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815843/0-171736533367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815843/0-171736533375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815843/0-171736533378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学生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815843/1-171736533737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学生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815843/1-171736533741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学生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815843/1-17173653374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届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4届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教师版docx、2024届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理科综合试题-高中化学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理科综合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33~38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Fe-56 Br-80 Ag-108 Pd-106
第Ⅰ卷(必做,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中国传统工艺,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实现的是( )
A. AB. BC. CD. D
2. 下列有关物质的工业制备反应错误的是
A. 工业合成氨:
B. 冶炼金属铝:
C. 氯碱工业:
D. 侯氏制碱:
3. 企鹅酮的化学式C10H14O,因为结构类似企鹅,因此命名为企鹅酮(见图)。下列有关企鹅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C10H16O
B. 企鹅酮中所有碳原子有可能共平面
C. 1ml企鹅酮分子最多可以和3ml氢气加成
D. 企鹅酮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相同
4. 化合物M(如图所示)可用于制备各种高性能防腐蚀涂料。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占据三个不同周期,W与Z的质子数之和是X的2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Y>Z>X
B. 工业上电解熔融Y2X3化合物制备单质Y
C. X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Z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D. W与X形成的所有化合物都只含极性共价键
5. 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6. 吉林大学杜菲教授等人通过正极结构优化与单离子选择性隔膜的开发,构筑了高比能水系Zn-S解耦电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充电时,发生还原反应
B. 放电时,电极1的电势高于电极2
C. 充电时,电极2净减64g时转移1 ml电子
D. 放电时,电极1电极反应式为
7. 40℃时,在氨—水体系中不断通入CO2,各种粒子的浓度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A. 40℃时,K(NH3·H2O)=10−9.10
B. 随着CO2的通入,不断减小
C. 随溶液pH不断降低,生成的中间产物NH2COONH4又不断转化为NH4HCO3
D. 不同pH的溶液中均存在关系: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8. 氯苯是染料、医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是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实验室制取氯苯如图所示(加热和固定仪器的装置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a和b仪器组合成制取氯气的装置,反应无需加热,则a仪器中的固体反应物可以是_______(填序号)。
A.MnO2 B.KMnO4 C.K2Cr2O7
(2)把氯气通入反应器d中(d仪器中有FeCl3和苯),加热维持反应温度为40~60 ℃,温度过高会生成过多的二氯苯。对d加热的方法是_______。
(3)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c中冷凝水从_______进(填“上口”或“下口”),仪器c出口的气体成分是HCl、Cl2、水蒸气和_______。
(4)制取氯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仪器d中反应完成后,工业上要进行水洗、碱洗及食盐干燥,才能蒸馏。
①碱洗之前要进行水洗,其目的是_______。
②10% NaOH溶液碱洗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6)工业生产中苯的流失情况如表所示:
则10 t苯可制得成品氯苯_______t。(列出计算式即可。氯苯和苯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112.5和78)
9. 活性炭载钯(Pd/C)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化工行业,某废钯催化剂(钯碳)的杂质主要含炭、有机物及少量Fe、Zn等。如图是利用钯碳制备氧化钯()和Pd的流程。
已知:王水是由浓硝酸和浓盐酸按照体积比1∶3混合而成的具有强氧化性的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可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模拟“焚烧”过程。
(2)“溶浸”步骤中钯与王水发生反应生成和一种有毒的无色气体A,A为_______(填化学式),其在空气中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钯的浸出率与反应的时间、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则最佳的浸取时间和温度为_______,写出“除锌铁”步骤中钯的化合物与试剂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3)“沉钯”步骤中试剂Ⅱ应为_______(填名称),加入该试剂的目的是_______。
(4)海绵钯具有优良储氢功能。假设海绵钯的密度为,其吸附的氢气是其体积的n倍(标准状况),则此条件下,氢气的浓度_______ml(氢气的浓度r为1ml Pd吸附氢气的物质的量,用含、n的分数式表示)。
10. 人类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合成过程首先是利用二氧化碳制备甲醇,合成甲醇的反应为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① 。
② 。
③a、b均为大于零的数,且a>b。
_______(用含a、b的式子表示)。某研究小组设计合成的路线及的部分应用如图所示,图中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2)研究合成甲醇的催化剂时,在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催化剂种类的情况下,对反应器出口产品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如图所示。在以上催化剂中,该反应应选择的最佳催化剂为_______。
(3)在研究该反应历程时发现:反应气中水蒸气含量会影响的产率。为了研究水分子对该反应机制的内在影响,我国学者利用计算机模拟,研究添加适量水蒸气前后对能垒较大的反应历程能量变化的影响(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
①依反应历程图所示,写出有水参与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结合图3及学过的知识推测,有水参与的历程,反应速率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
(4)在T℃时,将6ml (g)和8ml(g)充入容积为10L的恒容容器中,只发生,测得体系中剩余(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状态Ⅰ所示。
①T℃时,0~1min内甲醇的反应速率_______,反应在该状态下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_______,若保持投料量不变,反应在状态Ⅱ下达到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为P kPa,则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列出计算式)
②保持投料量不变,仅改变某一个条件后,测得随时间变化如图中状态Ⅲ所示,与状态Ⅰ相比,状态Ⅲ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
11. 碳和硅是同主族元素,但是和的性质和应用却有着很大差异。
(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分析
①基态碳原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的原子轨道的形状是_______(填名称)。
②基态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是:_______。
③元素C、Si、O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
(2)微粒间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
①和中同时存在键和键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分子的空间结构是_______,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
③晶体结构如下图所示,晶体中每个最小环上的原子数为_______。
(3)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
①Si与C同主族,但与的熔沸点等物理性质差距很大,请从晶体结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
②干冰晶体结构如上图所示,下列关于与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固体一定是晶体
b.干冰晶体中,每个周围紧邻12个
c.晶胞中,含有Si原子8个和O原子16个
③某种含硅化合物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这种含硅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④已知该化合物的晶胞边长为a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则其晶体的密度为_____。
【化学——有机学基础】
12. Tapentadl是一种新型止痛药物,合成其中间体ⅷ的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______,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
(2)根据化合物iii的结构特征,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3)反应⑤的方程式可表示为ⅲ+ⅳ→ⅶ+y,化合物y的化学式为______。
(4)关于反应⑥的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
A. 反应过程中,有π键发生断裂B. 化合物ⅶ的杂化的原子只有C
C. 化合物ⅶ所有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上D. 化合物ⅷ只有1个手性碳原子
(5)化合物x是ⅱ的同分异构体,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种。
a.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个侧链
b.与溶液反应显紫色
c.1 ml x与足量Na反应,生成1 ml
(6)以和NaCN含碳原料,合成化合物。
基于你设计的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相关步骤涉及到卤代烃制醇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最后一步反应中,能与反应产生的有机反应物为______(写结构简式)。选项
A.桑蚕丝织锦
B.石灰石生产生石灰
C.酒精蒸馏
D.丹砂(HgS)炼汞
工艺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X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荡,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
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B
向3mL KI溶液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再滴加1mL淀粉溶液,溶液显蓝色
Br2的氧化性比I2强
C
向浓度均为0.05ml·L-1的NaI、NaCl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I)> Ksp(AgCl)
D
用pH试纸测得:CH3COONa溶液的pH约为9,NaNO2溶液的pH约为8
HNO2电离出H+的能力比CH3COOH强
项目
二氯苯
氯化尾气
蒸气
成品
不确定苯耗
合计
苯流失量/(kg·t-1)
11.7
5.4
20.8
2.0
49.3
89.2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物质
反应类型
a
新制、加热
__________
____
b
____________
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教师版docx、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理综试题-高中化学(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4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理综试题-高中化学教师版docx、2024届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四模理综试题-高中化学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共3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