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提升练02 综合题解题方法(真题查漏+补缺方法+通关练)-高考地理三轮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查补能力·提升练】综合题解题方法(原卷版).docx
    • 解析
      【查补能力·提升练】综合题解题方法(解析版).docx
    【查补能力·提升练】综合题解题方法(原卷版)第1页
    【查补能力·提升练】综合题解题方法(原卷版)第2页
    【查补能力·提升练】综合题解题方法(原卷版)第3页
    【查补能力·提升练】综合题解题方法(解析版)第1页
    【查补能力·提升练】综合题解题方法(解析版)第2页
    【查补能力·提升练】综合题解题方法(解析版)第3页
    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提升练02 综合题解题方法(真题查漏+补缺方法+通关练)-高考地理三轮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提升练02 综合题解题方法(真题查漏+补缺方法+通关练)-高考地理三轮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文件包含查补能力·提升练综合题解题方法原卷版docx、查补能力·提升练综合题解题方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2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轮复习: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理学科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复习时要注重学科内的知识结构,理论联系实际,建立起知识网络。要培养对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分析能力,建立起完整的地理知识框架。
    第三轮复习: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在最后阶段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去把握复习的主动权。同时,要关注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注重利用地理原理和规律去分析、阐述和评价实际问题。
    综合题解题方法
    目 录
    01 挑战主观题·查能力漏洞
    02 熟记模板·补能力漏洞
    03 能力提升演练
    1.(2023·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季其西部沿岸海域常有海冰形成。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在寒冷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约21—18千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状况。
    (1)分析在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的原因。
    (2)有人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基于所给材料,请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2023·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浆化棕壤是指在土壤表层以下存在白浆层的棕壤,白浆层底部常见坚硬的铁锰结核层。白浆化棕壤分布区地下水位较低,年降水量800~950mm,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目前,白浆化棕壤大部分被辟为农田,以种植花生、地瓜、冬小麦为主,是低产土壤之一。图示意白浆化棕壤的剖面构型及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
    (1)分析白浆化棕壤“上砂下黏”的剖面构型在不同季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2)针对白浆化棕壤低产的原因,江苏北部某地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了一种改良及合理利用白浆化棕壤的农田工程措施——丰产沟(下图)。说明丰产沟如何克服白浆化棕壤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2023·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风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区。巴音河在宗务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2015年12月,当地对该区域巴音河出山口长约4km的河道进行了硬化。图a示意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图b示意图a中P1,P2两点之间的水文地质剖面。

    (1)分析图a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区域发育较大面积沙丘的主要成因。
    (2)如图b所示,巴音河河道所在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明显较厚,且在河道以南出现地下水溢出。请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形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
    (3)指出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4.(2023·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M乡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其集镇区由上下两片区组成(图左)。上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多从事农业活动;下片区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从事联系松散的非农业活动,图右示意下片区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
    (1)图中示意图中AC一线的地形剖面,在虚线框内将缺失部分补充完整。
    (2)M乡集镇区对全乡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较弱,分析其原因。
    (3)有人建议将现有汽修厂升级为公路驿站。从服务业发展的角度、对升级的方向进行概括,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5.(2023·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锆是一种战略性稀有重金属。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消费集中在中国、欧洲和北美。莫桑比克锆砂矿资源丰富,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1~3月在高潮线以上也有大量沉积。“一带一路”背景下,某中资企业与莫桑比克合作开发锆砂矿。下图示意采矿区及所在区域。
    (1)甲、乙、丙、丁四地中,哪一处最有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地,并说明理由。
    (2)含锆重砂矿物1~3月在高潮线以上有大量沉积,请作出合理解释。
    (3)根据材料,简述我国锆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6.(2023·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
    (1)指出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
    (2)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的原因。
    (3)说明该站观测的数据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
    (4)若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请提出合适的站址并说明理由。
    7.(2023·新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分为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和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如图所示湖泊均为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有研究表明,各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差异大;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常滞后于其他湖泊。
    (1)指出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
    (2)说明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的气候原因。
    (3)解释图示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
    (4)分析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不同的原因。
    (5)根据洪泽湖的特征,解释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的现象。
    8.(2023·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里蒂巴是巴西东南沿海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城市编制了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并得以实施。经过多年建设,库里蒂巴形成了5条由市中心向外辐射的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发展轴,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公交线与快速交通线相连。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发展轴间为绿地。快速交通线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目前,库里蒂巴人均小汽车拥有量位居巴西前列,但公交出行率远高于其他城市。库里蒂巴将工业区布局在郊外快速交通线附近,发展低污染工业。图为库里蒂巴公交网络模式图。
    (1)指出库里蒂巴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方式对解决城市问题的作用。
    (2)指出与地铁相比,库里蒂巴建设地面快速公交的优点。
    (3)说明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4)说明库里蒂巴工业区布局的优点。
    9.(2023·新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泰国北部山地民族素有利用大叶种茶树的粗叶腌制酸茶的习俗。酸茶以食用为主,也可泡饮,具有清凉、提神等作用,1914年,茶房村(位置见下图)发现大片野生大叶种茶树,从而成为泰北重要的酸茶生产地。之后,茶房村引入新的茶树品种和茶叶加工技术,新建利用茶树新芽嫩叶生产红碎茶的工厂,并与曼谷等地的茶叶、茶饮料公司建立紧密联系。20世纪90年代,随着交通和电力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茶房村建立了几家大型茶叶加工厂,使茶叶加工从分散走向集中,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产业链。目前,茶房村围绕茶叶的旅游活动也悄然兴起。
    (1)结合地形和气候条件,解释泰北山地民族吃酸茶习俗的形成原因。
    (2)分析茶房村生产的酸茶和红碎茶主要销售范围。
    (3)分析生产集中化对茶房村茶叶加工企业采购和销售的有利影响。
    (4)围绕泰北山区酸茶文化习俗,针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10.(2023·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塞俄比亚人口超过1亿,农业人口约占80%,以小农户为主,农业是经济支柱。该国土地资源丰富,干湿季分明,绝大多数耕地只在湿季种植作物,灌溉农田比例小;工业基础及道路、供电等设施薄弱。近年来,该国引进灌溉农机具,但推广缓慢,下图示意埃塞俄比亚地形。
    (1)评价埃塞俄比亚发展灌溉农业的水资源条件和地形条件。
    (2)指出埃塞俄比亚推广灌溉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3)说明埃塞俄比亚难以大规模引进灌溉农机具的社会经济原因。
    (4)为培育埃塞俄比亚灌溉农机具市场提出合理化建议。
    综合题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认真审题——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制语”,准确把握答题方向。常见“词语”的把握和答题要求:
    第二步:调用知识——灵活迁移
    1.调用知识的实质是把题干中与中心词有关的知识调动出来的过程。对于很多试题而言,在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列出分析问题的相关知识,即答题模板是相当必要和有价值的。
    2.灵活迁移,简单地说是灵活运用审题中的限定词及获取的信息回答,排除与限定词无关或无信息呈现的内容。
    第三步,筛选信息——从图文资料中筛选有用的信息
    高考题的材料没有废话,图例也不会多余,图中也不会出现很多无用无效信息。只要在材料、图例、图表中呈现出来的,就基本都是对答案有用的,可以总结一下写到答案中去的。
    文字材料要留意每一句话、每个关键字、每个数字、符号等,因为这些都会是解答问题所必备的条件,忽略某点就可能造成答非所问或答题要点不全。对于各种地理图表,首先要明确图表的标题,其次看图例,然后结合图中内容提取人文和自然地理要素信息。注意挖出隐含信息。例如,经纬网地图中隐含比例尺,还有一些试题的信息隐含在题干中。
    第四步,规范答题——确保答案符合题目要求
    综合题的答案语言组织很关键,通常情况下要点与分值之间有关联,看清楚题目分值,能够节省答题时间。
    综合题解题方法
    特征描述型综合题
    高考试题中特征描述型综合题的命题形式一般有“描述”某国的地理位置特征、“简述”图中某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甲地与乙地地理位置的异同点、“描述”图中城市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比较”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等。解答特征类设问的一般思路:
    首先,看题目是否需要进行区域定位。如果不需要,则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如果需要,则结合经纬网和区域特征进行定位,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其次,结合图文信息进行区域的时空特征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
    湖泊、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要素的基本特征;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若题目要求比较两种地理事物的特点,则应注意审题:第一步,审比较对象;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清题目是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是异同点都找;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特征;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清题目要求从什么角度去比较,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若题目要求分析地理事物的特征,则应注意两点:一是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 (图文材料体现的特征和设问涉及的特征),二是分析特征形成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最后,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尽量使用地理术语,使答案简洁、准确。
    2.原因分析型综合题
    原因分析型综合题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常见的设问形式有“说明××形成的原因”“试分析××地理现象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原因”“简述××地区发展××的理由”等。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三点:
    (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明确要分析的原因类型。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首先要分析试题考查的是自然
    原因还是人为原因,或是两者都有涉及,然后针对不同的原因类型进行分析。
    (3)结合图文材料的信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题时要清楚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
    3.对策措施型综合题
    对策措施型综合题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的呈现形式有“具体措施有哪些”“可采取哪些主要举措”“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等。该类设问最基本的解答思路是根据问题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要有的放矢。对于措施类设问,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问题产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再针对原因,提出合理的措施。
    答题时应注意: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4.区位分析型综合题
    区位条件分析型综合题往往结合社会热点,以人口与城市、工农业与交通、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为切入点,要求分析或评价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优劣,工农业生产、城市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等。常见的设问形式有“分析某地发展××工(农)业的区位条件(优势)”“从××角度评价××区位条件”“结合××因素评价××的发展条件”“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分析”等。
    在解答该类试题时,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明确是评价利还是评价弊,是对比分析还是
    没有限定,该从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等,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1)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
    (2)要从多角度分析,如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
    (3)注意限定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除此之外,解答条件分析、评价
    类设问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材料信息,合理迁移相关地理原理、规律,组织答案时一定要突出“关键词”,因为“关键词”就是得分点。
    5.探究分析型综合题
    探究分析型综合题即地理开放型试题,具有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过程体现探究性、知识呈现体现综合性、思维方式体现发散性等特征。其设问形式一般有“你是否赞同某地发展××?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某地对××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选择你支持的一种看法,并为其提供论据”等。
    解答探究分析型综合题的思路
    ①一般答题思路:首先,读题干,审问题;其次,读图文信息,获取论据;最后,亮明观点,说明理由。理由必须全面(如既包括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等方面,也包括地理事象的优缺点对比)、充分。
    ②具体答题思路
    第一,阅读材料信息,如文字信息、图像信息、数据信息等。
    第二,从图文材料中提取间接的信息或隐性信息。
    第三,结合设问审读题目,与材料信息建立相关联系。
    第四,与所学知识搭建桥梁,明确答题的方向和重点,尤其是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如成因、原因、影响因素、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等。
    总体来说,回答人文类开放探究题,若同意或赞成,要分析能够发挥优势、弥补不足,促进可持续发展;若不同意或不赞成,要分析当地条件不支持发展,以及可能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等。回答自然现象类开放探究题,要结合提供的条件,从成因角度具体分析。
    6.影响意义型综合题
    影响意义型综合题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结合重大工程建设、产业活动、人口迁移、城
    镇化等,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命题,常见设问形式有“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产生什么影响”“试分析××对××的影响”“分析说明××对××的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等。影响意义型综合题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如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对本地区(事物)的影
    响和对其他地区(事物)的影响,现在的影响和将来的可能影响,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影响
    等。注意如果设问给出限定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分析。如“分析说明××对××
    的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对于这类设问,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知道从哪个方面进行分析。
    解答影响(或意义)类试题,要注意两个方面:
    ①分析自然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要结合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来组织答案,对各要素的影响有则回答,没有则舍弃,不必生搬硬套。
    ②人文地理事物的地理意义,应该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方面来宏观把握,并按照试题的具体要求进行深入分析。
    7.对比分析型综合题
    对比分析型综合题的设问形式:常见设问形式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
    对比分析类设问主要有典型区域的比较、地理要素的比较等,如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工农业区位、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等。从差异比较的角度看,在区域差异比较方面,高考常考的区域有资源富集区、生态脆弱区、经济增长区等。解答区域比较类问题,首先,进行区域识别,确定地理位置。根据材料信息推断地理位置,确定是沿海还是内陆、高纬地区还是低纬地区等。
    其次,注意设问方式的差异,如“与……相比,甲地……”该类设问要求表述的是甲地的相关信息,而“比较甲、乙两地……异同”,要求分别表述甲、乙两地的某些特征(或某要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最后,注意表述方式是“比较式”,即表述内容常含有“……与……相比”等。
    在地理要素的差异比较方面,高考常考的地理特征、成因、措施类比较是考查热点,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第一,思维过程的比较性。例如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地下都有多年冻土分布,与东北地区相比,青藏高原海拔高,夏天温度低,冻土不易消融,多年冻土广布。第二,区域位置仍然是比较思维的切入点。例如比较南非和巴西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特点和成因的差异。从地理位置比较,南非纬度较巴西高,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长,降水少,雨季短;巴西纬度低,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的时间长,降水多,雨季长。
    解题技巧
    (1)四步审题
    第一步:审比较对象,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1)名词比较类:应先搞清名词的含义,包括的内容,针对内容进行分析比较。(2)区域特征比较类:应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有选择性地列举比较。这类试题重在分析,次在比较。
    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目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
    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地形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地形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
    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要求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忽视关键点。
    (2)三项联系
    首先,联系题中图表和文字材料,它们是解决比较类问题最直接的依据。其次,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即能迅速地理解题目设置的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所学知识建立准确的联系,并从中提取出需要的知识点。
    最后,联系生活经验和常识,当实在无法联系所学教材知识点时,根据题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常识来解题往往也是很有效的。
    8.地理过程型综合题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分为自然地理过程和人文地理过程。自然地理过程主要指地球表层各自然地理系统和其他组成部分的形成与演变,如大气的受热过程、水循环过程、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等。人文地理过程是随着人类活动而不断变化的,如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发展、工业的集聚和扩散等。
    由于地理过程具有动态性、时空性、规律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对地理思维能力要求高,因此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当学生遇到过程类试题时,常出现过程表述不完整、答题不全面、语言太啰嗦,甚至逻辑混乱、无从下手等情况,导致失分严重。
    设问形式:“说明××变化的主要过程”、“说明××的影响过程”等。
    考查方式: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变化特征。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考查方向主要为:①有限时段内的依时行为。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行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②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③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一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上。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根据材料和地理原理分析得出主要地理过程。
    解题策略
    描述地理过程要按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顺序,从时间的视角建立地理“思维链”,其基本思路如下。
    (1)原型启发:分析所给素材,找到可以借鉴的地理过程原型或经典案例。
    (2)迁移转化:运用所学原理,理解和突破“新”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3)逻辑推理:抓住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关键环节,对地理过程进行分析与追溯。当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同一结果时,可用逆推法:从结果入手,按照地理因果关系追溯源头,即将结果与试题中的条件(图文信息)对接起来。然后按照逻辑关系,从间接到直接正向推理,形成结论。
    解题步骤:
    第一步,确定区域位置;第二步,调用相关原理;第三步,按照时间维或因果链,用地理语言叙述其过程。
    答题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1)时间性:答题过程要遵循发生、发展、演变的先后顺序。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c→d,不能写成d→c→b→a,要注意过程的时间性。
    (2)因果性: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不仅有时间先后顺序,而且一般有明确的因果联系,答题过程中注意要由因索果,保证答题过程的逻辑性。
    (3)完整性: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一般是按点给分,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要充分理解和掌握,把地理过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因果关系用地理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不要遗漏其中的过程。如地理事物的发生过程a→b→c→d,不要跳跃式写成a→c→d。
    (4)精细化:答题过程要精细化,既然是一个过程,就要把每个过程都逐一写下来,切忌一个过程一句话就概括完毕。但不能出现滔滔不绝、下笔千言,不能把简单题写成小作文。
    地理过程型综合题模板
    《自然地理》部分
    (1)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的变化、空气的水平运动、等压面的弯曲变化及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如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
    (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的形成过程等。
    (4)常见的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气旋(或低压)、反气旋(或高压)、冷锋、暖锋、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及旱灾、锋面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
    (5)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岩浆转化为岩浆岩、地表岩石转化为沉积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变质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岩浆等。
    (6)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
    描述地形演变趋势的思维路径如下:①确定设问中地形所属的地貌类型,如构造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②确定所要分析的地貌类型的地理位置,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区域位置信息进行定位,明确该地形演变的地理环境背景。③明确地形演变的方向,调用该地貌类型形成及演化原理,按照因果链,结合地质作用,遵循地形发生、发展、演变的时间顺序,组织语言回答问题。
    (7)水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水循环(如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等)中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的过程,河流的春汛、夏汛、凌汛的形成过程等。
    (8)海水运动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过程、海洋渔场的形成过程等。
    (9)主要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褶皱、断层、火山、海沟、大洋中脊、海岭等地质构造或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10)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
    《人文地理》部分
    (1)聚落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聚落(如乡村、城市等)的形成过程及其差异。
    (2)城市化的过程及城市内部功能区的分化过程。
    (3)不同区位因素的变化过程及其对工农业等生产活动的影响过程。
    (4)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化过程、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过程。
    (5)区域工业化及城市化的推进、区域资源开发、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1.(2024·山西晋中·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山生态系统通常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分布着一些特有动植物类群。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区西南部,山脉绵延超过500km(北纬23°48′~26°23′,东经23°48′~26°23′),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但生物本底资料(基础性的、没有被干预过的数据或信息)调查仍有较大欠缺。为了解该区域的鸟兽多样性本底和季节变化动态,某小组沿高海拔的3100~3700m区域布设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其中茶马古道南斋公房段是翻越高黎贡山南段的重要通道。通过调查发现动物垂直迁移和动物活动强度的季节变化,这两个因素应该纳入生物多样性保护考虑。下图示意该小组调查的鸟类物种数的月变化。
    (1)分析高黎贡山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高黎贡山的动物本底资料调查仍有较大欠缺的原因。
    (3)指出高黎贡山高海拔地区鸟类多样性的季节差异并从迁移角度做出合理解释。
    (4)推测南斋公房作为鸟类重要监测和管理区域的季节并说明原因。
    (5)请为高黎贡山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
    2.(2024·福建泉州·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各项产品和服务。地形、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时空分布特征。2000~2020年,祁连山国家公园所在的祁连山地区(左图)气温和降水均呈上升趋势,气候逐渐暖湿,祁连山地区产水量、碳储存和碳固定等供给量均呈增加趋势。山区是增量的高值区,林地与草地单位面积供给量值较高,不同高程等级(据祁连山地区海拔分成六个梯度)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差异较大(右图)。
    (1)归纳祁连山地区产水量空间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分析祁连山地区碳储存和碳固定量在高程等级3~4区间供给量较大的主要原因。
    (3)说明祁连山地区2000-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整体呈增加趋势的理由。
    3.(2024·安徽合肥·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胀丘是由于地下水受冻结膨胀,在薄弱地带造成地表变形隆起的现象。冻胀丘消融后常形成凹坎。在青藏铁路施工过程中,铁路大桥的一桥墩需建在断层处,夏季桥墩施工诱发大量的上涌泉水,当年冬季在桥墩附近出现大规模冻胀丘(下图)。为保障工程安全,技术人员采取夏季在冻胀丘区域开挖排水沟渠的措施,收到良好的防灾效果。
    (1)简析图中冻胀丘出现的地质构造条件。
    (2)分析冻胀丘生消变化对铁路大桥产生的危害。
    (3)说明技术人员选择在夏季开挖排水沟渠防治冻胀丘的合理性。
    4.(2024·山东青岛·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渤海是我国内海,背靠亚欧大陆。末次盛冰期(距今约24-18千年)海岸线向海移动,渤海陆架出露,出露后的渤海陆架区域逐渐干旱化。在渤海陆架出露区域出现沉积分异作用,比较粗的物质形成混杂堆积,比较细的物质构成黄土沉积。离石黄土和马兰黄土为不同时期沉积的黄土层,离石黄土以粉砂与黏土为主,马兰黄土以细砂与粉砂为主。图左示意渤海区域概况。图右示意渤海区域采样点剖面。
    (1)分析末次盛冰期渤海陆架出露的原因。
    (2)分析末次盛冰期出露后的渤海陆架区域逐渐干旱化的原因。
    (3)指出两种黄土颗粒物粒径与风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并推断马兰黄土沉积时期的气候特征。
    5.(2024·江西吉安·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肥植物是优质生物肥源,有机养分转化幸远高于一般杂草。紫云英是与水稻搭配的绿肥植物,一般秋季播种,春节翻耕还田,曾经广泛播种。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减少,土地撂荒,紫云英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紫云英花朵美艳,呈深紫色或粉红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加上有机农业的兴起,稻田里紫云英又悄然而至。下图示意我国某双季稻产区紫云英的利用情况。
    (1)指出图中M的含义,并分析其对提高水稻产量的积极意义。
    (2)列举紫云英种植对土壤品质的提升作用。
    (3)说明紫云英翻耕还田带来的经济效益。
    (4)在广大农村扩大绿肥植物种植规模有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解释其原因。
    6.(2024·河北沧州·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渝地区位于川东平行岭谷,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350mm,降雨集中在夏秋两季,且多为雷阵雨、大雨、暴雨,冬春两季降雨量较少。受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双重因素的制约,该地区容易受到山洪、滑坡、泥石流以及春旱等自然灾害威胁。巴渝梯田水利技术类型、组合方式是契合巴渝特有的地理条件形成的地域文化景观(如图)。囤水田利用秋季多雨期雨水及秋耕余水蓄水。冲冲田是低山丘陵区随地形跌落之势,逐层开垦的农田,根据位置不同分为正冲、侧冲。正冲即山谷正中较易汇水的水田,呈内凹型;侧冲指正冲两侧具有一定坡度、沿等高线逐级布置的水田。在人工沟渠无法承载泄洪水量时,冲冲田打通田埂开口连通水系,通过梯田层级分布的高差势能达到源头消纳滞蓄的效果,有效地解决巴渝地区夏季雨水蓄滞和雨洪安全难题。
    (1)从等高线原理角度,说明冲冲田中正冲呈内凹型的原因。
    (2)说明巴渝梯田水利技术时空组合形式在不同季节所发挥的水利功能。
    (3)在巴渝地区的高山沟谷区域,聚落多位于梯田间相对平缓的区域,形成自上而下“田陡居缓”的“林—田——居—田—林”垂直结构。说明这种建设选址对保障聚落安全的影响。
    7.(2024·广东佛山·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4年全国两会,备受关注的热词“新质生产力”是指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徽合肥市在汽车产业方面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合肥市汽车产业起步于1968年,形成了一批汽车自主品牌。早在2002年,合肥市逐步向新能源汽车转型。2009年,合肥市入选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2021年,合肥市与W汽车公司规划建设蜀山区新桥产业园,园区集研发、制造、示范应用、产业配套服务于一体,打造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下图示意蜀山区新桥产业园位置。
    (1)说明合肥市从2002年开始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主要原因。
    (2)分析蜀山区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的位置优势。
    (3)从培育新质生产力角度,请为新桥产业园发展智能电动汽车提出合理建议。
    8.(2024·山西·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汉江流域内,处于南部的汉江段河谷普遍存在V形峡谷嵌套在宽浅河谷中的现象。研究发现,在内外力综合作用下,汉江流域在地质历史时期曾多次发生水系重组;池河曾一度东流汇入月河;后汉阴与石泉之间挤压并抬升,形成分水岭一高粱,导致月河河床沉积物质来源发生显著变化。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工农业发展,月河流域水资源紧缺状况加剧。下图示意不同时期汉江流域水系分布。
    (1)指出塑造图示区域水系重组的地质作用。
    (2)简述高粱分水岭形成后月河水系的变化及其对河床沉积物质来源的影响。
    (3)推测图示南侧汉江段宽浅河谷嵌套V形峡谷的形成原因。
    (4)有人提出,人工打通高粱分水岭引池河水入月河,以缓解月河流域水资源紧张状况。说明该提议的合理性。

    相关试卷

    提升练01 选择题解题方法(真题查漏+补缺方法+通关练)-高考地理三轮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

    这是一份提升练01 选择题解题方法(真题查漏+补缺方法+通关练)-高考地理三轮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文件包含查补能力·提升练选择题解题方法原卷版docx、查补能力·提升练选择题解题方法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8 产业发展与交通建设(真题查漏+补缺方法+通关练)-高考地理三轮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08 产业发展与交通建设(真题查漏+补缺方法+通关练)-高考地理三轮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文件包含查补知识·通关练专题08产业发展与交通建设原卷版docx、查补知识·通关练专题08产业发展与交通建设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人口、聚落与城市辐射(真题查漏+补缺方法+通关练)-高考地理三轮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

    这是一份专题07 人口、聚落与城市辐射(真题查漏+补缺方法+通关练)-高考地理三轮复习冲刺过关(新高考),文件包含查补知识·通关练专题07人口聚落与城市辐射原卷版docx、查补知识·通关练专题07人口聚落与城市辐射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