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答案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802678/0-171708580419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答案人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802678/0-17170858042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答案人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802678/0-171708580433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多份
安徽省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答案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综合素质评价试卷(附答案人教版),共12页。
第九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45分钟 满分:4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 每小题1分, 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 厨房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用洗洁精去除油污 B. 冰箱用活性炭除异味C. 天然气燃烧 D. 用水溶解食盐2. 夏季下雨之前天气闷热, 水中的含氧量降低, 养鱼池中的鱼往往会浮出水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B. 氧气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 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D. 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 可以把养鱼池中的水喷向空中3. 葡萄糖可以直接为人体提供能量, 病人在无法进食的情况下, 向体内输入葡萄糖(C6H12O6) 溶液可以维持生命活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 属于氧化物 B. 相对分子质量是180 gC. H、O原子个数比为2:1 D.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4. 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下列仪器中, 不需要用到的是( ) 5. 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做了油和水“难分难舍”的神奇实验: 她用力摇晃装有油和水的瓶子, 让油和水充分混合, 静置, 发现油、水不分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太空中水不能作溶剂B. 在地面上, 油水混合物会产生分层现象C. 在不同环境中, 同一实验可能现象不同D. 在地面上, 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会产生乳化现象6. 为了加强感知微观世界, 化学老师让同学们用绘图的形式呈现物质溶于水的微观实质, 下列正确的是( ) 7. 如图所示, 打开止水夹, 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 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 A.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B. 水和生石灰C. 水和氢氧化钠D. 水和硝酸铵8. 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9. 在一定温度下, 将固体M加入一定质量的液体N中, 充分溶解, 此过程中加入固体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能用如图所示的图像表示的是( ) A. ①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④10.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液体, 则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 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 则搅拌也能改变食盐的溶解度C. 洗涤剂通过乳化作用去除油污, 则汽油去除油污也是利用乳化作用D. 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则同一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11. 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开设的“天宫课堂”中进行了泡腾片(由碳酸氢钠、酸和香料等组成) 实验。下列对应解释错误的是( ) 12. 已知KNO3在20 ℃、30 ℃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 6 g、45. 8 g。某同学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Ⅰ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10. 0%B. Ⅱ中溶液是30 ℃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C. 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是I中的2倍D. Ⅲ中有KNO3晶体析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 共28分) 13. (5分) 阅读下列短文, 回答问题。 超临界CO2是指温度低于31. 26 ℃、压强超过72. 9个大气压时, CO2形成气态与液态交融在一起的流体, 超临界CO2经过减压、升温又可以变成普通气体。超临界CO2流体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 可用它作为高效、绿色的环保溶剂, 例如用来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 地球深处的H2O处于超临界状态, 称为超临界H2O。H2O在温度超过374 ℃、压强超过219个大气压时转变为超临界状态。超临界H2O能够与O2以任意比互溶, 因此在高温、高压下, 可将有机物[如乙醇(C2H5OH) ]不经过燃烧直接完全氧化为清洁的H2O、CO2, 该技术称为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将超临界水作为反应介质, 实现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但无机物尤其是盐类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如图所示为某压强下CaCl2和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 超临界CO2流体是_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2) 根据图中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450 ℃时, 溶解0. 5 g NaCl至少需要________g超临界水。(3) 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 A. 超临界CO2流体中的分子不再运动B. 在超临界水中, NaCl的溶解度大于CaCl2的溶解度C. 用超临界CO2溶解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后, 经减压、升温, CO2可与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分离D. 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有机物会形成二次污染14. (6分) 在实验操作考试中, 小明的考试题目是“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已知ρ水=l g/mL) 。考试时, 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 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_。(2) 以上实验,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字母) 。(3) 小明应称取NaCl固体________g。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 此时小明应该______(填序号) 。①增加适量NaCl ②减少适量NaCl③增加砝码 ④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4) 量取蒸馏水时, 小明应选择__________(填“10 mL”“50 mL”或“100 mL”) 的量筒。(5) 实验结束后, 测得小明所配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15. (6分) 海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并制备金属钠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1) 经过第________(填“Ⅰ”“Ⅱ”或“Ⅲ”) 步操作, 海水中各成分的含量基本不变。(2) 蒸发池中, 水蒸发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 变化。 (3) 操作Ⅳ中, 析出晶体后所得的母液是氯化钠的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4) 操作Ⅵ中, 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 物质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5) 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即可) 。16. (6分)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某小组对溶液开展了如下探究: 【活动一】认识生理盐水(1) 0. 9%的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 100 mL生理盐水(其密度近似为1 g/cm3) 中含有0. 9 g氯化钠, 则250 mL生理盐水中, 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 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蔗糖溶液、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的测定【查阅资料】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 一定条件下, 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蒸馏水几乎不导电, 其电导率几乎为0。小组用电导率传感器分别测定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氯化钠溶液中不同位置的电导率, 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2) 通过实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可以说明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的。(3) 蔗糖溶液的电导率几乎为0, 因为蔗糖在溶液中以______________(填微粒的名称) 的形式存在。【活动三】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电导率的测定步骤1: 20 ℃时, 取100 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 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 步骤2: 校准传感器, 组装仪器, 设定搅拌挡位; 步骤3: 用电导率传感器采集数据, 迅速将6 g氯化钠加入烧杯中, 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4) 图2中a~b段曲线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 若答对以下小题奖励3分, 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活动四】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的测定室温为20 ℃时, 取6 g氯化钠固体、6 g氢氧化钠固体, 分别放入盛有100 mL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在不同时间测量溶液的温度, 绘制出溶解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3所示。 (5) 图3中, m点右侧曲线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6 g硝酸铵固体, 重新进行上述实验。请在图3中绘制出硝酸铵固体溶解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趋势合理即可) 。(6) 小红探究氢氧化钠固体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4所示, 该实验装置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5分) 硫酸铜对过氧化氢(H2O2) 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将40 g溶质质量分数为8. 5%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锥形瓶中, 向其中加入6. 6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铜溶液, 使过氧化氢完全分解。若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 请计算: (1) 产生氧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 反应后所得硫酸铜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答案一、1. C 【点拨】用洗洁精去除油污, 利用的是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属于物理变化, A不符合; 冰箱用活性炭除异味, 利用的是活性炭的吸附性, 属于物理变化, B不符合; 天然气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C符合; 食盐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 D不符合。故选C。2. B 【点拨】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A正确; 夏季下雨之前, 养鱼池中的鱼往往会浮出水面, 是因为下雨前天气闷热, 气温升高,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B错误; 空气中含有氧气, 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 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 C正确; 把养鱼池中的水喷向空中, 增大了水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增加了养鱼池中的含氧量, D正确。故选B。3. C 【点拨】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不是氧化物, A错误;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不是“g”, 常常省略不写, B错误; 每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6=2:1, C正确; 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 :(12×1) :(16×6) =6:1:8, 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错误。故选C。4. A 【点拨】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 所需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不需要用到托盘天平。故选A。5. A 【点拨】物质的性质与所处的位置没有关系, 故在太空中水可以作溶剂, A错误; 在地面上, 油难溶于水, 所以油和水混合之后, 油会浮在水的上面, 形成稳定的分层现象, B正确; 在太空中, 油和水充分混合, 静置后不分层, 在地面上, 油和水充分混合, 静置后分层, 说明在不同环境中, 同一实验可能现象不同, C正确;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在地面上, 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会产生乳化现象, D正确。故选A。6. A 【点拨】蔗糖溶于水, 微观上是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在水分子中, A正确; 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氯化钠溶于水, 微观上是氯离子和钠离子均匀分散在水分子中, 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钠分子, B错误; 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 微观上是氯离子和氢离子均匀分散在水分子中, 溶液中不存在氯化氢分子, C错误; 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D错误。故选A。7. D 【点拨】若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 说明试管②中的压强变大, 可能是A与B反应生成了气体, 也可能是溶解放热或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 试管②中压强变大, 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 A正确;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温度升高, 试管②中压强变大, 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 B正确;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温度升高, 试管②中压强变大, 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 C正确; 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 温度降低, 试管②中压强变小, 试管①中的水进入导管, D错误。故选D。8. D 【点拨】向盛有硝酸铵固体的试管中加入水, 试管内的温度变化引起瓶内的压强变化, 通过观察U形管中左、右两侧红墨水的高度变化, 可以探究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 A不符合; 20 ℃时, 将1 g氯化钠固体分别加入等量水和汽油中, 通过观察剩余固体的多少, 可以探究氯化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B不符合; 左边烧杯中无固体剩余, 右边烧杯中有固体剩余, 说明20 ℃时36. 0 g NaCl在100 g水中完全溶解, 36. 0 g KNO3在100 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 可以比较20 ℃时NaCl和KNO3溶解度的大小, C不符合; 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 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 g×6%=3 g, 需要水的质量为50 g-3 g=47 g, 即47 mL, 故用3 g氯化钠和50 mL水不能配制出6%的氯化钠溶液, D符合。故选D。9. C 【点拨】若液体N是蒸馏水, 蒸馏水不是溶液, 所以加入NaCl固体前的溶液质量为0 g, ①不符合; 若液体N是饱和NaCl溶液, 向其中加入NaCl固体不会溶解, 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 ②不符合; 若液体N是不饱和NaCl溶液, 向其中加入NaCl固体能继续溶解, 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 当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再改变, ③符合; 若液体N是饱和KNO3溶液, 向其中加入NaCl固体能继续溶解, 溶液的质量逐渐增大, 当NaCl达到饱和状态后, 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 ④符合。故选C。10. D 【点拨】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如水, A错误; 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 但不能改变食盐的溶解度, B错误; 汽油去除油污利用的是汽油能够溶解油污, C错误; 同一温度下,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一定的, 则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D正确。故选D。11. A 【点拨】从水袋中挤出水, 形成的水球飘浮在空中, 水依然是液态, 没有变成气态, A错误; 将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 水球呈现美丽的蓝色, 颜料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属于溶液, B正确; 将泡腾片放入水球中, 水球充满气泡并变大, 是因为泡腾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酸等, 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生成CO2气体, C正确; 靠近水球闻到阵阵香气, 是因为微粒在不断地运动, D正确。故选A。12. B 【点拨】Ⅰ中KNO3全部溶解, KNO3的质量分数为eq \f(5 g,5 g+50 g)×100%≈9. 1%, A错误; 30 ℃时KNO3的溶解度为45. 8 g, 则50 g水中最多能溶解22. 9 g KNO3, 因此Ⅱ中的10 g KNO3能完全溶解在50 g水中, 得到KNO3的不饱和溶液, B正确; Ⅱ中KNO3的质量分数为eq \f(5 g+5 g,5 g+5 g+50 g)×100%≈16. 7%, 不是Ⅰ中的2倍, C错误; 20 ℃时KNO3的溶解度为31. 6 g, 则50 g水中最多能溶解15. 8 g KNO3, 因此10 g KNO3能完全溶解在50 g水中, Ⅲ中没有晶体析出, D错误。故选B。二、13. (1) 纯净物 (2) 1 250(3) C2H5OH+3O2eq \o(=====,\s\up7(点燃)) 2CO2+3H2O (4) C 【点拨】(1) 超临界CO2流体是由CO2分子构成的, 属于纯净物。(2) 根据图中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450 ℃时NaCl的溶解度为0. 04 g, 则溶解0. 5 g NaCl至少需要水的质量为0. 5 g÷0. 04 g×100 g=1 250 g。(3) 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eq \o(=====,\s\up7(点燃))2CO2+3H2O。(4) 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A错误; 在未指明温度的情况下, 无法比较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B错误; 超临界CO2经过减压、升温又可以变成普通气体, 故用超临界CO2溶解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后, 可经减压、升温将CO2与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分离, C正确;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可将有机物不经过燃烧直接完全氧化为清洁的H2O、CO2, 不会形成二次污染, D错误。故选C。14. (1) 烧杯 (2) BCADE (3) 3; ② (4) 50 mL(5) 量取蒸馏水时仰视读数(合理均可) 【点拨】(1) 仪器m是烧杯。(2) 用固体物质配制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有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BCADE。(3) 应称取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 g×6%=3 g; 在称量过程中, 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 说明氯化钠的质量偏大, 则应减少适量氯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故选②。(4) 所需水的质量为50 g-3 g=47 g, 即47 mL, 量筒的选择遵循“大而近”的原则, 故应选择50 mL的量筒。(5) 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主要原因有:①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 且使用了游码, 使称得的药品质量偏小; ②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使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 ③固体药品潮湿或含有杂质; ④向烧杯中转移称量好的固体药品时部分撒落; ⑤用于溶解的烧杯中原来就有水等。15. (1) Ⅰ (2) 物理 (3) 饱和 (4) 分解反应; Cl (5) 作调味品(合理均可) 【点拨】(1) 操作Ⅰ中海水进入贮水池, 各成分的含量基本不变; 操作Ⅱ中蒸发海水, 海水中的水减少; 操作Ⅲ中析出粗盐晶体, 海水中的氯化钠减少, 故选Ⅰ。(2) 蒸发池中, 水蒸发只是水由液态变成气态, 属于物理变化。(3) 操作Ⅳ中, 析出晶体后所得的母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 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4) 操作Ⅵ中, 氯化钠在熔融状态下电解得到钠和物质X,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 属于分解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物NaCl中含有Na元素、Cl元素, 生成物钠中含有Na元素, 则物质X中一定含有Cl元素。(5) 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有作调味品、作道路融雪剂等。16. (1) 2. 25 g; 溶液具有稳定性 (2) 氯化钠溶液中, 不同位置的电导率相同(3) 蔗糖分子 (4) 氯化钠在水中溶解后, 溶液中离子的浓度逐渐增大, 溶液的电导率增大(5) 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溶解, 溶解放出的热量不断散失, 溶液的温度降低; 曲线如图所示:(6) 滴入锥形瓶内的水具有一定的体积, 会将锥形瓶中的气体排入U形管中, 也会使U形管中的红墨水左低右高, 所以只利用该实验无法得出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的结论【点拨】(1) 250 mL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的质量为eq \f(250 mL×0.9 g,100 mL)=2. 25 g; 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 不会出现浑浊现象, 原因是溶液具有稳定性, 只要水分不蒸发, 温度不变化, 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 所以不会产生沉淀。(2) 氯化钠溶液中, 不同位置的电导率相同, 而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说明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的。(3) 蔗糖在溶液中以蔗糖分子的形式存在, 溶液中没有离子, 所以不导电, 其电导率几乎为0。(4) 图2中a~b段电导率逐渐增大, 原因是氯化钠溶解后, 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 因此电导率增大。(5)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溶液的温度升高, m点之后, 氢氧化钠全部溶解, 不再放热, 溶解放出的热量不断散失, 溶液的温度降低;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溶液的温度降低, 待硝酸铵全部溶解后, 不再吸热, 温度又缓慢升高。(6) 滴入锥形瓶内的水具有一定的体积, 会将锥形瓶内的气体排入U形管中, 也会使U形管中的红墨水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 所以只利用该实验无法得出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的结论, 应设置一组对照实验。17. (1) 解:过氧化氢溶液中, 过氧化氢的质量为40 g×8. 5%=3. 4 g。设产生氧气的质量为x。2H2O2eq \o(=====,\s\up7(CuSO4)) 2H2O+O2↑ 68 32 3. 4 g xeq \f(68,32)=eq \f(3.4 g,x) x=1. 6 g答:产生氧气的质量是1. 6 g。(2) 2. 2%【点拨】(2) 过氧化氢完全反应, 则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铜。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40 g+6. 6 g-1. 6 g=45 g。6. 6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铜溶液中, 硫酸铜的质量为6. 6 g×15%=0. 99 g。反应后所得的硫酸铜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为eq \f(0.99 g,45 g)×100%=2. 2%。A. 探究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B. 探究氯化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C. 比较20 ℃时NaCl和KNO3溶解度的大小D. 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ρ水=1 g/mL) 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解释A从水袋中挤出水, 形成的水球飘浮在空中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B将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 水球呈现美丽的蓝色颜料溶于水形成溶液C将泡腾片放入水球, 水球充满气泡并变大发生化学变化, 生成CO2气体D靠近水球, 闻到阵阵香气微粒在不断地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