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件多份
-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7 课件 0 次下载
-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6 课件 0 次下载
-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1 课件 0 次下载
-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6 课件 0 次下载
- 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4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课文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经历坎坷仕途不顺,饱经沧桑,一读书壮游时期,二长安十年时期,三战乱流离时期,四漂泊西南时期,登岳阳楼,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深入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二)长安十年时期(三)战乱流离时期(四)漂泊西南时期
杜甫七岁即能诗文,十五时在文坛初露头角。二十岁后, 他开始漫游生活,南游吴越,北游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和李白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创作,表现了他青年时期的气概和抱负。如:《望岳》。
公元746年杜甫满怀政治理想到长安考试求官,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害,困居长安10年之久.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不幸的遭遇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的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由于安史之乱,杜甫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安史之乱后于公元759年由甘肃颠沛流离到了成都,靠了友人的帮助在城西浣花溪畔营建了草堂。他在这里居住了将近4年,写下了240多首诗篇。《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
杜甫离开夔州后,辗转湖北的江陵、公安,于大历三年的年底,到了岳阳。
杜甫的朋友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登岳阳楼触景感怀之作。
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借助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
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
从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一句,你感受到作者登楼的感情怎样呢?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今上”:夙愿得偿, 幸事一件
“昔闻”:慕名已久 向往之久
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人青年时代当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 如今,祖国山河残破,疮疾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让你联想到了谁的诗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气压百代, 为五言雄浑之绝。” ——宋 刘须溪 “已尽大观, 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明 王嗣奭shì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①坼:分裂,洞庭湖将吴、楚两地分开; 浮:漂浮,日月和星辰都漂浮在洞庭湖上。②试想,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 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这景象又何等宏丽。③表现了洞庭湖气势磅礴,宏伟奇丽。.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个人的不幸遭遇: 身世孤苦、处境凄凉
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诗人为什么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尾联: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 ①年老孤独,有感于自已凄苦的身世。 ②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诗人对国家前途十分忧虑。③也有无以报国的自伤。
杜甫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你们还从他的哪些诗句感受到了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 )
江畔孤舟,途中瘦马,沉郁顿挫,尽显诗圣品格
梦中天姥,崖间白鹿,豪放飘逸,皆叹谪仙风骨
前四句写景 → 宽阔广大 开阔 ↓ 五六句叙身世 → 凄凉落寞 狭窄 ↓七八句抒感慨 → 广阔胸襟 开阔
名为“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屏弃了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比较阅读: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 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参考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 ,有的版本写作 “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2、就颈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①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②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诗境:1、李诗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松快乐,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2、杜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风格:1、李诗用映衬、夸张等手法,想象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概括。2、杜诗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来概括。
将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作比较,说说它们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登上岳阳楼,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 这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想像新颖,有独创性。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朦胧中的幻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楼高风急,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 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 ,有的版本写作 “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就颈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 4.将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作比较,说说它们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教课内容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登岳阳楼,学习目标,细研诗歌感诗情,知人论世识作者,对比·鉴赏,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登岳阳楼课前预习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登岳阳楼,广阔胸襟,意境宽阔宏伟,交代背景,宽阔广大,凄凉落寞,诗歌主题思想,迁移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登岳阳楼教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登岳阳楼,二一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迁移拓展自主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