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说“木叶”》 课件15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说“木叶”》 课件15第1页
    《说“木叶”》 课件15第2页
    《说“木叶”》 课件15第3页
    《说“木叶”》 课件15第4页
    《说“木叶”》 课件15第5页
    《说“木叶”》 课件15第6页
    《说“木叶”》 课件15第7页
    《说“木叶”》 课件15第8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木叶”,行文思路,拓展延伸,课后作业多维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前导入 作者简介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同样指“落叶”,为何诗人要用“落木”“落红”“落英”呢?有什么不同呢? 一起学习林庚《说“木叶”》,看看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林庚 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
    整体把握 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
    注意: 本文是文艺理论文章,文中大量引用诗句,其目的是引出观点或证明观点,阅读时,去繁就简,抓住观点性句子。
    朗读第1自然段,勾画并概括主要内容。
    从屈原开始,木叶突出成为诗人钟爱的形象。
    朗读第2自然段,勾画并概括主要内容。
    “木叶”就是“树叶”,诗歌用“木叶”却不用“树叶”,还发展出“落木”的形象。
    朗读第3自然段,勾画并概括主要内容。
    古代诗人多原意用“木叶”,关键在“木”上。
    朗读第4自然段,勾画并概括主要内容。
    “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木”本身比“树”显得单纯,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是读者容易想到“树干”。
    朗读第5自然段,勾画并概括主要内容。
    语言的暗示性(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征)
    精读第5段,思考“木”和“树”分别具有怎样的暗示性?
    “木” →(潜在的形象)木头、木料、木板→(联想)树干→疏朗→秋天→离人游子的愁绪。 “树”→(潜在形象)满树的叶子→(联想)饱满→不是秋天≠离人游子的愁绪。
    精读第5段,思考 语言的暗示性有什么特点?
    语言的暗示性。1、不易察觉,隐蔽。2、意蕴丰富。3、感染人,引发情感共鸣
    朗读第6自然段,勾画并概括主要内容。
    “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还带来了颜色的暗示性,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它开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的气息。
    朗读第7自然段,勾画并概括主要内容。
    总结: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万里。
    1、从屈原开始,木叶突出成为诗人钟爱的形象2、“木叶”就是“树叶”,诗歌用“木叶”却不用“树叶”,还发展出“落木”的形象,与之不同在“木”上。3、古代诗人多原意用“木叶”。4、“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木”本身比“树”显得单纯,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是读者容易想到“树干”。5、语言的暗示性。(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特征)6、“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还带来了颜色的暗示性,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它带来了整个疏朗而清秋的气息。7、总结: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万里。
    “木叶”成为诗人所钟爱的形象(1-3)
    诗人们钟爱“木叶”古诗中很少用“木叶”“木叶”与“树叶”的不同
    “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及原因(4-6)
    第一个特征:暗示性第二个特征:颜色性
    小结:“木叶”与“树叶”的异同(7)
    概念上:相去无几艺术形象:一字千金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3)“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摆现象)
    (4-6):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析问题)
    (7):艺术领域一字之差,相隔千里(下结论)
    总结:如何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一、概括段落大意二、合并同类项三、思考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
    《说“木叶”》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这对我们欣赏诗歌有什么启示?
    明确: 1、本文真正的目的是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性。2、诗歌的语言富有暗示性,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诗歌中诗人常用形象说话。诗歌中的形象即意象,具有暗示性。3、鉴赏诗歌要掌握常见意象的固定内涵。4、分析诗歌要探知语言背后的暗示性。
    明确: 1、本文真正的目的是阐述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性。2、诗歌的语言富有暗示性,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诗歌中诗人常用用形象说话。诗歌中的形象即意象,具有暗示性。3、鉴赏诗歌要掌握常见意象的固定内涵。4、分析诗歌要探知语言背后的暗示性。
    品读下列诗,去探究古代诗词中的“柳”经常出现在什么样的场景中,能引起哪些联想,具有怎样的暗示性? 。
    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王昌龄《闺怨》)2、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罗隐《柳》)3、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4、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晏几道《清平乐》)5、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周邦彦《兰陵王》)
    1、出现在离别的场景中。“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因“柳“常常代表着浓浓的春意,而且年年复年年,总是绿意葱茏,但是人世变迁,沧海桑田,没有定数,所以”柳“又会引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年华易老、盛衰无常的感慨与伤痛。2、出现在思念故乡的场景中。古人喜欢种“柳”,故园家乡处处都可以见到柳树,所以见到他乡之“柳”自然容易想到故乡。思乡之情也最容易在杨柳拂人的春季生发。柳絮飘飞不定,于是看到柳絮纷扬,就会想起自身的无可寄托。

    相关课件

    语文必修 下册9 说“木叶”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9 说“木叶”课文课件ppt,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说“木叶”,细读思考,暗示性,启发性感染性,“树”,文学语言的暗示性,坚强不屈不挠,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下册9 说“木叶”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9 说“木叶”教案配套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说“木叶”,教学目标,识词释义,袅袅灼灼涔阳窸窣,褒寒砧言筌,照浦亭皋万应锭迢远,理解第四段,理解第六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9 说“木叶”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识词释义,袅袅灼灼涔阳窸窣,褒寒砧言筌,照浦亭皋万应锭迢远,发现问题13,分析问题46,总结全文7,理清全文思路,对比“树”和“木”,落木千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