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课件7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01203/0-171706257209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7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01203/0-1717062572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7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01203/0-171706257221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7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01203/0-1717062572247/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7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01203/0-1717062572351/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7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01203/0-1717062572385/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7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01203/0-1717062572408/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7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5801203/0-171706257243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多份
-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9 课件 1 次下载
-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8 课件 1 次下载
-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6 课件 0 次下载
-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4 课件 0 次下载
- 《烛之武退秦师》课件2 课件 0 次下载
语文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示范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左传》,听读课文整体感知,用绳子吊出城墙,人物分析,写作特点,同“供”供给,同“智”,通假字,代词自己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1. 识记《左传》相关的文学常识,了解历史事件。2、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学习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3、学习、领会本文的劝说艺术,领悟语言的魅力。 4、学习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讲究艺术和智慧,进行有效劝说。
作者简介 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姓姜,氏丘,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后代。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前551-前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作者相传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它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有关春秋时期各诸候国间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都有载述,具体而完整地显示了时代概貌。显然,传统“天命”、礼教思想时有流露,这是历史局限性。
《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史书体例通史;不间断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如《史记》。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事件,如《战国策》。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书,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
秦立晋君 公元前651年,晋献公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公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公次子夷吾,夷吾采纳大臣吕省、却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
重耳过郑 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
秦晋之好 比喻婚姻正来源于秦晋二国间的联姻。 秦穆公的夫人是穆姬,穆姬和晋文公重耳都是晋献公所生,只不过穆姬是嫡女,晋献公夫人齐姜(此人正是春秋首霸齐桓公的女儿)所生,晋文公重耳是庶子,孤季姬所生。也就是说穆姬和晋文公重耳是同父异母姐弟,秦穆公是晋文公的姐夫。 晋文公重耳当年因“骊姬之乱”逃亡,到秦国时秦穆公把五个女儿嫁给了当时的公子重耳。这样一来,秦穆公还是晋文公的岳父。
春 秋 时 期 形 势 图
本文所叙内容发生在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当时正值春秋初期,周王室日渐衰微,已趋于名存实亡。各诸侯国纷纷扩张势力,角逐霸主地位。文中提到的晋侯即晋文公重耳,秦伯即秦穆公任好,他们两人先后跻身于春秋五霸之中。当时晋国势力强于秦,秦与晋结为姻亲关系,双方为了暂时的共同利益,采取联合行动。楚国当时也有争霸中原的雄心,郑国是晋、秦、楚三国必争之地,为了遏制楚势力向北扩展,秦晋联合出兵攻郑。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秦军氾( fán )南 夫( fú )晋,何厌之有 无能为(wéi )也矣 共( gōng )其乏困失其所与,不知( zhì )秦伯说( yuè ) 若不阙(quē)秦 微夫( fú )人之力不及此 夜缒( zhuì )而出 使杞( qǐ )子、逢( páng )孙戍之主要人物——烛之武、秦伯、郑伯、晋文公、佚之狐主要事件——烛之武退秦师
小组讨论,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第1段:秦晋围郑第2段:临危受命第3段:说退秦师第4段:晋军撤退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郑)无礼于晋,且(而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研习第一段:解释着色词语,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翻译:晋文公、秦穆公出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南面。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独 ,助词。
翻译: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的国君,秦国的军队必定撤退。”郑伯同意了。烛之武辞谢说:“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无能为力啊。”
师:军队 从:听从
研习第二段:解释着色词语,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年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于)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啊)。”许之。
(烛之武)许之(答应了他)
翻译: ”晋文公说:“我不能早早用你,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你也有所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他。
夜(在夜里)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对)君,敢(谦词,不译)以(拿)烦执事。
敢以(之:这事)烦……
翻译:深夜,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他见到秦穆公,说:秦国与晋国围攻郑国,郑国已明白自己将会灭亡。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研习第三段:解释着色词语,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取独)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乏困:缺少的(东西)。
翻译: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翻译: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可是,晋王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于是)还。
翻译:秦穆公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扬孙守卫那里,自己就回去了。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翻译: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有那人的力量,我今天也到不了这一地位。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后伤害他,这是不仁义;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利用混乱去改变已有的协调,这并不是威风。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研习第四段:解释着色词语,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明确:因为秦、晋围郑的原因是“以其无礼于郑,且贰于楚也”,说明这次秦、晋围郑主要是晋国想要报复郑国,从而扩大其势力;而秦、晋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秦国来围攻只是贪图利益。因此,要想解除郑国危机,秦国是突破口。
1.秦、晋同时围攻郑国,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
明确:第一段交代秦、晋两国围郑的原因,已经为烛之武劝退秦军埋下了伏笔;详细交代秦、晋两国的军队分别驻扎,就为烛之武成功劝退秦军提供了外在的便利条件,为下文烛之武能赴秦营单独拜见秦伯埋下了伏笔。
2.文章开始,交代了秦、晋围郑,为什么要详细交代秦、晋两国的军队驻扎情况?
明确:(1)交代了烛之武是一个不受重用的老臣,让人体会到他一直怀才不遇的痛苦。(2)委婉的批判了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关键时刻作为国君,尚能接受规劝,诚恳认错。(3)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在国家利益前放弃个人得失,临危受命,也让烛之武的形象有血有肉,文章生动有趣。
3.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前先辞后受,有什么作用?
4.课文第三段,烛之武是怎样一步步说服秦穆公的?你认为其中哪点最关键?
明确:如果这个时候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在盟友变敌人的情况下,晋候并没有冲动,而是做出理智的判断,隐忍不发、随机应变。晋国的退兵,说到底是一个“利”字起作用。
5.晋文公为什么不愿意进攻秦军?
1.烛之武:深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志士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勇士 辩才无碍:言辞流畅,能言善辩——辩士2.佚之狐:有伯乐精神。3.郑伯:善于纳谏、勇于自责、善于言辩。4.秦伯:贪婪、自私、不讲信用、见利忘义。5.晋文公:贪婪,但理智,随机应变,审时度势。
1.生动的应对辞令。2.波澜起伏的情节。本文情节上先是晋、秦围郑,制造了紧张气氛。然后是佚之狐出来推荐烛之武,事件有转机。谁知烛之武不同意,是郑伯出来赔礼道歉才让烛之武同意前往劝谏秦伯。烛之武劝退秦伯后,子犯怒而想攻打郑军和秦军,又是晋文公出来阻止。整篇文章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有度。3.巧妙的伏笔和照应。交代围郑原因和驻军位置为下文埋下伏笔,“夜缒而出”照应开头“秦晋围郑4.详略得当。重点在烛之武的说辞上,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做简单交代。
1.通假字(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失其所与,不知
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失其所与,不知 ④吾其还也
(代词,指代“行李”)
(代词,指代“那件事”)
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其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
(1) 名词活用①名词作状语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边)②名词作动词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③名词的使动用法既东封郑(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
(2)动词活用①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作名词,恩惠)②动词的使动用法若不阙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减少)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3)形容词活用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4)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作动词,从属二主)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古义:外交使者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指秦穆公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背景图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以因为,无礼于晋于晋无礼,军驻军,名→动,言于郑伯于郑伯言,使派遣,若如果,犹尚且,为做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2 烛之武退秦师图片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背景链接,读准字音,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秦晋围郑,临危受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4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故事背景,《左传》简介,关于《左传》,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你知道吗,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字词注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