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四年级下册第18课 口香糖的利弊教学设计
展开一、教材分析
《口香糖的利弊》作为长春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口香糖的使用情况、成分、作用以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科学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和实践的空间。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也开始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他们可能都吃过口香糖,但对于口香糖背后的科学知识和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却知之甚少。因此,通过本次活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自我。
三、核心素养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口香糖的成分、作用和使用方法;掌握口香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实验、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口香糖的成分、作用及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口香糖对环境的影响,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
五、教学准备
准备口香糖样品,供学生观察和品尝。
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包括口香糖的成分、作用、使用方法和环境影响等内容。
准备实验器材,如烧杯、水、搅拌棒等,用于进行口香糖溶解实验。
准备调查表格和记录本,供学生进行调查和记录。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通过展示口香糖样品,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吃口香糖的经历和感受。这个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提出问题:“口香糖除了可以清洁口腔、提神醒脑外,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呢?它对我们的环境又有什么影响呢?”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他们思考口香糖的各个方面,包括它的制作、使用和废弃处理等。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口香糖的各个方面,并意识到它对我们的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通过导入环节,可以让学生们对口香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情感和心理上的准备。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为我们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新知探究
成分分析:
教师通过展示口香糖的成分表,引导学生了解口香糖的主要成分,如胶基、甜味剂、香精等。通过对比不同品牌口香糖的成分表,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异同点,并思考这些成分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口香糖的成分及其作用。
作用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口香糖的主要作用,如清洁口腔、提神醒脑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使用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口香糖的实际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口香糖的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它的成分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口香糖的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环境影响:
通过课件展示口香糖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如随意丢弃的口香糖会污染环境、影响野生动物等。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口香糖对环境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口香糖会对环境造成这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或减轻这种影响?”通过这个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能力。
(三)实践操作
溶解实验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可以亲自进行口香糖溶解实验,观察口香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和现象。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口香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和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爱心的含义和重要性。同时,这个实验也可以激发学生们对化学和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提出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口香糖在水中溶解后,它的成分会不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们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将爱心转化为实际行动,并了解爱心行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实地调查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们可以到校园或社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口香糖的使用情况和随意丢弃现象。通过实地调查,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也可以了解口香糖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填写调查表格和记录本,收集数据和资料,以便更好地了解口香糖的使用情况和随意丢弃现象的原因。
在实地调查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与其他同学和社区居民交流和互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收获。这种交流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还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帮助。同时,实地调查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四)课堂互动
小组讨论: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口香糖的使用情况、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都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要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互相学习和借鉴。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点评和补充。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角色扮演:设置不同场景(如公园、学校、商场等),让学生们扮演不同角色(如游客、学生、商家等)。模拟口香糖的使用和丢弃过程,体验口香糖对环境的污染。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口香糖的环境问题,并思考如何在不同场景下避免口香糖对环境的污染。学生们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不同的行为,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人群在口香糖使用和处理方面的差异和问题。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为我们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总结提升
总结归纳: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了口香糖的成分、作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总结了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强调了口香糖的使用注意事项,如正确使用、避免随意丢弃等,同时强调了环保意识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总结,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口香糖的本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环保意识。
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口香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如研发可降解的口香糖材料、推广口香糖回收计划等。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所得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如劝导家人和朋友正确使用口香糖、参与口香糖回收活动等。
七、拓展延伸
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口香糖回收意识,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口香糖回收行动”。在校园或社区设立回收箱,鼓励学生将废弃的口香糖投入回收箱中,培养他们的环保行为习惯。
可以邀请环保专家或相关从业人员来校进行讲座或互动活动,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环保的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对环保事业的热爱和关注。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关于口香糖及其环境影响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深入的探究和研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口香糖的利弊,以及如何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八、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和扩展课堂所学知识,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口香糖利弊的调查报告。报告需要包括口香糖的成分、作用、使用情况和环境影响等内容。通过撰写报告,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口香糖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在报告的基础上,设计一份口香糖回收计划或宣传海报,以提高大家对口香糖回收的重视和参与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九、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口香糖的成分、作用和使用方法。通过实验和实地调查,学生们更加认识到口香糖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使用方式和回收行动来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本节课也激发了学生们对环保事业的热爱和关注,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未来,学生们将会更加关注环保问题,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长春版四年级下册第18课 口香糖的利弊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长春版四年级下册<a href="/zhsj/tb_c403428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8课 口香糖的利弊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年级下册第16课 有趣的发明教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下册<a href="/zhsj/tb_c403428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6课 有趣的发明教案</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概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与后续活动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四年级下册第15课 口袋游戏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长春版四年级下册<a href="/zhsj/tb_c403428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15课 口袋游戏教案</a>,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知识讲授,设计与构思,动手制作,游戏试玩与评价,总结与展示,拓展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