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艺与文化交流、传承 课件- 2024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
展开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且逐步平民化和世俗化。中国古代科技是实用科技的代表,服务于农耕经济的需要,多重视经验的总结,缺少理论的探索。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二、科技1.四大发明(1)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2)火药:唐朝已发明火药并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用于战争。(3)指南针:战国“司南”;宋朝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4)印刷术: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代王祯发明转轮排字法。推动文化普及。
2.医学成就:战国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黄帝内经》(重要中医基础理论著作);《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千金方》(唐朝,孙思邈“药王”);《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政府颁行的药典);《本草纲目》(明,李时珍,“东方药学巨典”)。3.农学成就:《农书》(元,王祯。集南北方技术于一体,农业工具记载丰富);《农政全书》(明代,徐光启。农学的总结性著作)。
4.数学成就: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圆周率。5.科技历法:《梦溪笔谈》(宋,沈括);《授时历》(元,郭守敬);《天工开物》(明,宋应星。“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6.水利工程:都江堰;灵渠(连接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隋朝大运河。
知识拓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影响
三、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1.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传入①过程: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唐朝时期,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宋朝时期,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形成理学。②影响:影响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
(2)西学东渐:明末,西方传教士来华,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2.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1)东亚文化圈:中国的汉字、制度、儒学等对日本、朝鲜等国产生影响。(2)对中亚、西亚及欧洲的影响:四大发明推动欧洲社会转型;中国茶、丝绸、瓷器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
四、古代的文化传承与保护1.文化传承(1)学校:有官学、私学,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科学研究。(2)印刷书:有助于文化大众化,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3)图书馆: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服务公众。(4)博物馆: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2.文化保护:中国古代收藏家的收藏及金石学发展,有利于保护文物,为后世留下宝贵遗产。
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命题立意] 本题以唐代中后期“江南”成为文人诗歌唱和的重要主题创设学习情境,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影响。契合“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的课标要求。本题以文字材料形式,意在加强对地方秩序的稳定是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的认识,培育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学科素养。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唐朝中后期的社会风貌。据材料“唐代中后期”并结合所学可知,755年,唐朝北方爆发安史之乱,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南方社会局势相对安定,北民南迁,故“江南”成为文人之间唱和的重要主题,故选A项;宋朝坊市制度瓦解,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田园诗兴起,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江南地名在唱和诗歌中出现,排除D项。答案为A。
[关联思考] 多角度看唐朝安史之乱后的社会变化(1)政治:形成藩镇割据局面。(2)经济: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3)赋税:取消租庸调,实行两税法。(4)文化:南方社会稳定,经济开发,推动文化发展,南方文化影响力扩大。
(2020·江苏卷,3)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
解析:A 安史之乱以前唐王朝处于辉煌鼎盛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所以此时的唐诗表现出豪放、浪漫的特点和宏大的气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的唐王朝逐渐陷入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的局面,社会动荡不安,所以这一时期的唐诗走向沉郁悲壮。由此可知社会变迁影响了唐诗的创作,故A项正确。盛唐气象使唐诗具有豪放、浪漫的色彩,沉郁悲壮与盛唐气象无关,排除B项。诗歌作为文学作品,“全景再现社会真实”说法错误,排除C项。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社会的衰败导致唐诗风格转变,但没有导致唐诗走向衰微,排除D项。
重难点突破:特定的文化是特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试归纳:隋唐时期文学艺术繁荣的原因。[提示] (1)物质基础:经济发展与繁荣。隋唐时期,江南经济继续发展;大运河沟通南北,社会经济繁荣。(2)人才条件:选官制度与官僚政治的发展。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造就大批文学艺术创作的人才群体。(3)社会环境:安定的社会环境。隋唐统一后,政局稳定,社会安定。(4)文化交流:民族交融与对外交往为文学艺术发展提供多元文化营养。隋唐时期,民族交融,中亚、印度等外来文化的传入,深刻影响中国的绘画和雕塑,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下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解析:C 《步辇图》是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具有绘画艺术审美价值;该作品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又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C项正确;“西域风情”“市井风情”皆与材料无关,排除A、B两项;《步辇图》是根据历史事件而绘制的,具有现实主义特点,没有体现浪漫主义色彩,故D项错误。
(2022·湖南卷,4)南宋画家李唐感叹:“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反映当时( )A.艺术水准下降 B.绘画题材集中C.画家地位不高 D.世俗文化兴盛
解析:D 画家李唐生活在南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世俗文化兴盛,画家感叹寄情山水的山水画不如浓色重彩的牡丹受时人欢迎,故选D项;题干中两种画作风格不同,艺术水准没有高低之分,排除A项;宋代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等各自形成体系,彼此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排除B项;宋代统治者大多对书画十分热爱,加上宋代重文轻武,画家社会地位相对较高,排除C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李时珍(1518—1593)自幼对医学感兴趣,后跟随父亲学习医术,广读天下医书。蕲州遭逢大疫,李时珍父子为民众治病,“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经此磨炼,医术愈精。李时珍发现,以往药书中存在药物误注、图文不一、主次不清等错误,常常危及病患生命,遂立志重修本草。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跋涉山川,采集药物标本,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他虚心拜当地人为师,问询渔樵农夫,细心收集大量有关药物、单方、验方的零散资料,撰成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将前人对药物的分类发展为16部、60类,以部为纲,以类为目,使中药的分类更加科学;仔细描述每味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用、方剂等,精心绘制药图。历时近30载,“稿凡三易,然后告成”。——摘编自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答案:条件:个人对医学的兴趣爱好;深入百姓,艺术精湛;以往药书中存在错误;丰富的药物标本积累;名师的指导;前代医学的经验教训;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的条件。
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 )A.士族阶层的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科举制度的兴起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2025届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构想课件课题17古代中国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承: 这是一份2025届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构想课件课题17古代中国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承,共5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研析·聚焦高考,西南地区,成吉思汗,国子监,科举考试,莫高窟,通法悟道,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17 古代中国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承 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全程一轮复习: 这是一份课题17 古代中国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承 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全程一轮复习,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自主排查,关键能力·素养提升,命题研析·聚焦高考,西南地区,成吉思汗,国子监,科举考试,莫高窟,通法悟道,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二 文化自信与交流,文化传承与保护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这是一份专题二 文化自信与交流,文化传承与保护 课件----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命题趋势,小农经济,①东学西传,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中国文化的应对,②西学东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