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812386/0-171728929209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812386/0-171728929216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812386/0-17172892922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812386/0-1717289292235/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812386/0-1717289292279/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812386/0-17172892924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812386/0-171728929245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5812386/0-1717289292495/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备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知探究,课堂练习,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能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的史实2.能归纳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利弊3.能对比明朝的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与前代的不同
本课重难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朱元璋为什么要建立锦衣卫,锦衣卫的成立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除此之外朱元璋还采取了哪些类似的措施?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明朝的统治
(1)元朝政治腐败,官吏贪污,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1351年,农民起义爆发并迅速发展,出现多支反元队伍,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庭困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当和尚。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无庙可归的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责,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将大都督府改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利统归兵部。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明成祖成立锦衣卫与东厂
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居民。
(2)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1)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
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消极: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1)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3)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1.(2023年江苏盐城)围绕社会治理问题,古代帝王在制度上不断推陈出新。观察下表,空格处最恰当的是( )A.明太祖朱元璋B.康熙帝玄烨C.雍正帝胤禛D.乾隆帝弘历
【答案】A【解析】根据“废丞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废除了丞相制度,A符合题意;BCD项是清朝的皇帝,丞相制度在明朝时期已经废除,排除。故选择A。
2.(2023年江苏泰州)“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推恩令 B.设立三省六部C.设置通判 D.废除丞相
【答案】D【解析】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属于政权二号人物,最容易对皇权形成威胁,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加强皇权,朱元璋杀掉丞相胡惟庸后,废除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既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又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使明朝的君主专制大大加强,据题干关键信息“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专权乱政”的教训,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丞相,D符合题意;汉武帝实施推恩令,A排除;隋朝时期设立三省六部,B排除;北宋时期设置通判,C排除。故选择D。
3.(2023年湖北咸宁)如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可知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政治制度,体现的是中央机构的变化,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制约,保证了皇帝的权力与威严;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标志着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故选B;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于秦朝,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地方行政机构,C错误;明朝丞相被废除,D错误。
4.(2023年山东威海)明朝统治者改革行政机构。如图体现出明朝政治最突出的特征是( )A.君权加强B.政权分立C.地方割据D.思想禁锢
【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侍卫亲军,由皇帝直接指挥;地方上,设立三司;使皇权得到加强,故A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权力归属皇帝,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5.(2023年广东)明太祖时期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颁行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反映了明初( )A.君主专制加强B.科举制度完善C.儒家地位提升D.图书出版发达
【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明太祖下令废除“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以树立皇权威严,反映了明朝初期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A符合题意;题干现象与科举制度完善无关,B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对儒家地位的提升,C排除;材料未反映图书出版发达,C排除;故选A。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应试者必须……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材料二: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材料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1)材料一中的“科举考试”最早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隋朝;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
(2)材料一反映了明代科举考试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当时参加科举考试必须从小学习和苦练什么?
答案:实行八股取士;学习“四书”“五经”,苦练八股文。
(3)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答案: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意思接近即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图片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知探究,课堂练习,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示范课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知探究,课堂练习,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20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示范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新知探究,军机处的设立,闭关锁国政策,课堂练习,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