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调研测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调研测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5, 中秋节武汉的月出地方时最接近, 能正确表示观测点位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05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请您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某校地理小组开展实践活动,对南京(32°N,119°E)、武汉(31°N,114°E)、广州(23°N,113°E)、北京(40°N,116°E)四地的日月升落、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进行研究。2023年9月29日中秋节当晚,地理小组记录南京的月出时间约为北京时间17:57。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中秋节武汉的月出地方时最接近( )
A. 17:57B. 18:15C. 17:35D. 18:00
2. 能正确示意北京、广州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范围的是( )
A B.
C. D.
冰碛土主要来自于冰川表面差异消融产生的碎屑物质、汇入冰川体系中的周围碎屑物及细粒粘土。图为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影响同一冰川末端表面差异消融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质构造B. 地面反射C. 海拔高度D. 光照强度
4. 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过程是( )
A. 气温回升—冰碛物形成—流水侵蚀搬运、堆积
B. 降水增多—水力侵蚀冰碛土—风力搬运、堆积
C. 地震发生—冰水沉积物增多—流水侵蚀、搬运
D. 冻融风化—冰屑沉积物增多—冰川搬运、堆积
广州市从化区观测站于某年10月15日—11月16日对当地山谷风进行研究,发现当背景风小于1.5m/s时,局地风明显。图示意从化区观测点山谷风风频平均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该观测点山风转为谷风的时刻约为( )
A. 0:00B. 10:00C. 18:00D. 22:00
6. 能正确表示观测点位置的是( )
A. B. C. D.
7. 图示昼夜最大风频存在差异主要原因是( )
A. 北坡日照时间较长B. 白天阳坡与山谷温差大
C. 南坡季风影响变小D. 夜晚山谷降温速度更快
图为世界部分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①~⑥的箭头表示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风向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 ②④B. ②⑤C. ③⑤D. ③⑥
9. 与气温高、气流辐合下沉特点相符的气压中心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高黎贡山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呈南北走向,垂直带谱明显。图为高黎贡山南段东、西坡观察样地总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观察样地总物种丰富度( )
A. 随着海拔的升高明显增加B. 最高值出现在东坡海拔2200米处
C. 低海拔处东西坡差异不大D. 西坡比东坡垂直梯度变化更显著
11. 影响东、西坡总物种丰富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降水B. 热量C. 坡度D. 岩性
广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部与南部分布有平原和台地。图为广西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图。表为广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制作广西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图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 RSB. VRC. GPSD. GIS
13. 广西南部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低,微生物分解速度较慢B. 多水田旱地,作物消耗养分多
C. 坡度大,径流侵蚀养分流失快D. 多灌丛草地,有机质输入量少
埋木种植床是一种用腐木制作高架栽培床来改良土壤的技术。图示意阿尔卑斯山深处科梅霍夫农场埋木种植床的剖面结构和排列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推测该地种植床底层需埋设大块原木是由于该地( )
A 地温较低B. 森林广布C. 风力强劲D. 土壤贫瘠
15. 该地埋木种植床的排列方式主要是为了( )
A. 保水保温B. 保土排水C. 调节气候D. 防风固沙
高能洪水是大量水体短时间内急剧释放且水流能量高的超常规洪水。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易发生高能洪水,导致河谷两侧巨型边滩分布较多。图为雅鲁藏布江巨型边滩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雅鲁藏布江流域易发生高能洪水的直接原因是( )
A. 流域面积广B. 堰塞湖溃决
C. 滑坡体堵江D. 泥石流入江
17. 区别一般河漫滩与巨型边滩的主要依据是( )
A. 面积大小B. 土层厚度C. 沉积结构D. 物质来源
人口回流是指前往发达地区的务工人员返回户籍地的现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升级,粤西农村流动人口回流现象逐渐显现,其回流人口主要向市辖区和经济强县集聚。图为2015~2019年粤西三地人口回流规模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2015—2019年间,粤西地区( )
A. 人口持续回流B. 阳江回流最少
C. 湛江流失加剧D. 茂名回流显著
19. 粤西地区出现人口回流现象的主要“拉力”是( )
A. 返乡养老B. 乡村振兴C. 产业转入D. 医疗改善
运用出租车运营大数据,可以研究城市居民出行行为和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出租车乘客出行方向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根据出租车乘客出行数据推断( )
A. 短、中距离出行的频率基本一致B. 短距离出行的热点集中在居住区
C. 中距离出行频率波动小更为稳定D. 长距离出行主要方向在东南方向
21. 该城市空间形态最可能为( )
A. 条带状B. 组团式C. 团块状D. 分散式
为确定区域资源利用和生态建设方向,我国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分。图为长江流域一级生态功能区分布图,其中Ⅱ为川江段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中生态功能区对应正确的是( )
A. Ⅰ——水环境功能保持区B. Ⅲ——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C. Ⅳ——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D. Ⅴ——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23.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合理方向是( )
A. Ⅱ区域禁止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
B. Ⅲ区域大力发展水电,建能源生产基地
C. Ⅳ区域加大科技投入,建全球服务中心
D. Ⅴ区域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水污染治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
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崖州湾是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南侧的一段海湾。2011年,崖州区依托岸线资源修建人工岛,积极打造以中心渔港为核心,海陆统筹、港产城融合、渔工贸游一体化的渔港经济区。2023年8月,中心渔港水产品交易中心建成。人工岛建成后东侧宁远河口淤积加重。
材料二:图为崖州城区及崖州湾区域简图。
(1)描述崖州湾海区海底地形特征
(2)在答题卡相应图中用虚线画出宁远河口河水与海水的分界面,分析宁远河口泥沙淤积加重的原因。
(3)简述渔港经济区的建设对崖州渔业产业的促进作用。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低空经济是以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大力引进低空经济优质项目,深圳和广州低空经济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已形成完整产业链。2024年2月,自深圳出发的跨海电动“空中的士”降落珠海,3小时行程缩短至20分钟。
材料二:图1为低空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图2为珠三角地理位置。
(1)与传统地面交通运输方式相比,说明利用“空中的士”运输的优势。
(2)分析珠三角地区发展低空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
(3)简述我国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对城市公共服务业的积极意义。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图为大食物观视角下中国耕地保护分区调控与协同机制图。
材料二:践行大食物观,需要立足广阔的国土空间、区域优势资源和农业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包括通过数字技术融合其他要素的“数字生产力”,在绿色、低碳理念和新能源技术下的“绿色生产力”以及依托海洋科技、走向深海、实现海陆循环的“蓝色生产力”。
(1)从耕地系统和食物系统的角度,分析我国“大食物观”形成地理背景。
(2)从践行大食物观的角度,分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有机质含量(%)
水田
2.56
旱地
3.11
林地
4.24
灌木林
4.22
扬州市2024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
地理
2024.05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给监考老师。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请您用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4.如有作图需要,可用2B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写清楚。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涂黑(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某校地理小组开展实践活动,对南京(32°N,119°E)、武汉(31°N,114°E)、广州(23°N,113°E)、北京(40°N,116°E)四地的日月升落、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进行研究。2023年9月29日中秋节当晚,地理小组记录南京的月出时间约为北京时间17:57。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中秋节武汉的月出地方时最接近( )
A. 17:57B. 18:15C. 17:35D. 18:00
2. 能正确示意北京、广州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范围的是( )
A. B.
C. D.
【答案】1. A 2. A
【解析】
【1题详解】
中秋节日落时月出,所以南京(32°N,119°E)的月出时间约为北京时间17:57,此时当地时间约为17:53。由于南京和武汉纬度差异不大(可认为约同一纬度地区),同一天其昼夜长短相同,日落的地方时相同,所以武汉日落的地方时也约为17:53,A选项时间最为接近,排除BCD,故选A。
【2题详解】
广州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夏至日存在直射现象,即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90°,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可能达到90°,排除BC。北京纬度较广州更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越大(图中表现为北京所示的方框对应的横轴宽度更宽),A正确,D错。故选A。
【点睛】(1)满月月出月落时间:黄昏月出,清晨月落,整夜可见。(2)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既无太阳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3)夏半年,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冬半年,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冰碛土主要来自于冰川表面差异消融产生的碎屑物质、汇入冰川体系中的周围碎屑物及细粒粘土。图为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影响同一冰川末端表面差异消融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质构造B. 地面反射C. 海拔高度D. 光照强度
4. 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过程是( )
A. 气温回升—冰碛物形成—流水侵蚀搬运、堆积
B. 降水增多—水力侵蚀冰碛土—风力搬运、堆积
C. 地震发生—冰水沉积物增多—流水侵蚀、搬运
D. 冻融风化—冰屑沉积物增多—冰川搬运、堆积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冰川消融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冰川末端表面地面反射存在差异,会影响冰川消融,地面反射强,吸收的太阳辐射少,温度低,消融漫,地面反射弱,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消融快,B正确;地质构造对温度影响较小,A错误;海拔高低、光照强弱会影响到地面温度,导致冰川末端表面消融存在差异,但由图可知,在冰川末端表面,其海拔高度、光照强度相同,因此二者不是末端表面差异消融的影响因素,C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问题涉及冰川、流水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冰碛物:当冰川在运动过程中通过挖掘,磨蚀岩石,产生大量碎屑物,这些碎屑物进入冰川,被冻结在冰川底部,当冰川前进受阻时,这些被碎屑物并堆积下来成为冰碛物。在冰川末端的表面,是冰川和基岩过渡地带,基岩对太阳反射率远低于冰川,吸收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冰川前端升温,冰川融化,冰碛物被释放出来,冰川融化增多,流水增加,流水携带着冰碛物,顺着沟道不断冲刷,形成泥石流,冰碛物被冲进河水,使河道排水不畅,堵塞河道,上游形成为堰塞湖,因此冰碛土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灾害过程是:气温回升—冰碛物形成—流水侵蚀搬运、堆积,A正确,排除BCD,故选A。
【点睛】冰川地貌分为冰川侵蚀地貌与冰川堆积地貌。冰川侵蚀地貌:角峰、冰斗、刃脊、羊背石等;冰川沉积地貌:冰碛丘陵、侧碛垄、鼓丘等。
广州市从化区观测站于某年10月15日—11月16日对当地山谷风进行研究,发现当背景风小于1.5m/s时,局地风明显。图示意从化区观测点山谷风风频平均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该观测点山风转为谷风的时刻约为( )
A. 0:00B. 10:00C. 18:00D. 22:00
6. 能正确表示观测点位置的是( )
A. B. C. D.
7. 图示昼夜最大风频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坡日照时间较长B. 白天阳坡与山谷温差大
C. 南坡季风影响变小D. 夜晚山谷降温速度更快
【答案】5. B 6. A 7. B
【解析】
【5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白天山谷地区盛行谷风,夜间盛行山风,据图示时间段判断,在白天主要盛行西南风,在夜间主要盛行东北风,山风转为谷风的时间即为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的时间,读图可知在10—11时是谷风转为山风的时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据图示时间段判断在白天谷风风向主要是西南风,在夜间山风的风向主要是东北风,谷风是由山谷向山坡吹的风,谷风是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吹的风,气压梯度力方向也是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方向,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从而形成西南风,所以判断较高海拔处在偏北侧,较低海拔的山谷在偏南侧,夜间盛行山风东北风也能说明山坡在山谷的偏北方向,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广州市从化区在北回归线附近,年内光照多从偏南侧照射而来,南坡是阳坡,光照时间较长,A错误;白天阳坡接收太阳光照时间较长,增温幅度较大,而山谷地区由于地形阻挡接收太阳光照时间较短,造成白天南坡阳坡与山谷温差大,而白天盛行偏南风,所以偏南风频比偏北风频大,B正确;广州市所受的夏季风是以偏南风为主,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受夏季风影响大,C错误;夜间山谷降温速度小于山坡,D错误。故选B。
【点睛】山谷风白天吹谷风(从谷底吹往山顶),晚上吹山风。其主要原理是:山顶与谷底附近空气的热力差异。白天山顶受热多,空气增温,气压低,所以风从气压高的谷底往上吹,晚上正好相反。
图为世界部分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①~⑥的箭头表示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风向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
A. ②④B. ②⑤C. ③⑤D. ③⑥
9. 与气温高、气流辐合下沉特点相符的气压中心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8. C 9. D
【解析】
【8题详解】
图中①②④⑥是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图中的③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⑤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综上所述,风向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③⑤,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甲为冷高压,气温低,A错误;乙和丙为低压,气流上升,BC错误;丁为高压,是副热带高压留在海洋上形成的高压中心,气温高,气流在高空辐合后下沉,D正确。故选D。
【点睛】气压带风带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的,气压带、风带偏北,表明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可知此时正是北半球的夏季。夏季,大陆增温快,气压低,亚欧大陆上出现的气压中心是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
高黎贡山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呈南北走向,垂直带谱明显。图为高黎贡山南段东、西坡观察样地总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观察样地总物种丰富度( )
A. 随着海拔的升高明显增加B. 最高值出现在东坡海拔2200米处
C. 低海拔处东西坡差异不大D. 西坡比东坡垂直梯度变化更显著
11. 影响东、西坡总物种丰富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降水B. 热量C. 坡度D. 岩性
【答案】10. D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观察样地无论东坡还是西坡,总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升高明显减少,A错误;物种丰富度的最高值出现在西坡2200米处,B错;在低海拔处,东坡物种丰富度大,西坡物种丰富度小,差异明显,C错误;总体来看,西坡物种丰富度最高值接近150,最低值约55,东坡物种丰富度最高值约115,最低值约55,西坡比东坡物种垂直梯度变化更显著,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从图中来看,西坡总物种丰富度大于东坡,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因素有光照、热量、水分、人类活动等,岩性对物种丰富度影响小,D错误;随山地海拔升高水热条件会发生变化,物种丰富度随之变化,高黎贡山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呈南北走向,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水分条件好,利于植物生长,东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物种丰富度小,A正确;同一海拔处热量差异不大,但据图分析,海拔相同时,西坡物种总丰富度高于东坡,因此热量不是主导因素,B排除;坡度大,有机质易流失,土壤肥力低,物种丰富度低,但图中不能反映东西坡坡度差异导致物种丰富度差异,C排除。故选A。
【点睛】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滇西北,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大地缝合线上,是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交汇地带。高黎贡山连接着东喜马拉雅地区、横断山地区、印缅地区,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
广西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部与南部分布有平原和台地。图为广西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图。表为广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制作广西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图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 RSB. VRC. GPSD. GIS
13. 广西南部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
A. 气温低,微生物分解速度较慢B. 多水田旱地,作物消耗养分多
C. 坡度大,径流侵蚀养分流失快D. 多灌丛草地,有机质输入量少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广西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图属于专题地图,该类地图的制作需要统计分析相关地理信息,应借助GIS技术,D正确。RS主要是对面状地理信息进行远距离的获取,GPS主要对地理信息进行定位和导航,制作专题地图与VR(虚拟现实技术)无关,ACD错。故选D。
【13题详解】
广西南部纬度低,气温高,微生物分解速度较快,A错误;据材料可知,中部与南部分布有平原和台地,多水田旱地,作物消耗养分多,B正确;与北部相比,坡度较小,径流侵蚀养分流失慢,C错误;南部多水田旱地,灌丛草地占比重小,D错误。故选B。
【点睛】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影响因素: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及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埋木种植床是一种用腐木制作高架栽培床来改良土壤的技术。图示意阿尔卑斯山深处科梅霍夫农场埋木种植床的剖面结构和排列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推测该地种植床底层需埋设大块原木是由于该地( )
A. 地温较低B. 森林广布C. 风力强劲D. 土壤贫瘠
15. 该地埋木种植床的排列方式主要是为了( )
A. 保水保温B. 保土排水C. 调节气候D. 防风固沙
【答案】14. A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阿尔卑斯山深处科梅霍夫农场,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农场海拔较高,地温较低,种植床底层需埋设大块原木可以减少较低的地温对农作物的影响,A正确;森林面积广布是能够提供大量的原木的条件,但不是埋设大块原木的原因,B错误;大块原木铺设在种植床底层,并不能削减风力,因此与风力强劲关系不大,C错误;该地植被覆盖率较高,有机质来源丰富,且地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较慢,土壤养分含量较高,较为肥沃,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埋木种植床的排列与等高线斜交。该地位于阿尔卑斯山深处,受盛行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风沙灾害较少。种植床的走向若与等高线平行,会拦蓄地表径流,不利于排水;种植床的走向若与等高线垂直,地表径流流速快,会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种植床的排列与等高线斜交综合了这两种模式的优缺点,既能起到一定的保土作用,也有较好的排水条件,B正确,AD错误;不同种植床的排列方式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没有明显差异,C错误。故选B。
【点睛】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地形和水文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和科技发展等。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农业生产在不同区域的差异和特点,预测和评估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和措施。
高能洪水是大量水体短时间内急剧释放且水流能量高的超常规洪水。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易发生高能洪水,导致河谷两侧巨型边滩分布较多。图为雅鲁藏布江巨型边滩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雅鲁藏布江流域易发生高能洪水的直接原因是( )
A. 流域面积广B. 堰塞湖溃决
C. 滑坡体堵江D. 泥石流入江
17. 区别一般河漫滩与巨型边滩的主要依据是( )
A. 面积大小B. 土层厚度C. 沉积结构D. 物质来源
【答案】16. B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雅鲁藏布江流域易发生高能洪水的原因是滑坡体堵江,滑坡体堵江后,上游水位上涨,堰塞湖形成,堰塞湖溃决后,大量洪水倾泻而下,形成高能洪水,B正确。流域面积广,泥石流、滑坡、堰塞湖等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但不是高能洪水形成的直接原因,A、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巨型边滩是短时间内急剧释放且水流能量高的超常规洪水携带泥沙堆积形成的,因此其分选性比较差,而一般河漫滩是由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的,流速慢具有一定分选性,因此两者沉积结构不同,C正确;面积大小与土层厚度可以直接通过观察分辨出来,但无法从本质上区分一般河漫滩与巨型边滩,A、B错误;两者物质来源相同,都是河流从上游搬运而来,D错误。故选C。
【点睛】高能洪水具有超强的动力,一次性释放大量的水,不仅会造成雅鲁藏布江的迅速下切,而且一旦进入印度洋还会改变洋流。当高能洪水进入下游的恒河平原时,对古人类的生存环境会产生巨大的破坏。
人口回流是指前往发达地区的务工人员返回户籍地的现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升级,粤西农村流动人口回流现象逐渐显现,其回流人口主要向市辖区和经济强县集聚。图为2015~2019年粤西三地人口回流规模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2015—2019年间,粤西地区( )
A. 人口持续回流B. 阳江回流最少
C. 湛江流失加剧D. 茂名回流显著
19. 粤西地区出现人口回流现象的主要“拉力”是( )
A. 返乡养老B. 乡村振兴C. 产业转入D. 医疗改善
【答案】18. D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总体上粤西人口回流以负值的时间为多,且人口回流以负值的绝对值远大于正值,说明总体上粤西人口在流失,A错误;阳江在2017年,2019年有少部分人口回流,而湛江2015—2019年间人口回流规模均为负值,说明湛江回流量最少,B错误;湛江人口流失现象先加剧,后有所缓解,C错误;茂名自2015年到2016年流出人口在减少,到2017年到2019年回流人口都是正增长,说明人口回流最显著,D正确。故选D。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升级,伴随着相对发达的产业升级会出现产业转移,粤港澳大湾区转移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粤西地区,因此粤西地区某些市县出现人口回流现象,C正确;高龄劳动力返乡养老和乡村振兴就业岗位增多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升级无关,不是人口回流的主要拉力,A、B、D错误。故选C。
【点睛】回流人口到当地创业、就业,将资金、技术、经验等带回,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工业、服务业等发展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和科技文化发展,增加资金来源,促进当地资源的开发。
运用出租车运营大数据,可以研究城市居民出行行为和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出租车乘客出行方向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根据出租车乘客出行数据推断( )
A. 短、中距离出行的频率基本一致B. 短距离出行的热点集中在居住区
C. 中距离出行频率波动小更为稳定D. 长距离出行主要方向在东南方向
21. 该城市空间形态最可能为( )
A. 条带状B. 组团式C. 团块状D. 分散式
【答案】20. A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据图可知,短距离出行、中距离出行的频率的峰值和谷值基本同步,频率一致,A正确;短距离出行主要指3公里以内的距离,而出租车载客地多在人口密集区域,中心商务区人口流动量最大,故热点最可能是中心商务区,B错误,远距离出行频率波动小更为稳定排除,C错误;长距离出行频率最高的范围,方位角小于90°,方向大致在东北方向,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条带式城市空间结构的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而据图示信息可知在不同的距离下出租车向北、向东、向南出行量很大,向西出行量也相对较大,而条带式城市空间结构主要是沿两个方向延伸,不会出现该城市出行方向状况,A错误;出租车向北、向南、向东、向西出行量都较大,说明市中心附近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由市中心向周边地区人口密度逐渐减少,符合团块式城市空间形态特征,C正确;网格式与组团式对应的城市中心相对不明显,会造成各个方向上的出行流量相对均衡的情况,不会出现该城市出行方向状况,BD错误。故选C。
【点睛】多核心组团状城市通常是指一个城市有多个核心,每一个核心都辐射周边一片区域形成一个小的团聚型空间形态,多个核心组合形成了整体的组团状城市空间结构。此类城市的各个组团之间往往在空间上并不直接相连,也就是彼此通常分开一段距离,而是通过相对便捷的交通来实现组团之间的交流来往。
为确定区域资源利用和生态建设方向,我国进行了生态功能区划分。图为长江流域一级生态功能区分布图,其中Ⅱ为川江段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图中生态功能区对应正确的是( )
A. Ⅰ——水环境功能保持区B. Ⅲ——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C. Ⅳ——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D. Ⅴ——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
23.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合理方向是( )
A. Ⅱ区域禁止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
B. Ⅲ区域大力发展水电,建能源生产基地
C. Ⅳ区域加大科技投入,建全球服务中心
D. Ⅴ区域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水污染治理
【答案】22 C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图中I位于长江源地区,主要功能为水源涵养,应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A错误;Ⅲ位于三峡库区上游,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B错误;Ⅳ所在的洞庭湖流域和鄱阳湖流域对长江汛期的洪水调节具有重要功能,应为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C正确;V位于长江下游河口段,地处河海交汇地段,两岸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水质易受到污染,应为水环境功能保持区,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Ⅱ为川江段水源涵养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禁止开发不利于当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A错误;Ⅲ为三峡库区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大力开发易破坏生态环境,B错误;Ⅳ应为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适时分蓄洪水、削减洪峰,建全球服务中心可能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C错误;V位于长江入海口,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多,应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水污染治理,保护水环境,D正确,故选D。
【点睛】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注意这里的“开发”特指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
2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崖州湾是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南侧的一段海湾。2011年,崖州区依托岸线资源修建人工岛,积极打造以中心渔港为核心,海陆统筹、港产城融合、渔工贸游一体化的渔港经济区。2023年8月,中心渔港水产品交易中心建成。人工岛建成后东侧宁远河口淤积加重。
材料二:图为崖州城区及崖州湾区域简图。
(1)描述崖州湾海区海底地形特征。
(2)在答题卡相应图中用虚线画出宁远河口河水与海水的分界面,分析宁远河口泥沙淤积加重的原因。
(3)简述渔港经济区的建设对崖州渔业产业的促进作用。
【答案】(1)地形类型为大陆架;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两侧等深线密集,坡度较大;中部等深线稀疏,坡度较小。
(2)绘图,画出向海洋方向倾斜的虚线入海口处水流速度减缓,海水对河水顶托作用增强,泥沙淤积加重;人工岛及南山港建设削弱沿岸流(海浪、风暴潮)能量,泥沙淤积加重
(3)促进海产品加工业发展,增加附加值;带动冷链物流等服务业发展,延长产业链;促进海产品贸易发展,提升渔业交易水平;促进渔业产业集群发展,形成规模效应;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利于产业结构升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崖州城区及崖州湾区域简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形特征、流水堆积与农业区位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海底地形特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的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崖州湾是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南侧的一段海湾,结合图可知,崖州湾海区海底地形类型为大陆架;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两侧等深线密集,坡度较大;中部等深线稀疏,坡度较小。
【小问2详解】
宁远河口河水与海水的分界面,由于表层受淡水的注入影响,河水稀释海水,河水与海水的分界面偏向崖州湾,绘图如下: 读图可知,宁远河口位于入海口,入海口处水流速度减缓,海水对河水顶托作用增强,泥沙淤积加重;崖州区依托岸线资源修建人工岛,人工岛及南山港建设削弱沿岸流(海浪、风暴潮)能量,泥沙淤积加重。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打造以中心渔港为核心,海陆统筹、港产城融合、渔工贸游一体化的渔港经济区,渔港经济区的建设增加海产品的捕获量,促进海产品加工业发展,增加附加值;海产品属于易变质腐烂的食品,其发展会带动冷链物流等服务业发展,延长产业链;海港经济区的建设促进海产品贸易发展,提升渔业交易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渔业产业集群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增加经济收益;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利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2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低空经济是以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大力引进低空经济优质项目,深圳和广州低空经济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已形成完整产业链。2024年2月,自深圳出发的跨海电动“空中的士”降落珠海,3小时行程缩短至20分钟。
材料二:图1为低空经济产业链示意图。图2为珠三角地理位置。
(1)与传统地面交通运输方式相比,说明利用“空中的士”运输的优势。
(2)分析珠三角地区发展低空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
(3)简述我国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对城市公共服务业的积极意义。
【答案】(1)速度快,运输效率高;受地面因素干扰小,适应范围广;运输成本低,绿色环保。
(2)岛屿众多,“空中的士”对区域间联系更具优势;经济水平高,潜在市场需求大;产业基础好,产业链完整;政策支持,发展前景好;科技发达,创新环境好。
(3)增强应急保障能力;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效率;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打造综合立体交通新格局
【解析】
【分析】本题以低空经济产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工业区域因素分析、交通运输队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空中的士是一种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可以在空中运行,速度较快,运输效率高;地面交通拥堵、地形限制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小,受地面交通影响较小,适应范围广;而且属于电动出行方式,绿色无污染,环保性较好。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珠三角位于沿海地区,岛屿众多,陆路交通不便,“空中的士”对区域间联系更具优势;经济水平高,发展速度快,运输需求量大,潜在市场需求大;据材料“深圳和广州低空经济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可知,产业基础好,产业链完整;据材料“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大力引进低空经济优质项目”可知,政策支持,发展前景好;珠三角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科技发达,创新环境好。
【小问3详解】
低空飞行器,尤其是无人机,具有快速部署和灵活机动的特点,能够迅速飞抵灾区或事故现场进行侦察和救援,大大缩短响应时间,提高救援效率,增强应急保障能力;低空经济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应急救援、消防、警务等领域,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的效率;低空经济还有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打造综合立体交通新格局。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图为大食物观视角下中国耕地保护分区调控与协同机制图。
材料二:践行大食物观,需要立足广阔的国土空间、区域优势资源和农业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包括通过数字技术融合其他要素的“数字生产力”,在绿色、低碳理念和新能源技术下的“绿色生产力”以及依托海洋科技、走向深海、实现海陆循环的“蓝色生产力”。
(1)从耕地系统和食物系统的角度,分析我国“大食物观”形成地理背景。
(2)从践行大食物观的角度,分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答案】(1)人均耕地减少,耕地质量退化,粮食安全压力大;我国土地类型(地形、气候、土壤)多样,适合发展多种经营;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促进耕地系统可持续发展。
居民追求营养健康,饮食结构多元化;粮食替代产品增多,可缓解粮食安全危机。
(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优化农业政策,引导居民调整膳食结构;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全面落实“藏粮于技”(提高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区域联系,拓展农产品来源渠道多元化;拓展农业生产用地,实现耕地资源向国土资源扩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粮食安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了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我国“大食物观”形成地理背景 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提取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讨论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我国人口数量据世界第一,加上人类活动导致耕地在被侵占,人均耕地减少,由于多年的连续耕种,土壤肥力下降快,耕地质量退化,粮食安全压力大;我国土地类型(地形、气候、土壤)多样,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面积都较大,平原地区适宜种植业,山地山地高原发展畜牧业,适合发展多种经营;全球变暖的影响对农业影响逐渐加剧,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促进耕地系统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追求吃饱,更重要是居民追求营养健康,饮食结构多元化;我们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食品,加上粮食替代产品增多,可缓解粮食安全危机。
【小问2详解】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农副产品、海产品的的经营,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优化农业政策,引导居民调整膳食结构,要追求营养健康、荤素搭配的饮食结构;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引导农民和血种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全面落实“藏粮于技”(提高农业新质生产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整治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问题,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区域联系,拓展农产品来源渠道多元化,确保我国粮食的正常供应和战略储备;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力,拓展农业生产用地,实现耕地资源向国土资源扩展。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有机质含量(%)
水田
2.56
旱地
3.11
林地
4.24
灌木林
4.2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扬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调研模拟预测测试地理试题及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5,5m/s时,局地风明显,56,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
这是一份202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 地理试卷及参考答案,文件包含202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地理pdf、202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