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走进孔子,纠正字音,文本解读,子路仲由,冉有求,公西华赤,曾皙点,文本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学说,并阐明其含义的学问。孔子晚年编订和整理了一些传统的文献,形成了《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这六经被人们公认为宝典。汉武帝即位后,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使得经学日益兴盛和发展起来。汉代经学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学者在研习的过程中形成了两种思想派别,后经相互争辩、互相渗透和整合,初步实现了经学的统一。汉朝是经学发展最为繁荣和昌盛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儒生通过对经学进行阐述发展的过程,使经学的思想深深渗透到普通民众之中。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知识扩展:古人有名,姓,字及号。名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称谓对方时便以称字为礼貌。
论语 饥馑 曾皙 哂舞雩 铿尔 小相 沂 冠者 喟 俟 撰 比及 毋 摄 冉
读好文言文,要做到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语速慢,以显古诗文的雍容之风;语调悠长,以彰古诗文的典雅之气。
朗读人物语言时,不妨通过文字,在头脑中想象人物说话时的语调、情态和节奏。例如:读子路的语言时语速可稍快,语气语调中流露出直率、自信之气。读冉有和曾晳的语言时语速要平缓,语气也要稍轻一些,表现出谦逊之态。读公西华的语言时要富于节奏和音韵,语调上扬,表现出从容不迫、逍遥自在之情。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你们)不要因我(年长)就不敢说话了。(你们)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什么呢?”
相当于“于”,介词,放在形容词之后,可译为“比”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轻率而不加考虑地回答说:“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中等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攻打它,接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人都有勇气,而且知道义理。” 孔子对他示以微笑。
饥馑指荒年。五谷不熟曰饥,蔬菜不熟曰馑。
状语后置以师旅加之,以饥馑因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要等待君子(来推行了)。”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做到什么,但是愿意在这方面学习。宗庙祭祀的事,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诸侯不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曰会;诸侯同见天子曰同。
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这里作指示代词兼句末语气词,指代下文“小相”这种工作。
礼服,名作动,戴着礼服
礼服,名作动,戴着礼帽
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
诸侯祭祀的事情,或诸侯会盟的事。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先祖的场所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曾晳,你怎么样?” (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拟声词,指曲子终了的琴音;也有人说“铿”地一声,指弹奏终了时的最后一声高音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晳)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好了。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里去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晳啊!”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用。状语后置,以礼为国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您为什么要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笑他。”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曾晳说):“难道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孔子说):“怎么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呢?”
语气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曾晳说):“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孔子说):“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的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呢?”
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或互相见面的通称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一、文章师生这次对话的主题主要围绕“志”字展开讨论,给全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2段) 孔子问志第二部分(第3-13段) 弟子述志第三部分(第14-21段) 孔子评志
1、文中孔子四个弟子的志向分别是什么?
2、从志向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3、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谈话作了什么评价?
1、孔子为“何哂”由?
2、孔子为什么唯独“与点”?
3、孔子的“志”是什么?
一、孔子为“何哂”由?
解读:针对子路的“率尔”作答,孔子哂之。“长者不及,勿谗言”这是说在长者面前,如不问及就回答,是非礼的。这种形式的主动发言,并不被孔子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二、孔子为什么唯独“与点”?
解读:“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种士大夫潇洒适意的生活场景,难道不是一个大同社会的缩影吗?对比《礼记·大同》可以发现,孔子向往大同之世,终其一生他都在极力促成以周礼为代表的小康社会的实现。当其时也,贤能在位,百姓各得其所,上下尊卑,秩序井然,社会和谐。士大夫不必穿梭于各国之间鼓唇弄舌,他们可以沐浴在明媚的春光中歌咏弹唱。这是曾皙心向往之的生活美景,也是孔子追求的“无为而成”、“无为而治”的大同社会。
曾皙的“志”具体是什么?是不管理国家只愿享乐洒脱吗?
这副“暮春咏归图”,实际上就是委婉展现了曾点出世为政的理想,即所治理的国家安定自主、百姓自由幸福。曾点描绘了一种超然的“世外桃源”,无拘无束,自由快乐,即隐士的生活景象,表现了淡泊宁静的心态。这只有在太平盛世才有的景象,同时“风乎舞雩”等都表明了曾皙十分重礼。
三、孔子的“志”是什么?
明确:孔子有着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他担任鲁国大司寇时,推行礼治,施以仁政。可惜鲁国国君受人离间,很快就疏远了孔子,他的政治主张“礼”、“仁”也就成了一颗划过天空的流星,转瞬即逝。“宁为太平犬,莫作乱世民。”春秋之末,天下大乱,孔子身为万世宗师,必须思考百姓的疾苦。他希望通过礼治,塑造一个社会安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能享受真、善、美的理想的大同世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千乘之国(鲁莽、轻率)冉有——区区小国(谦虚、谨慎)公西华——愿为小相(谦虚、娴于辞令)曾皙——娱情山水(盛世理想、夫子与之)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探究,深入探究,重要字音,通假释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文化知识,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作者介绍,作品介绍,题目解读,重点字词读音,课文分析,翻译口诀,内容理解,课文围绕谈“志”展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文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第一课时,趣味导入,场景设想杏坛讲学,《论语》常识,资料卡语录体,《论语》名句,孔子介绍,孔子轶事,查看字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