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理综试题-高中生物(学生版+教师版 )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理综试题-高中生物(学生版+教师版 ),文件包含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理综试题-高中生物教师版docx、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理综试题-高中生物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水熊虫的生命力极为顽强。当环境恶化时,它会把身体蜷缩起来,一动不动,并自行脱去体内99%的水分,使自身处于一种“隐生”状态,以此度过恶劣环境。研究发现,处于“隐生”状态的水熊虫体内会产生大量海藻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海藻糖为还原糖,则向其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即观察到砖红色
B. 处于“隐生”状态时,水熊虫的代谢速率较低,但并未完全停止
C. 处于“隐生”状态时,水熊虫体内的水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D. 海藻糖可能有利于保护水熊虫细胞,使其免受不利因素的损伤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3)脂肪可被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染成橘黄色(或橘红色)。
2、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绝大部分的水呈游离状态,可以自由流动,叫作自由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叫作结合水。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水所占比例越大,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弱;细胞内结合水所占比例越大,代谢水平越低,抗逆性越强。
【详解】A、若海藻糖为还原糖,则向其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可观察到砖红色,A错误;
B、处于“隐生”状态时,水熊虫体内自由水含量较低,代谢速率较低,但并未完全停止,B正确;
C、处于“隐生”状态时,水熊虫抗逆性较强,体内的水主要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C正确;
D、处于“隐生”状态的水熊虫体内会产生大量海藻糖,海藻糖可能有利于保护水熊虫细胞,使其免受不利因素的损伤,D正确。
故选A。
2. 研究组成细胞的分子,实际上就是在探寻生命的物质基础,这有助于建立科学的生命观。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黑藻叶片在KNO3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消耗ATP
B. ATP水解时既可为生命活动供能,还可能使某些蛋白质发生磷酸化
C. 淀粉酶和盐酸都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二者对脂肪的水解也起一定作用
D. 短跑时骨骼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存留在乳酸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不彻底的氧化分解过程,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中,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的转移到ATP中。
【详解】A、黑藻叶片在KNO3溶液中先发生质壁分离随后复原,是由于K+和NO3-主动运输进入细胞,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A正确;
B、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可为生命活动供能,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也可使蛋白质磷酸化,引起蛋白质结构改变,进而使蛋白质发挥相应的作用,B正确;
C、淀粉酶具有专一性,能水解淀粉,不能水解脂肪,C错误;
D、无氧呼吸中葡萄糖进行的是不彻底的氧化分解,葡萄糖中的能量只有少部分释放出来,大部分存留在乳酸中,D正确。
故选C。
3. 洄游性鱼类从海水游到淡水中时,会通过各种系统的配合,调节水和盐的摄入和排出,以适应环境中盐浓度的剧烈变化。例如,通过分泌激素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大,并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以提高吸收盐的能力。研究人员用某种9月龄鱼进行盐度适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洄游性鱼类从海水进入淡水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多
B. 10天以后随盐度升高,该鱼的血清渗透压先下降然后保持稳定
C. 该鱼具备适应盐溶液环境的调节机制,可能是一种洄游性鱼类
D. 洄游性鱼类从淡水进入海水后,某些鱼病的发生率可能降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水平衡调节过程: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机体水分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详解】A、洄游性鱼类从海水进入淡水后,在淡水中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A错误;
B、由图可知,10天以后的适应期,随着盐度升高,血清渗透压先下降,然后保持稳定,B正确;
C、该鱼具备适应盐溶液环境的调节机制以适应环境中盐浓度的剧烈变化,可能是一种洄游性鱼类 ,C正确;
D、洄游鱼类进入海水后,由于其携带的某些微生物难于适应海水环境,进而会导致某些鱼病的发生率降低,D正确。
故选A。
4. 研究发现,在某地人工桉树林中,乔木层桉树占绝对优势;灌木层、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与桉树的密度有关:桉树密度为750株/dm2时,灌木层有17个树种,草本层物种也较丰富;桉树密度高达1000株/hm2时,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均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工桉树林中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在群落中优势度较低,主要与光照有关
B. 人工桉树林中桉树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 当人工桉树林中桉树密度高达1000株/hm2时,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D. 人工桉树林被砍伐后的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人类活动可影响其速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其研究内容包括群落的边界和范围、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生态位、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
【详解】A、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植株较低,在竞争阳光中不占优势,故人工桉树林中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在群落中优势度较低,主要与光照有关,A正确;
B、人工桉树林中全部桉树属于种群范畴,而垂直结构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范畴,B错误;
C、当人工桉树林中桉树密度高达1000株/hm²时,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均减少,物种丰富度降低,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C正确;
D、人工桉树林被砍伐后,保留原有的土壤条件,故人工桉树林被砍伐后的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人类活动可影响其速度,D正确。
故选B
5. 掘洞筑巢是啮齿类动物野外生存的重要行为。北美鹿鼠生活在植被茂盛的森林,其洞穴只有一个短入巢通道(约3cm),没有逃生通道;沙滩鼠生活在裸露的海岸沙丘地,有复杂的“双通道”洞穴,即洞穴一端有长入巢通道(约12cm),另一端还有逃生通道。两种鼠进行杂交能产生可育的子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要调查北美鹿鼠或沙滩鼠的种群密度,可选择标志重捕法
B. 北美鹿鼠和沙滩鼠之间虽存在地理隔离,但二者仍属于同一物种
C. 两种鼠的生活环境存在差异,掘洞行为不同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D. 环境的差异直接作用于啮齿类动物的基因型,并决定了其进化方向
【答案】D
【解析】
【分析】1、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北美鹿鼠或沙滩鼠北美鹿鼠或沙滩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选择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正确;
B、两种鼠进行杂交能产生可育的子代,说明北美鹿鼠和沙滩鼠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同一物种,B正确;
C、两种鼠的生活环境存在差异,掘洞行为不同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C正确;
D、环境的差异直接作用于啮齿类动物的表现型,D错误。
故选D。
6. 香豌豆(2n)的花色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A控制紫色,基因a不控制色素的合成,基因B控制红色,基因b控制蓝色;基因Ⅰ对上述2对基因无影响,但基因型为ii的个体均开白色花,所有基因型的植株均能正常生长和繁殖。现有3个不同纯种品系甲、乙和丙,其花色分别为靛蓝(蓝中带紫)色、白色和红色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
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品系甲的基因型为AAbbII,品系丙的基因型为aaBBII
B. 香豌豆的自然种群中,开白色花的植株有5种基因型
C. 两个杂交组合的F1杂交,子代中紫红色:白色=3:1
D. A/a与I/i,B/b与I/i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型为A_B_I_和A_bbI_的个体分别表现紫红色花和靛蓝色花,基因型为aaB_I_表现为红色,_ _ _ _ii表现为白色。杂交组合甲×乙中,F2表型及比例为紫红色:靛蓝色:白色=9:3:4,为9:3:3:1的变式,说明相关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同样杂交组合乙×丙中,F2表型及比例为紫红色:红色:白色=9:3:4,为9:3:3:1的变式,说明相关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基因型为A_B_I_和A_bbI_的个体分别表现紫红色花和靛蓝色花,基因型为aaB_I_表现为红色,_ _ _ _ii表现为白色,甲、乙、丙3个不同纯种品系,它们的花色分别为靛蓝色、白色和红色,根据杂交组合中F2的表型及比例可知,品系甲的基因型为AAbbII,品系乙的基因型为AABBii,品系丙的基因型为aaBBII,A正确;
B、香豌豆的自然种群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ii、AABbii、AABBii、AaBBii、aaBbii、aaBBii、AaBbii、aaBbii、Aabbii、aabbii,共9种,B错误;
C、表中两个杂交组合的F1杂交,即AABbIi×AaBBIi,AABbIi产生:ABI、ABi、AbI、Abi4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AaBBIi产生:ABI、ABi、aBI、aBi4种配子,且比例为1:1:1:1,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紫红色:白色=3:1,C正确;
D、杂交组合甲×乙中,F2表型及比例为紫红色:靛蓝色:白色=9:3:4,为9:3:3:1的变式,说明相关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同样杂交组合乙×丙中,F2表型及比例为紫红色:红色:白色=9:3:4,为9:3:3:1的变式,说明相关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即A/a与I/i,B/b与I/i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B。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必考题:共129分。
7. 研究小组将某植物幼苗置于如图甲所示装置中培养,并在该植物幼苗的最适光照强度下,测得如图乙所示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光透过图甲中无色透明玻璃罩后,可被幼苗分布于______(填具体部位)上的光合色素吸收。若对幼苗的光合色素进行提取和分离,则滤纸条自上而下第3条的色素带呈______色。
(2)图乙中,黑暗条件下幼苗的呼吸速率______(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或“不变”),判断的依据是______。45min后幼苗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呼吸速率。若在45min时及时补充CO2,则短时间内幼苗叶绿体内C3的含量将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3)假设幼苗的呼吸速率不变,在15~45min内,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氧气产生量是______ml。
【答案】(1) ①. (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②. 蓝绿
(2) ①. 不变 ②. 黑暗条件下(前15min内),幼苗只进行呼吸作用,容器内O2含量下降且(曲线)斜率不变 ③. 大于 ④. 增多
(3)6×10-7
【解析】
【分析】分析图乙可知,该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导致容器内O2含量下降,15min时给与最适光照强度,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物向容器内释放O2,导致容器内O2含量逐渐上升,由于密闭容器中CO2含量逐渐减少,导致植物光合速率逐渐降低直至与呼吸速率相等。
【小问1详解】
在植物细胞中,光合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膜上,若对幼苗的光合色素进行提取和分离,则滤纸条自上而下(点样点位于下面)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则滤纸条自上而下第3条的色素带呈蓝绿色。
小问2详解】
分析图乙可知,该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导致容器内O2含量下降且曲线斜率不变,幼苗的呼吸速率不变;图乙可知,45min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此时补充CO2,则二氧化碳固定反应增强,则短时间内幼苗叶绿体内C3的含量将增多。
【小问3详解】
图乙可知,0-15min内,在黑暗环境下,植物幼苗呼吸作用消耗了4×10-7-3×10-7=1×10-7ml的氧气;15-45min内呼吸作用消耗了2×10-7ml的氧气;而15-45min内光合作用释放了8×10-7-4×10-7=4×10-7ml的氧气,而真正的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故假设幼苗的呼吸速率不变,在15~45min内,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氧气产生量是4×10-7+2×10-7=6×10-7ml。
8. 图甲是缩手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图甲中d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b为______。图乙中的A表示______,B可能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膜。
(2)缩手反射发生时,兴奋的传递是______(填“单向”或“双向”)的。图乙A中神经递质的释放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能量,该过程同时体现了细胞膜______的结构特点。
(3)人体的生命活动一般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控。铅能影响代谢而使血液中8-氨基酮戊酸(ALA)含量增多,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为验证上述结论,某实验小组将实验鼠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饲喂含铅饲料,另一组饲喂______。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鼠的行动表现,发现实验组鼠较对照组鼠明显表现为狂躁不安。于是得出结论:铅能影响代谢而使血液中8-氨基酮戊酸(ALA)含量增多,进而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小明认为该实验不足以验证该结论,还应补充检测______,然后向对照组注射______后再观察鼠的行动表现。预期结果是______。
【答案】(1) ①. 传出神经 ②. 突触小体 ③. 胞体(膜)或树突
(2) ①. 单向 ②. 需要 ③.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 ①. 等量不含铅的同种饲料 ②. 两组小鼠血液中ALA的含量 ③. 一定量的ALA ④. 加铅(实验)组小鼠血液中ALA的含量较高,向对照组注射一定量的ALA后,该组小鼠也表现为狂躁不安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相关结构,其中f是感受器、e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表示突触、b表示传出神经、a表示效应器。
乙图中A表示突触小体、B表示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小问1详解】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由于e上有神经节,所以e为传入神经、b为传出神经;乙图是突触结构,为甲图中d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包括A突触前膜、突触间隙、B突触后膜三部分,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膜或树突膜。
【小问2详解】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在反射弧上,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图乙A中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小问3详解】
根据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铅能使血液中的ALA增多而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实验中做了两组,其中一组饲喂含铅饲料(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饲喂等量不含铅的同种饲料,结果显示加铅组较对照组明显表现为狂躁不安,此实验只能证明铅能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无法证明是通过使ALA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具体为补充检测两组小鼠血液中ALA的含量,然后向对照组注射一定量的ALA。预期结果为加铅组小鼠血液中ALA的含量较高。向对照组注射一定量的ALA后,小鼠也表现为狂躁不安,由此可验证实验结论。
9. 图1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图2为能量流经图1中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单位是[103kj/(m2·a)]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1中分包括的生物成分是______。除能量金字塔外,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其中不一定呈正金字塔形的有______。若向海洋中排入的核污水中含大量放射性元素,则这些放射性元素通过______进入图1各生物体内。
(2)若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2.8%,则图1中营养级①固定的总能量为___[103kj/(m2·a)],图2中,乙表示______的能量,第二营养级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______。
(3)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分析,因工厂排污而使该生态系统生态失衡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分解者 ②. 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③. 食物网(链)
(2) ①. 3125 ②. 第二(或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③. 第二(或该)营养级生物的遗体残骸和第三(或下一)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破坏
【解析】
【分析】1、生态金字塔:把生态系统中各个营养级有机体的生物量、个体数量或能量,按营养级的顺序由低到高排列起来所绘制的图形。能量金字塔不会像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那样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出现倒金字塔形,因为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定大于以取食生产者为生的植食性动物所同化的能量,同样肉食性动物所同化的能量也绝对不会大于它们所捕食的植食性动物。
2、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分解,其余的能量为该营养级的总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同化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其余的能量则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这部分能量将有三个去向:被分解者分解、被下一营养级取食以及暂时未利用的。
【小问1详解】
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1所示的能量金字塔中不包含分解者。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那样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出现倒金字塔形,但能量金字塔绝不会倒置,因此不一定呈正金字塔形的有生物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若向海洋中排入的核污水中含大量放射性元素,则这些放射性元素通过食物网(链)进入图1各生物体内。
【小问2详解】
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营养级②的同化量/营养级①的同化量。图2分析:营养级②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500×103-100×103=400×103kJ/(m2·a),因此营养级①的同化量=400×103kJ/(m2·a)×12.8%=3125×103kJ/(m2·a)。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分解,其余的能量(甲)为该营养级的总次级生产量(同化量),同化量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呼吸消耗(丙),其余的能量则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乙)。第二营养级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这部分能量将有三个去向:被分解者分解、被下一营养级取食以及暂时未利用的。第三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也会流向分解者。
【小问3详解】
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工厂排污可能会使该生态系统失衡。
10. 鹦鹉(ZW 型)的羽色受位于Z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 R1、R2、R3控制,其中R1决定红色,R2决定黄色,R3决定绿色。某绿色雄性鹦鹉与多只黄色雌性鹦鹉交配,子代中绿色雌性:红色雌性:绿色雄性:红色雄性=1:1:1:1。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鹦鹉羽色的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定律。
(2)复等位基因R₁、R₂、R₃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___(用“>”连接),它们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__特点。
(3)自然界中,红色雄性鹦鹉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 上述杂交实验中,亲代鹦鹉的基因型为_________;让子代中的绿色鹦鹉随机交配,所得子二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不考虑性别)。
(4)宠物市场中雄性鹦鹉更受消费者的青睐。研究人员欲通过构建平衡致死品系(基因 D或基因 E 纯合个体致死),以提高后代雄性鹦鹉的比例。
据图分析,选取品系_________的雄性鹦鹉与雌性鹦鹉杂交,统计后代发现,大多数为雄性鹦鹉,还有极少部分表现为雌性鹦鹉,请分析出现雌性鹦鹉的原因:_________(答出一种)。
【答案】(1)分离 (2) ①. R3>R1>R2 ②. 不定向
(3) ①. 2 ②. ZR3ZR1、ZR2W ③. 绿色:黄色=3:1
(4) ①. 2 ②. 该雄性鹦鹉(ZdEZDe)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条 Z 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产生少量的 Zde配子,从而产生未致死的雌性鹦鹉(ZdeW);该雄性鹦鹉(ZdEZDe)减数分裂过程中ZdE或ZDe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少量的Zde配子,从而产生未致死的雌性鹦鹉(ZdeW)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分析,绿色雄性鹦鹉(ZR3Z_)和黄色雌性鹦鹉(ZR2W)杂交,子代出现绿色雌性(ZR3W)、红色雌性(ZR1W)、绿色雄性(ZR3Z_)、红色雄性(ZR1Z_),根据子代有红色雌性(ZR1W),说明绿色雄性鹦鹉为ZR3ZR1,绿色R3对红色R1是显性;据此可知子代红色雄性为ZR1ZR2,说明红色R1对黄色R2是显性,故3个复等位基因显隐性关系为R3>R1>R2。
【小问1详解】
控制鹦鹉羽色这一性状受一对复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控制鹦鹉羽色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小问2详解】
绿色雄性鹦鹉(ZR3Z_)和黄色雌性鹦鹉(ZR2W)杂交,子代出现绿色雌性(ZR3W)、红色雌性(ZR1W)、绿色雄性(ZR3Z_)、红色雄性(ZR1Z_),根据子代有红色雌性(ZR1W),说明亲代绿色雄性鹦鹉为ZR3ZR1,绿色R3对红色R1是显性;据此可知子代红色雄性为ZR1ZR2,说明红色R1对黄色R2是显性,故3个复等位基因显隐性关系为R3>R1>R2,它们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小问3详解】
红羽雄性的基因型有2种,为ZR1ZR1、ZR1ZR2。绿色雄性鹦鹉(ZR3Z_)和黄色雌性鹦鹉(ZR2W)杂交,子代出现绿色雌性(ZR3W)、红色雌性(ZR1W)、绿色雄性(ZR3Z_)、红色雄性(ZR1Z_),根据子代有红色雌性(ZR1W),说明亲代绿色雄性鹦鹉为ZR3ZR1,亲代黄色雌性鹦鹉为ZR2W。子一代的绿色雄性的基因型是ZR3ZR2,子一代绿色雌性的基因型是ZR3W,两者交配后代的基因型是ZR3ZR3:ZR3ZR2:ZR3W:ZR2W=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绿色:黄色=3:1。
【小问4详解】
选取品系2的雄性鹦鹉ZdEZDe与雌性鹦鹉ZdeW杂交,若不发生互换,理论上子代雌性基因型为ZdEW,ZDeW,致死。统计后代发现,大多数为雄性鹦鹉,还有极少部分表现为雌性鹦鹉,原因为雄性鹦鹉(ZdEZDe)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条 Z 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产生少量的 Zde配子,从而产生未致死的雌性鹦鹉(ZdeW)或该雄性鹦鹉(ZdEZDe)减数分裂过程中ZdE或ZDe发生基因突变,产生少量的Zde配子,从而产生未致死的雌性鹦鹉(ZdeW)。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 某研究小组用玻璃发酵罐、充氧泵、回旋式单向阀等组装了一种果酒、果醋两用发酵装置,如下图1所示。图2是发酵过程中培养液pH可能的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空气过滤器的作用是______,发酵罐中并不装满发酵液,而是留出约1/3的空间,是为了______。利用该装置一般先进行果酒发酵再进行果醋发酵,原因是______。
(2)利用图1中装置进行果酒发酵时,软管夹应______(填“打开”或“关闭”),每隔一段时间打开单向阀排气。果酒发酵时,酒精在酵母菌的______产生。由果酒发酵转为果醋发酵时,有些方面需要做出调整,例如,需要______(填“升高”或“降低”)发酵温度,还需要______。
(3)图2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中pH变化情况是曲线______。菌体代谢过程中的产物使发酵液pH改变至菌体耐受极限后,即使营养充足,菌体的生长也会受到抑制,此时可进行的处理是______(答两点)。
【答案】(1) ①. 为通入的空气进行无菌过滤 ②. 使酵母菌在初期进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同时防止发酵液溢出 ③. 果酒发酵产生的酒精可作为果醋发酵的原料,而果醋发酵产生的醋酸并不能作为果酒发酵的原料
(2) ①. 关闭 ②. 细胞质基质 ③. 升高 ④. 打开软管夹和充氧泵,(保持通氧)
(3) ①. ② ②. 调节培养液pH、及时排出代谢产物等
【解析】
【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2)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葡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小问1详解】
空气过滤器能对通入空气进行无菌过滤,从而对发酵罐中的培养液实现无菌换气;发酵罐中并不装满发酵液,而是留出约1/3的空间,是为了使酵母菌在初期进行有氧呼吸而大量繁殖,同时防止发酵液溢出;利用该装置一般先进行果酒发酵再进行果醋发酵,原因是果酒发酵产生的酒精可作为果醋发酵的原料,而果醋发酵产生的醋酸并不能作为果酒发酵的原料;
【小问2详解】
利用图1中装置进行果酒发酵时,需要的是无氧条件,因此软管夹应关闭,防止空气进入;果酒发酵时,酒精是无氧呼吸的产物,是在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产生;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为18~30℃,醋酸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0-35℃,比酵母菌酒精发酵时的温度高;醋酸菌是好氧菌,氧气必须充足才能发酵产生醋酸,因此由果酒转变成果醋的制作时,需要升高温度和打开软管夹和充氧泵,通入氧气(保持通氧);
【小问3详解】
整个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细胞呼吸会产生CO2,使培养液的pH逐渐降低,因此图2中能表示整个发酵过程中pH变化情况的是曲线②;菌体代谢过程中的产物使发酵液pH改变至菌体耐受极限后,即使营养充足,菌体的生长也会受到抑制,此时可进行的处理是调节培养液pH、及时排出代谢产物等。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 黄瓜花叶病毒对烟草等多种植物危害严重,其Cu-4基因表达的Cu-4蛋白是子代病毒形成和释放的关键因素。研究人员在Cu-4基因一侧连接了带有细菌启动子的四环素抗性基因(tet′,如图1,在植物细胞内该基因会被完整切除),利用农杆菌转化法(所用农杆菌不具有氨苄青霉素、四环素及潮霉素的抗性,图2为所用到的Ti质粒)获得能表达Cu-4基因反义RNA(能与Cu-4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结合而形成双链RNA,抑制翻译过程)的转基因抗病毒烟草。回答下列问题:
注:Cu-4基因的长度为300bp,tet′基因的长度为500bp;图1中Ⅰ~Ⅳ表示四种引物;图2中amp′是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EcRI和XhI是两种限制酶且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不互补。
(1)人工合成如图1所示的DNA片段后,利用引物组合______进行PCR扩增。为使图1所示的DNA片段能与载体正确连接,应在引物的5端分别添加______的识别序列。将Ti质粒导入农杆菌后,可使用含有______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2)在将农杆菌接种至烟草叶片前可用砂纸轻微摩擦烟草叶片,这是为了______。一段时间后,获取烟草叶片分散的叶肉细胞,并将叶肉细胞培养在含有潮霉素的培养基中扩增培养,目的是______
(3)提取叶肉细胞的总DNA,酶切后用相应的PCR引物进行扩增,电泳后若观察到长度为______bp的片段,则说明目的基因成功导入。
(4)可通过______方法检测是否表达了Cu-4蛋白。验证转基因烟草对黄瓜花叶病毒具有抗性的操作是______。
【答案】(1) ①. Ⅱ、Ⅲ ②. XhⅠ和EcRⅠ ③. 四环素
(2) ①. 增加叶片的伤口数量,以提高农杆菌侵染的成功率 ②. 除去农杆菌
(3)300 (4) ①. 抗原—抗体杂交 ②. 将黄瓜花叶病毒分别接种到普通烟草植株和转基因烟草植株的叶片上,观察植株感染情况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
PCR过程中需要两种引物,引物连接在模板DNA的3’端,能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连接脱氧核苷酸,故利用引物组合Ⅱ、Ⅲ进行PCR扩增。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为使图1所示的DNA片段能与载体正确连接,且能起到促进B链转录的作用,因而需在引物的5′端分别添加XhI和EcRI酶的识别序列。将Ti质粒导入农杆菌后,可使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进行筛选,因为重组质粒中含有四环素抗性基因。
【小问2详解】
将农杆菌接种至烟草叶片前可用砂纸轻微摩擦烟草叶片,可以增加叶片的伤口数量,以提高农杆菌侵染的成功率。接种一段时间后,获取分散的叶肉细胞,将叶肉细胞培养在含有潮霉素的培养基中扩增培养,由于农杆菌对潮霉素没有抗性,因而其中潮霉素起到了去除农杆菌的作用。
【小问3详解】
由于Cu-4基因的长度为300bp,故提取叶肉细胞的总DNA,酶切后用相应的PCR引物进行扩增,电泳后若观察到长度300bp的片段,则说明所需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
【小问4详解】
若要检测是否表达了Cu-4蛋白,即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检测。若要在个体水平上验证转基因烟草对黄瓜花叶病毒具有抗性需要进行抗病毒性接种实验,即将黄瓜花叶病毒分别接种到普通烟草植株和转基因烟草植株的叶片上,观察植株感染情况。若植株无感染症状,则转基因成功。杂交组合
F1
F2
甲×乙
紫红色
紫红色:靛蓝色:白色=9:3:4
乙×丙
紫红色
紫红色:红色:白色=9:3: 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预测理综试题-高中生物(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预测理综试题-高中生物教师版docx、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预测理综试题-高中生物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理综试题,共16页。
这是一份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理综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装置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