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06525/1-171716623459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06525/1-17171662346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06525/1-171716623464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学生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06525/0-171716622867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学生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06525/0-171716622874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学生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5806525/0-171716622877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E地位于H地的( )
A. 西北方B. 东北方C. 东南方D. 西南方
2. 若一架飞机以时速1100千米沿着最短航线从F地飞往H地,则其飞行时间大约是( )
A. 6小时B. 9小时C. 12小时D. 15小时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经纬网及海陆轮廓可知,E地理坐标为(60°N,105°E),H地理坐标为(30°S,135°E),由此可知,E点位于H点的西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根据经纬网及海陆轮廓可知,F地理坐标为(30°S,45°W),H地理坐标为(30°S,135°E),图中FH在同一经线圈上,且两地都在南半球,所以两地间的最短距离是沿着经线圈过南极点,即先正南再正北;据图可知,H和F均位于30°S,F地到南极点距离为60°x111km=6660km,南极点到H地为60°x111km=6660km,F地飞往H地最短距离为13320km;若一架飞机以时速1100千米沿着最短航线从F地飞往H地,则其飞行时间大约是12小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怎么根据经纬线来判断方向。利用纬度判断南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在南北半球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利用经度判断东西:同在东经,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经度值小者在东;两地分别为东西经,比较二者之和:若之和小于180°,东经度地点在东;若之和大于180度,西经度地点在东。
定向越野运动是指运动员利用地图和指北针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按顺序到达所有点标并到终点者为胜。某中学组织郊区定向越野活动,如下图为比赛用地图。据此完成下面问题。
3. 关于图中各点标路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2路段全程上坡较费力B. 2—3路段可全程看到2、3地点
C. 3—4路段实际路线长度大于240米D. 6—7路段沿线高差超过100米
4. 某同学站在标点5处,看到B小桥处的河流流向( )
A. 向左,自东北向西南B. 向右,自西南向东北
C. 向左,自西南向东北D. 向右,自东北向西南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题干信息可知,1-2路段前半段等高线稀疏,坡度小,不费力,后半段等高线密集,坡度陡,较费力,A错误,2-3路段先缓后陡,是凸坡,前半段看不到3地点,后半段看不到2地点,B错误;根据比例尺可知,3-4路段图上距离约为1cm,对应实际直线距离为200米,但实际线路经过山脊,地表起伏较大,长度大于240米,C正确;6—7路段海拔最低处为300米-310米,海拔最高处为340米。沿线高差为30米-40米,小于100米,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某同学站在标点5处,B处在5处的西北方向,该河流此时由高到低流(与东南方向300m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即由东北向西南流向,在5处看河流流向向左流,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等高线稠密坡度陡攀爬或者通行难度大;等高线稀疏坡度缓,攀爬或者通行难度小。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下面小题。
5. 关于图中所反映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从东北流向西南B. 图示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
C. ①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②地多D. 甲丙两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海上日出
6. 当地为发展旅游业,打算修建一条直达山顶(492m处)的观光索道,最合适的选线是( )
A. 从乙处到山顶B. 从甲处到山顶C. 从丙处到山顶D. 从丁处到山顶
【答案】5. B 6. B
【解析】
【5题详解】
依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起方向相反,可判断河流先自南向北流,再向东北流,A错误;根据图中等高线疏密情况和海拔主要在200米-500米之间,可判断该区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B正确;图中高程为492米山峰位于东北-西南的山岭上,则①位于该山岭的西北坡,为东南季风的背风坡而降水少,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而降水多,C错误;我国冬季日出东南,甲地东南方位为山岭,阻挡视线,故甲地冬半年一段时间内不能看到海上日出,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B。
【6题详解】
该地东临海洋,到山顶看日出是主要旅游项目;山脉的东坡直接临海,不需要登山看日出,故不必要修建丙或丁到山顶的索道,故CD错误;甲乙位于山脉的西侧,但乙地位于一个山顶上,两个山顶距离较近,也不符合“直达山顶(492m处)”条件,A错误;而甲地位于山下,与最高山顶之间有河谷,沿线景观较好,故最适合修建观光索道,B正确。综上所述,故选B。
【点睛】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起方向相反;我国东部沿海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而夏季主要盛行东南季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观光索道的修建要考虑地势的起伏和景观的多样性。
赤道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与指针垂直的石盘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将指针朝向北极星固定,通过观察指针投影在石盘上的刻度来判读时间。图为我国某中学小明同学拍摄的某日日晷影像照片,晷针与地面夹角约为39°完成下面小题。
7. 小明拍摄图中照片时间(当地地方时)可能为( )
A. 8:00B. 12:00C. 14:00D. 18:00
8. 若冬至日天气晴朗,图中晷针投影在晷盘上的移动轨迹为( )
A. 由西北逆时针转向东北B. 由西北顺时针转向东北
C. 由西南逆时针转向东南D. 由西南顺时针转向东南
【答案】7. C 8. A
【解析】
【7题详解】
由日晷指针指向北极星可判断地平面的东西南北基本方向,从图中的影子可知,此时影子位于东北方,具体为北偏东30°左右,太阳的方位是处于西南,对应时间应在12:00之后,18:00之前,ABD错误,C正确,故选C。
【8题详解】
图中日晷指针指向北极星。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影子方向与太阳方向是相反的,日出时晷针针影指向西北,正午时指向正北,日落时针影指向东北,晷针日影逆时针转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一架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于日落时正好飞越日界线(180°经线),此时北京时间是14点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这一天地球的光照图(阴影为黑夜,非阴影为白昼),可能是图中的( )
A. ①B. ②C. ③D. ④
10. 此时,新一天与旧的一天的经度范围之比为( )
A. 3∶1B. 2∶1C. 1∶1D. 2∶3
11. 若飞机继续飞行5个小时到达洛杉矶,则到达洛杉矶时,当地时间(西八区)是( )
A. 3点B. 19点C. 7点D. 15点
【答案】9. A 10. A 11. A
【解析】
【9题详解】
飞机飞越日界线时北京时间(120°E)为14时,那么日界线(180°)的地方时为18时,由题意可知飞越日界线时正好日落。飞机从上海飞往洛杉矶,根据大圆原则,并未经过赤道,且当天18时日落,说明这一天为二分日。二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A对,排除BCD。故选A。
【10题详解】
已知,飞机飞跃国际日期变更线(180°)时,为北京时间14时,此时0时所在时区为西六区 ,北京在新的一天范围内,根据已学知识,新的一天范围应为0时所在时区向东到东十二区,占18.5个时区,占全球范围的四分之三,此时,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的经度范围之比为3∶1,A对,排除BCD。故选A。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飞机飞跃国际日期变更线(180°)时,为北京时间14时,飞机继续飞行5个小时到达洛杉矶时应为北京时间19时,洛杉矶使用西八区区时,比北京时间(东八区)晚16个小时,因此飞机到达洛杉矶时,当地时间为3时,A对,排除BCD。故选A。
【点睛】地球上有两条日期变更线:一条是日界线,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基础,另一条是0时所在经线,0时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的范围,0时经线以西至180°经线为旧的一天的范围。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或晨昏线经过极点),为春分日或秋分日;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全为夜,则为冬至日,北极圈内全为昼,则为夏至日。
下图为河南省登封观星台(34°N,113°E),台上有两间小屋,小屋之间有一横梁,台下有一长堤,横梁位于长堤上方6米高位置,长堤位于观星台的正北方。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 当横梁的影子投射在长堤上时,北京时间是( )
A. 11:32B. 12:00C. 12:28D. 12:32
13. 当横梁在长堤上的影子距离观星台为6米时,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
A. 11°NB. 0°C. 11°SD. 23°26′S
【答案】12. C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提示,长堤位于观星台的正北方,当正午时,横梁的影子刚好投射在长堤上,根据观星台的经度 113°E,则北京时间(120°E)为 12:28。故C正确。
【13题详解】
横梁位于长堤上方 6 米高位置,当横梁在长堤上的影子距离观星台为 6 米时,则说明该日正午太高度为 45°,观星台的纬度 34°N,说明观星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相差是 45°,即可知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11°S。故C正确。
图左是北极点俯视图,空白部分表示风带,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图右为北半球某地多年气温降水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能正确表示a气压带的是( )
A. B. C. D.
15. 在图左所示季节,右图所示的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
A. 高温多雨B. 炎热干燥C. 温和湿润D. 低温少雨
【答案】14. C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由材料“图左是北极点俯视图,空白部分表示风带,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可知,a气压带在北半球。读图可知,a气压带位于30°N附近,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其北侧为中纬西南风,南侧为低纬东北信风,C正确;AB两图水平气流辐合,表示低气压带,AB错误;D图气压带北侧为低纬东南信风,南侧为中纬西北风,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30°N以南,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为冬季,读右图可知,丹迪全年温和多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气温接近10℃,月均降水量接近200mm,因此当地的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 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欧 洲最广,在南北美洲和大洋洲,或因位于西风带的陆地面积小,或因 山脉阻挡,海洋性气候往往仅分布在狭长地带或岛屿上。
下图示意1950~2011年北半球某海域风向(风向方位角以正北方向为起点,用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表示)与风速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该海域夏季盛行( )
A. 东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西北风
17. 该海域1月风速较大的原因是( )
A. 植被落叶,摩擦力较小B. 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
C. 海面结冰,摩擦力较小D. 地势降低,风力下沉加大
【答案】16. A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风向方位角以正北方向为起点,用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表示,该海域7月份风向角度为100°-150°左右,因此该海域冬夏盛行东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根据材料无法得知植被状况,A错误;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B正确;海面摩擦力都很小,C错误;该地区地势降低不明显,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风速的主要是气象因素和地形因素,气象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气压、湿度等,地形因素包括地貌、地表障碍等。
某年7月,罗马(42°N,12°E)的M先生到P地(下左图)考察期间,发现当地温和多雨。在P地的沿海地带M先生还看到了很多倾倒方向相同的树(下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推测该地树木倾倒的方向可能是( )
A. 东南B. 西南C. 东北D. 西北
19. 此季节P地温和多雨的主要原因是( )
A 副热带高压影响B. 沿岸有暖流,增温增湿
C. 东南季风带来丰富水汽D. 受西风带控制
【答案】18. A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位于南纬30°-36°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西北风)交替控制,该地树木倾倒的方向可能是东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7月份为南半球的冬季,P地位于南纬30°-36°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时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降水较为丰富,因此该季节温和多雨,D正确;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应炎热干燥,A错误;P地沿岸为寒流,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B错误;本地区季风并不显著,C错误。故选D。
【点睛】气压带分别以0°,30°,60°,90°这几条纬线为中心,向南北大体延伸各5-10个纬度。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赤道低气压带(1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各1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各1个)和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各1个)。气压带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向北移动,冬季向南移动。
20. 下图为北京某手机用户查看天气预报时的手机截屏。图中11月29日比12月1日气温日较差小,主要原因是11月29日( )
A. 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B.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C. 受南风影响,白天气温高D. 夜晚大气逆辐射作用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图中11月29日比12月1日气温日较差小,主要原因是11月29日是小雪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多,B正确;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A错误;白天地面温度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少,白天气温低,C错误;夜晚由于阴天,大气逆辐射作用强,大气保温作用强,夜晚温度高,D错误。故选B。
图为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该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 西部多东部少B. 南部多北部少C. 中间多四周少D. 均沿河分布
22. 加拿大资源环境承载力潜力大,主要表现在( )
A. 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B. 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
C. 地域辽阔,地广人稀D. 气温低,人均消费水平较低
【答案】21. B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结合图例中人口密度可知该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南部多北部少,AC错误 ,B 正确;图示的人口分布并没有呈现沿河分布的特点,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加拿大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所以人口容量潜力大,C正确;加拿大地处中高纬度,热量条件较差,制约农业生产,A错误;矿产资源分布较分散,B错误;加拿大是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水平较高,D错误;故选C。
【点睛】人口合理容量受到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历史上,我国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等人口大迁移,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闯关东”为国内人口迁移B. “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 “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D. “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24. 下列不属于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特点的是( )
A. 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人口迁移频繁
B. 人口迁移方向主要为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
C. 城乡间人口迁移是最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D. 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
【答案】23. A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一 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移居至另一个地区的现象,至少要跨越行政区,图中的“闯关东”和“孔雀东南飞”现象均发生在我国境内,属于典型的国内人口迁移,图示“下南洋”路线指示人口由我国南部沿海地区迁移到东南亚地区,属于国际人口迁移,图示“走西口”路线指示我国华北地区的人口向长城以外地区迁移,属于国内人口迁移,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24题详解】
目前我国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人口流动频繁,故A不符合题意;由于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迁移方向主要为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故B不符合题意;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最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故D符合题意。所以选D。
【点睛】中国人口迁移从迁移的原因来看主要有政治需要、战乱逃难和经济谋生三种。1、政治需要。例如: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建都咸阳,为把关中发展成为名符其实的国家政治中心,“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估计人口总数在70万以上。2、战乱逃难。例如:西晋末年,许多北方人为逃避战祸迁往南方。3、经济谋生。例如: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迁到河套和陕西、山西北部一带,同汉族人民交错居住地一起,共同生活,彼此融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现代中国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性的,其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同时,因学习、培训和分配工作的迁移人数也逐步增多。
读某市各种资源可承载规模上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影响该市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 水资源B. 能源C. 水环境D. 大气环境
26. 下列能增加该市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有( )
①实行计划生育 ②加强污水处理 ③控制人口的死亡率 ④提高资源利用率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25. C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市水环境可承载规模上限最小,成为影响该市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6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水环境是影响该市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加强污水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改善当地的水环境,有利于增加该市人口合理容量,②④正确;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死亡率等对水环境影响小,不是能增加该市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①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因素很多,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
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受到地租指数(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动量的比值)影响。下图示意世界某城市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该城市的工业区布局合理,则当地的主导风向为( )
A. 西北风B. 西南风C. 东北风D. 东南风
28. 该城市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但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交通通达度较好B. 建筑高大密集C. 人口流动量较大D. 环境质量较差
29. 为了便于工人上下班,该城市的低级住宅区最可能布局在( )
A. 东北方向B. 东南方向C. 西北方向D. 西南方向
【答案】27. B 28. C 29. A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动量的比值,它是一个比值分数,则分母越大或者分子越小,它的比值越小。图中东北方向工业区地租指数最高,说明工业企业数量多,环境质量较差,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因此当地的主导风向为西南风。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8题详解】
根据地租指数的定义可知,地租指数与人口日流动量成反比;商业区是城市中单位面积地租最高的功能区,而该区域地租指数较低,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人口流动量较大的缘故,C正确;交通通达度高,单位面积土地租金更高,地租指数应当偏高,A错误;建筑高大密集是商业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高的结果,B错误;商业区位于市中心,环境污染较少,环境质量较好,D错误。故选C。
【29题详解】
低级住宅区一般靠近工业区,地租水平低。图中东北方向工业区地租指数最高,说明工业企业数量多,环境质量差,因此主要分布低级住宅区。A正确,故选A。
【点睛】高级住宅区布局的条件:城市外缘;地势较高,环境优美;空气质量好;文化氛围好;交通便利。
贵州省安顺市分布着星罗棋布的屯堡(屯垦的军士建设的村寨)。这里的房屋都由厚重的石头做建材,碉楼、瞭望口,射击孔随处入眼……房屋内部使用木材,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和满满的江淮遗风。鲍家屯是600多年前的鲍家先祖遵循“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如屯田”的原则建设的。下图为屯堡位置及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屯堡用石头构筑的目的是( )
A. 取材容易B. 防风保温C. 军事防御D. 隔热防湿
31. 屯堡房屋内部结构具有徽派和江淮风格,反映了( )
A. 原住地民居建筑特色B. 当地气候较寒冷干燥
C. 加固房屋以抵御地震D. 迁入人口的文化传承
32. 鲍家屯建设了十分完善的水利工程,逐级分水,形成“两河绕田坝”的走势,其最主要的功能是( )
A. 引水自流,便于灌溉B. 河绕屯堡,利于防卫
C. 就近取水,方便生活D. 分流河水,减少洪灾
【答案】30. C 31. D 32. A
【解析】
【30题详解】
结合材料“屯堡(屯垦的军士建设的村寨),这里的房屋都由厚重的石头做建材,碉楼、瞭望口,射击孔随处入眼……”可知,该地以石头做建材的目的为军事防御,材料中未体现取材、防风保暖和隔热防湿等方面,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房屋内部使用木材,具有典型的徽派风格和满满的江淮遗风”可知,本地地处贵州,房屋风格却有徽派风格和江淮遗风,与当时屯田戍边政策有关,部分人口迁入本地,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交流,使本地出现徽派风格和江淮遗风的建筑,D正确,A错误;当地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B错误;抵御地震与建筑风格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D。
【32题详解】
水利工程采取逐级分水坝,形成两河绕田坝的态势,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上游水根据不同的海拔分流,让水自流,方便灌溉,A正确;材料提到“两河绕田坝”,可判断该水利工程主要影响农业发展,对军事防卫和生活取水方面并无作用,BC错误;可以分流河水,但是无法减少洪灾,D错误。故选A。
【点睛】民居的建筑风格主要受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往往自然环境对建筑影响更大。
灵芝(图)是一种木材腐生菌,野生状态时,常见于空气湿度在60%以上,温度在20~28℃之间的地下或地表枯死的树根与树桩上。浙江龙泉,森林覆盖率高达84.4%,龙泉灵芝采用椴木种植,已有千年历史,被誉为“中华灵芝第一乡”,2010年龙泉灵芝被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龙泉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以“小灵芝”撬动“大发展”,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了一条兴产业、美生态、助民生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完成下面小题。
33. 推测适合灵芝生长的气候条件( )
A. 湿热B. 湿冷C. 干冷D. 干热
34. 浙江龙泉被誉为“中华灵芝第一乡”,其主要的优势是( )
①消费市场广阔②灵芝品质优良③信息通达度高④森林资源丰富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35. “小灵芝”撬动“大发展”,直接带动的产业有( )
①房地产业②金融保险业③仓储与物流业④文化与旅游业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33. A 34. C 35. C
【解析】
【33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灵芝常见于空气湿度在60%以上,温度在20~28℃之间的地下或地表枯死的树根与树桩上,说明灵芝喜湿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龙泉种植灵芝已有千年历史,经验丰富,种植的灵芝品质优良,②正确;灵芝种植依赖森林资源,该地森林覆盖率高达84.4%,森林资源丰富,④正确;浙江龙泉为乡村,消费市场广阔和信息通达度高都不是龙泉的主要优势,①③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5题详解】
“小灵芝”撬动“大发展”,灵芝的销售首先带动的是仓储与物流业,而对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的带动作用较小,③正确,①②错误;灵芝产业可以进行农旅融合,直接带动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农业区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灾害等自然因素和市场、科技、劳动力、交通、政策、历史、信息、饮食偏好等社会经济因素。
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产投入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6. 上图农业生产投入中,人类活动对自然因素改造比较明显的是( )
A. 农业机械、化肥、农药B. 饲料加工、科学技术
C. 灌溉水源、大棚D. 优良品种、城市
37. 本地区由小麦种植改为蔬菜种植,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 市场B. 国家政策C. 交通运输D. 科技
【答案】36. C 37. A
【解析】
【分析】
【36题详解】
①-④图中对自然条件改动比较明显的灌溉水源和大棚,C正确。科技、城市、农业机械都属于社会经济条件,ABD错误。故本题选C。
37题详解】
市场需求改变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A正确。国家政策是一种宏观方面的管理,B错误。交通影响的是农产品运输的条件,可以影响农业类型和规模,但属于间接影响,影响较小,C错误。科技会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品质,D错误。故本题选A。
【点睛】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灾害;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政策、交通、劳动力、科技、饮食习惯。
“未来工厂”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以数据驱动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变革。浙江省某摩托车未来工厂内160个作业单元高度协同,6条产线均具备混线生产能力,即在一个工作单元中同时进行多种工艺生产,满足用户在车型、颜色、配件等多元需求。完成下面小题。
38. 该摩托车未来工厂的突出特征为( )
①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②生产运营智能化 ③满足个性化定制 ④制造过程无污染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39. 与传统工厂流水线相比,未来工厂混线生产主要优势是( )
A. 缩短产品生产周期B. 实现产品标准化
C. 提高产品附加值D. 提高产品性能
【答案】38. B 39. A
【解析】
【38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以数据驱动生产方式”、“未来工厂内160个作业单元高度协同,6条产线均具备混线生产能力,即在一个工作单元中同时进行多种工艺生产”提示,该摩托车未来工厂生产运营智能化,生产效率高,劳动力需求量少,不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①错误②正确; 根据材料信息“满足用户在车型、颜色、配件等多元需求”提示,该摩托车未来工厂可根据用户的需求个性化定制产品,③正确;未来工厂采取新技术新工艺可有效控制污染,但不能达到制造过程无污染,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B对,排除ACD。故选B。
【39题详解】
与传统工厂流水线相比,未来工厂混线生产主要优势是生产运营智能化,生产效率高,缩短产品生产周期,A对;结合上题分析,与传统工厂流水线相比,未来工厂混线生产实现产品个性化,B错;据材料信息“未来工厂内160个作业单元高度协同,6条产线均具备混线生产能力,即在一个工作单元中同时进行多种工艺生产”提示,与传统工厂“流水线”相比,未来工厂“混线”生产主要优势是生产效率高,“混线”生产并不会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性能,CD错。故选A。
【点睛】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土地、水源。 (2)社会经济条件:原料、运输、劳动力、市场、动力、政府政策等。
40. 瑞幸咖啡是互联网风口上迅速崛起的新零售咖啡品牌,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出逾2000家门店,成为仅次于星巴克的咖啡零售品牌,瑞幸咖啡的主要消费场景以外送和自提为主,以高性价比改变咖啡消费观念,以新零售模式改变咖啡消费体验,实现咖啡消费的“无限场景”,瑞幸咖啡和星巴克的门店布局有一定差异,但是在一些地方瑞幸咖啡门店紧邻星巴克。在2023年9月4日瑞幸咖啡与贵州茅台推出联名咖啡新品“酱香拿铁”,一经推出刷爆朋友圈。结合瑞幸咖啡的特点,瑞幸咖啡多选址在( )
A. 商务办公区B. 大型商场C. 居民区D. 景色宜人的风景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瑞幸咖啡的主要消费场景以外送和自提为主,以高性价比改变咖啡消费观念,以新零售模式改变咖啡消费体验,实现咖啡消费的‘无限场景’。”这种即点即走或即点即送的消费理念,非常符合上班一族、商务人士等群体的消费观,所以瑞幸门店与写字楼联系度较高,因此选址于高端写字楼群不仅更精准贴近消费者,另一方面也避开星巴克等咖啡品牌布局的高值区,与星巴克错位发展,A正确;大型商场销售方式不适宜即点即走或即点即送的模式,排除B;居民区和景色宜人的风景区,消费人群不足,市场较小,排除CD。故选A。
二、综合题(包括2小题,共20分42题第三小题5分其余每小题3分)
41.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喜高温高湿,喜光向阳,它的遗传性,要求花芽分化期有相对低温,但最低气温在-2~-4℃又会遭受冻害;开花期天气晴朗温暖而不干热最有利,湿度过低,阴雨连绵,天气干热或强劲北风均不利开花授粉。花果期遇到不利的灾害天气,会造成落花落果,甚至绝收。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荔枝主要种植区示意图。2020年,海口市入选火山荔枝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海口市种植荔枝历史悠久,产地具有富含矿物质的火山沃土和纯净的生态环境。火山荔枝每年春节前后开始生长,4月底即可上市,荔枝采摘期长达4-5个月。
(1)读图,描述我国荔枝主要种植区的分布特征。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海口市种植火山荔枝的有利条件。
资料三:成熟荔枝采摘后经冻鲜技术速冻.运输至全国多地仓库恒温冻藏,即使在冬季人们也能品尝到鲜美的荔枝。电商根据客户地址选择发货地进行打包运输和派送,实现“多仓发货”。
(3)简述海口市冰冻鲜荔枝实现“多仓发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1)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北纬18°~29°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集中分布在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和海南省。
(2)海口纬度低,热量充足,荔枝上市时间早,利于抢占错峰市场;荔枝采摘期长,市场占有时间长;土壤肥沃、生态环境良好,荔枝品质好,受市场欢迎度高
(3)市场需求较广,“多仓”接近市场,保障荔枝快速送达;交通、物流、仓储等条件发展完善,运输更加便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应用,利于保鲜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荔枝主要种植区为材料,涉及荔枝种植条件、农业区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荔枝主要种植区在我国分布不均匀,集中分布在北纬18°~29°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从行政区来看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和海南省。
【小问2详解】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中包括气候(光照、热量、昼夜温差、降水)、地形、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等。据材料可知,海口种植荔枝历史悠久,种植技术先进;海口有富含矿物质的火山土和纯净的生态环境,荔枝种植条件好;由于海口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火山荔枝4月底即可上市,上市时间优势大,利于抢占错峰市场;且海口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大大促进了荔枝的光合作用及糖分的积累,使其口感更加香甜,受消费者喜欢。
【小问3详解】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等。市场条件:市场需求较广,“多仓”接近市场,保障荔枝快速送达。科技发展水平:荔枝自采摘后非常容易腐烂,所以保鲜冷藏技术必须先进。交通物流、仓储等条件:交通物流、仓储等条件发展完善,运输便利,可以提高荔枝的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损耗。劳动力: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并且懂得如何运用先进技术等。
4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山西老陈醋、江苏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和福建永春老醋被称为“中国四大名醋”。山西老陈醋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太原“宁化府”老陈醋以汾河谷地出产的优质红高粱为主,独特工艺酿制而成,口感酸、香、甜、绵、鲜,市场占有率高,有“天下第一醋”的美誉。汾河谷地有酿造醋的企业几百家,是全国醋业聚集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下图为山西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食醋区域化口味差异较大、品种较为单一,地方特色食醋产品较多。2020年下半年,中国掀起了一场“中国醋都”争夺战。中国四大名醋中,永春老醋是唯一液态复式发酵酿造,这有别于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的固态发酵方式。永春老醋还严格按照红曲酒发酵30天以上、老醋陈酿3年以上的生产流程。与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其它名醋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相比,永春老醋偏安一隅,仅限于福建和部分海外市场。
(1)说明山西众多醋类企业聚集的优势。
(2)据材料,分析太原“宁化府”老陈醋市场占有率高的原因。
(3)请你为永春老醋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减少原料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2)太原位于汾河谷地,适合优质红高粱生长,酿醋的原料充足且质量好;汾河水质优良;酿醋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
(3)建议:开发食用醋的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市场占有份额;利用互联网,开拓销售渠道;树立品牌意识,提升品牌价值;通过开展工业旅游,提高永春老醋文化的品牌影响力;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解析】
【分析】本题以山西老陈醋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集聚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太原"宁化府"老陈醋以汾河谷地出产的优质红高粱为主,有"天下第一醋”的美誉,在当地集聚可以减少原料的运输距离,降低运费,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汾河谷地有酿造醋的企业几百家,是全国醋业聚集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醋类企业聚集可以共同利用当地的基础设施;醋类企业聚集可以加强工业上上下游生产环节之间的生产联系;醋类企业聚集可以及时交流,便捷获取信息和技术;有"天下第一醋"的美誉,集聚可以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小问2详解】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主要受质量、价格、规模等因素影响。太原"宁化府"老陈醋以汾河谷地出产的优质红高粱为主,太原位于汾河谷地,气候条件适合优质红高粱生长,酿醋的原料原料充足且质量好。汾河水质优良,出产的醋品质好。山西老陈醋至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酿醋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酿造工艺独特。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我国食醋区域化口味差异较大、品种较为单一,永春老醋偏安一隅,仅限于福建和部分海外市场。研究市场需求,开发食用醋的新品种,满足多元化需求,提高产量和市场占有份额。利用互联网,开拓电子商务等新的销售渠道,扩大市场范围,增加销售量。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宣传,提升品牌价值,进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开展工业旅游,让游客体验生产过程,提高永春老醋文化的品牌影响力。加大科技投入,延长生产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桃源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地理试卷docx、2023-2024学年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地理试卷pdf、2023-2024学年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地理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图中,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五天中,最有可能是晴天的是, 图中①、②分别表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