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新高考03 地域文化-【临考押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展开2、锻炼同学的考试心理,训练学生快速进入考试状态。高考的最佳心理状态是紧张中有乐观,压力下有自信,平静中有兴奋。
3、训练同学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积累考试经验。模拟考试可以训练答题时间和速度。高考不仅是知识和水平的竞争,也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可以说每分每秒都是成绩。
4、帮助同学正确评估自己。高考是一种选拨性考试,目的是排序和择优,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在整体中的相对位置。因此,模拟考试以后,同学们要想法了解自己的成绩在整体中的位置。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新高考通用)
03 地域文化
核心考点
考情统计
考向预测
备考策略
传统文化与习俗
2023新课标卷12(1)(4)题吃茶习俗的形成
1.以某区域的习俗、文化等相关图文资料为背景,考查考查古代传统文化的地理原理及对其的保护措施。
2.以区域示意图为背景,如古代水利工程的结构图或者古村落布局等,考查地域文化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对民居、语言、风俗等方面的影响,了解人文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2.结合实例,掌握地域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23河北卷3-4题 海南先民文化的形成
2023湖南卷17题方言的形成区位分析
2023北京卷1题二十四节气
民居与古村落的保护
2023海南卷3-4题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2023江苏卷14-16题回复村寨传统特色古村落的措施
2023江苏卷25题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文化遗产
2023福建卷6-8题古代水利工程
考向01 传统文化与习俗
(2023·湖南卷1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广东省是我国多次大规模南下移民的重要目的地。移民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不同的方言区,下图示意广东省方言区分布。
(1)描述广东省方言区分布的主要特点。
(2)客家语方言区内的许多中心城镇粤语岛,请推测其原因。
1.传统文化产品的发展措施
①深入挖掘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增加产品的文化艺术溢价;
②改进生产工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
③通过市场营销策略,提升品牌知名度,为产品赋予更高的品牌价值;
④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通过定制服务获取更高的溢价;
⑤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国际市场,吸引更多海外消费者,提升国际影响力;
⑥不断研发新产品,跟踪市场趋势,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变化,保持产品的新鲜感和竞争力。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方言区交错分布,相对集中;粤语、闽语和客家语分布范围广;粤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中部和西部地区,闽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沿海和西南沿海(雷州半岛),客家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
(2)客家语区多位于欠发达地区(山区和相对偏远地区);省会和经济发达地区为粤语区,客家语区许多中心城镇因交流的需要,多通行粤语,成为粤语岛。
【分析】本题以广东方言分布相关的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方言分布描述、方言分布差异成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广东省的各种方言区分布不均,交错分布,相对集中于某些地区;图中显示,广东省各种方言中,粤语、闽语和客家语分布范围广,其中粤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中部(珠江三角洲附近)和中西部地区,闽语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部沿海(主要是潮汕地区)和西南沿海(雷州半岛),客家语分布面积大,相对集中分布在广东省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
(2)图中显示,相对集中分布在广东省的北部和东北部地区,这些地区多为山区和相对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大多较低,为了发展经济,需要与广东省经济发达地区进行交流合作,而省会和经济发达地区为粤语区,因此客家语区许多中心城镇在与粤语区人们交流频繁,多通行粤语,从而在中心城镇成为粤语岛。
考向02 民居与古村落的保护
(2023·海南卷3~4题)岭南某古村落地处滨水低地,因势而建,内修墩塘,外防水患,形成具有“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的散村聚落结构(左图)。右图为该古村落的堤围及水闸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示意图中,符合该村落空间结构特征的是( )
4.图中水闸的主要功能是( )
A.抵御外敌B.蓄水发电
C.防洪排涝D.美化环境
2.提升古村落价值的措施
①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旅游品牌;
②加快旅游产品的开发,重点打造文化旅游产品、观光旅游产品;
③宣传文物法规,提升古村居民保护意识;
④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⑤培养及引进高级旅游人才;
⑥寻求联动优势,发挥旅游业规模效应。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D 4.C
【解析】1.该村落具有“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的散村聚落结构。A、B图中聚居地比较集中,不具备散村聚落结构特点,A错误;C图中有较多水稻田,该村落以桑基鱼塘为主,并未大面积种植水稻,C错误;D图聚居地较分散,且符合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景观特征,D正确。故选D。
2.该村落地处滨水低地,水流不畅,多洪涝灾害,因此水闸的主要功能是防洪排涝,而不是抵御外敌、蓄水发电、美化环境,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考向03 文化遗产
(2023·福建卷6~8题)唐朝时期,吴淞江未形成较稳定的河道。北宋时期,吴江长堤建成后,吴淞江河道日趋稳定,成为太湖的主要泄洪通道。近代以来,吴淞江成为上海港体系的一部分。图2示意唐代以来太湖东部水系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晚唐诗人许浑泛舟吴淞江,留下“杨柳北归路,蒹葭(芦苇)南渡舟”的诗句。诗中所述河段南北两侧植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坡向B.热量C.堆积状况D.盛行风向
7.北宋时期吴江长堤建成导致( )
A.长堤以西河湖淤积加强
B.吴淞江输沙量减少
C.长堤以东湖水冲刷加强
D.吴淞江径流量减少
8.近代以来吴淞江逐渐成为上海“米粮要道”,主要原因是( )
A.吴淞江航运条件改善
B.上海工商业发展
C.吴淞江防洪能力提高
D.上海港泊位不足
3.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
①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②加强规划管理,合理利用和开发,确保文化遗产的整体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保护;
③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④通过旅游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提高了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保护意识等。
尝试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6.C 7.A 8.B
【解析】6.吴淞江南北两岸同属于一个跨度较小的小尺度空间内,在坡向、热量、盛行风向上几乎不存在差异,不会导致吴淞江南北两岸植被上的显著差异,ABD错误;由于地转偏向力、水流惯性等原因,吴淞江南北两岸会形成堆积岸和侵蚀岸的差异,从而使南北岸形成了堆积岸凸岸芦苇、侵蚀岸凹岸杨柳的差异,C正确。故选C。
7.据图文材料可知,吴江长堤使北宋时期建成且吴江长堤西侧到现在的太湖岸线之间有大面积的北宋以后淤积区,说明北宋吴江长堤建成后其西侧淤积现象显著增强,A正确;受吴江长堤的阻隔和保护作用,湖水难以再对长堤的东侧产生冲刷作用,且长堤东侧河湖岸线不断向北收缩说明长堤东侧也是淤积加强而非侵蚀加强,C错误;吴江长堤建成后成为太湖的主要泄洪通道,即汛期时太湖通过吴淞江向外泄出的水(吴淞江的径流量〉和输出的沙也显著增加,BD错误。故选A。
8.据图可知,唐朝以来,太湖逐渐萎缩,蓄水量减少,导致吴淞江水量减少航运条件变差,A错误;上海工商业发展,农业用地少,粮食产量减少,且人口不断增加,粮食需求加大,而太湖平原为该区域的主要商品粮基地,因而吴淞江成为上海“米粮运输”要道,B正确;吴淞江防洪能力提高、上海港泊位不足与吴淞江成为上海“米粮要道”无直接关系,CD错误。故选B。
【点睛】吴淞江原为长江入海前最后一条支流,长江入海口也被称作"吴淞口"。明代"黄浦夺淞"以后吴淞江成为黄浦的支流,但长江入海口仍被叫作吴淞口 。
(2024·浙江嘉兴·模拟预测)马架房是我国东北的一种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形如马架,故称马架房。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屋顶盖的是当地出产的茅草。右图为马架房民居图。完成下面小题。
1.马架房( )
A.功能是作为马厩B.冬暖夏凉,适宜居住
C.搭建相对较容易D.形似蒙古包,可移动
2.马架房体现的地域文化是( )
A.风力强劲,减小风力侵蚀B.马匹较多,有利马匹过冬
C.气候湿冷,茅草堆积厚实D.草类茂盛,就地取材方便
【答案】1.C 2.D
【解析】1.马架房是吉林省蒙古族农民住宅中主要的房屋,在山墙开山,形如吉林东部山区汉族农民的马架,故称马架房。其房平面近方形上部可用椭圆顶,极似蒙古包,保持了蒙古族的民族习惯。马架房全部用泥壁,不做基础,四面皆土坯墙围绕,搭建相对较容易,当阴雨连绵之际,墙壁会因潮湿而脱落,房屋寿命难以保持长久,C正确。马架房是住人的,A错误。马架房不会冬暖夏凉,属于简易住房,不适宜居住,B错误。形似蒙古包,但是不可以移动,D错误。故选C。
2.马架房做为简易住房,不能减少风力侵蚀,A错误。马架房属于当地农民的住房,不是为了马匹过冬,B错误。茅草屋顶保温效果有限,不能体现当地气候冷湿,C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屋顶盖的是当地出产的茅草,故说明当地草类茂盛,就地取材方便,D正确。故选D。
【点睛】马架子最大的优点,就是搭建容易。伐木、割草、和泥、平整土地、埋柱子、钉横梁、垫木条、在木条上抹一层泥当墙,再铺上洋草,一间"A"字形的马架子就建成了。
(23-24高三上·山西临汾·阶段练习)柏桥村位于粤西茂名市,村内有树龄1300年以上的古荔枝树9棵,树龄超过500年的39棵,被誉为“荔枝博物馆”。广东省农业部门选择柏桥村作为省级“一村一品”荔枝生产专业村,并孵化出1家国家级农业专业合作社和1家省级农业食品龙头公司。该龙头公司近年来不断“加码”科技力量,投入智能化烘干设备、自动去核装置、全自动包装机。完成下面小题。
3.监测并计算柏桥村荔枝林每年面积的变化需要( )
①人工智能技术②全球卫星导航系统③遥感④地理信息系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选择柏桥村作为“一村一品”荔枝生产专业村主要考虑当地( )
①市场容量②种植经验③地域文化④土地成本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该食品公司“加码”科技力量显著降低了( )
A.劳动力成本B.原料成本C.设备成本D.场地成本
【答案】3.D 4.C 5.A
【解析】3.遥感系统可以拍摄不同时间荔枝林的卫星影像,而地理信息系统通过空间计算,能够测算出每年荔枝林面积的变化,故③④正确;人工智能技术不能直接监测计算出当地荔枝林的面积变化,①错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定位、导航,不能监测和计算荔枝林的面积变化,②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根据材料可知,柏桥村有众多古老的荔枝树,被誉为“荔枝博物馆”,说明当地种植经验丰富;且由于当地荔枝种植与生产历史悠久,已经融入地方文化,②③正确;当地生产的荔枝主要是向外销售,并不是当地的荔枝市场容量大,①错误;粤西乡村地区各地的土地成本相差不大,且成本较低,对“一村一品”的荔枝生产影响不大,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根据材料“智能化烘干设备、自动去核装置、全自动包装机”可知,当地以机械化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劳动力成本显著降低,A正确;投入这些设备增加了设备成本和场地成本,但不能改变原料成本,BCD错误。故选A。
【点睛】农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因素,社会条件主要是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因素。
(2024·贵州·二模)江苏兴化地区地势低洼,农业生产受限。宋元以来,人们在低洼的湖荡沼泽中开挖均渠,挖泥堆“垛”进行种植,形成独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垛田,延用至今,已被列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完成下面小题。
6.垛田形成前,兴化地区农业生产受限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患频发B.土壤黏重
C.耕地破碎D.伏旱严重
7.在湖荡沼泽开挖沟渠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地下水位B.加快向外排水
C.方便农户运粮D.扩大耕地面积
8.定期清理垛田间沟渠的淤泥并堆到“垛”上,有利于增加( )
①垛田面积 ②水域面积 ③沟渠深度 ④土壤肥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6.A 7.D 8.D
【解析】6.江苏兴化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大,且夏季降水集中,当地地势低洼,积水泄洪不畅,水患频发,使得农业生产受限,A正确;土壤黏重是我国南方地区普遍的问题,不是当地农业生产受限的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题目没有信息表明当地的耕地状况,无法判断其耕地是否破碎,且地势低洼处,农田一般不会太过破碎,C错误;伏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的特有天气,虽然对当地农业有影响,但影响有限,可通过灌溉缓解,故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D错误。故选A。
7.由材料可知,当地地势低洼,农业生产受限,沼泽面积广,可耕种土地资源少,为此需要在湖荡沼泽开挖沟渠,扩大耕地面积,D正确;开挖沟渠对降低地下水位十分有限,且降低地下水位主要是为了缓解土地盐碱化,而当地几乎没有土地盐碱化问题,A错误;在湖荡沼泽开挖沟渠降低的是地表水位,不是地下水位,B错误;沟渠不承担水运功能,无法运粮,C错误;故选D。
8.挖泥堆“垛”进行种植,定期清理垛田间沟渠的淤泥,可以加深沟渠深度,有利于航运,③正确;田间沟渠的淤泥堆到“垛”上补充了垛田的土壤来源,垛田间沟渠的淤泥有一定的腐殖质,可以很好的补充土壤肥力,④正确;水域面积和垛田面积的变化不大,排除①②。故选D。
【点睛】兴化垛田,位于江苏省兴化市,是历史上建立在沼泽地基础上的四周环水的小块农田。它是由当地先民在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河泥堆积而成,状如小岛,物产丰饶,景色旖旎。垛田是在当地生态环境剧烈变化下,为适应防治洪涝以及人口快速增长而创制,历史悠久。
(2024·安徽六安·二模)“塘浦圩(wéi)田”是江南地区早期土地开发的有效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独特智慧,2024年入选江苏省第三批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当地居民在平地开挖出河网,东西向称为横塘,南北向称为纵浦,挖塘浦的土筑成的堤岸称为圩岸,圩岸内部为居住和耕种的圩田。图为圩田纵向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江南建设“塘浦圩田”的地区早期土地开发的困难在于( )
A.土壤贫瘠B.土层浅薄C.地形崎岖D.地势低洼
10.江南地区早期建设的塘浦,其主要功能是( )
A.养殖B.航运C.供水D.排水
11.一般来说,圩田内宜居住的地区是( )
A.头进B.二进C.圩心D.内河
【答案】9.D 10.D 11.A
【解析】9.由材料可知,“塘浦圩(wéi)田”是江南地区早期土地开发的有效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独特智慧,由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地势低平、河网稠密,且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受灾问题严重,D正确;土壤贫瘠、土层浅薄、地形崎岖不符合南方河流沉积地区的区域特征,ABC错误;故选D。
10.由材料可知,当地居民在平地开挖出河网,东西向称为横塘,南北向称为纵浦,挖塘浦的土筑成的堤岸称为圩岸,塘浦是人为在平地中开挖的河道,筑堤将农田与河水隔开,旱季灌溉,雨季排水,D正确;养殖、航运、供水不是主要功能,ABC错误;故选D。
11.读图可知,圩田内头进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影响,适宜居住,内部地势较低,主要用于农业种植。故选A。
【点睛】圩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利用濒河滩地,湖泊淤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农田,是一种筑堤挡水护田的土地利用方式。
(2024·广东湛江·二模)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是具有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的村庄,被认为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我国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早年发展程度较低,近年来不断发展,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图示意传统村落旅游发展机制。完成下面小题。
12.据图推测,早期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程度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人口数量B.生态环境C.基础设施D.旅游资源
13.近年来,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坚持以“集群系统性保护发展,差异化发展”为规划策略,可以避免( )
A.产业模式多样化B.冲击原住民生活C.游客体验感欠佳D.同质化现象突出
【答案】12.C 13.D
【解析】12.据材料可知,人口数量属于社会因素(支撑因素),生态环境关系到宜居性(保障因素),基础设施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驱动因素)影响大,旅游资源属于资源禀赋(支撑因素)。早期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投入少,导致基础设施(如交通、住宿、餐饮等)陈旧且不完善,直接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也导致了旅游需求较少和旅游开发驱动力较弱,C正确;结合材料分析,人口数量、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都不是早期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程度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ABD错误。故选C。
13.“集群系统性保护发展,差异化发展”策略以传统村落为节点,连点串线成片,统筹区域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主题,形成资源规模化、多样化发展模式,实现村村联动的规模效应,可以避免出现传统村落发展产业模式单一、同质化现象突出的问题,D正确;产业模式多样化有利于旅游业发展,不符合题意,A排除;“集群系统性保护发展,差异化发展”策略与之前的发展模式相比,发展旅游业,都会不同程度的冲击原住民生活,B不符合题意;“集群系统性保护发展,差异化发展”为规划策略,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和旅游主题,形成资源规模化、多样化发展模式,游客体验感良好,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旅游的环境影响:1.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调整2.使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3.使道路、交通运输服务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4.使旅游接待区的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
(2024·陕西西安·一模)传统村落长坑村,位于福建省永泰县。地处高海拔山区,平均海拔800米左右,长年云雾缭绕,湿润多雨,森林覆盖率高。当地传统民居大多是土木结构,土墙外壁贴挂整齐的杉木板,这种古建筑被专家形象地称为“穿裙子的土楼”,为全国独有。近年来,长坑村大力发展茶树种植,新栽种的茶树多离村落较远,而村中的古茶树多种在附近耕地的埂边。目前,长坑村传统古村落部分民居出现空置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村民在土墙外壁贴挂杉木板,其主要目的是( )
A.提升房屋的美感B.减少雨雾渗入土墙,避免墙倾屋毁
C.减少太阳辐射,防止土墙干燥剥落D.当地冬季气温低,起到保温作用
15.长坑村大力发展茶树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
①生态环境优越 ②劳动力充足
③茶叶销路扩大 ④政策支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6.与新栽种的茶树相比,古茶树多种在附近耕地的埂边,其主要原因是( )
A.古茶树的枯枝落叶使耕地更加肥沃B.增加村落周围景观
C.所产茶叶以满足自需为主D.方便对茶树进行灌溉
【答案】14.B 15.B 16.C
【解析】1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位于福建省永泰县的长坑村,地处高海拔山区,长年云雾缭绕,湿润多雨,该地传统民居大多是土木结构,因此,村民将杉木板嵌于土墙外,形成保护层,使雨雾无法渗入到土墙中,以避免墙倾屋毁,B正确;提升房屋美感不属于主要目的,A错误;太阳辐射对当地建筑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目的,C错误;该地位于福建省,纬度较低,当地冬季气温相对较高,D错误。故选B。
15.该地区位于高海拔的山区,生态环境较为优越,排水状况良好,有利于茶树种植,①正确;该地区传统古村落部分民居出现空置现象,说明大量劳动力外迁,本地区劳动力不再充足,②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长坑村大力发展茶树种植,主要在于茶叶销路扩大,市场需求量增加,③正确;该村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有利于本地区发展茶树种植,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枯枝落叶分解形成腐殖质,会使耕地更加肥沃,但古茶树仅种在附近耕地的梗边,数量少,枯枝落叶不多,能够形成的腐殖质少,对耕地的增肥作用有限,A错误;增加村落周围景观不是古茶树多种在附近耕地的埂边的主要原因,B错误;古茶树种在附近耕地的梗边,数量少,产量有限,以满足自需为主,不会大面积占用耕地,离家近,方面管理,C正确;当地长年云雾缭绕,湿润多雨,能够满足茶树的水分需求,且茶树通常情况下,不需要进行灌溉,D错误。故选C。
【点睛】农业区位分析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如今,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交通条件的完善以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农业区位因素发生明显变化。
二、综合题
17.(2024·四川成都·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荥经县,隶属四川省雅安市,为旄牛道(川藏茶马古道)必经之地。荥经黑砂器色泽浑厚,质地古朴,以本地特有的一种高岭黏土(俗称白善泥,不含有毒有害元素)混和煤灰,经过1000℃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一直沿用历史一留下来的手工作坊生产方式,工序复杂,烧制考究。荥经黑砂器历史悠久,尤以“荥经砂锅”盛名遐迩,一度曾与江苏“宜兴紫砂壶(器)”齐名天下。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生产逐渐萎缩。近年来荥经县引进知名工艺美术大师参与设计,丰富产品类型,并将荥经黑砂器与著名的蒙顶山茶整合推广,“茶砂共存”或“茶砂一体”的理念得以不断推广并付诸实施,又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2008年,荥经黑砂器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2016年,荥经县已注册砂器网店20家,砂器一条街销售门市50家,和茶马古道旅游配套的相关服务项目也已顺利展开。下图甲示意荥经和旄牛道位置略图,图乙为荥经黑砂器。
(1)分析古代荥经地区生产黑砂器的区位优势。
(2)推测进入九十年代中后期以后,荥经砂器生产逐渐萎缩的原因。
(3)从资源、生态和环境方面,说出长久以来的黑砂器生产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危害。
(4)简述近年来荥经县为黑砂器产业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答案】(1)当地盛产特有高岭黏土以及煤炭和木材,原、燃料较充足;地处茶马古道,往来商贾众多,市场需求较大;生产历史悠久,工艺成熟精细,陶工经验丰富;地处我国边远地区,外来同类商品少,市场竞争小。
(2)产品以传统的生活用具为主,结构单一,创新能力缺乏;其他日用替代品的不断出现和更新;传承人培养不足,后继无人;以手工作坊为主,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都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受区域经济的限制,品牌影响力不足;政府保障机制不健全。
(3)资源:高岭黏土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或生物多样性减少或引发水土流失等);环境:污染土壤水源和大气。
(4)引进大师改进设计和制造工艺,提高市场竞争力;研制新品种使产品多样化;提高知名度,加强品牌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采取新的营销手段,扩大市场;政府支持,整合推广,吸引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环境整治保护力度。
【分析】本大题以荥经县黑砂器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工业区位因素、产业发展困境、工业发展对区域的影响、工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可从原料、燃料、交通、市场等工业区位因素的角度展开分析。由材料可知,荣经为川藏茶马古道族牛道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优越,往来商贾众多,市场广阔,交通便利。该地盛产砂器,发展历史悠久,说明生产原材料充足,可以就地取材,当地盛产黏土、煤炭和木材,原、燃料较充足;一直沿用历史遗留下来的手工作坊生产、历史悠久,陶工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荣经砂锅”造型质地古朴,深受人们喜爱,市场需求量大;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处边远地区,山高谷深,相对封闭,外来同类商品少,市场竞争少。
(2)可从自身生产成本、生产过程、市场等外界因素变化等角度展开分析。荥经黑砂器历史悠久,尤以“荥经砂锅”盛名遐迩,说明产品以传统的生活用具为主,结构单一;一直沿用历史一留下来的手工作坊生产方式,工序复杂,说明生产缺乏科技,依靠经验,传承困难,生产不适应现代化企业模式;后经政府的支持,产品在受青睐,说明之前缺乏政府政策的支持;荥经县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市场狭小,品牌影响力弱。
(3)通过所学知识可知,长久以来的黑砂器生产会导致高岭黏土资源逐渐枯竭;由于就地取材作为燃料,会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 ,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也可能引发水土流失等;黑砂器生产的过程中会污染土壤、水源和大气。
(4) 由材料可知,荣经县引进知名工艺美术大师参与砂器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提升产品的价值和市场竞争力;研制新品种,丰富产品类型,使产品多样化;由材料“至2016年,荣经县注册砂器网店20家,砂器一条街销售门市50家”可知,荥经地区充分利用互联网,采用新的营销手段,将实体销售与网上销售相结合,有利于扩大市场;由材料“2008年,荣经黑砂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可知,荥经地区注重文化建设和创新,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同时得到了政府支持,并将荣经砂器与著名的蒙顶山茶整合推广,有利于吸引资金投入;砂器与旅游配套服务项目结合,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附加值,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18.(2024·江苏·二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旅游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位于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的高椅古村落,距今有着6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以汉族、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杂居村落,背山面水,隔水相望的梦云山大片有着原始次森林。其附近的湘西地区目前已建设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凤凰古城等多个旅游景点。
材料二:下图为“湖南省传统村落及湘西南的高椅村分布示意图”。
(1)从环境角度,分析高椅村村落布局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评价湖南传统村落的分布特征对发展特色旅游业的影响。
(3)从旅游业发展的角度,简述提升湖南古村落价值的措施。
【答案】(1)北部背山,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日照;抵挡冬季从北方来的寒风;南部面水,有助于接纳夏日掠过水面的凉爽湿润的南风;隔水相望的梦云山有大片原始次森林,调节了小气候。
(2)有利影响:多位于河流中上游山区,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不少地方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历史破坏少,保存较完整;山林田水等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生态环境质量好。不利影响:大多位于相对偏僻的地区,村民对村落文化价值认识不足,破坏严重;位置相对偏僻,基础设施较落后,开发困难。
(3)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旅游品牌;加快旅游产品的开发,重点打造文化旅游产品、观光旅游产品;宣传文物法规,提升古村居民保护意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及引进高级旅游人才;寻求联动优势,发挥湘西旅游业规模效应。
【分析】本题以湖南怀化市会同县高椅古村为材料,涉及聚落区位、地域文化、区域发展差异、旅游开发及规划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的能力和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高椅村背山面水,隔水相望的梦云山大片有着原始次森林”和高椅村分布示意图可知,高椅村布局为“山南水北”的特征,所以北部山脉能抵挡冬季寒冷的北风,且山的南侧为阳坡,光照条件好;同时,夏季南风经过南面河流,形成凉爽湿润的南风,河的对岸还有梦云山的大片原始森林,调节了气候,净化了空气。
(2)从材料二可知,湖南传统古村落的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沿河谷分布,大多位于河流中上游山区,且有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地,而河流中下游平原传统古村落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山区相对封闭,与外界文化交流较小,传统古建筑和古村落文化得以保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发展特色旅游,旅游资源的独特性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同时发展旅游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湖南传统村落的分布特征对发展特色旅游业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由于位置偏远,且地形复杂,有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地,且与外界文化交流较少,故而文化特色保存完整,具有独特性;同时,河流上游山水相间,森林茂密,生态环境质量好,旅游资源丰富度高、组合良好。不利影响:由于深处山区,位置偏僻,地形限制大,造成基础设施落后,且开发困难,加之村民文化价值认识不足,古村落年代久远,破坏严重。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提升旅游资源的价值主要从提升旅游资源的质量(类型多样、特色突出、组合良好)、知名度及服务几个方面进行提升。湖南古村落主要是文化旅游资源,故应该重点打造多样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加大管理和宣传,做好古村落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并注意旅游产品的差异性和与自然景观的组合性;知名度方面应该深挖文化内涵,发挥湖南传统古村落众多的优势,实现联动,形成集聚规模效应,加大宣传,从而扩大市场知名度;服务方面首先应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
19.(2024·辽宁·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赣南位于江西省南部,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占区域总面积的81%,兼有若干个大小不等的红壤盆地,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17%,有“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赣南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丘陵山区湿润季风气候。由于原有的乡村聚落自然条件已经不适宜现代人的居住,当地政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形成了人口和聚落在人地关系紧张状态下垂直向下(下图左)和水平指向(下图右)的迁移。
(1)结合赣南的地形条件和气候因素,分析当地的聚落分布特征。
(2)分析当地人口和聚落垂直向下和水平指向迁移的原因。
(3)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在赣南乡村聚落的城镇化演化过程中不免会影响城乡建设和城乡文化。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受地形条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河流冲积平原、山间盆地及缓坡地等低海拔和低坡度地区的人口和聚落分布较密集;海拔高度较高的山地地区因交通不便利,气温相对较低,不利于开展农业生产,人口和聚落分布较稀少。
(2)由于赣南地区山地多,平地少,地处山地的乡村聚落自然条件相对脆弱,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已经不适宜现代人的居住,所以当地人口和聚落垂直向下迁移。交通干线和河流两侧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环境优越,建设成本较低,所以这些地区成为当地人口和聚落迁移的水平指向。
(3)在城镇化过程中,赣南客家地区特色的各种传统建筑形态逐渐被现代建筑形态包围甚至取代,这种聚落景观的空间变化最终导致聚落的传统文化消失。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在城乡之间来回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完成了城市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乡村聚落也因此有了现代城市文化的渗入,现代城市文化所带来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传统聚落的文化特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异。
【分析】本题以赣南的村落分布为背景材料,涉及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城镇化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地理学科综合素养。
【详解】(1)受地形条件和气候因素的影响,赣南海拔较低的河流冲积平原、山间盆地及缓坡地等地区地形平坦,气候温暖农业生产条件良好,是人口和聚落分布较密集;海拔高度较高的山地地区因交通不便利,气温较低,地块狭小,不利于开展农业生产,人口和聚落分布较稀少。
(2)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推力因素:由于赣南地区山地多,平地少,地处山地的乡村聚落自然条件相对脆弱,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建设成本高,已经不适宜现代人的居住,所以当地人口和聚落垂直向下迁移。拉力因素:是交通干线和河流两侧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临近河流,生产生活用水方便,环境优越,建设成本较低,所以这些地区成为当地人口和聚落迁移的水平指向。
(3)本题考查内容是城镇化的对乡村面貌和人们生活方式、观念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建筑和生产生活方式两方面。在城镇化过程中,赣南客家地区特色的各种传统建筑形态逐渐被现代建筑形态包围甚至取代,这种聚落景观的空间变化最终导致聚落的传统文化消失,城镇化过程中对传统村落的冲击作用明显。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在城乡之间来回流动,在流动过程中完成了城市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乡村聚落也因此有了现代城市文化的渗入,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传统聚落的文化特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异,城镇化过程中对传统农村文化的冲击作用也较明显。
押江苏卷第14~16题 乡村和城镇-【临考押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这是一份押江苏卷第14~16题 乡村和城镇-【临考押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文件包含第1416题乡村和城镇-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原卷版docx、第1416题乡村和城镇-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江苏卷第8~10题 大气运动-【临考押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这是一份押江苏卷第8~10题 大气运动-【临考押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文件包含第810题大气运动-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原卷版docx、第810题大气运动-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江苏卷第3~4题 水的运动-【临考押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这是一份押江苏卷第3~4题 水的运动-【临考押题】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文件包含第34题水运动-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原卷版docx、第34题水运动-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