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华夏造物历史悠久,《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炼生铁B. 晒海盐C. 钉木舟D. 织衣布
【答案】A
【解析】
【详解】A、炼生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晒海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钉木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织衣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A。
2. 化肥对农作物的生长有重要影响。下列肥料能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磷肥能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详解】A、K2CO3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A错误;
B、CO(NH2)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B错误;
C、NH4Cl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C错误;
D、Ca(H2PO4)2中只含有氮、磷、钾这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D正确。
故选:D。
3.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蒸发食盐水B. 取用块状固体
C. 收集氧气D. 熄灭酒精灯
【答案】A
【解析】
【详解】A、蒸发食盐水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受热不均匀,故选项正确;
B、向试管中添加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慢慢使试管直立,故选项错误;
C、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瓶底,防止收集到的气体不纯,故选项错误;
D、熄灭酒精灯时禁止用嘴吹灭,以防引燃酒精灯的酒精,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 2024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全球战塑”。下列行为符合这一活动主题的是
A. 塑料制品难以降解,无需回收
B. 外出就餐,提倡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C. 塑料制品就地焚烧,减少环境污染
D. 减少“白色污染”,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答案】D
【解析】
【详解】A、塑料制品含有机合成材料,难以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不得随意丢弃,故做法错误;
B、外出就餐,提倡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会造成“白色污染”,故做法错误;
C、塑料制品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故做法错误;
D、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做法正确。
故选D。
5. 下列标志应标识在固体试剂瓶上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
【详解】A、该标志为易燃气体标志,不符合题意;
B、该标志为自燃物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C、该标志为爆炸品标志,不符合题意;
D、该标志为腐蚀品标志,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故该标志应标识在 NaOH 固体试剂瓶上,符合题意;
故选D。
6. 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原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百炼成钢”:化学反应改变了元素种类
B. “真金不怕火炼”: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C.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豆萁”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 “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铁锅融雪快是因为金属铁导热性好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铁是含碳量为2%~4.3%的铁合金,钢是含碳量为0.03%~2%的铁合金,钢的含碳量比生铁低,百炼成钢指生铁在空气中反复锤炼,目的是让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含碳量,才成为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A说法错误;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能和其它物质反应,故B说法正确;
C、“燃豆萁”是燃烧秸秆的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C说法正确;
D、铁锅融雪快是因为金属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7. 水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图为自来水厂的生产流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絮凝剂可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下来
B. 活性炭可吸附除去水中的部分杂质
C. 投药消毒可杀灭水中的有害细菌或病毒
D. 从配水泵中出来的水是纯净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自来水厂净水所加絮凝剂一般为明矾,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可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故A正确;
B.活性炭内部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溶解的杂质,如除臭去色,故B正确;
C.投药消毒一般加氯气、漂白粉等,可杀灭水中的有害细菌或病毒,故C正确;
D.从配水泵中出来的水中还溶有某些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D。
8.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生石灰能吸水,常作食品干燥剂
B. 石墨能导电,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C. 小苏打能和酸反应,可以治疗胃穿孔
D. 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作食品干燥剂,符合题意;
B、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作电极,石墨质软,且是灰黑色,容易留下痕迹,可用于制作铅笔芯,不符合题意;
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导致压强增大, 使胃穿孔更加严重,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具有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但是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砹是地球上最稀少的元素,被称为元素中的“小贵族”,有科学家认为具有放射性的砹有潜力治疗癌症。如图是砹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砹属于金属元素B. 砹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85
C. 砹原子的中子数为 125D. 砹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10 g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元素的名称是砹,带“石”字旁,砹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不正确;
B.砹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85,故B不正确;
C.砹原子的中子数=砹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10-85=125,C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不是“g”,故D不正确。
故选:C。
10.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其中矢车菊黄素的化学式为。下列关于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矢车菊黄素是有机物
B. 矢车菊黄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矢车菊黄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一个矢车菊黄素分子中含有8个水分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矢车菊黄素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说法正确;
B、矢车菊黄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1×16):(16×8)=27:2:16,因此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说法正确;
C、由化学式可知,矢车菊黄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说法正确;
D、矢车菊黄素是由矢车菊黄素分子构成的,一个矢车菊黄素分子中含有16个氢原子、18个碳原子和8个氧原子,故说法错误。
故选D。
11.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Y形管设计了以下几个创新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1,可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的结论
B. 实验2,管口处气球的使用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
C. 实验2,a、b处的现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实验3,慢慢倾斜Y形管,将右侧的稀硫酸部分倒入左侧,可得出Zn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干燥的紫色石蕊纸条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湿润的紫色石蕊纸条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B、管口处的气球可以防止反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出,比较环保,体现了绿色化学理念,不符合题意;
C、a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b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符合题意;
D、实验3中,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慢慢倾斜Y形管,将右侧的稀硫酸部分倒入左侧,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产生气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锌排在氢前,说明锌比铜活泼,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 科学家利用“N—掺杂石墨烯量子点”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乙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技术的推广有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B. 该反应前后碳、氢和氧原子个数发生了改变
C. 该反应前后“N-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也发生改变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A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乙醇和氧气,反应消耗了二氧化碳,有利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B错误;
C、“N—掺杂石墨烯量子点”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C错误;
D、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乙醇和氧气,“N—掺杂石墨烯量子点”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AD。
13. 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除去杂质的同时,会引入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
B、石灰水和 Na2CO3溶液都呈碱性,都能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无法鉴别,故选项错误;
C、锌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可以达到除杂的目的,故选项正确;
D、应该用玻璃棒蘸取雨水,沾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雨水的pH,不能把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4. 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 ℃时,80克a加入200克水,充分搅拌,形成不饱和溶液
C. 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D. 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从℃降温至℃,a析出晶体最多
【答案】BD
【解析】
【详解】A、未指明溶液的状态,无法进行比较,故说法错误;
B、t3℃时,a的溶解度为50g,200g水最多能溶解100ga,所以80克a加入200克水,充分搅拌,形成不饱和溶液,故说法正确;
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物质,故说法错误;
D、t3℃时,将等质量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最多的a物质,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BD。
15. NaCl是一种重要资源,其应用与生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应用①操作的主要步骤为: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B. 应用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应用③为提高产率应先通入极易溶于水的,再通
D. 生产中提纯粗盐时可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再过滤、蒸发
【答案】BC
【解析】
【详解】A、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装瓶、贴标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钠溶液通电后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说法正确;
C、NH3极易溶于水,CO2能溶于水,先通NH3使溶液显碱性,有利于CO2的吸收,故选项说法正确;
D、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氧化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可将剩余的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将钙离子生成碳酸钙沉淀;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蒸发后氯化钠固体中混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C。
16. 为了探究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等质量且表面积相同的Fe片、Mg片、Zn片,分别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稀HCl反应,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等质量的三种金属与足量稀HCl完全反应生成等质量的H2
B. Mg比Zn、Fe更适合与酸反应以获得平稳的H2流
C. Zn片与稀HCl反应至5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ZnCl2
D. 相同条件下,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
【答案】D
【解析】
【详解】A、等质量的三种金属与足量稀HCl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不相等,镁反应生成氢气最多,锌反应生成氢气最少,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单位时间内镁反应放热最多,说明镁和稀盐酸反应最剧烈,因此镁和稀盐酸反应时不能获得平稳的H2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Zn片与稀HCl反应至50s时,稀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锌和氯化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镁在三种金属中最活泼,由图中信息可知,相同条件下,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7. 烧杯中盛有CuO和Cu混合物10g,向其中先后滴加120.0g的稀硫酸、300.0g的溶液,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对应的溶液呈蓝色
B. b点对应的固体中含有
C. c点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 加入溶液质量为360g时,生成的质量为27.96g
【答案】AD
【解析】
【分析】烧杯中盛有CuO和Cu混合物10g,先滴入稀硫酸,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故铜的质量为2.0g,当氧化铜完全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变化,再滴入氢氧化钡,氢氧化钡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待硫酸完全反应时,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
【详解】A、a点时,发生了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此时溶液呈蓝色,符合题意;
B、b点时发生反应为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此时对应的固体是硫酸钡和铜,不含氢氧化铜,不符合题意;
C、c点时,氢氧化钡过量,此时溶液中只含氢氧化钡一种溶质,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加入溶液质量为360g时,此时硫酸铜和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可得关系式:CuO~CuSO4~Cu(OH)2
解:设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x
x=9.8g
故生成硫酸钡的质量为:39.76g-9.8g-2.0g=27.96g,符合题意。
故选A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共60分。
18. 中国画历史悠久、风格多样,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
(1)“文房四宝”之一的墨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绘画材料。
①墨由炭黑中加入天然胶等制成。墨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是因为墨汁中的炭黑______。
②宋代《墨经》记载“立窑烧烟法”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炉膛口较小,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瓮中收集的烟可用于制墨。“立窑烧烟法”利用了松木的______(填“完全”或“不完全”)燃烧。
(2)敦煌壁画色彩艳丽,矿物颜料功不可没。其中铁红()常用于壁画中勾勒人物的嘴唇等,铁红与一氧化碳反应可制得铁,该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铁红与某些油料混合涂于铁制品表面,目的是______。
(3)油画促进了中国绘画的多元化发展。长期放置的油画色彩变暗,是因为生成了黑色的PbS。油画修复的方法是用将PbS变为白色的,写出其修复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绘画所用毛笔的笔杆常用竹管制作。竹管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其化学式为,纤维素______(填“是”或“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1) ①. 混合物 ②. 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③. 不完全
(2) ①. CO ②. 防锈
(3)
(4)是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墨由炭黑中加入天然胶等制成,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是因为墨汁中的炭黑,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即使受日光照射或与氧气接触,也不易起变化;
②碳及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能生成炭黑,故“立窑烧烟法”利用了松木的不完全燃烧;
【小问2详解】
铁红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CO;铁红与某些油料混合涂于铁制品表面,可使铁与氧气和水隔绝,起到防锈的目的;
【小问3详解】
PbS与H2O2反应生成PbSO4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S+4H2O2=PbSO4+4H2O;
【小问4详解】
竹管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其化学式为 (C6H10O5) n ,是高分子化合物。
19. 下图为初中化学实验常见的仪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
②实验室利用装置B制备氧气,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当瓶内的水排尽时,说明收集满,同学们用数字化传感仪测出集气瓶中体积分数为95.8%,水蒸气体积分数为3.3%,集气瓶中还存在其他气体的原因可能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③装置B还可制备二氧化碳,将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E装置中,______(填“上方”“下方”)木条先熄灭。
④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来制取氯化氢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某化学兴趣小组自制了一个简易制氧机,如下图所示
①利用A装置可以抽拉的钢丝实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接触与分离,这样设计的优点是______。
②若利用B装置监测产生的流气速率,则a,b端导管的接口应为C装置中的______(选填图中的数字)。
【答案】(1) ①. 分液漏斗 ②. ③. 导管口气泡还未连续均匀地冒出即开始收集气体(答案合理即可) ④. 下方 ⑤. C
(2) ①.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②.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仪器m用于添加液体,名称是分液漏斗;②实验室利用装置B制备氧气,装置B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则是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D装置是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要装满水,导管口气泡刚排出的是装置内的空气,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可以开始收集,故当瓶内的水排尽时,说明O2收集满,同学们用数字化传感仪测出集气瓶中O2体积分数为95.8%,水蒸气体积分数为3.3%,集气瓶中还存在其他气体的原因可能是集气瓶没有灌满水,气泡未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使收集到的氧气中还含有其他气体;③将收集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E装置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会往下沉,使下方的木条先熄灭;④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钠固体和浓硫酸的混合物来制取氯化氢气体,应选用固液加热型发生装置,则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故填:①分液漏斗;②;③导管口气泡还未连续均匀地冒出即开始收集气体(答案合理即可);④下方;⑤C。
【小问2详解】
①利用A装置可以上下抽拉的钢丝,可以实现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接触与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则这样设计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②若利用B装置监测产生O2的流气速率,可将a导管加长并伸入到水面以下,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判断氧气的产生速率,则a,b端导管的接口应为C装置中的②。故填:①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②②。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实验注意事项等,综合性比较强。
20. 低“碳”生活,“氢”装上阵。
(1)化石燃料属于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请写出一种化石燃料的名称______。
(2)2024年3月全国两会提出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底色是绿色低碳。如图是用技术将压入地下实现的封存,封存技术可行的微观解释是______。
(3)2025年我国非化石燃料消费占比将达到20.7%。发展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4)在廉价的“制氢”与安全便捷的“储氢”和“释氢”研究方面,科学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①制氢:我国科学家刘岗团队研究出新型仿生人工光合成膜,可在太阳能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实现水分解制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储氢:氢化钠(NaH)是一种常用的储氢剂,氢化钠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③释氢:氨硼烷()是新一代储氢材料。因其具有很高储氢容量及相对低的放氢温度而成为颇具潜力的化学储氢材料之一。它的释氢机理是,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
【答案】(1) ①. 不可再生 ②. 煤炭##石油##天然气(合理即可)
(2)分子之间有间隔 (3)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合理即可)
(4) ①. ②. -1 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煤、石油和天然气常被称为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能被封存,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隔,且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减小;
【小问3详解】
发展利用太阳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
【小问4详解】
①在太阳能和催化剂的作用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在氢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氢元素显-1价;
③根据可知,反应前有:1个氮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硼原子,反应后有:1个氮原子、10个氢原子、1个硼原子、2个氧原子,所以2X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
21. “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1)将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如图1所示,写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写出图2中B、C代表的微观粒子的化学符号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______。
(2)图3表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的不同时间点的微观粒子示意图,请按时间先后排序______(填字母序号)。
(3)若要证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的盐酸过量,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镁条,通过反应产生气泡进行判断,反应如图4所示,其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还可以选择下列哪种试剂证明盐酸过量______(填字母序号)。
A.硝酸银溶液 B.酚酞溶液 C.氧化镁 D.氢氧化铜
【答案】(1) ①. ②. 复分解反应 ③. ④. ⑤.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2)acbd (3) ①. 镁原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镁离子和氢分子 ②. CD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盐酸由氢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B表示:H+,C表示:H2O;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小问2详解】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一开始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钠,溶液中含钠离子、氢氧根离子,随着稀盐酸的滴入,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氢氧化钠还未完全反应时,溶液中含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水分子,当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含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之后,继续滴入稀盐酸,稀盐酸过量,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氢,溶液中含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水分子,故顺序为:acbd;
【小问3详解】
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其实质是镁原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镁离子和氢分子;
A、硝酸银和氯化钠、盐酸均能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无法用硝酸银溶液证明盐酸过量,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稀盐酸显酸性,无色酚酞试液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均不变色,无法用酚酞溶液证明盐酸过量,不符合题意;
C、氧化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如果白色固体逐渐溶解,说明盐酸过量,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如果蓝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说明盐酸过量,符合题意。
故选CD。
22. 磷酸亚铁锂是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轨道交通、医用设备、电力通讯等。生产磷酸亚铁锂(化学式为)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图,请分析下列流程,回答问题。
(1)反应釜中与的反应原理和稀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原理相似。请写出反应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结晶炉中先将溶液蒸发浓缩,然后冷却,就会析出晶体,由此说明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
(3)分离出晶体的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4)在一定条件下,烧结窑中在生成的同时,生成水和一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分析,该流程的不足之处是______。
【答案】(1)
(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溶解都随温度降低而降低)
(3) ①. 过滤 ②. 引流
(4) ①. ②. 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生成的一氧化碳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流程图可知,H3PO4与Li2CO3的反应产物有二氧化碳、LiH2PO4,根据题目信息,反应釜中H3PO4与Li2CO3的反应原理和稀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原理相似,而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反应釜中H3PO4与Li2CO3的反应产物还有H2O,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蒸发浓缩后,经过冷却会析出LiH2PO4晶体,说明LiH2PO4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溶解都随温度降低而降低)。
【小问3详解】
分离出LiH2PO4晶体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则操作I的名称为过滤,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小问4详解】
根据题目信息,烧结窑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反应物是LiH2PO4、炭黑(C)、氧化铁(Fe2O3),生成物是LiFePO4、水(H2O)、一氧化碳(CO),反应方程式为:。由于反应产生了有毒有害的一氧化碳,从绿色环保的角度分析,该流程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对尾气进行处理,生成的一氧化碳对环境造成污染。
23. 金属铝具有密度小、抗腐蚀等优良性能。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Al与溶液的反应时发现除了生成红色固体以外,还产生无色气体并放出大量热,过一段时间后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兴趣小组对此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Ⅰ、能与作用生成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Ⅱ、Al与溶液反应过程中会产生CuCl白色固体,此固体不溶于水,但能溶于含浓度较大的溶液。
实验一:探究无色气体的成分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对气体成分作出如下猜想:
(1)猜想1:______;猜想2:;猜想3:。
【实验探究】
(2)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不需要进行探究即可确定猜想3不成立,依据是______。
(3)
实验二:探究白色固体的成分
【作出猜想】猜想1:;猜想2:CuCl;猜想3:和CuCl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4)对白色固体进行过滤、洗涤,低温烘干。然后放入饱和的NaCl溶液中,观察到______,则白色固体为CuCl。
该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对实验进行了深度探究。
实验三:探究CuCl的生成原理
(5)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查阅资料Ⅱ的反应原理______。
【作出猜想】小红同学认为生成的Cu与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
实验探究】
(6)取适量铜粉与溶液混合,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在老师的启发下,结合如图Al与,溶液反应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对实验进行改进,确证了Cu与溶液反应生成CuCl。请你写出改进之处______。
【反思交流】
(7)兴趣小组同学通过以上探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溶液呈现碱性
B. 科学的实验猜想要有依据,如实验现象、查阅资料等
C. 在化学变化中,可能存在非主要的、不可预期的反应
D.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条件得到所需产物
【答案】(1)
(2)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合理即可)
(3) ①. 收集产生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 ②. 产生淡蓝色火焰
(4)白色固体完全溶解
(5)
(6)加热 (7)BCD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铝、铜、氯、氢、氧,故生成物中也应含铝、铜、氯、氢、氧元素,所以该气体可能是氢气;
【小问2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铝、铜、氯、氢、氧,故生成物中也应含铝、铜、氯、氢、氧元素,猜想3中含有碳元素,故猜想3不成立;
【小问3详解】
①实验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则实验步骤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②猜想1成立,气体是氢气,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小问4详解】
CuCl白色固体,此固体不溶于水,但能溶于含浓度较大的溶液,将白色固体CuCl放入饱和的NaCl溶液中,现象是:白色固体完全溶解;
【小问5详解】
Al与溶液反应生成CuCl和氯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6详解】
根据图可以看出,当温度升高后,才有氯化亚铜的生成,因此改进后的实验方案是:取Cu与CuCl2溶液混合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小问7详解】
A、综合以上实验,没有验证氯化铜溶液的酸碱性,故说法错误;
B、科学的实验猜想要有科学依据,如实验现象、查阅资料等,才能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故说法正确;
C、综合以上实验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可能存在非主要的、不可预期的反应,故说法正确;
D、综合以上实验可知,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条件得到所需产物,故说法正确;
故选BCD。
24. 为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钾溶液。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150g的稀盐酸加入到21g含杂质的和KCl的样品粉末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其操作过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______g。
(2)求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
(3)求最终得到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2.1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设碳酸钾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y,
答:样品中碳酸钾的质量为13.8g;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最终得到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题图可知,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2.1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
【小问3详解】
见答案。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杂质
向NaCl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溶液,过滤
B
鉴别石灰水和溶液
向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根据显示的颜色判断
C
除去溶液中的
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
D
用pH试纸测定雨水的pH
把一小片pH试纸,浸入雨水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雨水的pH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______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猜想2不成立
②收集产生的气体,验纯后点燃
______
猜想1成立
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教师版docx、2024年河南省安阳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教师版docx、2024年山东省威海乳山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学生版+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教师版docx、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