼字:“肝胆”指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的勇气;“因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俗子”指作者的丈夫,这与“八年风味”的婚姻反思,与“青衫湿”的悲情是前后呼应的。
情感:表现了作者感慨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的无限悲情与惆怅。
9年级下册《满江红(小住京华)》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统编版六册): 这是一份9年级下册《满江红(小住京华)》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统编版六册),文件包含九下《满江红小住京华》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统编版六册原卷版docx、九下《满江红小住京华》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统编版六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8年级上册《野望》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统编版六册): 这是一份8年级上册《野望》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统编版六册),文件包含八上《野望》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统编版六册原卷版docx、八上《野望》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统编版六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8年级上册《春望》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统编版六册): 这是一份8年级上册《春望》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统编版六册),文件包含八上《春望》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统编版六册原卷版docx、八上《春望》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统编版六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