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新教材(广西专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时教学课件
新教材(广西专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新教材(广西专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强基础增分策略,增素能精准突破,研专项前沿命题,明考向真题演练,本章体系构建,课程标准,针对训练,化学与传统文化,思路指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2.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3.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一、物质的组成及分类1.物质的组成(1)元素、微粒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①元素:具有相同 核电荷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物质:宏观上物质是由 元素 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 分子 、 原子 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的两种存在形态
(3)同素异形体 “同素”——含同种元素,“异形体”——单质的结构不同①定义:由同一种 元素 形成的几种 性质 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②性质: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 物理 性质上,其 化学 性质相似。 ③示例: 金刚石 、石墨,以及 富勒烯 (如C60)、碳纳米管、石墨烯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O2和 O3 是氧元素形成的同素异形体。
2.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 对同一物质按多个标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存在交叉关系
(2)树状分类法 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次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3)氧化物及其分类
易错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纯净物,含两种及两种以上元素的物质是混合物。( × )(2)白磷、红磷和黑磷是磷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 √ )(3)在自然界中,非金属元素(C、Si、N、S等)都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存在。( × )(4)金刚石和石墨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 )
(5)冰水混合物、水煤气和焦炉气都是混合物。( × )(6)纯碱属于碱,N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 × )(7)SiO2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SiO2是两性氧化物。( × )(8)分子式为C2H6的有机化合物为纯净物,分子式为C4H8的有机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 √ )
二、物质的性质及变化1.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关系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应用提升 部分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到盐的两条重要转化关系
易错辨析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石油的分馏、煤的气化和液化及Na2SO4·10H2O脱水都是物理变化。( × )(2)HCl溶于水断裂共价键,NaCl溶液结晶析出晶体时形成离子键,两个过程中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 )(3)蛋白质的盐析是物理变化,蛋白质的变性和显色反应都是化学变化。( √ )(4)所有酸性(或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或碱)。( × )
(5)能与金属铝反应产生H2的溶液都是酸溶液。 ( × )
三、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 都是混合物,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 粒子 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 混合物 ,叫做分散系。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 分散质 ,另一种物质叫做 分散剂 。 (2)分类:根据分散质粒子的 直径大小 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可用下图直观地表示。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2.胶体及其性质(1)胶体的分类
(2)胶体的特征性质及应用
(3)Fe(OH)3胶体的制备①制备原理:化学方程式为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 ②实质:Fe3+的水解。 ③ 装置图示
④操作步骤: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制得Fe(OH)3胶体。
(2023新课标卷)化学在文物的研究和修复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B.龟甲的成分之一羟基磷灰石属于无机物C.古陶瓷修复所用的熟石膏,其成分为Ca(OH)2D.古壁画颜料中所用的铁红,其成分为Fe2O3
考向1.物质的组成及分类典例突破
答案 C解析 竹简的成分之一纤维素的化学式为(C6H10O5)n,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羟基磷灰石,又称碱式磷酸钙,属于无机盐,B正确;熟石灰的成分是Ca(OH)2,而熟石膏的化学式为2CaSO4·H2O,C错误;Fe2O3为红棕色,是红色颜料的成分,俗称铁红,D正确。
1.(2023浙江卷)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材料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的是( )A.石墨烯B.不锈钢C.石英光导纤维D.聚酯纤维
答案 D解析 石墨烯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属于无机物,A不符合题意;不锈钢是由Fe、Cr、Ni等金属形成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不符合题意;石英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为SiO2,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不符合题意;聚酯纤维俗称涤纶,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合成纤维,属于有机物,D符合题意。
2. 下列有关物质的类别、用途及原理均正确的是( )
答案 B解析 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A错误;SO2是酸性氧化物,用SO2漂白纸浆、毛、丝等是利用了SO2的漂白性,C错误;Na2CO3不能治疗胃酸过多,应使用NaHCO3,D错误。
归纳总结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常考点(1)熟悉常考的混合物
(2)准确理解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定义①与碱(或酸)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不变;例如,反应2NO2+2NaOH === NaNO3+NaNO2+H2O中氮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故NO2不是酸性氧化物。②反应产物只有盐和水。
考向2.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典例突破
(2023全国乙卷)一些化学试剂久置后易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化学方程式可正确解释相应变化的是( )
答案 D解析 FeSO4溶液中Fe2+易被氧化为Fe3+,进而形成Fe(OH)3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12FeSO4+3O2+6H2O === 4Fe2(SO4)3+4Fe(OH)3↓,A错误;硫化钠溶液出现浑浊的成分为S单质,B错误;溴与水发生反应Br2+H2O HBr+HBrO,溴水褪色是由于HBrO易分解,导致Br2与H2O反应的平衡右移而褪色,C错误;胆矾失去结晶水导致表面出现白色粉末(CuSO4),D正确。
思路点拨注意分析试剂变化的原因,确定所给化学方程式能否解释试剂的相关变化。
1.(2023广西来宾二模)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5%的乙醇与“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相同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主要发生电化学腐蚀C.石油的分馏、裂化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D.2022年北京冬奥会比赛雪橇所使用的碳纤维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 B解析 75%的乙醇可使蛋白质变性,“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NaClO具有强氧化性,两者消毒原理不相同,A错误;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因此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主要发生电化学腐蚀,B正确;石油的分馏为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和煤的干馏都是化学变化,C错误;碳纤维材料是碳单质,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错误。
2.中学常见物质A、B、C、D、E、X存在下图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D是一种强碱,则A、B、C均可与X反应生成DB.若D是一种强酸,则A既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且D可与铜反应生成B或CC.若D为NaCl,且A可与C反应生成B,则E可能是CO2D.若D是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则A可能是铁
答案 D解析 若D是一种强碱,A为Na、E为O2、B为Na2O、C为Na2O2、X为H2O、D为NaOH,符合转化关系,Na、Na2O、Na2O2都能与水反应,A项正确;若D是一种强酸,如为HNO3,则A为N2或NH3,E为O2,B为NO,C为NO2,X为H2O,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NO2,B项正确;若D为NaCl,A为NaOH、E为CO2、B为Na2CO3、C为NaHCO3、X为盐酸,符合转化关系,且NaOH可与NaHCO3反应生成Na2CO3,C项正确;若D是一种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红褐色说明D为Fe(OH)2,X为NaOH,C中含有Fe2+,B中含有Fe3+,A为Cl2,E为Fe,才能实现转化关系,D项错误。
归纳总结常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典例突破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生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 === 2Fe(OH)3(胶体)+3CO2↑ +3Ca2+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 B解析 Z中液体为胶体,胶体可透过滤纸而固体不能,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A正确;X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氯化铁,而Z烧杯中的分散质是由许多氢氧化铁“分子”组成的胶粒,分散质不相同,B错误;FeCl3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H2O Fe(OH)3+3H+,加入CaCO3时发生反应:CaCO3+2H+ === CO2↑+Ca2++H2O,从而促进Fe3+水解,Y中总反应离子方程式正确,C正确;Z中分散系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正确。
思路点拨首先根据图示实验的现象变化分析原因:“放入石灰石产生气泡”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Z中生成红褐色透明液体”说明生成氢氧化铁胶体;然后结合具体选项,依据胶体的制备、胶体的性质等知识分析解答问题。
针对训练1.科学家发现一种纯碳新材料“碳纳米泡沫”,其中每个泡沫约含有4 000个碳原子,直径约为6~9 nm,在温度低于-183 ℃时,该泡沫具有永久磁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纳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含碳化合物B.“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的性质完全相同C.把“碳纳米泡沫”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形成的分散系可能是胶体D.把“碳纳米泡沫”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不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答案 C解析 “碳纳米泡沫”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不是含碳化合物,A错误;“碳纳米泡沫”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其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B错误;“碳纳米泡沫”粒子直径约为6~9 nm,分散到适当的溶剂中可形成胶体,可产生丁达尔效应,C正确,D错误。
2. 有两种分散系:①FeCl3溶液;②将饱和的FeCl3溶液加入沸水中,得到的红褐色液体。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分散质粒子直径:①>②B.用光束照射②时,在垂直光源的方向能看到光亮的“通路”C.稳定性: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2讲离子反应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讲离子反应,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必备知识·梳理夯实,水溶液里,熔融状态下,自由移动离子,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水溶液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必备知识·梳理夯实,化合物,4同素异形体,同种物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③氧化物的分类,①②③⑨⑩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第1单元 第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电荷数,原子或离子,同种元素,不同种元素,化合物,性质不同的单质,同种物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①②③⑨⑩⑪,①③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