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第十九中学高考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满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共12小题,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答对得2分,答错得0分)
1. 生活在深海的热泉口的巨型管虫,既没有嘴也没有消化系统,体内存在着专门供细菌生活的结构,叫做营养体。营养体细胞内的细菌可利用硫化氢氧化放能为管虫供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管虫与营养体内的细菌之间是互利共生的关系
B. 管虫内可能有特殊的营养物质运输结构
C. 营养体内的细菌可无丝分裂进行增殖
D. 营养体内的细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详解】A、管虫与营养体内的细菌能够为彼此提供所需的物质且相互依存,所以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A正确;
B、管虫既没有嘴也没有消化系统,可能有特殊的营养物质运输结构来运输营养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B正确;
C、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无丝分裂,C 错误;
D、由题意可知,营养体内的细菌可利用硫化氢氧化放能来合成有机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D正确。
故选C。
2. 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后会消耗大量氧气,这一过程被称为“呼吸爆发”。当有病原信号刺激时,巨噬细胞消耗GTP使细胞质基质中的p47蛋白磷酸化,解除其自抑制状态,并与膜上NOX2结合,激活NOX2,进而将细胞质中NADPH携带的电子跨膜传递给吞噬小泡中的氧气,使其还原为氧自由基,导致氧气快速消耗。氧自由基在SOD和MPO的催化下,产生更具杀伤活力的过氧化氢、次氯酸等物质,杀死包裹在吞噬小泡中的病原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呼吸爆发”过程发生在巨噬细胞的线粒体内膜上
B. 若用磷酸化酶抑制剂处理巨噬细胞,会使氧自由基积累从而加速巨噬细胞的衰老
C. 巨噬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底物中的绝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D. 若巨噬细胞缺少“呼吸爆发”过程,仍然可以吞噬病原体,但不能将其有效杀死
【答案】D
【解析】
【分析】无氧呼吸过程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数转移到ATP中。
【详解】A、根据题意:当有病原信号刺激时,巨噬细胞消耗GTP使细胞质基质中的p47蛋白磷酸化,解除其自抑制状态,并与膜上NOX2结合,激活NOX2,进而将细胞质中NADPH携带的电子跨膜传递给吞噬小泡中的氧气,使其还原为氧自由基,导致氧气快速消耗,即“呼吸爆发”过程发生在吞噬小泡,A错误;
B、当有病原信号刺激时,巨噬细胞消耗GTP使细胞质基质中的p47蛋白磷酸化,解除其自抑制状态,并与膜上NOX2结合,激活NOX2,进而将细胞质中NADPH携带的电子跨膜传递给吞噬小泡中的氧气,使其还原为氧自由基,因此若用磷酸化酶抑制剂处理巨噬细胞,细胞质基质中的p47蛋白磷酸化被抑制,不能解除其自抑制状态,不能与膜上NOX2结合,不能激活NOX2,细胞质中NADPH携带的电子不能跨膜传递给吞噬小泡中的氧气,不能被还原为氧自由基,因此会使氧自由基减少,B错误;
C、巨噬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底物中的绝大部分能量仍储存在未被分解的乳酸中,C错误;
D、氧自由基在SOD和MPO的催化下,产生更具杀伤活力的过氧化氢、次氯酸等物质,杀死包裹在吞噬小泡中的病原体,因此若巨噬细胞缺少“呼吸爆发”过程,仍然可以吞噬病原体,但氧自由基减少,过氧化氢、次氯酸等物质减少,不能将其有效杀死,D正确。
故选D。
3. 近年来,我国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危害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研究发现,雪莲次生代谢物对急性酒精肝损伤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雪莲次生代谢物的大致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外植体取自茎尖时培养成功率高于取自成熟叶片
B. 诱导①的形成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
C. 可用盐酸和酒精配制成的解离液处理①,以便获得单细胞或小细胞团
D. 图中过程没有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A、茎尖分裂能力强,外植体取自茎尖时培养成功率高于取自成熟叶片,A正确;
B、①是愈伤组织,诱导①的形成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B正确;
C、用盐酸和酒精配制成的解离液处理①,会使细胞失去活性,不能获得单细胞或小细胞团,C错误;
D、图中没有发育成新个体,该过程没有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C。
4. 如图为某植物根尖细胞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个DNA分子中部分基因的分布状况,字母代表基因,数字代表无遗传效应的碱基序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B. 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导致DNA碱基序列的改变
C. DNA中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就是基因突变
D. 该细胞中A和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例如,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详解】A、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A错误;
B、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中遗传信息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以染色体片段为单位发生的染色体片段的重复、缺失、倒位或易位,因此二者都会导致DNA分子中碱基序列的改变,B正确;
C、DNA中发生碱基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是基因突变,例如①②③④非基因片段中碱基序列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
D、该细胞为根尖细胞,不发生在减数分裂,D错误。
故选B。
5. 胃肠道又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原因是胃肠道中存在着一套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内在神经系统。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自主神经对胃肠道的内在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但是在切除自主神经后,内在神经系统依然可以独立调节胃肠道的运动、分泌等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以引起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进而提高消化吸收速率
B. 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递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 由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不能称为反射
D. 自主神经属于传入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的支配
【答案】C
【解析】
【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详解】A、 副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减慢,但会引起胃肠蠕动加强,消化吸收速率提高,A错误;
B、 神经冲动沿神经元的轴突传导时,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未兴奋部位(膜外正电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外负电位),膜内则相反,B错误;
C、 反射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和完整的反射弧结构,由内在神经系统独立调节肠道运动的过程不符合反射的条件,C正确;
D、自主神经包括内脏传入与内脏传出神经,但通常仅指内脏传出神经,而不包括内脏传入神经,通常自主神经包括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两部分,D错误。
故选C。
6. 靶向癌症疗法依赖于肿瘤细胞表面上的特异性标志物,可以通过设计抗体来寻找标志物并运送治疗试剂进行靶向治疗。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型靶向癌症治疗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DC),可以精准地对肿瘤细胞起到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靶向药物能对肿瘤细胞“精准定位”依赖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结合
B. ADC能将毒性药物靶向运输到肿瘤细胞,可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
C. 肿瘤细胞可将ADC分子内吞,ADC分子会在溶酶体中分解释放出毒性药物
D. 毒性药物阻止肿瘤细胞分裂从而使肿瘤细胞死亡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于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因此可以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放射性同位素、药物等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
【详解】A、靶向药物对肿瘤细胞的“精准定位”利用了抗原和抗体能够发生特异免疫反应的原理,A正确;
B、ADC能将毒性药物靶向运输到肿瘤细胞,可以精准地对肿瘤细胞起到杀伤作用,可减少对周围健康组织的损伤,B正确;
C、由图可知,ADC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ADC分子被肿瘤细胞内吞后,ADC药物会在溶酶体中分解释放出毒性药物,阻止肿瘤细胞分裂,C正确;
D、毒性药物阻止肿瘤细胞分裂不能体现免疫监视,免疫监视是机体自身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过程,D错误。
故选D。
7. 花椒中含羟基甲位山椒醇,人们食用花椒后,该物质可激活皮下三叉神经纤维RA1,进而产生“麻”的感觉。图是三叉神经局部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麻”感觉的产生依赖于机体内完整的反射弧
B. 三叉神经膜外Na+借助Na+通道蛋白内流产生神经冲动
C. 若在M点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电流表指针会发生一次偏转
D 若将a点接至膜内,M点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答案】B
【解析】
【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详解】A、感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因此人们食用花椒后“麻”的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该过程不涉及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结构,没有完整的反射弧,A错误;
B、神经纤维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因此三叉神经膜外Na+借助Na+通道蛋白内流产生神经冲动,形成动作电位,B正确;
C、若在M点施加一定强度的刺激,兴奋先后到达电流计的两侧,电流表指针会发生两次偏转,C错误;
D、若将a点接至膜内,则M点给予刺激后,a点的电位会从负变成正,再变成负,a与b之间会存在电位差,指针会偏转,D错误。
故选B。
8. 从大肠杆菌中提取某条mRNA逆转录形成一条cDNA单链并测序,测得该序列为5'-⋯CGTAGC,⋯-3'。现将该序列形成双链,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细胞中表达形成肽链。反密码子与对应的氨基酸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5'-GCU-3'和5'-GCA-3'是编码丙氨酸的密码子
B. 编码该mRNA的DNA序列的模板链与该cDNA单链序列相同
C. 构建表达载体时该cDNA单链的3'端与启动子相连
D. 该细胞表达的多肽序列为“⋯-丙氨酸-半胱氨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 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由表格可知,丙氨酸的反密码子是3'-CGA-5',3'-CGU-5',编码丙氨酸的密码子5'-GCU-3'和5'-GCA-3',A正确;
B、cDNA单链是mRNA逆转录形成的,编码该mRNA的DNA序列的模板链与该cDNA单链序列都和mRNA的序列互补,因此它们的序列相同,B正确;
C、启动子的作用是启动转录,子链的延伸方向5'到3',因此cDNA单链的3'端与启动子相连,C正确;
D、cDNA单链并测序,测得该序列为5'-⋯CGTAGC,⋯-3',则mRNA的序列为3'-⋯GCAUCG⋯-5',反密码子的序列5'-⋯CGUAGC,⋯-3',对照表格可知,细胞表达的多肽序列不是“⋯-丙氨酸-半胱氨酸-⋯”,D错误。
故选D。
9. 某动物的毛色有深褐色、银蓝色、灰蓝色和白色四种,现有三种毛皮颜色的纯合个体,分别为深褐色雌性个体、银蓝色雄性个体和灰蓝色雌性个体,控制银蓝色的基因为B,控制灰蓝色的基因为D。设计实验如下(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实验一:将深褐色个体与银蓝色个体杂交,F1均为深褐色,F1相互交配,F2深褐色29、银蓝色10。
实验二:将银蓝色个体与灰蓝色个体杂交,F1均为深褐色,F1相互交配,F2深褐色140、银蓝色49、灰蓝色48、白色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动物毛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实验一亲本的基因型是BBDD、BBdd或BBXDXD、BBXdY
C. 让实验二的F2中深褐色与白色进行交配,若后代深褐色:银蓝色:灰蓝色:白色=1:1:1:1,则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D. 若B、b和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后代也可能出现4种毛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A、分析题意,实验二中F1均为深褐色,F2表型及比例=9:3:3:1,可推测毛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两对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A正确;
B、实验一的F1均为深褐色,F1相互交配,F2深褐色:银蓝色≈3∶1,说明F1是单杂合个体,实验一亲本的基因型是BBDD、BBdd或BBXDXD、BBXdY,F1基因型是BBDd或BBXDXd和BBXDY,F2均符合深褐色:银蓝色=3:1,B正确;
C、若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实验二F2中的深褐色9B_D_(1BBDD、2BbDD、2BBDd、4BbDd)个体与白色个体进行交配,后代表型及比例为深褐色:银蓝色:灰蓝色:白色=4:2:2:1,C错误;
D、若B、b和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则后代可能出现深褐色、银蓝色、灰蓝色、白色四种表型,D正确。
故选C。
10. 下图为动物经历压力或创伤时体内发生的部分生理反应,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CRH为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靶细胞主要是垂体细胞和蓝斑核内神经元
B. 皮质醇应直接与下丘脑和垂体质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相关激素的分泌
C.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在调节血糖过程中相抗衡,为应激反应做准备
D. 图中的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机体内存在下丘脑-垂体-腺体轴,甲状腺、性腺和肾上腺皮质都有对应的调节轴来调节,符合该调节轴的激素,即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基质。
【详解】A、根据图示,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错误;
B、皮质醇的分泌过程存在负反馈调节,当机体内含量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说明下丘脑和垂体细胞有皮质醇受体,而不是直接与下丘脑和垂体质膜上的受体结合,B错误;
C、根据图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都是在蓝斑核内神经元的调节下产生,因此在调节血糖过程中相协同,为应激反应做准备,C错误;
D、根据图示,蓝斑核内神经元的调节时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上升,因此图中的去甲肾上腺素也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D正确。
故选D。
11. 科学家用离心技术分离得到了有核糖体结合的微粒体,即膜结合核糖体,其核糖体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链含有信号肽(SP)以及信号识别颗粒(SRP)。研究发现,SRP与SP结合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的前提,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均不含SP,此时的蛋白质一般无活性。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
A. 微粒体中的膜是高尔基体膜结构的一部分
B. 细胞中每个基因都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C. SP合成缺陷的浆细胞中,抗体会在内质网腔中聚集
D. 内质网腔中含有能够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先在游离的核糖体合成,形成一段多肽链后,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信号,再与内质网上信号识别受体DP结合,将核糖体-新生肽引导至内质网,SRP脱离,信号引导肽链进入内质网,形成折叠的蛋白质,随后,核糖体脱落。
【详解】A、分析题意,微粒体上有核糖体结合,其核糖体上最初合成的多肽链含有信号肽(SP)以及信号识别颗粒(SRP),且两者结合能引导多肽链进入内质网,据此推测微粒体中的膜是内质网膜结构的一部分,A错误;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核酸片段,信号肽(SP)是由控制“信号肽”(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合成的,所以分泌蛋白基因中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细胞中每个基因不一定都有控制SP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如配子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等,B错误;
C、SRP与SP结合可引导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腔进行加工,SP合成缺陷的细胞中,不会合成SP,因此不会进入内质网中,C错误;
D、经囊泡包裹离开内质网的蛋白质上均不含“信号肽”,说明在内质网腔内“信号肽”被切除,进而说明内质网腔内含有能在特定位点催化肽键水解的有机物(酶),D正确。
故选D。
12. 酒精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下表列出了酒精在实验中的作用,表述错误的选项共有( )
A. 2项B. 3项C. 4项D. 5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酒精是生物实验常用试剂之一:
1、如检测脂肪实验中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
2、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和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都需要用到酒精,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盐酸一起制成解离液对材料进行解离,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还需要用酒精洗去卡诺氏液;
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用无水乙醇来提取色素;
4、果酒和果醋制作实验、组织培养实验中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进行消毒;
5、DNA的粗提取和鉴定中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进一步纯化DNA;
6、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研究中,收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防止诱虫器中小动物尸体腐烂。
【详解】①、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溶于酒精,向滤液中加入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静置2~3min,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就是粗提取的DNA,①错误;
②、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可导致蛋白质变性,可用于实验室和日常消毒,菊花的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工作台、外植体、操作人员的手等消毒,培养基需要灭菌,②错误;
③、由于色素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所以酒精(无水乙醇)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作为有机溶剂起到提取色素的作用,③正确;
④、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染色后滴加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④正确;
⑤、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需要用到酒精,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和盐酸一起制成解离液对材料进行解离,⑤错误;
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研究中,收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防止小动物尸体腐烂,⑥正确。
故选B。
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2项或2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内质网(endplasmic reticulum,ER) 是真核细胞中最大的细胞器,ER的膜占细胞膜系统的一半,所包围的体积占细胞总体积的10%。内质网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器,内质网中任何生命活动发生异常均会引发内质网的保护机制——内质网应激,可引起内质网自噬,细胞匀浆等人工过程,破碎的内质网形成的近似球形的囊泡叫微粒体。下列关于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质网参与细胞内稳态的维持
B. 微粒体为单层磷脂分子构成的结构,是因为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
C. 内质网与细胞膜、核膜和高尔基体膜直接相互联系,使生物膜系统形成一个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
D. 肾上腺皮质产生的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与胰高血糖素在升高血糖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肝糖原的合成都离不开内质网
【答案】AD
【解析】
【分析】微粒体是破碎的内质网自我融合形成的近球形膜囊泡状结构,它包含内质网膜和核糖体两种基本成分,具有内质网的基本功能。
【详解】A、内质网(endplasmic reticulum,ER) 是真核细胞中最大的细胞器,内质网参与细胞内稳态的维持,A正确;
B、微粒体为双层磷脂分子构成的结构,是因为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B错误;
C、内质网与高尔基体膜通过囊泡相互联系,没有直接联系,C错误;
D、糖皮质激素是脂质在光面内质网合成、胰高血糖素为分泌蛋白,合成场所是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肝糖原的合成也是光面内质网内质网,肾上腺皮质产生的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与胰高血糖素在升高血糖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D正确。
故选AD。
14. 鸭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某种鸭的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灰色相应的色素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相应的色素合成,两种色素都存在时羽色表现为褐色,都没有则表现为白色。选取一对褐色鸭交配,结果如下(不考虑ZW同源区段,ZBW、ZbW视为纯合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控制羽色的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b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B. F1中褐色雄鸭与褐色雌鸭均有两种不同的基因型
C. F1的6种表型中均有纯合子,纯合子在F1占比为3/8
D. 欲根据羽色区分子代的性别,只能选纯合褐色雌鸭和白色雄鸭杂交
【答案】AC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详解】A、一对褐色鸭交配后,F1雄鸭有两种表现型褐色:黄色=3:1,雌鸭有4种表现型褐色:灰色:黄色:白色=3:3:1:1,可判断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b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aZBZb、AaZBW,A正确;
B、F1代中,褐色雄鸭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是A_ZBZB和A_ZBZb,褐色雌鸭的基因型有两种,分别是A_ZBW,B错误;
C、F1的6种表型中均有纯合子,纯合子在F1占比为1/2×3/4=3/8,C正确;
D、欲根据羽色区分子代的性别,可以选择纯合褐色雌鸭和白色雄鸭杂交,也可以选择纯合黄色雌鸭和灰色雄鸭杂交,D错误。
故选AC。
15. 当机体被蚊子叮咬后,叮咬部位出现皮肤红肿,同时痒觉信号传递到神经中枢产生痒觉,并产生抓挠行为。“抓挠止痒”的部分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其中a、b、c代表中间神经元,Glu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蚊子叮咬所释放的某些物质能引起局部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等,导致皮肤红肿
B. 蚊子叮咬后神经元a的膜外电位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
C. 蚊子叮咬后信号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痒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D. Glu通过促进神经元c 释放抑制性递质起到“抓挠止痒”的效果
【答案】ABD
【解析】
【分析】静息电位形成原因: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K+外流,最终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形成原因: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最终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详解】A、蚊子叮咬后,有关细胞释放的组胺作用于毛细血管,会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以及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使得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水分较多地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增多,从而引起皮肤出现红肿现象,A正确;
B、蚊子叮咬后神经元a兴奋后精细,先是钠离子内流,后钾离子外流,故膜外电位从正电位变为负电位再变为正电位,B正确;
C、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蚊子叮咬后信号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痒觉的过程反射弧结构不完整,不属于反射活动,C错误;
D、“抓挠止痒”的原理是抓挠之后,痛觉感受器接受痛觉信号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传递到中间神经元c之后,Glu通过促进神经元c 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痒觉相关的中间神经元b兴奋,进而抑制痒觉信号的传递,导致大脑不能产生痒觉,D正确。
故选ABD。
16. 大丽轮枝菌(一种丝状真菌)是引起棉花黄萎病的主要病原菌。为观察大丽轮枝菌对棉花根的侵染路径,研究人员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sGFP)转染大丽轮枝菌,培育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转基因菌株,主要过程如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启动子能被D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驱动sGFP基因的持续转录
B. 被相关限制酶处理后,图中b链上黏性末端的碱基序列(5'→3')为AGCT
C. 若①是利用PCR扩增出含有限制酶切位点的sGFP,则5轮后消耗引物数为32个
D. ③过程用含潮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农杆菌,得到多个菌落的质粒DNA中可能不含sGFP
【答案】AC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A、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能被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驱动基因的持续转录,A错误;
B、需要利用上述两种限制酶对sGFP片段和质粒进行剪切,图中质粒大片段的左端的限制酶是HindⅢ,根据HindⅢ识别的碱基序列可知,图中b链上黏性末端的碱基序列(5'→3')为AGCT,B正确;
C、若①是利用PCR扩增出含有限制酶切位点的sGFP,则5轮后消耗引物数为25×2-2=62个,C错误;
D、③过程用含潮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农杆菌,得到多个菌落的质粒DNA中可能不含sGFP,因为导入原始质粒也可以具有抗性,D正确。
故选A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7. 下图中,图1是非洲茉莉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a~h为物质名称。图2为将非洲茉莉放置在密闭透明的容器中,给予恒定且适宜的光照,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测定容器中CO2浓度的变化(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为30℃)。图3改变非洲茉莉光照时,a表示该植物在夜晚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b、c、d表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内该植物O2产生的总量。图4表示进行图3实验过程其叶肉细胞部分结构气体进出示意图。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在生物膜上进行的生理过程有_____(填图中序号)。图中①—⑤的代谢过程在光照环境中,能够直接为茉莉细胞物质转运、蛋白质的合成提供ATP的过程包括_____(填图中数字标号)。若用18O标记土壤中的水,那么植物产生的哪些物质中含有18O。(填三种物质)
(2)图2中B、C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_____。与B点相比,C点时植物的光合速率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处理12h后,该植物的干重_____(填 “减少”、“增加”或“不变”),判断理是_____。
(3)图4中只有c、d箭头发生时对应图3中的_____(选填a、b、c或d)的光照强度。图4在图3中d强度光照时,存在_____(选填a、b、c、d、e、f)气体进出过程。
(4)科研工作者发现一种突变型非洲茉莉,在适宜光照下,与正常非洲茉莉相比,其光合速率明显上升。某生物兴趣小组推测,突变型非洲茉莉光合速率的上升是与其光反应速率上升有关。请利用正常非洲茉莉和突变型非洲茉莉的类囊体悬浮液、光源等实验材料,设计简单实验验证上述推测。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
【答案】(1) ①. ①⑤ ②. ③④⑤ ③. 氧气、水、(CH2O)
(2) ①. 二氧化碳浓度、温度 ②. 变大 ③. 增加 ④. 起点A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终点C时的二氧化碳浓度
(3) ①. c ②. a、 b、 c、 d
(4)可以取等量的正常非洲茉莉和突变型非洲茉莉的类囊体悬浮液分别置于 A、B 试管中,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光照,检测两组的氧气释放速率。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小问1详解】
图1是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①光反应阶段,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⑤呼吸作用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所以是①⑤;①~⑤的生理过程能产生ATP的用于细胞物质转运、蛋白质的合成有③④⑤,③④⑤依次代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反应产生的ATP不能用于细胞物质转运、蛋白质的合成;若用18O标记土壤中的水,首先18O会经过光合作用形成氧气,植物吸收氧气会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又会被利用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所以经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后植物产生的水、O2、(CH2O)都可能含有18O;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B点之前,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则在B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B之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说明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据此推测C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温度;B、C点时二氧化碳浓度均不变,细胞的呼吸速率=光合速率,与B点相比,C点时的呼吸作用的酶活性更高,呼吸速率更强,故植株的光合速率变大;处理12h后,起点A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终点C时的二氧化碳浓度,说明该段时间内,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整体过程植物净光合速率大于零,存在有机物积累,则植物的干重会增加;
【小问3详解】
图4中只有c、d箭头发生时,说明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对应图3中c光照强度,此时氧气的产生总量=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图4在图3中d强度光照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氧气的产生总量大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就会向细胞外释放气体,因此存在a、 b、 c、 d气体进出过程;
【小问4详解】
某生物兴趣小组推测,突变型非洲茉莉光合速率的上升是与其光反应速率上升有关,本实验可以单独研究光反应,遵循单一变量、对照、等量原则,可以取等量的正常非洲茉莉和突变型非洲茉莉的类囊体悬浮液分别置于 A、B 试管中,给予相同且适宜的光照,检测两组的氧气释放速率,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18. 研究发现,人体睡眠时大脑会释放促睡眠因子(PGD2)。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PGD2在脑毛细血管中大量积累,进而引起肾上腺过度分泌糖皮质激素,相关机制如图1所示。VLPO是一种抑制性神经元,可诱发睡眠;I表示巨噬细胞;IL-6、IFNA分别是促进炎症反应、抗病毒的细胞因子。回答下列问题。
(1)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其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神经元VLPO通过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活动,则此时后者的质膜两侧电位为__________。
(2)在机体正常免疫过程中,巨噬细胞参与__________免疫。巨噬细胞可以释放IL-6,据图1分析,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更容易患病毒性感冒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睡眠与IL-6含量的关系,研究人员分别检测身体状况良好的志愿者在正常睡眠(睡眠时间为23:00~6:00)与睡眠剥夺(睡眠时间为3:00~6:00)两种情况下,体内IL-6的含量变化如图2所示。
根据图2结果推断:长期睡眠剥夺者脑中__________,使免疫系统过度激活,诱发炎症风暴,损伤组织器官,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这种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属于__________。
【答案】(1) ①. 分级调节 ②. 内负外正
(2) ①.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 ②. 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引发PGD2在脑毛细血管中大量积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过度分泌,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能抑制IFNA基因的表达,同时促进IL-6基因的表达,题中显示IL-6分泌量过大,会导致多种器官功能异常,进而使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抗病毒能力下降
(3) ①. IL-6的含量过度升高 ②. 自身免疫病
【解析】
【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形式分泌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小问1详解】
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其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分级调节可以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有利于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稳态。神经元VLPO通过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活动,则此时后者处于静息电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小问2详解】
机体正常免疫过程中,巨噬细胞参与第二道防线也就是非特异性免疫,也可作为抗原呈递细胞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引发PGD2在脑毛细血管中大量积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过度分泌,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能抑制IFNA基因的表达,同时促进IL-6基因的表达,题中显示IL-6分泌量过大,会导致多种器官功能异常,进而使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抗病毒能力下降,因而更容易患病毒性感冒。
【小问3详解】
图2结果表示睡眠剥夺者体内IL-6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睡眠者,因此根据图2结果推断:长期睡眠剥夺者脑中IL-6的含量过度升高,使免疫系统过度激活,诱发炎症风暴,损伤组织器官,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这种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19.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增加碳存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被海洋捕获的碳称为蓝碳,滨海湿地是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主体。
回答下列问题:
(1)碳存储离不开碳循环。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___和___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
(2)滨海湿地单位面积的蓝碳埋藏速率是陆地生态系统的15倍,主要原因是湿地中饱和水环境使土壤微生物处于___条件,导致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___。
(3)为促进受损湿地的次生演替,提高湿地蓝碳储量,实施“退养还湿”生态修复工程如图1,测定盐沼湿地不同植物群落的碳储量,发现翅碱蓬阶段为180.5kg·hm-2、芦苇阶段为3367.2kg·hm-2,说明在___的不同阶段,盐沼湿地植被的碳储量差异很大。
(4)图2是盐沼湿地中两种主要植物翅碱蓬、芦苇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可知,对促进海岸滩涂淤积,增加盐沼湿地面积贡献度高的植物是___,原因是___。
(5)当全球达到碳中和(净零排放)的目标时,地球上所有生产者固定的CO2应___(大于/小于/等于)全部生物呼吸释放CO2的量。
【答案】(1) ①. 生物群落 ②. 非生物环境
(2) ①. 缺氧 ②. 较低
(3)群落(次生)演替
(4) ①. 芦苇 ②. 根系发达,覆盖度更大(或芦苇的根系比翅碱蓬发达,且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比值较小),有利于保水
(5)大于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为: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小问1详解】
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的过程;
【小问2详解】
由于湿地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水水淹状态,即湿地中饱和水环境使土壤微生物处于缺氧条件,导致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较低,所以滨海湿地单位面积的碳埋藏速率是陆地生态系统的15倍;
【小问3详解】
湿地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测定盐沼湿地不同植物群落的碳储量,发现翅碱蓬阶段为180.5kg·hm-2、芦苇阶段为3367.2kg·hm-2,说明在次生演替(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盐沼湿地植被的碳储量差异很大;
【小问4详解】
分析图2可知,与翅碱蓬相比,芦苇的根系发达,利于在滩涂环境下立地扎根,且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比值较小,有利于保水,所以是增加盐沼湿地面积贡献度高的植物;
【小问5详解】
当全球达到碳中和(净零排放)的目标时,地球上所有生产者固定的CO2应大于全部生物呼吸释放CO2的量。
20. 糖化酶是将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的酶,大部分野生酵母菌因缺乏糖化酶基因而不能直接利用淀粉。研究人员将经诱变处理后获取的黑曲霉菌高产糖化酶基因导入毕赤酵母GS115(对氨苄青霉素不敏感)中,构建能直接利用淀粉的工程菌,该过程所用质粒(仅示部分结构)如图1所示。三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获得糖化酶高产菌株,研究人员将经诱变处理后的黑曲霉菌接种到_______含量高的培养基上,恒温培养适宜时间后滴加碘液,挑选出透明圈(不产生蓝色)直径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菌株。再进行复筛以及稳定性遗传实验。
(2)构建高产糖化酶基因表达载体时,用限制酶切割质粒pPIC9K,图2是高产糖化酶基因示意图(仅示部分碱基),为使其能定向插入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应在引物的__________(5'或3')端添加__________酶识别序列,则PCR扩增时引物的碱基序列应为下列①-⑥中的_________。若扩增4次,不同时含两种引物的DNA分子有_______个。
(3)将筛选出的菌株接种至发酵罐内进行扩增,在接种环节要对培养基和发酵设备进行严格灭菌以防止杂菌污染的原因是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培养过程中可定期取样并常用_______(仪器名称)对菌体进行直接计数,以评估增殖情况。如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后采用_______(答出1项即可)等方法获得所需的发酵产品。
【答案】(1) ①. 淀粉 ②. 较大
(2) ①. 5' ②. 限制酶BamHI和限制酶XbaI ③. ①④ ④. 2
(3) ①. 防止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②. 细菌计数板 ③. 过滤、沉淀、离心、静置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糖化酶高产菌株能利用淀粉,故需要将经诱变处理后的黑曲霉菌接种到淀粉含量高的培养基上;高产菌株分解淀粉快,恒温培养适宜时间后滴加碘液,高产菌株形成的透明圈直径较大。
【小问2详解】
为使高产糖化酶基因能定向插入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需要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切割,同时需要在高产糖化酶基因两端加入这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结合图1可知,限制酶PstI在质粒上有2个切割位点,因此应该选择限制酶BamHI和限制酶XbaI来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PCR过程需要两种引物,能分别与目的基因两条链的3'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结合需要在高产糖化酶基因5’端加入限制酶BamHI和限制酶XbaI的识别序列,PCR扩增时引物的碱基序列为①5′-TCTAGATCTGTTGAAT-3′和④5′-GGATCCCTTGGATGAT-3′;若扩增4次,含有两种引物的DNA分子有24-2=14个,不同时含有两种引物的DNA分子数为2个。
【小问3详解】
在接种环节要对培养基和发酵设备进行严格灭菌以防止杂菌污染的原因是;防止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培养过程中可定期取样并常用细菌计数板对菌体进行直接计数,以评估增殖情况。如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后采用过滤、沉淀、离心、静置等方法获得所需的发酵产品。
21. 某种野生型蝴蝶的体色是深紫色,研究人员在某峡谷中又发现一个白色品种。研究人员用纯合野生型蝴蝶与白色品种蝴蝶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的体色均为深紫色。而后又用和白色品种进行正反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一:让的雌蝶与白品种的雄蝶杂交,后代为深紫色和白色,且比例为1∶1。
实验二:让雄蝶与白品种的雌蝶杂交,后代有4种表型:深紫色∶紫色∶黑色∶白色=9∶1∶1∶9。
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杂交实验,研究人员判断,野生型蝴蝶与白品种蝴蝶属于一个物种,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可判断,控制该种蝴蝶体色的基因至少有________对,它们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若的雄蝶和雌蝶交配,则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蝴蝶细胞中的部分染色体示意图,请标出控制亲本中白色雌蝶和深紫色雄蝶的基因的相对位置________(相关基因用A/a、B/b等表示)。
(4)实验二的结果与实验一不同的原因是,精子形成过程中控制蝴蝶体色的基因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异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时期)。
【答案】(1)野生型蝴蝶与白品种蝴蝶可通过杂交产生可育的后代
(2) ①. 两##2 ②. 不遵循 ③. 深紫色∶紫色∶黑色∶白色=29∶1∶1∶9。
(3) (4) ①. 交叉互换(或互换) ②.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小问1详解】
野生型蝴蝶与白品种蝴蝶能杂交产生可育的后代,说明不存在生殖隔离,因此属于同一个物种。
【小问2详解】
研究人员用纯合野生型蝴蝶与白色品种蝴蝶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的体色均为深紫色,雌雄个体无差异,说明深紫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且控制蝴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实验二子代有四种表型,说明子一代可产生四种配子,因此控制该种蝴蝶体色的基因至少有两对等位基因。根据实验一的后代深紫色∶白色=1∶1,可知子一代的雌蝶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因此可判断控制体色的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实验二的后代4种表型:深紫色∶紫色∶黑色∶白色=9∶1∶1∶9,说明子一代雄蝶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由于野生型蝴蝶的体色是深紫色,子一代也是深紫色,而实验二测交的子二代出现了紫色和黑色,可假设两对基因分别为A、a和B、b,B基因控制紫色,A基因控制黑色,A-B-为深紫色,aabb为白色,则F1个体基因型为AaBb,F1产生的雌配子是AB∶ab=1∶1,雄配子是AB∶Ab∶aB∶ab=9∶1∶1∶9,故让F1的雌、雄蝶相互交配,子代中深紫色(A_B_)、紫色(aaB_)、黑色(A_bb)和白色(aabb)个体的比例为(1/2+1/2×9/20)∶(1/2×1/20)∶(1/2×1/20)∶(1/2×9/20)=29∶1∶1∶9。
【小问3详解】
根据实验一中F1的雌蝶与白品种的雄蝶杂交,后代为深紫色和白色,且比例为1∶1,可知F1产生的雌配子是AB∶ab=1∶1,故可推知亲本纯合野生型蝴蝶基因型为AABB,白色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性染色体ZW的为雌性,而含ZZ的为雄性,故白色雌蝶和深紫色雄蝶的基因的相对位置分别为。
【小问4详解】
实验一与实验二的F2表型及比例不同的原因是实验一中的雌蝶AaB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时,体色基因之间的染色体片段不发生交叉互换,而实验二中的雄蝶AaBb可以发生交叉互换(交换)。反密码子(方向为3'到5')
CGA
CGU
UGC
ACG
AGC
GCU
氨基酸
丙氨酸
丙氨酸
苏氨酸
半胱氨酸
丝氨酸
精氨酸
选项
实验
酒精的作用
①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溶解DNA,初步分离DNA与蛋白质
②
菊花的组织培养
工作台、外植体、培养基等的消毒
③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溶解绿叶中的色素
④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洗去浮色
⑤
观察植物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酒精和卡诺氏液一起制成解离液
⑥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防止小动物尸体腐烂
限制酶
BamHI
PstI
XbaI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5’→3’)
G↓GATCC
C↓TGCAG
T↓CTAGA
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2024届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2024届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江西省2024届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江西省2024届高考生物模拟试题原卷版docx、江西省2024届高考生物模拟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