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专题19 古诗鉴赏,阅读方法-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19.古诗鉴赏,阅读方法-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原卷版).docx
    • 解析
      19.古诗鉴赏,阅读方法-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解析版).docx
    19.古诗鉴赏,阅读方法-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原卷版)第1页
    19.古诗鉴赏,阅读方法-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原卷版)第2页
    19.古诗鉴赏,阅读方法-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原卷版)第3页
    19.古诗鉴赏,阅读方法-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解析版)第1页
    19.古诗鉴赏,阅读方法-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解析版)第2页
    19.古诗鉴赏,阅读方法-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解析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19 古诗鉴赏,阅读方法-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9 古诗鉴赏,阅读方法-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文件包含19古诗鉴赏阅读方法-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原卷版docx、19古诗鉴赏阅读方法-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突出族合训练与巩国已有成果相结合;
    第二,强化备题规范意识与指导答题技巧相结合;
    第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1、课合训练。主要就是以完基的古文阅读题(高考成题与自主设计题相绝合)为材料。主要是养成学生基体阅读能力,强化语感能力,强化语境推新能力。
    2、孔国已有成系。主要是指有计划地得一轮复习的系统知识分解设题。
    3、强化答题规范意识。主要是指古文翻译中的“采点意识”与“潘照意识”。
    4、指导答题技巧。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依据国有的知识推断调的意义与用法。选用资料应该是由课内延伸到渠外。
    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一
    2021~2023古代诗歌阅读考情纵览
    1.关联教材,比较鉴赏。近年来高考中诗歌鉴赏的材料多呼应教材,题干设问或体味情感异同,或辨别表达方式的异同,和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建立知识链接,增强和教材的关联度,如2022全国新高考Ⅱ卷要求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分析抒情手法,引导学生平时学习要重视教材、用好教材,提升课堂质量。
    2.题型不变,设问出新。在设问上将改变较为固化的设问方式,减少指向宽泛的题型,设问往往聚焦于诗歌中的具体内容,通过考点的细化、表述的变化、文本理解的深化等方式创设多样情境,扩大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减少学生死记硬背、机械刷题。如2023全国新高考Ⅰ卷,将结合典故分析诗句含义,2023全国新高考Ⅱ卷,要求评析诗歌的主观色彩,都富有新意。
    3.综合考查,答案复合。在目前的诗歌考查趋势下,将会更多地贯串高考评价体系“四翼”中融会贯通的要求,将融合理解、判断、分析等多项能力和情感、手法、艺术特点等关键能力进行组合考查。主观题答案容量将进一步扩张,突破传统诗歌题目的答题套路,将答案聚焦于考查诗歌本身,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4.真实情境,突破常规。近年来高考试题的设置往往能够拉近作品与学生的距离,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价值观发展。
    【高考真题】
    (2023·全国新高考Ⅱ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湖上晚归
    林 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 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 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 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16.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15. 答案 C
    解析 “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分析错误。由尾联“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可知,诗人听到鸡鸣犬吠之声时已临近自己的居住地,结合全诗对其归家途中所见景物的描写可知,此时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并未因鸡鸣狗吠之声而发生变化
    答案 ①“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强调诗人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②首联写诗人乘舟晚归,“卧枕船舷”写其闲适淡泊,“蓬瀛”则表现了诗人的隐逸之情。③颔联写横桥秋木、寺倚云峰的景色,颈联以拟人手法写红莲“相迎”,是诗人愉悦之情的外化。
    【解题流程】 步骤1:审题干。题干让考生分析诗歌当中的事物的主观色彩,即事物表达什么主观情感。
    步骤2:理思路。具体分析全诗中诗人的情感在具体意象上的体现。
    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写诗人隐居世外,因而在乘船晚归途中有穿行在蓬瀛仙界之感,“卧枕船舷”通过描写动作展现了诗人的闲适,“蓬瀛”代指仙境,此处寄托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颔联“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写横桥映照在水面上,周围树木被秋色渲染,山上的寺庙与云彩相互依偎,表现出诗人见到秋日晚晴之景的欣喜。颈联“红蕖香袅似相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红蕖花正欢迎自己的归来,此情此景将诗人返乡的愉悦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
    步骤3:组织答案,规范作答。从王国维观点的具体内涵和诗人寄托于意象上的隐逸情怀、返乡的愉悦之情的角度,分三点作答。
    专题一 掌握阅读方法,消除答题瓶颈
    【技法点津】
    正确的阅读方法——“抓形象,巧综合”
    一、把握古诗特点
    古诗具有形象性,常借助某一事物或景物表情达意,这是古代诗歌最重要特点。阅读古代诗歌要注意分析诗中的意象、画面,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要注意景物的象征意义,要注意体察景物后面人的行为、心理,进而深入鉴赏诗歌。
    古诗还具有凝练性,常因为表达的需要、省略、调整词语,因此准确把握诗歌的正常语序,找出省略的语句,加以补充就尤为重要。
    阅读古代诗歌,要进入文本情景,认真揣摩,仔细分析。
    二、综合提取信息
    1.重视题目。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常具有概括意味,准确分析题目有可能对诗歌做出整体性把我。
    2.借助注释。注释是十分重要的,对答题或者理解诗歌具有意义,如果没有意义,注释不会提供。
    3.整体把握:要对诗歌的结构、主旨有整体把握。诗歌的结构常有其规律如律诗的“起承转合”,景—事—人(情)的转换等。诗歌的主旨常是综合获取信息后的把握,反过来,把握了主旨,有助于理解诗歌的语言和技巧。
    4.勾连选项:
    阅读诗歌可以勾连客观题中的选项,但要注意要在自我理解的基础上,客观冷静看待选项的表述,注意不要因为错误选项误读诗歌
    综合以上内容,对信息处理、加工,进而对诗歌做出正确解读。
    【感悟勾连读法示例】
    【即时演练】
    (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2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首诗都是寄赠友人之作,不过李诗侧重抒写自我,而苏诗意在勉励友人。
    B. 两首诗中荷之枯萎与《离骚》中“唯草木之零落兮”,均有美人迟暮之意。
    C. 李诗以“重城”借指人事的阻隔,而苏诗以“傲霜枝”象征人的精神风骨。
    D. 李诗“秋阴不散”与苏诗“橙黄橘绿”色调上一暗一明,反映不同的心境。
    2. 有学者认为,唐诗常蕴含深情,而宋诗常寄寓哲理。请结合两首诗歌,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1.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均有美人迟暮之意”错,苏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是是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因此此诗没有“美人迟暮之意”。
    2. 答案 ①唐诗常借意象、意境来抒发情感,如李诗借竹坞、秋阴、飞霜、枯荷等意象,描绘出凄清冷寂的秋日听雨图,含蓄深沉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②宋诗常借生活现象来阐发哲理,如苏诗描写秋冬季节有萧条衰败的一面,更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借此阐发人生虽有不幸也不应消沉,而应乐观向上的道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书叹
    陆游
    少年志欲扫胡尘,至老宁知不少伸!
    览镜已悲身潦倒,横戈空觉胆轮囷。
    生无鲍叔能知己,死有要离与卜邻。
    西望不须揩病眼,长安冠剑几番新。
    [注]要离:为吴王谋刺公子庆忌,成功后自杀,后人称赞其节义。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使用对比手法,少年立志杀敌,至老心愿难伸,抒发了诗人的满腔悲愤。
    B. “空”有“徒劳”之意,与“塞上长城空自许”的“空”蕴含着相似的情感。
    C. 诗中动词描摹细腻,“扫”“横”“揩”等词使诗人意气风发的形象跃然纸上。
    D. 尾句“冠剑”代指官吏,写出了当朝权贵的明争暗斗,政治舞台的风云变幻。
    4. 颈联用典,对抒发作者之“叹”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3. 答案 C
    解析 “揩”表现的不是诗人的“意气风发”。“不须揩病眼”是诗人冷眼静观,清楚朝廷权贵的明争暗斗。
    4. 答案 ①诗人借“鲍叔”的典故写出了自己无人欣赏、不受重用之悲;借“要离”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誓死不忘杀敌报国之志;
    ②鲍叔能识人、要离能守义,与尾联朝廷权贵钩心斗角、无心北伐形成对比;
    ③典故的使用,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哀叹,情感表达含蓄深沉。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夜赋
    陆游
    夜窗搔首发鬅鬙①,病不胜衣倚瘦藤②。
    堪笑颜回忍饥面,常依韩愈看书灯③。
    残生已与灰俱冷,旧友谁如几可凭?
    月落风生忽增气,掠檐劲翮有归鹰。
    注:①鬅鬙,指头发散乱貌。②瘦藤,手杖。③韩愈作劝学诗《符读书城南》:“灯光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5. 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扣题,运用动作描写与外貌描写塑造出一位夜中难寐、忧思重重的诗人形象。
    B. 颔联用典,用颜回与韩愈的典故,写出自己生活贫苦但依旧勤勉读书的生活状态。
    C. 颈联诗人想凭几写信、传书旧友,与《项脊轩志》中妻子“凭几学书”的意趣一致。
    D. 尾联以窗外掠檐飞过的归鹰作结,以景结情,情由境出,也与首联“夜窗”照应。
    6. 本诗与《临安春雨初霁》都为抒怀之作,但是在情绪的走向上有所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
    5. 55
    5.答案 C
    解析 “意趣一致”错误。本诗写到诗人余生已经心灰意冷,能够像几案可以依靠的旧友已经很少。而《项脊轩志》中妻子“凭几学书”是归有光回忆的夫妻恩爱的美好时光,两者的意趣并不一致。
    6. 答案 《夜赋》写到诗人忧思难寐,心灰意冷,但看到窗外掠窗而过的听到风声忽增,归鹰掠檐而过,诗人的心情又振作了起来。《临安春雨初霁》抒发的是诗人不被重用的落寞、无奈的情怀。
    【新题速递】
    (2024杭州二模—)
    14.两则材料均涉及“学”的目的,而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
    过桐庐
    [宋]姜夔
    横看山色仰看云,十幅风帆不藉人。
    记取合江江畔树,他年此处好垂纶①。
    钓台
    [宋]范成大
    山林朝市两尘埃,邂逅人生有往来。
    各向此心安处住,钓台无意压云台②。
    [注]①垂纶:垂钓,常指隐居。②云台:汉宫中高台名,后用以借指朝廷。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姜诗首句以“横”“仰”视角的变化,展现了桐庐的山水景色,同时也透露诗人自在闲适的行游状态。
    B.姜诗中“十幅风帆不藉人”用拟人手法写出船随风动的轻盈、迅捷,“不藉人”语义双关,颇有意味。
    C.范诗首句“山林朝市”与结尾的“钓台云台”所指相同,两相呼应,传达了对人生不同境遇的深刻体悟。
    D.姜诗以景起兴,借景寄情,含蓄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范诗则以议论为主,富有哲理,具有宋诗典型特色。
    16.两首诗都写桐庐山水,或明或暗涉及严子陵钓台,寄寓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15.B
    16.①姜诗在怡然自得之中隐含归隐之意。诗人领略桐庐山水风光,用他年“垂纶”暗用严子陵垂钓的典故,委婉表达归隐之心。②范诗写尊重自己内心的选择,认为归隐与入世没有高下之判。诗中“山林”“钓台”与“朝市”“云台”借指归隐与入世,两种人生选择结果都是“尘埃”,钓台并没有比云台更胜一筹。
    (6分。每诗情感、主旨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
    (2024合肥二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柳梢青·题四梅图①(其四)
    扬无咎
    目断南枝。几回吟绕,长怨开迟。雨浥风欺,雪侵霜妒,却恨离披。
    欲调商鼎②如期。可奈向、骚人自悲。赖有毫端,幻成冰彩,长似芳时。
    [注]①四梅图:指扬无咎创作的纸本墨笔画。②调商鼎:喻指宰相治理国家。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久凝梅枝,吟绕之余发出长叹,希望梅花开得迟些,表达对其命运的担忧。
    B.“雨浥风欺”三句插绘梅花饱受风霜雨雪无情摧残,参差飘落,令人怅恨万端。
    C.词人借典故寄寓建功立业的渴望,又用“可奈向”写出其怀才不遇的现实处境。
    D.“赖有毫端”三句写词人感慨于梅花的际遇,用画笔将梅花的美丽定格为永恒。
    16.这首题画词将梅花、梅画,梅词三者交织,浑然一体。请简要分析。
    15.A 16.①春梅凋残,无法挽留,却可借助笔墨留其冰彩和芬芳,体现了花与画的交织;②梅画之上,辅以梅词,使静止的画面更增灵动和意蕴,体现了画与词的交织;③功业无成,心怀怅惘,以梅花自喻,以梅画自遣,体现了花、画与词的交织。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希望梅花开得迟些”错,“长怨开迟”是怨梅花开得太晚,欣赏的日子太短,选项理解错误。
    故选A。
    年份
    试卷
    题目及作者
    体裁
    考点
    形象
    语言
    技巧
    内容情感
    文学评价
    2023
    全国新高考Ⅰ卷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
    宋诗
    诗句理解
    全国新高考Ⅱ卷
    《湖上晚归》林逋
    宋诗
    艺术特色
    全国甲卷
    《临江仙》晁补之
    宋词
    分析诗句妙处
    全国乙卷
    《破阵子》陆游
    宋词
    抒情技巧
    2022
    全国新高考Ⅰ卷
    《醉落魄·人日南山
    约应提刑懋之》魏了翁·南宋
    宋词
    做人道理分析
    全国新高考Ⅱ卷
    《送别》李白·唐
    杂言
    抒情手法
    全国甲卷
    《画眉鸟》欧阳修·北宋、
    《画眉禽》文同·北宋
    七绝
    意象作用比较
    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唐
    五律
    抒情手法比较
    2021
    全国新高考Ⅰ卷
    《寄江州白司马》杨巨源·唐
    七律
    诗句理解
    全国新高考Ⅱ卷
    《示儿子》陆游·南宋
    七律
    诗句理解
    全国甲卷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
    陈师道·北宋
    七律
    “仕”与“隐”的关系
    全国乙卷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南宋
    宋词
    语言特色
    错误阅读方式
    造成问题
    1.阅读粗糙,不能全面把握信息。
    忽视了某些对诗句理解、题目作答有益的信息,造成误读诗句或者答题不准。
    2.不以自我理解为基础,一味依靠选择题来解读诗歌。
    错误选项常造成先入为主,将思路带偏,出现选择题甚至主观题答题偏差。
    3.不了解诗歌特点,不能展开联想进入情境,不能合理补足诗歌省略内容。
    理解偏差,造成选择题错误;诗歌理解不透,主观题分析不到位。
    试题呈现
    “抓形象,巧综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 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 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 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16. 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有删改)
    一、把握古诗特点
    此诗为律诗主要讲如何做学问,运用了典故、类比,表达具有形象性。
    一、综合获取信息
    1.重视题目:“答友人论学”告诉我们诗的内容是和朋友谈论学问之道。
    注释:笺的意思是注释,并指出是研读经典,进一步确定话题内容。
    曾颜,是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联系课本所学应知道这是孔门得意弟子。
    2.整体把握:
    第一联、第二联对错误的学习方法进行批判,这可以从“皮毛”“不在口耳”分析出来;第三联,运用类比实际上是在讲如何学习;第四联需联系第16题加以理解。
    3.勾连选项:
    如选项B,“皮毛”的解释,选项D,对内容的提示都有价值。
    二、试题精析
    15. 答案 A
    解析 “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16.【解题思路】
    步骤1:理思路。根据考查内容可知,首先应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再结合诗歌主题,即诗人的治学主张分析其内涵。
    魏了翁的名言意思是“不要在卖花担上看那些桃花与李花,只有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说明花担里的花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是经别人挑选的花,远离了观赏者的趣味,并且离开了其生存环境,已失去了生机,活力不再;只有亲临树下才能看到生机盎然的桃李。
    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诗人阐明了自己对求学的看法,引用魏了翁的名言,从亲身看花出发发表议论,表达出认真阅读经典,方能获得学问真谛的求学态度。
    步骤3:组织答案,规范作答。先分析诗句表层含义,然后再分析引申义。
    【答案】(6分)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花虽然美丽,但已失去根基,只有指头树梢的花朵才能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活力;(3分翻译诗句)②读书治学不能满足于道听途说,要认真阅读经典,深刻体会其中的精神内涵。(3分引申义)

    相关试卷

    专题04 信息类文本阅读4突破客观题(二)-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

    这是一份专题04 信息类文本阅读4突破客观题(二)-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文件包含专题04信息类文本阅读4突破客观题二-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原卷版docx、专题04信息类文本阅读4突破客观题二-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信息类文本阅读3突破客观题(一)-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

    这是一份专题03 信息类文本阅读3突破客观题(一)-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文件包含专题03信息类文本阅读3突破客观题一-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原卷版docx、专题03信息类文本阅读3突破客观题一-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信息类文本阅读2突破客观题-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

    这是一份专题02 信息类文本阅读2突破客观题-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文件包含专题02信息类文本阅读2突破客观题-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原卷版docx、专题02信息类文本阅读2突破客观题-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