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吉安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吉安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答对得2分,答错得0分。
1. 江西米粉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特色美食。当米粉与水混合并加热时,多糖颗粒会吸水膨胀并糊化,形成粘稠的质地。这种糊化作用有助于米粉在蒸煮过程中保持形状,并使其口感更加软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江西米粉中富含淀粉,该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果糖
B. 米粉糊化过程中,自由水会与淀粉结合并转变成结合水
C. 江西米粉入口后,会引起唾液腺细胞的膜融合速率加快
D. 江西米粉的口感软糯,这种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
【答案】A
【分析】糖类分类及特点:根据是否能水解及水解成单糖的数量分为:
(1)单糖: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如葡萄糖、果糖、核糖等。
(2)二糖:两分子单糖脱水缩合而成,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吸收,常见种类有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两分子葡萄糖组成、植物细胞特有)和乳糖(动物细胞特有)。
(3)多糖:植物:淀粉(初步水解产物为麦芽糖)、纤维素;动物:糖原。它们彻底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详解】A、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A错误;
B、淀粉吸水膨胀并糊化,即淀粉与自由水结合,这部分水会转变成结合水,B正确;
C、米粉入口后,会引起唾液腺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而唾液腺细胞分泌唾液淀粉酶的方式为胞吐,该过程涉及膜的融合,C正确;
D、人的所有感觉都形成于大脑皮层,D正确。
故选A。
2. 内质网是细胞中的“钙”库,内质网腔内的钙离子浓度是细胞中最高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质基质中的钙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入内质网腔
B. 内质网腔内的钙离子进入细胞质基质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C. 浓度差是钙离子向内质网腔运输的主要动力来源
D. 阻断ATP的水解会导致更多的钙离子在内质网腔中积累
【答案】B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详解】A、内质网腔内的钙离子浓度是细胞中最高的,因此细胞质基质中的钙离子进入内质网腔为逆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而离子通道介导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A错误;
B、内质网腔中的钙离子进入细胞质基质为顺浓度梯度运输,因此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
C、钙离子向内质网腔运输为逆浓度梯度的运输,为主动运输,主要动力来源是ATP的水解,C错误;
D、阻断ATP的水解会影响钙离子向内质网腔运输,会不利于钙离子在内质网腔中积累,D错误。
故选B。
3. 实验小组在研究蛋白质的折叠时发现,尿素可以使蛋白质变性,使其丧失特定的空间结构,除去尿素后,蛋白质又可以自发的重新折叠,完全恢复为原来的构象,该现象可以说明( )
A.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由其氨基酸序列决定
B. 变性后的蛋白质都能重新恢复原来的构象
C. 该蛋白质变性过程中肽键会发生断裂
D. 蛋白质变性后不能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A
【分析】由题意可知,尿素可以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除去尿素后,蛋白质能恢复空间结构。
【详解】AB、根据图示过程可知,变性后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没有改变的,该蛋白质能重新折叠出原来的构象,说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由其氨基酸序列决定的,但并非所有变性的蛋白质都能重新恢复原来的构象,A正确,B错误;
C、蛋白质变性过程中空间结构改变,但肽键没有断裂,C错误;
D、蛋白质变性后肽键没有断裂,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
故选A。
4. 研究发现某拟南芥的DNA甲基化缺陷突变体metl-3的大量胞嘧啶的甲基化缺失,导致参与钠离子运输的高亲和性钾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异常升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甲基化缺失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
B. 和正常株相比,metl-3更加适应盐碱环境
C. 突变体metl-3的突变性状不能遗传给子代
D. 甲基化缺失会抑制RNA聚合酶和DNA结合
【答案】B
【分析】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表达水平发生可遗传变化,这种现象称为表观遗传。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表观遗传能够使生物体在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发生可遗传的性状改变。
【详解】A、DNA的甲基化只是对碱基进行了化学修饰,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A错误;
B、根据题意可知,突变体metl-3参与钠离子运输的高亲和性钾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量异常升高,能摄取更多的钠离子,从而提高细胞渗透压,更加适应盐碱环境,B正确;
C、去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即突变体metl-3的突变性状能遗传给子代,C错误;
D、甲基化缺失会促进RNA聚合酶和DNA结合,D错误。
故选B。
5. 某二倍体植物的株高受复等位基因A+、A和a控制,其中A+对A和a为显性,A对a为显性,A控制高茎,A+和a基因均控制矮茎,且两者控制的性状无差别。某随机交配的种群中A+、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群体中的矮茎植株存在4种基因型
B. 该群体中高茎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3
C. 矮茎植株之间杂交,若后代出现高茎,则高茎占1/4
D. 高茎植株之间杂交,若后代出现矮茎,则矮茎占1/4
【答案】C
【分析】已知A+对A和a为显性,A对a为显性,A控制高茎,A+和a基因均控制矮茎,则矮茎植株有A+A+、A+A、A+a和aa,而高茎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
【详解】A、A+对A和a为显性,A对a为显性,因此高茎植株的基因型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而矮茎植株有A+A+、A+A、A+a和aa,一共有4种不同的基因型,A正确;
B、已知A+、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即各基因频率均为1/3,该群落中高茎植株的基因型为AA和Aa两种,其所占的比例为1/3×1/3+2×1/3×1/3=1/3,因此所占比例为1/3,B正确;
C、矮茎植株之间杂交,若后代出现高茎,则亲本的杂交组合为A+A×A+A、A+A×A+a或A+A×aa,后代高茎植株(AA、Aa)所占的比例为1/4或1/2,C错误;
D、高茎植株之间杂交,若后代出现矮茎,则杂交亲本为Aa×Aa,子代aa占1/4,D正确。
故选C。
6. 研究发现,外源生长素可影响WP1基因和CS2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黄瓜的雌蕊和雄蕊的发育(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花芽发育期,喷施适量外源生长素可能会提高黄瓜的产量
B. 花芽发育期,适量乙烯利处理可能会改变黄瓜雌/雄花比例
C. 激素可影响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也会影响激素的合成
D. 黄瓜花的发育需要生长素和乙烯共同调节,无需其他激素
【答案】D
【分析】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而脱落酸和乙烯是抑制植物的生长。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而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
【详解】A、据图分析,花芽发育期,喷施适量外源生长素,会抑制WPI基因的表达,进而解除WPI基因表达产物对雌蕊发育的抑制,另外会促进CS2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会促进雌蕊发育,抑制雄蕊发育,这样可以多开雌花,进而可能会提高黄瓜的产量,A正确;
B、乙烯利可以释放出乙烯,花芽发育期,适量乙烯利处理可能会改变黄瓜雌/雄花比例,B正确;
C、外源生长素会促进CS2基因的表达,而CS2也可促进乙烯的合成,即激素可影响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也会影响激素的合成,C正确;
D、图示信息说明黄瓜花的发育受生长素和乙烯共同调节,但不能说明其他激素对黄瓜花的发育不起作用,D错误。
故选D。
7. 机体的抗体1和抗体2能分别作用于胰岛B细胞和组织细胞表面的受体导致机体患糖尿病,下图表示抗体1和抗体2作用的位点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种抗体都会引起血糖浓度的异常升高
B. 注射胰岛素对抗体2引发的疾病作用更显著
C. 抗体1引起的疾病和机体内胰岛素的浓度降低有关
D. 注射免疫抑制剂对两种抗体引发的疾病都有治疗作用
【答案】B
【分析】据图分析,抗体1与葡萄糖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则胰岛B细胞感受血糖变化的敏感程度降低;抗体2与胰岛素的受体结合,使得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特异性的结合,使得血糖浓度升高。
【详解】A、根据图示分析,抗体1和抗体2攻击自身正常的细胞,引起的都是自身免疫病,其中抗体1会破坏胰岛B细胞表面的葡萄糖受体,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程度下降,抗体2会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因此两者都会引起血糖浓度的升高,A正确;
B、抗体2会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程度,因此注射胰岛素对抗体2引发的疾病作用不显著,B错误;
C、抗体1会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故抗体1引起的疾病和机体内胰岛素的浓度降低有关,C正确;
D、两种疾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都和免疫功能过强有关,因此注射免疫抑制剂对两种抗体引发的疾病都有治疗作用,D正确。
故选B。
8. 杂草是危害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逆境,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农田杂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块农田中的全部杂草不能构成一个种群
B. 农田除草能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 杂草通过竞争阳光、养分等资源抑制农作物的生长
D. 农田轮作能防止优势杂草的产生,提高杂草多样性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多少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详解】A、一块农田的全部杂草属于多个不同的种群,因此不能构成一个种群,A正确;
B、农田除草会降低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降低其抵抗力稳定性,B错误;
C、杂草与农作物的种间关系为竞争,杂草通过竞争阳光、养分等资源抑制农作物的生长,C正确;
D、农田轮作能不断地改变环境条件,从而防止优势杂草的产生,提高杂草多样性,D正确。
故选B。
9. 鸟的尾脂腺是身体气味信号的主要来源。研究发现大太平鸟和小太平鸟尾脂腺释放的化学信号中,有7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受到种间分化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利用这7种成分,模拟身体气味,可以产生类似的引起雌鸟种间识别和选择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同化学信号成分促使了鸟类种间生殖隔离的形成
B. 该实例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C. 释放和气味信号相似的化学物质能提高种群出生率
D. 不同鸟识别的信号分子不同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分析】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颜色、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3)行为信息:是指某些动物通过某些特殊行为,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的某种信息。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不同化学信号成分使鸟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从而产生基因库的差异,最终促使了生殖隔离的形成,A正确;
B、该实例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B正确;
C、释放和气味信号相似的化学物质会干扰交配,从而降低出生率,C错误;
D、不同鸟识别的信号分子不同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C。
10. 微囊法是一种动物细胞培养法,其方法是将一定数量的动物细胞封闭在半透膜的微囊中,然后再将这种包含有细胞的微囊悬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的水和营养物质可透过半透膜进入微囊供应给细胞,细胞的代谢物也可透过半透膜被排出,而细胞分泌的大分子物质则被阻留而积累于囊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微囊法培养能保护细胞少受损伤,有利于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
B. 微囊法培养动物细胞,有利于获得高度纯化的大分子细胞产物
C. 微囊悬浮培养能防止培养过程中出现细胞贴壁生长和接触抑制现象
D. 培养时要向培养液通入95%的空气和5%的CO2组成的混合气体
【答案】C
【分析】1、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无菌、无毒的环境;②营养;③温度:36.5℃±0.5℃;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微囊法能使动物细胞在固定的环境中增殖,因此能保护细胞少受损伤,有利于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A正确;
B、微囊法培养动物细胞,能将细胞分泌的大分子物质被阻留而积累于囊内,将囊破坏就能获得生物大分子,B正确;
C、微囊悬浮培养能防止培养过程中细胞贴壁生长,但是仍然会出现接触抑制,C错误;
D、动物细胞培养适宜的气体环境为95%的空气和5%的CO2组成的混合气体,D正确。
故选C。
11. 在反刍动物的瘤胃中有一些能降解纤维素的厌氧菌,下图表示从瘤胃液中分离纯化能高效分解纤维素目的菌的实验流程,其中乙和丁培养基中含有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的刚果红。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无菌石蜡封住培养基表面,不利于目的菌的繁殖
B. 应从平板丁中周围红色圈最大的单菌落获得目的菌
C. 通过该实验流程,可以统计瘤胃液中目的菌的密度
D. 接种1和2所用的接种工具不同,但都要灼烧灭菌
【答案】D
【分析】刚果红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与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无法发生这种反应。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添加刚果红,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复合物无法形成,培养基中就会出现以这些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详解】A、在瘤胃中生活着一些能降解纤维素的厌氧菌,在培养基表面加入一层无菌石蜡,可营造无氧环境,利于目的菌的繁殖,A错误;
B、刚果红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与纤维二糖和葡萄糖无法发生这种反应。因此平板丁中目的菌形成的单菌落周围会出现较大的透明圈,而不是红色圈,B错误;
C、该实验流程,可以统计培养瓶丙中目的菌的密度,但不能统计瘤胃液中的目的菌密度,C错误;
D、接种1和2所用的接种工具分别是接种环和涂布器,两种接种工具使用时都要进行灼烧灭菌,D正确。
故选D。
12. 由于人类的活动,郊狼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野生郊狼的数量不断减少,濒临灭绝。科研人员利用下图所示流程培育出郊狼乙,该培育郊狼乙的流程中涉及多项生物技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获取郊狼供体细胞的过程无需在无菌无毒环境中进行
B. 该流程可得出郊狼体细胞的细胞核和重组细胞具有全能性
C. 将胚胎植入代孕家犬前,通常代孕家犬需要注射性激素
D. 郊狼乙的遗传物质与代孕家犬不同,与郊狼甲的完全相同
【答案】B
【分析】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是将动物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这个重新组合的细胞发育成新胚胎,继而发育成动物个体的技术。
【详解】A、获取郊狼供体细胞的过程需用到动物细胞培养,而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无菌、无毒环境,A错误;
B、由郊狼甲克隆出郊狼乙,可得出郊狼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郊狼乙是由重组细胞发育而来,也可得出重组细胞也具有全能性,B正确;
C、将胚胎植入代孕家犬前,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主要使用的是孕激素和前列腺素两类,不同的动物的处理方法不同,但不是通过注射性激素进行同期发情,C错误;
D、郊狼乙的核遗传物质与郊狼甲的相同,郊狼乙的质遗传物质与家犬的相同,D错误。
故选B。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2项或2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 人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先增殖分化形成幼红细胞,再排出细胞核转化成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再经历一系列生理过程最终形成成熟的红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幼红细胞内质DNA含量明显多于网织红细胞
B. 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幼红细胞有新蛋白合成
C. 网织红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将会逐渐退化消失
D. 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过程中会发生中心体倍增
【答案】BCD
【分析】红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先形成幼红细胞,幼红细胞排出细胞核后形成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丧失细胞器后形成成熟的红细胞,所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详解】A、幼红细胞与初形成的网织红细胞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有细胞核,但两者的质DNA数量没有明显差异,A错误;
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幼红细胞有新蛋白合成,B正确;
C、网织红细胞会转化成成熟红细胞,而成熟红细胞内没有各种细胞器,因此网织红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将会逐渐退化消失,C正确;
D、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过程中,在间期完成中心体倍增,D正确。
故选BCD。
14. 冬春交替季节是诺如病毒高发期,该病毒能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肠胃炎。下图表示诺如病毒侵入人体后,诱发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其中序号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②和④进行信息交流一定需要物质③
B. 细胞⑥和⑤表面的受体种类一定有差异
C. 细胞⑧诱导靶细胞解体,释放的病毒一定被抗体结合
D. 细胞⑥具有细胞周期时,诺如病毒一定是第二次侵入人体
【答案】ACD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①是吞噬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③细胞因子,④是B淋巴细胞,⑤是浆细胞,⑥记忆细胞,⑦是抗体,⑧是细胞毒性T细胞。
【详解】A、细胞②是辅助性T细胞,该细胞能与B细胞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A错误;
B、细胞⑥是记忆B细胞,能识别抗原,而细胞⑤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说明两者表面的受体种类不同,B正确;
C、细胞⑧是细胞毒性T细胞,该细胞裂解靶细胞后,释放的病毒也可以被其他细胞直接吞噬,C错误;
D、当诺如病毒再次入侵机体时,细胞⑥会被激活,此时该细胞才有细胞周期,进行增殖和分化,但诺如病毒再次入侵机体,并不一定是第二次入侵机体,D错误。
故选ACD。
15. 生态小组调查了某经济鱼类的体重增长率随龄期的变化,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调查鱼类的年龄结构能预测其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 在3~4龄期对该鱼类进行捕捞,对资源的破坏最大
C. 5龄期鱼类的体重达到最大值,是最佳的捕捞时期
D. 在K/2值之后对该鱼类进行适度捕捞能持续获得最大产量
【答案】AD
【分析】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迁入率使种群密度增大,死亡率和迁出率使种群密度降低;
2、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种群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依据,增长型种群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会增加,稳定型种群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会基本保持不变,衰退型种群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会减小。
【详解】A、调查种群的年龄结构能预测该种群未来一段时间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正确;
B、在1~2龄期对该鱼类进行捕捞,对资源的破坏最大,因为这段时间鱼类的增殖速率是最快的,B错误;
C、5龄期鱼类的体重接近最大值,但是4~5龄期鱼的增长率慢,因此应在4龄期前捕捞,C错误;
D、在K/2之后对该鱼类进行捕捞且剩余量在K/2能持续获得最大产量,D正确。
故选AD。
16. 研究发现,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T0基因突变和位于X染色体上的S0基因突变均会导致人患遗传性肾炎,T1表示T0基因的突变基因、S1表示S0基因的突变基因。一位患遗传性肾炎的女性(甲)的基因型为T1T0XS1XS0,一位正常男性(乙)的基因型为T1T0XS0Y,甲和乙婚配后,生育一个患遗传性肾炎的儿子(丙),其基因型为T1T0XS1Y。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T0对T1为显性,S1对S0为显性
B. 甲和乙再生育一个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3/8
C. T1和S1的出现,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D. 自然人群中,患该病的女性多于男性
【答案】BC
【分析】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人群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详解】A、乙的基因型为T1T0XS0Y,不患该病,说明T0对T1为显性,甲的基因型为T1T0XS1XS0,患该病,综上分析,S1对S0为显性,A正确;
B、甲和乙再生育一个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3/4×1/2=5/8,B错误;
C、T1和S1属于非等位基因,因此T1和S1的出现,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C错误;
D、T0/T1控制的遗传性肾炎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男女患病的概率相同,而S0/S1控制的遗传性肾炎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自然人群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D正确。
故选BC。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 植物光合产物产生的部位(如叶片)称为“源”,光合产物储存和消耗的部位(如果实)称为“库”,“反馈抑制假说”认为“源”中光合产物的大量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某实验小组研究了不同库源关系对油茶光合作用的影响,对油茶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处理,并用透光性好的袋子套住叶片和果实,抽出袋中的空气,并注入14CO2和H2O,一段时间后测定植株单叶的光合作用相关指标,以及果实中有机物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光合色素分布在____,实验室分离色素的常用方法为____,叶绿素主要吸收的光为____。
(2)请依据“反馈抑制假说”解释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中,丙组单叶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最低的原因是____。
(3)该实验小组为了进一步探究油茶不同位置新梢叶片14C光合产物在果实中的积累量,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处理,结果发现果实中14C的含量大小关系为第一果>第二果>第三果,且差异显著。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从提高单叶光合作用速率的角度考虑,在进行油茶整形修剪时,应尽量保留____(填“靠近”或“远离”)果实的叶片,理由是____。
(4)根据表格的实验结果可知,油茶修剪改变源库比虽然能够提高单叶的净光合作用速率,但是会减少叶片数量,不利于果实积累有机物,据此请提出一个可供探究的课题:____。
【答案】(1)①. 类囊体薄膜 ②. 纸层析法 ③. 红光和蓝紫光
(2)与甲乙两组相比,丙组的叶片较多,而果实数量相同,即“源”多“库”少,导致叶片中大量的有机物无法输出而积累在叶中,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单叶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相比最低
(3)①. 靠近 ②. 靠近果实的叶片容易将更多的有机物输出到果实,从而减少光抑制现象
(4)探究利于果实积累有机物的最佳源库比
【分析】本题研究研究不同库源比(以果实数量与叶片数量比值表示)对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自变量为库源比,即以果实数量与叶片数量比值;因变量为光合作用以及光合产物分配情况。
【小问1详解】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光合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实验室分离色素的常用方法是纸层析法,叶绿素主要吸收的是红光和蓝紫光;
【小问2详解】根据“反馈抑制假说”可知,与甲乙两组相比,丙组的叶片较多,而果实数量相同,即“源”多“库”少,导致叶片中大量的有机物无法输出而积累在叶中,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单叶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相比最低;
【小问3详解】根据图示可知,果实中14C的含量大小关系为第一果>第二果>第三果,即靠近叶片的果实能获得更多的有机物,因此在油茶整形修剪时,应尽量保留靠近果实的叶片,理由是靠近果实的叶片更容易将更多的有机物输出到果实,从而减少光抑制现象;
【小问4详解】根据表格的实验结果可知,下一步可以探究利于果实积累有机物的最佳源库比。
18. 5-羟色胺(5-HT),也被称为血清素,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大脑中扮演着调节情感、情绪和行为的关键角色。它负责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功能,包括睡眠、食欲和疼痛感知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5-羟色胺水平通常较低,这可能是由于5-羟色胺的合成、释放或再摄取过程出现了问题。下图表示5-HT的代谢示意图,当5-HT分子被转运载体识别并结合时,转运载体会利用钠离子梯度产生的能量将5-HT逆浓度梯度转运到细胞内。回答下列问题:
(1)5-HT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有____。
(2)神经细胞内存储5-羟色胺的突触小泡来自____(填细胞器名称),理由是____。
(3)血清素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机理是____。
(4)MAOID(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SSRI(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是抗抑郁的常用药物,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分别是____。
(5)研究发现,柴胡中主要的活性成分柴胡皂苷A(SSA)具有抗抑郁的作用。某兴趣小组利用模型鼠(患抑郁)和正常鼠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Cn空白组,Md为模型组,Flu为氟西汀组(用药量20mg/kg),SSA-L为低剂量柴胡皂苷A组(用药量10mg/kg),SSA-M为中剂量柴胡皂苷A组(用药量20mg/kg),SSA-H为高剂量柴胡皂苷A组(用药量40mg/kg);氟西汀是一种抗抑郁药物;不动时间指的是强迫小鼠在水中游泳运动时,安静的时间,该时间长短可反映抑郁的程度。
①六组实验组中,除了Md组以外,用到抑郁小鼠的是____。
②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答案】(1)胞吐、主动运输
(2)①. 高尔基体 ②. 5-羟色胺通过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而高尔基体是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枢纽
(3)会引起钠离子通道开启,钠离子大量内流,致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逆转,进而形成局部电流(兴奋)
(4)MAOID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止5-HT被降解,增加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SSRI能抑制5-HT转运载体的转运,减少其被转运回收,增加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进而达到抗抑郁的作用
(5)①. Flu、SSA-L、SSA-M、SSA-H ②. SSA具有抗抑郁作用,适当增加一定浓度,效果更显著
【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5-HT可通过胞吐的方式运输到突触间隙,也能通过转运载体逆浓度梯度运回,说明5-HT进行跨膜运输的方式还有主动运输。
【小问2详解】5-羟色胺通过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而高尔基体是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枢纽,所以神经细胞内存储5-羟色胺的突触小泡很可能来自高尔基体。
【小问3详解】5-HT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其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引起钠离子通道开启,钠离子大量内流,致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逆转,进而形成局部电流(兴奋)。
【小问4详解】据图可知,MAOID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止5-HT被降解,增加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SSRI能抑制5-HT转运载体的转运,减少其被转运回收,增加突触间隙中5-HT的含量,进而达到抗抑郁的作用。
【小问5详解】根据实验目的可知,Cn使用的是正常小鼠,其余五组使用的是抑郁小鼠。根据实验结果可知,SSA具有抗抑郁作用,适当增加一定浓度,效果更显著,同等剂量给药SSA比氟西汀抗抑郁效果好。
19. 位于江西萍乡的玉湖湿地公园具有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统计数据表明园内有维管束植物100科、216属、492种。近年来玉湖湿地公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针对玉湖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问题,政府采取分区施策的原则,将玉湖湿地公园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三个区域,并针对不同区域,实施了不同的植被保护措施。回答下列问题:
(1)玉湖湿地公园有维管束植物100科、216属、492种,这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
(2)生态保育区在外界轻微干扰时能维持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稳定性;合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搭建室内外相结合的休闲游憩空间,展示湿地科普宣教知识,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
(3)政府在恢复重建区完成基础生态修复后,根据需要在园区补充了部分景观植物,以促进植被的恢复,种植植物的类型如下表所示:
在深浅不同的区域种植不同的景观植物,能构成群落的____结构。植物的习性可为植物的生态位研究提供依据,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除需研究其在研究区域内出现的频率外,还需研究其____,试依据生态位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对该种植方案进行合理评价:____。
【答案】(1)物种多样性
(2)①. 抵抗力 ②. 直接
(3)①. 垂直 ②. 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和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③. 该种植方案种植了不同生态位的植物,有利于缓解生物的种间竞争和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种植的植物适应并能修复当地环境,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植被之间能通过相互作用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调,体现了自生的原理
【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位概念不仅指生存空间,它主要强调生物有机体本身在其群落中的机能作用和地位,特别是与其他物种的营养关系。
【小问1详解】玉湖湿地公园有维管束植物100科、216属、492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多样性,即生态系统中有多种多样的物种类型。
【小问2详解】生态保育区在受到外界轻微干扰时能维持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属于直接价值的体现,因此合理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搭建室内外相结合的休闲游憩空间,展示湿地科普宣教知识,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小问3详解】在深浅不同的区域种植不同的景观植物,深浅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除需研究其在研究区域内出现的频率外,还需研究其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和其他物种的关系等,根据表格植物的种植类型及位置可知,该种植方案种植了不同生态位的植物,有利于缓解生物的种间竞争和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另外种植的植物适应并能修复当地环境,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植被之间能通过相互作用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调,体现了自生的原理。
20. Cavelin-3(CAV3)是细胞质膜微囊蛋白,该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膜中。某实验小组将CAV3基因插入到下图所示的质粒上的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下游,使两者共用同一个启动子形成融合基因,并将重组质粒导入到骨骼肌成肌细胞中。实验小组通过对细胞内绿色荧光定位筛选出稳定的细胞株,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重组质粒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将重组质粒导入骨骼肌成肌细胞的方法为____。
(2)为了筛选出成功转化的细胞株,应先将细胞置于含____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并筛选出稳定的细胞株,然后再观察细胞中荧光蛋白的分布情况。现观察到2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类型①绿色荧光分布在整个细胞中;类型②绿色荧光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应筛选类型____(填“①”或“②”)的细胞,另外一种类型细胞出现的原因是____,最后再根据____可筛选出CAV3基因表达能力强的细胞株。
(3)为了进一步确定CAV3基因导入了受体细胞,可用限制酶切割重组质粒后对DNA片段进行电泳,电泳可根据不同DNA分子在____上的差异将其分离。
【答案】(1)①.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②. 显微注射法
(2)①. 新霉素 ②. ② ③. 目的基因未插入到重组质粒中,细胞内导入了空载体 ④. 荧光的强度
(3)分子大小
【分析】基因工程的步骤: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植物、动物、微生物);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需要对DNA进行剪切和拼接,因此需要的工具酶有DNA连接酶和限制酶,将重组质粒导入动物细胞的常用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小问2详解】根据图示可知,该细胞中含有的抗性基因为新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应当将细胞置于含新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并筛选出稳定的细胞株,然后再观察细胞中荧光蛋白的分布情况。观察到2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类型①绿色荧光分布在整个细胞中,类型②绿色荧光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类型①的细胞出现的原因是仅表达了绿色荧光,但是没有表达目的基因,导致荧光蛋白无法随着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定位到细胞膜上,而类型②的细胞表达了目的基因和荧光蛋白基因融合的蛋白质,因此能够将绿色荧光定位到细胞膜上,因此要筛选类型②的细胞,类型①细胞出现的原因是目的基因未插入到重组质粒中,细胞内导入了空载体,根据荧光的强度可筛选出CAV3基因表达能力强的细胞株。
【小问3详解】电泳法是根据DNA分子大小的差异将其分离。
21. 某二倍体植物是自花传粉且闭花授粉植物,不抗冻也不耐贮存,其叶形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受等位基因T/t、C/c控制,当T和C基因同时存在时,叶形为宽叶,否则为窄叶;果实形状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受等位基因F/f控制,圆形对椭圆形为显性。科研人员为了探究等位基因T/t、C/c和F/f在遗传上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宽叶椭圆形植株甲×窄叶圆形植株乙,所得F1中宽叶圆形∶窄叶圆形∶宽叶椭圆形∶窄叶椭圆形=3∶1∶3∶1
实验二:窄叶圆形植株丙×窄叶椭圆形植株丁,所得F1中宽叶圆形∶窄叶圆形∶窄叶椭圆形=1∶1∶2
不考虑互换和突变,回答下列问题:
(1)植株甲、植株乙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
(2)根据实验____(填“一”“二”或“一或二”)的结果分析,等位基因T/t、C/c和F/f分布在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由此可见,等位基因T/t、C/c和F/f在遗传上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实验一的F1中,基因型为TtCcFf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
(4)科研人员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M基因(耐贮存基因)和K基因(抗冻基因)导入该植物体内,获得一株基因型为MMKK的植株。若该植株体内的M基因和K基因均能正常表达,其自交所得子代中既不耐贮存也不抗冻的植株占1/16,请用较为简洁的语言描述上述4个外源基因插入染色体的情况为____。
【答案】(1)TtCCff、TtccFf
(2)①. 二 ②. 2 ③. 不遵循
(3)1/4
(4)插入两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分析】实验一:宽叶椭圆形植株甲×窄叶圆形植株乙,所得F1中宽叶圆形∶窄叶圆形∶宽叶椭圆形∶窄叶椭圆形=3∶1∶3∶1,说明等位基因T/t、C/c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小问1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植株甲的基因型为T_C_ff,植株乙的基因型为T_ccF_(或ttC_F_)。实验一的F1中宽叶∶窄叶=3∶1,说明植株甲的基因型为TtCCf(或TTCcf),植株乙的基因型为TtccF_(或ttCcF_);又因实验一的F1中圆形∶椭圆形=1∶1,可推知植株乙的基因型为TtccFf(或ttCcFf)。综上分析,植株甲、植株乙的基因型分别为TtCCff、TtccFf(或TTCcff、ttCcFf)。
【小问2详解】由实验一可以得出等位基因T/t、C/c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但无法确定等位基因F/f是否位于等位基因T/t、C/c所在的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由实验二中“窄叶圆形植株丙×窄叶椭圆形植株丁,所得F1中宽叶圆形∶窄叶圆形∶窄叶椭圆形=1∶1∶2”可推知,等位基因T/t、C/c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窄叶圆形植株丙的基因型为TtccFf(或ttCcFf),窄叶椭圆形植株丁的基因型为ttCcff(或Ttccff)。若等位基因T/t、C/c和F/f独立遗传,则实验二中F1应出现四种表型且比例为3∶3∶1∶1,与实际不相符合,所以等位基因F/f应位于等位基因T/t或C/c所在的同源染色体上。综上分析,等位基因T/t、C/c和F/f分布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T/t、C/c和F/f在遗传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3详解】实验一的F1中,基因型为TtCcFf植株所占比例为1/2×1/2=1/4。
【小问4详解】科研人员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M基因(耐贮存基因)和K基因(抗冻基因)导入该植物体内,获得一株基因型为MMKK的植株。若该植株体内的M基因和K基因均能正常表达,其自交所得子代中既不耐贮存也不抗冻的植株占1/16,说明该植株产生的配子中不含M基因和K基因的配子占1/4,说明4个外源基因插入两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净光合作用速率/μml·m-2·s-1
9.0
8.25
7.02
单位面积叶绿素相对含量
79.5
71.3
68.5
果实中14C含量/mg
21.9
36.8
66.5
植被
习性
种植水位/cm
作用效果
芦苇
喜温暖、喜水湿、喜阳光、耐高温
30
吸收重金属
香蒲
耐干旱、强抗盐
50~60
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
灯芯草
喜温暖、喜水湿、喜通风
80~100
去除氮和磷
浮萍
避风、静水环境
10~20
降低水中富氧含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吉安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生物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吉安市六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抚顺六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PDF版含解析,文件包含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pdf、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