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五年级语文下册 期末复习专项 真题汇编(原卷+解析)2023-2024第二学期 全国通用
专题07 古诗文鉴赏(原卷+解释)2套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7 古诗文鉴赏(原卷+解释)2套,文件包含专题07古诗文鉴赏1原卷+解释2023-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真题汇编全国通用docx、专题07古诗文鉴赏2原卷+解释2023-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真题汇编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22-23五年级下·新疆乌鲁木齐·期末)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发怔(发呆) 酥软(软弱无力) 精神抖擞(振作)
B.遗忘(留下) 呐喊(大声喊叫) 五岳(高大的山)
C.派头(委派) 衔接(用嘴含) 一声不吭(发言)
D.秽物(丑恶) 家禽(鸟类) 眷念(怀念)
2.(22-23五年级下·广东江门·期末)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盾之坚(坚固)B.弗能应(应该)
C.冀复得兔(重复)D.溺而不返(返回)
3.(22-23五年级下·山东济宁·期末)句子中加点字或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莫非,难道)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B.草满池塘水满陂(池岸),山衔落日浸寒漪。
C.孔君平诣(造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D.或(有的人)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4.(22-23五年级下·湖北荆州·期末)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君平诣其父(拜访)B.南望王师又一年(全国的军队)
C.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D.却看妻子愁何在(回头看)
5.(22-23五年级下·江苏淮安·期末)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稚子金盆脱晓冰(大人)
B.却看妻子愁何在(夫人)
C.物莫能陷也(刺破)
6.(22-23五年级下·云南保山·期末)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满池塘水满陂(池水)
B.童孙未解供耕织(从事)
C.也傍桑阴学种瓜(靠近)
D.彩丝穿取当银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7.(22-23五年级下·四川宜宾·期末)下列四个描写人物外貌的句子,分别对应的是文学名著中的哪个人物( )
①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红楼梦》
②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三国演义》
③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漆刷。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水浒传》
④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靓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西游记》
A.王熙凤 诸葛亮 武松 沙僧
B.猪八戒 刘备 武松 沙僧
C.王熙凤 诸葛亮 武松 孙悟空
D.沙僧 刘备 武松 猪八戒
8.(22-23五年级下·四川宜宾·期末)下列词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也傍桑阴学种瓜(靠近)B.草满池塘水满陂 (池塘)
C.青春作伴好还乡(春天)D.不破楼兰终不还 (破坏)
9.(22-23五年级下·四川广安·期末)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刺破)B.童孙未解供耕织(奉献)
C.诲人不倦(厌倦)D.却看妻子愁何在(妻子和孩子)
10.(22-23五年级下·湖北黄冈·期末)下列句子中描写的人物分别是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材变化多,声音亮如钟磐。
(2)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A.孙悟空 诸葛亮 王熙凤B.孙悟空 周瑜 薛宝钗
C.二郎神 诸葛亮 贾探春D.孙悟空 周瑜 王熙凤
11.(22-23五年级下·北京西城·期末)下列诗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一个是错误的,应选( )
A.却看妻子愁何在 却看:回头看。
B.稚子金盆脱晓冰 稚子:幼小的孩子。
C.五千仞岳上摩天 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D.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乃:你,你的。
12.(22-23五年级下·湖南永州·期末)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指以示(给……看)儿曰:“此是君家果。”
B.吾盾之坚,物莫能陷(刺破)也。
C.五千仞岳上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
D.却看妻子(夫人)愁何在。
13.(22-23五年级下·湖北襄阳·期末)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B.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怕的是儿子回来晚衣服破损。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D.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14.(22-23五年级下·湖北黄石·期末)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表达了诗人陆游深深的爱国之情。
B.《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侧重于描写人物的外貌,表现了祥子高大健壮、充满活力的特点。
C.《牧场之国》向我们展现了荷兰牧场的悠闲之美、和谐之美和宁静之美。
D.《祖父的园子》描写了园子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祖父辛勤劳作的情景,赞扬了中国农民勤劳、淳朴的美德。
15.(22-23五年级下·江苏扬州·期末)下列诗句不是表达作者赞美春天的一项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C.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诗词曲鉴赏
(22-23五年级下·河南驻马店·期末)阅读。
舟过安仁①【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磐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③棹:船桨。④怪生:怪不得。
1.《稚子弄冰》一诗中,与《舟过安仁》中的“小童”意思相近的词是 。稚子弄冰的过程是取冰、穿冰、 。
2.《舟过安仁》中“无雨都张伞”的原因是“ ”。(用原句作答)
3.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写出了两个孩子巧用计策,借风行船的奇思妙想。
B.《稚子弄冰》围绕“弄”字,突出“稚”字。炽热的童心让孩子们忘记严寒,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C.“怪生”和“忽作“两词,暗藏着杨万里对天性顽劣的孩子制造恶作剧的不满与责怪。
D.《稚子弄冰》写出了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时的得意,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4.用自己的话说说“敲成玉磐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
(22-23五年级下·河北保定·期末)课文回顾。
【材料一,古诗对比阅读】
1.补充诗句,书写做到美观、规范。
2.这两首诗都是 代诗人所写,《从军行》的作者是 。
3.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 (田园诗 边塞诗),诗中都提到的一个著名的边关要地是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2-23五年级下·湖南岳阳·期末)古诗阅读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______________。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填写古诗,由此诗想到了林则徐的“___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
2.后两句诗的意思: 。
3.诗的前两句描写了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
(22-23五年级下·山东滨州·期末)古诗文阅读。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舟过安仁》中,与《稚子弄冰》中的“稚子”意思相近的词是 。两首诗都向我们展现了 的儿童形象。
2.《稚子弄冰》借助动作写了孩子玩冰的过程:取冰时的 、穿丝时的 、敲冰块时的 和冰碎后的 ,呈现出孩子们的心情变化。
3.对这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写出孩子巧用计策,借风行船的奇思妙想。
B.《稚子弄冰》围绕“弄”字,突出“稚”字,写出孩子们的活力和快乐。
C.“忽作”和“怪生”两个词,暗藏作者对天性顽劣的孩子制造恶作剧的不满和责怪。
(22-23五年级下·陕西宝鸡·期末)阅读与理解。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诗的前两句写所见: 、 、 、山;第三句写所闻:
。(均用诗中词语回答)
2.“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 ,这句诗运用了 手法。
3.“黄河远上白云间”描述了怎样的景象?
4.下列对古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指《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C.全诗极写戍边将土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22-23五年级下·全国·期末)阅读
古诗两首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将诗句补充完整,写在诗中的横线上。
2.“穿”在字典中有3种解释:
①破;透;②通过(空洞、缝隙、空地等);③把衣服鞋袜等套在身体上。
“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的“穿”应选第 个意思;“即从巴峡穿巫峡”中的“穿”应选第 个意思。
3.《从军行》中,将士们身披金甲,心里想着的是 。《凉州词》中,将士们听着羌笛,心里想着的是 。
4.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之处?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写出两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
B.遗忘(留下)——漏掉;
C.派头(委派)——作风或风度,衔接(用嘴含)——前后相接;
D.秽物(丑恶)——脏、污之意。
故选A。
2.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B.弗能应: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应:答应、应承。
故选B。
3.C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C.“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出自课文《杨氏之子》,意思: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诣:拜见。
故选C。
4.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B.南望王师又一年: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王师:朝廷的军队。
故选B。
5.C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A.“稚子金盆脱晓冰”意思是一个小孩子,早上起来,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剜冰。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B.“却看妻子愁何在”意思是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妻子:妻子和孩子。
故选C。
6.A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
A.“草满池塘水满陂”出自宋代雷震的《村晚》,意思:长满水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陂:池塘。
故选A。
7.A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①“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外貌描写。
②“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外貌描写。
③“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漆刷。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是《水浒传》中武松的外貌描写。
④“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靓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是《西游记》中沙僧的外貌描写。
故选A。
8.D
【详解】本题考查字义的辨析。
D.“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意思: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破:攻破、战胜。
故选D。
9.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B.“童孙未解供耕织”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供:从事,参加。
故选B。
10.A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1)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金箍棒”“足踏云鞋”可知描写的是孙悟空;
(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可知描写的是诸葛亮;
(3)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可知描写的是王熙凤;
故选A。
11.D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理解。
D.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杨氏之子》,句意为: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乃:就;于是。
故选D。
12.D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D.“却看妻子愁何在”意思是: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忧愁。“妻子”古今异义,在这里指的是妻子儿女。
故选D。
13.B
【详解】考查诗句翻译。
B.“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出自孟郊的《游子吟》。意思是: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故错误。
故选B。
14.D
【详解】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的理解。
D.《祖父的园子》全篇用轻快、优美的文笔展现了祖父园子的勃勃生机,通过描写“我”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等劳作游戏,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题干表示错误。
故选D。
15.A
【详解】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两句诗出自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原诗: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州之间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归家乡呢?“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只描绘了江南岸一片绿色的景色,并未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则进一步表现出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所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万物复苏的春天里触景生情、思念故乡的复杂心情。
故选A。
二、诗词曲鉴赏
1. 稚子 破冰 2.不是遮头是使风 3.C 4.小孩敲打冰块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过树林,突然冰块落在地上发出玻璃破碎的声音。
【解析】1.本题考查寻找关键词和诗词内容理解。
在《舟过安仁》中“一叶渔船两小童”意思是:一艘小小的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小童”指的是幼童。在《稚子弄冰》中“稚子金盆脱晓冰”意思是: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稚子”指的是幼儿,小孩子。两者意思相近。
《稚子弄冰》整首诗意思是: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稚子金盆脱晓冰”是取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是穿冰,“敲成玉磐穿林响”是碎冰。
故稚子弄冰的过程为“取冰、穿冰、碎冰”。
2.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
《舟过安仁》整首诗意思是:一艘小小的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把撑船的长竹篙收起来,坐在船里。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结合诗意可知,“无雨都张伞”原因是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继续前行。即:不是遮头是使风。
3.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
C.“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两句诗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也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是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
“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是儿童手里的冰块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儿童的心情诗人没有写,但可以想象出,一定是感到突然,有些遗憾,诗人先是呆呆地站在那里望着地上碎裂的冰块,然后几乎同时送到耳朵的声响又是那样优美。
“怪生”表示怪不得的意思,“忽作”意思是突然,这两个词并不是写出杨万里对天性顽劣的孩子制造恶作剧的不满与责怪。
故选C。
4.本题考查诗句的翻译。
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意思是: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过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根据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如:小孩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忽然冰块落地发出了玻璃破碎的声音。
1.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2. 唐 王昌龄 3. 边塞诗 玉门关 4.守边将士虽然身经百战,铠甲磨穿,但是他们的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默写。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朝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原诗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原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从军行》的作者是唐朝王昌龄的,《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两位诗人都是唐代诗人。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军行》是边塞诗,其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堪称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凉州词》是边塞诗,描写了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结合《从军行》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和《凉州词》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知描写的是边塞,属于边塞诗,诗中都提到了玉门关这个地点。
4.本题考查诗句翻译。
破:一作“斩”。楼兰:汉时西域国名,即鄯善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一带。西汉时楼兰国王与匈奴勾通,屡次杀害汉朝通西域的使臣。此处泛指唐西北地区常常侵扰边境的少数民族政权。终不还:一作“竟不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五千仞岳上摩天
苟利国家生死以 2.沦陷区的遗民眼泪都已哭干了,眼巴巴地盼望南宋军队一年又一年! 3. 祖国山河的壮美 热切盼望祖国统一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积累与默写。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所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诗。该句化用春秋政治家子产的“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一语,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
注意“摩、苟、国、家”的正确书写。
2.本题考查诗句意思。
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的汉族人民,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和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南望:远眺南方。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后两句诗的意思: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诗歌感情。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这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胜,便鲜明突兀、苍莽无垠地展现出来了。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两句写沦陷区的百姓热切盼望恢复之情景。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痛苦呻吟,他们的泪水已经流干了,他们多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啊,然而年年盼望王师北伐,年年都注定失望。“泪尽”、“又”都是充满感情的词汇。南宋统治者奉行投降路线,每每和金人签定“和约”,他们置沦陷区百姓的死活于不顾,诗人的感慨之情溢于言表。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 小童 天真活泼 2. 欣喜 小心 快乐 懊恼 3.C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稚子:幼儿,小孩子。
《稚子弄冰》与《舟过安仁》中的“小童”意思相近的词是稚子。《稚子弄冰》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诗歌中描写的是稚子弄冰的过程是取冰、穿冰、碎冰。《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两首诗都让我们看到了天真、可爱的儿童。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全诗译文: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可知,稚子玩冰的动作词语有:脱、穿、敲。孩童刚把冰取出来时心情是开心、欣喜的,穿丝时是小心、谨慎的,敲冰块时是非常得意的,冰块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可以想象出,一定是感到突然,有些遗憾和懊恼,先是呆呆地站在那里望着地上碎裂的冰块。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刻画出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辨析和理解。
C.有误,“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两句诗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也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是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是儿童手里的冰块忽然掉在地上,摔碎了,那声音就像美玉落地摔碎一样。儿童的心情诗人没有写,但可以想象出,一定是感到突然,有些遗憾,诗人先是呆呆地站在那里望着地上碎裂的冰块,然后几乎同时送到耳朵的声响又是那样优美,因此也许他会瞬间转忧为喜。
故选C。
1. 黄河 白云 孤城 杨柳 2. 皇帝(朝廷)的关怀 双关 3.描绘出了黄河滚滚流向天际的雄伟景象,意境辽阔 4.C
【解析】1.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切山。”的意思是: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诗人所看到的是黄河、白云、孤城。
“羌笛何须怨杨柳”的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这是诗人听到了《杨柳曲》。
2.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
“春风不度玉门关”,一语双关,委婉讽喻。诗人的良苦用心,令人叹绝。表面上是写西北边陲的恶劣气候,江南已是“草长莺飞”,柳绿桃红的季节,而此地却依然冰冻雪飘。实质上这一句是隐语,批评当时的朝廷或藩镇的统治者不关心边塞的将士。对戍边的将士表示深切的同情。
“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朝廷的恩泽、皇帝的恩赐。
3.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黄河远上白云间”意思是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高山之中。
诗人抓住了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
4.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
C.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有深意,但情绪并不是消极悲切的。这首诗写出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颓丧消沉的情调,表现出诗人广阔的胸襟。
故选C。
1.不破楼兰终不还 2. ① ② 3. 不打败侵犯的敌人,誓不返回家乡 回不了的故乡 4.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诗中都描写了边塞苍凉壮阔的景象。
【解析】1.本题考查诗句的默写。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全诗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穿”的意思是破;透。选①。
“即从巴峡穿巫峡”出自唐朝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是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穿”的意思是通过(空洞、缝隙、空地等)。选②。
3.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及其赤诚的爱国热情。将士们身披金甲,心里想着的是如何打败敌人,报效国家。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表达了戍边边塞将士们的艰苦,以及他们思念家乡。将士们听着羌笛, 心里想着的是早日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
4.本题考查古诗的鉴赏。
《从军行》是边塞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诗人在开篇描绘了一幅壮阔苍凉的边塞风景,概括了西北边陲的状貌。这两句话的意思是:青海湖上的天空,长云遮蔽,湖北面绵延着的雪山隐约可见,翻过雪山,就是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再往西,就可以看到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 “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凉州词》是边塞诗,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写诗人听到的声音,有人吹折杨柳不禁勾起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愁。同时,这首诗是在春天写的,从春风一直可以看出,因为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但是这个春风始终吹不到玉门关,同时也表达了当代皇帝恩泽到达不了边塞,不体恤边塞将士们的抱怨之情。
《从军行》和《凉州词》都是边塞诗,写法也是很像的,前两句都是写景,都描写了边塞苍凉壮阔的景象,后两句都是抒情。
从军行 ,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原卷+解释)2套,文件包含专题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2原卷+解释2023-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真题汇编全国通用docx、专题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原卷+解释2023-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真题汇编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2 现代文阅读(原卷+解释)2套,文件包含专题12现代文阅读2原卷+解释2023-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真题汇编全国通用docx、专题12现代文阅读1原卷+解释2023-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真题汇编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1 文言文阅读 (原卷+解释)2套,文件包含专题11文言文阅读2原卷+解释2023-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真题汇编全国通用docx、专题11文言文阅读1原卷+解释2023-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真题汇编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