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浙江省北斗星盟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试题及答案(九科)
2024浙江省北斗星盟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浙江省北斗星盟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联考化学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须知
1.本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 O16 S32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 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呈酸性且为弱电解质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溶液呈酸性且为弱电解质,A符合题意;
B.水溶液呈酸性且为强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
C.水溶液呈酸性且为非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
D.水溶液呈酸性且为强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常用作葡萄酒添加剂,可有效抑制霉菌的繁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常温下,饱和溶液的pH小于5.6
B. 具有漂白性,将的水溶液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C. 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测定空气中的含量,利用了的还原性
D. 通入足量溶液中可生成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
【详解】A.常温下正常雨水因溶有CO2使得pH=5.6,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SO2的排放可形成酸雨,故常温下SO2饱和溶液的pH小于5.6,A项正确;
B.虽然SO2具有漂白性,但不能使石蕊褪色,故将SO2的水溶液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只变红、不褪色,B项错误;
C.SO2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SO2+2+2H2O=5+2Mn2++4H+,故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C项正确;
D.SO2具有还原性,SO2的水溶液呈酸性,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强氧化性,能将SO2氧化成,与Ba2+生成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BaSO4,反应可表示为3SO2+3Ba2++2+2H2O=3BaSO4↓+2NO↑+4H+,D项正确;
答案选B。
3.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碳的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
B. 的名称:乙二酸乙二酯
C. 的价层电子对互斥(VSEPR)模型:
D. 2-丁烯的键线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上述表示方法违背洪特规则,碳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则其轨道表示式: ,A错误;
B.的名称为乙二酸二乙酯,B错误;
C.的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其VSEPR模型为平面三角形,C正确;
C.顺-2-丁烯的键线式:,反2-丁烯的键线式: ,D错误;
故选C。
4. 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且加入相应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可以共存,加入少量溶液离子方程式,A错误;
B.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偏铝酸根离子可促进碳酸氢根离子的电离,离子反应为,B错误;
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过量气体和H2S反应生成S沉淀,离子反应为,C错误;
D.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且加入酸性KMnO4溶液发生,D正确;
故答案为:D。
5. 硫化碱法是工业上制备的方法之一,反应原理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 适当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此反应的反应速率
C. 是还原剂,是氧化剂
D. 生成转移电子的数目为8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2S为还原剂,SO2为氧化剂,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A正确;
B.适当升高温度可以加快此反应的反应速率,故B正确;
C.是还原剂,SO2是氧化剂,故C错误;
D.生成时,有2mlNa2S中S的化合价由-2升高到+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8,故D正确;
故选C。
6. 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为解决中国“芯”——半导体芯片,成立了“芯片学院”。某小组拟在实验室制造硅,其流程如图:
制造原理:,除去杂质的原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操作1所需玻璃仪器为烧杯、漏斗、玻璃棒
B. 固体X为,可用于电解制
C. 操作2为洗涤、烘干
D. 溶液直接加热蒸发的固体产物可能为
【答案】B
【解析】
【分析】结合流程,操作1为分离不溶物和溶液,为过滤操作,滤渣为Si,操作2为洗涤、烘干得到Si,固体X为MgCl2,据此解答。
【详解】A.操作1将溶液和固体分开,采用过滤操作,所需玻璃仪器为烧杯、漏斗、玻璃棒,A正确;
B.晶体在SOCl2中分解得到固体X为,可用于电解制,MgO熔点过高,不用于电解制取Mg,B错误;
C.操作2为洗涤、烘干得到Si,C正确;
D.镁离子在水溶液中水解,溶液直接加热蒸发的固体产物可能为,故D正确;
故选B。
7. 根据材料或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可推测其用途、性能及用途变换,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蔗糖分子中的羟基被三个氯原子取代后得三氯蔗糖,羟基为亲水基,亲水基减少,水溶性降低,A错误;
B.石膏的主要成分为硫酸钙的水合物,水泥生产过程中加入适量石膏,可以调节水泥的硬化速率,B正确;
C.若将乙酸甲基上的氢原子替换为氟原子,氟原子是吸电子原子,会使羧基中羟基的极性增强,电离出氢原子的能力增强,酸性增强,C正确;
D.液态植物油中含有碳碳双键,与氢气加成,提高其饱和程度,油脂的抗氧化性能增强,保质期变长,D正确;
故选A。
8.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①装置用于电石与水制取乙炔
B. 图②装置所示实验过程中白色沉淀转化成红褐色沉淀,可证明更难溶
C. 图③用于实验室制备并收集
D. 图④制备乙酸乙酯时配制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电石与水反应迅速,放出大量的热,且电石易变为粉末,不适合用装置①反应,故D错误;
B.由图可知,加入1-2滴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不足,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镁沉淀,再滴加2滴氯化铁溶液,白色沉淀转化成红褐色沉淀,可证明Fe(OH)3更难溶,故B正确;
C.NO2和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
D.制备乙酸乙酯时,配制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溶液需要把浓硫酸倒入乙醇并不断搅拌,故D错误;
故选B。
9.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检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X射线衍射可用于有机化合物晶体结构的测定
B. 李比希燃烧法用于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
C. 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均可鉴别苯、甲苯
D. 质谱法可确定有机物元素组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X射线衍射技术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特别是复杂的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的测定,故A正确;
B.李比希分析仪可以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氢元素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有机物的分子式,故B错误;
C.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溴水中溴单质都会被苯和甲苯萃取而分层,因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别苯和甲苯,而溴水不行,故C错误;
D.质谱法是近代发展起来的快速、微量、精确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不能确定有机物元素组成,故D错误;
故选A。
10. X、Y、Z、Q、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元素,其中X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原子s能级上的电子数比p能级上的电子数多1,Z元素价层电子中有2个单电子;Q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有11种不同运动状态,W元素价层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负性:
B. 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C. Y、Q、Z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可能呈中性
D. Z与W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
【答案】C
【解析】
【分析】X、Y、Z、Q、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五种元素,其中X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X为H;Y原子s能级上的电子数比p能级上的电子数多1,电子排布式1s22s22p3,为N,Z元素价层电子中有2个单电子,外围电子排布为ns2np2,ns2np4,则为O,Q元素原子核外的电子有11种不同运动状态,则Na,W元素价层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n=2,为Pb,故X、Y、Z、Q、W分别为H、N、O、Na、Pb。
【详解】A.X、Y、Z分别为H、N、O,非金属性O>N>H,电负性:,A错误;
B.为NO2,是不成盐氧化物,B错误;
C.Y、Q、Z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硝酸钠为强酸强碱盐,水溶液呈中性,C正确;
D.Z与W元素形成的化合物PbO2,可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D错误;
故选C。
11. 化妆品中常见的1,2-丙二醇其合成路线之一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试剂a可为水溶液
B. 反应①为加成反应
C. 1,2-丙二醇易溶于水
D. X中有2种官能团
【答案】D
【解析】
【分析】C3H6Br2与试剂a生成1,2-丙二醇,C3H6Br2为,试剂a为NaOH水溶液,X与Br2的CCl4溶液反应,X为CH2=CHCH3。
【详解】A.由分析得,试剂a可为水溶液,故A正确;
B.反应①为CH2=CHCH3与Br2发生加成反应,故B正确;
C.1,2-丙二醇含有两个羟基,易溶于水,故C正确;
D.X为CH2=CHCH3,官能团为碳碳双键,故D错误;
故选D。
12. 类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和都有手性碳原子(两分子中间碳原子),都存在对映异构体,A不符合题意;
B.H2O和H2S的中心原子均形成2个σ键,2个孤电子对,由于原子半径S>O,因此,H2O的成键电子对之间排斥力更大,键角更大,NCl3和PCl3的中心原子均形成3个σ键,1个孤电子对,由于原子半径P>N,因此,NCl3的成键电子对之间排斥力更大,键角更大,B不符合题意;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增大趋势,ⅤA族原子p能级半充满,结构稳定,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因此第一电离能:P>S>Si,C符合题意;
D.在相同条件下,水解时,、,第一步水解程度更大,因此水解能力:,同理可得,水解能力:,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电化学传感器是将环境中浓度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是固体电解质,当传感器在一定温度下工作时,在熔融和之间的界面X会生成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电极a为负极
B. 电极b的反应为
C. 电极a上消耗的和b上产生的相等
D. 界面X生成的方程式为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在电极a上O2得到电子变为O2-,所以a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在电极b上熔融Li2CO3失去电子变为CO2、O2,所以金属电极b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详解】A.电极a上O2得到电子变为O2-,所以a电极为正极,故A错误;
B.电极b Li2CO3失去电子变为CO2、O2,电极反应式为:,故B错误;
C.由电极反应式、可知,电极a上消耗的和b上产生的相等,故C正确;
D.界面X生成的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C。
14. 乙醛与氢氰酸(,弱酸)能发生加成反应,生成2-羟基丙腈,历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氧电负性大于碳,醛基中的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与作用
B. 易挥发且有剧毒,是该反应不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原因之一
C. 比更容易与发生加成反应
D. 往丙酮与反应体系中加入一滴溶液,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因此碱性越强,上述反应越容易进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氧原子的电负性较大,电子对偏向O原子,则醛基中的碳原子带部分正电荷,与CN-作用,故A正确;
B.易挥发且有剧毒,所以该反应不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故B正确;
C.结构对称,正电性减弱,不利于加成,比更容易与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
D.往丙酮与HCN反应体系中加入一滴KOH溶液,CN-浓度增大,反应速率明显加快,若碱性过强,氢离子浓度降低,第二步反应难发生,故D错误;
故选D。
15. 已知:25℃时,二元弱酸的;氢氧化铁的、氢氧化锌的、硫化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
B. 饱和溶液中的
C. 分别向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沉淀后,前者更大
D.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与混合液中逐滴加入溶液,先产生沉淀
【答案】B
【解析】
【详解】A.HS-的水解平衡常数 , ,HS-以水解为主,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由于,即,故A错误;
B.饱和溶液中的,氢氧化铁的,,故B正确;
C.等体积等浓度的、溶液中溶质物质的量相等,通入等物质的量的沉淀后, ZnS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两者相等,故C错误;
D.与物质的量浓度为0.1ml/L,氢氧化锌的,开始沉淀时Zn2+的浓度为,硫化锌的,开始沉淀时Zn2+的浓度为,先产生ZnS沉淀,故D错误;
故选B。
16. 根据下列实验目的,对应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少量固体于加入2~3mL蒸馏水,有气体生成,不能说明固体粉末为Na2O2,因为未反应的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也会有气体生成,A项错误;
B.加热浓硫酸、NaCl固体与MnO2固体的混合物,生成氯气,M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不能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B项错误;
C.麦芽糖本身就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无论有无水解都会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生成砖红色沉淀,C项错误;
D.将TiCl4液体和FeCl3固体分别暴露在潮湿空气中,说明TiCl4水解产生大量HCl,水解性:TiCl4>FeCl3,D项正确;
答案选D。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52分)
17. 由汞()、锗()、锑()形成的一种新物质M为潜在的拓扑绝缘体材料。M晶体可视为晶体(立方晶胞如图a所示)中部分原子被和取代后形成(晶胞如图c所示),M的摩尔质量为。
请回答:
(1)已知汞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它位于周期表的___________区,M晶胞中与距离最近的共有___________个。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1个晶胞中含有4个原子
B. 晶胞中原子的杂化方式为杂化
C. M的化学式为
D. M晶体的密度为:
(3)①锗晶体类型为___________,与C同族,但不能像C原子那样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或叁键,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原因___________。
②图b不是晶胞单元的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ds ②. 4 (2)BC
(3) ①. 共价晶体 ②. Ge原子半径大,原子间形成的σ单键较长,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很小或几乎不能重叠,难以形成π键 ③. 不符合晶胞是晶体的最小重复单元,不具有“无隙并置”的特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Hg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5d106s2,则Hg为第六周期第ⅡB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s区;由晶胞结构可知,M晶胞中位于体心的锗原子与4个距离最近的锑原子构成四面体形结构。
【小问2详解】
A.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面心和体内的锗原子个数为8×+6×+4=8,故A错误;
B.每个锗原子与其周围的4个锗原子形成4个单键,故锗原子采用sp3杂化,故B正确;
C.由Sb原子均位于晶胞内,因此1个晶胞中含有Sb原子数为8,Ge原子位于晶胞顶点、面心、体心,因此1个晶胞中含有Ge原子数为1+8×+4×=4;Hg原子位于棱边、面心,因此1个晶胞中含有Hg原子数为6×+4×=4,则该晶胞中粒子个数比Hg:Ge:Sb =4:4:8=1:1:2,最简式为HgGeSb2,故C正确;
D.由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面上和体心的锗原子个数为8×+4×+1=4,位于面心和棱上的汞原子个数为6×+4×=4,位于体内的锑原子个数为8,则M的最简式为HgGeSb2,设晶体的密度为dg/cm3,由晶胞的质量公式可得:=(10—7x2y)3d,解得d=,故D错误;
故选BC。
【小问3详解】
①根据晶胞的结构可知,和同族的金刚石晶型一样,面心立方基础上在(,,)等几个位置各补上一个原子,每个配位数4,为共价晶体;虽然Ge与C是同族元素,C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双键、叁键,但考虑Ge的原子半径大,难以通过“肩并肩”方式形成π键,所以Ge原子之间难以形成双键或叁键,故原因为:Ge原子半径大,原子间形成的σ单键较长,p-p轨道肩并肩重叠程度很小或几乎不能重叠,难以形成π键;
②对比图b和图c可得M晶体的晶胞中上下两个单元内的原子位置不完全相同,不符合晶胞是晶体的最小重复单元,不具有“无隙并置”的特点,
18. 钛酸钡()具有高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是压电陶瓷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被誉为“电子陶瓷工业的支柱”。一种超细微粉末的制备方法如下。
已知:溶液1中成分的电离方程式为请回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压电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能实现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B. 溶液1中加入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C. 实验室中煅烧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酒精喷灯、三脚架、泥三角和蒸发皿
D. 流程中三步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2)用溶液2提取的一种副产物可作肥料,该物质是___________(写电子式);得到沉淀后需要洗涤,请写出实验操作以检验洗涤是否完全___________。
(3)请写出煅烧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检验气体A经干燥处理后的剩余气体成分________。
【答案】(1)AB (2) ①. ②. 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滤液1~2 mL 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入过量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稀硫酸,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表明已洗涤干净
(3)
(4)气体先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含有CO2,然后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气体,出来的气体干燥后通入加热的氧化铜,生成的气体再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含有CO
【解析】
【分析】由制备流程可知,氯化钡与四氯化钛、草酸、氨水反应生成BaTiO(C2O4)2•4H2O,滤液2为氯化铵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煅烧得到BaTiO3,据此分析。
【小问1详解】
A.压电陶瓷是一种能够将机械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A正确;
B.溶液1中的电离方程式为,溶液1中加入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煅烧要在坩埚中进行,不能使用蒸发皿,故C错误;
D.煅烧过程为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
故选AB。
【小问2详解】
溶液1中含,加入溶液生成和氯化铵,氯化铵可作肥料,该物质电子式为;检验洗涤是否完全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的洗涤滤液1~2 mL 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入过量稀硝酸酸化后,再加入稀硫酸,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表明已洗涤干净。
【小问3详解】
煅烧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问4详解】
气体A含,经干燥处理后,检验剩余气体成分方案为:气体先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含有CO2,然后用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气体,出来的气体干燥后通入加热的氧化铜,生成的气体再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含有CO。
19. 催化加氢制,能助力“碳达峰”,发生的主要反应有:
反应I:
反应Ⅱ:
反应Ⅲ:
(1)反应Ⅱ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____(填“高温”“低温”或“任意温度”)。
(2)在下,和按物质的量之比进行投料,只发生反应I和反应Ⅲ,平衡时和在含碳产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及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图中b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②曲线q在250℃之后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③250℃时,反应I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代替物质的量浓度也可表示平衡常数,记作,如,p为平衡总压强,为平衡系统中B的物质的量分数]。
(3)可用与催化加氢制乙醇,反应原理为:。经实验测定在容积恒定,不同投料比时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请结合图像分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上述反应的
B.投料比为,随反应进行,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
C.当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时,可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D.随温度升高,不同投料比时的平衡转化率趋于相近,其原因可能是升高温度到一定范围,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占主要因素
E.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均减小,且减小的幅度更大
(4)一种以和为原料,利用和纳米片作催化电极,制备甲酸(甲酸盐)的电化学装置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电解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低温 (2) ①. CO ②. 250℃之后反应Ⅰ为主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③.
(3)BCDE (4)2CO2+2e-+H2O=HCOO-+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Ⅱ的△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联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阶段性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江省北斗星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烯醇式与酮式存在互变异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