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细胞的生命历程-【分项汇编】2024年高考生物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展开1.(2024届·广东省·一模)某同学利用秋水仙素诱导红葱(2n=16)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分别于实验过程中的24小时(左图)和48小时(右图)拍到以下两张照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制作装片时需用卡诺氏液解离根尖细胞
C.细胞甲正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
D.细胞乙经历了3次染色体加倍
【答案】A
【分析】1、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详解】A、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
B、制作装片时卡诺氏液的作用是固定装片,解离所用的试剂是解离液,B错误;
C、处于中期的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且着丝粒(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图示甲不是有丝分裂中期,C错误;
D、红葱的染色体数目是16,据图可知,细胞甲染色体数目为32条,此时经历了24小时,染色体加倍一次,细胞乙的染色体数目约为58条,经历48小时,则约经历了2次染色体加倍,D错误。
故选A。
2.(2024届·广东深圳·一模)“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下列相关操作及目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解离:用药液使DNA和蛋白质分离开
B.漂洗:用清水进行漂洗防止解离过度
C.染色:用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D.制片:用拇指按压盖玻片使细胞分散
【答案】A
【分析】洋葱根尖装片的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甲紫或醋酸洋红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再用高倍镜观察。
【详解】A、使用1:1的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进行解离,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A错误;
B、漂洗时使用清水清洗药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B正确;
C、使用碱性染料甲紫或醋酸洋红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C正确;
D、制片时,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用拇指按压载玻片,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有利于观察,D正确。
故选A。
3.(2024届·广东湛江·一模)研究表明:BCL2蛋白能阻止BIM等蛋白在细胞的线粒体上发生聚合并穿孔,从而维持线粒体的完整,起到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丙酮酸在线粒体内膜上氧化分解
B.BIM等蛋白所参与的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程序性死亡
C.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D.使用BCL2抑制剂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
【答案】A
【分析】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常常被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
【详解】A、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氧化分解释放能量,A错误;
B、BIM等蛋白所参与的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程序性死亡,B正确;
C、细胞凋亡是机体控制的有序死亡,有利于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C正确;
D、使用BCL2抑制剂导致不能阻止BIM等蛋白在细胞的线粒体上发生聚合并穿孔,不能维持线粒体的完整,从而促进了细胞凋亡,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D正确。
故选A。
4.(2024届·广东佛山·一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试剂有助于实验目的的达成。下列材料或试剂的选择,合理的是( )
A.选用洋葱鳞片叶提取叶绿体色素
B.选用大蒜根尖分生区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
C.选用H2O2作为底物探究酶的最适温度
D.选用甲紫溶液对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
【答案】D
【分析】洋葱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含有叶绿体;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外层表皮细胞含有紫色液泡,可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色素含量较多,用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洋葱的绿叶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详解】A、洋葱鳞片叶没有叶绿体,也没有叶绿体色素,A错误;
B、大蒜根尖分生区没有中央大液泡,不能进行质壁分离,B错误;
C、H2O2的分解速率本身受到温度影响,不能作为底物探究酶的最适温度,C错误;
D、染色体可以被碱性染料染色,可选用甲紫溶液进行染色,D正确。
故选D。
5.(2024届·广东大亚湾区·统考一模)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时,可发现下图缺少处于( )
A.间期和前期的细胞B.前期和中期的细胞
C.中期和后期的细胞D.后期和末期的细胞
【答案】B
【分析】有丝分裂过程:
(1)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2)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3)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
(4)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图中有细胞即将一分为二,末期的细胞,也有着丝粒分裂均匀地移向两极的后期的细胞,缺少的是前期和中期的细胞,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2024届·广东汕头南澳中学·一模)乙型肝炎病毒(HBV)的HBx蛋白能诱导P53的表达,P53是肿瘤抑制基因,其表达产物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表达产物的积累会导致细胞死亡,HBx蛋白诱导干细胞死亡的过程属于( )
A.细胞凋亡B.细胞坏死
C.细胞衰老D.细胞癌变
【答案】A
【分析】细胞凋亡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HBx蛋白通过诱导干细胞中 P53 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死亡,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4届·广东汕头南澳中学·一模)关于细胞分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质没有螺旋化现象
B.动物细胞质分裂时赤道板处的线粒体数量较多
C.细胞能够根据内外环境变化而调控周期的时间
D.植物的无性生殖主要通过有丝分裂实现
【答案】A
【分析】染色体数目减半过程中,需要经过染色质缩短变粗、螺旋化变成染色体才能保证染色体均匀分配。
【详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质有螺旋化现象,如: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错误;
B、动物细胞质分裂时,细胞膜需要向内凹陷,这个过程需要收缩环参与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因此赤道板处的线粒体数量较多,B正确;
C、细胞能够根据内外环境变化而调控周期的时间,例如干细胞,C正确;
D、植物的无性生殖主要通过有丝分裂实现,如植物组织培养就是无性生殖,进行的是有丝分裂,D正确。
故选A。
8.(2024届·广东湛江·一模)除草剂乙草胺能被棉花根系吸收,高浓度乙草胺抑制棉花细胞呼吸,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造成DNA损伤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异。图1为棉花细胞染色体桥显微图,图2为染色体桥示意图,染色体桥会在着丝粒移向两极时,在两着丝粒间的任意位置断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高浓度乙草胺能使棉花根尖分生区细胞周期变短
B.若高浓度乙草胺干扰DNA的合成,则可能导致棉花根尖分生区间期细胞增多
C.观察棉花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异常时,制作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D.染色体桥的断裂发生在后期,所产生的子细胞会出现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
【答案】B
【分析】观察有丝分裂实验,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由题意可知,染色体桥会在着丝粒移向两极时,在两着丝粒间的任意位置断裂,说明染色体桥的断裂发生在后期,所产生的子细胞会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
【详解】A、高浓度乙草胺抑制棉花细胞呼吸,干扰核酸和蛋白质合成,故能使棉花根尖分生区细胞周期变长,A错误;
B、DNA合成在分裂间期,若高浓度乙草胺干扰DNA的合成,则可能导致棉花根尖分生区间期细胞增多,B正确;
C、观察棉花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异常时,制作装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错误;
D、染色体桥的断裂发生在后期,所产生的子细胞会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会导致数目变异,D错误。
故选B。
9.(2024届·广东大亚湾区·统考一模)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LSCD)会造成患者严重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某研究团队将来自捐献者的皮肤细胞编辑为iPS细胞,诱导其分化为各种其他类型的细胞,然后从中筛选出所需的角膜细胞并制成细胞薄膜。把细胞薄膜移植给LSCD患者后,细胞薄膜持续不断地生成角膜细胞,患者视力得到恢复且没有出现排斥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iPS细胞的分裂、分化潜能并不比角膜上皮干细胞高
B.iPS细胞与角膜细胞的基因组成和细胞功能没有区别
C.若移植的新角膜产生其他类型的细胞可导致移植失败
D.用iPS细胞治疗LSCD不存在伦理争议和安全性风险
【答案】C
【分析】iPS细胞是人工诱导产生的多能干细胞,其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可以诱导分化成多种组织细胞。
【详解】A、iPS细胞属于多能干细胞,而角膜上皮干细胞属于专能干细胞,所以iPS细胞的分裂、分化潜能比角膜上皮干细胞高,A错误;
B、iPS细胞与角膜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都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得它们在功能上出现差异,B错误;
C、若移植的新角膜没有产生角膜细胞,而是产生其他类型的细胞,患者视力无法恢复,导致移植失败,C正确;
D、用iPS细胞治疗LSCD存在伦理争议和安全性风险,D错误。
故选C。
10.(2024届·广东茂名·一模)circRNA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环状RNA分子。circRNA 0055625(简称“C”)在胃癌细胞中表达上调,并可与某种miRNA(一种单链小分子RNA,简称“M”)结合而负向调控该miRNA的合成,从而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C是胃癌细胞内的一种抑癌基因
B.M对胃癌细胞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C.C与M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呈负相关
D.C与M的结合是因为两者具有相同序列
【答案】C
【分析】人和动物体的染色体上存在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BC、C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会上调,并且负向调控miRNA的合成,从而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说明C不是胃癌细胞内的抑癌基因,M对胃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AB错误、C正确;
D、C与M结合是因为两种RNA具有互补序列,D错误。
故选C。
11.(2024届·广东汕头·一模)研究发现P53基因能促进DNA损伤的修复,也能促进过度DNA损伤时的细胞发生凋亡。当P53基因发生甲基化修饰使RNA聚合酶识别启动子的能力下降,造成细胞癌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53基因可能是一种原癌基因
B.过度DNA损伤会诱发细胞癌变
C.发生凋亡的细胞内无基因表达
D.P53基因甲基化造成该基因突变
【答案】B
【分析】1、一般来说,原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是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增殖所必需的,这类基因一旦突变或过量表达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过强,就可能引起细胞癌变。相反,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这类基因一旦突变而导致相应蛋白质活性减弱或失去活性,也可能引起细胞癌变。
2、DNA分子中部分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后,会抑制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像这样,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
【详解】A、根据题意,P53基因能促进过度DNA损伤时的细胞发生凋亡;当P53基因发生甲基化修饰使RNA聚合酶识别启动子的能力下降,那么使得P53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造成细胞癌变,可推测P53基因属于抑癌基因,A错误;
B、根据题意,当DNA过度损伤时,P53基因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从而阻止细胞癌变,这说明如果没有P53基因的作用,过度DNA损伤后的细胞不易发生凋亡,诱发细胞癌变,B正确;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因此发生凋亡的细胞内与凋亡有关的基因发生表达,C错误;
D、P53基因甲基化只是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并没有改变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因此不会造成该基因突变,D错误。
故选B。
12.(2024届·广东汕头南澳中学·一模)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若细胞周期进程出现异常情况时,细胞周期检查点机制会被激活以及时中断细胞周期的运行,当细胞进行相应修复后可使周期恢复运转。如图是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检查点的功能,S期为DNA复制期,M期为分裂期。
(1)下列选项中正常情况下可以发生图示过程的有_______(填编号)。
A.根尖生长点细胞B.神经细胞C.胚胎干细胞D.叶肉细胞E.肌细胞F.小肠上皮细胞
(2)与G1期细胞相比,G2期细胞中染色体及核DNA 数量的变化是 。
(3)根据题图信息, 检查点和 检查点有利于维护细胞中基因组的稳定性。细胞周期正常运行依赖于细胞周期检查点机制,若检查点失控,则细胞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4)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质)易被 性染料(如 或醋酸洋红溶液)染成深色。
(5)一个处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如果碱基T与U被大量利用,则该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 期。
(6)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有 个染色体组,移向其中一极的基因为 。
【答案】(1)AC
(2)染色体数量不变,DNA数量加倍
(3) G1~S S
(4) 碱 甲紫溶液
(5)间
(6) 4/四 A、a、B、b
【分析】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细胞进入G1期后,各种与DNA复制有关的酶在G1期明显增加,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都增多了,内质网扩大,高尔基体、溶酶体等的数目都增加了,动物细胞的2个中心粒也彼此分离并开始复制;S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组蛋白合成;在 G2期,中心粒完成复制而形成两对中心粒,微管蛋白以及一些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物质也在此时期大量合成。
【详解】(1)图示过程要发生的前提是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一般而言,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有丝分裂,神经细胞、叶肉细胞、肌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均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而根尖生长点细胞、胚胎干细胞分化程度较低,能进行有丝分裂,AC正确。
故选AC。
(2)G1时,核DNA并未复制,而G2时期,核DNA复制已经结束,故与G1期细胞相比,G2期细胞中染色体及核DNA 数量的变化是染色体数量不变,DNA数量加倍。
(3)根据题图信息,G1~S检查点能防止损伤DNA分子进入S期,S期检查点可防止受损DNA的复制,二者均有利于维护细胞基因组的稳定性。细胞周期正常运行依赖于细胞周期检查点机制,若检查点失控,则细胞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4)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易被碱性染料(如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染成深色。
(5)一个处于细胞周期中的细胞,如果碱基T与U被大量利用,T用于DNA的复制,U用于合成RNA,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故该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间期(主要特点是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6)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时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得到的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基因型相同,故移向其中一极的基因为A、a、B、b。
13.(2024届·广东汕头南澳中学·一模)下图表示人体部分细胞的形成过程,PU、GATA是细胞内两种调控因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图中信息可证明N细胞具有全能性
B.图中自然发育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推测人为调控细胞因子比例可能影响分化方向
D.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答案】A
【分析】N细胞没有表现出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各种细胞的潜能,不能说明具有全能性。个体自然发育过程是分裂分化的结果,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可进行人为调控,说明细胞中具有全部遗传物质,遗传物质不变。细胞分化使细胞趋于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详解】A、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或各种细胞的潜能。图示没有体现出N细胞能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各种细胞,不能表现全能性,A错误;
B、个体自然发育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的结果,B正确;
C、结合题图,在自然发育过程中,单核细胞前体分化为单核细胞,红细胞前体分化成幼红细胞;在人为调控下,单核细胞前体分化为幼红细胞,红细胞前体发育为单核细胞,推测人为调控细胞因子比例可能影响分化方向,C正确;
D、细胞分化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正确。
故选A。
14.(2024届·广东汕头南澳中学·一模)端粒酶是一种含有RNA序列的核糖核蛋白,可利用自身RNA中的一段重复序列作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重复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内没有端粒,也不存在RNA—蛋白质复合体
B.端粒酶能够合成端粒DNA重复序列,表现出逆转录酶活性
C.推测肿瘤细胞内的端粒酶活性较低,使得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D.若降低端粒酶的活性或抑制端粒酶的表达,可延缓细胞衰老
【答案】B
【分析】端粒学说:每条染色体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称为端粒。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分裂次数的增加,截短的部分会逐渐向内延伸,端粒内侧正常基因的DNA序列会受到损伤,导致细胞衰老。
【详解】A、原核细胞内没有染色体因而没有端粒,但是存在RNA—蛋白质复合体,如核糖体,A错误.;
B、端粒酶用利用自身RNA中的一段重复序列作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DNA重复序列,表现出逆转录酶活性,B正确;
C、肿瘤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可能与端粒酶活性较高有关,C错误;
D、细胞会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多而衰老,若增加端粒酶的活性或促进端粒酶的表达,可延缓细胞衰老,D错误。
故选B。
15.(2024届·广东大亚湾区·统考一模)放射治疗(放疗)是重要的癌症治疗手段,其使用的放射线可通过产生含氧自由基伤害癌细胞。但肿瘤组织内部因缺氧而减少含氧自由基的生成,并显著提高癌细胞对放射线的耐受性。传统疗法中,让患者通过高压氧舱吸氧可解决内部氧气不足的问题,但无法有针对性地为癌症部位供氧,限制了治疗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因为癌细胞 ,故肿瘤组织内容易出现局部缺氧。癌细胞周围的环境酸碱度下降,原因是 。
(2)螺旋藻是一种颤蓝细菌,细胞内含有 ,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我国科研团队将磁性颗粒均匀涂至螺旋藻表面,使磁性螺旋藻(MSP)能在外部磁场控制下,靶向运动至癌变部位,治疗机制示意图如图1。该疗法的设计思路:①MSP在癌变部位 ,显著改善了肿瘤的缺氧环境,该过程必须外界补充 ;②在放射线的作用下,MSP释放出叶绿素,叶绿素经激光处理后也能产生大量含氧自由基,导致癌细胞衰老和凋亡。
(3)在离体实验中,不同剂量射线处理MSP对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见图2,该图说明 。
(4)另外有科学家认为,通过药物抑制癌细胞线粒体的功能,也可以在放疗中达到类似使用MSP的效果。你是否赞成该观点?为什么? 。
【答案】(1) 癌细胞增殖速度快,细胞代谢快,消耗氧气多 癌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乳酸排出胞外,周围的环境酸碱度下降
(2) 藻蓝素和叶绿素 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CO2和光照
(3)随着射线处理剂量的增加,MSP对癌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
(4)不赞成,通过药物抑制癌细胞线粒体的功能的同时,也会对机体正常细胞的线粒体功能进行抑制,可能会影响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分析】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成为不受机体控制、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详解】(1)因为癌细胞增殖速度快,细胞代谢快,消耗氧气多,故肿瘤组织内容易出现局部缺氧。癌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乳酸排出胞外,周围的环境酸碱度下降。
(2)螺旋藻是一种颤蓝细菌,原核生物,细胞内无叶绿体,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因此能进行光合作用。分析图可得,MSP使磁性螺旋藻,在癌变部位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显著改善了肿瘤的缺氧环境,该过程必须外界补充CO2和光照。
(3)在离体实验中,不同剂量射线处理MSP对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见图2,该图说明随着射线处理剂量的增加,MSP对癌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
(4)不赞成,通过药物抑制癌细胞线粒体的功能的同时,也会对机体正常细胞的线粒体功能进行抑制,可能会影响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专题04 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减数分裂)-十年(2013-2022)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04 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减数分裂)-十年(2013-2022)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04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减数分裂-十年2013-2022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专题04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减数分裂-十年2013-2022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十年(13-22)高考生物分项汇编专题04 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减数分裂)(含解析): 这是一份十年(13-22)高考生物分项汇编专题04 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减数分裂)(含解析),共7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4 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减数分裂)——【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真题生物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04 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减数分裂)——【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真题生物分类汇编(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4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减数分裂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真题生物分类汇编解析版docx、专题04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减数分裂新高考专用2020-2022三年高考真题生物分类汇编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