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庖丁解牛》课件8 课件 0 次下载
- 《庖丁解牛》课件7 课件 1 次下载
- 《庖丁解牛》课件6 课件 0 次下载
- 《庖丁解牛》课件5 课件 0 次下载
- 《庖丁解牛》课件3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3 庖丁解牛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庖 丁 解 牛 —《庄子・养生主》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其人及其思想主张。 2.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点和一些成语。 3.深入思考“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等语句的含义,结合对庖丁解牛过程的描写,理解其高超技艺中蕴含的“道”,从而把握“庖丁解牛”整个故事的寓意。深入理解庄子关于保养生命、保存天性的思想和庄子的语言艺术。
庄周(约前369一前286),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曾做过宋国蒙地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的人。庄周一生率性任直,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他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但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任相,被他拒绝,从此终身不仕。
庄子的主要思想: (1)庄子思想是由老子思想发展而来的,他把老子的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把朴素的辩证法发展成相对主义。 (2)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3)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从相对主义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否定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以及虚假的文化生活。
作品特点: 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该书现存33篇,有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所著,外篇、杂篇可能是庄子的门人或后学者所著。《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具有深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长于运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具有幽默讽刺的想象与夸张意味,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 hé),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庄子》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据传,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望洋兴叹 屠龙之技 随珠弹雀 鹏程万里 井底之蛙 运斤成风 邯郸学步 东施效颦葫芦之用 害群之马 庄周梦蝶 朝三暮四栎树托梦 庄惠争论 倏忽报德 鼓盆而歌螳螂捕蝉 蜗角之战 涸辙之鲋 庄子升仙
背景资料: 庄子生活的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旧的经济结构被破坏,旧贵族阶级没落,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士人学子们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孜孜不倦地游走四方。此时生活在贫困边缘的庄子,对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残酷性有着比常人更直观、更清醒的认识。 《养生主》一文就体现了庄子保全本性、延续精神生命的思想。
资料链接:《养生主》及其全篇总纲 《养生主》:载于《庄子・内篇》。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全篇的总纲,指出养生最重要的是秉承事物中虚之道,顺应自然的变化与发展; 第二部分是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处世、生 活都要遵循事物 的规律,从而避开是非和矛盾 的纠缠; 第三部分说明圣人不凝滞于事物,与世推移, 以游其心,安时处顺,穷天理、尽道性,以至于 命的生活态度,体现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旨 趣。
【第一部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危险)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循,顺应)督(人的脊脉,是骨节空虚之处)以为经(常)可以保身,可以全生(保全自然本性),可以养亲,可以近年。
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那就很危险了!业已危险而仍汲汲追求知识,那就 更加危险了!做了善事不贪图名声,做了恶 事不遭受刑戮,把顺应自然的中虚之道作为 养生的常法,便可以不使形躯遭受刑戮,可 以保全自然本性,可以不残生伤性,以辱双 亲,可以享尽天年。
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
保养生命、保存天性的根本原则
古汉语中的人物称谓法之一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称呼以某种技艺为职业的人,习惯以“职业+名”的方式。
师襄:就是名叫襄的乐师。
师旷:就是名叫旷的乐师。
弈秋:就是名叫秋的围棋高手。
《周礼》中专设有“庖人”一职,“庖人掌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在先秦时期,牛是非常尊贵的祭品以及礼品,人们非常看重牛,解牛这一举措也并非寻常,牛通常用于祭天、祭地、祭宗庙、王飨(xiǎng)等祭祀活动中。
庖丁用的不是普通的杀牛刀,而是祭祀宗庙场合的礼器刀具——鸾刀。并且这种刀的刀环位置是一个铃铛,因此每一个动作都会发出悦耳的声响。更进一步,庖丁用礼器来解牛,动作和刀环铃声都合乎祭祀音乐的节拍,这极有可能是一次祭祀表演,而非厨师炫技或者梁惠王的心血来潮。正所谓“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庖丁解牛的故事可能实际 描述的是一国之君观摩祭祀演练的纪实。
1.庖丁是如何解牛的? 2.庄子写庖丁解牛和养生主(保养生命、保存天性的根本原则)有什么关系呢?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庖丁解牛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文惠君曰:“善哉!技盖至此乎?” 3.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4.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预习课文,解决词语含义
庄子从哪两个角度写庖丁解牛的情景?有何作用 ?
探究第一部分(第1段)
1.庖丁为( )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膝之所踦( ),砉( )然向( )然,奏( )刀騞( )然,莫( )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 )中( )《经首》之会( )。
第1段从哪两个角度写庖丁解牛的情景?有何作用 ?
第1段从哪两个角度写庖丁解牛的情景?有何作用 ?
探究第一部分(第1段):
庖丁为(给)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接触的地方),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踩),膝之所踦(抵住,指宰牛之时用膝盖抵住牛),砉(拟声词,皮肉筋骨分离的声音)然向(同“响”)然,奏(进)刀騞(拟声词,插刀裂物的声音)然,莫(没有)不中音(合乎音律)。合于《桑林》之舞,乃(又)中(合乎)《经首》之会(节奏)。
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到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抵住的地方,砉砉作响,进刀时发出“騞騞”的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合乎《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经首》乐曲的节奏。
从会形和摹声两个方面把解牛的场面做了诗意化的处理。 会形:通过写庖丁为文惠王解牛的一些列动作:解、手触、肩倚、足履、膝踦,将解牛的动作描写得何其自如,表现其解牛技艺的娴熟。 摹声:连用“砉”“騞”两个拟声词写出了动作的节奏和韵律,并用人们熟悉的乐曲“《桑林》之舞”“《经首》之会”进一步形象地描述这种节奏,表现了解牛技艺的至高境界。 作用: 解牛是人杀死并肢解牛的过程,庄子写得一点血腥气都没有,体现庄子寓言的神妙特点,也为下文文惠君的感叹和疑问做铺垫。
庄子写庖丁解牛和养生主(保养生命、保存天性的根本原则)有什么关系呢?
探究第二部分(第2-4段)
2.文惠君曰:“善( )哉!技盖( )至此乎?”
这一段写文惠君的赞叹和疑问有什么作用呢?
探究第二部分(第2段)
2.文惠君曰:“善(好)哉!技盖(通“盍”,何,怎么)至此乎?”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文惠君的赞叹从侧面烘托了庖丁解牛技艺的精湛,同时引出下文庖丁的解释,从现象描述转入本质追索,起过渡作用。
面对梁惠王“技盖至此乎”的疑问,庖丁是如何回答的?与养生之道有什么关系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探究第二部分(第3段)
3.庖丁释( )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 )也,进( )乎技( )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 )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 )行。依乎天理( ),批大郤( ),导( )大窾( ),因( )其固然,技( )经( )肯( )綮( )之未尝,而况大軱( )乎!良庖岁更( )刀,割( )也;族( )庖( )月更刀,折( )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 ),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 ),吾见其难为,怵然( )为戒,视为( )止,行为( )迟,动刀甚微( )。謋( )然已解,如土委( )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善刀而藏之。”
1.面对梁惠王“技盖至此乎”的疑问,庖丁是如何回答的?
庖丁释( )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 )也,进( )乎技( )矣。
庖丁释(放下)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天道,自然的规律)也,进(超过)乎技(具体的操作技术)矣。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天道,超过技术了。
庖丁追求的是“道”的境界,已经超越了技术的层面。这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总领下文。
2.庖丁自述“解牛”生涯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得出了什么养生之道呢?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 )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 )行。依乎天理( ),批大郤( ),导( )大窾( ),因( )其固然,技( )经( )肯( )綮( )之未尝,而况大軱( )乎!
2.庖丁自述“解牛”生涯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得到什么养生之道呢?有什么启示呢?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接触)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精神活动)行。依乎天理(牛体的自然结构),批(击)大郤(“隙,空隙”),导(引导)大窾(空隙),因(顺着)其固然,技(“枝”,指支脉)经(经脉)肯(附在骨上的肉)綮(筋骨结 合处)之未尝,而况大軱(大骨)乎!
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三年以后,未曾能见到完整的牛了。现在,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体的自然结构,击入大的(筋骨连接处的)缝隙,引刀进入(骨节之间的)空处,依照牛体本来的结 构,脉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更何况大骨呢!
2.庖丁自述“解牛”生涯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得出了什么养生之道呢?有什么启示呢?
养生之道:避开错综复杂的矛盾,保全自己。启示:凡是从开始到熟练需要一个过程,在实践中探索并掌握事 物的规律,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3.庖丁达于“道”境的表现是什么呢?用了什么手法?
良庖岁更( )刀,割( )也;族( )庖( )月更刀,折( )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良庖岁更(更换)刀,割(割肉)也;族(众,一般的)庖(厨师)月更刀,折(断,只用刀砍断骨头)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磨刀石)。
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割断筋肉;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因为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锋利得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达于“道”境的外在表现,就是解了数千头牛的刀,用了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良庖与族庖的用刀情况进行了对比,突出“道” 境的方法。
彼节者有间( ),而刀刃者无厚(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 )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4.庖丁的解牛之刀用了十九年锋刃如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彼节者有间(空隙),而刀刃者无厚(没有厚度,形容刀口薄);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宽绰的样子)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那牛骨节有间隙,而刀刃没有厚度;用没有厚度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十分宽绰,那么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了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根本原因:以无厚入有间 这也是达到“道”境的方法。
5.达到“道”境之后,庖丁又是怎么做的?给你什么启示?
虽然,每至于族( ),吾见其难为,怵然( )为戒,视为( )止,行为( )迟,动刀甚微( )。謋( )然已解,如土委( )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善刀而藏之。”
虽然,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吾见其难为,怵然(戒惧的样子)为戒,视为(因为)止,行为(因此)迟,动刀甚微(轻)。謋(拟声词,迅速裂开的声音,这里形容骨与肉分开的声音)然已解,如土委(散落,卸落)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善刀而藏之。”
虽然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戒惧地提高警惕,眼睛因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而凝视不动,动作也因此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謋”的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四处张望,为此悠然自得,心满意 足,(然后)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虽然,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吾见其难为,怵然(戒惧的样子)为戒,视为(因为)止,行为(因此)迟,动刀甚微(轻)。|||謋(拟声词,迅速裂开的声音,这里形容骨与肉分开的声音)然已解,如土委(散落,卸落)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善(这里指揩拭)刀而藏之。”
做法一:尽管已经达到“道”境,但每次遇到筋骨错杂之处,庖丁依然会谨慎从事,心存戒惧,动作也为之轻微迟缓。 启示:告诉我们把握规律之后,面对具体问题时,依然要认真谨慎,才能把事情做好。 做法二:解牛之后志得意满,但在满足的同时,还是小心地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启示:得志之时不要忘形,要学会收敛锋芒。
探究第二部分(第4段)
4.文惠君曰:“善( )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 )焉。”
1.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出文惠君得到的“养生”启示吗?
4.文惠君曰:“善(好)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养生之道)焉。”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遵循规律,避开矛盾,谨慎行事,藏起锋芒
第1部分(1)解牛的情境
第2部分(2-4)以解牛寓养生之道
1.目见全牛2.目无全牛3.以神遇牛
依乎天理因其自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善刀而藏
手触、肩倚、足履、膝踦-技艺娴熟合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达于妙境
本文结构严密,说理透彻。文章先讲述故事,再点明寓意。 就故事说,又分两层,即由写“技”到说“道”。先描述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再由庖丁阐述他的解牛之道。写庖丁的技,先是直接描写,再通过文惠君的赞叹加以小结,并转入庖丁的谈“道”。 对“道”的阐述又分为三个方面: ①从纵的方面介绍掌握“道”的三个阶段,突出掌握“道”以后的特点; ②从横的方面将庖丁与良庖、族庖进行比较,以说明得“道”与否的异同; ③说明成功地解决了难以处理的“族”的问题,这是从一般写到特殊。 这三个方面都紧紧扣住“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之“道”进行阐述。庖丁答文惠君的第一句话,将写技与谈“道”两方面自然地联系起来。文惠君所说由庖丁之言获得养生之道的话,又起到统摄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全文围绕解牛的事件,阐述一个“道”字,由具体到抽象,条分缕析, 环环相扣,将道理说得晓畅透彻。
1.善用寓言、对比说理。 庄子把庖丁解牛的经历分三个阶段去写 ——“始臣之解牛之时”“三年之后”“方今之时。解牛技术也逐步提升——“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也”“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从而进入更高层次的“道”。庖丁解牛的过程、方法及态度,让文惠君明白养生之道,也使我们得到多种人生启示。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良庖”“族庖”的不懂运刀,用“割”“折”与庖丁“以无厚入有间”进行对比,突出了庖丁技艺的高超和掌握事物规律的重要性。
2.精彩的场面描写和神态描写。 文章第1段生动地描写了庖丁解牛的场面。庖丁全身手、肩、足、膝并用,触、倚、履、跨相互配合,动作和谐流畅。“砉然向然,奏刀騞然”的声音高低错落、缓急有致。“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则凸显出庖丁解牛动作的节奏感和艺术美感,为下文谈解牛之“道”张本。又如:“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通过神态、动作描写,把庖丁目光集中、神情戒惧、动作轻微的形象勾勒了出来,让人领悟面对难题要谨慎行事的道理。
主 题 归 纳 《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养生的道理。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了社会的肌理,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同时也反映出只有反复实践,认识并掌握事物的规律,并在面对具体困难时小心、谨慎,才能做好事情的道理。
探究: “庖丁解牛”的故事与《庄子·养生主》全篇总纲中所说的“缘督以为经”(把顺应自然的中虚之道作为养生的常法)有什么关系? “庖丁解牛”阐述了庄子的处世哲学,即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只有顺应自然,适应环境,避开矛盾,与世无争,才能终其天年。这与《庄子·养生主》的主旨句“缘督以为经”相契合。 庖丁的解牛之刀用了十九年,宰杀数千牛,“而刀刃若新发于硼”,就是因为他在实践中由始解之时“目见全牛”的不懂规律,到三年之后“目无全牛”的认识规律,到方今之时“以神遇牛”的掌握并运用规律,达于“道”境。全文以牛的复杂机体比喻社会,以刀比喻人的身体和生命。要保全刀,就要躲开筋腱骨 骼;要保全人,就要善于避开社会的矛盾斗争,顺应自然。
文 化 知 识1.【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2.【《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3.【《经首》】传说中尧时的乐曲名。
备考拓展: 古代的人称姓名微专题1.直称姓名(或名) (1)用于自称。例如: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 (2)用于所厌恶、所轻视的人。例如: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指南录后序》)兵部侍郎吕师孟与文天祥有宿怨,他当时已投降元军。贾余庆与文天祥一同去元军军营,他却暗中与元军商议投降,并唆使元军扣押文天祥。 (3)用于介绍,为人作传。例如: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这是黄宗羲为柳敬亭作传时对他的称谓。 (4)长辈对晚辈称名。例如: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是孔子直呼弟子冉有的名。 (5)在长辈面前,晚辈互称用名。例如:夫子何哂由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是曾皙在孔子面前对子路的称呼。
2.称字、号、谥号、斋名 这种情况是称呼者出于对被称呼者的礼貌和尊敬。 (1)称字。例如: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送东阳马生序》)“君则”是马生的字。 (2)称号。例如: 五人者,盖当蓼(liǎ)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蓼洲”是周顺昌的号。 (3)称谥号。例如: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左忠毅公逸事》)“忠毅”是左光斗的谥号。 (4)称斋名。例如:后人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称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饮冰室”是梁启超的书房名。
3.称官名、爵名 (1)称官名。例如:后人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吏部”。杜甫曾担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职,韩愈晚年官至吏部侍郎。 (2)称爵名。例如: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柳敬亭传》“宁南”是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 4.称籍贯 例如:今南海之生死未可卜。(《谭嗣同传》)康有为是当时广州府南海县人,用“南海”代指康有为。 5.称郡望 例如:唐代诗人韩愈系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 昌黎,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6.兼称 指同时称呼几个称谓,可以兼称官职、字和姓,也可以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例如: “四人者:庐陵 萧 君圭 君玉(籍贯+姓+名+字),长乐 王回 深父(籍贯+姓+名+字),余弟安国 平父(名+字)、安上 纯父(名+字)。 (《游褒禅山记》) 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称与作者的关系,再称名和字。 7.唐代还有种特殊称呼,即以曾祖兄弟的长幼排行来称呼 在姓氏后加上行第(或再加名号、官爵)。例如: 韩愈的七言绝句《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白居易排行二十二,曾任中书舍人,故称“白二十二舍人”
8.特殊称谓 (1)职业+人名。例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庖丁,厨师丁。(2)姓+之+人名。例如: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烛之武退秦师》) (3)封地+人名。例如: 商鞅,卫国人,姬姓,公孙氏,又称卫鞅、公孙鞅。因获封商於等十五邑,号为商君,又称商鞅。
【针对练习】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 B.“郡望”一词,是“郡”“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山人,可他有时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C.称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征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 D.杜甫称杜工部是以人的官名来称呼,王安石称王荆公是以人的籍贯来称呼,贾谊称贾长沙是以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答案:D 王安石称王荆公是以人的爵名来称呼。
【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善刀而藏】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批郤导窾】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新硎初试】像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官止神行】指对某一事物有透彻的了解。
庄子钓于濮 持竿垂钓的庄子,楚王派人劝他入朝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不为功名利禄所动;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作泥塘里一只自由快乐的小乌龟,享受逍遥的人生。庄子超然的心态让他与仕途无缘,但正因他淡泊功名,追求生命的自由和尊严,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转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的千古名句,才让世俗的人生有一个精神家园。 适用话题:看淡名利、精神自由、生命的尊严等。
郢人失质 人生没有对手是可怕的,没有对手的人生是孤独的。庄子一生中,最好的朋友是惠子,这两人中间有不少争论。惠子讽刺庄子的言论大而无当,所以为人所弃;庄子则反唇相讥惠子不知天外有天,固执无知。两人生前互相猜疑,惠子疑心庄子要抢他的相位,庄子则说惠子是视腐鼠为美餐的鹞鹰。但惠子死后,庄子却十分悲伤,在惠子墓前唏嘘不已,以“郢人失质”为喻,痛吊这位老对手。没有对手,庄子感到了寂寞。有时,对手不是敌人,而是自己的镜子,自己的参照物。你在超越对手的时候,实际上也在不断地超越自己。 适用话题:真正的对手、孤独、超越自我等。
庄周梦蝶 庄子用其自由强大的精神修补世俗之心,斑斓这个日渐灰暗的世界。他的濠上之鱼,欣欣然,怡怡然;他的蝴蝶,翩翩然,栩栩然;他的神龟,曳尾于涂三千年;他的鲲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他的道不在庙堂,不在坟典,而在蝼蚁,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他自由的精神让“物欲之蛹”化身为“精神之蝶”,可谓是救治世俗之心的一味良药啊。 适用话题:物质与精神、入世与出世等。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3 庖丁解牛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1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3 庖丁解牛说课ppt课件</a>,共53页。
高中人教统编版1.3 庖丁解牛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a href="/yw/tb_c400181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3 庖丁解牛集体备课课件ppt</a>,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差异明标,自主预习知人论世,庖厨师丁人名,了解人物,文言现象归纳,文中重点成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3 庖丁解牛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3 庖丁解牛示范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庖丁解牛,能不能换成这些词,学习目标,“解”牛三境界,解牛场面,“解”牛的关键,“解”的动作,解牛之道,“解”的声响,“解”牛的态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