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分析说明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 森林古猿B. 长臂猿C. 猕猴D. 黑猩猩
【答案】A
【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A.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符合题意。
B.长臂猿属于现代类人猿,其祖先是也是森林古猿,B不符合题意。
C.猕猴是猴科的一属,是亚洲和北非地区最常见的一类猴,是在全球分布最广泛的灵长类动物,C不符合题意。
D.黑猩猩属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其祖先是也是森林古猿,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人一生中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
A. 童年时期B. 幼儿时期C. 青春期D. 成年期
【答案】C
【分析】由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人的一生分为婴儿期、幼年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等,其中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思考作答。
【详解】A.童年时期是指个体从6、7岁到11、12岁的时期。相当于小学阶段。童年期儿童身体在继续增长,进入学校以后主导活动起了根本变化,促使儿童在心理方面发生质的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幼儿时期小儿生长速度减慢,智能发育加速,活动范围增大,接触社会事物增多。语言、思维和社交能力有明显发展,B不符合题意。
C.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神经系统和心,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也都迅速发育,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期好好学习知识,树立远大理想,C符合题意。
D.成年期是25-60岁这个年龄段。按成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青年晚期(25-30岁),成年前期(30-40岁),成年中期(40-60岁)。在成年期,人的身体发育成熟,各种生理活动相对稳定,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 )
A. 口腔、小肠、胃B. 口腔、胃、小肠
C. 胃、小肠、口腔D. 胃、口腔、小肠
【答案】A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详解】淀粉在口腔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脂肪只在小肠中消化,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依次是口腔、小肠、胃。
故选A。
4. 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患坏血病,应当多吃一些( )
A. 奶油、巧克力B. 新鲜蔬菜、水果
C. 米饭、馒头D. 鱼、肉、奶、蛋
【答案】B
【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详解】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坏血病、抵抗力下降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维生素C在蔬菜和水果中含量非常丰富,应该注意补充。
故选:B。
5. 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①]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
B. [⑤]肝,分泌胆汁,含脂肪酶
C. [⑥]胃,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
D. [⑨]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B
【详解】①是唾液腺,能够分泌唾液,通过导管排到口腔,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分解淀粉为麦芽糖,A正确;⑤是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中没有消化酶,B错误;⑥胃,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C正确;⑨小肠很长,有皱襞和小肠绒毛,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正确。
6. 小肠结构与吸收机能相适应的特点是( )
①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②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仅一层细胞
③小肠内消化液种类多
④小肠长5-6米
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答案】C
【分析】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壁也很薄,也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详解】①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②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仅一层细胞,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③小肠内消化液种类多,与小肠的消化功能有关;④小肠长5-6米,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因此①②④均是小肠结构与吸收机能相适应的特点。
故选:C。
7. “吃出健康”正在成为人们饮食方面的追求。下列关于青少年饮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粗细粮合理搭配 ②主副食合理搭配 ③不吃不喜欢的食物
④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⑤晚餐多吃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的食物
A. ①②⑤B. ①②④
C. ②③⑤D. ③④⑤
【答案】B
【分析】合理膳食指的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合理营养还包括合理的用膳制度和合理的烹调方法,烹调时要注意低盐、低脂肪,并少放味精等。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三餐比例为3:4:3.据此解答
【详解】①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就要做到粗细粮合理搭配,符合合理膳食的要求,①正确;②主副食合理搭配,种类多样,营养全面均衡,符合合理膳食的要求,②正确;③缺乏某些营养素会引起营养缺乏病。因此不能只吃自己喜爱的食物,饮食要多样化,不挑食,不符合合理膳食的要求,③错误;④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符合合理膳食的要求,④正确;⑤晚餐不易多吃含蛋白质和脂肪丰富的食物,因为晚上活动较少,对能量的需要较少,故晚餐应该以清淡为主,不符合合理膳食的要求,D错误。故选B。
8. 人体呼吸道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下列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 )
①鼻毛 ②声带 ③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 ④鼻黏膜 ⑤会厌软骨
A. ①②⑤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③④⑤
【答案】B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思考作答。
【详解】①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
②声带能震动发声,与净化空气的作用无关;
③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
④鼻黏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
⑤会厌软骨保证了空气的畅通,无净化空气的作用无关;
因此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①鼻毛、③气管有纤毛的黏膜、④鼻黏膜。
9. 吸气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的原因是( )
A. 血液中有二氧化碳,肺泡内没有二氧化碳
B. 血液中没有氧气,肺泡内有氧气
C. 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D. 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低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答案】C
【分析】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就是气体扩散,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详解】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人体经过吸气,肺泡内充满了新鲜的空气,肺泡内氧气浓度大于血液中氧气的浓度,而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血液中的浓度小;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呼吸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的原因是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故选C。
10. 如图表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对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吸气,膈肌收缩,胸廓容积缩小
B. 甲表示呼气,膈肌舒张。胸廓容积扩大
C. 乙表示呼气,膈肌收缩,胸廓容积缩小
D. 乙表示吸气,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
【答案】D
【分析】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在吸气和呼气时膈肌、胸廓、肺以及肺内气压的变化的情况,结合各部分的结构进行解答。
【详解】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甲图中③膈肌顶部升高,表示呼气,此时膈肌舒张,肺缩小,胸廓容积缩小;乙图中③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此时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故D正确。
故选:D。
11. 如图为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 )
A.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 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D. 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
【答案】C
【分析】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的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详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在此处,由于肺泡内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肺泡里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与此相适应,肺泡外包围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2. 如图是人血涂片示意图,对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缺铁或蛋白质会影响①的功能
B. ②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C. 人患炎症时②的数量会增多
D. 输血时血型不合③会凝聚成团
【答案】D
【分析】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示意图,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
【详解】①是红细胞,里面含有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能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能与氧分离,有运输氧的功能,缺铁或蛋白质会影响红细胞的功能,A正确。
②是白细胞,有细胞核。白细胞能吞噬发炎部位的病菌,身体的某个部位发炎,白细胞的数量会大大增加,B、C正确。
输血时血型不合①红细胞会凝集成团,阻塞血管,发生危险,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D错误。
13. 近年来,公安部开展的“打拐”专项行动颇有成效,每找到一个被拐儿童,都要对其进行DNA鉴定。鉴定需要的DNA可从血液的哪一成分获取( )
A. 血浆B. 白细胞C. 红细胞D. 血小板
【答案】B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具有细胞核,遗传物质的载体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详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因此从血液中提取的DNA来自于白细胞,因为只有白细胞里含有细胞核。
故选B。
14. 下列有关输血和献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O型血的人能输入任何血型的血
B.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 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
D. 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
【答案】A
【分析】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要注意的是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详解】A、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A错误;
B、输血是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B正确;
C、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少量失血会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因此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C正确;
D、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D正确。
故选A。
15. 图是心脏、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 甲流出的血液一定为动脉血
B. 乙和丙都是静脉血管
C. 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
D. 血液流经乙→丁→丙后,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A、甲是流出心脏的血管是动脉,但是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里流静脉血,A错误;
B、乙血管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丙血管由分支流向主干是静脉血管,B错误;
C、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因此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甲→乙→丁→丙,C正确;
D、如果是流经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如果是流经体循环,则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错误。
16. 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B. 静脉的管内有静脉瓣,动脉的管内有动脉瓣
C. 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快速、单行通过
D. 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动脉
【答案】A
【详解】试题分析:人体内的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运血出心脏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最快,分布位置较深,呈喷射状,在近心端止血。静脉是运血回心脏的血管,管腔最大,管壁薄,弹性小,血流速度较慢,分布位置较浅,血流速度慢,在远心端止血,静脉内有静脉辨,可以防止血液倒流,临床是输液即是静脉血管。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最广,管壁最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管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慢慢渗透,压迫止血即可。故选A。
17. 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构成心脏的组织主要是肌肉组织
B. 心脏内有四个腔,左右两部分不相通
C. 由心脏输送出去的血液都是动脉血
D. 一次心脏跳动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答案】C
【分析】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4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
【详解】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A正确。据分析可见:心脏的四个腔中,上下的腔都是相通的,左右是不相通的,B正确。动脉血含氧丰富,因而颜色鲜红;而静脉血含氧量少,颜色变得暗红。离开右心室的肺动脉里的血液是静脉血,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里的血液都是动脉血,C错误。心脏总是在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感到一次心跳。心率指的是心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指的是60~100次每分,D正确。
18. 如图为人体某一部位的血液循环示意图,C代表某器官处的毛细血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如果C表示人体肺部的毛细血管,B代表的血管是肺动脉
B. 如果流经C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明显增加,则C代表的器官是小肠
C. A代表的是静脉,B代表的是动脉
D. A内流静脉血,B内流动脉血
【答案】D
【分析】A表示流回心脏的血液,B表示流出心脏的血液。人体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过程如下:
【详解】A.如果C表示人体肺部的毛细血管,则A是肺静脉,B是肺动脉,A正确。
B.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如果流经C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明显增加,则C代表的器官是小肠,B正确。
C.A表示流回心脏的血液,代表的是静脉;B表示流出心脏的血液,代表的是动脉,C正确。
D.若是体循环,则A内流静脉血,B内流动脉血;若是肺循环,则A内流动脉血,B内流静脉血,D错误。
故选D。
19. 空气中小于PM2.5的尘埃微粒,通过肺进入血液后,最先流入心脏的哪个腔( )
A. 左心房B. 右心扉C. 左心室D. 右心室
【答案】A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详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如下图:
因此,空气中小于PM2.5的尘埃微粒,通过肺进入血液后,经肺静脉流入左心房。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 小明足部受伤发炎,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药物到达足部的途径是( )
①左心房;②右心房;③右心室;④主动脉;⑤肺动脉;⑥肺静脉;⑦上腔静脉;⑧下腔静脉;⑨足部毛细血管;⑩左心室
A. ①③④⑥②⑦⑧⑨⑩B. ⑦②③⑤⑥①⑩④⑨
C. ⑦②③⑤⑥①⑧④⑨D. ⑦②③⑥⑤①⑩④⑨
【答案】B
【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详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医生在其左臂静脉滴注抗生素,抗生素经左臂静脉→⑦上腔静脉→②右心房→③右心室→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⑥肺静脉→①左心房→⑩左心室→④主动脉→⑨足部毛细血管。所以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分析说明题(每空2分,共30分)
21. 图甲是有关人体生殖发育的概念图,图乙是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产生卵细胞的结构B是图乙中_____。(填序号)
(2)A和卵细胞相遇结合形成C,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C是在图乙中的_____(填序号)的形成。
(3)胎儿在图乙中的③内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是通过母体内的_____获得的。
【答案】(1)① (2)②
(3)胎盘
【分析】图甲中A精子,B卵巢,C受精卵,D分娩;图乙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
【小问1详解】
①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
【小问2详解】
C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②输卵管是输送卵细胞和完成受精的场所。
【小问3详解】
胎盘是胎儿和母体的主要联系物,胚胎在子宫内发育的过程中所需的养料和氧都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的。
22. 分析图1至图4,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_____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2)图2中XYZ三条曲线代表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中的变化情况,图4中对图2中Z物质有消化作用的三种消化液是_____(填序号)。
(3)图3中第三层食物的主要成分在图1消化道的_____开始消化,其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_____。
【答案】(1)小肠 (2)③④⑤
(3)①. 5 ②. 氨基酸
【分析】图1:1肝脏;2胆囊;3十二指肠;4小肠;5胃;6胰腺;7大肠;
图2:A口腔;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
图3:一谷物类;二蔬菜水果类;三鱼肉蛋类;四豆奶类;五油脂类;
图4:①唾液;②胃液;③胆汁;④胰液或肠液;⑤肠液或胰液。
【小问1详解】
图1中4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
【小问2详解】
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肠,所以表示脂肪消化过程的曲线是Z。1肝脏分泌胆汁,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所以图4中对脂肪有消化作用的三种消化液是③④⑤。
【小问3详解】
图3中第三层食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图1消化道的5胃开始消化,其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23. 下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的过程,分析图解并回答问题。
(1)从A→C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_____含量增加。
(2)当我们打喷嚏时,膈肌处于_____状态(填“收缩”或“舒张”)。
(3)肺泡中的一个氧气分子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并与血红蛋白结合,至少需要穿过_____层细胞。
A. 1层B. 2层C. 3层D. 4层
【答案】(1)氧气 (2)舒张 (3)B
【分析】图示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甲图表示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乙图表示的是组织内的气体交换。A表示肺动脉、B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C肺静脉、D体静脉、E组织里的毛细血管、F体动脉。
【小问1详解】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图甲中有肺泡,因此甲图表示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泡后,其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从A→C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
【小问2详解】
打喷嚏是呼气动作。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膈的顶端上升,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小问3详解】
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佷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并与血红蛋白结合,至少需要穿过两层(肺泡壁、毛细血管壁)细胞。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4. 下图分别为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心脏分为四个腔,其中心肌最发达的是_____,与其相通的血管是_____。
(2)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_____,可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
(3)血液从_____(请填序号)流出,经肺动脉到达肺部,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到_____(请填序号),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答案】(1)①. 左心室 ②. 主动脉
(2)房室瓣##瓣膜 (3)①. ④ ②. ⑧
【分析】(1)图中:①上腔静脉,②肺静脉,③右心房,④右心室,⑤下腔静脉,⑥主动脉,⑦肺动脉,⑧左心房,⑨房室瓣,⑩左心室。
(2)人体血液循环:
【小问1详解】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室壁最厚,因为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与主动脉相连,将血液由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路程长,需要的动力大,故左心室壁最厚。
【小问2详解】
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在心室与动脉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房室瓣,控制血液向一个方向流动。
【小问3详解】
肺循环的途径是: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血液从④右心室流出,经肺动脉到达肺部,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到⑧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0分)
25.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翠绿的苇叶裹着雪白的糯米,软糯清甜。但是很多人认为糯米不易消化,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研究人员利用胰淀粉酶通过体外模拟消化的方法,了解糯米中淀粉的消化过程。
(1)步骤1是模拟口腔中牙齿和舌能将食物磨碎和搅拌,这一过程能够加大食物和消化液的_____。
(2)步骤2模拟的是淀粉在_____(器官)中的消化。
(3)步骤3水浴保温是模拟_____,在这个温度下,_____才能正常发挥作用。
(4)通过该实验结果可知,糯米中淀粉的分解随_____变化的规律。
【答案】(1)接触面积
(2)小肠 (3)①. 人的体温 ②. 胰淀粉酶
(4)消化时间##时间
【分析】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通过分析淀粉的减少量来判断糯米中淀粉的消化情况。
【小问1详解】
牙齿咀嚼将食物磨碎可增加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舌的搅拌是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故答案为接触面积或混合。
【小问2详解】
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胰液中含有胰淀粉酶,故步骤2模拟的是淀粉在小肠中的消化。
【小问3详解】
消化酶消化食物需要适宜的温度,在37℃的情况下,淀粉酶具有最好的催化作用,所以步骤3是模拟在正常体温下,胰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小问4详解】
步骤4是在不同的时间取样分别检测淀粉的含量,通过该实验结果可知,糯米中淀粉的分解随消化时间变化的规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九年级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2023年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九年级下学期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