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高考模拟】冲刺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多地区)
模拟卷04-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海南卷)
展开
这是一份模拟卷04-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海南卷),文件包含卷04-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海南卷原卷版docx、卷04-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海南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锻炼同学的考试心理,训练学生快速进入考试状态。高考的最佳心理状态是紧张中有乐观,压力下有自信,平静中有兴奋。
3、训练同学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积累考试经验。模拟考试可以训练答题时间和速度。高考不仅是知识和水平的竞争,也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可以说每分每秒都是成绩。
4、帮助同学正确评估自己。高考是一种选拨性考试,目的是排序和择优,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在整体中的相对位置。因此,模拟考试以后,同学们要想法了解自己的成绩在整体中的位置。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04(海南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命是由物质构成的,各种化合物在生物体中发挥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氨基中
B.固醇类物质不参与构成细胞结构
C.DNA指纹技术的原理是不同人体内DNA所含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
D.糖类不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答案】C
【分析】1、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2、DNA分子的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详解】A、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CO-NH-”中,A错误;
B、胆固醇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胆固醇属于固醇,B错误;
C、不同人体内DNA所含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可用于DNA指纹技术,C正确;
D、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
故选C。
2、盐碱地中过量的钠盐会对水稻的生存造成威胁,由我国农业科学家陈日胜培育的“海稻86”具有良好的抗盐碱能力。如图为“海稻86”抗盐碱相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水分子更多的是以方式②进入根细胞的,这与细胞膜的结构有关
B.“海稻86”将根细胞细胞质基质中的Na+转运储存在液泡中,有利于极细系从外界吸水
C.SOSI和NHX对Na+的转运不是ATP直接供能的,故转运速率不受细胞呼吸强度影响
D.根细胞将Na+和H+排出细胞外的运输方式相同
【答案】C
【分析】不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不同,包括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其中被动运输包括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1)主动运输的特点:①消耗能量(来自于 ATP水解或离子电化学势能),②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逆浓度梯度进行。(2)协助扩散的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顺浓度梯度进行。(3)自由扩散的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③顺浓度梯度进行。
【详解】A、水进入海水稻的运输方式有自由扩散(方式①)和协助扩散(方式②)两种,水更多的是以方式②进入根细胞的,这与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有关,A正确;
B、海水稻通过液泡吸收Na⁺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为主动运输,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有利于根细胞吸水,B正确;
C、SOS1将Na+由细胞质基质转运到细胞外,NHX将Na+由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细胞液中,这两种运输都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都是主动运输,直接利用的是势能,由H+的浓度差维持,不直接受O2浓度的影响,但H+的转运受O2浓度的影响,C错误;
D、海水稻将 Na⁺ 排出细胞外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为主动运输,H+ 排出细胞外需要消耗ATP,也为主动运输,两者运输方式相同,D正确。
故选C。
3、在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的肌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时,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B.有氧呼吸时,葡萄糖分子直接进入线粒体与反应生成H2O
C.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肌细胞产生的量多于消耗的量
D.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主要是以有氧呼吸方式获得所需能量的
【答案】D
【分析】1.有氧呼吸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还原氢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A、无氧呼吸时,有机物分解不彻底,只能释放出少量能量,大部分能量存留于乳酸或酒精中,A错误;
B、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内进一步氧化分解,B错误;
C、若只以葡萄糖作为底物,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肌细胞产生的 CO2 量等于消耗的 O2 量,因为无氧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马拉松比赛中,消耗大量的能量,此时运动员主要是以有氧呼吸方式获得所需能量,无氧呼吸过程只是一个补充,D正确。
故选D。
4、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内质网中蛋白质二硫键的形成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H2O2,H2O2释放后进入细胞核中,可激活与衰老相关的基因SERPINEI的表达,促进细胞衰老;敲除参与蛋白质氧化折叠的关键酶——PDI的相关基因,可降低蛋白质氧化折叠速率,延缓细胞衰老。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抑制基因SERPINEI的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细胞衰老
B.PDI在参与蛋白质氧化折叠时,可降低该过程所需的活化能
C.与青少年相比,老年人的细胞内H2O2的产生量可能较高
D.阻断降低蛋白质氧化折叠速率的通路可作为延缓机体衰老的策略
【答案】D
【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温和;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激活基因SERPINE1的表达,可促进细胞衰老,因此,抑制基因SERPINE1的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细胞衰老,A正确;
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PDI是一种酶,酶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B正确;
C、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细胞代谢的副产物H2O2进入细胞核中发挥作用,可加速细胞衰老,与青少年相比,老年人体内的细胞普遍衰老,因此老年人的细胞内H2O2的产生量可能较高,C正确;
D、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降低蛋白质氧化折叠速率,可延缓细胞衰老,因此激活降低蛋白质氧化折叠速率的通路可作为延缓机体衰老的策略,D错误。
故选D。
5、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将酵母菌接种到含有10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进行通气培养,定时取样计数并测定培养液的pH,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液的pH以及培养温度等均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密度制约因素
B.抽样检测时,先吸取培养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再盖上盖玻片
C.利用台盼蓝染色法可统计培养液中活酵母菌的数量,其原理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D.根据表格信息分析,最早取样的应是样品2,且样品3的取样时间应早于样品1
【答案】C
【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1)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每天计算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5)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
【详解】A、培养液的pH以及培养温度等均是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A错误;
B、抽样检测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再用滤纸吸去多余的培养液,B错误;
C、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台盼蓝不能进入活细胞中,在用血细胞计数板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时,为区分死菌与活菌,可用台盼蓝进行染色,统计没有被染成蓝色的个体的数量,即为酵母菌的活菌数,C正确;
D、酵母菌在生长繁殖时会消耗营养物质,不断产生CO2等代谢产物,使培养液的pH不断下降,因此依据培养液的pH变化可判断表中各样品的取样顺序,即取样的先后顺序为样品2、4、1、3,D错误。
故选C。
6、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危害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使群落的结构变得简单
B.应将各地濒危野生动物都迁移到自然保护区以及国家公园,并加以保护
C.低碳出行、开发洁净的新能源可减少人类对资源的消耗,从而减小生态足迹
D.培育良种、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减小生态足迹,从而提高生态承载力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A、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使群落的结构变得简单,也可使群落结构变得复杂,A正确;
B、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保护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其中保护的生物本来就生活在保护区内,不需要迁移,且部分濒危物种可能无法在自然环境中繁衍生存,需要在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进行相应保护,B错误;
C、生态足迹又称为生态占用,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面积。低碳出行,开发洁净的新能源等措施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减少生态足迹,C正确;
D、培育良种、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可减少人类对资源的消耗,因而可有效减小生态足迹,从而提高生态承载力,D正确。
故选B。
7、某团队通过多代细胞培养,将小鼠胚胎干细胞的Y染色体去除,获得XO胚胎干细胞,再经过一系列处理,使之转变为有功能的卵母细胞。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营养供应充足时,传代培养的胚胎干细胞不会发生接触抑制
B.获得XO胚胎干细胞的过程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C.XO胚胎干细胞转变为有功能的卵母细胞的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
D.若某濒危哺乳动物仅存雄性个体,可用该法获得有功能的卵母细胞用于繁育
【答案】A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充足的营养供给—微量元素、无机盐、糖类、氨基酸、促生长因子、血清等。
(2)适宜的温度:36.5℃±0.5℃;适宜的pH:7.2~7.4。
(3)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4)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详解】A、营养供应充足时,传代培养的胚胎干细胞也会发生接触抑制,A错误;
B、XO胚胎干细胞中丢失了Y染色体,因而该细胞的获得过程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
C、XO胚胎干细胞转变为有功能的卵母细胞的过程发生了细胞分化,即细胞的功能发生了特化,因而发生了细胞分化,C正确;
D、若某濒危哺乳动物仅存雄性个体,可用该法,即获得有功能的卵母细胞,进而用于繁育,实现濒危物种的保护,D正确。
故选A。
8、水稻的花属于两性花,花小,自然条件下风媒传粉,可自交也可杂交。水稻的花粉是否可育受到细胞质基因(S、N)和细胞核基因(R、r)共同控制,当细胞质基因为S且细胞核基因型为rr[记为S(rr)]时,水稻表现为雄性不育,其他遗传组成的水稻其花粉均可育。现有三种遗传组成的水稻品系:A系[S(rr)];B系[N(rr)];R系[N(RR)],科学家利用这三种品系进行了相关杂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控制水稻花粉是否可育的两对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以A系作母本与B系杂交,从A系植株上收获的F1既有A系也有B系
C.为获得大量核基因型为Rr的杂种水稻,应以A系为母本与R系杂交并从A系植株上收获F1
D.基因型为Rr的杂种水稻在适应性、产量、抗性等方面具有杂种优势,为保持其优势可让其自交并留种
【答案】C
【分析】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通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细胞质基因的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细胞核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详解】A、细胞质基因的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细胞核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而题干中“水稻的花粉是否可育受到细胞质基因(S、N)和细胞核基因(R、r)共同控制”,A错误;
B、由于S、N为细胞质基因,而细胞质基因的遗传表现为母系遗传,所以以A系作母本与B系杂交,从A系植株上收获的F1只有A系,B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为获得大量核基因型为Rr的杂种水稻,应以A系为母本与R系杂交并从A系植株上收获F1,C正确;
D、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D错误。
故选C。
9、缺氧缺血性脑病易造成新生儿脑性瘫痪,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谷氨酸积累在神经元外,会过度激活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引起Ca2+和Na+大量内流,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凋亡或坏死。M型K+通道开放剂可特异性增强突触前膜对K+的通透性,常用于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小体时,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
B.据题分析,神经元外的谷氨酸是一种神经系统中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C.谷氨酸积累的原因可能是谷氨酸释放较多或发挥作用后未及时被降解或回收
D.M型K+通道开放剂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强突触前膜对K+的外流,使谷氨酸释放减少
【答案】B
【分析】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如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在神经元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当一个神经元受到来自环境或其他神经元的信号刺激时,储存在突触前囊泡内的递质可向突触间隙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相应受体,将递质信号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A、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外正内负,当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小体时,其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转变为兴奋状态,A正确;
B、谷氨酸积累在神经元外,引起Ca2+和Na+大量内流,是一种神经系统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B错误;
C、谷氨酸是神经递质,正常情况下作用完后会被突触前膜回收或降解,若谷氨酸释放较多或发挥作用后未及时被降解或回收,可能导致突触间隙的谷氨酸积累过多,C正确;
D、M型K+通道开放剂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强突触前膜对K+的外流,抑制突触前膜兴奋,使谷氨酸释放减少,减少突触后神经元凋亡或坏死,D正确。
故选B。
10、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性蓝孔雀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外界环境因素导致孔雀尾屏发生了变异
B.蓝孔雀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C.对配偶的选择属于种群内部因素,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
D.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
【答案】D
【分析】由题意知,雄性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对生存不利,但这一特性对雌孔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雌孔雀选择大尾屏个体的交配,会使后代中大屏尾基因频率增加,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详解】A、外界环境因素对孔雀尾屏的变异具有选择作用,而不是会导致孔雀尾屏变异,A错误;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错误;
C、雌性蓝孔雀更倾向于选择大尾屏的个体交配,使后代中大尾屏的基因频率增加,而小尾屏个体交配机会少,导致后代中小尾屏基因频率减小,故对配偶的选择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错误;
D、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对其生存不利,但这一特性对雌性蓝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对其繁殖有利,故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D正确。
故选D。
11、引起表观遗传现象的原因有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乙酰化等。研究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AQ824)可促进HSP90(一类热应激蛋白质)的乙酰化修饰并抑制其功能,从而导致其结合底物——Bcr-Abl激酶的降解,并促进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因HSP90乙酰化而导致的表观遗传能使生物体发生可遗传的性状改变
B.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乙酰化和DNA甲基化均不改变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
C.表观遗传现象主要是通过影响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来调控相关基因表达的
D.抑制HSP90乙酰化,会导致Bcr-Abl激酶含量升高,细胞凋亡受抑制
【答案】C
【分析】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DNA的甲基化和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都会影响基因的表达。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例如,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就与表观遗传有关;一个蜂群中,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但它们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截然不同,表观遗传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详解】A、表观遗传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因此HSP90乙酰化而导致的表观遗传能使生物体发生可遗传的性状改变,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引起表观遗传现象的原因有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乙酰化等,而表观遗传发生时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B正确;
C、引起表观遗传现象的原因有DNA甲基化、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乙酰化等,这些变化主要是通过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来调控相关基因表达的,C错误;
D、根据题意,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LAQ824)可促进HSP90(一类热应激蛋白质)的乙酰化修饰并抑制其功能,从而导致其结合底物——Bcr-Abl激酶的降解,并促进细胞凋亡,因此推测抑制HSP90乙酰化,会导致Bcr-Abl激酶含量升高,细胞凋亡受抑制,D正确。
故选C。
12、全球过敏性疾病患者占全球总人数的22%~25%,而且这一比例还在升高。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过敏性疾病列为重点防治的疾病。如图表示过敏反应发生的机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分布的场所相同
B.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不同个体的过敏原可能不同
C.临床上可以利用抗组织胺类药物缓解过敏反应症状
D.某些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现象与其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有关
【答案】A
【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
2、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详解】A、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与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在体内分布的场所不同,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存在组织细胞膜上,而正常免疫产生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浆中,A错误;
B、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是因为不同个体的过敏原可能不同,B正确;
C、临床上可以利用抗组织胺类药物缓解过敏反应症状,因为过敏反应产生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组织胺,C正确;
D、某些过敏者出现皮肤红肿现象可能与其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有关,D正确。
故选A。
13、S-2L噬菌体侵入细菌后,会利用自身基因合成dATPase和PurZ两种酶。dATPase直接降解宿主细胞中含A碱基的脱氧核苷酸,阻止其参与DNA的合成。PurZ和细菌的酶促进dZTP(二氨基嘌呤脱氧核苷酸)形成。随后,S-2L噬菌体自身的DNA聚合酶以dZTP为底物,在新合成的噬菌体DNA中添加dZTP形成Z-DNA,碱基Z与T间含三个氢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Z-DNA中5种碱基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其基本骨架
B.Z-DNA中磷酸和脱氧核糖数量相等,含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S-2L噬菌体自身的DNA聚合酶能在其DNA中添加dZTP
D.与正常DNA比,Z-DNA中嘌呤碱基的比例较大,结构较稳定
【答案】C
【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A错误;
B、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所以Z-DNA中磷酸和脱氧核糖数量相等,且Z-DNA由两条DNA单链构成,每条单链各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所以Z-DNA中共含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
C、据题中信息分析知,S-2L噬菌体自身的DNA聚合酶以dZTP为底物,在新合成的噬菌体DNA中添加dZTP形成Z-DNA,C正确;
D、由于Z-DNA中的Z和T之间有三个氢键,因此,与人体细胞中的DNA相比,Z-DNA分子结构更稳定,但据题中信息分析知,S-2L噬菌体自身的DNA聚合酶以dZTP为底物,在新合成的噬菌体DNA中添加dZTP形成Z-DNA,2-氨基腺嘌呤(Z)会取代部分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形成具有三个氢键的新碱基对,但Z-DNA中碱基的种类没有变,嘌呤碱基的比例也没有增加,D错误。
故选C。
14、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光敏色素主要存在Pr(生理失活型)、Pfr(生理激活型)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可相互转化,共同调控植物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生命活动,其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萌发的种子在长出叶片前也会受到光的调控
B.光敏色素是植物体内唯一能接收光信号的受体
C.与夜晚相比,白天光照下植物细胞中Pr的量可能较少
D.光敏色素接收光信号后,能影响细胞核内相关基因的表达
【答案】B
【分析】植物生长发育的整体调控是在基因、激素、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对于多细胞植物体来说,细胞与细胞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协调,需要通过激素传递信息。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会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从而起到调节作用。同时,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详解】A、种子的萌发、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都受到光的调控,所以萌发的种子在长出叶片前也会受到光的调控,A正确;
B、植物体内除了光敏色素可以接收光信号外,还存在接受蓝光的受体,B错误;
C、依据图示可知,在白天,植物体吸收红光,使Pr转化为Pfr,所以与夜晚相比,白天光照下植物细胞中Pr的量可能较少,C正确;
D、光敏色素接收光信号后,光敏色素的结构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会经过信息传递系统传导到细胞核内,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表现出生物学效应,D正确。
故选B。
15、摩尔根和他的同事选取突变型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雌果蝇杂交,F1均表现为红眼,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之比约为3:1,且白眼果蝇均为雄果蝇。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F1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发生了基因重组,使F2出现3:1的分离比
B.F2中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3雌果蝇中白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1/16
C.让F2白眼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雌果蝇杂交,可获得白眼雌果蝇
D.若让红眼雄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则F2的雌雄果蝇均有两种表型
【答案】D
【分析】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实验过程是红眼与白眼杂交,F1均为红眼,说明红眼相对于白眼是显性性状,F2红眼有雌性和雄性,白眼只有雄性,说明与性别相关联,相关基因在X染色体上,然后再通过测交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详解】A、F1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发生了性状分离,使F2出现3:1的分离比,A错误;
B、由题干信息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F1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1:1,产生的雄配子为1/4XA,1/4Xa和1/2Y,产生的雌配子为3/4XA和1/4Xa,F2中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3雌果蝇中XAXA的概率为3/4×1/4=3/16,XAXa的概率为3/4×1/4+1/4×1/4=4/16,XaXa的概率为1/4×1/4=1/16,所以F3雌果蝇中白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1/16)/(3/16+4/16+1/16)=1/8,B错误;
C、让F2白眼雄果蝇(XaY)与野生型红眼雌果蝇(XAXA)杂交,不能获得白眼雌果蝇(XaXa),C错误;
D、若让红眼雄果蝇(XAY)与白眼雌果蝇(XaXa)杂交,则F1的雌果蝇全为红眼(XAXa),雄果蝇全为白眼(XaY),二者杂交,F2中雌性基因型有XAXa、XaXa、雄性基因型有XAY和XaY,二者均有两种表型,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
16、某科研小组利用长势相同的辣椒幼苗探究低温环境下喷洒脱落酸(ABA)对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包括3种处理,甲组:低温(15℃/8℃)10d+150+ABA叶面喷洒处理;乙组:低温(15℃/8℃)10d:丙组:常温(30℃/22℃)10d。处理结束后将植株分别移栽到适宜条件下培养,测得如下数据,净光合速率以CO2吸收量为指标。回答下列问题:
注:①表中数据均已达到显著差异
②(15℃/8℃)10d是指昼温15℃下处理12h,夜温8℃下处理12h,共处理10天
(1)叶绿素分布在 ;乙组叶肉细胞平均五碳糖含量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丙组。据实验数据分析,低温处理导致辣椒植株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有:①低温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该实验因变量),限制了光反应速率(机理);② ;③低温导致植株对磷的吸收变弱从而限制了光反应/碳反应速率(②参考①③从因变量和机理两个角度回答)。
(2)据实验数据 (填“能”或“不能”)初步判断ABA可提高低温下辣椒植株气孔导度,原因是 。
(3)根尖细胞吸收的磷元素可用于ATP和 的合成,进而支持光合作用的进行。
(4)若要进一步研究常温处理辣椒幼苗的真正光合速率,应该选择表中 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数据。另需选该组幼苗在相同条件下遮光处理,测得10min内CO2释放量为A,则该组幼苗的真正光合速率可以表示为 。
【答案】(1) 叶绿体类囊体膜上 低于 低温导致胞间CO2或气孔导度下降限制了碳反应速率
(2) 能 甲组气孔导度比乙组高
(3)NADPH
(4) 丙 A/600+12.81
【分析】植物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水的光解,产生ATP和NADPH,同时释放氧气,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阶段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受光照的限制,有光无光都可以进行,为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详解】(1)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乙组叶肉细胞平均五碳糖含量低于丙组,因为丙组的净光合速率强,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气孔导度都大。低温处理导致辣椒植株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有:①低温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该实验因变量),限制了光反应速率(机理);②低温导致胞间CO2或气孔导度下降限制了碳反应速率;③低温导致植株对磷的吸收变弱从而限制了光反应/碳反应速率。
(2)据实验数据能初步判断ABA可提高低温下辣椒植株气孔导度,原因是甲组气孔导度比乙组高,而甲组叶面喷洒了ABA。
(3)根尖细胞吸收的磷元素可用于ATP、NADPH等含P的物质的合成,进而支持光合作用的进行。
(4)若要进一步研究常温处理辣椒幼苗的真正光合速率,应该选择表中丙组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数据。另需选该组幼苗在相同条件下遮光处理,测得10min内CO2释放量为Aμml m-2,则该组幼苗的真正光合速率为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即12.81(净光合速率)+A/(10×60)(呼吸速率)=A/600+12.81。
17、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图,图中A~E为不同的激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条件下,激素C和激素D分泌量 。正常人不能长时间停留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条件下,原因是 。
(2)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和激素B均参与尿量的调节,如刺激迷走神经会导致尿量增多,机体内水平衡调节的方式有 。研究发现,细胞膜上含有多种水通道蛋白,据此推测激素B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的机制可能是激素B通过信息传递,最终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表面 。
(3)研究发现,人体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增多,最终抑制激素E的分泌,该现象的生理意义是 。
(4)正常人体内的激素C的总含量约为70~153nml/L,而体内激素A的含量却远低于该数值,说明激素的分级调节可以起到 效应。
(5)Graves病一般指弥散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该病患者的细胞代谢强度比正常人 (填“高”或“低”)。已知,TSHR(激素A的受体)是Graves病的主要自身抗原,患者体内产生了TSHR的抗体;据此分析,Graves病患者常常眼眶肿大致使眼球突出,原因可能是 。
【答案】(1) 都会增加 长期停留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条件下,将导致稳态失衡
(2) 神经-体液调节 水通道蛋白打开,使水分子快速进入细胞
(3)满足剧烈运动对能量的需求,防止血糖浓度过低
(4)放大激素的调节
(5) 高 眼眶内的软组织和眼外肌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发炎和纤维化,而变得肿胀而僵硬导致眼球往外压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C、D、E、F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岛素。
【详解】(1)寒冷条件下,激素C甲状腺激素和激素D肾上腺素分泌量都会增加,机体代谢活动增强以应对寒冷环境;正常人不能长时间停留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条件下,原因是机体稳态的维持是相对的,长期停留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条件下,将导致稳态失衡。
(2)据题干信息“迷走神经和激素B均参与尿量的调节”可知,机体内水平衡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研究发现,细胞膜上含有多种水通道蛋白,据此推测激素B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的机制可能是激素B通过信息传递,最终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表面水通道蛋白打开,使水分子快速进入细胞,以实现对水的重吸收。
(3)激素E为胰岛素,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激素,剧烈运动对糖(能量)的需求较高,为防止血糖浓度过低,机体会抑制胰岛素分泌,该现象的生理意义是满足剧烈运动对能量的需求,防止血糖浓度过低。
(4)正常人体内的激素C的总含量约为70~153nml/L,而体内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却远低于该数值,说明激素的分级调节可以起到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
(5)据题干信息可知,该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亢进,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甲状腺激素具有增强代谢的作用,故该病患者的细胞代谢强度比正常人高;据题干信息可知,Graves病是自身免疫病,眼眶内的软组织和眼外肌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开始发炎和纤维化,并因此变得肿胀而僵硬,进而导致眼球往外压使患者出现突眼症状。
18、鹌鹑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其羽色有黑色、不完全黑色、栗色和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E、e)控制,其中b基因使细胞不能合成色素,E基因是合成黑色素的必需基因。为研究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不考虑Z、W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及羽色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利用纯系鹌鹑进行了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羽色的B、b和E、e分别位于 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 定律。
(2)实验一F1的基因型为 ,F2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不完全黑羽雌鹌鹑占比为 。
(3)实验二F2中,白羽个体的基因型有 种,栗羽个体自由交配,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不考虑性别)
(4)生产实践中选择黑羽雌鹌鹑与 进行交配,根据羽色即可区分子代性别,其雄鹌鹑可能的表型有 。
(5)研究中,科研人员发现在鹌鹑的Z染色体上存在一突变基因D。基因D在雌鹌鹑细胞内是非甲基化的,会抑制基因B的表达,基因D在雄鹌鹑细胞内是甲基化的,对基因B无影响。现有一白色雌鹌鹑突变品系与纯合栗羽雄鹌鹑杂交,F1均为不完全黑羽,F1自由交配,F2的表型及比例为 (不考虑性别及交叉互换)
【答案】(1) Z、常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2) EeZBW、EeZBZB 1/4
(3) 3 栗羽:白羽=7:1
(4) 白羽雄鹌鹑 黑羽、不完全黑羽
(5)黑羽:不完全黑羽:栗羽:白羽=3:6:3:4
【分析】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分析题干可知,基因型和表型的对应关系为:EEZB-黑羽,EeZBW、EeZBZB不完全黑羽,eeZB-栗羽,- -ZbW、- -ZbZb白羽。
【详解】(1)由图可知,实验二F2出现4/16白羽,且白羽仅为雌性,与性别相联系,因为b基因使细胞不能合成色素,因此白羽雌性个体不含B基因,则白羽基因型可能为bbE-,和bbee,又因为白羽仅为雌性,与性别相联系,说明控制羽色的B、b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E、e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由(1)可知,控制羽色的B、b和E、e分别位于Z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实验一F2的表现及比例为: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4:8:4,不存在白羽个体,说明F1中不存在b基因,因此实验一F1不完全黑羽的基因型为EeZBW、EeZBZB;F2中,E基因的频率为1/2,e基因的频率为1/2,F2个体自由交配,子代中不完全黑羽雌鹌鹑EeZBW=1/2×1/2=1/4。
(3)实验二F2中,白羽个体的基因型有EEZbW、EeZbW和eeZbW共3种,栗羽个体的基因型为eeZBZB、eeZBZb、eeZBW三种,栗羽雄性个体中ZB基因的频率为3/4,Zb基因的频率为1/4,栗羽个体自由交配,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栗羽:白羽=(3/4×1+1/4×1/2):1/4×1/2=7:1。
(4)黑羽雌鹌鹑的基因型为EEZBW,想要根据羽色即可区分子代性别,应选择白羽雄鹌鹑--ZbZb与其进行交配,后代雌性全为白羽,雄性非白羽,雄鹌鹑可能的表型有黑羽、不完全黑羽。
(5)由题可知,白色雌鹌鹑突变品系与纯合栗羽雄鹌鹑基因型为eeZBDW×EEZBZB,F1中雌雄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EeZBW和EeZBDZB,均为不完全黑羽,F1自由交配,F2中有1/4EE、1/2Ee、1/4ee,1/4ZBDZB、1/4ZBZB、1/4ZBDW、1/4ZBW,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黑羽(EEZBDZB、EEZBZB、EEZBW):不完全黑羽(EeZBDZB、EeZBZB、EeZBW):栗羽(eeZBDZB、eeZBZB、eeZBW):白羽(--ZBDW)=1/4×3/4:1/2×3/4:1/4×3/4:1×1/4=3:6:3:4。
19、研究发现,每升天然水中含0.01毫克汞或者0.1毫克的杀虫剂,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1)表中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为 ,食物链上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2)若C中的能量不变,将B的食物比例由C∶E=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B的能量是原来的 倍。
(3)如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参与碳循环的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丁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 ,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有 ,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 (填序号),该生态系统中丙属于 成分。
(4)分析上表,针对这一湖泊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你将提出什么样的保护或改善建议? 。
【答案】(1) 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1.375
(3) 非生物的物质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化石燃料的燃烧 ①②⑤⑥ 分解者
(4)防止重金属离子、杀虫剂等有害物质进入水体
【分析】据题表分析:汞和杀虫剂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富集作用,会随食物链中的营养级的升高含量也会升高。
图2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非生物成分(大气中的CO2)。①是光合作用,②⑤⑥是呼吸作用,③是乙捕食甲,④⑦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详解】(1)从表中的统计可看出C小球藻是生产者,被E水蚤和B河蚌所捕食,而水蚤又是D鱼(乙)和河蚌的食物,鱼(乙)又被A鱼(甲)所捕食,由此可以得出食物链;从图中可以看出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捕食和种间竞争;食物链中相邻的物种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从B出发,当食物比例为C:E=1:1时,假设B同化的能量为x,需要的C为(1/2)x×10+(1/2)x×10×10=55x;当食物比例调整为C:E=2:1时,假设B的能量为y,需要的C为(2/3)y×10+(1/3)y×10×10=40y,由于两种情况下,生产者的数量是一定的,所以55x=40y,则y=1.375x。
(3)由图2可知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来源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图中没有的过程为化石燃料的燃烧;①是光合作用,②⑤⑥是呼吸作用,③是乙捕食甲,④⑦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流动,所以以CO2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
(4)这一湖泊中,各种生物体内汞和杀虫剂含量较高,说明该湖泊已经被重金属离子(汞)和杀虫剂污染,所以要保护该湖泊,必须防止重金属离子、杀虫剂等有害物质再进入水体。
20、基因递送是植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技术之一,我国多个实验室合作开发了一种新型基因递送系统(切—浸—生芽Cut-Dip-Budding,简称CDB法)。图1与图2分别是利用常规转化法和CDB法在某植物中递送基因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从外植体转变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属于 ;从愈伤组织到幼苗的培养过程需要的激素有生长素和 ,该过程还需要光照,其作用是 。
(2)图1中的愈伤组织,若不经过共培养环节,直接诱导培养得到的植株可以保持植株A的 。图1中,含有外源基因的转化植株A若用于生产种子,其包装需标注 。
(3)图1与图2中,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时,可将外源基因递送到植物细胞中的原因是 。
(4)已知某酶(PDS)缺失会导致植株白化。某团队构建了用于敲除PDS基因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含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利用图2中的CDB法将该重组载体导入植株B,长出毛状根,成功获得转化植株B.据此分析,从毛状根中获得阳性毛状根段的方法是 ,图2中,鉴定导入幼苗中的基因编辑载体是否成功发挥作用的方法是 ,依据是 。
(5)与常规转化法相比,采用CDB法进行基因递送的优点是 (答出2点即可)。
【答案】(1) 脱分化 细胞分裂素 诱导叶绿素的形成;满足叶绿体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的需要
(2) 遗传特性 转基因标识
(3)Ti质粒中的T-DNA能将外源基因递送到植物细胞中,并与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整合到一起
(4) 荧光检测选择带有绿色荧光标记的毛状根 观察幼苗是否表现出白化特征 PDS缺失会导致植株白化,白化苗的出现意味着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实现PDS基因的敲除
(5)操作方法简单,不需要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操作,且培养周期较短。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详解】(1)图1中,从外植体转变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属于脱分化过程,该过程的本质是使细胞失去原来特定的结构和功能;从愈伤组织到幼苗的培养过程需要的激素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这两种激素的比值能调控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该过程还需要光照,因为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且叶绿体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供试管苗生长发育。
(2)图1中的愈伤组织,若不经过共培养环节,直接诱导培养得到的植株可以保持植株A的遗传特性。图1中,含有外源基因的转化植株A若用于生产种子,其包装需标注转基因种子,即进行转基因标识。
(3)图1与图2中,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时,利用了农杆菌含有的Ti质粒的作用,Ti质粒中的T-DNA能将外源基因递送到植物细胞中,并与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整合到一起。
(4)已知某酶(PDS)缺失会导致植株白化。某团队构建了用于敲除PDS基因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载体(含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基因),利用图2中的CDB法将该重组载体导入植株B,长出毛状根,成功获得转化植株B,该过程中通过荧光检测选择带有绿色荧光标记的毛状根即为阳性毛状根段,图2中,鉴定导入幼苗中的基因编辑载体是否成功发挥作用的方法是观察幼苗是否表现出白化特征,因为PDS缺失会导致植株白化,而白化苗的出现意味着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实现PDS基因的敲除。
(5)与常规转化法相比,采用CDB法进行基因递送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操作方法简单,不需要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操作,且培养周期较短。
样品
1
2
3
4
酵母菌数量(×103个/mL)
1210
820
1110
1000
pH
4.8
5.4
3.7
5
组别
叶绿素相对含量
净光合速率()
磷元素的含量()
胞间CO2浓度()
气孔导度()
叶
根
茎
甲
26.79
8.47
3.06
2.39
2.51
245
0.40
乙
21.51
5.25
2.52
1.54
1.74
230
0.32
丙
30.33
12.81
3.59
2.78
2.87
310
0.59
生物种类
消化道内
食物组成
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
汞
某种杀虫剂
A
鱼(甲)
鱼(乙)
78
96
B
河蚌
水蚤、小球藻
25
57
C
小球藻
/
3
5
D
鱼(乙)
水蚤
10
31
E
水蚤
小球藻
5
1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模拟卷02-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湖北卷),文件包含卷02-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湖北卷原卷版docx、卷02-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湖北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模拟卷01-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湖北卷),文件包含卷01-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湖北卷原卷版docx、卷01-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湖北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安徽卷)03(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卷03-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安徽卷Word版含解析docx、卷03-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仿真演练模拟预测卷安徽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