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24年河北省中考化学仿真卷9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802794/0-171708644456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3,2024年河北省中考化学仿真卷9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802794/0-171708644464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3,2024年河北省中考化学仿真卷9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802794/0-171708644468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3,2024年河北省中考化学仿真卷9
展开
这是一份03,2024年河北省中考化学仿真卷9,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2分)
1. 每年的5月20日是全国学生营养日。下列营养素不能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是
A. 维生素B. 蛋白质C. 油脂D. 糖类
【答案】A
【解析】
【详解】A、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选项符合题意;
B、蛋白质可为人体提供能量,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油脂可为人体提供能量,供给人体日需能量的20%~25%,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糖类可为人体提供能量,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糖类,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实验室用大理石固体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B. 添加大理石
C. 量取稀盐酸D. 验满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长颈漏斗中倒水,当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静置一会儿,水柱不再下降,说明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装大理石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大理石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稀盐酸,观察刻度时,量筒要放平,眼睛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试卷源自 期末大优惠,全站资源一元不到!即将回复原价。故选D。
3.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铝只有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与氧气反应
B. 工业炼铁的主要产物是生铁
C. 不锈钢是纯铁,抗腐蚀能力强
D. 回收冶炼废弃金属浪费燃料和资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属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故选项说法错误;
B、工业炼铁的主要产物是生铁,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不锈钢属于铁的合金,不是纯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回收冶炼废弃金属,既节约了金属资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LSD(化学式为C20H25N3O)是一种俗称为“邮票”的新型毒品,毒性极强。下列关于C20H25N3O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 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 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 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0:25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物质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但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2×20+25+14×3+16=323,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该物质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故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D、该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基于证据的推理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推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像铁生锈、食物腐烂均放出热量
B. 燃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常会发生爆炸,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爆炸
C. 碱性溶液中都含有,纯碱溶液呈碱性,其溶液中也一定含有
D. 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些反应是放出热量的,有些反应是吸收热量的,像铁生锈、食物腐烂均放出热量,故A正确;
B、燃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常会发生爆炸,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爆炸,故B正确;
C、碱性溶液中都含有,纯碱溶液呈碱性,其溶液中也一定含有,故C正确;
D、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钙等少数含碳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很相似,将它们归为无机化合物来研究,故D错误。
故选:D。
6.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往硫酸锌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锌粒,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硫酸锌溶液,可以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故A正确;
B、氧化铜中的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冷却后即得到纯净的氧化铜,不但没有除去杂质,反而把主要成分除去了,故B错误;
C、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虽能除去高锰酸钾,但引入了锰酸钾新杂质,故C错误;
D、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加水后过滤为得到滤液中的氯化钠还应蒸发结晶,故D错误。
故选A。
7. 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硫酸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X和滤液Y。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X中一定含有铜,Y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和硫酸锌
B. 若向X中加入盐酸后有气泡出现,则Y中一定有硫酸镁、硫酸锌、硫酸铜
C. 若Y为蓝色,则X中一定有锌、镁、铜
D. 若Y为无色,则金属锌一定没有剩余
【答案】A
【解析】
【详解】A、金属活动性Mg>Zn>Cu,如果将一定量锌粉加入硫酸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锌与硫酸镁不反应,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因为锌一定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一定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显然滤渣中一定含有铜,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和硫酸锌, A正确;
B、若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有锌,即硫酸铜已反应完,因此滤液中一定有硫酸镁、硫酸锌,一定没有硫酸铜, B错误;
C、若滤液为蓝色,说明硫酸铜有剩余,即锌已经反应完,因此滤渣中一定有铜,一定没有锌和镁, C错误;
D、如果滤液无色,说明硫酸铜已经反应完,而金属锌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有剩余, D错误。
故选A。
8. 《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海水晒盐B. 棉纱织布C. 楠木造船D. 白土烧瓷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棉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楠木造船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白土烧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 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 块状冰糖加入水中一段时间后,液面下降
B. 把氧气压入氧气钢瓶
C. 1L黄豆和1L大米混合后总体积不足2L
D. 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于构成水和冰糖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溶解时相互穿插到间隔之中,所以充分溶解后体积会小于二者体积之和,故液面下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不符合题意;
B、把氧气压入氧气钢瓶,是因为氧气分子之间有间隔,受到压缩后,分子间间隔减小,气体体积缩小,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不符合题意;
C、1L黄豆和1L大米混合后总体积不足2L,黄豆与大米之间的间隔不属于分子之间的间隔,属于宏观物质之间的间隔,符合题意;
D、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变大或受冷缩小,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2023年杭州亚运会于9月23日开幕,火炬“薪火”以氢气为燃料,体现了绿色办亚运的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 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B. 垃圾分类投放,并露天焚烧
C. 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D. 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A、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故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B、垃圾分类投放,并露天焚烧,会污染环境,故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C、工厂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了工厂废气的污染,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故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D、鼓励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提倡绿色出行,有利于环保,故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故选:B。
11.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有机物:甲烷、蛋白质、石墨B. 混合物:煤、生理盐水、清洁空气
C. 单质:金刚石、干冰、液氧D. 碱:氨水、消石灰、纯碱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烷、蛋白质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石墨属于单质,分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煤、生理盐水、清洁空气中都含有两种及以上物质,均属于混合物,分类正确,符合题意;
C、金刚石、液氧均属于单质;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分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消石灰、氨水均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属于盐,分类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及简答题
12.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图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发生化学变化,且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则可能的组合是______(填选项),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上述反应使U形管左侧压强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
(2)若U形管中左端液面升高,则可能的组合是______(填选项)。
A. AB. BC. CD. D
【答案】(1) ①. AC ②. 大于 (2)B
【解析】
【小问1详解】
按图所示装置,将液体x注入装有固体y的试管中,发生化学变化,且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说明液体x与固体y发生化学反应能使U形管中压强增大;
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热能使U形管中压强增大,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U形管中压强减小,不符合题意;
C、稀盐酸与镁反应生成氢气,气体增多会使U形管中压强增大,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能使U形管中压强增大,但氢氧化钠溶于水不是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出现该现象原因是,上述反应使U形管左侧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
【小问2详解】
若U形管中左端液面升高,说明U形管左侧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由第(1)小问分析可知,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能使U形管中压强减小,故选:B。
13. 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赞誉,请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我们的家乡。
(1)“云中草原,户外天堂”,驴友们在攀爬武功山时为补充体力,包里装了面包、鸡蛋、苹果和矿泉水,从营养均衡角度考虑,这份简餐缺少的营养素是______。
(2)樟树四特酒驰名海外,从分子的角度解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原因是______。
(3)“亚洲锂都——宜春”,工业冶炼锂矿石所涉化学方程式为2LiCl+2H2O═2X+H2↑+Cl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4)雨花石汤圆,是厨师仿照雨花石的外形和纹理,以面粉为主料而制作的一道点心。面粉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淀粉______(填“是”或“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检验淀粉一般用碘酒;其制作中所用的天然色素来至于新鲜蔬菜,获取天然色素时,将菜渣与菜汁分离开可采用______(填一操作名称)的方法。
【答案】(1)油脂、无机盐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LiOH
(4) ①. 是 ②. 过滤
【解析】
【小问1详解】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面包、鸡蛋、苹果和矿泉水这几种食物中富含糖类、蛋白质、维生素和水,因此从营养均衡角度考虑,这份简餐缺少的营养素是油脂、无机盐;
【小问2详解】
从分子的角度解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小问3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由可知,化学方程式左边有2个锂原子、2个氯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化学方程式右边有2个X、2个氢原子和2个氯原子,则2个X中含有2个锂原子、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1个X中含有1个锂原子、1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LiOH;
【小问4详解】
面粉中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淀粉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将菜渣与菜汁分离开可采用过滤的方法。
14. 如图所示实验是九年级化学重要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探究燃烧的条件,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______;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
(2)图2实验中,发现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______有关。
(3)图3实验是蒸发食盐水的操作,蒸发过程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4)图4实验探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______。
【答案】(1) ①.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 隔绝氧气、提供热量
(2)溶质的种类 (3)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4)Fe>Cu>Ag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1是探究燃烧的条件,薄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所以白磷燃烧;而薄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着火点,所以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提供热量;
【小问2详解】
图2实验中,发现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说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小问3详解】
图3实验是蒸发食盐水的操作,蒸发过程中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小问4详解】
图4实验中左边试管内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说明金属活动性铁>铜;右边试管内银不能与硝酸铜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铜>银,故该实验探究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Fe>Cu>Ag。
15. 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G为红棕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I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答案】(1)CaCO3
(2)化合反应 (3) (4)中和酸性土壤
【解析】
【分析】A~I 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A为碳酸钙,碳酸钙高温分解生产氧化钙和二氧化碳,G为红棕色固体,则G为氧化铁,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反应生产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故C为二氧化碳,E为碳,F为一氧化碳,B为氧化钙,H为铁,B(氧化钙)和D反应可生产I,I和C(二氧化碳)反应可生成A(碳酸钙)和D,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D为水,I为氢氧化钙,代入验证,推论合理。
【小问1详解】
A为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
【小问2详解】
反应③为二氧化碳和碳高温下反应生产一氧化碳,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小问3详解】
反应④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I为氢氧化钙,显碱性,可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
三、实验探究题
16. 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课堂”上做的“太空泡腾片实验”,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究欲,社团小组为此展开了相关的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探究维C泡腾片注入水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1:泡腾片放入水中,其中的柠檬酸和碳酸氢钠立即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状如沸腾,故名泡腾片。
(1)将生成的气体通入______,观察到变浑浊的现象,说明气泡中含有CO2。小梅认为气体中还可能有CO,小强认为不可能,小强的理由是______。
任务二:探究维C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
社团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碱石灰可以吸收CO2和水蒸气)
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称量干燥管a的质量;
②先通一段时间氮气,连接干燥管a、b;
③推动注射器活塞,将水注入容器中;
④待反应结束,再通入一段时间氮气;
⑤再次称量干燥管a,质量增加了0.44g。
(2)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了气体,还生成柠檬酸钠(C6H5O7Na3)和H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步骤④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
(4)若缺少干燥管b,则实验测定结果会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任务三:探究维C泡腾片无水时为什么不产生气体
查阅资料2:泡腾片制作过程中,需将柠檬酸等酸性物料和碳酸氢钠等碱性物料分别用聚乙二醇包裹成粒,混合均匀,压缩成片。
(5)用聚乙二醇包裹的目的是______;
(6)任务二中步骤③水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1) ①. 澄清石灰水 ②. 一氧化碳有毒,会危害人体健康
(2)
(3)将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推入a装置
(4)偏高 (5)将酸性物料和碱性物料隔开
(6)溶解聚乙二醇,使碳酸氢钠和柠檬酸反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变浑浊的现象,说明气泡中含有CO2;
小梅认为气体中还可能有CO,小强认为不可能,理由是一氧化碳有毒,会危害人体健康;
【小问2详解】
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柠檬酸钠(C6H5O7Na3)和H2O,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步骤④通入氮气的目的是将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推入a装置;
【小问4详解】
若缺少干燥管b,则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会进入a装置,导致a装置质量增加偏大,则根据a装置增加的质量计算出的实验测定结果偏高;
【小问5详解】
用聚乙二醇包裹的目的是将酸性物料和碱性物料隔开;
【小问6详解】
任务二中步骤③水的作用是溶解聚乙二醇,使碳酸氢钠和柠檬酸反应。
四、计算题
17. 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HCl和MgCl2两种物质。为了给该化工厂提供废水处理参考,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00.0g该废水,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100.0g废水中HCl所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2)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0.0
(2)解:设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100.0g废水中氯化镁所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是
则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答: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
【解析】
【小问1详解】
废水中含有HCl和MgCl2两种物质,取100.0g该废水,向其中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与HCl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HCl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故一开始沉淀质量不会增加,一段时间后沉淀质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加直至氯化镁完全反应不再变化,因此100.0g废水中HCl所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是20.0g;
【小问2详解】
计算过程见答案。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ZnSO4溶液
H2SO4
加入过量的锌粒,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u
CuO
在足量氧气中充分加热
C
MnO2
KMnO4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小
D
NaCl
泥沙
加入足量水,搅拌、过滤
选项
x
y
A
水
氧化钙
B
水
硝酸铵
C
稀盐酸
镁
D
水
氢氧化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河北省中考化学仿真卷9(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北省中考化学仿真卷9原卷版docx、2024年河北省中考化学仿真卷9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河北省中考化学仿真卷32,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 实验探究需要仔细观察,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 奥司他韦,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河北省中考化学仿真卷31,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及简答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