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模拟卷02 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模拟卷02 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4页。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
选择题部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
A.核苷酸B.葡萄糖C.氨基酸D.脂肪酸
【答案】C
【分析】蛋白质是一种多聚体,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其单体为氨基酸。
【详解】A、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A错误;
B、葡萄糖是淀粉、纤维素、糖原的基本单位,B错误;
C、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C正确;
D、脂肪酸与甘油能合成脂肪,D错误。
故选C。
2.细胞膜的主要组成物质是( )
A.磷脂和蛋白质B.磷脂和核酸
C.蛋白质和糖类D.核酸和糖类
【答案】A
【分析】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有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其中脂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50%,在组成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约占细胞膜总量的40%,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着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糖类约占细胞膜总量的2%~10%,糖类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或脂质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详解】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脂质、蛋白质,另外还含有少量的糖类,构成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成分是磷脂,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核的模式图如下图所示,关于其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核膜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a是蛋白质和DNA出入核的通道D.c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D
【分析】1、分析题图:a为核孔,b为核仁,c为染色质。2、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中含有DNA,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即遗传信息库,也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核膜具有双层膜结构,由4层磷脂分子构成,A错误;
B、细胞核是储存遗传信息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基质,B错误;
C、a为核孔,是蛋白质和RNA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DNA不能出细胞核,C错误;
D、c为染色质,染色质的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4.“超级细菌”是一种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它的产生与人们滥用抗生素有关。根据世卫组织(WHO)预测,到2050年,“超级细菌”对人类的健康影响将超过癌症。“超级细菌”具有的结构特点是( )
A.没有遗传物质B.没有细胞质C.没有核糖体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D
【分析】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且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细菌为细胞生物,含有DNA和RNA,以DNA为遗传物质,A错误;
BCD、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具有细胞质和核糖体,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ATP之所以成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结构,下列能准确表示ATP的结构简式的是( )
A.A~P~P~PB.A-P~P~P
C.A-P-P~PD.A-P-P-P
【答案】B
【分析】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ATP合成的场所为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其中 A 代表腺苷,T 是三的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每分子的ATP含有两个特殊的化学键,ATP 的结构简式是 A-P~P~P,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特性不包括( )
A.具有专一性B.具有高效性
C.作用条件较温和D.升高化学反应活化能
【答案】D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作用机理: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的特性为: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是其作用机理,ABC正确,D错误。
故选D。
7.下列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
A.水进入根毛细胞B.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细胞
C.K+进入小肠上皮细胞D.氧气进入肌肉细胞
【答案】C
【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主动运输需要能量。
【详解】A、水分子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B不符合题意;
C、K+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能量,C符合题意;
D、氧气进入肌肉细胞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某超市有一批酸奶因存放过期而出现胀袋现象,分析胀袋原因主要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检测发现酸奶中含乳酸菌、酵母菌等。致使胀袋的菌种及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场所是( )
A.酵母菌;细胞质基质B.乳酸菌;线粒体基质
C.乳酸菌;细胞质基质D.酵母菌;线粒体基质
【答案】A
【分析】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分解葡萄糖能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糖变为乳酸。
【详解】乳酸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胀袋主要是由酵母菌无氧呼吸引起,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如图为“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看到的某个视野,图中箭头所指细胞的主要特征是( )
A.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B.核膜与核仁出现
C.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D.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答案】A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箭头所指细胞分裂时期是分裂后期,特点为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A正确;
B、箭头所指细胞分裂时期是分裂后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是分裂末期的特点,B错误;
C、箭头所指细胞分裂时期是分裂后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是分裂中期的特点,C错误;
D、箭头所指细胞分裂时期是分裂后期,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是动物细胞分裂末期的特点,D错误。
故选A。
10.人在某个阶段头发会变白,皮肤上也会长出“老年斑”,这是( )
A.细胞分化引起的B.细胞坏死引起的C.细胞衰老引起的D.细胞凋亡引起的
【答案】C
【分析】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详解】“老年斑”是由于细胞内的色素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造成的,衰老细胞中出现色素聚集,主要是指脂褐素的堆积,脂褐素是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产物,是一种不溶性颗粒物,不同细胞在衰老过程中脂褐素颗粒的大小也有一定的差异,皮肤细胞的脂褐素颗粒大,就出现老年斑,因此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资料:陆地上某昆虫翅型按长度可分为残翅、中翅和长翅。昆虫的翅越长,飞行能力越强,残翅不能飞行。在一个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该昆虫则只有残翅和长翅两种类型。若将两地的昆虫迁移在一起,它们之间可通过自然交配产生可育的后代。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1.海岛昆虫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 )
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
12.下列对海岛昆虫进化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海岛与陆地的地理隔离使该昆虫进化成2个物种
B.海岛上该昆虫与翅型相关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C.海岛上生存下来的昆虫有两种类型,说明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D.海岛上只有残翅和长翅昆虫,其根本原因是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
【答案】11.B 12.B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血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11.在生物进化和繁殖的研究中,种群是基本的单位,种群指的是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同一种生物的所有个体,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A、据题意可知,将两地的昆虫迁移在一起,它们之间可通过自然交配产生可育的后代,说明它们没有生殖隔离,不是2个物种,A错误;
B、海岛环境与陆地不同,海岛上该昆虫与翅型相关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发生了生物进化,B正确;
C、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此海岛上生存下来的昆虫有两种类型定向选择的结果,C错误;
D、海岛上只有残翅和长翅昆虫,其根本原因是基因发生了不定向变异,D错误。
故选B。
1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于标记噬菌体 DNA的放射性同位素是( )
A.14CB.3HC.18OD.32P
【答案】D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为了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的是噬菌体DNA,而不是它的蛋白质外壳,应该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即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详解】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为了证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的是噬菌体DNA,而不是它的蛋白质外壳,应该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即用32P标记DNA,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D正确 。
故选D。
14.下图为DNA分子结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磷酸B.②是核糖
C.③是碱基D.④是氢键
【答案】B
【分析】题图分析:依题意,图示为DNA分子结构局部模式图。据图可知,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是碱基、④是氢键。
【详解】依题意,图示为DNA分子结构局部模式图,DNA由两条链构成,两条链间通过氢键连接。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据图可知,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是碱基、④是氢键,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15.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复制过程中需全部解旋之后才开始复制
B.在复制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
C.在复制过程中需要的酶有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D.在复制过程中需要ATP提供能量
【答案】A
【分析】1、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2、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3、DNA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详解】A、DNA分子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A错误;
BCD、在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条件有模板、酶、原料和能量等,其中亲代DNA分子提供模板,所需酶包括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是脱氧核苷酸,ATP提供能量,BCD正确。
故选A。
16.研究发现,小鼠Avy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由于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导致小鼠毛色发生改变,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该现象属于( )
A.表观遗传B.伴性遗传C.显性遗传D.常染色体遗传
【答案】A
【分析】生物的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现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因中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的结果。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小鼠Avy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由于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导致小鼠毛色发生改变,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这是表观遗传的现象,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7.基因中某个碱基对发生缺失,引起的变异是( )
A.染色体结构变异B.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D.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B
【分析】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2、原因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3、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不定向性;③突变率很低;④多数有害。
【详解】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因此基因中某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引起的变异是基因突变,B符合题意。
故选B。
18.下图为哺乳动物某个器官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 和图3 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B.图2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
C.由图3 推测,该动物可能为雄性
D.图3细胞含有8条染色单体
【答案】B
【分析】分析图1: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图2: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分析图3: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A、分析图1: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3: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正确;
B、分析图2: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
C、图3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生物的性别为雄性,C正确;
D、图3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和8个DNA分子,D正确。
故选B。
19.我国科学家利用二倍体葡萄“喜乐”与四倍体葡萄“巨峰”杂交,选育出三倍体葡萄新品种“沪培1号”。下列关于该品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沪培1号属于多倍体
B.开花时形成的配子多数可育
C.其果实具有无核等优点
D.其减数分裂会出现联会紊乱
【答案】B
【分析】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2、四倍体可以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配子。三倍体因为原始生殖细胞中有三套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因此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详解】A、我国科学家利用二倍体葡萄“喜乐”与四倍体葡萄“巨峰”杂交,选育出三倍体葡萄新品种“沪培1号”,其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因而属于三倍体,也叫做多倍体,A正确;
B、三倍体葡萄新品种“沪培1号”因为原始生殖细胞中有三套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一般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B错误;
C、由于三倍体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因而其果实具有无核等优点,C正确;
D、由于其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因而其减数分裂会出现联会紊乱,D正确。
故选B。
20.下图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致病基因是a,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B.该遗传病是由于表观遗传导致的
C.Ⅱ4不可能含有致病基因a
D.Ⅱ5为纯合体的概率是1/3
【答案】D
【分析】Ⅰ1与Ⅰ2均正常,但Ⅱ3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Ⅰ2均正常,所以推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Ⅰ1与Ⅰ2均正常,但Ⅱ3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Ⅰ2均正常,所以推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据题目分析,可知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是a ,B错误;
C、Ⅰ1与Ⅰ2均正常,但Ⅱ3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Ⅰ2均正常,所以推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Ⅱ4的基因型可能为AA或Aa,C错误;
D、Ⅰ1与Ⅰ2均正常,但Ⅱ3患病,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Ⅰ2均正常,所以推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父母基因型均为Aa,因此Ⅱ5的基因型可能为1/3 AA或2/3 Aa,D正确。
故选D。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21.鸭摄入饲料后,通过分泌消化液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图为分泌细胞分泌消化酶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消化酶的合成场所为 (附着型/游离型)核糖体,全程主要由 (填图中序号)提供能量。
(2)控制淀粉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填图中序号)。
(3)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的研究常用的方法是 .
(4)囊泡与特定部位膜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
【答案】(1)附着型 ⑦
(2)⑩
(3)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标记法)
(4)一定的流动性
【分析】据图可知,①表示细胞膜。②表示囊泡,③表示高尔基体,④表示核糖体,⑤表示内质网,⑥表示分泌蛋白,⑦表示线粒体,⑧表示核孔,⑨表示核仁,⑩表示染色质,⑪表示核膜。
【详解】(1)消化酶是分泌到细胞外的分泌蛋白,其合成场所是附着型的核糖体;主要由⑦线粒体供能。
(2)控制淀粉酶合成的遗传物质是DNA,图中⑩代表染色质,其中含有DNA,因此控制淀粉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存在于⑩染色质上。
(3)蛋白质首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转移至内质网中进行初步加工,然后内质网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然后高尔基体形成囊泡运至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胞外,利用3H标记的亮氨酸可以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该方法称为同位素标记法。
(4)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囊泡与特定部位膜的融合依赖于该特点。
22.利用智能化设施开展农业生产,可以精准调控系统中的光照、温度和氧气等环境因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某温室使用天然气加热供暖以替代电热供暖,通过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额外光照、二氧化碳等因素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实现增产。下图为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I、II表示不同细胞器:①②表示不同物质)。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细胞器I为 ,细胞器Ⅱ为 ,物质②为 。
(2)当温度较低时,供暖可以提高细胞内 的活性,使植物细胞内各项生化反应得以正常进行。
(3)燃烧增加了温室中的光照强度,图中细胞器I内光合作用的 (答生理过程)增强;燃烧增加了温室中CO2的浓度,致使卡尔文循环中C3的生成量 (答变化趋势),光合作用产物增加。同时,燃烧降低了温室中的氧气浓度,导致植物体 (答生理过程)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少。上述因素共同作用,达到了增产目的。
【答案】(1)叶绿体 线粒体 丙酮酸
(2)酶
(3)光反应 增多 有氧呼吸
【分析】识图分析可知,图中为植物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示意图,图中I表示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图中物质①为NADPH,II为线粒体,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图中物质②为丙酮酸。
【详解】(1)识图分析可知,图中有双层膜且能接受光的是叶绿体,具有双层膜且有嵴能产生并释放CO2的是线粒体,即图中I表示叶绿体、II为线粒体,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经过呼吸作用第一阶段生成的是丙酮酸,故图中物质②为丙酮酸。
(2)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当温度较低时,酶的活性较弱,供暖提高了温度,使酶的活性提高。
(3)根据题意,燃烧增加了温室中的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增加会促进图中叶绿体中光反应的增强;燃烧增加了温室中CO2浓度,CO2浓度增加会加快CO2固定的速率,生成的C3增多,光合作用产物增加。同时,燃烧降低了温室中的氧气浓度,氧气参加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因此氧气浓度降低直接降低了有氧呼吸的强度,使得有机物消耗减少。
23.如图表示以某二倍体植株()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几种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1获得品种A的育种方式为 ,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2)经途径3获得的品种C含有 个染色体组。
(3)为了尽快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应采用途径 ,该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分裂时 的形成。
【答案】(1)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2)4/四
(3)2 纺锤体
【分析】分析题图,途径1是给植株传粉,收获种子得到品种A,属于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途径2是获取原植株的花粉,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幼苗后用秋水仙素处理,收获品种B,属于单倍体育种;途径3是离体培养原植株的叶肉细胞,获得幼苗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获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品种C,属于多倍体育种。
【详解】(1)据图分析,途径1是给植株传粉,收获种子得到品种A,故途径1获得品种A的育种方式为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2)图示植物为二倍体植物,途径3是离体培养原植株的叶肉细胞,获得幼苗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获得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品种C,故品种C含有4个染色体组。
(3)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是途径2的单倍体育种,对应图中的2;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能拉向细胞两极,细胞就不能正常分裂,从而实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目的。
24.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疾病是 (填“常”或“性”)染色体上的 (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2)Ⅱ4的基因型是 ,若Ⅱ4和Ⅱ5再生育一个孩子,则其患病的概率为 。
(3)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主要原因是 。
【答案】(1)常 隐性
(2)Aa 1/2
(3)双亲有可能都是同种隐性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分析】由于1号和2号正常,生下患病女儿5号,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分析题图,由于1号和2号正常,生下患病女儿5号,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4号正常,但有患病的儿子6号,故其基因型为Aa,5号的基因型为aa,两者再生育一个孩子,则其患病的概率为1/2。
(3)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主要原因是双亲有可能都是同种隐性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普通高中2024年7月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学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物仿真模拟卷02(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