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武汉卷选择题第5-6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临考题号押题(武汉专用)
展开考点1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反应示意图
1.(2024•湖北武汉四调·5T)氨燃料因具有“零碳”意义而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合成氨的某工艺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解槽”中发生的反应为2H2O2H2↑+O2↑
B.“电解槽”出来的气体通过浓硫酸可达到“分离”的目的
C.“压缩”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D.“氨合成”过程中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B
【解析】A、通电分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电解槽”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H2↑+O2↑,故A正确;
B、电解水后的气体中含有氧气、氢气和水蒸气,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但不能吸收氧气,故B错误;
C、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缩”过程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故C正确;
D、“氨合成”过程氢气与氮气反应生成了氨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2.(2023•湖北武汉·5T)以CO2和H2为原料合成C2H4是综合利用二氧化碳、实现“碳中和”的研究热点。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1
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C.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涉及两种氧化物
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答案】C
【解析】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物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物是乙烯和水,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6H2+2CO2C2H4+4H2O。
A、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44×2):(2×6)=22:3,故A说法不正确;
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4,故B说法不正确;
C、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涉及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故C说法正确;
D、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3.(2022•湖北武汉·5T)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工业上利用氢气消除一氧化氮污染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数目保持不变
B.体现了氢气的还原性
C.生成物中氮气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参加反应的氢气和一氧化氮的质量比为1:15
【答案】A
【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氮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O+2H2N2+2H2O。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同,故A错误;
B、在该反应中,氢气夺去了一氧化氮中的氧元素,体现了氢气的还原性,故B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氮气和水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气和一氧化氮的质量比为(2×2):(30×2)=1:15,故D正确。
故选:A。
4.(2021•湖北武汉·5T)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一定条件下,甲与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相关物质的分子模型如下表所示(其中: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氯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体现了甲的氧化性
B.上表中涉及两种含氧化合物
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73:36
D.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答案】A
【解析】A、该反应体现了甲(氧气)的氧化性,该说法正确;
B、上表中涉及1种含氧化合物,即水,该说法不正确;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O2+4HCl=2Cl2+2H2O,
146 36
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73:18,该说法不正确;
D、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都是+1,该说法不正确。
故选:A。
考点2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5.(2024•湖北武汉四调·5T)以下实验均用到控制变量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实验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
B.图2实验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
C.图3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图4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答案】D
【解析】A.左侧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右侧试管中的铁钉只接触干燥的氧气,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中的铁钉都不生锈,没有对比实验,不能说明铁生锈需要氧气,故A错误;
B.实验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燃烧,在呼出气体中不燃烧,说明空气中氧气浓度比呼出气体中的大,故B错误;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下的白磷被水隔绝空气,不会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C错误;
D.干燥的石蕊纸片不变红,润湿的石蕊纸片变红,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故D正确。
故选:D。
6.(2023•湖北武汉·5T)对比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如图所示实验均用到了对比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图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B.如图实验能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如图实验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D.如图实验能说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
【答案】A
【解析】A、图中实验,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不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故说法错误;
B、图中实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能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故说法正确;
C、图中实验,Fe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Fe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金属活动性Fe>Cu;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金属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说法正确;
D、图中实验,向烧杯中水中加入硝酸铵后,试管中有硝酸钾晶体析出,饱和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能说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故说法正确。
故选:A。
7.(2022•湖北武汉·5T)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如图均为初中化学探究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红磷量不足,最终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图乙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管内液面高度:a>b>c
C.图丙反应后玻璃管内固体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D.图丁实验可用于探究铁生锈是否需要氧气参与
【答案】B
【解析】A、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是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的,无论红磷的量是否足量,最终天平仍然保持平衡,故A正确;
B、由“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生成氢气的体积大于生成氧气的体积,因此a管内液体高度高于b管内的液面,而由于a、b管内的压强增大,造成水均进入c管内,c管内的液面最高,即图乙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管内液面高度:c>a>b,故B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CO+CuOCu+CO2可知,图丙反应后玻璃管内固体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故C正确;
D、实验中有一支试管中的铁丝与氮气和水蒸气接触,铁丝没有锈蚀;另一支试管中的铁丝与氮气、氧气和水蒸气接触,铁丝发生锈蚀,因此图丁实验可用于探究铁生锈是否需要氧气参与,故D正确。
故选:B。
8.(2021•武汉·5T)利用气体压强的变化是完成实验的重要手段,各图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红磷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则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
B.图2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后,石灰水中溶质质量减小,玻璃弯管左侧液面降低
C.图3向广口瓶中滴入稀盐酸后,气球变大,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
D.图4氢氧化钡溶液变浑浊,说明通入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发生了反应
【答案】B
【解析】A、图1红磷燃烧过程中弹簧夹未夹紧,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压强大,有空气逸出,因此进入的是水多,使测定结果偏大,故说法错误。
B、图2向试管中加入氧化钙后,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减小,有氢氧化钙析出,石灰水中溶质质量减小,玻璃弯管左侧液面降低,故说法正确。
C、图3向广口瓶中滴入稀盐酸后,气球变大,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放热,也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造成的,故说法错误。
D、图4通入二氧化碳后,碳酸钠溶液被压入氢氧化钡溶液中,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不说明通入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发生了反应,故说法错误。
故选:B。
一、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意义
1.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4)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知识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上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求某个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时要考虑是否有气体参加反应,或者生成物中是否有气体,气体的质量不能遗漏。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3)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4. 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一定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
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
【解题技巧】
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先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二、教材基本实验
知识点1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知识点2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一)实验设计方法
1. 对比实验法:甲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对比;薄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对比;乙中通入氧气前和通入氧气后对比。
2. 控制变量法:控制其他条件不变,检验一个条件变化对实验的影响。
(二)实验装置
1. 实验设计Ⅰ
(1)甲中铜片的作用是导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或氧气)。
(2)乙中通入氧气关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需要与氧气接触。
(3)实验现象及分析
2. 实验设计Ⅱ
知识点3 铁制品锈蚀的条件
【解题技巧】
对比实验是为了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的影响,而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解答时要根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中的定量和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只有一个变量,出现不同的现象,才能达到对比实验的目的。解答设计实验时重要的是掌握其原理和区别。
考点1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反应示意图
1.(2024•汉阳区外校模拟)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以CO2和H2为原料,在构筑的纳米“蓄水”膜反应器中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一步转化为乙醇的反应,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7
D.该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乙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6H2C2H5OH+3H2O。
A、反应消耗二氧化碳,有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正确;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故选项正确;
C、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6,故选项不正确;
D、反应中碳元素和氢元素化合价改变,因此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C。
2.(2024•蔡甸区模拟)“人造树叶”是一种新型材料。光照时,CO2和H2O在“人造树叶”的催化下反应,其微观图示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B.由图可知,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
C.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3:2
D.该反应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又能产生燃料,并释放O2
【答案】C
【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人造树叶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乙醇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3H2O3O2+C2H5OH。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故A正确;
B、由图可知,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故B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2:3,故C错误;
D、该反应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又能产生燃料,并释放O2,故D正确。
故选:C。
3.(2024•江岸区广雅二中模拟)甲醛(CH2O)是房屋装修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高压臭氧除甲醛”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用了甲醛浸泡的海产品会危害人体健康
B.该微观示意图表示了两个化学反应过程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D.如图的反应中涉及到三种氧化物
【答案】D
【解析】A、甲醛有毒,食用了甲醛浸泡的海产品会危害人体健康,故A正确;
B、氧气通过高压反应器生成臭氧,臭氧与甲醛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表示了两个化学反应过程,故B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C正确;
D、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物质的组成可知,反应中涉及到二氧化碳和水两种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D。
4.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 B.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该反应可表示为:2H2S+3O2=2SO2+2H2O D.反应前后只有S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答案】B
【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硫化氢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3O22SO2+2H2O。
A、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3,故错误;
B、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和水,均为氧化物,故正确;
C、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硫化氢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S+3O22SO2+2H2O,故错误;
D、由方程式可知,硫元素由﹣2价变为+4价,氧元素由0价变为﹣2价,故错误。
故选:B。
5.NH3的合成开启了工业催化新纪元,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以N2和H2为反应物合成NH3的微观过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氢气分子 B.过程中有“NH”“NH2”原子团生成
C.参加反应的N2与生成的NH3个数比为1:3 D.该过程可以说明化学变化中原子可分
【答案】B
【解析】由N2和H2为反应物合成NH3的微观过程图可知,该反应为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
A、由N2和H2为反应物合成NH3的微观过程可知, 图表示氮气,故A说法错误;
B、由N2和H2为反应物合成NH3的微观过程可知,过程中有“”、“”生成即有“NH”、“NH2”原子团生成,故B说法正确;
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N2与生成的NH3个数比为1:2,故C说法错误;
D、从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6.(2024•武汉模拟)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科学家以金(Au)纳米粒子和二氧化钛(TiO2)作催化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金和二氧化钛的质量及性质均不变
B.参加反应的氢气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3:22
C.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均没有增减
D.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2+2CO2C2H5OH+3H2O。
A、金和二氧化钛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由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反应前后金和二氧化钛的质量及化学性质均不变,但物理性质可能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气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6×2):(2×44)=3:22,故说法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均没有改变,但每8个分子变化成了4个分子,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故说法错误;
D、乙醇是由乙醇分子构成,一个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故说法错误。
故选:B。
7.(2024•汉阳区模拟)在A+B→C+D的反应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C和D为盐和水,则A、B一定是酸和碱
B.若A是稀硫酸,则生成物中一定有水
C.若C、D为单质和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若A是氧气,该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D
【解析】A、若C和D为盐和水,A、B不一定是酸和碱,如CO2+2NaOH═Na2CO3+H2O,故说法错误;
B、若A是稀硫酸,生成物中不一定有水,如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故说法错误;
C、若C、D为单质和化合物,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CO+CuOCu+CO2,故说法错误;
D、若A是氧气,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说法正确。
故选:D。
8.(2024•蔡甸区模拟)Cu(NO3)2受热易分解,一种焰火火药中含Cu(NO3)2在燃放时会产生绿色火焰。现已知18.8g Cu(NO3)2 受热后完全分解生成了固体X、9.2gNO2和1.6gO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固体物质X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中NO2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4:1
C.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1 D.该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已知18.8g Cu(NO3)2 受热后完全分解生成了固体X、9.2gNO2和1.6gO2,9.2gNO2中氮元素的质量:9.2g××100%=2.8g,9.2gNO2中氧元素的质量:9.2g﹣2.8g=6.4g;
18.8g Cu(NO3)2 中氧元素的质量:18.8g×=9.6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18.8g﹣9.2g﹣1.6g=8g;X中含有铜元素和氧元素,含氧元素的质量为:9.6g﹣6.4g﹣1.6g=1.6g;含铜元素的质量为:8g﹣1.6g=6.4g,X中含有铜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故X是氧化铜。
A.固体物质X是氧化铜属于氧化物,正确;
B.由分析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NO3)22CuO+O2↑+4NO2↑,反应中NO2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4:1;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2Cu(NO3)22CuO+O2↑+4NO2↑,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中X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错误;
D.该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正确。
故选:C。
9.(2024•武汉模拟)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P、Q、R、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参加化学反应的P和W的质量比为3:2 B.该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3P+Q=2R+W
C.反应后容器中R与Q的质量比为1:2 D.Q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
【答案】D
【解析】A、参加化学反应的P和W的质量比为:(20g﹣5g):(18g﹣13g)=3:1,该说法不正确;
B、由于不知道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能判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说法不正确;
C、x=5+2+14+18﹣20﹣4﹣13=2,反应后容器中R与Q的质量比为:4g:2g=2:1,该说法不正确;
D、Q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在反应中可能作催化剂,该说法正确。
故选:D。
10.(2024•武汉一模)氯代烃在内燃机中燃烧会生成氯化氢等气体。某氯代烃甲(化学式为CxHyClz)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氯化氢和17.6g二氧化碳。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和分子数目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2,y=3 B.甲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生成氯化氢的质量为21.9g D.一个氧分子的质量为g
【答案】D
【解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a个甲分子与3a﹣a=2a个氧分子反应生成3a个氯化氢分子,由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则1个甲分子中含有3个氢原子和3个氯原子,则y=z=3,又由于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全部来自氧气,则反应后二氧化碳分子个数为2a,再根据原子守恒,则1个甲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则x=2,故A正确;
B、由前面分析可知,甲的化学式为C2H3Cl3,甲中碳元素、氢元素、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3):(35.5×3)=8:1:35.5,则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正确;
C、由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3Cl3+2O23HCl+2CO2,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7.6g,设生成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
C2H3Cl3+2O23HCl+2CO2
109.5 88
x 17.6g
,x=21.9g,故C正确;
D、设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为y,则C2H3Cl3+2O23HCl+2CO2
64 88
y 17.6g
y=12.8g,而消耗的氧分子的个数为2a,则一个氧分子的质量为,故D不正确。
故选:D。
考点2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1.(2024•武昌区模拟)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如图所示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C.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答案】A
【解析】A、Fe能与CuSO4反应生成FeSO4与Cu,反应前后物质均在右侧烧杯中,则对比反应前后右侧装置的质量变化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
B、对比实验中只能有一组变量,其他的条件需要都相同,实验中溶质不同,溶剂不同,则无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故B错误;
C、木炭与氧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为气体,反应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总体积基本不发生变化,则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错误;
D、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实验中需要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实验用来对比分析,选项中只有一组实验,无法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故D错误。
故选:A。
12.(2024•富锦市一模)设计对比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B.探究分子的运动
C.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D.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答案】C
【解析】A、实验A中观察铅、锡和锡铅合金融化的快慢来探究合金及其成分金属的熔点高低,故A正确;
B、浓氨水中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可探究分子的运动,故B正确;
C、实验C中变量不唯一,应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C不能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故C错误;
D、纯铜和黄铜相互刻划,可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故D正确。
故选:C。
13.(2024•武汉模拟)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探究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答案】D
【解析】A、由于水和酒精的温度不同,故A错误;
B、由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同,故B错误;
C、由于金、银都排在氢的后面,都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C错误;
D、由于水不能燃烧,酒精能燃烧,所以燃烧需要可燃物,故D正确。
故选:D。
14.(2024•武汉东湖高新一模)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如图实验的现象直接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仍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B.乙图中②比①反应更快,说明二氧化锰加快双氧水分解的效果比氧化铜好
C.丙图烧杯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无色溶液X一定显酸性
D.丁图烧杯的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气体X中一定含有H、O两种元素
【答案】D
【解析】A、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反应后天平不平衡,但该反应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说法正确。
B、除了催化剂的种类不同外,其它条件均相同,乙图中②比①反应更快,说明二氧化锰加快双氧水分解的效果比氧化铜好,故说法正确。
C、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丙图烧杯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无色溶液X一定显酸性,故说法正确。
D、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说明气体X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故说法错误。
故选:D。
15.(2024•武汉模拟)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多处用到水和单质磷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集气瓶中的水和图2烧杯内的水都有提供热量的作用
B.图1中的红磷和图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时都产生大量白雾
C.图1红磷燃烧时弹簧夹未夹紧会导致测得氧气含量偏低
D.图2能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解析】A、图1集气瓶中的水是吸收热量、吸收白烟,图2烧杯内的水有提供热量、隔绝氧气的作用,故说法错误。
B、红磷和白磷燃烧时都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故说法错误。
C、图1红磷燃烧时弹簧夹未夹紧,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压强大,有空气逸出,因此进入的水多,使测得氧气含量偏高,故说法错误。
D、图2铜片上的白磷、红磷均能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故说法正确。
故选:D。
16.(2024•武汉江岸区七一中学模拟)下列物质的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答案】D
【解析】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硝酸钾,硝酸钾含量较少,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不出硝酸钾,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铜不与稀盐酸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17.(2024•临夏州一模)科学思维是化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示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两者的化学性质相似
B.归纳: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就一定能燃烧
C.分析: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D.推理: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答案】B
【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构成粒子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故A正确;
B、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还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才能燃烧,故B错误;
C、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某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D正确。
故选:B。
18.(2024•阳谷县一模)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要探究催化剂的影响,应该选择浓度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因此无法比较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故A错误;
B、在相同条件下,加入肥皂水,产生浮渣多、泡沫少的是硬水,产生浮渣少,泡沫多的是软水,故B正确;
C、实验过程中,两边试管中的铁钉都无明显现象,说明铁只和水或氧气接触不能生锈,但无法证明铁生锈需要的条件,故C错误;
D、通过对比试验: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对比,白磷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与热水中的红磷,条件不同,无法对比,因此不能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着火点,故D错误。
故选:B。
19.(2024•武汉汉阳区一模)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含有同种元素,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B.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酸雨的pH<7,所以pH<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D.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盐,所以盐一定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答案】B
【解析】A、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含有同种元素,但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故错误;
B、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同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正确;
C、酸雨的pH小于7,但是pH<7的雨水不一定是酸雨,酸雨的pH<5.6,故错误;
D、盐不一定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例如硝酸钠,故错误。
故选:B。
20.(2024•武汉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干燥的二氧化碳,并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图中的锥形瓶内盛有质量为m的石灰石(杂质不参与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注射器的作用只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B.用丙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在b管口用燃着的木条验满
C.甲、乙、丁相连,若装置丁中没有植物油则测得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偏大
D.称量甲装置反应前及完全反应冷却后的质量,可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D
【解析】A、注射器可以通过推动活塞,控制加入液体的量,从而控制反应物浓度,控制反应速率,所以A错误;
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先在瓶底聚集,所以从长口b进气,从a排出空气,因此验满时应从a处,所以B错误;
C、若不加入植物油,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此时测定的液体偏小,因此推出二氧化碳体积变小,根据碳元素质量守恒,求得碳酸钙质量减小,因此测得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小,所以C错误;
D、根据甲反应前后质量,可以求得二氧化碳质量,然后计算出碳酸钙质量,从而求出碳酸钙质量分数,所以D正确。
故选:D。
21.(2024•江苏盐城盐都区一模)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AB.BC.CD.D
【答案】A
【解析】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能分离出氯化钙;对滤渣进行洗涤、干燥,能分离出碳酸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取样,稀释,滴加CaCl2稀溶液,Na2CO3能与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根据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能检验NaOH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题号/年份
2021
2022
2023
20224年三调
2024年考向预测
T5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2024年武汉中考第5-6题中档题,近几年考查的比较固定,不会有大的变化。第5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微观上质量守恒定律和对化学反应的认识;第6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用小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方法
T6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分子模型
1.二氧化碳灭火
①操作示意图右图;
②操作:将一支短蜡烛固定在烧杯内,点燃,然后将一瓶二氧化碳从烧杯口缓慢倒入(不能对着蜡烛倒入);
③现象:倒入二氧化碳后,蜡烛熄灭;
④结论: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①操作示意图右图;
②操作: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蒸馏水,然后各滴入1~2滴紫色石蕊溶液,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将其中一支静置,向另一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并与静置的试管中溶液颜色进行对比;将通入二氧化碳的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
③现象:蒸馏水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显紫色,通入二氧化碳后,溶液变红色,加热后,有气泡产生,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④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H2O + CO2=== H2CO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 H2O + CO2↑
3.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①操作示意图右图;
②操作: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澄清石灰水,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③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 + CO2 ==== CaCO3 ↓+ H2O
4.二氧化碳溶于水
①操作示意图右图;
②操作: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质地较软的矿泉水瓶中倒入约三分之一体积的水,拧紧瓶盖,振荡,观察现象;
③现象:瓶变瘪。
④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对比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薄铜片上白磷、红磷
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薄铜片上白磷、热水中白磷
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热水中白磷
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
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棉球上的酒精、水
酒精燃烧,水不燃烧
酒精是可燃烧物,水不是可燃烧物。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烧物
滤纸片、乒乓球片
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
乒乓球片的着火点低,滤纸片的着火点高。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烧物的着火点
蜡烛
在空气中的蜡烛持续燃烧,烧杯罩住的蜡烛燃烧一会后熄灭
在空气中的蜡烛一直与氧气接触,烧杯罩住的蜡烛燃烧一会后,消耗了氧气,因没有了氧气而熄灭。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编号
Ⅰ
Ⅱ
Ⅲ
条件
铁钉与空气和水接触
铁钉全部在水中
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
图示
生锈程度
不生锈
不生锈
易生锈
分析
能得出铁生锈需要氧气的组合是ⅠⅡ ,需要水的组合是ⅠⅢ ,编号Ⅱ中将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加入植物油的目的是隔绝空气
结论
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物质
P
Q
R
W
反应前的质量(g)
5
2
14
18
反应后的质量(g)
20
x
4
13
物质
甲
氧气
氯化氢
二氧化碳
反应前分子数目
a
3a
0
0
反应后分子数目
0
a
3a
待测
A.不同溶剂中同种物质的溶解性强弱
B.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C.探究金、银的金属活动性
D.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方法
A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在氧气中点燃
B
氯化钠
硝酸钾
加足量水溶解,降温结晶
C
银
铜
加足量稀盐酸
D
氧化钙
碳酸钙
高温煅烧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鉴别硬水和软水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CO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B
分离CaCl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洗涤、干燥
C
鉴别NaOH、BaCl2、CuSO4三种物质的溶液
取样,相互滴加,观察现象
D
检验NaOH溶液中是否含有Na2CO3
取样,稀释,滴加CaCl2稀溶液
押题卷02(武汉卷)-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临考题号押题(武汉专用): 这是一份押题卷02(武汉卷)-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临考题号押题(武汉专用),文件包含押题卷02-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题号押题武汉专用原卷卷docx、押题卷02-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题号押题武汉专用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题卷01(武汉卷)-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临考题号押题(武汉专用): 这是一份押题卷01(武汉卷)-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临考题号押题(武汉专用),文件包含押题卷01-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题号押题武汉专用原卷卷docx、押题卷01-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临考题号押题武汉专用解析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武汉卷选择题第7-8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临考题号押题(武汉专用): 这是一份押武汉卷选择题第7-8题-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临考题号押题(武汉专用),文件包含押武汉卷第7-8题单项选择题原卷版docx、押武汉卷第7-8题单项选择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