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课件(35份)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说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说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思维导图,陆地自然地带,思维流程,岩石风化物,落叶阔叶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任务一 理解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1.形成的主导因素: 状况。 2.主要分布地区:高大的山体。3.分布规律
【方法技巧】 1.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1)热量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热量逐渐减少。(2)降水量变化:迎风坡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表现为少→多→少;背风坡较少。(3)植被: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表现为森林→灌木→草原草甸→荒漠→冰川。
2.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通常多于北坡,或基带的分布上限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右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通常,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为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雪线高)。
(6)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①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②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下图所示:
【生活实践】 1.天山只有在北坡出现森林带。2.喜马拉雅山南坡相对高度大于北坡,南坡的垂直自然带谱复杂,北坡简单。3.珠穆朗玛峰的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多,雪线分布的海拔低。
情境探究每当季节变换,生活在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牧民便开始“搬家”,更换牧场。从山前平原的春秋牧场,搬至深山里的夏牧场;等到气温下降,再从高山带逐级往下迁,以便赶在冬天来临前,回到河谷低地或沙地周围温暖的冬牧场。生活在草原和高山牧场的牧民们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节利用不同海拔草场的迁徙游牧方式。下图是天山牧场转场示意图。
(1)(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分析生活在新疆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牧民“转场”的根本原因。
(2)(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分析生活在阿尔泰山、天山、帕米尔高原的牧民随季节转场的自然原因。
提示随着海拔的增加,从山麓向上,水热状况及其组合发生变化,产生垂直地域分异。
提示水草丰美和气候适宜是满足牧民放牧的两个基本条件。夏季林带以上降水较多,水草丰美,气候凉爽,是牲畜抓膘增壮的良好场地;冬季山下的河谷低地和盆地,没有厚雪覆盖,便于牲畜觅食牧草,且气候不太寒冷,牲畜可安全过冬。
思维建模下图为非洲最高峰(海拔约5 895米)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山地垂直带谱比较完整,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相对高度大B.地势起伏大C.水热组合状况好D.人类活动干扰小2.推断②自然带为( )A.草原带B.灌丛带C.雨林带D.荒漠带
[2024·河南郑州高二期中]纳板河(下图)位于西双版纳境内,流域内旱雨季节明显,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纳板河流域内最高海拔约2 304米,最低海拔约539米,主要有自然带Ⅰ、Ⅱ两种。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自然带Ⅱ的名称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热带季雨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自然带Ⅰ、Ⅱ分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垂直地域分异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现象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纳板河流域旱雨季节明显,说明该流域低海拔河谷地区的自然带为热带季雨林带,即自然带Ⅰ为热带季雨林带;自然带Ⅱ所在海拔较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发育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自然带Ⅰ、Ⅱ分别为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且热带季雨林带位于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位于地势较高的山地,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3·广东东莞高二期末]我国某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物种基因库”和“生态博物馆”,下图为该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垂直带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材料推测该自然保护区最可能是( )A.祁连山自然保护区B.大巴山自然保护区C.武夷山自然保护区D.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4.近年来,该自然保护区亚高山岳桦林带随海拔升高幼苗、幼树增多,表明( )A.岳桦林种群衰退B.岳桦林种群萎缩C.高山苔原带下移D.岳桦林带在上移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山麓的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故该山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祁连山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大巴山和武夷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三地的基带都不是落叶阔叶林带。第4题,该自然保护区亚高山岳桦林带随海拔升高幼苗、幼树增多,表明岳桦林种群向更高海拔区域扩展,说明种群没有衰退或萎缩,而是岳桦林带在上移,使苔原带后退,也出现上移。
任务二 理解地方性分异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1.含义: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2.形成的主导因素:地形、 、水分等地方性因素。 3.温带湿润区的不同地形的分布规律
【拓展延伸】 1.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及表现
2.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成因和表现
【生活实践】 1.水热条件充足的悬崖峭壁上几乎没有植被的分布。2.热量条件充足的河漫滩上只能生长草本植物,不能生长高大乔木。
海南岛西部从洋浦直到莺歌海的沿海平地、河流三角洲及部分沙地上,分布着一片长约170千米、宽3—20千米的沙漠化土地,这里曾经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稀树草原分布区。下图为海南岛西部沙漠化分布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海南岛西部沿海地区出现的狭长沙漠化土地景观,反映了陆地自然环境的(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2.该地曾经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最重要因素组合是( )A.大气环流+洋流影响B.大气环流+地形起伏C.地形起伏+人类活动D.洋流影响+人类活动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作业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博格达峰天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6章 第2讲 课时38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地方性分异规律【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部分第6章第2讲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pptx、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部分第6章第2讲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教师版docx、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第1部分第6章第2讲课时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学生版docx、第一部分第六章第2讲训练38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文配套课件ppt,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能提升•探新知,垂直带谱,影响因素,针叶树,肥力差,盐碱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