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庆市万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重庆市万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1页
    重庆市万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2页
    重庆市万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庆市万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万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第四两个营养级,A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有科学家指出“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存在:没有能量,什么都不会发生;没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没有意义”,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B. 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S等在生物圈中循环往复运动的过程
    C.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驱动物质循环
    D.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答案】A
    【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②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③群落和生态系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详解】A、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主渠道是食物链,信息传递不都是沿食物链进行的,可以发生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A错误;
    B、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C、H、O、N、S等化学元素在生物圈中循环往复运动的过程,具有全球性、循环性,B正确;
    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驱动物质循环,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C正确;
    D、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而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比如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故选A。
    2. 宋代词作家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曾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河流生态系统遭受轻微污染后可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很快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
    C. 一般来讲流经自然池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 池塘的边界和鱼虾的种群密度分别属于群落和种群的研究范畴
    【答案】A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详解】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A错误;
    B、由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遭受轻微污染后可通过自身的净化作用很快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B正确;
    C、一般来讲流经自然池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正确:
    D、池塘的边界是群落的研究范畴,鱼虾的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D正确。
    故选A。
    3. 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保护地球环境的有效手段。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生态系统维持自身结构与功能保持平衡状态的能力
    B.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C. 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一定强
    D. 为更好的观察生态缸的稳定性,应将其敞开缸盖放置于室外通风且阳光直射的环境下
    【答案】B
    【分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详解】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A错误;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B正确;
    C、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弱,但是有些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不强,恢复力稳定性也不强,比如苔原生态系统,C错误;
    D、设计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应密封缸盖并将其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环境中,但要避免阳光直射,D错误。
    故选B。
    4. 为了防止大熊猫栖息地破碎化程度加剧,我国将川、陕、甘三省的野生大熊猫种群高密度区、主要栖息地进行有机整合,成立了大熊猫国家公园以对大熊猫进行保护。2021年7月7日,生态环境部将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栖息地的破碎化会阻止大能猫之间的基因交流,从而降低物种多样性
    B. 对大熊猫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繁育中心进行异地保护
    C. 由于缺乏纤维素分解菌,大熊猫对竹子的能量利用率低
    D. 对大熊猫进行科学研究主要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答案】D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栖息地的破碎化会阻止大熊猫之间的基因交流,从而降低遗传多样性,A错误;
    B、对大能猫进行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B错误:
    C、大熊猫只能利用竹子中的少量纤维素,是因为缺少编码纤维素酶的基因,C错误;
    D、对大熊猫进行科学研究主要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正确。
    故选D。
    5. 2007年,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为2.2全球公顷,低于全球同期平均水平,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仍位居世界首位。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2007年我国的生态占用小于其他国家
    B. 生态足迹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
    C. 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
    D. 绿色出行、光盘行动、节水节能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
    【答案】A
    【分析】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它的应用意义是: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详解】A、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一种衡量对生态环境破环程度的定量方法,2007年尽管人均生态足迹低于全球同期平均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总生态足迹大于其他国家,A错误;
    B、生态足迹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为减小生态压力,应减少生态足迹的值,B正确;
    C、与食用蔬菜相比,食牛肉会增大生态足迹值,增加生态足迹中草地面积的占用,,C正确;
    D、低碳生活、光盘行动、节水节能等都可以减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D正确。
    故选A。
    6. 生态工程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结晶,是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学科交叉而产生的应用学科。下列与生态工程有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
    B. 生态工程遵循着整体、协调、循环、自生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C. 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应该对垃圾进行填埋、焚烧处理
    D. 园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整体原理
    【答案】C
    【分析】循环原理: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个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个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自生原理: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整体原理:充分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
    【详解】A、生态工程是以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我调节功能为基础,A正确;
    B、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协调、循环、自生,B正确;
    C、循环是指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使前一个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被后一环节利用,故依据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应该对垃圾进行废物利用,C错误;
    D、整体性原理是指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例如园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D正确。
    故选C。
    7.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a一定是绿色植物,c占据第二,第三两个营养级
    B. 图中有四条食物链,b、d、e都属于消费者
    C. c、f是杂食动物,d属于第二营养级
    D. 图示生物加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就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答案】C
    【分析】图中a、b在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其余为消费者。
    【详解】A、a是生产者,但生产者不一定都是绿色植物,c占据第二、第四两个营养级,A错误;
    B、图中以a开头的食物链有4条,b开头的食物链有两条,共有六条食物链,d、e属于消费者,能加速物质循环,B错误;
    C、c、f都能捕食生产者a、b,也都能捕食消费者e,所以c和f属于杂食动物,d是植食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错误。
    故选C。
    8.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下列不属于热带雨林的间接价值的是( )
    ①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
    ②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③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
    ④热带雨林是河流的主要发源地,能提供灌溉水,保障农业丰收
    A. ②B. ③④C. ①②D. ④
    【答案】A
    【分析】生物多样性具有三方面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强调其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①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是生态系统调节方面作用,属于间接价值,①不符合题意;
    ②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属于旅游观赏价值,是直接价值的体现,②符合题意;
    ③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是其在碳循环等环境调节方面的作用,属于间接价值,③不符题意;
    ④热带雨林是河流的主要发源地,能提供灌溉水,保障农业丰收主要是热带雨林生态调节的体现,属于间接价值,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据传“醋”最早是由“酒圣”杜康的儿子墨塔酿酒时发酵过头无意之中发明的。下列关于酿酒及酿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传统家庭酿酒时都会经过严格的消毒、灭菌
    B. 酒发酵初期通入氧气的目的是促进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增殖
    C. 墨塔酿酒不成反成醋可能是发酵装置密封不严或者是没有注意控制发酵温度
    D. 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是酿酒微生物和酿醋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答案】A
    【分析】酿酒依赖于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酿醋依赖于醋酸菌的有氧呼吸。
    【详解】A、传统家庭酿酒时,无氧、酒精环境会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不需要经过严格的灭菌措施,A错误;
    B、酵母菌的异化方式为兼性厌氧型,酒发酵初期通入氧气的目的是促进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增殖,B正确;
    C、醋酸发酵是需氧发酵,所需温度较酒精发酵高,C正确;
    D、酿酒和酿醋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和醋酸杆菌,分别属于真核和原核生物,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是其主要区别,D正确。
    故选A。
    10. 中国的传统发酵技术源远流长,对微生物的利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美食的一大亮点。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腌制泡菜时,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是泡菜呈酸味的主要原因
    B. 刚蒸好的馒头中有很多蜂窝状小孔,这是乳酸菌呼吸作用产生CO2所致
    C. 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毛霉能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D. 酸奶制作过程后期低温处理可产生大量乳酸菌
    【答案】C
    【分析】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详解】A、腌制泡菜时,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是泡菜呈酸味的主要原因,A错误:
    B、刚蒸好的馒头中出现蜂窝状小孔,这是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CO2所致,B错误;
    C、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毛霉产生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肽和氨基酸,C正确;
    D、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低温下酶活性降低,故酸奶制作过程后期低温处理不利于乳酸菌增殖,D错误。
    故选C。
    11. 下图为某同学构建的细胞工程知识框架。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①②均属于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技术
    B. 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大多数都需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
    C. 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依据的原理都是细胞的全能性
    D. 动物细胞培养液需要定期更换以排除代谢废物的影响
    【答案】C
    【分析】白菜-甘蓝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的,克隆羊多莉是通过核移植技术培育的。
    【详解】A、图中①为植物体细胞杂交,②为体细胞核移植,均属于细胞水平上的生物工程技术,A正确;
    B、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大多数都需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表现为贴壁生长,B正确;
    C、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依据的是细胞增殖,C错误;
    D、动物细胞培养液需要定期更换以排除代谢废物的影响,保证细胞增殖顺利进行,D正确。
    故选C。
    12. 啤酒是以麦芽汁为原料,经酿酒酵母发酵所得。根据发酵温度和酵母菌种类的不同,分成了艾尔(Ale)和拉格(Lager)。上发酵(Ale)啤酒酵母在发酵罐顶端工作,温度在10-20度,下发酵(Lager)啤酒酵母在发酵罐底部工作,温度在10度以下。发酵流程一般都包含发芽、焙烤、碾磨、糖化、蒸煮、发酵、消毒、终止等流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用适量细胞分裂素溶液浸泡大麦种子可以有效促进大麦种子发芽
    B. 艾尔和拉格的酿酒酵母最适温度不同,不同啤酒的风味组分与蒸煮时加入的啤酒花有关
    C. 焙烤是加热杀死种子的胚,终止淀粉酶分解淀粉
    D. 麦芽汁为酿酒酵母提供碳源、氮源、水、无机盐
    【答案】B
    【分析】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大量繁殖,在无氧环境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详解】A、用适量赤霉素溶液浸泡大麦种子可以有效促进淀粉酶形成,淀粉酶分解淀粉,促进大麦种子发芽,A错误;
    B、上发酵(Ale)啤酒酵母在发酵罐顶端工作,温度在10-20度,下发酵(Lager)啤酒酵母在发酵罐底部工作,温度在10度以下,故酵母最适温度不同,啤酒的风味组分与蒸煮时加入的啤酒花有关,B正确;
    C、焙烤是加热杀死种子的胚但不使淀粉酶失活,C错误;
    D、麦芽汁的主要成分为糖,能为酿酒酵母提供碳源、水,不能提供无机盐、氮源,D错误。
    故选B。
    13. 下图为动物成纤维细胞的培养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步骤②的细胞悬液中除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添加少量血清
    B. 步骤①的操作需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
    C. 步骤③到④分瓶操作时所有细胞都需用胰蛋白酶处理
    D. 步骤③④需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且④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细胞转化
    【答案】C
    【分析】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
    【详解】A、步骤②的细胞悬液中除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添加少量血清,A正确;
    B、动物细胞培养过程需要无菌操作,故步骤①的操作需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B正确;
    C、步骤③到①的分瓶操作时不是所有细胞都需用胰蛋白酶处理,如生活在溶液中的未贴壁细胞,C错误;
    D、步骤③为原代培养,④为传代培养,都需置于需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且④培养过程中部分细胞可能发生细胞转化,核型改变可能会发生细胞转化,D正确。
    故选C。
    14. 科学家将普通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程③中常用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B. 过程②的目的是使中间偃麦草产生耐盐突变
    C. 由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经历了脱分化、再分化过程
    D. 过程①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形成的原生质体应放置在近似等渗的环境中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图:①表示去壁过程,常用酶解法;②表示用紫外线照射使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断裂;③表示形成杂种细胞。
    【详解】A、过程③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常用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A正确;
    B、中间偃麦草本身含有耐盐性强的基因,因此过程②的目的不是使中间偃麦草产生耐盐突变,B错误;
    C、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株需要依赖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会经历脱分化、再分化过程,C正确;
    D、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过程①去壁过程常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形成的原生质体应放入近似等渗溶液中,防止细胞吸水涨破或者失水皱缩,D正确。
    故选B。
    15. 食物中的生物胺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和过敏等不良反应,微生物来源的多铜氧化酶(MCO)能高效分解生物胺。科研人员采用PCR技术获得发酵乳酸杆菌的MCO基因,然后转入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若目的基因MCO经限制酶切开后的末端如图甲,要MCO片段能与载体质粒pCLY15(图乙)高效连接,需用于切割的酶组合为( )

    A. BspHI和 Nt IB. BsrGI和Xma I
    C. Kpn I和 Xma ID. KpnI和SmaI
    【答案】C
    【分析】题意分析,根据酶切位点分析,目的基因应位于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为高效连接应选用黏性末端相同的酶,而不能选用平末端,故目的基因应使用Kpnl和Xmal切割。
    【详解】KpnⅠ酶切后产生 5′−GTAC−3′的末端,XmaⅠ酶切后产生 5′−CCGG−3′的末端,刚好与目的基因的游离末端配对,因此,切割pCLY15的酶组合为KpnⅠ和XmaⅠ,C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乡村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小养殖、小种植、小加工、小工匠”是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力量。下图为一个小型人工生态农场的模式图,下表为该小型人工生态农场中农作物和鸡的部分能量值(单位:10kJ)。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人工生态系统的基石是__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流经该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不考虑人工补给量);通过食物网流向人的能量值为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与常规农业种植模式相比,该人工生态农场的优势是________。
    【答案】(1)①. 农作物 ②. 鸡(人)③. 加快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2)①. 1.8×106kJ ②. 1.6×105kJ ③. 17.2%
    (3)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分析】除顶级营养级外,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部分用于自身呼吸作用散失,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未利用。
    (1)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农作物;鸡和人属于动物,属于该人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加快物质循环,另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同化量=净同化量+呼吸消耗量=净同化量110×104+呼吸消耗量70×104=180×104kJ=1.8×106kJ。
    农作物的净同化量(110×104kJ)包括三个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分解者(21×104kJ)、未利用(58×104kJ),鸡的同化量为8×104kJ+10×104kJ=18×104kJ,故农作物流向人的能量为110-58-21-18=13(×104kJ)=1.3×105kJ,鸡流向人类的能量为8-2-3=3(×104kJ)=0.3×105kJ,故该小型生态系统流向人的能量值为1.3×105kJ+0.3×105kJ=1.6×105kJ;
    第一营养级同化量为180×104kJ,第二营养级同化量为13×104+3×104+18×104=31×104kJ,故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1/180×100%=17.2%。
    (3)与常规农业种植模式相比,该人工生态农场通过沼气池充分利用了秸秆和沼渣的能量,优势是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17. 佩戴合格的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中对非灭菌一次性口罩的微生物指标要求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微生物可以在________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2)鉴别、筛选不同微生物所需培养基不同,要鉴别大肠杆菌,可以在培养基上加入伊红—美蓝,而要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可使用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
    (3)研究小组为确定某非灭菌一次性口罩是否合格,做了如下实验:
    ①制备非灭菌口罩生理盐水样液:准确称取10克(近似10mL)口罩样品。剪碎后加入________mL灭菌生理盐水中。
    ②配置基本培养基并进行________灭菌,冷却后倒平板。
    ③接种:在酒精灯周围采用________法分别对四个培养基各接种0.1mL样液。
    ④恒温培养一段时间后计数并得出结论:若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分别为31、42、356、35,该研究小组的结论及具体理由是________。
    【答案】(1)(琼脂)固体
    (2)选择 (3)①. 90 ②. 高压蒸汽 ③. 稀释涂布平板 ④. 该口罩不合格,1克口罩样品中细菌数量为3600,远大于国家标准
    【分析】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方法包括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前者由于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计数结果偏大;后者由于1个菌落可能来源于两个或多个连在一起的菌体而导致结果偏小。
    (1)一个微生物的细胞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2)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使用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选择培养基,不耐盐的微生物无法在该培养基上生长。
    (3)对微生物分离并计数,需要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①制备非灭菌口罩生理盐水样液:准确称取10克(近似10mL)口罩样品。剪碎后加入90mL灭菌生理盐水中,相当于稀释了10倍。
    ②培养基灭菌需使用高压蒸汽灭菌,以保持培养及一定的湿度。
    ③接种:在酒精灯周围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别对四个培养基各接种0.1mL样液。
    ④恒温培养一段时间后计数并得出结论:若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分别为31、42、356、35,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数为31、42、356、35,由于培养基中菌落数为356的一组与其他组数量差距太大,且不在30~300之间,需要舍弃,故培养基上平均菌落数为36,由于对应稀释倍数为10,样液为0.1mL,故每克样品中细菌数量为36÷0.1×10=3600。该口罩不合格,1克口罩样品中细菌数量为3600,远大于国家标准。
    18. 中药是几千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但由于药源材料减少以及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是中药行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快速繁殖某中药品种,科研工作者采用了组织培养技术,对自然生长的茎进行组培需要进行外植体消毒,具体方法是________;组培苗锻炼时常采用蛭石作为栽培基质的原因是________。
    (2)植物组织培养中________的使用比例影响植物细胞发育,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
    (3)为对中药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科学家制备了甘草酸-人血清白蛋白的融合蛋白,并以此为抗原制备了抗甘氨酸的单克隆抗体。单抗的制备过程中有两次筛选,运用多孔细胞板筛选的目的是________,与常规抗体相比,单抗的优点是________。若该中药的有效成分是某蛋白质,研究人员可以采用________工程改造其结构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反应。
    【答案】(1)①. 先用70%酒精,再用无菌水清洗,再用5%次氯酸钠消毒处理,最后再用无菌水清洗 ②. 蛭石带菌量低且营养丰富比较松软,持水性也较好,有利于幼苗的生根和叶片的生长
    (2)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3)①. 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②.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③. 蛋白质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为: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经过脱分化(避光)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需光)过程形成胚状体,进一步发育形成植株。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1)外植体消毒,先用70%酒精,再用无菌水清洗,再用5%次氯酸钠消毒处理,最后再用无菌水清洗;组培苗锻炼时采用蛭石作为栽培基质的原因是蛭石带菌量低且营养丰富、比较松软,持水性也较好,有利于幼苗的生根和叶片的生长。
    (2)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使用比例对植物细胞发育的影响是: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3)单抗的制备过程中有两次筛选,运用多孔细胞板是第二次筛选,筛选的目的是获得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与常规抗体相比,单抗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若该中药的有效成分是某蛋白质,可用蛋白质工程改造蛋白质结构,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反应。
    19. 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可以培育、改良生物品种。下图是科学家运用克隆技术培育优质奶牛的简易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优质奶牛的过程涉及核移植。核移植是指________。过程②常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图中核移植难度大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原因是________。
    (2)过程③常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重构胚体外培养到________期即可进行移植。移植时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避免代孕牛对植入胚胎的排斥反应,理由是________。
    (3)若已培育了优质奶牛,为增大雌性优质奶牛的繁殖速率,可以对良种母牛采取________,与优质奶牛的________精子体外受精后移植入健康代孕母牛的子宫,也可将________均等分割后的胚胎分别移植进入多头代孕母牛。
    【答案】(1)①. 将动物的一个细胞核,移入一个已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 ②. 显微操作去核法 ③. 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全能性相对容易(或体细胞分化程度高,较难恢复全能性)
    (2)①. 电刺激、Ca2+载体、乙醇和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处理 ②. 囊胚、桑葚胚 ③. 不需要 ④. 母体一般不会对胚胎产生免疫反应
    (3)①. 超数排卵处理 ②. 获能 ③. 内细胞团
    【分析】胚胎发育的过程:受精卵→卵裂期→桑葚胚→囊胚→原肠胚→幼体。
    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它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它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1)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过程②是去核,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操作去核法;图示过程为体细胞克隆过程,由于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故较体细胞核移植容易。
    (2)过程③是激活重组细胞,可以用电刺激、Ca2+载体、乙醇和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处理;胚胎移植需要将胚胎培养至囊胚或桑葚胚时期;由于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不需要注射免疫抑制剂。
    (3)如果为了增大雌性优质奶牛的繁殖速率,可以对良种母牛采取注射促性腺激素,促进其超数排卵;精子需要经过获能处理后,与卵细胞完成受精后移植入健康代孕母牛的子宫;也可以将内细胞团进行均等分割移入代孕母牛中。
    20. 抗虫和耐除草剂玉米双抗12-5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品种。为给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管提供依据,采用PCR方法进行目的基因监测,反应程序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育转基因玉米将目的基因插入质粒构建重组载体时,所需要的工具酶是________。构建的重组基因表达载体中必须含有标记基因,其作用是________。
    (2)图示预变性及后延伸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利用PCR技术体外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有________,以便根据这一序列合成引物。PCR35次循环共需引物________个。
    (4)有人认为对于转基因品种经检测含有目的基因后即可上市,这种说法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①. 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②. 便于筛选含有重组基因表达载体的受体细胞
    (2)①. 促进模板DNA解旋 ②. 使目的基因的扩增更加充分
    (3)①. 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②. 236-2
    (4)①. 错误 ②. 转基因品种经检测含有目的基因并能稳定表达,且有生物活性后才能上市
    【分析】PCR技术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1)构建重组载体时,需要用限制酶切割供体DNA和质粒以产生相应的黏性末端,然后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所以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构建的重组基因表达载体中的标记基因,可用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2)图示中预变性及后延伸的作用分别是促进模板DNA解旋,使目的基因的扩增更加充分。
    (3)利用PCR技术体外扩增目的基因时,需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作为引物;35次循环,共形成235个DNA分子,共有2×235条链,除开原来的两条链,新形成的链都需要引物,故需2×235-2=236-2个引物。
    (4)转基因品种经检测含有目的基因并能稳定表达,且有生物活性后才能上市,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项目
    净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呼吸消耗量
    流向分解者
    未利用
    农作物
    110
    70
    21
    58

    8
    10
    2
    3
    细菌菌落总数CFU/g
    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浓血性链球菌
    真菌
    ≤100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相关试卷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重庆市巴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