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高考一模生物试卷含详解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高考一模生物试卷含详解01
    202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高考一模生物试卷含详解02
    202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高考一模生物试卷含详解03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高考一模生物试卷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高考一模生物试卷含详解,共33页。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咽峡炎链球菌是某些胃部疾病的潜在病原体,可利用表面蛋白TMPC定植于胃黏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菌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 TMPC可特异性识别胃黏膜上皮细胞
    C. 该菌对酸性条件有较强适应性
    D. 该菌的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6种
    2. 过氧化物酶体是一种含多种酶的细胞器,其中过氧化氢酶是其标志酶,可分解细胞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下图表示过氧化物酶体产生的一种途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过氧化物酶体具有单层膜结构
    B. 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成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
    C. 基质蛋白与膜蛋白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
    D. 过氧化氢酶是探究酶最适温度的理想实验材料
    3. 如图为氯霉素处理后的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被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成分与核糖体相同
    B. 图中细胞已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C. 断裂的染色体片段因无着丝粒可能会被遗留在细胞核外
    D. 染色体断裂的程度可能与所用氯霉素浓度有关
    4. 短指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用H/h表示。其病因是BMPR基因编码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的第486位氨基酸由精氨酸转变为谷氨酰胺,导致患者的成骨细胞不能分化为正常骨细胞。下图为某短指症家族的系谱图(Ⅰ-2不携带该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短指症属于显性遗传病,Ⅱ-3的基因型为Hh
    B. 若Ⅱ-3再生育一孩(Ⅲ-2),其基因型与Ⅲ-1相同的概率为1/4
    C. 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确定Ⅲ-2是否患短指症
    D. 异常BMPR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其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5.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该实验条件下,噬菌体每20分钟复制一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B. 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了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C. A组试管III中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较低
    D. B组试管III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与接种后的培养时间成正比
    6. 种植神舟十六号带回地球一批小麦种子,有可能出现高产、优质、耐盐碱、抗病能力强等表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太空环境可提高小麦种子的突变率
    B. 强辐射可能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
    C. 太空的微重力能够避免有害突变的产生
    D. 产生的新表型不一定能够稳定遗传
    7. 蜂兰花朵形似蜜蜂,并可释放信息素吸引雄蜂,提高传粉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此信息的传递过程有利于蜂兰种群的繁衍
    B. 蜂兰的花形与释放信息素的种类是定向突变的结果
    C. 自然选择可引起蜂兰信息素相关基因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 蜂兰与雄峰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8. 如图表示在正常情况下及河豚毒素处理后,离体神经纤维上某点接受相同强度刺激时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降低培养液中K+浓度会提高B点的绝对值
    B. 神经纤维膜内K+/Na+比值从B→A时会增加
    C. 河豚毒素可能抑制Na+内流使动作电位无法形成
    D. 临床上可将河豚毒素作为镇定剂或麻醉剂
    9. 研究发现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胰岛B细胞抗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类型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胰岛B细胞,使胰岛B细胞受损
    B. 该病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的免疫自稳功能出现异常
    C. 患者体内破损的胰岛B细胞会刺激相应的浆细胞产生更多抗体
    D. 患者与胰岛素受体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
    10. 人工种植甘草是缓解野生甘草供应不足的重要途径。茉莉酸甲酯(MeJ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为研究MeJA对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发芽试验,7天后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进行正式实验之前,一般需要先进行预实验
    B. MeJA可直接参与甘草种子萌发时的各种代谢反应
    C. MeJA对甘草种子萌发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应
    D. 施用MeJA时还需考虑施用时间、部位、甘草的生理状态等因素
    11. 海洋牧场是一种海洋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在特定海域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以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海洋牧场可增加某些经济鱼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 附着在人工鱼礁表面的藻类属于生产者
    C. 海洋牧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比邻近海域高
    D. 海洋牧场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12. 曲酸(KA)对沙门氏菌具有抑制作用。为研究荷叶提取物(LLE,用乙醇作提取液)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开展抑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培养皿和培养基都要经过灭菌处理
    B. 倒平板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 对照组的滤纸片上滴加的是无菌水
    D. LLE抑制沙门氏菌的效果比KA好
    13. 应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人参-胡萝卜”杂种植株,拓展了植物的种质资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技术能体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 该过程需要使用纤维素酶与胰蛋白酶
    C. 利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 该技术只适用于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个物种
    14. 蛛丝蛋白是一种特殊纤维蛋白,具有强度高、韧性大等特点,在人工肌腱等医学领域有着诱人的前景。某研究小组提取一种丝绒蜘蛛中的蛛丝蛋白基因,将其导入大肠杆菌生产蛛丝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构建蛛丝蛋白基因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B. 可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将蛛丝蛋白基因导入大肠杆菌
    C. 基因表达载体上的复制原点可调控蛛丝蛋白基因的表达
    D. 可通过蛋白质工程设计与改造蛛丝蛋白的结构以增强其韧性
    15. 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涉及“培养”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外植体脱分化的培养过程需要给予适当光照
    B. 多能干细胞的培养液中需添加动物血清
    C. 可在96孔板上培养并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
    D. 在体外受精前需要将精子进行获能培养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16. 碳汇是指吸收大气中CO2的过程或活动。研究者以嫩江流域流动沙丘上的樟子松(针叶)和杨树(阔叶)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态系统碳储量。
    (1)碳元素在____之间不断循环,使大气CO2含量相对稳定。在流动沙丘上营造人工林不仅能防风固沙,还可增加碳汇,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
    (2)不同人工林的碳储量如图所示。研究结果说明,林型和林龄对嫩江沙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有显著影响。依据是:____。
    (3)生态系统碳储量主要包括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植被碳储量包括群落____结构上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体中的碳,及凋落物层的碳。土壤碳储量包括土壤中的有机碳及根系中的碳。不同成熟林的碳储量分配情况(见表)说明,____(选填“阔叶”“针叶”)凋落物更易被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碳和微小植物残片,进而传输到土壤中并稳定储存。
    表 不同成熟林的碳储量分配表
    (4)嫩江沙地成熟人工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约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值的50%,还存在一定增汇潜力。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该区域人工林碳汇增加,且与生态工程原理对应正确的是____。
    A. 单一种植碳储量更高的樟子松人工林,遵循协调原理
    B. 继续关注林龄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遵循循环原理
    C. 适当补充种植与优势树种生态位不同的其他树种,遵循自生原理
    D. 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与碳储量相关非生物因素,遵循整体原理
    17.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稻作区大多会遭遇不同程度的冷害。研究者利用水稻相关突变体开展研究。
    (1)将突变体水稻spus1置于低温下种植,出现叶绿体发育缺陷、叶片白化现象。白化苗中位于____上的光合色素缺少,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的____反应。
    (2)研究者发现,活性氧(ROS)的积累是引起突变体spus1低温白化表型的原因,在突变体中导入ROS清除酶的基因。实验结果为____时,支持上述结论。
    (3)研究者欲寻找突变体spus1的抑制因子,进一步研究水稻耐冷的机理。请选取合适选项,以呈现科学家获得抑制因子的研究思路____。
    a.建立针对突变体spus1的诱变库
    b.建立针对野生型的诱变库
    c.筛选低温下表型为绿色的幼苗
    d.筛选低温下表型为白色的幼苗
    e.筛选正常温度下表型为绿色的幼苗
    f.获取抑制因子对应的基因并进行克隆
    (4)后续实验发现该抑制因子编码一种定位在线粒体的SOP10蛋白,此蛋白可以影响线粒体内膜的电子传递链复合物Ⅰ的合成。
    ①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NADH经电子传递链复合物释放电子和H+,最终与____结合生成水并合成ATP。与此同时,该过程也是细胞内ROS的主要来源。
    ②nad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复合物Ⅰ的重要组分。为进一步研究SOP10的作用机理,研究者在低温条件下开展进一步实验,结果见图1、2。结果表明____。
    ③请综合以上研究,解释spus1 sp10突变体耐冷的机制____。
    18. 机体长时间接触病毒或肿瘤抗原时,会导致CD8+T(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为丧失免疫活性的耗竭状态。
    (1)正常状态下,CD8+T能够识别靶细胞,在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____细胞,进而发挥免疫效应。
    (2)肿瘤细胞表面通过高表达PD-L1,与CD8+T表面的PD-1结合(见图1),促进CD8+T耗竭,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基于此,可用____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实现癌症的治疗。但长期使用该方法时,治疗效果会减弱。
    (3)另有研究发现,在交感神经附近聚集着更多的耗竭CD8+T,故推测交感神经能影响CD8+T细胞分化为耗竭状态。
    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人体的____神经系统。
    ②研究还发现,交感神经细胞接受病毒或肿瘤抗原信号刺激后,能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且CD8+T细胞膜上存在去甲肾上腺素受体R。研究人员向R受体过表达的CD8+T加入相应抗原,处理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2所示。综合上述信息可知,在相应抗原刺激下,____。
    ③下列事实中,与上述结论相符的是____。
    A.敲除R受体的CD8+T分化为耗竭CD8+T的比例增加
    B.R受体激活后CD8+T的线粒体功能受损、葡萄糖摄取减少
    C.与正常小鼠相比,R受体过表达小鼠感染HIV后能更好地控制病毒
    (4)请结合本研究提出治疗癌症的新思路____。
    19.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LAZY蛋白“唤醒”植物对重力的感应
    根的向地性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重力信号的感应、信号传导、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和根的弯曲生长。经典的“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位于根冠柱细胞的淀粉体在重力感应中起“平衡石”的作用。植物垂直生长时,淀粉体沉降在柱细胞的底部;水平培养一段时间后,淀粉体沿重力方向沉降,导致根的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表现出根向地生长。该假说尚未解释淀粉体沉降导致生长素不均匀分布的分子机制。
    科学家发现一种LAZY基因缺失的拟南芥突变体,其表现为根失去明显的向地性。水平培养后,观察到突变体中淀粉体的沉降情况与野生型类似。以LAZY-GFP转基因拟南芥为材料,发现淀粉体和细胞膜上都有LAZY蛋白。水平放置时,LAZY蛋白可以重新定位(见图)。另有研究发现,淀粉体表面的TOC蛋白与LAZY蛋白的定位有密切的联系。将拟南芥幼苗水平放置后,其细胞中蛋白磷酸激酶M的水平迅速升高,导致LAZY蛋白迅速磷酸化(磷酸化的LAZY蛋白用pLAZY表示)。
    另有研究表明,拟南芥LAZY蛋白能够促进生长素转运体PIN3的再定位,从而调节生长素运输。上述研究揭示了“淀粉-平衡石”假说的分子机制,是植物重力感应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1)水平放置植物时,重力可导致根向地侧生长素含量____背地侧,向地侧生长速度____背地侧,进而造成根向地生长。
    (2)请结合文中图示,描述水平放置幼苗时,LAZY蛋白分布发生的变化____。
    (3)研究者对pLAZY与TOC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所应用技术的原理见下图(其中AD与BD只有充分接近时才可激活LacZ转录)。分别构建AD-pLAZY和BD-TOC的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导入酵母菌中,将上述酵母菌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蓝色菌落,说明____。
    (4)综合上述信息,解释水平放置植物一段时间后,根向地生长的机制____。
    20. 温敏雄性不育品系(高于临界温度时不育)可用于杂交种的制备,但遭遇低温天气时会导致制种失败。
    (1)以水稻中花11为研究材料,诱导其发生突变,筛选获得一个温敏雄性不育品系s-1。将其与中花11杂交,F1自交,F2中可育与不育植株比例为3:1,可育与不育这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定律。
    (2)为进一步确定s-1的雄性不育临界温度,以中花11和温敏雄性不育品系z(不育临界温度为26℃)为对照,取其花粉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如下图。
    据图判断,与品系z相比,s-1的临界温度____,因此s-1更适合在农业生产制备杂交种时使用,其原因是:在水稻开花期偶发低温天气时,____。
    (3)科研人员同时得到温敏雄性不育品系s-2,其不育临界温度与s-1相同,据此推测s-1和s-2为同一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请从①~⑧中选择合适的植株和温度条件设计验证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填入ⅰ~ⅴ中相应的位置。
    ①s-1 ②s-2 ③品系z ④中花11 ⑤22℃ ⑥28℃ ⑦不结实 ⑧结实
    i____;ii____;iii____;iv____;v____
    (4)将s-1与抗白枯病水稻A杂交,获得F1,F1自交筛选雄性不育植株,再与____杂交,多次重复后,筛选获得抗白枯病的温敏雄性不育系品系B。另有水稻品系C高产但不抗白枯病,写出利用上述实验材料培育抗白枯病且高产的杂交种、以及繁育不育品系B的流程____。
    21. 贝氏不动杆菌(A菌)是一种非致病性细菌,可从环境中吸收DNA并整合到自身基因组中,此过程被称为基因水平转移(HGT)。科学家试图利用A菌的HGT能力检测结肠癌。
    (1)通常用含蛋白胨的培养基培养A菌,蛋白胨能提供碳源、氮源等成分,其中氮源可用于合成____等物质(答出2个即可)。
    (2)结肠癌常由KRAS基因中G12位点突变导致,科学家以其作为结肠癌检测点。
    ①如图1所示,将针对KRAS基因设计的表达载体导入结肠癌细胞,某种酶能从相同序列特定位点切断____键,修复过程中切口被重新连接,从而实现特定基因片段的替换,获得转基因癌细胞。
    ②为验证A菌具有吸收特定DNA片段的能力,依据①中的原理,构建图2所示的表达载体,导入A菌中获得传感器A。将传感器A与转基因癌细胞裂解液混合,一段时间后,观察传感器A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请从a~e中选择Ⅰ、Ⅱ、Ⅲ分别对应的序列____。
    a.KRAS片段1
    b.KRAS片段2
    c.kanR
    d.specR(壮观霉素抗性基因)
    e.G12位点
    能证明传感器A发生特异性HGT的实验结果是____。
    (3)肿瘤细胞可将DNA释放到肠腔中,临床检测时需将细菌传感器定植于待测者结肠处,一段时间后对粪便中细菌进行培养,观察生长情况。为实现上述目的,需改造A菌使其仅能降解正常的KRAS序列,并对图2所示表达载体进行进一步改造(如图3)。请分析其能检测出结肠癌的机理____。

    石景山区2024年高三统一练习
    生物
    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咽峡炎链球菌是某些胃部疾病的潜在病原体,可利用表面蛋白TMPC定植于胃黏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菌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 TMPC可特异性识别胃黏膜上皮细胞
    C. 该菌对酸性条件有较强适应性
    D. 该菌的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6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咽峡炎链球菌属于原核生物,该菌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正确;
    B、由题干信息可知,咽峡炎链球菌,可利用表面蛋白TMPC定植于胃黏膜,所以TMPC可特异性识别胃黏膜上皮细胞,B正确;
    C、咽峡炎链球菌可利用表面蛋白TMPC定植于胃黏膜,而胃里含有胃酸,所以该菌对酸性条件有较强适应性,C正确;
    D、咽峡炎链球菌属于原核生物,含有核酸有DNA和RNA两种,所以该菌的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有8种,包括5种碱基,一种磷酸和2种五碳糖,D错误。
    故选D。
    2. 过氧化物酶体是一种含多种酶的细胞器,其中过氧化氢酶是其标志酶,可分解细胞代谢产生的过氧化氢。下图表示过氧化物酶体产生的一种途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过氧化物酶体具有单层膜结构
    B. 过氧化物酶体的形成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
    C. 基质蛋白与膜蛋白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
    D. 过氧化氢酶是探究酶最适温度的理想实验材料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过氧化物酶体是一种细胞器,广泛存在于于真核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可由内质网出芽生成,从细胞质溶液中摄取特异蛋白质及脂质促进过氧化物酶体生长;过氧化物酶体也可分裂形成多个过氧化物酶体。
    【详解】A、过氧化物酶体可由内质网出芽生成,为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A正确;
    B、过氧化物酶体可由内质网出芽生成,这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正确;
    C、基质蛋白与膜蛋白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及生物学功能,C正确;
    D、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则不适宜用过氧化氢酶作为探究酶最适温度的实验材料,D错误。
    故选D。
    3. 如图为氯霉素处理后的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被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成分与核糖体相同
    B. 图中细胞已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C. 断裂的染色体片段因无着丝粒可能会被遗留在细胞核外
    D. 染色体断裂的程度可能与所用氯霉素浓度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详解】A、图中被染成深色的物质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与核糖体(主要成分为RNA和蛋白质)不同,A错误;
    B、图中细胞着丝粒分裂,已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B正确;
    C、断裂的染色体片段因无着丝粒,无法正常移向细胞两极,可能会被遗留在细胞核外,C正确;
    D、氯霉素处理后蚕豆根尖细胞中染色体断裂,染色体断裂的程度可能与所用氯霉素浓度有关,D正确。
    故选A。
    4. 短指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相关基因用H/h表示。其病因是BMPR基因编码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的第486位氨基酸由精氨酸转变为谷氨酰胺,导致患者的成骨细胞不能分化为正常骨细胞。下图为某短指症家族的系谱图(Ⅰ-2不携带该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短指症属于显性遗传病,Ⅱ-3的基因型为Hh
    B. 若Ⅱ-3再生育一孩(Ⅲ-2),其基因型与Ⅲ-1相同的概率为1/4
    C. 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确定Ⅲ-2是否患短指症
    D. 异常BMPR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其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答案】B
    【解析】
    【分析】1、伴X性显性遗传病特征:①人群中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前者病情常较轻;②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名是该病患者;③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都为患者,儿子全部正常;④系谱中常可看到连续传递现象。
    2、伴X性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①人群中男性患者远比女性患者多;②如果女性是一患者,其父亲和儿子一定也是患者,母亲一定是携带者。
    【详解】A、根据系谱图分析,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一定会遗传给Ⅱ-3一个正常基因,Ⅱ-3患病,至少有一个致病基因且遗传自她的父亲,则Ⅱ-3为杂合子,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又因Ⅱ-2男患者母亲正常,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Ⅱ-3基因型为Hh,A正确;
    B、Ⅱ-3(Hh)与Ⅲ-4(hh)所生Ⅲ-1基因型为Hh,再生育一孩,其子代基因型及概率为1/2Hh、1/2hh,B错误;
    C、短指症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通过基因检测胎儿的基因型,判断是否患病,C正确;
    D、由于BMPR蛋白中仅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故推测短指症的发生可能是因为BMPR基因发生碱基对的替换,D正确。
    故选B。
    5.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该实验条件下,噬菌体每20分钟复制一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证明了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B. 大肠杆菌为噬菌体增殖提供了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C. A组试管III中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较低
    D. B组试管III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与接种后的培养时间成正比
    【答案】C
    【解析】
    【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原理: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直接地、单独地去观察它们地作用。实验原因:艾弗里实验中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2)实验过程:①标记噬菌体: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或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DNA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用DNA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③短时间培养后,搅拌、离心。搅拌的目的: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离心的目的: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噬菌体颗粒,而离心管的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
    【详解】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主要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同时也证明了DNA能自我复制,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但不能证明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的,A错误;
    B、噬菌体增殖过程中的原料、酶和能量均由细菌提供,噬菌体提供模板,B错误;
    C、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并未进入宿主细胞内,32P标记的DNA进入了宿主细胞内。经多次半保留复制,A组试管中沉淀中少量DNA含有32P,C正确;
    D、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5S标记蛋白质,蛋白质不进入细菌菌体,保温时间长短不影响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D错误。
    故选C。
    6. 种植神舟十六号带回地球的一批小麦种子,有可能出现高产、优质、耐盐碱、抗病能力强等表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太空环境可提高小麦种子的突变率
    B. 强辐射可能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
    C. 太空的微重力能够避免有害突变的产生
    D. 产生的新表型不一定能够稳定遗传
    【答案】C
    【解析】
    【分析】航天育种是诱变育种,利用失重、宇宙射线等手段诱发生物基因突变,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是成功率低,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此外需要大量处理诱变材料才能获得所需性状。
    【详解】A、太空中微重力、强辐射等环境会诱发基因突变的,可提高小麦种子的突变率,A正确;
    B、强辐射会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导致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即导致基因突变,B正确;
    C、太空育种是借助太空中微重力、强辐射等环境条件来诱发基因突变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多数有害性的特点,太空的微重力不能够避免有害突变的产生,C错误;
    D、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产生的新表型不一定能够稳定遗传,D正确。
    故选C。
    7. 蜂兰的花朵形似蜜蜂,并可释放信息素吸引雄蜂,提高传粉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此信息的传递过程有利于蜂兰种群的繁衍
    B. 蜂兰的花形与释放信息素的种类是定向突变的结果
    C. 自然选择可引起蜂兰信息素相关基因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 蜂兰与雄峰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答案】B
    【解析】
    【分析】1、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的进化和适应的形成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他认为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分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统称为突变;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详解】A、蜂兰花释放信息素的目的是提高授粉效率,因此蜂兰花通过信息传递促进自身种群的繁衍,A正确;
    B、适应的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误;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故自然选择导致与释放信息素相关基因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正确;
    D、蜂兰与雄峰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正确。
    故选B。
    8. 如图表示在正常情况下及河豚毒素处理后,离体神经纤维上某点接受相同强度刺激时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降低培养液中K+浓度会提高B点的绝对值
    B. 神经纤维膜内K+/Na+比值从B→A时会增加
    C. 河豚毒素可能抑制Na+内流使动作电位无法形成
    D. 临床上可将河豚毒素作为镇定剂或麻醉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题图分析:河豚毒素能阻止钠离子进入细胞,使神经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详解】A、适当降低培养液中钾离子浓度,静息时钾离子外流增多,静息电位变大,可以提高曲线的B点绝对值,即B点下移,A正确;
    B、图中A处为动作电位,B处为静息电位,受刺激后,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神经纤维膜内Na+变多,故图中B处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比A处的高,即神经纤维膜内K+/Na+比值从B→A时会降低,B错误;
    C、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加入河豚毒素后不能形成动作电位,应是河豚毒素抑制了兴奋的传导,即可能是抑制了钠离子内流的过程,C正确;
    D、由于河豚毒素可抑制兴奋的传导,因此临床上可将河豚毒素作为镇定剂或麻醉剂,抑制兴奋的传导和传递,D正确。
    故选B。
    9. 研究发现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胰岛B细胞抗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类型患者的免疫系统会攻击胰岛B细胞,使胰岛B细胞受损
    B. 该病属于一种自身免疫病,患者的免疫自稳功能出现异常
    C. 患者体内破损的胰岛B细胞会刺激相应的浆细胞产生更多抗体
    D. 患者与胰岛素受体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1、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
    2、正常血糖范围是3.9~6.1mml/L。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具体作用: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升高血糖的是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详解】A、根据题意,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胰岛B细胞抗体,说明该类型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攻击胰岛B细胞,使胰岛B细胞受损,A正确;
    B、该胰岛B细胞抗体引发的Ⅰ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患者的免疫自稳功能出现异常,B正确;
    C、患者体内的胰岛B细胞会在攻击下破损,但不会刺激相应的浆细胞产生更多抗体,C错误;
    D、该患者的治疗应抑制胰岛B细胞抗体的产生,而胰岛素受体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应恢复胰岛素受体的功能,所采用的治疗手段不同,D正确。
    故选C。
    10. 人工种植甘草是缓解野生甘草供应不足的重要途径。茉莉酸甲酯(MeJ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为研究MeJA对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发芽试验,7天后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进行正式实验之前,一般需要先进行预实验
    B. MeJA可直接参与甘草种子萌发时的各种代谢反应
    C. MeJA对甘草种子萌发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应
    D. 施用MeJA时还需考虑施用时间、部位、甘草的生理状态等因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图示,茉莉酸甲酯(MeJA)对甘草发芽率的影响,表现为低于一定浓度抑制,高于时抑制发芽。
    【详解】A、为了节省财力、物力和人力,在进行正式实验之前,一般需要先进行预实验,摸索实验条件,A正确;
    B、根据题意,茉莉酸甲酯(MeJ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因此只对各种代谢反应起调控作用,B错误;
    C、根据图示,当浓度为10-5及以上时,表现为抑制发芽作用,因此MeJA对甘草种子萌发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应,C正确;
    D、由于茉莉酸甲酯(MeJA)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且表现为对甘草种子萌发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应,因此施用MeJA时还需考虑施用时间、部位、甘草的生理状态等因素,D正确。
    故选B。
    11. 海洋牧场是一种海洋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在特定海域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以实现海洋生态保护和渔业资源持续高效产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海洋牧场可增加某些经济鱼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 附着在人工鱼礁表面的藻类属于生产者
    C. 海洋牧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比邻近海域高
    D. 海洋牧场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环境容纳量指的是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随着种群生活环境的改善,其环境容纳量会增加。
    【详解】A、生存环境改善,可提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故海洋牧场改善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可使某些经济鱼类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提高,A正确;
    B、附着在人工鱼礁表面的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B正确;
    C、海洋牧场是一种海洋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在特定海域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生长、繁殖、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即海洋牧场中物种丰富度高,据此可推测,海洋牧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比邻近海域高,C正确;
    D、海洋牧场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D。
    12. 曲酸(KA)对沙门氏菌具有抑制作用。为研究荷叶提取物(LLE,用乙醇作提取液)对沙门氏菌抑菌效果,开展抑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培养皿和培养基都要经过灭菌处理
    B. 倒平板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 对照组的滤纸片上滴加的是无菌水
    D. LLE抑制沙门氏菌的效果比KA好
    【答案】C
    【解析】
    【分析】倒平板操作的步骤: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右手拿锥形瓶,将瓶口迅速通过火焰;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皿盖在下、皿底在上,这样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分滴到培养基上造成培养基的污染。
    【详解】A、为防止杂菌污染,培养皿和培养基都要经过灭菌处理才能使用,A正确;
    B、倒平板时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故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B正确;
    C、分析题图可知本实验LLE,用乙醇作提取液,因此对照组的滤纸片上滴加的是乙醇,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LLE的抑菌圈更大,说明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更好,D正确。
    故选C。
    13. 应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人参-胡萝卜”杂种植株,拓展了植物的种质资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技术能体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 该过程需要使用纤维素酶与胰蛋白酶
    C. 利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 该技术只适用于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个物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常用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而不是灭活的病毒。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获得某种多倍体植株,可根据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或形态的差异来鉴定杂种细胞。
    【详解】A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能体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A正确;
    B、该过程需要使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去除植物的细胞壁, B错误;
    C、利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C错误;
    D、该技术适用于染色体数目相同的两个物种,也适用于染色体数目不同的两个物种, D错误。
    故选A。
    14. 蛛丝蛋白是一种特殊纤维蛋白,具有强度高、韧性大等特点,在人工肌腱等医学领域有着诱人的前景。某研究小组提取一种丝绒蜘蛛中的蛛丝蛋白基因,将其导入大肠杆菌生产蛛丝蛋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构建蛛丝蛋白基因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B. 可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将蛛丝蛋白基因导入大肠杆菌
    C. 基因表达载体上的复制原点可调控蛛丝蛋白基因的表达
    D. 可通过蛋白质工程设计与改造蛛丝蛋白的结构以增强其韧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标记基因可便于目的基因的鉴定和筛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一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详解】A.构建蛛丝蛋白基因表达载体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A错误;
    B.可通过感受态细胞的方法将蛛丝蛋白基因导入大肠杆菌,B错误;
    C.基因表达载体上的启动子可调控蛛丝蛋白基因的表达,C错误;
    D.若需对蛛丝蛋白进行设计和改造以增强其韧性,可通过蛋白质工程来实现,D正确。
    故答案为:D。
    15. 下列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涉及“培养”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外植体脱分化的培养过程需要给予适当光照
    B. 多能干细胞的培养液中需添加动物血清
    C. 可在96孔板上培养并筛选特定的杂交瘤细胞
    D. 在体外受精前需要将精子进行获能培养
    【答案】A
    【解析】
    【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再分化生成根、芽,最终形成植物体。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详解】A、外植体脱分化主要是培养出愈伤组织,一旦被光照以后会促进组织分化,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所以脱分化避光,再分化过程芽发育成叶,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再分化过程是形成根和芽等营养器官,芽的形成需要光照的参与,才能形成叶绿素,A错误;
    B、多能干细胞培养时,要在培养基中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其内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激素和营养物质等,B正确;
    C、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目的是得到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专一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通过在96孔板中进行克隆化培养,可以筛选出能够稳定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从而获得单克隆抗体,C正确;
    D、在体外受精前需要将精子进行获能培养,使精子获得受精的能力,再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D正确。
    故选A。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16. 碳汇是指吸收大气中CO2的过程或活动。研究者以嫩江流域流动沙丘上的樟子松(针叶)和杨树(阔叶)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态系统碳储量。
    (1)碳元素在____之间不断循环,使大气CO2含量相对稳定。在流动沙丘上营造人工林不仅能防风固沙,还可增加碳汇,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价值。
    (2)不同人工林的碳储量如图所示。研究结果说明,林型和林龄对嫩江沙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有显著影响。依据是:____。
    (3)生态系统碳储量主要包括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植被碳储量包括群落____结构上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体中的碳,及凋落物层的碳。土壤碳储量包括土壤中的有机碳及根系中的碳。不同成熟林的碳储量分配情况(见表)说明,____(选填“阔叶”“针叶”)凋落物更易被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碳和微小植物残片,进而传输到土壤中并稳定储存。
    表 不同成熟林的碳储量分配表
    (4)嫩江沙地成熟人工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约为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值的50%,还存在一定增汇潜力。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该区域人工林碳汇增加,且与生态工程原理对应正确的是____。
    A. 单一种植碳储量更高的樟子松人工林,遵循协调原理
    B. 继续关注林龄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遵循循环原理
    C. 适当补充种植与优势树种生态位不同的其他树种,遵循自生原理
    D. 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与碳储量相关的非生物因素,遵循整体原理
    【答案】(1) ①. 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 ②. 间接
    (2)相同林龄的樟子松林与杨树林相比,二者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存在显著差异;同种林型不同林龄之间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存在显著差异
    (3) ①. 垂直 ②. 阔叶 (4)CD
    【解析】
    【分析】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系统的自我组织、自我调节为基础,遵循着自生、循环、协调、整体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小问1详解】
    物质循环是碳元素等元素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而人工林能防风固沙,还可增加碳汇,使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高,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小问2详解】
    根据数据可知,相同林龄的樟子松林与杨树林相比,二者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存在显著差异;同种林型不同林龄之间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林型和林龄对嫩江沙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均有显著影响。
    【小问3详解】
    植物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根据表格数据,阔叶林天然榆树林的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相比于窄叶林樟子松成熟林的植被碳储量和土壤碳储量,其有更多的植被碳储量被转化为土壤碳储量,因此阔叶凋落物更易被分解为可溶性有机碳和微小植物残片,进而传输到土壤中并稳定储存。
    【小问4详解】
    A、协调原理是指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调,因此,单一种植碳储量更高的樟子松人工林并未遵循协调原理,此外单一树种的人工林容易爆发病虫害,因此不应单一种植獐子松的人工林,A错误;
    B、继续关注林龄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注重生物与环境的适应,遵循的是协调原理,B错误;
    C、适当补充种植与优势树种生态位不同的其他树种,使得人工林更加稳定,能够自我更新、遵循了自生原理,C正确;
    D、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与碳储量相关的非生物因素,使得经济社会生态共同发展,遵循整体原理,D正确。
    故选CD。
    17.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稻作区大多会遭遇不同程度的冷害。研究者利用水稻相关突变体开展研究。
    (1)将突变体水稻spus1置于低温下种植,出现叶绿体发育缺陷、叶片白化现象。白化苗中位于____上的光合色素缺少,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的____反应。
    (2)研究者发现,活性氧(ROS)的积累是引起突变体spus1低温白化表型的原因,在突变体中导入ROS清除酶的基因。实验结果为____时,支持上述结论。
    (3)研究者欲寻找突变体spus1的抑制因子,进一步研究水稻耐冷的机理。请选取合适选项,以呈现科学家获得抑制因子的研究思路____。
    a.建立针对突变体spus1的诱变库
    b.建立针对野生型的诱变库
    c.筛选低温下表型为绿色的幼苗
    d.筛选低温下表型为白色的幼苗
    e.筛选正常温度下表型为绿色的幼苗
    f.获取抑制因子对应的基因并进行克隆
    (4)后续实验发现该抑制因子编码一种定位在线粒体的SOP10蛋白,此蛋白可以影响线粒体内膜的电子传递链复合物Ⅰ的合成。
    ①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NADH经电子传递链复合物释放电子和H+,最终与____结合生成水并合成ATP。与此同时,该过程也是细胞内ROS的主要来源。
    ②nad基因编码蛋白质是复合物Ⅰ的重要组分。为进一步研究SOP10的作用机理,研究者在低温条件下开展进一步实验,结果见图1、2。结果表明____。
    ③请综合以上研究,解释spus1 sp10突变体耐冷的机制____。
    【答案】(1) ①.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②. 光
    (2)导入ROS清除酶基因的突变体在低温下表现为绿叶
    (3)acf (4) ①. 氧 ②. SOP10通过促进nad基因的转录,进而促进nad蛋白的合成 ③. 突变体spus1的ROS含量增加,而在spus1sp10突变体中,SOP10基因突变后,电子传递链复合物I的合成减少,使细胞中的ROS水平降低,低温下表型正常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可分为三个阶段:有氧呼吸第一 阶段是葡萄糖初步分解为丙酮酸与NADH,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ATP,该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释放少量能量,产生少量ATP,该过程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的NAD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产生大量ATP,该过程在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
    2、光合作用根据是否需要光,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 :CO2被C5固定形成C3, 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
    【小问1详解】
    真核细胞中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白化苗因叶绿体中缺乏光合色素而表现为叶片白化的现象,导致其缺乏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能力,直接影响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小问2详解】
    突变体中导入ROS清除酶的基因,表达产物ROS清除酶能分解ROS,突变体spus1低温白化表型消失,表现为绿叶。
    【小问3详解】
    欲寻找突变体spus1的抑制因子,则应先建立针对突变体spus1的诱变库,从中获取具有不同诱变结果的突变体spus1,从中筛选低温下表型为绿色的幼苗,再从具有耐冷性状的植株体内获取抑制因子对应的基因并进行克隆,即acf正确。
    【小问4详解】
    ①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NADH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能量参与合成ATP。②由实验结果可知,spus1 sp10突变体植株内na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导致nad蛋白含量明显减少,线粒体内膜的电子传递链复合物Ⅰ的合成量减少,细胞内ROS的来源减少,使细胞中的ROS水平降低,低温下表型正常。
    18. 机体长时间接触病毒或肿瘤抗原时,会导致CD8+T(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为丧失免疫活性的耗竭状态。
    (1)正常状态下,CD8+T能够识别靶细胞,在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____细胞,进而发挥免疫效应。
    (2)肿瘤细胞表面通过高表达PD-L1,与CD8+T表面的PD-1结合(见图1),促进CD8+T耗竭,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基于此,可用____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实现癌症的治疗。但长期使用该方法时,治疗效果会减弱。
    (3)另有研究发现,在交感神经附近聚集着更多的耗竭CD8+T,故推测交感神经能影响CD8+T细胞分化为耗竭状态。
    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人体的____神经系统。
    ②研究还发现,交感神经细胞接受病毒或肿瘤抗原信号刺激后,能够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且CD8+T细胞膜上存在去甲肾上腺素受体R。研究人员向R受体过表达的CD8+T加入相应抗原,处理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2所示。综合上述信息可知,在相应抗原刺激下,____。
    ③下列事实中,与上述结论相符的是____。
    A.敲除R受体的CD8+T分化为耗竭CD8+T的比例增加
    B.R受体激活后CD8+T的线粒体功能受损、葡萄糖摄取减少
    C.与正常小鼠相比,R受体过表达小鼠感染HIV后能更好地控制病毒
    (4)请结合本研究提出治疗癌症的新思路____。
    【答案】(1)记忆T细胞
    (2)PD-1抗体或PD-L1抗体
    (3) ①. 自主 ②. 去甲肾上腺素与CD8+T上的R受体结合,促进CD8+T耗竭 ③. B
    (4)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抑制剂或R受体抑制剂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CD8+T细胞表面的PD-1与肿瘤细胞过量表达PD-L1结合,使得会导致CD8+T(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为丧失免疫活性的耗竭状态,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小问1详解】
    CD8+T是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在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进而发挥免疫效应。
    【小问2详解】
    由于肿瘤细胞表面通过高表达PD-L1与CD8+T表面的PD-1结合,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因此可以利用PD-1抗体或PD-L1抗体减弱PD-L1与PD-1结合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实现癌症的治疗。但长期使用该方法时,治疗效果会减弱。
    【小问3详解】
    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人体的自主神经。
    ②据图分析:R受体过表达CD8+T细胞相对活性弱,且加入去甲肾上腺素和未加入去甲肾上腺素相比,加入去甲肾上腺素的CD8+T细胞相对活性弱,由此推测在相应抗原刺激下,去甲肾上腺素与CD8+T上的R受体结合,促进CD8+T耗竭。
    ③A、结合②分析,去甲肾上腺素与CD8+T上的R受体结合,促进CD8+T耗竭,因此敲除R受体的CD8+T分化为耗竭CD8+T的比例降低,A错误;
    B、R受体激活后会引起CD8+T耗竭,从而使线粒体功能受损、葡萄糖摄取减少,B正确;
    C、与正常小鼠相比,R受体过表达小鼠会导致CD8+T分化为丧失免疫活性的耗竭状态,从而减弱对艾滋病病毒的的控制,C错误。
    故选B。
    【小问4详解】
    因为去甲肾上腺素与CD8+T上的R受体结合,促进CD8+T耗竭,从而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因此治疗癌症的新思路是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抑制剂或R受体抑制剂。
    19.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LAZY蛋白“唤醒”植物对重力的感应
    根的向地性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重力信号的感应、信号传导、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和根的弯曲生长。经典的“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位于根冠柱细胞的淀粉体在重力感应中起“平衡石”的作用。植物垂直生长时,淀粉体沉降在柱细胞的底部;水平培养一段时间后,淀粉体沿重力方向沉降,导致根的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表现出根向地生长。该假说尚未解释淀粉体沉降导致生长素不均匀分布的分子机制。
    科学家发现一种LAZY基因缺失的拟南芥突变体,其表现为根失去明显的向地性。水平培养后,观察到突变体中淀粉体的沉降情况与野生型类似。以LAZY-GFP转基因拟南芥为材料,发现淀粉体和细胞膜上都有LAZY蛋白。水平放置时,LAZY蛋白可以重新定位(见图)。另有研究发现,淀粉体表面的TOC蛋白与LAZY蛋白的定位有密切的联系。将拟南芥幼苗水平放置后,其细胞中蛋白磷酸激酶M的水平迅速升高,导致LAZY蛋白迅速磷酸化(磷酸化的LAZY蛋白用pLAZY表示)。
    另有研究表明,拟南芥LAZY蛋白能够促进生长素转运体PIN3的再定位,从而调节生长素运输。上述研究揭示了“淀粉-平衡石”假说的分子机制,是植物重力感应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

    (1)水平放置植物时,重力可导致根向地侧生长素含量____背地侧,向地侧生长速度____背地侧,进而造成根向地生长。
    (2)请结合文中图示,描述水平放置幼苗时,LAZY蛋白分布发生的变化____。
    (3)研究者对pLAZY与TOC之间的关系开展研究,所应用技术的原理见下图(其中AD与BD只有充分接近时才可激活LacZ转录)。分别构建AD-pLAZY和BD-TOC的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导入酵母菌中,将上述酵母菌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蓝色菌落,说明____。
    (4)综合上述信息,解释水平放置植物一段时间后,根向地生长的机制____。
    【答案】(1) ①. 多于 ②. 慢于
    (2)大部分LAZY蛋白从柱细胞原底部一侧的细胞膜转移至重力方向一侧的细胞膜
    (3)pLAZY与TOC可发生结合
    (4)LAZY磷酸化后与淀粉体上的TOC结合 pLAZY随淀粉体沉降重新分布促进PIN3再定位
    【解析】
    【分析】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集中分布于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等处。其运输方向有: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生长素还会由于单一方向刺激发生横向运输;
    2、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3、生长素的两重性与浓度和器官有关,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
    【小问1详解】
    水平放置植物时,重力可导致根向地侧生长素含量多于背地侧,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根的生长,因此向地侧生长速度比背地侧慢,进而造成根向地生长;
    【小问2详解】
    由题意和题图可知,水平放置幼苗时,淀粉体沿重力方向沉降,使得大部分LAZY蛋白从柱细胞原底部一侧的细胞膜转移至重力方向一侧的细胞膜;
    【小问3详解】
    由题意可知,表达LacZ的酵母菌在特定培养基上菌落呈蓝色,构建AD-pLAZY和BD-TOC的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导入酵母菌中,将上述酵母菌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观察到蓝色菌落,说明pLAZY和TOC可以融合并且在酵母菌细胞进行了表达;
    【小问4详解】
    由题意可知,水平放置植物一段时间后,根向地生长的机制是LAZY磷酸化后与淀粉体上的TOC结合 pLAZY随淀粉体沉降重新分布促进PIN3再定位。
    20. 温敏雄性不育品系(高于临界温度时不育)可用于杂交种的制备,但遭遇低温天气时会导致制种失败。
    (1)以水稻中花11为研究材料,诱导其发生突变,筛选获得一个温敏雄性不育品系s-1。将其与中花11杂交,F1自交,F2中可育与不育植株比例为3:1,可育与不育这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定律。
    (2)为进一步确定s-1的雄性不育临界温度,以中花11和温敏雄性不育品系z(不育临界温度为26℃)为对照,取其花粉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如下图。
    据图判断,与品系z相比,s-1的临界温度____,因此s-1更适合在农业生产制备杂交种时使用,其原因是:在水稻开花期偶发低温天气时,____。
    (3)科研人员同时得到温敏雄性不育品系s-2,其不育临界温度与s-1相同,据此推测s-1和s-2为同一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请从①~⑧中选择合适的植株和温度条件设计验证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填入ⅰ~ⅴ中相应的位置。
    ①s-1 ②s-2 ③品系z ④中花11 ⑤22℃ ⑥28℃ ⑦不结实 ⑧结实
    i____;ii____;iii____;iv____;v____
    (4)将s-1与抗白枯病水稻A杂交,获得F1,F1自交筛选雄性不育植株,再与____杂交,多次重复后,筛选获得抗白枯病的温敏雄性不育系品系B。另有水稻品系C高产但不抗白枯病,写出利用上述实验材料培育抗白枯病且高产的杂交种、以及繁育不育品系B的流程____。
    【答案】(1)分离 (2) ①. 低 ②. s-1保持雄性不育,避免自交结实,所以杂交种子中不会混有自交后代
    (3) ①. ⑤ ②. ① ③. ② ④. ⑥ ⑤. ⑦
    (4) ①. 抗白枯病水稻A ②.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者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依据F2中呈现的杂交结果:可育与不育植株比例为3:1,可知不育为隐性,且可育与不育这一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小问2详解】
    据图,以中花11和温敏雄性不育品系z(不育临界温度为26℃)为对照,s-1的临界温度为22℃,即与品系z相比,s-1的临界温度更低,因为,据图判断,大于该温度时,几乎无可育花粉产生,适合在农业生产制备杂交种时使用。其原因主要是:在水稻开花期偶发低温天气时,s-1保持雄性不育,避免自交结实,所以杂交种子中不会混有自交后代。
    【小问3详解】
    依据第二小问的信息,s-1的临界温度为22℃(根据图示信息注意:22℃时,表现为可育,大于22℃表现为不育),品系s-2不育临界温度与s-1相同,若要验证s-1和s-2为同一基因不同位点的突变,则我们可以在可育状态下,即22℃时,让s-1 s-2 F1,然后置于不育温度下,即28℃,种植,则其结实状况应该表现为不结实。
    【小问4详解】
    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原理,且s-1为隐性性状,与抗白枯病水稻A杂交,获得F1(表现为可育,基因型为杂合),F1自交筛选雄性不育植株,然后再与抗白枯病水稻A,杂交,多次重复后,筛选获得抗白枯病的温敏雄性不育系品系B。水稻品系C高产但不抗白枯病,若要培育抗白枯病且高产的杂交种、以及繁育不育品系B,应结合温度条件进行操作,具体过程如下:
    21. 贝氏不动杆菌(A菌)是一种非致病性细菌,可从环境中吸收DNA并整合到自身基因组中,此过程被称为基因水平转移(HGT)。科学家试图利用A菌的HGT能力检测结肠癌。
    (1)通常用含蛋白胨的培养基培养A菌,蛋白胨能提供碳源、氮源等成分,其中氮源可用于合成____等物质(答出2个即可)。
    (2)结肠癌常由KRAS基因中G12位点突变导致,科学家以其作为结肠癌检测点。
    ①如图1所示,将针对KRAS基因设计的表达载体导入结肠癌细胞,某种酶能从相同序列特定位点切断____键,修复过程中切口被重新连接,从而实现特定基因片段的替换,获得转基因癌细胞。
    ②为验证A菌具有吸收特定DNA片段的能力,依据①中的原理,构建图2所示的表达载体,导入A菌中获得传感器A。将传感器A与转基因癌细胞裂解液混合,一段时间后,观察传感器A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请从a~e中选择Ⅰ、Ⅱ、Ⅲ分别对应的序列____。
    a.KRAS片段1
    b.KRAS片段2
    c.kanR
    d.specR(壮观霉素抗性基因)
    e.G12位点
    能证明传感器A发生特异性HGT的实验结果是____。
    (3)肿瘤细胞可将DNA释放到肠腔中,临床检测时需将细菌传感器定植于待测者结肠处,一段时间后对粪便中的细菌进行培养,观察生长情况。为实现上述目的,需改造A菌使其仅能降解正常的KRAS序列,并对图2所示表达载体进行进一步改造(如图3)。请分析其能检测出结肠癌的机理____。

    【答案】(1)蛋白质、核酸(或ATP等)
    (2) ①. 磷酸二酯 ②. bda ③. 能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形成菌落,不能在含壮观霉素的培养基中形成菌落
    (3)若患有结肠癌,肠腔中存在含突变基因的DNA片段,会将传感器中的抑制基因替换,从而解除对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表达的抑制,使传感器可在同时添加诱导物与卡那霉素培养基中形成菌落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小问1详解】
    蛋白胨能提供碳源、氮源等成分,其中氮源可用于合成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等)、核酸(或ATP等)(元素组成是C、H、O、N、P)。
    【小问2详解】
    ①分析题意,该过程的酶能够切断DNA,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故该酶作用的位点是磷酸二酯键。
    ②本次设计的目的是验证A菌具有吸收特定DNA片段的能力,需要将G12位点突变切除,然后再重新连接,结合图2启动子方向与图1的箭头方向可知,该过程中III对应的应是KRAS片段1,I是KRAS片段2,两者之间需要插入标记基因,可选择dspecR(壮观霉素抗性基因),故Ⅰ、Ⅱ、Ⅲ分别对应的序列是bda;由于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被替换,而specR(壮观霉素抗性基因)导入,且A菌具有吸收特定DNA片段的能力,故能证明传感器A发生特异性HGT的实验结果是:能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中形成菌落,不能在含壮观霉素的培养基中形成菌落。
    【小问3详解】
    肿瘤细胞可将DNA释放到肠腔中,临床检测时需将细菌传感器定植于待测者结肠处,一段时间后对粪便中的细菌进行培养,为实现上述目的,需改造A菌使其仅能降解正常的KRAS序列,结合图示可知,若患有结肠癌,肠腔中存在含突变基因的DNA片段,会将传感器中的抑制基因替换,从而解除对卡那霉素抗性基因表达的抑制,使传感器可在同时添加诱导物与卡那霉素培养基中形成菌落。碳储量
    林型
    植被碳储量(t·hm-2)
    土壤碳储量(t·hm-2)
    樟子松成熟林
    148.53
    49.65
    杨树成熟林
    6603
    48.30
    天然榆树林
    25.86
    38.36
    碳储量
    林型
    植被碳储量(t·hm-2)
    土壤碳储量(t·hm-2)
    樟子松成熟林
    148.53
    49.65
    杨树成熟林
    66.03
    48.30
    天然榆树林
    25.86
    38.36
    相关试卷

    2024年北京市密云区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考试(高考一模)生物试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密云区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考试(高考一模)生物试卷含详解,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不属于下丘脑功能的是, 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高考一模生物试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学期高考一模生物试卷含详解,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白菜, 人白细胞介素-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高考一模)生物试卷含详解: 这是一份2024年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合练习(高考一模)生物试卷含详解,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 我国科学家利用红鲫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