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普高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第一部分选择题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根据定量与定性的指标,可将全国划分为四个生态大区,如下图所示。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 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 )
①行政区划 ②经济发展水平
③自然地理特征 ④生态系统特征
A. ①②B. ③④
C. ②④D. ①③
2. 下列关于生态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各生态大区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②生态环境都非常脆弱
③边界是明确的 ④边界具有过渡性
A. ①②B. ②③
C. ②④D. ①④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中四个生态大区的名称及分布范围可知,四个区域在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特征上有很大的差异,与行政区划、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不大。据此可知,划分依据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系统特征,③④正确,①②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四个生态大区是按照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态系统特征划分的,其内部特征具有相对一致性,①正确;南部湿润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的生态环境较好,青藏高原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②错误;各生态大区之间的边界不十分明确,具有过渡性,③错误,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浙江省东南部的青田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这里延续近1300年的“稻鱼共生农业系统”属于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下图为稻鱼共生农业系统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青田县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有( )
A. 地势平坦开阔,耕地数量多B. 位于亚热带季风区,雨热同期
C. 以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高D. 河流航运发达,对外运输便利
4. 对稻鱼共生的农业生态系统评价合理的是( )
①养鱼可减少水稻对农药、化肥的依赖度②稻鱼共生提高了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性
③水稻田只为鱼类提供庇荫和有机的食物④稻鱼共生系统的经济价值大于生态价值
A. ①②B. ③④
C. ①③D. ②④
5. 为传承和保护青田农业文化遗产,合理的措施是( )
A. 多用化肥、农药提高水稻亩产B. 增加资金投入,扩大耕地面积
C. 使用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D. 获得绿色认证,提升品牌效应
【答案】3. B 4. A 5. D
【解析】
【3题详解】
考查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青田县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满足水稻喜温喜湿的生长习性,降水充足,为水稻生长提供充沛的水源,B正确;浙江省东南部的青田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说明地势崎岖,平地少,耕地数量少,A错误;红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C错误;该地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说明地势崎岖,河流水流速度快,河流航运条件差,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根据稻鱼共生农业系统的示意图进行分析,该系统中,田间水稻害虫成了鱼的饵料,鱼类可以起到耕田、除草、减少病虫害、增肥的作用,稻田为鱼类遮阴、提供氧气和有机质,鱼粪为稻田提供肥料,二者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因此稻鱼共生提高了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即养鱼可减少水稻对农药、化肥的依赖度,①、②正确;③错误;延续近1300年的“稻鱼共生农业系统”属于典型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因此稻鱼共生系统的经济价值小于生态价值,④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传承和保护青田农业文化遗产,应以“稻鱼共生农业系统”生态农业为依托,打造绿色生态农业、获得绿色认证,提升品牌效应,可以实现传承和保护,D正确;多用化肥、农药提高水稻亩产、增加资金投入,扩大耕地面积以及使用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使得该地的水稻种植向商品化方向发展,不利于传承和保护青田农业文化遗产,ABC错误,故选D。
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贵州省石漠化严重制约着贵州的社会经济发展。下图为贵州石漠化区域“坡度与土壤厚度关系”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在石漠化发生区域( )
A. 随坡度变大,土壤厚度变薄B. 随坡度变大,有机质厚度变厚
C. 随坡度变大,土壤厚度变厚D. 随坡度变小,有机质厚度变薄
7. 关于贵州石漠化产生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②全年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多
③喀斯特地貌区,土壤发育差④过度抽取地下水,水量减少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D. ③④
【答案】6. A 7. B
【解析】
【6题详解】
石漠化一般发生在贵州的云贵高原地区,该地地势起伏大;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加之人类的破坏植被,导致暴雨等对地表的侵蚀力大,导致土壤表层变薄,露出光秃秃的石质山地,土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因此在石漠化发生区域随坡度变大,土壤厚度变薄、有机质厚度变薄;随坡度变小,土壤厚度变厚、有机质厚度变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云贵高原地区,人多地少,过度开垦现象普遍,植被破坏严重,植被覆盖减少,夏秋季节降水量大,地形起伏,水土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出现石漠化,①正确;全年气候湿润不准确,②错误;喀斯特地貌区,土壤发育差,生态脆弱,不易恢复,③正确;过度抽取地下水,水量减少会引起地面塌陷,不是引起石漠化的主要原因,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B。
京西煤矿储量丰富,煤炭具有低硫、低磷、低氮等特点,产品供应国内外市场。目前京西各煤矿逐步关停,北京将实现“零煤矿”。图为煤矿关停后矿区土地利用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京西煤矿逐步关停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京煤矿资源已濒临枯竭B. 新能源已经取代煤炭
C. 产品品质不满足市场需求D. 北京城市功能定位调整
9. 依据规划,矿区将( )
A. 大力发展技术导向型工业B. 根治北京的环境污染问题
C. 发展第三产业,加速产业转型D. 建造水上乐园,吸引儿童游览
【答案】8. D 9. C
【解析】
【8题详解】
京西煤矿储量丰富,A错误;京西煤矿产品供应国内外市场,说明产品品质好,满足市场要求,B错误;京西煤矿地处北京,虽地价高,但北京技术水平高,技术工人充足,C错误;北京要疏解非首都职能,实现“零煤矿”,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由图可知,矿区发展的产业属于第三产业,C正确,A错误;矿区新规划能减缓北京的环境污染,但不能根治,B错误;由图示可知,依据规划,矿区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但水上乐园对于环境要求较高,不适宜在矿区进行建造,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地区海港及其腹地关系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城镇人口规模大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P1比P2( )
A. 人口数量更少B. 腹地范围更大
C. 城市等级更低D. 城市职能更少
11. 图中城市( )
A. P1对M2的辐射作用只能通过高速公路实现
B. M2辐射范围小于M1,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强
C. M2水路交通网络最密,是区域中的核心城市
D. 规模等级不同,构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城市体系
【答案】10. B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图中圆圈大小代表城镇人口规模大小,图中表示P1的圆圈大于P2,因此人口数量P1大于P2,A错误;图中显示,P1与内陆大城市M2有高速公路直接相连,表明其腹地延伸至M2,表明P1的腹地范围更大,城市服务范围更大,加上城市人口更多,因此P1的城市等级更高,城市职能更多,B正确,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P1对M2的辐射作用不只是通过交通运输方式实现,而两者之间的交通运输方式也不只是高速公路,A错误;图中显示,表示M2圆圈大于M1,表明M2的人口规模大于M1,有可能M2的经济势力强于M1,因此M2辐射范围有可能大于M1,B错误;图中显示,M2的公路网络较密,没有信息表明M2的水路交通网络情况,C错误;根据图中显示的人口规模大小判断,图中城市规模等级不同,构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城市体系,D正确。故选D。
莱茵河是欧洲的重要航道及沿岸国家供水水源。19世纪下半叶以来,莱茵河流域工农业快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莱茵河流域各国经过多年努力,整个流域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莱茵河污染严重的原因有( )
①莱茵河是国际性河流,流经国家众多
②莱茵河是欧洲的重要航道,水上交通污染严重
③沿岸工农业发达,城市人口众多,生产生活污水量大
④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多发,河流自净能力下降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
13. 莱茵河污染治理对我国江河治理的启示有( )
①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全流域统筹管理,分担义务
②实行河长制,提高“黄金水道”航运能力
③根据用水需求,对流域内水资源用量进行宏观调控
④开展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评价,保护水质,防治水污染
A. ①②B. ③④
C. ①④D. ②③
【答案】12. A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莱茵河是欧洲的重要航道流经多个国家,水上交通污染严重,①②正确;由材料“莱茵河流域工农业快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可知沿岸工农业发达,城市人口众多,生产生活污水量大,③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不是造成莱茵河污染的主要原因,④错误。①②③正确,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莱茵河治理污染时建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实行全流域统筹管理,①正确;读图可知,莱茵河流域各国开展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评价,保护水质,防治水污染,④正确;实行河长制,提高“黄金水道”航运能力,可能会加剧水污染,②错误;对流域内水资源用量进行宏观调控,不能有效治理水污染,③错误。①④符合题意,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022年2月22日,“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实现全线贯通,该工程从汉江取水,调入渭河补充西安等城市的给水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引汉济渭”工程( )
A. 沟通了长江、黄河两大水系B. 地跨我国暖温带与中温带
C. 修建输水隧洞,施工难度小D. 自南向北全程可自流引水
15. “引汉济渭”水利工程能够( )
①有效减轻渭河流域洪涝灾害②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
③缓解西安等城市水资源短缺④提高渭河流域航运能力
A. ①②B. ②③
C. ②④D. ③④
【答案】14. A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引汉济渭”从汉江取水,调入渭河,其中汉江为长江支流,渭河为黄河支流,因此该工程沟通了长江、黄河两大水系,A正确;汉江与渭河的分水岭为秦岭,秦岭大致为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该工程没有地跨我国暖温带与中温带,而地跨亚热带和暖温带,B错误;该工程修建输水隧洞需要穿过秦岭山脉中的重重山岭,施工难度大,C错误;该工程穿过地区地势起伏大,不能做到自南向北全程可自流引水,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引汉济渭”水利工程把大量的河水带至渭河,不能有效减轻渭河流域洪涝灾害,①错误;该工程带给渭河大量淡水资源,可以有效补充生态用水,从而改善渭河流域生态环境,②正确;该工程从汉江取水,调入渭河补充西安等城市的给水量,从而缓解西安等城市水资源短缺,③正确;该工程调入的水量有限,不会明显改善渭河的航运条件,因此不会明显提高渭河流域航运能力,④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随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上海市用3~5年时间把四万余家石油、化工、纺织、电子电器、能源等企业转移出沪(下图)。此次上海产业转移向江西倾斜,重点是九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九江成为此次上海产业转移重点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 油气等资源丰富,降低运费B. 市场广阔,降低交易费用
C. 科研力量雄厚,技术支持度高D. 有一定产业基础,劳动力丰富
17. 此次上海—九江产业转移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
①加快九江市城镇化进程 ②加快上海城市功能转型、产业升级
③使上海市就业率持续上升 ④促进了九江市的工业化发展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16. D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上海市正计划石油、化工、纺织、电子电器、能源等产业转移出沪,这些产业大多为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九江有一定产业基础,利于承接转移的产业,同时劳动力丰富,土地丰富,生产成本较低,D正确。九江附近地区油气等资源不丰富,A错误。九江城市规模不大,当地市场不广阔,交易服务水平不高,B错误。九江作为一个地级市,科研力量有限,技术支持度不高,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上海—九江产业转移,对于九江也可以利用上海的优势资源加快自身城镇化进程,①正确。上海—九江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升级加快,上海作为制造业中心的城市功能逐步转型为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②正确。大量企业外移,短期内会导致就业岗位的流失,③错误。上海—九江产业转移过程中,大量工业企业转入,大大加快了九江的工业化进程,④正确。故选B。
2017年,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国与格鲁吉亚(图)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格鲁吉亚( )
A. 位于低纬,盛产热带水果B. 地形类型多样,以山地为主
C. 为内陆国,国土面积小D. 交通不便,以航空运输为主
19. 格鲁吉亚是世界葡萄酒发源地之一,中国主要为格鲁吉亚葡萄酒产业提供( )
A. 酿酒原料B. 酿酒技术
C. 广阔市场D. 廉价劳动力
20.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 )
①我国产业结构升级②开拓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
③我国石油资源出口④促进相关国家的共同繁荣
A. ①②③B. ①②④
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18. B 19. C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由图可知,格鲁吉亚地处42°N附近,属于中纬度,A错误。由图中陆高分布可知,格鲁吉亚地形类型多样,山地、高原、平原均有分布,其中格鲁吉亚北部为大高加索山脉,地形以山地为主,B正确。格鲁吉亚位于黑海沿岸,属于沿海国家,C错误。由图可知,格鲁吉亚铁路线较长,交通以铁路运输为主,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葡萄为温带作物,格鲁吉亚适合葡萄生长,酿酒原料无需中国提供,且葡萄不适宜长途运输,从中国进口葡萄酿酒,成本过高,A错误。格鲁吉亚是世界葡萄酒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酿酒技术较高,B错误。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对葡萄酒的需求量增加,为格鲁吉亚葡萄酒产业提供广阔的市场,C正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工资水平与格鲁吉亚差异不大,劳动力在格鲁吉亚从事葡萄酒产业者较少,D错误,故选C。
【20题详解】
一带一路的建设可以为我国工业制成品拓展销售市场,初级产品加工可以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①正确。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规模、合作深度均有大幅提高,开拓了国家间深化合作的新空间,促进共同繁荣,②④正确。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石油资源短缺,不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③错误。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21.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唐代诗人韦蟾有诗云“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而今“塞北江南”指位于黄河上游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能进行粮食生产的富庶之地。
(1)分别说出甲、乙两地的主要农业部门。说明河套平原成为“塞北江南”的原因。
历史上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演变成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上世纪70年代,库布齐地区草场总载畜量约为130万只绵羊,而实际放牧量共计220万只绵羊。下左图为库布齐地区人口变化统计图,下右图为库布齐地区耕地面积变化图。
(2)分析库布齐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2020年9月,我国最大的沙漠集中连片式光伏治沙工程在库布齐沙漠中完工。该工程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产业扶贫”于一体,是我国第一座因治沙而建的大型生态光伏电站。
(3)简述光伏治沙工程对库布齐地区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案】(1)农业部门:甲地以畜牧业为主,乙地以种植业为主(或灌溉农业为主)。河套平原位于阴山以南,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黄河水和发达的人工灌溉系统水提供充足的水源;北侧的阴山山脉阻挡和减弱了寒冷气流的入侵,使河套平原冬季气温较高,夏季山脉南坡是迎风坡,增加降水;昼夜温差大;河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所以成为“塞外江南”。
(2)人口迅速增长,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破坏地表植被,导致荒漠化迅速蔓延。
(3)通过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获取清洁能源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经济)为当地人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社会)光伏板下植物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实现区域生态修复。(生态)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及图中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可知,甲、乙两地位于半干旱和干旱地区,植被以荒漠草原、荒漠为主,但乙地有黄河水和发达的人工灌溉系统水提供充足的水源,以灌溉农业为主;甲地因地制宜以畜牧业为主。河套平原是黄河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渠道纵横,灌溉系统发达,适于种植小麦、水稻、谷、大豆、高粱、玉米、甜菜等作物,被誉为“塞上粮仓”。北侧的东西走向的阴山山脉阻挡和减弱了寒冷气流的入侵,使河套平原冬季气温较高,山脉南坡是夏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河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所以成为唐诗中的“塞北江南”。
【小问2详解】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既包括来自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又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以及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人类的不当活动。读材料及图示可知,该地过度放牧、人口不断增长、过度垦荒,破坏了植被,导致土地荒漠化迅速蔓延。
【小问3详解】
由题干材料:该工程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治沙改土、产业扶贫”于一体,是我国第一座因治沙而建的大型生态光伏电站,可推知光伏治沙工程对库布齐地区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是:(1)经济上,通过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获取清洁能源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社会上,为当地人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3)生态上,光伏板下植物可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实现区域生态修复。
22.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西省大同市位于黄土高原的东北边缘,处于地理环境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下图为大同市区域图。
(1)从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角度,分析大同市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
大同市被称为“中国煤都”,煤炭储量约占全国1/8,主要有烟煤、无烟煤、泥煤等类型。20世纪80年代初,当地政府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煤炭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煤炭产销量位居全国前列,煤炭产业成为大同市的基础性产业。
(2)简述大同市煤炭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近年来,大同市推进煤炭产业走“减、优、绿”发展之路,布局风、光、氢、储能、生物质等绿色能源全产业链,探索从“煤都”向“新能源之都”的转变。
(3)简述大同市从“煤都”向“新能源之都”发展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答案】(1)大致位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附近,降水具有临界性、变率较大(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属于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处于山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表起伏、不稳定;处于森林植被向草原植被过渡地带;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土地易受风蚀和沙化、易于退化等。
(2)煤炭储量丰富、煤炭种类丰富;交通运输便利;政策支持;市场广阔等。
(3)促进新能源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等;建设与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等;减少对于传统能源(煤炭)的使用,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受到自然地理条件因素、系统自身恢复能力、人为活动干扰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气候的干湿区类型看,大同位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附近,降水具有临界性、变率较大(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该地区位于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从地形上看,处于山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表起伏、不稳定;从土地利用形式上看,此外处于森林植被向草原植被过渡地带;该地区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土地易受风蚀和沙化、易于退化等。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得,大同市该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炭种类丰富;该地区接近我国东部市场,因此市场广阔;多条交通干线穿过,交通运输便利;具备国家政策扶持。
【小问3详解】
大同市从“煤都”向“新能源之都”发展,首先促进风、光、氢、储能、生物质等绿色能源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等;与绿色能源等相关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并且带动与新能源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能够减少对煤等石化资源的使用,减少对于传统能源(煤炭)的使用,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等。
23.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左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1980~2005年产业结构变化,右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1985~2000年主导产业的变化。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政策优势和劳动力价格低的优势,吸引了大量企业前来投资设厂,大力发展以出口加工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1)据图描述1985~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问题日趋显现。2008年广东省开始将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
(2)简述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的原因,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粤港澳大湾区(图)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肇庆位于广东西部,地处岭南山地,占粤港澳大湾区面积近27%,土地开发水平仅为6.5%。肇庆是大湾区唯一一座与广西紧密接壤的城市,不仅拥有全省通往西南地区最长的高铁通车里程,还有西江黄金水道和多条高速公路,肇庆由此成为大西南进入珠三角的首个城市。
(3)说明把肇庆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
【答案】(1)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迅速;第二产业略有波动,但是始终占据第一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较快;主导产业从轻纺工业改变为高新技术产业。
(2)土地价格升高;劳动力价格优势丧失;环境污染严重;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
影响: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劳动力空间分布变化。
(3)肇庆是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和西南地区的重要节点,地理位置优越,能够连接、辐射、带动大西南的全面发展;肇庆土地面积比较大,地价低,可以承接大湾区的产业转移,促进自身经济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地区产业结构主要指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及其变化、主导产业等。由左图珠江三角洲地区1980~2005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可知,1985~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迅速;第二产业略有波动,但是始终占据第一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较快;由右图珠江三角洲地区1985~2000年主导产业的变化图可知,1985~200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从轻纺工业改变为高新技术产业。
【小问2详解】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劳动力、市场、政策、其他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土地价格升高;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出去的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数量需求较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价格优势丧失;早期发展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造成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产业转移可使转出区将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转入区承接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即产业转移均可促进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转移可使各区域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相关产业,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产业转出后,转出区短期内就业机会减少,转入区承接产业,就业机会增多,即产业转移可改变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变化;此外,产业转移也会导致环境污染的转移。
【小问3详解】
肇庆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可从社会经济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肇庆是大湾区唯一一座与广西紧密接壤的城市”可知,肇庆是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和西南地区的重要节点,地理位置优越,能够连接、辐射、带动大西南的全面发展;由材料“占粤港澳大湾区面积近27%,土地开发水平仅为6.5%”结合区域图可知,肇庆土地面积比较大,地价低,可以承接大湾区的产业转移,促进自身经济发展。
24. 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
(1)分析黄河下游“易淤、易决”的自然原因。
下表为2015年黄河用水结构。
(2)根据上表,绘制黄河用水结构统计图____,并为科学管理黄河水资源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
黄河滩区是在黄河下游洪水泛滥时行洪、滞洪、沉沙的区域,经改造形成不同功能区,由黄河大堤向黄河依次分区为高滩、二滩和嫩滩(下图),发展黄河下游生态经济带。
(3)概括黄河下游因地制宜利用滩区的主要表现,并说出嫩滩的生态效益。
【答案】(1)易淤:河流含沙量大;地形较平坦;河流流速较慢,泥沙堆积作用较强。易决:夏季流量大;地处温带,河流流向高纬,冬季容易形成凌汛;河床高出地表;河堤土质疏松。
(2)
上游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减少浪费,防止水污染;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加强对工业废水处理。
(3)嫩滩多洪水泛滥,发展湿地;二滩保持生态水系,发展高效农业;高滩不易水淹,作为居民安置区。生态效益: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
【解析】
【小问1详解】
易淤: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降水集中且大,流水冲蚀作用显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中下游含沙量较大;下游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而开阔;河道变宽,河流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作用增强,容易产生淤积。易决:黄河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降水时间主要集中在夏秋之际,此时河流流量较大;黄河下游地段,地处于温带地区,冬季气温低于0℃,有结冰期,且下游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易发生凌汛现象;下游大量泥沙堆积,导致黄河出现地上河现象,河床高于地表;黄河下游堤坝主要是由土壤夯实,土质较为疏松,容易决口。
【小问2详解】
①根据黄河用水结构表可知,农业用水占比79%,工业用水占比10%,生活用水占比7%,生态用水占比4%,绘制黄河用水结构图时,需要注意纵坐标为黄河用水占比,横坐标为用水方式,根据描点法,将各用水比重在图中绘制,如下:
②建议:为提高黄河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在上游地区修建水库,可以起到调节径流的作用,其缺水的下游地区可采用跨流域调水,来缓解用水紧张的局面。同时全流域要强化管理,减少浪费,防止水域污染,保证水量。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采用滴灌与喷灌,减少大水漫灌,同时发展节水农业、耐旱农业,减少农业用水量。工业可采用工业循环水系统,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率,同时要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在排放,防止造成水污染。
【小问3详解】
嫩滩位于黄河沿岸地区,由于季风气候不稳定,且夏秋多降雨,黄河夏秋季之际多洪水泛滥,嫩滩经常被洪水淹没,该地应发展湿地,用来抵御洪水,防止水土流失;二滩地势较嫩滩高,距黄河较近,既要兼顾环境效益,又要兼顾经济效益,可发展生态水系,保持水土,发展高效农业;高滩远离河流,且地势较高,不易被洪水淹没,可作为居民的集中安置区,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生态效益:嫩滩属于沿河湿地,可恢复植被,由于该地区经常洪水泛滥,可起到抵御洪水的作用;同时湿地也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可以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可以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同时湿地生态环境改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农业用水占比
工业用水占比
生活用水占比
生态用水占比
79%
10%
7%
4%
河南省襄城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襄城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河南省襄城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原卷版docx、河南省襄城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合格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合格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京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北京市京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北京市京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北京市京源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检测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