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01讲核心 单元讲练测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01讲核心 单元讲练测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共43页。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物质的分类1.根据元素组成的物质种类(1)单质①组成:由 组成的纯净物,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形成单质,属于元素的 存在形式。②同素异形体:定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 。③注意事项: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只有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是单质。(2)化合物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不同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 进行组合。(3)两种分类法①树状分类法是根据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如图: ②交叉分类法:从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如图: (4)氧化物①酸性氧化物:如CO2、SO3 ;大多数的 属于酸性氧化物多数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与水化合生成酸。②碱性氧化物:如CaO、Fe2O3 ;大多数的 属于碱性氧化物,部分碱性氧化物能溶于水生成碱。2.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化学上 ,叫做分散系。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小液滴或固体小颗粒)的物质叫做 ,另一种物质叫做 。(2)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类。(3)胶体分类(4)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流程: 方法:在小烧杯中加入4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 。继续煮沸至液体 ,停止加热,即可得到Fe(OH)3胶体。原理: 。(5)丁达尔效应①定义:当光束通过胶体时,胶体中 ,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②原理: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即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播。③应用:用来 。如可利用丁达尔效应检验Fe(OH)3胶体的生成。二、物质转化3.酸碱盐的性质(1)以H2SO4为例分析酸的性质①与活泼金属反应:如与Zn反应 ,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②与碱的中和反应:如与NaOH反应 ,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如与CuO反应 ,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④与某些盐反应:如与Na2CO3反应 ,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2)酸(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分析因为它们在组成上具有相似性;从微观结构来看,不同的酸溶液都含有 ,不同的碱溶液都含有 。不同的碳酸盐溶液中都含有碳酸根离子,所以不同的碳酸盐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4.物质转化(1)基本依据:通过 可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在化学变化过程中, 。(2)完成下列物质的转化,写出化学方程式请写出序号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物质转化的应用——物质制备①物质制备考虑的因素有反应进行的可能性,原料的来源、成本高低和设备要求等。②实例——工业上制取NaOH一般不采用Na2O与H2O反应的原因:Na2O作为原料,来源少、成本高;而主要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法;过去也曾采用盐(如Na2CO3)与碱(如Ca(OH)2)反应法。离子反应一、电解质的电离5.导电实验 (1)烧杯内为NaCl固体和KNO3固体时,灯泡不亮,说明 。(2)烧杯内为NaCl和KNO3水溶液时,灯泡变亮,说明 。(3)烧杯内为熔融NaCl和KNO3时,灯泡变亮,说明 。6.电解质及导电分析(1)定义:在 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2)电解质导电的分析①电解质导电原因:电流是由 按一定方向移动而形成的,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 的粒子。电解质水溶液(或融化而成的液体)能够导电是因为这些水溶液(或液体)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粒子。7.电解质的电离(1)定义:电解质 ,形成 的过程叫做电离。(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①电离方程式:用来表示 的方程式。②举例:HCl: NaOH: Na2SO4: 8.酸碱盐的本质(1)酸:电离时生成的 的化合物。 (2)碱:电离时生成的 的化合物。 (3)盐:电离时生成 的化合物。 二、离子反应9.离子反应(1)实验分析(2)离子反应: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是 ,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其实质是 。10.离子方程式(1)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 来表示反应的式子。(2)一般书写步骤(以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的反应为例)①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如 写成离子的形式, 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③删:删去方程式 ,并将方程式化为最简: 。④查:检查离子方程式 。11.复分解反应条件①生成 ;②生成 ;③生成 。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还原反应12.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1)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以下反应,完成下表。2CuO+C2Cu+CO2↑;Fe2O3+3CO2Fe+3CO2(2)结论: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 ,必然有一种物质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在一个反应中 ,称为氧化还原反应。13.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1)Fe+CuSO4=FeSO4+Cu。① 化合价降低, 发生还原反应。② 化合价升高, 发生氧化反应。(2)结论:物质所含元素 是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 是还原反应;凡是有 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14.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1)在2Na+Cl22NaCl的反应过程中:①NaNa+;钠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1价,Na发生 ,被 。②ClCl-;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Cl2发生 ,被 。③在这个反应中,发生了 ,化合价在 ,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即: (2)在H2+Cl22HCl的反应过程中:①共用电子对 于吸引力稍强的氯原子,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被 ,氯气发生了 。②共用电子对 于吸引力稍弱的氢原子,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被 ,氢气发生了 。③在这个反应中,发生了 ,化合价在 ,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即: (3)结论:凡是有 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元素的原子 物质发生 ,物质被 ;元素的原子 物质发生 ,物质被 。15.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本质(1)特征:反应前后 。(2)本质: ,包括电子的 。(3)关系: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16.氧化剂与还原剂(1)含义①氧化剂: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的化合价 , 电子(或电子对 )的物质。②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的化合价 , 电子(或电子对 )的物质。(2)性质还原剂具有 ,反应时本身被 ;氧化剂具有 ,反应时本身被 。2.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1)氧化剂①活泼非金属单质:Cl2、S等;②部分阳离子:Fe3+、Cu2+、Ag+等;③部分高价态金属氧化物及过氧化物:MnO2、H2O2、Na2O2等;④氧化性酸:HNO3、浓H2SO4等;⑤部分高价态盐:KMnO4、KClO3等。(2)还原剂①活泼金属单质:Al、Na、Mg等;②非金属单质:H2、C、P等;③部分非氧化物:CO、SO2等;④还原性酸:HCl、H2S等;⑤部分盐:KI、K2S、FeCl2等。3.氧化还原反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正面影响:金属的冶炼、电镀、燃料的燃烧、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等。(2)负面影响:易燃物的自燃、食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等。1.Fe(OH)3胶体的制备17.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流程: (1)方法:在小烧杯中加入4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 。继续煮沸至液体 ,停止加热,即可得到Fe(OH)3胶体。(2)原理: 。注意事项:①必须用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自来水中含有大量离子,会导致胶体聚沉。②要用氯化铁饱和溶液。③不能加热煮沸时间过长,防止胶体聚沉。④方程式不用沉淀符号,应注明“胶体”两字。【例题】18.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胶体的制备实验。甲同学:向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溶液。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 (填“甲”“乙”或“丙”)。(2)证明有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 利用的胶体性质是 。(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能使胶体粒子沉淀出来。丁同学利用制得的胶体进行下列实验: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液体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胶体微粒带 (带“正”或“负”)电荷。②实验证明,电解质的凝聚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凝聚力越大。向胶体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凝聚能力最强的为 。A.NaCl B. C. D.(4)写出实验室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题】1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1)请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2)在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时,有些同学没有按要求进行,结果没有观察到胶体,请你预测其现象并分析原因。①甲同学没有选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是将稀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结果没有观察到 ,其原因是 。②乙同学在实验中没有使用蒸馏水,而是用自来水,结果会 ,原因是 。(3)丁同学按要求制备了Fe(OH)3胶体,但是他又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了稀H2SO4溶液,结果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 。1.电解质的分类20.几组概念(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①定义:在 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②实质: 。③物质类别: 。(2)非电解质①定义:在 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②实质: 。③物质类别: 。(3)强、弱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比较21.酸式盐的电离:(1)强酸酸式盐完全电离,一步写出。如NaHSO4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方程式为 。(2)多元弱酸酸式盐,第一步完全电离。如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3)电离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①符合客观事实。如:铁离子应写成Fe3+;2个OH-写成2OH-;在溶液中不能拆成H+和,而必须拆成H+和。②质量守恒,即电离方程式左右两侧元素的种类、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相等。③电荷守恒,即电离方程式左右两侧的正负电荷数相等,溶液呈电中性。【例题】22.下列物质按胶体、纯净物、电解质、氧化物的顺序组合的一组为A.氨水、稀盐酸、硫酸、干冰 B.淀粉溶液、蒸馏水、硝酸钾、二氧化硫C.雾、胆矾、铁、漂白粉 D.泥水、生石灰、氯化铜、碳酸钠23.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B.C. D.【练习题】24.在水中溶解和电离的示意图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氯化钠的电离过程没有能量变化B.氯化钠分子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合钠离子向电源负极连接的电极移动D.氯化钠在水中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 和水合氯离子25.流感来袭,保持环境消杀很重要,下列消毒的试剂中属于电解质的是A. B.84消毒液 C.乙醇 D.1.电解质分类(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①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如固态NaCl、液态HCl等;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铁、铝等金属单质;③非电解质不导电,但不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如金刚石、单质硫等一些非金属单质。④部分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的离子不是它自身电离产生,不属于电解质。如CO2、SO2、NH3、SO3等是非电解质,但与水反应的产物H2CO3、H2SO3、NH3·H2O、H2SO4是电解质。(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①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不一定强,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弱,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电荷浓度的大小,电荷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如极稀的NaCl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如浓氨水的导电能力。②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溶解性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如CaCO3的溶解度很小,其溶液导电能力很弱,但CaCO3属于强电解质。单质在纯液体中的溶解与电离。【练习题】26.钠在液氨中溶剂化速度极快,生成蓝色的溶剂合电子,如图为钠投入液氨中的溶剂化图。钠沉入液氨中,快速得到深蓝色溶液,并慢慢产生气泡,随反应的进行,溶液颜色逐渐变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液氨的密度比纯水小B.液氨能够发生电离,有NH和NH生成C.溶液的导电性增强D.氨合电子e-(NH3)x,也可类似Na+(NH3)x表示为27.离子方程式的意义(1)意义: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 ,还可以表示 。(2)举例①HCl与NaOH反应,H2SO4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醋酸与NaOH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8.常见的可拆分物质有:(1)强酸: 。(2)强碱: 。(3)可溶性盐: 。(4)浓盐酸、浓硝酸在离子方程式中 ,浓硫酸 。3、离子共存(1)复分解反应不共存①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②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如H2CO3、H2SiO3、CH3COOH、HClO、HF、H2S等;弱碱如NH3·H2O、Mg(OH)2、Fe(OH)3等;水。③气体:CO2、SO2等。(2)氧化还原反应不共存(3)络合物不共存Fe3+与SCN-(4)限定条件4、离子推断离子推断四原则(1)肯定性原则: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2)互斥性原则: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3)电中性原则: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4)进出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例题】29.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向溶液中滴加至溶液呈中性:C.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气体:30.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B.、、、C.、、、 D.、、、3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A.0.1mol•L-1HNO3溶液:Fe2+、Na+、Cl-、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Cu2+、、C.某无色溶液:H+、Na+、、D.pH=1的溶液:Mg2+、K+、、32.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NH废水和工业废气(主要含N2、CO2、SO2、NO、CO,不考虑其他成分),设计了如图流程: 已知:2NaOH+NO+NO2=2NaNO2+H2O、2NaOH+2NO2=NaNO3+NaNO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固体1中只含有CaCO3、CaSO3 B.X可以是空气,且不能过量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CO D.含NH废水在该流程中作还原剂【练习题】33.下列解释过程或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氨气遇浓盐酸产生白烟: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C.室温下,Cl2通入NaOH溶液中制取漂白液:D.氯化铝溶液加入过量氨水:34.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Mg2+、、Cl-、OH- B.Na+、Ba2+、、C.、H+、Cu2+、 D.K+、Ba2+、、OH-35.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强酸性溶液中:、、、B.澄清透明溶液中:、、、C.新制饱和氯水中:、、、D.的溶液中:、、、36.已知100 mL某无色溶液中含1.0 mol/L 、0.5 mol/L、3.0 mol/L,可能还含有、、、。为了进一步确认,加入足量溶液,生成23.3 g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对原溶液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不存在、B.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3 mol/LC.加入含0.2 mol 的溶液时,沉淀质量达到最大量D.加入少量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7.常温下,某含的溶液中可能含有、、、、、中的某几种离子,现取100mL该溶液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已知氧化性。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不存在,可能存在和 B.一定存在、、C.与至少存在一种 D.该溶液中38.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关系 (1)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①有 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②有 的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3)注意事项:①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也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如:2FeSO4Fe2O3+SO2↑+SO3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2.电子转移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①基本步骤②注意事项a.箭头、箭尾必须对应化合价变化的同种元素的原子;b.必须注明“得到”或“失去”;c.电子转移数用a×be-形式表示,a表示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的原子个数,b表示每个原子得到或失去的电子数,当a=1或b=1时,可以省略。d.被还原的物质和被氧化的物质得、失电子数守恒。(2)单线桥法①基本步骤②注意事项a.不需要标明“得到”或“失去”,只标明电子转移数目;b.要用箭号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c.箭头由反应物中失电子元素原子指向得电子元素原子。(3)单线桥法与双线桥法的区别①单线桥法表示时箭头是在反应物中由失电子的元素指向得电子的元素;表示时只标转移电子的数目。②双线桥法表示时①箭头由反应物中变价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同一元素;②表示时要标出“得到”或“失去”;③电子数目且电子数目相等。【例题】39.下列表示电子转移方向的数目均正确的是A. B.C. D.【练习题】40.下列表示电子转移方向的数目均正确的是A. B.C. D.1.守恒规律41.守恒规律(1)还原剂 ,化合价 总数=氧化剂 ,化合价 总数。(2) 。(3)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4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①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比较 氧化性: ;还原性: 。②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判断 ③根据反应的条件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反应条件要求 ,反应越 ,对应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④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比较不同氧化剂与相同还原剂作用时,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数值 ,氧化剂的氧化性 。例如: 43.价态规律(1)高低规律元素最高价态:只有 。元素中间价态:既有 。元素最低价态:只有 。(2)归中规律①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遵循 的规律。②同种元素 间不发生化学反应。(3)歧化规律同种元素的中间价态生成 ,即中间价态→高价态+低价态。44.先后规律①同一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混合, 的先被氧化。②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混合, 的先被还原。【例题】45.下列气体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A.O2 B.SO2 C.CO2 D.SO346.已知下述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实验①中铁钉只作还原剂B.实验②中Fe2+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Fe3+>Cu2+>Fe2+【练习题】47.铁(Fe)和钴(Co)都是第Ⅷ族元素,已知Co(OH)3难溶于水,有关化合物能发生如下反应:①Co2O3 + 6HCl = 2CoCl2 + Cl2↑ + 3H2O②2FeCl2 + Cl2 = 2FeCl3③Fe2O3 + 6HI = 2FeI2 + I2 + 3H2O下列有关推断正确的是A.氧化性:Co2O3 > Fe3+ > Cl2B.还原性:Fe2+ > I- > Cl-C.向HI溶液中投入Co(OH)3的离子方程式为:Co(OH)3 + 3H+ = Co3+ + 3H2OD.Co2(SO4)3溶液与FeSO4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Co3+ + Fe2+ = Fe3+ + Co2+48.已知Na2SO3溶液能够将XO还原,本身被氧化成Na2SO4。又知反应消耗的SO与XO个数之比为3∶2,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A.+1 B.+2 C.+3 D.+41.配平原则(1)电子守恒:还原剂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总数=氧化剂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总数(2)原子守恒: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3)电荷守恒:对于离子方程式,反应前后,阴、阳离子所带负、正电荷的代数和相等。2.配平的一般步骤【例题】49.配平下列方程式。(1)____KI+____KIO3+____H2SO4=____I2+____K2SO4+____H2O; 。(2)____P4+____KOH+____H2O=____K3PO4+____PH3; 。【练习题】50.配平下列方程式。(1)____S+____KOH=____K2S+____K2SO3+____H2O; 。(2)____+____H++____Cl-=____Mn2++____Cl2↑+____H2O; 。条件暗处试剂CuSO4溶液Fe(OH)3胶体操作分别用激光笔照射这两种液体,在与光线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现象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无明显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混合前后离子的变化 反应实质未发生化学反应 物质反应物发生的反应(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得氧物质 失氧物质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 溶液中存在微粒种类 举例①强酸: ②强碱: ③绝大部分盐: ①弱酸: ②弱碱: ③水 条件结果注意一色Fe3+(棕黄色)、Fe2+(浅绿色)、Cu2+(蓝色)、(紫色)、(橙色)澄清透明≠无色二性石蕊(酸红碱蓝)、酚酞(酸无碱红)、pH(>7碱性;氧化产物 还原剂>还原产物 越低 剧烈 越强 越大 越强【详解】①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越强,则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越强,则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③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容易进行,反应越剧烈,对应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④不同氧化剂与相同还原剂作用时,还原剂化合价升高的数值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例如铁和氯气反应生成+3价的铁,而铁与硫反应只生成+2价的铁,说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硫强。43.(1) 氧化性 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还原性(2) 只靠拢,不交叉 相邻价态(3)相邻价态【详解】(1)高低规律元素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元素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元素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2)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态+低价态→中间价态,遵循只靠拢,不交叉的规律。同种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化学反应。(3)同种元素的中间价态生成相邻价态,即中间价态→高价态+低价态。44. 还原性强 氧化性强【分析】多种氧化剂和多种还原剂混合,氧化性强的和还原性强的优先反应。【详解】①同一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混合,还原性强的先被氧化。②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混合,氧化性强的先被还原。45.B【详解】A.O元素化合价通常由0、-1、-2价,因此处于0价的单质O2只有氧化性,没有还原性,A不符合题意;B.S元素化合价通常为-2、0、+4、+6价,因此在SO2中表现+4价是S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符合题意;C.C元素化合价通常为0、+2、+4价,因此中CO2中表现+4价是C只有有氧化性没有还原性,C不符合题意;D.S元素化合价通常为-2、0、+4、+6价,因此在SO3中表现+6价是S只有氧化性,没有还原性,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B。46.AD【详解】A.实验①中发生反应Fe+CuSO4=FeSO4+Cu,反应中Fe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至+2价,铁钉只作还原剂,A项正确;B.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Fe3++2Cl-,反应中Fe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至+3价,Fe2+只表现还原性,B项错误;C.实验③中发生的反应为Cu+2FeCl3=CuCl2+2FeCl2,两种生成物全是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C项错误;D.根据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由反应Cu+2FeCl3=CuCl2+2FeCl2得出Fe3+的氧化性强于Cu2+,由反应Fe+CuSO4=FeSO4+Cu得出Cu2+的氧化性强于Fe2+,则上述实验可证明氧化性:Fe3+>Cu2+>Fe2+,D项正确;答案选AD。47.D【详解】A.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因此氧化性:Co2O3> Cl2> Fe3+,故A错误;B.根据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因此还原性:I- > Fe2+>Cl-,故B错误;C.Co3+具有强氧化性,氧化性大于铁离子,I-具有强还原性,则HI溶液中投入Co(OH)3的离子方程式为:2Co(OH)3 +2I-+6H+ =2Co2+ + I2 +6H2O,故C错误;D.根据氧化性:Co2O3> Cl2> Fe3+,则Co2(SO4)3溶液与FeSO4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为:Co3+ + Fe2+ = Fe3+ + Co2+,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48.D【详解】假设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为n,则根据关系式:~~(7-n)e-,~~2e-,得到的电子数为:N(e-)得=2×(7-n),失去的电子数为:N(e-)失=3×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数相等可得:2×(7-n)=3×2,解得:n=4,故答案选D。49.(1)5KI+KIO3+3H2SO4=3I2+3K2SO4+3H2O(2)2P4+9KOH+3H2O=3K3PO4+5PH3【详解】(1)KI由-1价升为0价,失去一个电子,KIO3由+5价降为0价,得到5个电子,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KI、KIO3的系数分别为5、1,由原子守恒可知,I2的系数为3,K2SO4的系数为3,H2SO4的系数为3,H2O的系数为3,故可知化学方程式为5KI+KIO3+3H2SO4=3I2+3K2SO4+3H2O。(2)每产生一个K3PO4,失去5个电子,每产生一个PH3,得到3个电子,故K3PO4、PH3的系数分别为3、5,由原子守恒可配平其余原子得2P4+9KOH+3H2O=3K3PO4+5PH3。50.(1)3S+6KOH=2K2S+K2SO3+3H2O(2)2MnO+16H++10Cl-=2Mn2++5Cl2↑+8H2O【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首先标出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然后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配平得到方程式。【详解】(1)分析反应前后的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S中S元素化合价由0变为K2SO3中+4、K2S中的-2,根据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配平得到方程式: 3S+6KOH=2K2S+K2SO3+3H2O;(2)分析反应前后的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中元素化合价由+7变+2,Cl-中氯元素化合价-1变为0,根据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配平得到方程式: 2MnO+16H++10Cl-=2Mn2++5Cl2↑+8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