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水的组成 -九年级化学暑期预科讲义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801641/0-171707242309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5 水的组成 -九年级化学暑期预科讲义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801641/0-171707242320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5 水的组成 -九年级化学暑期预科讲义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801641/0-171707242322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课题3 水的组成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课题3 水的组成学案,共2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氢气,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单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氢气
1. 氢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可燃性
①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2.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1)装置:
(2)原理:氢气+氧气eq \\ac(\s\up5(点燃),\s\d0(———→))水 2H2+O2eq \\ac(\s\up5(点燃),\s\d0(———→))2H2O
(3)现象: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烧杯变热;发出淡蓝色火焰。
(4)实验结论: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生成水,放出热量;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 氢气的验纯
如图所示,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如发出尖锐爆呜声表明气体不纯,如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Ⅰ.用拇指堵住集满 Ⅱ.靠近火焰,移开氢气的试管口拇指点火
3. 氢气的用途
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
可燃性——作燃料。
如何多角度正确认识水?
(1)从微观角度看,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从宏观角度看,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从性质看,水在常温下性质稳定,通电时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4)从分类的角度看,水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还是氧化物。
(5)从水资分布的角度看,地球表面水占的面积大,陆地占的面积小;水资中咸水多,淡水少;我国水资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来:学
二、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
1. 水的电解实验
实验原理:水eq \\ac(\s\up5(通电),\s\d0(———→))氢气+氧气 2H2O eq \\ac(\s\up7(通电),\(===,====))2H2↑+ O2↑。
(1)实验装置:或
(2)实验现象:通电一段时间后,与电极相连的试管中都收集到了一定量的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且体积比约为1:2。
(3)检验气体:
b(正极)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a(负极)管中产生的气体能被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则是氢气。
(4)实验结论: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注意事项:纯水不导电,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常在水中加入少量NaOH或Na2SO4。
规律小结:
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可将电解水的规律巧记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2. 水的组成
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水的电解实验可知:
(1)宏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微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所示。
三、单质、氧化物和化合物
注意: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
(2)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统称为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常见物质的颜色
红色:氧化汞(HgO) 黄色:硫(S) 黑色:四氧化三铁(Fe3O4)
白色:氧化镁(MgO) 、五氧化二磷 (P2O5) 颜色
常温下的状态
气味
水溶性
密度
无色
气体
无臭
难溶于水
氢气最轻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类别
单质
氧化物
化合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 两种 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 氧 元素的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判断依据
①必须是纯净物;
②只含一种元素
①必须是化合物;②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
①必须是纯净物;
②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类别
单质
氧化物
化合物
关系
【典例1】下列关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出淡蓝色火焰
B.放出大量的热
C.产生浓烈的刺激性气味
D.燃烧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答案】:C
【解析】: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不会产生浓烈的刺激性气味;
D、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氢气具有可燃性,为防止发生爆炸,燃烧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典例2】下列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试判断下列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
A.先通氢气再通氧气,然后点燃
B.先通氧气再通氢气,然后点燃
C.先通氢气,点燃后再通氧气
D.先通氧气,点燃后再通氢气
【答案】C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氢气的化学性质和使用注意事项。解答时要明确氢气具有可燃性,若氢气不纯,点燃可能会引起爆炸。氢气具有可燃性,若氢气不纯,点燃可能会引起爆炸,所以要先通氢气,排尽空气,点燃后再通氧气。故C选项正确。
【典例3】“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肩负了我国航天大国的重任,被亲切的称为“胖五”。采用新研制的YF-77发动机使用液氢和液氧作推进剂。
(1)请你分析,采用液氢作推进剂的燃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答一条);
(2)对于氢气燃烧的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元素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种类
【答案】(1)无污染(合理即可);(2)③。
【解析】本题考查氢气的化学性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属于化学的基础知识,应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1)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所以采用液氢作推进剂的燃料;故填:无污染(合理即可);
(2)氢气与氧气燃烧生成了水,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而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故填:③。
【典例4】如下图所示是氢气燃烧的微观表示:
(1)读图获得的信息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2)根据图示写出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______色火焰;若点燃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就有可能引起爆炸,氢气燃烧和氢气爆炸的反应原理______(填“是”或“不是”)一样的。
【答案】(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合理即可);
(2)氢气+氧气eq \\ac(\s\up5(点燃),\s\d0(———→))水;
(3)淡蓝;是。
【解析】由此图示可以看出化学反应前后,构成物质的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
(1)从物质的组成、分子的构成、物质的变化的角度可得以下信息:①化学变化是破坏旧分子,生成新分子的过程,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不可再分等等。
(2)由图示知: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eq \\ac(\s\up5(点燃),\s\d0(———→))水。
(3)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有个爆炸范围,当它与空气的混合在爆炸范围内就容易发生爆炸,氢气燃烧和氢气爆炸的反应原理一样,都是和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典例5】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理论上若得到8 mL氧气,同时可得到16 mL氢气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改变
D.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答案】 C
【解析】A、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试管2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不符合题意;
B、在电解水实验中,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理论上若得到8 mL氧气,同时可得到16 mL氢气,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符合题意;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典例6】图1、2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O2
B.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C.由图2看出,水分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发生变化
D.由图2看出,水分解得到的生成物为两种单质
【答案】D
【解析】解:A、a试管与负极连接,其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a、b试管中产生气体是氢气和氧气,其质量比为1:8,体积比为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图2看出,水分解的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数都没发生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图2看出,水分解得到的生成物为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属于单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典例7】小兰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答案】D
【解析】解:A、在水溶性中,氢气是不溶于水,氧气是不易溶于水,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强,这样使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做法可取。
B、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不一致时,应该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做法可取。
C、如果装置漏气,会出现与实际情况不一样的结果,应该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做法可取。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对自然科学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做法不可取。
故选:D。
【典例8】如图,甲、乙两图都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
(2)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 .
(3)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4)图中显示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了? .
(5)开始电解后,A管收集到 气,B管收集到 气体.
(6)在D处,将使用燃烧着的木条还是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
(7)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
【答案】
(1)装置简单,便于操作;
(2)便于检验生成物;
(3)增强水的导电性;
(4)已进行了一段时间;
(5)氧气;氢气;
(6)燃着的木条;
(7)水eq \\ac(\s\up5(通电),\s\d0(———→))氢气+氧气.
【解析】解:(1)装置甲比装置乙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装置简单,便于操作.
故填:装置简单,便于操作.
(2)装置乙比装置甲有一个明显的优点,这个优点是便于检验生成物.
故填:便于检验生成物.
(3)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
(4)试管中聚集了一定量的气体,说明实验已进行了一段时间.
故填:已进行了一段时间.
(5)开始电解后,A管收集到气体体积较少,是氧气,B管收集到气体体积较多,是氢气;故填:氧气;氢气.
(6)D试管中收集的是氢气,可以用燃烧的木条检验.
故填:燃着的木条.
(7)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水eq \\ac(\s\up5(通电),\s\d0(———→))氢气+氧气;
【典例9】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与臭氧、红磷、铁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
二氧化硫 B.冰 C.液氮D.空气
【答案】C
【解析】解:A、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化合物,故A错;
B、冰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B错;
C、液氮是氮气的液态,是由氮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C正确;
D、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典例10】如图所示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A.B.
C.D.
【答案】B
【解析】解:
A、该图所示为两种原子的共存状态,原子并未构成分子;故A不正确;
B、该图所示的五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并且每个分子都是由两个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故B正确;
C、该图所示的六个分子为构成不同的两种物质的分子,所图示物质为混合物;故C不正确;
D、该图所示的五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但每个分子却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故D不正确;
故选:B。
【典例11】下列表示单质与化合物正确关系的示意图是( )
A. 包含关系 B.包含关系
C.并列关系 D. 交叉关系
【答案】C
【解析】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化合物不包含单质,故选项错误;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单质不包含化合物,故选项错误;
C、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为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为多种元素所组成的纯净物,所以是并列关系,故选项正确;
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不是交叉关系,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相同条件下下列气体密度最小的是( )
A. 氧气 B. 氢气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答案】 B
【解析】氢气是已知密度最小的气体,也可以利用空气的密度作为参考进行比较,氧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氮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小,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 )
A. 红磷 B. 硫 C. 木炭 D. 氢气
【答案】 D
【解析】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不符合题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物质的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
A. 水银 B. 洁净的空气
C. 二氧化碳 D. 盐酸
【答案】 A
【解析】A、水银是汞的俗称,是由汞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符合题意;
B、洁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盐酸是由氯化氢和水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下图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A、图中三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不是化合物而是单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图中四个分子构成不相同,为两种不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图中三个分子构成不相同,为两种不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图中两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纯净物;并且该分子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为化合物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为化合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 下列有关氢气性质,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B.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C.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D. 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
【答案】 B
【解析】A. 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故A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B描述错误,符合题意;
C. 由于氢气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在点燃时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故C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空气没有污染,故D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单质:空气、水银
B. 化合物:氢气、乙醇
C. 氧化物:水、五氧化二磷
D. 混合物:自来水、氯化钠
【答案】 C
【解析】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C、水、五氧化二磷都是由2种元素组成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下列各组物质,都属于氧化物的一组是( )
A. MnO2、SO2、P2O5 B. ZnO、CO2、H2SO3
C. Na2O、H2O、KClO3 D. SiO2、KOH、CH4O
【答案】 A
【解析】A、三者均符合氧化物定义,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B、H2SO3中含有3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KC1O3中含有3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D、KOH、CH4O中含有3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如图,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解水过程中,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B.由实验可知,C端是电池的负极,D端是电池的正极
C.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用燃着的木条检验,A中的气体使木条燃得更旺
【答案】D
【解析】
A 、电解水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结合成氢气,氧原子结合成氧气,A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二倍,故A试管中是氢气,B试管中是氧气,试验中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故C端是电池的负极,D端是电池的正极,B正确;
C、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是: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正确;
D、A中的气体是氢气,故用燃着的木条检验,A中的气体被点燃,并发出淡蓝色火焰,D错误。
故选D。
9.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B.H2OC.KClD.AgNO3
【答案】B
【解析】
A.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O2属于单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 H2O属于氧化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C.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KCl属于化合物,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AgNO3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不属于氧化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如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
A.B.C.D.
【答案】A
【解析】
A、示意图中只有两个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因此图中表示的物质为单质,符合题意;
B、示意图中有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因此图中表示的为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示意图中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因此图中表示的物质为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D、示意图中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的分子,因此图中表示的物质为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如图所示)。现将一定质量0.1%的氢氧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没有改变
B.A中收集到的是氧气
C.阴极与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D.B中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的质量不变,水的质量减少,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增加,故错误;
B、由图示可知:A与负极相连,A中收集到的是氢气,故错误;
C、电解水时,可观察到:与电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阴极与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1,故错误;
D、B中与电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正确;
12.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C.水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所以水中有氢气和氧气
D.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与电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与电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氧气
【答案】C。
【解析】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水电解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水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不能说明水中有氢气和氧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与电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氢气,与电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
13.水是生命之。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C.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答案】A。
【解析】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生活中通过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14.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A.稀有气体B.冰水混合物C.纯牛奶D.玻璃钢
【答案】B。
【解析】A、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分子,属于化合物;故选项正确;
C、纯牛奶中有蛋白质、水等多种营养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玻璃钢水复合材料,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15.水是生命之。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构成: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B.组成: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作用: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
D.净化:蒸馏的净水程度最高
【答案】A。
【解析】A、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应该是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B、水的化学式“H2O”可表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人体的各项代谢都离不开水,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D、蒸馏是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为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故选项说法正确。
16.如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该实验中所得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答案】D。
【解析】A、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说法错误;
B、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负极产生的气体较多是H2,氢气具有可燃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说法错误;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质量比是1:8,故说法错误;
D、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以增强导电性,故说法正确。
17.有关电解水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与电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
C.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D.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是1:2
【答案】D。
【解析】A、由于稀硫酸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水中加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叙述正确;
B、电解水时与电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叙述正确;
C、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叙述正确;
D、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2、质量比是8:1,叙述错误。
18.如图是物质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属于化合物的是( )
A.B.
C.D.
【答案】A。
【解析】A、由图示可知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
B、由图示可知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B错;
C、由图示可知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C错;
D、由图示可知由四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D错。
19.经测定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 )
A. 一定是纯净物 B. 一定是单质
C. 不可能是化合物 D. 不可能是纯净物
【答案】 C
【解析】A、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中只有氧元素,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A不符合题意;
B、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中只有氧元素,是混合物不是单质,B不符合题意;
C、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C符合题意;
D、氧气只含有氧元素,是纯净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021年6月3日,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四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火箭用的燃料之一为液氢。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液氢和液氧反应吸收热量
B.液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
C.液氢贮存、运输都容易
D.氢气液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距不变
【答案】 B
【解析】A. 液氢和液氧反应放出热量,故A不符合题意;
B. 液氢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故B符合题意;
C. 氢气的密度小,贮存、运输比较困难,故C不符合题意;
D. 氢气液化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距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1.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常用方法。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则属于X范围的物质是( )
A.红磷 B.二氧化碳 C.氯酸钾 D.空气
【答案】 A
【解析】纯净物按组成元素的多少,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若整个大圆圈表示纯净物,X为单质,Y为化合物,Z为氧化物。
A. 红磷属于单质,故A符合题意;
B. 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B不符合题意;
C. 氯酸钾是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
D. 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2.如果“”、“ ”分别表示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表示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B.C.D.
【答案】B
【解析】A、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错误;B、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正确;C、是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错误;
23.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点燃氢气前需检验纯度B.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C.b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答案】C
【解析】A、氢气具有可燃性,如果不纯点燃氢气可能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点燃前必须检验纯度,正确;
B、氢气燃烧生成水,干冷烧杯罩住火焰,内壁有水雾产生,正确;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所以 b管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氢气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错误;D、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化合生成水,也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正确。故选C。
24.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引燃密闭容器中的木炭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C.相同质量的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D.电解水
【答案】A
【解析】A、引燃密闭容器中的木炭,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由于反应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选项图象正确;B、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不可能为0,故选项图象错误;C、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故选项图象错误;D、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图象错误。故选A。
25.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作用是 。
(2)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则a管下方导线应接电的 (填“正”或“负”)极。用 验证b管中的气体。
(3)该实验所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可推得水是由 组成的。
【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
(2)负;带火星的木条;
(3)水eq \\ac(\s\up5(通电),\s\d0(———→))氢气+氧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1)在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其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2)电解水时,与电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2,a、b两管内气体的体积比为2:1,则A为电的负极,b管中的气体是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
(3)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eq \\ac(\s\up5(通电),\s\d0(———→))氢气+氧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6.如图为氢气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1)读图获得的信息是______(写一条即可)。
(2)根据图示写出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填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3)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若点燃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就有可能引起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______。
(4)“氢气具有可燃性”,这属于氢气的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此性质决定了氢气的用途是______。
【答案】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氢气+氧气eq \\ac(\s\up5(点燃),\s\d0(———→)) 水 化合反应 纯度 化学 作燃料
【解析】
(1)由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在化学变中没有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由图示可知,氢气燃烧生成了水,文字表达式是:氢气+氧气eq \\ac(\s\up5(点燃),\s\d0(———→)) 水,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3)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若点燃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就有可能引起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4)“氢气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可来表现,这属于氢气的化学性质,此性质决定了氢气的用途是作燃料。
27. (1)实验室可通过电解水制得氢气和氧气。电解时需要接通____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有氢气生成的电极接电的___________(填“正”或“负”)极。待反应结束时,理论上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
(2)可用_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需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其作用是___________。
(3)下列有利于保护水资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B 城市生活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C 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4)下列各种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 苏打水
B 稀盐酸
C 果汁
D 雨水
E 水
(5)小红同学对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帮她完成表格:
【答案】直流 负 2:1 肥皂水 防止暴沸 BC E 淡蓝色 水 氢气+氧气eq \\ac(\s\up5(点燃),\s\d0(———→)) 水
【解析】
(1)实验室可通过电解水制得氢气和氧气。电解时需要接通直流电;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有氢气生成的电极接电的负极;
待反应结束时,理论上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2)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需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其作用是防止暴沸;
(3)A、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但是化肥、农药对农业生产比较重要,不能禁止,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不符合题意;
B、城市生活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水资,符合题意;
C、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符合题意。
故选BC;
(4)A、苏打水是由水、碳酸氢钠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是由水、氯化氢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果汁是由水、维生素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雨水是由水、矿物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E、水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选E;
(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小烧杯,小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有水生成;
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氢气+氧气eq \\ac(\s\up5(点燃),\s\d0(———→)) 水。
28.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1)空气(2)氧气(3)水蒸气(4)高锰酸钾 (5)铁粉(6)氮气 (7)海水 (8)冰水混合物 (9)过氧化氢溶液 (10)二氧化硫。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
【答案】(1)(7)(9) (3)(4)(8)(10) (2)(5)(6) (3)(8)(10)
【解析】(1)空气含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2)氧气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3)水蒸气是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4)高锰酸钾是K、Mn、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5)铁粉是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6)氮气是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7)海水含有氯化钠、水等,属于混合物;(8)冰水混合物只含水一种物质,属于化合物,属于氧化物;(9)过氧化氢溶液含有过氧化氢、水,属于混合物;(10)二氧化硫是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属于混合物的是(1)(7)(9);属于化合物的是(3)(4)(8)(10);属于单质的是(2)(5)(6);属于氧化物的是(3)(8)(10)。
29.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同学想了解水的组成,他们对水的组成展开探究。
提出疑问: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做出猜想:猜想1:水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猜想2:水是由氢元素组成的。
猜想3: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设计实验:如图电解水的实验。
实验现象:
(1)通电后,两根电极上都出现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3)如何检验试管2产生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4)水是由______________组成的。
(5)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6)通过本实验说明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反应前后_______的种类是不变的。
【答案】气泡 增强水的导电性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氧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水eq \\ac(\s\up5(通电),\s\d0(———→))氧气+氢气 分子 元素(或原子)
【解析】(1)通电后,两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故填:气泡;
(2)由于水的导电性不强,故要在水中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3)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试管1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试管2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氧气的检验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氧气;故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若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氧气;(4)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填:氢元素和氧元素;(5)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eq \\ac(\s\up5(通电),\s\d0(———→))氧气+氢气;故填:水eq \\ac(\s\up5(通电),\s\d0(———→))氧气+氢气;
(6)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分子先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通过本实验再次说明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的种类是不变的,故填:分子;元素(原子)。
实验步骤
点燃纯净的氢气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小烧杯
实验现象
发出___________火焰
小烧杯内壁有水雾
实验结论
用手摸烧杯的壁,烧杯比发烫,说明此反应中伴随能量变化,把化学能转变成了热能
有___________生成
备注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课题2 水的净化导学案,共2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水的净化,过滤和蒸馏,硬水和软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爱护水资源导学案,共1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人类拥有的水资,保护水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学案设计,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认清常用的仪器原子的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