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五)
展开(本试题满分:8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说明:
1.本试题分为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30题。第I卷为选择题,共22小题,2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8小题,52分。
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K-39,Ag-108,Ca-40,Fe-56,Cu-64,Zn-65,S-32,Cl-35.5
第I卷(共2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石蜡熔化B. 玉米酿酒C. 玻璃破碎D. 冰雪融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石蜡熔化只有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玉米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玻璃破碎只有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冰雪融化只有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盐、氧化物顺序排列的是
A. 空气、碳酸钙、过氧化氢B. 冰水、氯化镁、二氧化锰
C. 生理盐水、食盐、氧气D. 天然气、氢氧化钠、生石灰
【答案】A
【解析】
【详解】A、空气中含有氧气和氮气,属于混合物;碳酸钙是金属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过氧化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B、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属于纯净物;氯化镁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二氧化锰是由试卷源自 试卷上新,即将恢复原价。锰、氧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属于混合物;食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属于混合物;氢氧化钠中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属于碱;生石灰是由钙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B. 石墨用来制造铅笔芯
C. 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D. 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
【答案】D
【解析】
【详解】A、金刚石可用来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石墨用来制造铅笔芯,是利用石墨质软,呈深灰色,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碳酸氢钠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利用碳酸氢钠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4. 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B. +2C. +3D.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为:(+1)×3+x+(-2)×3=0,则x=+3;
故选C.
5. 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pH如图所示,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A. 洁厕灵B. 西瓜汁C. 鸡蛋清D. 肥皂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当溶液的pH小于7时,pH越小,酸性越强。洁厕灵、西瓜汁的pH<7,显酸性,鸡蛋清、肥皂水的pH>7,显碱性, 且肥皂水的pH比鸡蛋清大,所以碱性最强的是肥皂水;
故选:D。
6. 善于梳理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以下对某一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汤姆森发现电子;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该选项归纳有错误。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表示两个氢原子;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铁元素的化合价是价可表示为,该选项归纳有错误。
C、铜是金属,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D、碳酸钠俗名为纯碱,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属于有机物,该选项归纳有错误。
故选C。
7.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取用固体粉末B. 浓硫酸的稀释
C. 加热液体D. 过滤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稀释浓硫酸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8. 在化学世界里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也变得鲜活起来,它们在不同的位置表示着不同的含义。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 O2中的“2”:表示一个氧气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B. 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C. Fe2+中的“2+”:表示一个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D. 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位于化学式中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下角,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故O2中的“2”,表示一个氧气分子中含两个氧原子,故选项正确;
B、位于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故选项正确;
C、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Fe2+中的“2+”,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错误;
D、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故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故选项正确。
故选:C。
9.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将福岛核电站污水排入大海。这个决定挑战了人类良知的底线,震惊了整个世界。对于此次事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废水和普通的海水没有区别,可以直接排入大海
B.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C. 对于核废水,我们可以通过肥皂水来加以鉴别
D. 核废水可通过过滤、吸附、消毒等措施可以净化为自然界的天然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核废水含有高浓度放射性且难以消除的物质,和普通的海水有区别,不能直接排入大海,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通过肥皂水可鉴别硬水、软水,不能通过肥皂水鉴别核废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不能通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的方式除去,所以此净化方式不能净化为自然界的天然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 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常温下,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颜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甲溶液的pH可能为5
B. 乙溶液一定呈碱性
C. 只用B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 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可能呈蓝色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能使A指示剂显黄色,则甲溶液的pH小于6.2,所以其pH可能为5,故选项A正确;
B、B指示剂在pH小于10时显无色,大于10时显粉红色,乙能使B指示剂显粉红色,则乙溶液的pH大于 10,所以乙溶液一定呈碱性,故选项B正确;
C、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三种液体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而指示剂B遇到蒸馏水和甲溶液后都显无色,所以无法区别,故选项C错误;
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溶液会由酸性逐渐变为碱性,所以最后溶液变为蓝色,故选项D正确。
故选C
11.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
B. 碳和硫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 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 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混合后分子数目减少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A正确;
B、原子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所以碳和硫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B正确;
C、水由水分子构成,双氧水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所以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C正确;
D、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把20mL水和20mL酒精混合在一起后,水分子和酒精分子相互渗透对方的间隔之中,从而使混合后的总体积体积小40mL。D错误。
综上所述:选择D。
12.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燃烧
B. 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 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 工厂锅炉用煤加工为粉末状,可使煤更充分接触空气而燃烧的更旺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不一定能发生燃烧,温度还要达到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B、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C、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利用的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的灭火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符合题意。
故选D。
13. 下列事实能证明观点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显碱性,故A正确;
B、酒精燃烧生成CO2和H2O,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说明可燃物的组成中一定都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B不正确;
C、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但是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后pH减小,硫酸溶液稀释后pH增大,但是溶液稀释后pH不一定都会发生变化,例如氯化钠溶液呈中性,pH=7,加水稀释后仍显中性,pH不发生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A。
14. 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b段的化学反应:Fe+2HCl═FeCl2+H2↑
B. bc段的化学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
C. 影响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D. d点时恰好完全反应,且d点温度高于a点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ab段: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bc段: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影响cd段压强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是因为完全反应后温度降低,压强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D、c点时恰好完全反应,且d点温度等于a点,是因为da两点都是在室温状态下,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5.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I,所示。在常温下,先分别向装有适量甲、乙物质的两支试管里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充分振荡后,两支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再将两支试管放进盛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里,如图II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 装有甲物质的试管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 两支试管里剩余的固体都增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表明,温度降低物质的溶解度变大。所以,放入冰水后,随温度降低乙物质的溶解度变大,试管底部固体物质乙继续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说法正确;
B、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表明,温度降低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放入冰水后,随温度降低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小,试管内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底部固体物质甲增加,说法不正确;
C、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由于放入冰水降温,根据曲线得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说法不正确;
D、综合以上A、B两项的分析可得,盛甲物质的试管内固体物质增加,而盛乙物质的试管内固体物质减少,说法不正确。
故选A。
【点睛】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6. 用某同学改进的如图装置,测得甲中硬质玻璃管(含药品)在反应前和完全反应后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装置甲中玻璃管内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B. 装置乙只能起到验证二氧化碳的作用
C. 停止加热需继续通CO直至冷却
D. 制得铁的质量为(M1-M2)
【答案】C
【解析】
【详解】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单质和另一化合物的反应。而装置甲中玻璃管内发生的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不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A错。
B:装置乙既能起到验证二氧化碳的作用也能起到收集适量尾气一氧化碳的作用。B错。
C:由于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热的铁容易被氧化,因此停止加热需继续通CO直至冷却。C正确。
D:硬质玻璃管中反应前是氧化铁,反应后是铁,因此(M1-M2)是氧化铁中氧元素的质量。D错。
综上所述: 选择C。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错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7. 化学学习让我们有了很多收获,下列归纳总结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①缺铁会导致贫血,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故错误;②亚硝酸钠有毒,在香肠中加入过量的亚硝酸钠,容易引起中毒,故错误;③要合理膳食,不能为补充蛋白质只吃肉类不吃蔬菜,故错误;总结不正确,符合题意;
B、①广泛使用太阳能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效减少碳排放,故正确;②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合金,故正确;③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易形成酸雨,故正确;总结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①溶洞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不能供给呼吸的二氧化碳,为了保证安全,则进入溶洞前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故正确;②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燃气浓度,故正确;③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正确;总结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故正确;②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故正确;③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应合理利用与保护,故正确;总结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常用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B.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 酸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则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原子不显电性,但是不显电性的微粒不一定是原子,也可能是分子、中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是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蒸馏水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D、酸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酸,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19.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先加足量水溶解,过滤,除去泥沙,蒸发结晶得到粗盐,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氯化钡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发生反应,现象都是产生白色沉淀,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不能检验碳酸钠溶液中是否有硫酸钠,故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钙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虽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钙(过量的),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NH4Cl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硝酸钾与熟石灰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D。
20. 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 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甲、乙两种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之比为7:2D. x的值为8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则:10g+34g+8g+7g=xg+6g+8g+27g,得:x=18,根据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可知,甲物质的质量增加,甲是生成物,生成甲的质量为8g,乙物质的质量减少,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乙物质的质量为:34g-6g=28g,丙物质质量不变,即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丁物质质量增加,丁是生成物,生成丁物质的质量为:27g-7g=20g。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反应是乙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物质和丁物质,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
B、丙物质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与该反应无关的杂质,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甲、乙两种物质反应中质量变化之比为:,C选项计算错误,故C错误;
D、由分析可知,x的值为18,故D错误。
故选A。
21. 现有失去标签的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4种无色溶液。将它们编号为甲、乙、丙、丁后,两两混合的现象如下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乙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A. CaCl2B. AgNO3C. HClD. Na2CO3
【答案】C
【解析】
【详解】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4种无色溶液两两反应现象见下表:
由实验②③④实验现象和以上分析可知,丙是氯化钙,与乙反应没有现象发生,确定乙是盐酸,其溶质的化学式是HCl,故选:C。
22. 已知2.5g某固体金属粉末,可能含有镁、铝、锌、铁、铜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将固体粉末加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浅绿色,有固体残渣剩余,将产生的气体全部收集后测量得0.15g则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固体粉末一定是铁和铜B. 该固体粉末可能只含有镁、铁、铜三种物质
C. 该固体粉末可能只含有镁、铝、铁、铜四种物质D. 该固体粉末可能只含有锌、铁、铜
【答案】BC
【解析】
【分析】已知2.5g某固体金属粉末,可能含有镁、铝、锌、铁、铜中的至少一种成分,将固体粉末加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为浅绿色,说明金属粉末中一定含有铁,有固体残渣剩余说明固体粉末中一定有铜,将产生的气体全部收集后测量得0.15g,
设生成0.15g氢气需要镁的质量为x,则有,解得x=1.8g<2.5g;
设生成0.15g氢气需要铝的质量为y,则有 ,解得y=≈1.35g<2.5g;
设生成0.15g氢气需要锌的质量为z,则有,解得z=4.875g>2.5g;
设生成0.15g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w,则有,解得w=4.2g>2.5g。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固体粉末一定含有铁和铜,可能还含有其它金属,故A说法不正确;
B、由分析可知,该固体粉末一定含有铁和铜,铜与稀盐酸不反应,生成0.15g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4.2g>2.5g,生成0.15g氢气需要镁的质量为1.8g<2.5g,故该固体粉末可能只含有镁、铁、铜三种物质,故B说法正确;
C、由分析可知,该固体粉末一定含有铁和铜,铜与稀盐酸不反应,生成0.15g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4.2g>2.5g,生成0.15g氢气需要镁的质量为1.8g<2.5g,生成0.15g氢气需要铝的质量为1.35g<2.5g,故该固体粉末可能只含有镁、铝、铁、铜四种物质,故C说法正确;
D、由分析可知,该固体粉末一定含有铁和铜,铜与稀盐酸不反应,生成0.15g氢气需要铁的质量为4.2g>2.5g,生成0.15g氢气需要锌的质量为4.875g>2.5g,故该固体粉末不可能只含有锌、铁、铜,若只含有锌、铁、铜,生成氢气的质量一定少于0.15g,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BC。
第Ⅱ卷(共52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共52分)
23. 现有下列物质:①干冰②小苏打③氮气④熟石灰,请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
(1)常用于焙制糕点的是:_____。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3)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
(4)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的是_____。
【答案】 ①. ② ②. ① ③. ④ ④. ③
【解析】
【详解】(1)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常用于焙制糕点;
(2)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3)熟石灰(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4)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
24. 生活与化学密切相关,请结合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牛奶B. 大米C. 蔬菜
(2)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钙元素,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___________(填“骨质疏松”或“贫血”)。
(3)下列物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天然纤维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橡胶手套B. 棉布围裙C. 塑料保鲜膜
(4)我们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___________功能。
(5)冰箱内放置的活性炭包可去除冰箱内的异味,是由于活性炭具有较强的___________性。
【答案】(1)C (2)骨质疏松 (3)B
(4)乳化 (5)吸附
【解析】
【小问1详解】
A、牛奶中富含蛋白质,不符合题意;
B、大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不符合题意;
C、蔬菜中富含维生素,符合题意;
故选:C;
【小问2详解】
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元素,身体中一旦缺钙,可能患有的疾病是骨质疏松等;
【小问3详解】
A、橡胶手套是由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B、棉布围裙是由棉布制成的,棉布属于天然材料,符合题意;
C、塑料保鲜膜是由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小问4详解】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冲走;
【小问5详解】
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则冰箱内放置的活性炭包可去除冰箱内的异味,是由于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
25. 我国正在深海、深地、深蓝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
(1)“深地一号•顺北油气田基地”成功勘探出全球最深的油气田,获取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其中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布放了中国第一个由钛合金打造的深海沉船考古永久测绘基点,钛合金属于_________材料,放入海水中数年仍光亮如初,体现其具有的优良性能是_________;
(3)5G基站的建立是深蓝网络空间领域数字基础的有力支撑。5G铁塔表面的冷喷锌涂层能隔绝________,达到防止生锈的目的;基站配有的铅酸蓄电池在放电时,可将________能转化为电能,确保基站设施不间新供电。
【答案】(1)
(2) ①. 金属 ②. 抗腐蚀性强
(3) ①. 氧气和水 ②. 化学
【解析】
【小问1详解】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放入海水中数年仍光亮如初,这说明金属钛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
【小问3详解】
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易发生锈蚀,5G铁塔表面的冷喷锌涂层能隔绝氧气和水,达到防止生锈的目的;
铅酸蓄电池在放电时,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6. 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
(2)小明在实验室用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他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小明在实验室要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并用D装置收集气体,请按照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用仪器接口字母表示连接顺序。发生装置端口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锥形瓶 (2) ①. ②.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3) ①. g ②. f ③. e ④. d ⑤. b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标号a仪器是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小问2详解】
用双氧水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所以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故填:;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小问3详解】
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并用D装置收集气体,由于浓盐酸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混在二氧化碳中,所以从端口k出来的气体先通过端口g,氯化氢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而除去氯化氢,从f 端口出来的气体含有水蒸气,所以用浓硫酸干燥,从f 端口出来的气体通过e端口,干燥后,d端口出来的是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D装置收集,应从b端口进入。故填:g;f;e;d;b。
27.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锌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时,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同学们怀疑硫酸铜溶液不纯,才会有气泡产生,于是决定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1)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的一种或几种,提出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2)甲同学认为是O2,其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经检验不是O2。
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继续验证剩余猜想。
【实验探究】
(3)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据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则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4)锌粒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
(5)写出锌粒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思维拓展】
(6)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呈_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答案】(1)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现象
(3) ①. 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气体加热时发生爆炸 ②. 气体中不含有二氧化硫 ③.
(4)氢气##H2 (5)Zn+CuSO4=ZnSO4+Cu
(6)酸性
【解析】
【小问1详解】
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的一种或几种,提出猜想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小问2详解】
甲同学认为是O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检验方法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观察现象,若木条不复燃,则不是O2;
【小问3详解】
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排净装置中的空气,防止气体中含有氢气,加热时发生爆炸;
根据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SO3。故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说明气体中不含有二氧化硫;
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是因为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说明气体中含有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由上述分析可知,锌粒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小问5详解】
锌粒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
【小问6详解】
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锌粒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时,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该气体为氢气金属锌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则说明硫酸铜溶液显酸性。
28. 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A和G均为红色,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D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
(3)E、F、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
(4)写出一个符合题中要求的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
(2) ①. CuO ②. 灭火等(合理即可) (3)E>G>F
(4)
【解析】
【分析】A~G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A、B、C、D都是氧化物,E、F、G都是金属单质,A和G均为红色,所以A是氧化铁,G是铜,氧化铁和B反应会生成金属单质E和氧化物D,所以B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E是铁,D是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和C反应会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C是氧化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铜都会生成金属F,所以F是比铁和铜的活动性都弱的金属单质,例如银,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小问1详解】
反应①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C为氧化铜,化学式为CuO;
D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小问3详解】
E为铁,G为铜,F为铁和铜的活动性都弱的金属单质,例如银,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E>G>F;
【小问4详解】
③可以为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29.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资料:K2CO3与Na2CO3化学性质相似,溶液均呈碱性。
【演示实验】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三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
(一)测定溶液pH的方法
(1)小刚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用pH试纸测的pH变化如图1所示,横坐标是表示滴加溶液的体积,该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a点的溶液中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二)测混合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由图2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三)借助于酸碱指示剂
小明同学通过图3所示实验,他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也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明同学继续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他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只有K2SO4 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K2SO4和KOH
(3)小林同学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
(4)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进行探究:
【答案】(1) ①. KOH ②. K+、H+
(2)放热 (3)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钾
(4) ①. 溶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生成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1可知,开始pH小于7,所以烧杯中是酸,所以是将KOH溶液滴向H2SO4溶液中;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a点p<7,说明酸过量,a点的溶液中的阳离子是钾离子、氢离子,故填:KOH;K+、H+;
【小问2详解】
由图2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逐渐升高,B点时温度最高,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放热,故填:放热;
【小问3详解】
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钾,故猜想三不合理,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钾;
小问4详解】
实验结论为溶液中含有硫酸;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溶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生成,故填:溶液变为浅绿色,有气泡生成;。
30. 实验室现有氯化镁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明同学想测定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20g,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振荡,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1)上表中x的数值为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利用实验室中已有的80g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所需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则他需加入___________克水,才能配成所需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3)计算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5.8 (2)70
(3)解:设混合物的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为x,
x=14.25g
则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
答: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为71.25%。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表格数据可知,每加入25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可生成沉淀2.9g,因此,第2次加入25g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所得沉淀的总质量=2.9g×2=5.8g;故上表中x的数值为5.8;
【小问2详解】
设第1次反应中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y=4g
则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m,则有80g×30%=(80g+m)×16%;
解得m=70g;
【小问3详解】
见答案。A.化学家与贡献
B.化学用语与意义
①汤姆森——发现原子核
②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
①——表示两个氢原子
②——表示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C.物质与构成粒子
D.物质、俗名与类别
①铜——由铜原子构成
②氯化钠——由和构成
①碳酸钠——纯碱——碱
②甲烷——天然气——有机物
溶液
甲
乙
A
黄色
蓝色
B
无色
粉红色
选项
事实
观点
A
碱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B
酒精燃烧生成CO2和H2O
可燃物的组成中一定都含有C、H、O元素
C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
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后pH减小,硫酸溶液稀释后pH增大
溶液稀释后pH都会发生变化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社会发展
①缺铁会引起骨质疏松
②为保持肉制品味道鲜美,在香肠中加入过量的亚硝酸钠
③为补充蛋白质只吃肉类不吃蔬菜
①广泛使用太阳能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
②纯金属、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
③煤燃烧产生的SO2易形成酸雨
C.化学与安全
D.对化学元素的认识
①进入溶洞前做灯火实验
②煤气泄露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
③煤炉上放盆水不能防止CO中毒
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
②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③金属矿物的储量有限,应合理利用与保护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操作
A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先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检验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硫酸钠
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C
除去氯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
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
区别化肥NH4Cl和KNO3
取少量化肥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闻气味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10
34
8
7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x
6
8
27
实验顺序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①
甲+乙
有气泡生成
②
甲+丙
有沉淀生成
③
丙+丁
有沉淀生成
④
乙+丙
没有现象发生
氯化钙
硝酸银
盐酸
碳酸钠
氯化钙
↓
-
↓
硝酸银
↓
↓
↓
盐酸
-
↓
↑
碳酸钠
↓
↓
↑
实验方案
加入干净的铁丝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相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实验编号
1
2
3
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25
25
25
25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9
x
8.7
8.7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五)(学生版+教师版 ):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五)(学生版+教师版 ),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五教师版docx、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五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14,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化学中考模拟试题(五): 这是一份14,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化学中考模拟试题(五),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u,0g,6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4):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4),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