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图是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模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⑤表示性别比例,它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B.⑥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
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死亡率、出生率、迁出率、迁入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时候,种群密度一定增大
2.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图中阴影部分的含义,B点时环境阻力最小,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B.在渔业上,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后剩余量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C.如果想要绘制酵母菌的种群增长曲线,不染色就镜检统计的结果比实际活菌数偏高
D.人工辅助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繁殖后放归,能提高濒危野生动物的K值
3.保护性耕作法也叫免耕法,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的耕作技术。下面对免耕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收玉米只掰棒子,收麦子只割麦穗都属于免耕法,免耕法也不是完全不耕地
B.免耕法因为不怎么耕地,主要靠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
C.免耕法可以利用秸秆茬肥田,玉米秆和麦秆全部留在地里任其腐烂,为来年作物提供能量
D.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使群落最终朝着沙漠化方向发展
4.为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中常用以下两种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调查属于种群水平上的研究,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进行取样调查
B.使用乙装置收集土壤小动物,对小动物的体型没有要求
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两趋两避的习性,即趋光、趋热、避暗、避湿
D.甲装置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一定空隙
5.下图为某养殖池塘能量流动的部分过程图解,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c为大闸蟹的同化量
B.从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
C.若对该池塘的营养结构进行优化,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D.大闸蟹的食物来源除了浮游植物、人工饲料,还有多种浮游动物,说明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别并不固定
6.媒体上经常出现“生态平衡”的概念,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
B.根据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之间的关系,营养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高
C.生态系统稳定性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一般呈负相关
D.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是因为其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
7.一种生物的生态位通常包括多个维度,如食物、活动空间、水分需求等。A、B、C、D、E、F6个种群的生态位情况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第一生态位维度上,与C重叠最大的是D
B.在第二生态位维度上,A与F,B与E,C与D完全重叠
C.F与B没有生态位重叠,所以不存在竞争关系第一生态位维度
D.图示情况说明生态位完全重叠的2种生物可以长期共存
8.去除取样法是一种常用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其原理为在一个封闭的种群里,随着连续的捕捉,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同等的捕捉力量所获取的个体数逐渐降低,逐次捕捉的累积数就逐渐增大。当单位捕捉力量的捕捉数等于零时,捕捉累积数就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开放环境中的动物不适合采用此调查方法
B.此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且不易被标记的动物
C.用黑光灯诱捕具有趋光性的昆虫,属于此调查法
D.被调查种群的个体差异(如年龄,运动能力)对此法的调查结果无影响
9.人们采用生态足迹定量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碳足迹是指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
B.适度消费、减少浪费等行为可降低生态足迹的值
C.碳足迹增大时,可能会加剧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
D.少吃一些肉类多吃蔬菜有助于减小生态足迹
10.“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对世界做出的承诺。如图为碳循环的示意图,a、b、c表示生态系统中的成分,①~⑤是相关的生理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图中缺少了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
B.a、b传递给c的是含碳有机物,①④⑤代表的形式相同
C.碳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④太强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
D.碳元素从①过程进入生物群落,能够进行①过程的都是生产者,但不一定都是绿色植物
11.《诗经》中曾记载“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汉代的《说文解字》中对此解释“菹菜者,酸菜也”。《齐民要术》记载:将蒸熟的米和酒曲混合前需“浸曲发,如鱼眼汤,净淘米八斗,炊作饭,舒令极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齐民要术》中记载的是古代酿酒的方法,净淘米是为了去除杂菌
B.《诗经》中记载的是泡菜制作,装坛2/3是为了避免酵母菌等产气微生物产气导致发酵液溢出
C.古代以干燥方式储存酒曲,酒曲泡发以后代谢加快释放CO2产生气泡形成鱼眼汤
D.腌制泡菜时如果加入一些陈泡菜汁,可以缩短腌制时间
12.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类和细菌处理污水的一种生态系统。下图是生物氧化塘内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生物氧化塘利用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和协调等原理
B.生物氧化塘处理污水主要利用的是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二者具有明显的竞争关系
C.在该氧化塘中引进硝化细菌有利于对污水的处理
D.如果在出水处增设植物浮床,有利于吸收水体中的无机盐,还可以帮助减少藻类的排放
13.科研人员对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如图数据(数值代表能量值,单位为:J/cm2⋅a)。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如果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110,植食性动物传递给肉食性动物的能量是2.5
B.图中A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计算可知,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16.5%
14.央视315晚会曾揭露了插旗菜业和君山区雅园酱菜食品厂等多家加工公司购买“土坑酸菜”并添加防腐剂的食品安全问题。在车间中,大量酸芥末蔬菜直接卸在了地上。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酸菜中的防腐剂超标。其实在家制作酸菜并不复杂,既安全又好吃,下列酸菜制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土坑酸菜存在的不仅仅是卫生问题,露天土坑铺垫或者覆盖塑料膜根本阻挡不了需氧细菌真菌大量滋生,杂菌腌制的酸菜对人体健康有害
B.为了避免酸菜腐败添加超标防腐剂,即便能够杀菌,也清除不了腌制过程中可能致癌的某些物质
C.家庭腌制酸菜无需添加防腐剂,腌制一段时间后缺氧和低pH的条件能够抑制杂菌生长
D.腌制时间过长会使亚硝酸盐积累过多,这是腌制酸菜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15.生物多样性指数可以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严重退化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降低,不利于湿地生态系统维持其稳定性
B.很多地方政府注重湿地生态工程建设,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体现了整体原理
C.湿地生态公园吸引无数游客观光旅游,实现了湿地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最大化
D.积极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预防其退化,要从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层次采取措施
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
①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是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②制作生态缸要密闭,因为生态缸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也能实现能量与物质的循环
③合理引入某种害虫的天敌既能有效控制害虫又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④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
⑤某地大熊猫的栖息地受到严重破坏后对大熊猫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
⑥信息传递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物信息
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
17.马来西亚特有寄生植物凯氏大王花(又称腐尸花)无根和叶,其花苞展开时直径可达一米,散发出腐臭的气味,吸引丽蝇为其传粉。绿色植物角蜂眉兰的花极像一只雌性胡蜂,并模仿雌性胡蜂特有的气味,吸引雄性胡蜂“上当交配”为其传粉。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角蜂眉兰属于第一营养级,它吸引雄性胡蜂主要靠的是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
B.大王花发出的腐臭气味是化学信息,其传粉方式体现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物种的繁衍
C.据题意可推出丽蝇是分解者;除了题中示例,信息的来源还可以是非生物环境
D.大王花在生态系统中是消费者,从丽蝇处获得物质与能量
18.传说杜康的儿子墨塔在一次酿酒时发酵过头,直至第21天开缸时,发现酒液已变酸但香气扑鼻,酸甜可口,于是他把“廿一日”加“酉”字,给这种酸水起名为“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采用乙瓶酿酒,b处最好设置阀门,先开放后关闭。接种醋酸菌后再按照同样的操作就可以酿成醋,很方便
B.酱油制作时,发酵原料和腐乳制作一样是黄豆,但利用的微生物是黑曲霉
C.腐乳制作也属于传统发酵技术,腐乳风味鲜美是因为腌制时添加的调味料
D.我国米酒制作的历史也是由来已久,米酒制作也是利用的酵母菌。所以酿酒、制作酱油、腌制腐乳这些传统发酵技术利用的微生物都是真核生物
二、读图填空题
19.根据种群数量特征以及种群数量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为种群后一年数量与前一年数量的比值)
(1)左上图为科研单位跟踪某种群20年来种群数量变化而绘制的数学模型,第8年到16年该种群数量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
(2)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该方法要遵循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根据地形的不同可以采取五点取样法或者__________________选取样方。某农田的面积为4平方千米,先捕获40只鼠并标记,一段时间后,再重捕30只,其中有标记鼠15只,则该农田中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_。一般情况下该数值比真实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3)有一个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重金属铬污染对水体中某种藻类生长的影响,使用添加了铬的培养液培养该藻类。为了估算培养液中藻细胞的种群密度,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常用方法称为____________。若吸取1mL藻细胞样液并稀释1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计数结果如上图2所示,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______个。
20.全球气候变化、土地荒漠化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重视对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研究,根据以下研究回答相关问题。
(1)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遭遇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的优势物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形成空隙的现象被称之为林窗。科研人员对多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团状采伐,形成小型林窗(100∼225m2),中型林窗(625~906m2)和大型林窗(1225∼1600m2),每个类型林窗9个,以未采伐的马尾松人工纯林作为对照,测定了不同林窗中不同土层的土壤动物类群数如下图。请回答:
①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间接价值,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与森林生物群落不同,草原生物群落主要分布于______地区。
②林窗和林下的动物种类不尽相同,这是由于植被不同,为动物创造的____________条件不同。不同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类有显著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林窗内物种的发展变化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演替。
③人工马尾松林因为长期过度纯林化经营,导致病虫害频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题意和图示给你的启发,针对这一弊端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对人工马尾松林进行改善。
(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四种种间关系中,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猫头鹰和鼠符合图①所形成的种间关系,若猫头鹰死亡,则鼠的发展趋势一般情况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传统发酵技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此图为果醋的制作过程,乙瓶是发酵瓶,温度要控制在______。甲、丙两瓶中,甲瓶盛有______,要向发酵瓶中通入无菌空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果酒制果醋的原理是:醋酸菌在氧气、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将乙醇转变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变为醋酸。果酒制果醋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蓝莓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酚等天然活性成分,被赞为浆果之王。生物兴趣小组以蓝莓为原料,尝试发酵制作蓝莓酒、蓝莓醋。酿制流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方框A处所填内容应为______,蓝莓的预处理项目包括榨汁和果胶酶处理,刚从果园采回的成串蓝莓不能直接榨汁,要进行______处理,使用果胶酶的作用______,检验酒精的试剂为______。兴趣小组有三位同学设计的酿蓝莓酒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最合理的是瓶______。
注:各发酵瓶的左侧管为充气管,右侧管为排气管
三、实验探究题
22.载体植物系统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防治手段,由载体植物、替代猎物和天敌昆虫构成,是一种天敌饲养和释放系统。替代猎物在载体植物上繁衍,可作为天敌昆虫的食物,以维持天敌昆虫的数量。载体植物系统可有效弥补传统天敌防治方法的不足。为研究茶园中载体植物系统对茶蚜等害虫的防治效果,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选取茶树植株健康、长势一致的茶园,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茶园内种植适量蚕豆苗,然后在每株蚕豆苗上接入5头蚕豆蚜成虫,3天后按2.5头/m2的比例在甲、乙两个茶园中释放南方小花蝽,丙组茶园不做处理。3周后调查各组茶园内茶蚜等目标害虫的种群数量,发现甲组中目标害虫的数量最少,乙组次之,丙组最多。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茶园的载体植物系统中,替代猎物是_________。
(2)接种蚕豆蚜和释放南方小花蝽的间隔时间过短时,对茶蚜的防治作用较差,其原因是_________,导致南方小花蝽数量不足,影响了对茶蚜的防治。
(3)下表为茶园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一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105kJ·a-1)。
据表分析,第一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__kJ·a-1。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4)与实验中乙组的传统天敌防治方法相比,甲组的载体植物系统防治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2.答案:D
解析:
3.答案:A
解析:
4.答案:D
解析:
5.答案:B
解析:B、由于大闸蟹的同化量是在消耗植物和有机物输入的能量的基础上获得的,因此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2)/a×100%,B错误。
6.答案:B
解析: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A正确;根据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之间的关系,营养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高,B错误;生态系统稳定性分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一般呈负相关,C正确;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是因为其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调节机制为负反馈调节,D正确。
7.答案:B
解析:A、由图可知,在第一生态位维度上,C与A完全重叠,与C重叠最大的是A,A错误;B、由图可知,在第二生态位维度上,A与F,B与E,C与D完全重叠,B正确;C、生态位通常包括多个维度,图中只包含三个维度,但是并不能确定F与B其他维度有没有重叠,C错误;D、图中的生态位重叠只在某一维度,并没有生态位完全重叠的2种生物,故图示情况不能说明生态位完全重叠的2种生物可以长期共存,D错误。故选B。
8.答案:D
解析:以“去除取样法”为情境,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环境中动物流动性大,不适合采用此调查方法,A正确;活动能力强且不易被标记的动物,既不能用样方法,也不能用标志重捕法,可使用去除取样法,B正确;用黑光灯诱捕具有趋光性的昆虫,符合题意描述的操作过程,属于去除取样法,C正确;被调查种群的个体存在差异如年龄、运动能力,则每个个体被捕捉的可能性不同,对调查结果有影响,D错误。
9.答案:A
解析:AC、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积,生态足迹不是二氧化碳总量。碳足迹增大时,在森林面积有限的条件下,未能吸收的二氧化碳将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能会加剧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A错误,C正确;
BD、想要减小生态足迹,就要从减少资源消耗,减轻地球负担等方面出发,BD正确。
10.答案:C
解析:AC、工业革命以后才出现了温室效应,是因为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古代生物也进行呼吸作用,却没有温室效应这一说法,正常情况下,呼吸作用放出的CO2是能够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掉的,A正确,C错误;
B、a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a、b传递给c的是含碳有机物,①主要是光合作用,④是呼吸作用,⑤是分解作用,①④⑤代表的形式相同都是CO2,B正确;
D、进行①过程的都是生产者,能吸收固定CO2的除了绿色植物,还有光合藻类、蓝细菌等,D正确。
11.答案:A
解析:A、在做酒过程中,为消除杂菌的影响主要靠“炊作饭”,即蒸熟,净淘米不是为了去除杂菌,A错误;
B、泡菜发酵时,发酵初期酵母菌等微生物的活动会产生气体,使体积膨胀,故泡菜制作装坛2/3是为了避免酵母菌等产气微生物产气导致发酵液溢出,B正确;
C、古代以干燥方式储存酒曲(酵母菌),酒曲泡发以后酵母菌活化,酵母菌代谢加快释放CO2产生气泡形成鱼眼汤,C正确;
D、陈泡菜汁中含有乳酸菌,坛中加一些陈泡菜汁的目的是加入乳酸菌菌种,缩短腌制时间,D正确。
12.答案:B
解析:AB、A层中有机物被各种微生物分解,产生的产物到B层中可与细菌代谢产物一同被藻类利用产生O2,而O2又可被好氧型细菌所利用,因此B层中的藻类和细菌不具有明显的竞争关系,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和协调等原理,A正确、B错误;
C、硝化细菌能利用NH3氧化成HNO2再氧化成HNO3的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转变成的,可以被植物吸收,有利于污水的净化,C正确;
D、植物浮床可以吸收无机盐,还能遮光阻止藻类生长,安排在出水口处合理,D正确。
13.答案:A
解析:A、生产者传递给植食性动物的能量=110 - 23-70-3=14,植食性动物传递给肉食性动物的能量=14-4-9-0.5+2=2.5,A正确;
B、图中A表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错误;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还有有机物输入的化学能,C错误;
D、所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2.5/(14+2)=15.6%,D错误。
14.答案:D
解析:A、露天土坑铺垫或者覆盖塑料膜根本阻挡不了需氧细菌真菌大量滋生,杂菌腌制的酸菜对人体健康有害,故土坑酸菜存在的不仅仅是卫生问题,还有较为严重的安全问题,A正确;
B、泡菜腌制过程会产生亚硝酸盐等物质,为了避免酸菜腐败添加超标防腐剂,即便能够杀菌,也清除不了腌制过程中可能致癌的某些物质,B正确;
C、一些杂菌的代谢类型是需氧型,家庭腌制酸菜无需添加防腐剂,腌制一段时间后缺氧和低pH的条件能够抑制杂菌生长,C正确;
D、酸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四五天的时候形成亚硝峰,十天以后还原菌被抑制生长,亚硝酸盐也会被分解使含量降低,并不是腌制时间越长亚硝酸盐积累越多,D错误。
15.答案:C
解析:A、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下降会导致自我调节能力降低,不利于湿地生态系统维持其稳定性,A正确;
B、湿地生态工程建设,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整体原理,B正确;
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其直接价值,观光旅游是直接价值的一方面,C错误;
D、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积极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预防其退化,要从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层次采取措施,D正确。
16.答案:B
解析: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部分,①错误;②生态缸不能实现能量循环,②错误;③引入害虫的天敌不等同于物种入侵,并且是合理引入,③正确;④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如果一个生态系统长时期内没有能量输入,这个生态系统就会崩溃,④正确;⑤虽然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是就地保护,但是大熊猫的栖息地已经收到严重破坏,再就地保护没有意义;⑤错误;⑥信息类型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⑥错误。只有③④两项是正确的,B符合题意。
17.答案:D
解析:
18.答案:B
解析:A、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因此接种醋酸菌以后要一直通入无菌空气,气阀不能关闭,A错误;
B、酱油制作时,发酵原料和腐乳制作一样是黄豆,酱油发酵利用的微生物是黑曲霉,腐乳发酵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B正确;
C、腐乳风味鲜美是因为毛霉中的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氨基酸,C错误;
D、发酵米酒所利用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是根霉,D错误。
19.答案:(1)先减少再增加
(2)随机取样;等距取样法;20只/平方千米;偏大;标记物在重捕前脱落;标记物导致被标记个体容易被天敌捕食;被捕捉过一次之后的个体难以重捕等情况造成曾被标记数偏小
(3)抽样检测法;1.92×107
解析:(1) λ为种群后一年数量与前一年数量的比值,据图可知,第8年到10年λ<1,种群数量减少,第10到16年λ>1,种群数量增加,故第8年到16年种群数量变化为先减少再增加。
(2)通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该方法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避免掺入人为因素。根据地形的不同可以采取五点取样法或者等距取样法。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的数量×第二次捕获的数量÷重捕中带有标记的数=40×30÷15=80只,再除以面积4平方千米求得种群密度为20只/平方千米。由于标记物在重捕前可能脱落;标记物导致被标记个体容易被天敌捕食;被捕捉过一次之后的个体难以重捕等情况造成曾被标记数偏小,因此标记重捕法调查的数量比实际值一般偏大。
(3)为了估算培养液中藻细胞的种群密度,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常用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计数样方内的数量时,对于分布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的原则,据图可知,每个中方格(25个小方格)有藻类细胞12个,12÷25×400=0.1×1000×10=1.92×107个。
20.答案:(1)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半干旱;食物和栖息空间;垂直;次生;人工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物种单一、丰富度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形成(创造)中型林窗
(2)②和④;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解析:(1)①森林生态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与森林生物群落不同,草原生物群落主要分布于半干旱地区。
②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导致动物分层分布。不同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类有显著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林窗中群落演替过程的起点是有土壤条件,属于次生演替。
③人工马尾松林营养结构简单(物种单一、丰富度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弱,所以人工马尾松林因为长期过度纯林化经营,导致病虫害频发。据图所示:中型林窗形成的生物类群数高于其他类型林窗,所以采取形成(创造)中型林窗措施对人工马尾松林进行改善。
(2)①为捕食关系,②为中间竞争,③为互利共生,④为寄生;竞争和寄生关系中,b死亡对a有利,捕食关系中,天敌减少,被捕食者数量不会一直增加,受负反馈调节机制影响,先增后减最后稳定。
21.答案:(1)30~35℃;果酒;用来制作果醋的醋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需氧型)
(2)C2H5OH+O2CH3COOH+H2O+能量
(3)蓝莓汁(果汁);先冲洗再去梗;破坏细胞壁,使果汁更容易获取;酸性重铬酸钾;乙
22.答案:(1)蚕豆蚜
(2)蚕豆蚜数量太少,不足以为南方小花蝽提供足够的食物
(3)7.15×106;13.5
(4)天敌昆虫(或目标害虫的天敌)数量多,防治效果好
解析:(1)替代猎物在载体植物上繁衍,可作为天敌昆虫的食物,以维持天敌昆虫的数量。在该茶园的载体植物系统中甲组茶园内种植适量蚕豆苗,蚕豆苗为载体植物,然后在每株蚕豆苗上接入5头蚕豆蚜成虫,则蚕豆蚜为替代猎物。
(2)若接种蚕豆蚜和释放南方小花蝽的间隔时间过短,则蚕豆蚜数量太少,不足以为南方小花蝽提供足够的食物,导致南方小花蝽数量不足,影响了对茶蚜的防治,对茶蚜的防治效果较差。
(3)同化量=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第一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7.0+19.0+45.5)×105=7.15×106kJ·a-1。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7.15×106+69.5×105=1.41×107kJ·a-1,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19.0×105÷(1.41×107)×100%≈13.5%。
(4)与传统的天敌防治方法相比,甲组载体植物系统防治方法中天敌昆虫(或目标害虫的天敌)数量更多,防治效果更好。
湿地类型
典型湿地
季节性湿地
中度退化湿地
严重退化湿地
湿地特征
常年积水
季节性积水
无积水
完全干涸,鼠害严重
生物多样性指数
2.7
2.4
2.1
1.5
鸟类丰富度
25
17
12
9
营养级
同化总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呼吸作用消耗
传递给分解者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未被利用的能量
第一营养级
69.5
7.0
19.0
45.5
第二营养级
19.0
9.0
1.0
4.5
第三营养级
3.5
1.0
2.5
微量不计
无
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共8页。
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原卷版docx、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