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生物
生物(三)-2024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三)-2024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的分类依据,生物分类的等级的理解,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比较,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辨析,软体动物的特征和代表动物,节肢动物的特征和代表动物,昆虫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蝗虫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目 录 cntents
(三)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增分攻略………………………………………………01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增分攻略…………………………………………………11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增分攻略……………………………………………………22
细菌、真菌和病毒 增分攻略……………………………………………………33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增分攻略…………………………………………………… 44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中考命题关于生物分类的基础知识部分难度较低,往往结合生物主要类群知识考查;无脊椎动物部分中考重点考查各类群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的的重要生理特点,特别是蚯蚓的形态习性出现的频率较高。
2024中考预测将以选择题方式考查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的重要特点,将以实验探究或综合题的方式考查蚯蚓形态习性、节肢动物(蝗虫)的结构生理等。
1.生物的分类依据
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
绿色开花植物分类主要依据:主要是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
动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生物分类的等级的理解
(1)从大到小的顺序记忆:界、门、纲、目、科、属、种
(2)最高等级单位是“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3)双名法: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
3.生物分类反应出的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生物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近;
生物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生物分类的重要意义在于弄清不同类群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合进化关系
4.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比较
5.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辨析
6.软体动物的特征和代表动物
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代表动物:缢蛏、蜗牛、乌贼、河蚌等
7.节肢动物的特征和代表动物
主要特征: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起保护和防止水分过度蒸发的作用;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代表动物:蜘蛛、蟹、蜈蚣、蝗虫等
8.昆虫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
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三对足、两对翅)
代表动物:蜜蜂、蚂蚁、蝗虫等
9.蛔虫等寄生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征
生殖器官发达、消化器官简单(蛔虫体表有角质层)
10.蝗虫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运动器官发达(翅和足);体表有气门,内连气管,可用于呼吸。
11.实验观察:观察蚯蚓
(1)蚯蚓前端和后端的区别:看环带,环带靠近前端。
(2)用手摸到蚯蚓大多体节都有一圈或几圈凸起:刚毛——运动
(3)观察蚯蚓运动:在粗糙的表面更适合蚯蚓运动,说明蚯蚓靠刚毛运动
(4)感受蚯蚓湿润的体壁: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
12.血吸虫等部分寄生虫的预防
血吸虫病——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鱼虾;不进入含有钉螺的水域等
蛔虫病——不喝不清洁的生水;水果、蔬菜要洗净;饭前便后洗手;管理好粪便等
典例1 (2023·山东烟台·统考中考真题)2 . 夏天在海边游泳的人偶尔会被水母蜇伤,水母的毒液是由( )产生的
A.消化腔 B.内胚层 C.刺细胞 D.口
【答案】C
【解析】水母属于腔肠动物,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最多,水母的刺细胞里大多藏着刺丝和毒液,当遇到猎
物或捕食者,水母能迅速弹出细长而中空的刺丝,并将毒液通过刺丝注入猎物或捕食者体内,将麻醉或杀死,所以水母的毒液是由刺细胞产生的。故选C。
典例2 (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1 . 蚯蚓穴居在土壤中,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某生物兴趣小组计划利用蚯蚓来分解果皮、菜叶等生活垃圾,净化环境。在确定处理方案时,该小组决定首先探究适合蚯蚓生活的土壤湿度(以土壤含水量表示)。实验方案如下:
材料用具
蚯蚓若干条,土壤,无盖的纸盒等。
方法步骤
I.采集同种花园土壤,随机均分为5份,并使其土壤含水量依次递增,分别为30%、40%、50%、60%、70%。
II.将不同湿度的土壤分别平铺放入5个纸盒中,并对其编号。
III.将蚯蚓随机均分5组,分别放入5个纸盒土壤中的同一深度。置于阴暗环境中,其余的条件相同且适宜。
IV.观察记录蚯蚓在不同湿度土壤中停留的时间。
回答下列问题: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属于___动物。蚯蚓能用来处理生活垃圾,是因为蚯蚓的食物来源是土壤中的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实验中各组土壤的种类、多少等都应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
(3)理论上,在该实验中,蚯蚓停留的时间___,说明该土壤湿度越适合蚯蚓生活。若土壤含水量过高,蚯蚓很快会从土壤里钻出来,这是因为蚯蚓需要的___不足,蚯蚓钻出土壤进行呼吸。
(4)实验中,每个组用多条蚯蚓而不用1条的原因是___。
【答案】(1)环节有机物 (2)土壤湿度保证单一变量 (3)越长氧气
(4)蚯蚓的数量仅1条,容易出现偶然性
【解析】(1)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属于环节动物。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消化后排出的粪便中含有丰
富的氮、磷、钾等养分”。所以,可以用蚯蚓来处理生活垃圾,将垃圾中的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盐。
(2)从题中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适合蚯蚓生活的土壤湿度,所以实验的变量是:土壤湿度。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土壤湿度,故各组土壤的种类、多少等都应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3)根据题中实验,蚯蚓停留在土壤中的时间越长,说明该土壤湿度越适合蚯蚓生活。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若土壤含水量过高,会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需要的氧气不足,会钻出土壤进行呼吸。
(4)如果仅用1条蚯蚓进行实验,会使实验结果容易出现偶然性。故每个组用多条蚯蚓而不用1条的原因是:避免出现偶然性,影响实验结果。
典例3 (2023·湖北襄阳·统考中考真题)外骨骼不仅是某些动物保护自己的“盔甲”,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下列动物中,具有外骨骼的是( )
【答案】D
【解析】A.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仅由外胚层和内胚层所构成,无中胚层,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A不符合题意。
B.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表有外套膜,能分泌包在体外的石灰质壳即贝壳,B不符合题意。 C.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辅助运动,C不符合题意。 D.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均分节,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D符合题意。故选D。
典例4(2023·湖南衡阳·统考中考真题)生物学家将生物进行科学分类,是为了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下列有关生物分类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C.分类的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纲、门、目、科、种、属
D.分类单位越小,其中所包括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
【答案】C
【解析】AC.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A正确,C错误。
B.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B正确。
D.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D正确。故选C。
预测1 (2024·广东东莞·统考一模)
. 小明同学制作了我国珍稀鸟类的信息卡(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类依据只有形态结构
B.squamatus是中华秋沙鸭的属名
C.属是分类最基本的单位
D.斑尾榛鸡和黑嘴松鸡的亲缘关系更近
预测2 (2024·湖南怀化·统考一模)2 . 下列动物类群与其主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腔肠动物——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B.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
C.线形动物——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
D.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具有贝壳
预测3 (2024·山东聊城·统考一模) 我国有着广阔的领海,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以下是常见可供食用的海洋生物,请根据所学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在题图所示的动物中,海蜇的形态结构最为简单,体现在____。
(2)蛤蜊有两片扇形的“壳”,脉红螺有一个螺旋状的“壳”,鱿鱼的身体外面没有壳,但它们在身体表面都有____,都属于____动物。
(3)梭子蟹和蛤蜊体表都有硬壳,蛤蜊的硬壳由____分泌的物质形成,而梭子繁的硬壳被称为____。
(4)梭子蟹和鱿鱼都有许多的“足”,但其在形态上的最大区别是梭子蟹的“足”____。
(5)经预测,自2024年4月份始,日本核污水开始抵达我国海域,这将会对我国沿海渔业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其放射性有害物质可沿____在人体内积累,危害人体健康。
押题1 动物虎的生物学名为Panthera tigris。以下生物学名代表的生物与虎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
A.Pan trgldytes(黑猩猩) B.Panthera le(狮子)
C.Canis lupus(狼)D.Felis catus(猫)
押题2 . 如图是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A是涡虫,身体呈______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属于______动物(类群)。
(2)B是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______,有口无肛门。
(3)C是蚯蚓,靠近环带的一端为______端,属于______动物(类群)。
(4)D是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______,有口有肛门。
(5)E是河蚌,它的贝壳是由______分泌的物质形成的,它属于软体动物。
押题3如图是蝗虫的形态图。据图回答:
(1)它的身体分为[A]头部、[B]__________、[C]__________三部分;其足分布于_________部(填字母)。
(2)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蝗虫,它的体色通常是绿色,这种体色我们称之为_________。
(3)用手触摸蝗虫的身体,能感党到它的体表比较硬,在蝗虫发育过程中,此结构会限制其生长,因此需要定期____________。
(4)将蝗虫胸部和腹部插入水中,过一段时间蝗虫死亡,这是因为蝗虫呼吸时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__________被淹没所致。
名校预测
预测1
【答案】D
【解析】A.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故A错误。
B.根据林奈的双名法,squamatus是中华秋沙鸭的种名,故B错误。
C.分类最基本的单位的种,故C错误。
D.斑尾榛鸡和黑嘴松鸡同科,斑尾榛鸡和中华秋沙鸭属于鸟纲,纲大于科,因此,斑尾榛鸡和黑嘴松鸡的亲缘关系更近,故D正确。
故选D。
预测2
【答案】C
【解析】A.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A正确。
B.环节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用刚毛辅助运动,靠体壁进行呼吸,B正确。
C.线形动物的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C错误。 D.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用鳃呼吸,体外外套膜,大多具有坚硬的贝壳,D正确。故选C。
预测3
【答案】(1)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2)外套膜软体
(3)外套膜外骨骼(4)分节
(5)食物链(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1)海葵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其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可见,在题图所示的动物中,海蜇的形态结构最为简单,体现在身体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2)蛤蜊有两片扇形的“壳”,脉红螺有一个螺旋状的“壳”,鱿鱼的身体外面没有壳,但它们身体柔软,在身体表面都有外套膜,运动器官是足,因此都属于软体动物。
(3)蛤蜊是软体动物,其硬壳是贝壳,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而梭子繁是节肢动物,其硬壳被称为外骨骼。
(4)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可见,梭子蟹是节肢动物,其“足”分节;而鱿鱼的“足”不分节。
(5)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可见,日本核污水中放射性有害物质可沿食物链(食物链和食物网)在人体内积累,危害人体健康。
名师押题
押题1
【答案】B
【解析】由题干知,动物虎的生物学名为Panthera tigris。选项中:狮子的生物学名为:Panthera le,其属名与虎的相同,而其它选项中的动
物的属名都与虎的属名不同,因此狮子与虎亲缘关系最近。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押题2
【答案】(1)两侧扁形(2)刺细胞 (3)前环节 (4)角质层 (5)外套膜
【解析】(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呈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体壁具有三个胚层、无体腔,有口无肛门。A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B是水螅,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因此属于腔肠动物。
(3)C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辅助运动。蚯蚓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有口。(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D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5)E是河蚌,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属于软体动物。它的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押题3
【答案】(1)胸部腹部B(2)保护色 (3)蜕皮(4)气门
【解析】(1)蝗虫属于昆虫纲,它的身体分为A头部、B胸部、C腹部三部分,头部生有触角、口器以及单复眼,胸部是蝗虫的运动中心,腹部是蝗虫呼吸、生殖中心;其足分布于B胸部,有三对足,前足和中足短小,适于行走,后足发达适于跳跃。
(2)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猎动物都是有利的。生活在绿草丛中的蝗虫,它的体色通常是绿色,这种体色我们称之为保护色。
(3)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在蝗虫发育过程中,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因此需要定期蜕皮,蜕的皮就是外骨骼。
(4)蝗虫通过气管进行呼吸,气门是气体进出身体的门户,气门分布于身体的胸部和腹部,因此将蝗虫胸部和腹部插入水中,过一段时间蝗虫死亡,这是因为蝗虫呼吸时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气门被淹没所致。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的辨析是生物分类的重要知识点,动物的结构生理特征与生活环境方式相适应的相关知识点是重要的生物学思想,是中考必考题。
中考会整合在生物分类相关试题中以选择题或综合题等方式进行考查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恒温动物、变温动物的辨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特征,鸟类的主要特征及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哺乳动物提高幼崽出生率、成活率的生理特征等都是高频考点,在综合题和资料分析题中会出现。
1.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比较
2.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比较
3.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结构特点
(1)能游泳:①大多呈梭形; ②体表常有鳞片、黏液; ③有脊柱; ④能通过尾部和躯干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有鳃,能在水中呼吸。
4.爬行动物适于陆地生活的结构特点
①有颈,可以灵活转动 ②皮肤干燥,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③用肺呼吸 ④体内受精,有卵壳。
5.鸟类适于飞行的结构特点
①身体流线型 ②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 ③骨骼轻、薄、坚固,有的中空 ④胸肌发达 ⑤消化能力强 ⑥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
6.哺乳动物提高后代存活率特征
(1)胎生——为胚胎发育提供更多营养和保护
(2)哺乳——为幼崽提供更优越营养条件和更好地保护
7.动物分类的重要概念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是否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提问是否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8.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维持生态平衡 (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消费者)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4)生物防治、仿生学等
典例1 (2023·湖南长沙·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从呼吸、运动和生殖三个方面对鲫鱼(鱼类)和蜥蜴(爬行动物)进行了比较,据图回答:
(1)补充相关内容: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蜥蜴的卵外有坚韧的________,具有保护作用,并能减少水分的丢失。
(3)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中,鱼类与爬行动物之间有一个过渡类群,为________动物。
【答案】(1)游泳陆地肺 (2)卵壳 (3)两栖
【解析】(1)分析可知,鲫鱼用鳃呼吸,用鳍②游泳;蜥蜴完全用①肺呼吸,生活在③陆地上。
(2)蜥蜴产卵在陆地上,卵外有坚韧的卵壳,具有保护作用,并能减少水分的丢失。
(3)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的过渡类群。
典例2 (2023·广东·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首航成功,这是我国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飞机是对鸟类的仿生,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前肢特化成翼B.身体一般呈流线型
C.骨骼轻便,利于飞翔D.飞行所需能量由细胞核提供
【答案】D
【解析】]A.鸟类前肢特化成翼,有利于飞行,A正确。
B.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B正确。
C.鸟类骨骼轻便,长骨中空,可减轻体重,利于飞翔,C正确。
D.鸟类飞行所需能量由细胞中的线粒体提供,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通过呼吸作用能释放大量能量用于生命活动,D错误。故选D。
典例3 (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 . 下列叙述符合“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是( )
A.华枝睾吸虫的消化器官发达,消化能力强,适于寄生生活
B.蝗虫体表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适于陆地生活
C.家鸽体内的气囊可进行气体交换,保证了飞行时的氧气供给
D.家兔的牙齿有门齿和犬齿的分化,提高了摄食和消化能力
【答案】B
【解析】A.华枝睾吸虫属于寄生虫,消化器官简单,适于寄生生活,A不符合题意。
B.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B符合题意。
C.家鸽属于鸟类,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鸟类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囊本身并没有气体交换的作用,气囊的功能是贮存空气,C不符合题意。
D.兔的牙齿分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肠很长,盲肠发达,这些特点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家兔无犬齿,D不符合题意。故选B。
预测1 (2024·山西朔州·统考一模)2 . 小华饲养并观察了五彩斑斓的孔雀鱼,以下与鱼水生生活不相适应的特点是( )
A.体温不恒定 B.身体呈流线形 C.鳃丝多而密 D.靠鳍协调游泳
预测2 (2024·陕西咸阳·统考一模). 秦岭雨蛙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雨蛙科雨蛙属,因经常吸附在树叶、草叶上,又被称为秦岭树蟾,是我国的特有物种,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秦岭雨蛙的前肢短小,后肢发达,趾间有蹼,这样的结构使得雨蛙善于_____和划水。
(2)自20世纪60年代,首次于陕西周至县厚畛子被发现后,一度销声匿迹,有人认为这与环境污染有关。
①繁殖季节,秦岭雨蛙将卵产在水中,并在水中完成_____作用,且卵表面没有卵壳保护,容易被水中污染物侵害。
②秦岭雨蛙成体用_____呼吸,皮肤薄而裸露,其中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 _____。皮肤的这一特征也导致污染物容易渗入,继而危害全身组织细胞。
(3)为了证实水污染对秦岭雨蛙的危害,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①据此推测,水污染会使秦岭雨蛙细胞核中的_____发生异常,进而导致个体发生畸变。
②目前,以蛙为代表的两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为减慢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的下降速度,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
预测3 (2024·山东济南·统考一模) 如图是家鸽的形态与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家鸽在c处进行气体交换,呼吸方式为双重呼吸
B.家鸽的骨有的愈合,有的中空,有利于减轻体重
C.家鸽有喙无齿,食物在3嗉囊内被磨碎和初步消化
D.家鸽的8极短,有利于快速排便,减轻体重
预测4(2024·云南昆明·统考一模)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普遍存在。关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鱼生活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B.蜥蜴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蒸发,适应陆地环境
C.鸟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为飞行提供充足的空气
D.狼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
预测5(2024·河南郑州·统考一模) 2023年4月,迁地保护的四头江豚被放归长江,此举对促进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回升,推动水生哺乳动物保护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江豚可以通过鳃与水进行气体交换
B.通过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C.牙齿的分化提高了摄食和消化的能力
D.体温恒定,不会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
押题1如图是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B代表的是____动物,E代表的是____动物。
(2)B、C、D三类动物相比较,亲缘关系更近的两类动物是____(填字母)。
(3)在生物进化历程中,图中____(填字母)最早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因为它的生殖和发育彻底脱离了对水的依赖。
(4)生物分类由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____、门、纲、目、科、属、种。
(5)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体内都有____。
押题2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数的野生动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如图是我们学过的几种动物,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A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覆盖,用_____________呼吸。
(2)B是一种农业害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坚韧的_____________,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3)C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生活在水中,用_____________呼吸,兼用_____________辅助呼吸。两栖动物是很多农田害虫的天敌,保护稻田中的青蛙或在稻田中放养青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4)D的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_____________。
(5)与D相比,E在生殖和发育方面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
押题3如图为兔和狼牙齿的比较。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①和②都为犬齿,适于撕咬食物
B.除了牙齿的分化,二者还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
C.兔是草食动物,狼为肉食动物
D.图中③和④为臼齿,适于咀嚼食物
押题4下图所示是鸟类和哺乳类的特征关系图(阴影部分表示共同特征),下列特征属于图中阴影部分的是( )
A.胎生、哺乳B.前肢变成翼
C.体内无脊柱D.体温恒定
押题5生物总是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并具有与之相适应的生理结构。回顾你的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发现它体内有发达的②与③相通,使得每呼吸一次就能在③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独特的呼吸方式具有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保证家鸽飞行时能获得足够多的能量。
(2)探究青蛙适应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时,发现它的前肢短小,后肢发达,适于在陆地上跳跃,且趾间有_______________,适于划水。将青蛙的皮肤表面涂满凡士林(膏状物,有防水、密封等作用),发现它的呼吸频率较之前明显加快,说明青蛙的皮肤具有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3)鲫鱼的侧线有什么作用呢?同学们进行了如图三的实验:1.选用大小、生活状况基本相同的两条活鲫鱼分别放在甲、乙两个相同的鱼缸中。2.待鲫鱼的状态基本稳定后用手快速拍打水面,两条鱼都反应激烈,迅速逃离。3.将甲鲫鱼身体两侧的侧线涂上凡士林,乙鲫鱼不作处理,待鱼稳定后再次用手快速拍打两鱼缸的水面。结果发现甲鲫鱼无反应或反应微弱,而乙鲫鱼反应剧烈,迅速逃离。实验说明鲫鱼的侧线是种______________器官,在生活过程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名校预测
预测1
【答案】A
【解析】A.鱼的体内有脊柱,体温不恒定,这与水中生活无直接关系,A符合题意。
B.身体呈流线型,当鱼生活在水中活动时,可减少运动时的阻力,这与水中生活相适应,B不符合题意。
C.当鱼生活在水中时,溶有氧的水进入鱼体内,供给鱼氧气,而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鳃丝排入水中,这与水中生活相适应,C不符合题意。
D.鳍是鱼类体上的外部器官,内有附肢骨骼支持,通常分布在躯体和尾部上,是主要的运动和平衡身体的工具,D不符合题意。故选A。
预测2
【答案】(1)跳跃 (2)①受精②肺气体交换
(3)①遗传物质 i②保护水域环境(不乱扔垃圾,不随意排放污水,不人为地大量捕捉蛙类等)(合理即可)
【解析】(1)秦岭雨蛙的前肢短小,后肢发达,趾间有蹼,这样的结构使得雨蛙既善于跳跃,又能在水中游泳。
(2)①繁殖季节,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放到水中,并在水中完成受精作用,由于卵表面没有卵壳保护,所以容易被水中污染物侵害。②秦岭雨蛙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薄而裸露,其中密布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所以皮肤能够辅助呼吸。但皮肤的这一特征也导致污染物容易渗入,继而危害全身组织细胞。
(3) ①由柱状图可知,水污染越严重,细胞核异常率越高。据此推测,水污染会使秦岭雨蛙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异常,进而导致个体发生畸变。
②由于水环境的污染和水域面积的减少,以蛙为代表的两栖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为减慢两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的下降速度,我们应该保护水域环境,不乱扔垃圾,不随意排放污水,不人为地大量捕捉蛙类等。
预测3
【答案】C
【解析】A.鸟类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辅助呼吸,即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
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家鸽特有的双重呼吸方式与结构b气囊有关,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c肺,A正确。
B.家鸽的骨有的很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充满空气,这样的骨既可以减轻体重,又可以增强紧密性,
利于飞行生活,B正确。
C.家鸽有喙无齿,暂时贮存和软化食物的结构是3嗉囊,能将食物磨碎和初步消化的结构是4砂囊,C错误。 D.家鸽的8直肠很短,不贮存粪便,粪便可随时排出体外,能减轻体重,有利于飞行生活,D正确。故选C。
预测4
【答案】C
【解析】A.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提供动力,鳍有协调平衡的作用,A正确。
B.蜥蜴等爬行动物体表角质的鳞片或甲,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从而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B正确。 C.鸟的肺和气囊相通,但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气囊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C错误。
D.狼属于肉食性动物,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犬齿锋利,适于撕裂食物,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D正确。故选C。
预测5
【答案】A
【解析】A.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而长江江豚是水生哺乳动物,用肺呼吸,A错误。
B.长江江豚等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B正确。
C.哺乳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臼齿。牙齿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使食物中的有机物利用率提高,C正确。
D.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长江江豚是水生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其体温恒定,不会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D正确。故选A。
名师押题
押题1
【答案】节肢哺乳(2)C D (3)D (4)界 (5)脊柱
【解析】(1)B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外有外骨骼,有保护作用,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于陆地生活。E家兔胎生哺乳是哺乳类。
(2)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C和D都属于脊椎动物,亲缘关系更近。
(3)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D蜥蜴(爬行动物)最早成为了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主要是因为该动物的生殖发育都脱离了对水的依赖。
(4)生物分类由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5)由分析可知,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押题2
【答案】(1)鳃 (2)外骨骼
(3)肺皮肤能有效减轻农作物的虫害,以减少施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4)翼 (5)胎生、哺乳
【解析】(1) A是鱼类,鱼类用鳃呼吸,鳃是由鳃丝、鳃弓和鳃耙组成的。鱼鳃呈鲜红色,由又多又细的鳃丝组成,这有利于在水中进行呼吸。
(2)B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的水分蒸发,使蝗虫能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3)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青蛙的幼体称蝌蚪,在水中生活,其外形像鱼,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青蛙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裸露湿润且富含毛细血管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保护稻田中的青蛙或在稻田中放养青蛙有多种好处,例如:青蛙是许多农田害虫的天敌,例如蚊子、苍蝇等,它们可以通过捕食这些害虫来帮助农民控制农田害虫的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从而保护环境(减少施用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降低成本。
(4)D家鸽等鸟类体表覆盖羽毛,前肢变成翼,翼展开面积大,呈扇形,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适于扇动空气飞行。
(5)哺乳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加了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见,与D鸟类相比,E狗在生殖和发育方面的特征是胎生、哺乳。
押题3
【答案】A
【解析】A.图中的①是门齿,适于切断食物;②是犬齿,适于撕咬食物,A符合题意。
B.兔和狼都属于哺乳动物,牙齿出现了分化,生殖发育方式为胎生哺乳,B不符合题意。 C.兔以植物为食,属于草食动物;狼以各种动物为食,属于肉食动物,C不符合题意。
D.图中③和④为臼齿,咀嚼面宽,适于咀嚼磨碎食物,D不符合题意。故选A。
押题4
【答案】D
【解析】A.鸟类是体内受精、卵生;哺乳类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A错误。
B.鸟类的前肢变成翼,哺乳类没有翼,B错误。
C.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因此都属于脊椎动物,C错误。
D.根据动物的体温是否恒定,可以把动物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可见,图中阴影部分的可以表示体温恒定,D正确。故选D。
押题5
【答案】(1)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 (2)蹼辅助肺呼吸 (3)感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解析】(1)家鸽属于鸟类,能够在空中飞行,有着与空中飞行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家鸽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具有双重呼吸现象。家鸽的身体内具有许多与③肺相通的②气囊,当家鸽飞行过程中吸气时,外界的气体经过①气管进入③肺,在肺里进行第一次气体交换,大量的氧气进入了血液,同时有一部分气体进入②气囊;当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进入肺,在肺里进行第二次气体交换,又有大量的氧气进入了血液,这就是家鸽的双重呼吸,从而大大提高了气体交换效率,满足鸟类在飞行时对氧气的需求,保证家鸽飞行时能够获得足够的能量。
(2)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通过观察会发现,青蛙的趾间有蹼,适于划水,有利于在水中游泳。
青蛙的肺不发达,只依靠肺不能满足对氧气的需求,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才能满足对氧气的需求。如果用凡士林将青蛙的皮肤表面涂抹。由于皮肤无法进行气体交换,青蛙的呼吸频率会加快,由此可以说明:青蛙的皮肤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3)鲫鱼属于鱼类,其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具有够感知水流、水压和测定方向的作用。如果将甲鲫鱼身体两侧的侧线涂上凡土林,乙鲫鱼不做处理,待鲫鱼稳定后再次用手快速拍打两鱼缸的水面,结果发现甲鲫鱼无反应或反应微弱,而乙鲫鱼反应剧烈,并且迅速逃离,由此可以说明:鲫鱼的侧线是一种感觉器官,在生活过程中能够起到感知水流、水压和测定方向。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人和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基础知识是中考命题的重要关注点,特别是“运动需要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基本属于必考题,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社群行为的概念和辨析在许多省份的考题中也频繁出现。
中考命题倾向于以选择题或模型制作题考查运动需要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整合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等知识点考查动物行为的类型区分及理解。
1.关节的结构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骨连结有三种形式,分别是不活动连结、半活动连结和活动连结 ,其中主要形式是活动连结,又叫关节。
(2)节组成: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窝和关节软骨
(3)关节的特点:牢固性:韧带;灵活性:关节软骨、滑液。
(4)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
2.运动的实现
(1)动力: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提供动力。
(2)产生运动:骨骼肌受到的刺激,主要来自神经系统传来的兴奋。骨骼肌受到刺激,就会收缩、舒张,牵动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产生各种运动。至少需要两组肌肉配合
3.运动的意义
有利于动物寻觅食物、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4.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的辨析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婴儿在饥饿时的啼哭、狗妈妈能够为小老虎喂奶;
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蚯蚓走迷宫、鹦鹉学舌。
6.社会性行为的特点
1.概念:动物营群居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特征:群体形成一定的组织、有明确的分工、存在等级
3..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有
动作、声音、气味(包括性外激素)
7.探究:蚯蚓走“T”形迷宫与小鼠走迷宫
“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蚯蚓需要更多次的“尝试与错误”,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表现出来的动物行为越复杂多样。
实验注意事项:隔板应高一些,避免小鼠越过;迷宫道路宽度要适合小鼠往返;实验前要让小鼠处于饥饿状态——保证实验的一致性
8.探究:蚂蚁通讯
实验假设和结论:蚂蚁利用气味进行通讯。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前让蚂蚁处于饥饿状态;捕获的蚂蚁需要来自同一蚁穴;在实验操作时不能用手直接触碰“桥”——避免对实验过程产生干扰(手上的气味干扰蚂蚁留下的气味)。
典例1 (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 某同学用长木板(①②)、橡皮筋(③④)和螺丝钉(⑤)分别代表骨、肌肉和关节,制作了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④两端的肌腱要绕过⑤分别连在①和②
B.若⑤表示肘关节,虚线表示④收缩,则完成伸肘
C.①和②在结构层次上都属于组织
D.在运动中,③和④相当于杠杆,⑤相当于支点
【答案】A
【解析】A.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图中④骨骼肌两端的肌腱要绕过⑤关节分别连在①和②两块相邻的不同的骨上,故A正确。
B.若⑤表示肘关节,虚线表示④肱二头肌收缩,③表示肱三头肌舒张,则完成屈肘运动,故B错误。
C.①和②模拟的是两块不同的骨,骨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故C错误。
D.在运动中,①②模拟的是两块不同的骨,相当于杠杆;③④模拟的是骨骼肌,提供运动的动力;⑤模拟的是关节,相当于支点,故D错误。故选A。
典例2 (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为关节结构示意图,关于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对应有误的是( )
A.关节囊——使关节更加牢固
B.关节腔——内有减少摩擦的滑液
C.关节头和关节窝——适于肌肉附着
D.关节软骨——起到缓冲作用
【答案】C
【解析】A.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使关节更加牢固,故A正确。
B.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灵活,故B正确。 C.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故C错误。
D.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故D正确。故选C。
典例3 (2023·湖北恩施·统考中考真题)下图表示投篮动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作①中的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B.动作②中的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
C.由动作①到动作②,参与的关节只有肘关节
D.投篮时消耗的能量来自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答案】D
【解析】A.动作①是屈肘状态,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A错误。
B.动作②是伸肘状态,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B错误。
C.由动作①屈肘到动作②伸肘,参与的关节有肘关节、腕关节、肩关节等,C错误。
D.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的过程,因此投篮时消耗的能量是通过肌细胞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来的,D正确。故选D。
典例4(2023·贵州贵阳·统考中考真题)狒狒群体中,作为“首领”的雄狒狒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其他成员对它会作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狒狒群体具有社会行为
B.狒狒群体里年长者为“首领”
C.狒狒群体中形成了等级
D.狒狒间可通过动作交流信息
【答案】B
【解析】ABC.狒狒具有社会行为,在各个组成成员之间,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排成等级次序,其中只有一个雄性个体最占优势,其为社群中的首领,AC正确、B错误。
D.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狒狒间可通过动作交流信息,D正确。故选B。
典例5(2023·山东威海·统考中考真题)驯兽师能够训练猴子按照指令做出推车、跳绳等动作,但无法教会青蛙做出这些动作。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青蛙不具有学习行为
B.猴子和青蛙学习能力不同
C.学习行为的获得需要以遗传因素为基础
D.学习行为的获得不能只依靠环境因素的作用
【答案】A
【解析】A.青蛙具有学习行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越弱,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A错误。
B.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就越弱,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越多;猴子属于哺乳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猴子比青蛙高等,其学习能力较强,B正确。
C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CD正确。故选A。
预测1 (2024·山东德州·统考一模)9月 29 日是“世界散步日”,散步(如图)是一种轻松简单的运动方式。下列描述你认同的是( )
A.股四头肌两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B.屈腿时腓肠肌收缩,股四头肌舒张
C.散步中膝关节起杠杆作用
D.散步运动只有运动系统参与
预测2 (2024·河南安阳·统考一模)如图为人体的关节和上肢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腔
B.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骨骼肌和关节组成
C.人在屈肘时,a舒张b收缩
D.完成一个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的配合
预测3 (2024·广东东莞·统考一模)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脑神经细胞外沉积大量有神经毒性的β-淀粉样蛋白导致的。为了探究有氧运动对小鼠AD的影响,科研人员将多只AD小鼠均分为4组,第1组不运动,第2、3、4组分别进行低强度、中强度、高强度运动。五个月后与正常小鼠一起进行走迷宫实验,结果如图1.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一种______行为,神经发达的小鼠学习能力更强,走出迷宫经历的错误次数一般更_______(填“多”或“少”)。实验结果应取各组小鼠错误次数的______值。
(2)本实验用的小鼠性别、年龄等应_______。图1结果显示,第_______组和第____组小鼠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说明________强度运动对小鼠AD有显著改善作用。
(3)科研人员在以上实验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他们检测上述小鼠的______,得到图2所示结果。图2结果说明_______。
预测4 (2024·湖南邵阳·统考一模)欧非肋突螈能够将肋骨从身体中穿出,作为一种防御机制。肋骨会分泌毒素,形成一种有效的刺痛机制来对抗捕食者,关于它的这种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B.该行为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C.对欧非肋突螈身体造成伤害,不利于适应环境
D.与蚯蚓走迷宫属于同一种行为
预测5 (2024·陕西渭南·统考一模)蜜蜂营群体生活,一个蜂群通常由一只蜂王、少量雄蜂和数万只工蜂组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B.蜂群成员间没有明确的分工
C.蜂群成员间不存在信息交流
D.蜂群中各成员间独立生活
押题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亚洲象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南部与缅甸、老挝相邻的边境地区,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20年3月开始,这群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亚洲象,在成年雌性“族长”的带领下,持续北迁。象群中有6头幼象,其中包括在迁移途中分娩产下的“新生儿”。象群一路上集体活动,觅食、嬉戏、甚至连睡觉都很有秩序。成年象总是把幼象们围在中间,当警卫象觉察到危险,它会发出吼叫声,象群中其他个体会向声音发出的地方靠拢并把幼象保护在身下。
此次迁移的原因有不同的猜测:一是亚洲象保护区原有的森林变得单一化,几乎被高大乔木占据,适合亚洲象取食的草本植物减少;二是年轻象群族长经验不足,导致逃路:三是地磁暴激活了亚洲象的迁移本能;四是当地干旱程度异常严重等。
近30年间,我国野生亚洲象的保护取得了良好成效,数量由150头增至300头左右。此次象群绕行1300公里左右,最终顺利返回传统栖,息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在野生动物保有方面的能力和决心。“象”往之路,是人们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深度探索之路。
(1)用无人机跟踪监测象群行为的研究方法属于____法。亚洲象在迁移途中分娩产下“新生儿”,并用乳汁喂养,这一特征表明亚洲象是典型的____动物。
(2)亚洲象主要食用青草,以及低矮灌木的叶、嫩芽。食物减少是此次象群长距离迁移的原因之一,造成亚洲象食物减少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
(3)象群内部成员分工合作,表现出社会行为。材料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是:象群在迁移过程中____(答出一点即可)
(4)亚洲象的迁移需要依赖运动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骨、骨骼肌和____组成。怀孕母象在密迁移途中行走会有颠簸,而腹中胎儿却不受影响,给象胎儿起防震、保护作用的是子宫中的____。
押题2 近年来,赣州市高度重视、高位推动足球事业发展,积极创建全国足球改革试验区,普及推广“四个落实、三不脱离”的赣州足球发展模式。足球运动对抗性强,运动员在比赛中采用规则所允许的各种动作,包括奔跑、急停、转身、倒地、跳跃、冲撞等,同对手进行激烈比拼。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运动
B.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就能完成踢足球动作,
C.运动不当容易造成脱臼,使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落出来
D.踢球时所需要的动力来源于骨骼肌的收缩
押题3骨性关节炎是由关节软骨受损或软化而引起的一类疾病。患者严重时会导致关节畸形和运动功能丧失。结合膝关节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患者受损的部位主要是图中的⑤
B.图中①②④标号所示结构都与关节牢固性有关
C.图中①②③④标号所示结构都属于关节的一部分
D.正常人适量运动可刺激⑤分泌更多滑液,使膝关节更灵活
押题4通过观察无毒蛇捕食发现,无论是成年蛇还是初生幼蛇,捕食时大多采用“绞杀”模式。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实例与上述的动物行为类型不同的是( )
A.蛙类极少抚育后代,但是幼蛙却能像成蛙一样捕食昆虫
B.海参遇到危险时会将内脏排出体外迷惑捕食者,趁机逃脱
C.杜鹃鸟常将卵产到大苇莺的巢中,大苇莺会辛勤孵卵和育雏
D.搜救犬发现废墟下有人时,会重嗅、扒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
名校预测
预测1
【答案】B
【解析】A.股四头肌属于骨骼肌,它是由两端较细并且白色坚韧的肌腱和中间较粗的肌腹组成的,两端的肌腱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不是同一块骨上,故A错误。年份
地区
题号
题目类型
考点
2023
北京
23;32
选择题;综合题
生物分类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特点;节肢动物;完全变态发育
2023
辽宁
3;4
选择题
软体动物;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
2023
长春
13;
选择题
扁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2023
福建
13
选择题
节肢动物;不完全变态发育;
对称类型
形态特点
相同点
代表动物
腔肠动物
辐射对称
体表有刺细胞
有口无肛门
水螅、水母、海葵
扁形动物
两侧对称
身体背腹扁平
涡虫、绦虫、血吸虫
特征
代表动物
区分要点
线形动物
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蛔虫、钩虫、线虫、丝虫
身体呈圆柱形,有角质层
环节动物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蚯蚓、沙蚕、水蛭
身体圆筒形,有彼此相似的体节
A.水螅
B.蜗牛
C.蚯蚓
D.蝗虫
年份
地区
题号
题目类型
考点
2023
湖南长沙
24;28
选择题、综合题
鸟类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鱼的主要特征及与其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2023
广东
1;10;17;32
选择题、资料分析题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鸟类的主要特征及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区别;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鱼的主要特征及与其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2023
山东青岛
1;26;31
选择题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鸟类的主要特征及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生活环境
呼吸
运动
生殖方式
代表动物
鱼类
生活在水中
用鳃呼吸
通过尾部和躯干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水中繁殖,卵生
鲫鱼
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湿润的体壁也能辅助呼吸
大多可用四肢在陆地跳跃,也可在水中游泳
水中生殖,卵生
青蛙
爬行动物
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用肺呼吸
可用四肢爬行
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壳
乌龟
体表
呼吸
运动
生殖
牙齿
鸟类
体表覆羽
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前肢变成翼
有喙无齿
哺乳动物
体表被毛
肺呼吸。
四肢运动
胎生,哺乳
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年份
地区
题号
题目类型
考点
2023
山东青岛
17
选择题
运动需要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配合;
2023
四川绵阳
22
综合题
骨骼肌的组成及生理特性 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2023
湖南湘潭
16;17
选择题
骨骼肌的组成及生理特性 运动的完成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023
江苏宿迁
21
选择题
动物行为的类型与特点;
2023
吉林长春
12
选择题
关节的结构与功能 骨骼肌的组成及生理特性 运动的完成需要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一)-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文件包含生物一-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原卷版docx、生物一-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四)-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文件包含生物四-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原卷版docx、生物四-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三)-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文件包含生物三-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原卷版docx、生物三-2023年中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