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2024届高三考前模拟测试卷(十七)化学试题(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2024届高三考前模拟测试卷(十七)化学试题(含答案)第1页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2024届高三考前模拟测试卷(十七)化学试题(含答案)第2页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2024届高三考前模拟测试卷(十七)化学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2024届高三考前模拟测试卷(十七)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2024届高三考前模拟测试卷(十七)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单项选择题, 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S—32 K—39 Cr—52
    一、 单项选择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德尔塔病毒能在空气中以气溶胶的形式传播,气溶胶属于胶体
    B. 用己烷萃取玉米胚芽中的油脂时发生了化学反应
    C. 橱窗所用有机玻璃为高分子化合物
    D. 家庭装修用水性涂料代替油性涂料有利于健康
    2.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16O2与18O3互为同位素
    B. NH4F的电子式为
    C. 葡萄糖的实验式为CH2O
    D. 聚苯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3. 著名的观赏石——崂山绿石主要成分可表示为YxFey[Z4O10](OH)2·W3(OH)6,其中W、Y、Z表示三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第三周期元素,W没有未成对电子,Z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Y的离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中最小
    B. W、Y、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属于弱电解质
    C. Z的简单氢化物分子间存在氢键
    D. 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W
    4. 利用下表中装置和试剂依次完成乙烯的制取、除杂及检验,其中不合理的是( )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Cl4与金刚石的键角不相等
    B. O3是由非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C. 基态As的电子排布式为[Ar]4s24p3
    D. 沸点: CH46.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Na2SiO3溶液显碱性,可用作木材的防火剂 B. 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C. SO2具有还原性,可用作溴蒸气的吸收剂 D. 氢氟酸具有弱酸性,可用于雕刻玻璃
    7.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A. AlCl3(aq) eq \(――→,\s\up7(HCl气流),\s\d5(△)) 无水AlCl3 eq \(――→,\s\up7(电解)) Al B. CuO eq \(――→,\s\up7(H2O)) Cu(OH)2 eq \(――→,\s\up7(葡萄糖),\s\d5(△)) Cu2O
    C. NH4Cl eq \(――→,\s\up7(Ca(OH)2),\s\d5(△)) NH3 eq \(――→,\s\up7(O2),\s\d5(催化剂,△)) NO D. HClO eq \(――→,\s\up7(光照)) Cl2 eq \(――→,\s\up7(石灰乳)) Ca(ClO)2
    8. 化合物Z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利用X和Y反应获得。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有机物X既能和盐酸又能和NaOH反应
    B. 一定条件下, 有机物Y可以和乙二醇发生缩聚反应
    C. 有机物X和Z分子中均只有1个手性碳原子
    D. 1 ml有机物Z与浓溴水反应时,最多消耗2 ml Br2
    9. Ag催化刻蚀Si晶片的反应原理如右图所示,刻蚀溶液由一定浓度的HF和H2O2混合而成,刻蚀时间为2~16 min,由Ag薄膜覆盖的硅晶片部分逐渐被刻蚀掉,剩余部分就形成了硅纳米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g薄膜附近随着反应的进行, pH逐渐减小
    B. 该刻蚀过程是由微小的Si、Ag、HF和H2O2原电池组成
    C. 该刻蚀过程的总反应可表示为Si+6HF+2H2O2===H2SiF6+4H2O
    D. Si极发生的反应为Si+6HF-4e-===H2SiF6+4H+
    10. 在PdClCuCl作催化剂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用O2可以将HCl氧化为Cl2,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HCl(g)+O2(g)⇌2Cl2(g)+2H2O(g);ΔH=-115.6 kJ·m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
    B. 反应物所含化学键的键能之和大于生成物所含化学键的键能之和
    C. 加入PdClCuCl作催化剂,能使反应速率增大、焓变减小
    D. 右图所示是CuCl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的铜的一种氧化物晶胞结构,其中O原子的配位数为4
    11.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12. 室温下,磷酸的Ka1=7.6×10-3、Ka2=6.3×10-8、Ka3=4.4×10-13。通过下列实验探究含磷化合物的性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1中,0.1 ml·L-1 NaH2PO4溶液中存在:Ka1·Ka2B. 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PO eq \\al(2-,4) +3Ca2+===Ca3(PO4)2↓+2H+
    C. 实验3中存在5c(Na+)=2[c(H2PO eq \\al(-,4) )+c(HPO eq \\al(2-,4) )+c(H3PO4)+c(PO eq \\al(3-,4) )]
    D. 实验4的过程中可能存在c(H2PO eq \\al(-,4) )>c(PO eq \\al(3-,4) )>c(HPO eq \\al(2-,4) )
    13. 工业上利用两种温室气体CH4和CO2催化重整制取H2和CO, 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Ⅰ: CH4(g)+CO2(g)⇌2CO(g)+2H2(g);ΔH=+247.4 kJ·ml-1 K1
    过程中还发生三个副反应:
    反应Ⅱ: CO2(g)+H2(g)⇌CO(g)+H2O(g);ΔH=+41.2 kJ·ml-1 K2
    反应Ⅲ: 2CO(g)⇌CO2(g)+C(s);ΔH=-171.0 kJ·ml-1 K3
    反应Ⅳ: CH4(g)⇌2H2(g)+C(s);ΔH K4
    将CH4与CO2 (体积比为1∶1)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催化剂,产物中H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CO2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CO2的转化率增大,一定是因为反应Ⅰ、Ⅱ平衡正向移动
    B. 反应Ⅳ的平衡常数K4=K1·K3
    C. 升高温度,CO2的转化率增大,一定因为反应Ⅲ的速率减慢
    D. 升高温度,产物中H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增大,是由于升温有利于反应Ⅱ正向进行、反应Ⅲ逆向进行
    二、 非选择题:共4题,共61分。
    14. (15分)磷的化合物应用广泛。
    (1) 二氟磷酸锂(LiPO2F2)作为电解液添加剂能够有效提升锂电池的循环性能。在N2气氛下,在PFA (全氟烷氧基树脂)烧瓶中加入高纯LiPF6和Li2CO3固体,以碳酸二甲酯作溶剂,在60 ℃反应制备LiPO2F2,其流程如下:
    已知: LiPF6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粉末,潮解性强,遇水发生反应LiPF6+H2O eq \(=====,\s\up7(△)) LiF+POF3↑+2HF↑。
    ① 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 高纯LiPF6实际反应所加用量比理论用值稍大的原因可能是 。
    ③ 保持其他实验条件都不变,在精制过程中加入提纯溶剂(杂质和LiPO2F2均可溶解在提纯溶剂中),LiPO2F2在提纯溶剂中的浓度对产品纯度和收率(收率= eq \f(目标产物实际生成量,目标产物理论生成量) ×100%)的影响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随着LiPO2F2浓度的减小,产品纯度逐渐增大,收率逐渐降低。其原因可能是 。
    图1
    图2
    ④ 已知Ksp(Li2CO3)=8.6×10-4,若向浓度为0.2 ml·L-1的Li2SO4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Na2CO3溶液能产生沉淀,则所加Na2CO3溶液的最低浓度为 。
    (2) ① 常温下,H3PO3(亚磷酸)溶液中含磷粒子的浓度之和为0.1 ml·L-1,溶液中含磷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反应H3PO3+HPO eq \\al(2-,3) ⇌2H2PO eq \\al(-,3) 的平衡常数K= 。
    ② H3PO3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HPO3,写出H3PO3的结构式: 。
    15. (15分)阿戈美拉汀是一种抗抑郁药物,其合成路线如下:
    (1) 写出阿戈美拉汀中官能团的名称: 。
    (2) C→D的反应类型为 。
    (3) D→E的反应中,氰基被还原可生成副产物X (分子式为C13H13ON), 写出X的结构简式: 。
    (4) 写出一种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① 有氰基,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 能发生水解反应,其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 分子中只有一个环,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5) 已知:① +R′COOH(R和R′表示烃基);
    ② (PPA为多聚磷酸)。
    写出以和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及TsOH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16. (16分)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M=248 g·ml-1)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环境中易分解,在40~50 ℃熔化,48 ℃分解。用两种方法制取Na2S2O3·5H2O并加以应用。
    Ⅰ. 制备Na2S2O3·5H2O
    方法一:亚硫酸钠法,反应原理: S+Na2SO3 eq \(=====,\s\up7(△)) Na2S2O3。
    实验步骤:称取一定量的Na2SO3固体于烧杯中,溶于煮沸过的蒸馏水。另取过量硫粉,加入少量乙醇充分搅拌均匀后,加到上述溶液中。水浴加热,微沸,反应后趁热过滤。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析出Na2S2O3·5H2O晶体。再进行减压过滤、洗涤并低温干燥。
    (1) S2O eq \\al(2-,3) 中心硫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
    (2) 向硫粉中加入少量乙醇充分搅拌均匀的目的是 。
    方法二:硫化碱法,装置如下图所示。
    (3) ① 装置C中,将Na2S和Na2CO3以2∶1的物质的量之比配成溶液再通入SO2,便可制得Na2S2O3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 三颈烧瓶中两种固体溶解时,需先将Na2CO3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再将Na2S固体溶于Na2CO3溶液中,其目的是 。
    ③ 实验过程中,C装置中的澄清溶液先变浑浊,后变澄清时生成大量的Na2S2O3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少量浑浊,此时须立刻停止通入SO2。为了保证Na2S2O3·5H2O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 。
    Ⅱ. Na2S2O3的应用
    (4) 某消毒液中含有ClO2和Cl2两种主要成分。请补充完整用Na2S2O3标准溶液测定该消毒液中ClO2含量的实验方案:量取5.00 mL消毒液于锥形瓶中,加蒸馏水稀释到25.00 m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复实验2~3次,取实验平均值计算ClO2含量。
    已知:① 2ClO2+2KI===2KClO2+I2;
    ② KClO2+4KI+2H2SO4===KCl+2K2SO4+2I2+2H2O,该反应在pH=3时进行;
    ③ 2Na2S2O3+I2===Na2S4O6+2NaI。
    (须使用的试剂: 0.100 0 ml·L-1 Na2S2O3标准溶液、淀粉溶液、KI溶液、稀硫酸)
    (5) 设计以下实验测定粗产品中Na2S2O3·5H2O的含量:
    步骤1:准确称取8.000 0 g样品溶于水,加入5 mL甲醛,配成100 mL溶液。
    步骤2:准确称取0.294 0 g K2Cr2O7固体于碘量瓶中,加入20 mL蒸馏水溶解,再加入10 mL 2 ml·L-1 H2SO4和20 mL 10%KI溶液使铬元素完全转化为Cr3+,加水稀释至100 mL。
    步骤3:向碘量瓶中加入1 mL 1%淀粉,用待测Na2S2O3溶液滴定碘量瓶中溶液至滴定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20.00 mL。(已知:I2+2S2O eq \\al(2-,3) ===2I-+S4O eq \\al(2-,6) )
    试计算Na2S2O3·5H2O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17. (15分)硫和氮是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含硫和氮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1) 火山喷发产生H2S在大气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 2H2S(g)+O2(g)===2S(g)+2H2O(l);ΔH=a kJ·ml-1
    ② S(g)+O2(g)===SO2(g);ΔH=b kJ·ml-1
    写出H2S(g)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
    (2) 工业上可用NaClO碱性溶液吸收SO2。为了提高吸收效率,常用Ni2O3作为催化剂。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四价镍和原子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可加快对SO2的吸收。该催化过程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Ca(ClO)2也可用于脱硫,且脱硫效果比NaClO更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氮的氧化物脱除可以利用电化学原理处理,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可同时吸收SO2和NO。
    已知: H2S2O4是一种弱酸。
    ①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② 若无能量损失,相同条件下,SO2和NO的体积比为 时,两种气体都能被完全处理。
    (4) 已知2NO(g)+O2(g)⇌2N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
    第一步: 2NO(g)⇌2N2O2(g)(快反应)
    第二步: N2O2(g)+O2(g)⇌2NO2(g)(慢反应)
    用O2表示的速率方程为v(O2)=k1c2(NO)·c(O2);用NO2表示的速率方程为v(NO2)=k2c2(NO)·c(O2),k1与k2分别表示速率常数,则 eq \f(k1,k2) = (填数值)。
    (5) 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H2S的装置如右图所示。
    ① 该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H2S的过程可描述为 。
    ② 从能源利用和资源综合利用角度分析该方法的优点是 。
    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三模拟测试卷(十七)
    1. B 解析:萃取时玉米胚芽中的油脂溶于己烷,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 C 解析:A项,16O2和18O3为O的两种核素形成的单质,不是同位素,同位素为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错误;B项,F-的外层电子没有写全,错误;D项,聚苯乙烯的结构简式应为,错误。
    3. C 解析:W、Y、Z表示三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第三周期元素,W没有未成对电子,Z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0,故W为Mg,Z为Si,则Y为Al。A项,Al3+半径是第三周期元素中最小的,正确;B项,W、Y、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Mg(OH)2、Al(OH)3、H2SiO3,都属于弱电解质,正确;C项,Z为Si,Si的简单氢化物即SiH4,不存在分子间氢键,错误;D项,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往右的电负性依次增大,故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W,正确。
    4. A 解析:A项,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浸没在反应液中并控制温度170 ℃,错误。
    5. D 解析:A项,CCl4与金刚石中C原子都采用sp3杂化,键角相等,错误;B项,O3是V形分子,为极性分子,错误;C项,基态As的电子排布式为[Ar] 3d104s24p3,错误;D项,CH4与SiH4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沸点: CH46. C 解析:C项,SO2+Br2+H2O===H2SO4+2HBr,体现SO2的还原性,正确。
    7. C 解析:A项,AlCl3为共价化合物,不导电,工业上常电解熔融的Al2O3来冶炼铝,错误;B项,CuO不能与H2O反应,错误;D项,HClO光照分解生成O2,而非Cl2,错误。
    8. D 解析:A项,有机物X含有—NH2,能和盐酸反应;含有酯基,能和NaOH反应,正确。B项,乙二醇与Y能通过缩聚反应生成有机物HOCH2CH2OOCCH===CHCOOH。C项,有机物X和Z分子中均只有1个手性碳原子,即连接—CH3和—NH2(或—NH—)的C原子,正确。D项,酚羟基的邻位取代消耗1 ml Br2,两个位置的碳碳双键加成消耗2 ml Br2,共3 ml Br2,错误。
    9. A 解析:A项,在Ag薄膜附近发生反应:2H++2e-+H2O2===2H2O,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c(H+)减小,故溶液的pH逐渐增大,错误;B项,在Ag电极上得到电子,在Si电极上失去电子,电解质溶液为HF和H2O2,它们形成闭合回路,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即构成了原电池,正确;C项,根据题图,Si在HF作用下氧化为H2SiF6,而H2O2被还原为H2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及反应酸性环境写出总方程式,正确;D项,在Si电极上,Si失去电子,与HF结合形成H2SiF6和H+,正确。
    10. D 解析:A项,该反应为放热且熵减的反应,低温下自发,错误;B项,该反应放热,反应物所含化学键的键能之和小于生成物所含化学键的键能之和,错误;C项,催化剂不能改变焓变,错误;D项,通过晶胞计算可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uO,图中清晰可见Cu原子周围有4个O,可推知O原子的配位数为4,正确。
    11. A 解析:A项,分别形成乙醚为溶剂的溶液且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与Na反应剧烈的则羟基活泼性强,正确;B项,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则对应的元素非金属性强,S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为硫酸,碳酸钠溶液的pH高于硫酸钠溶液(越弱越水解),可说明C、S的非金属性,错误;C项,Na2Cr2O7被浓盐酸还原为Cr3+,而非Cr2O eq \\al(2-,7) 转化为CrO eq \\al(2-,4) ,错误;D项,稀硫酸是蔗糖水解的催化剂,反应后硫酸没有被消耗,新制的Cu(OH)2悬浊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故无沉淀,错误。
    12. B 解析:A项,A项,0.1 ml·L-1 NaH2PO4溶液的pH<7,溶液显酸性,说明H2PO eq \\al(-,4) 的电离程度大于H2PO eq \\al(-,4) 的水解程度,即Ka2(H3PO4)>Kh(H2PO eq \\al(-,4) ),Ka2(H3PO4)> eq \f(c(OH-)·c(H3PO4),c(H2PO eq \\al(-,4) )) = eq \f(c(OH-)·c(H3PO4)·c(H+),c(H2PO eq \\al(-,4) )·c(H+)) = eq \f(Kw,Ka1(H3PO4)) ,得Ka1(H3PO4)·Ka2(H3PO4)>Kw,错误;B项,0.1 ml·L-1 Na2HPO4溶液呈碱性,而加入足量0.2 ml·L-1 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酸性,说明HPO eq \\al(2-,4) 发生了电离,产生的PO eq \\al(3-,4) 与Ca2+反应生成Ca3(PO4)2沉淀,同时释放出H+,正确;C项,将等浓度等体积的NaHPO4、Na3PO4溶液混合,根据Na、P原子守恒可知c(Na+)=2[c(H2PO eq \\al(-,4) )+c(HPO eq \\al(2-,4) )+c(H3PO4)+c(PO eq \\al(3-,4) )],错误;D项,Ka3(H3PO4)= eq \f(c(PO eq \\al(3-,4) )·c(H+),c(HPO eq \\al(2-,4) )) =4.4×10-13 ,c(H+)=10-6 ml·L-1,可知c(PO eq \\al(3-,4) )<c(HPO eq \\al(2-,4) ),错误。
    13. B 解析:A项,升高温度,CO2的转化率增大,反应Ⅰ、Ⅱ的平衡正向移动,但是反应Ⅲ逆向移动,也增大了二氧化碳的转化率,错误;B项,K1= eq \f(c2(CO)·c2(H2),c(CH4)·c(CO2)) ,K3= eq \f(c(CO2),c2(CO)) ,K4= eq \f(c2(H2),c(CH4)) ,K4=K1·K3,正确;C项,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错误;D项,升高温度,产物中H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增大,除了升温有利于反应Ⅱ正向进行、反应Ⅲ逆向进行外,反应Ⅲ正向进行,也会使得产物中H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增大,错误。
    14. (15分)
    (1) ① LiPF6+2Li2CO3 eq \(=====,\s\up7(60 ℃)) LiPO2F2+2CO2↑+LiF(3分)
    ② LiPF6易潮解,遇水反应会损耗(2分)
    ③ 当加入越多的提纯溶剂,会溶解更多的杂质,产品的纯度提高,但同时也溶解了越来越多的LiPO2F2产品,导致产品收率降低(3分) ④ 0.043 ml·L-1(3分)
    (2) ① 105.11(2分) ② (或画成配位键)(2分)
    解析:(1) ① 根据流程图知反应I中的反应物为LiPF6和Li2CO3,产物为LiPO2F2、CO2和LiF。② 根据题干信息知,LiPF6易潮解,遇水反应会损耗,需要控制适当过量。③ 碳酸二甲酯作溶剂既能溶解杂质,也能溶解产品LiPO2F2。④ Ksp(Li2CO3)=c2(Li+)·c(CO eq \\al(2-,3) )=8.6×10-4,c(CO eq \\al(2-,3) )= eq \f(8.6×10-4,(0.2×2×\f(1,2))2) ml·L-1=0.021 5 ml·L-1,则混合前c(CO eq \\al(2-,3) )=0.043 ml·L-1。(2) ① a点表示pH=1.43时,c(H3PO3)=c(H2PO eq \\al(-,3) ),Ka1(H3PO3)= eq \f(c(H+)·c(H2PO eq \\al(-,3) ),c(H3PO3)) =10-1.43,b点表示pH=6.54时,c(H2PO eq \\al(-,3) )=c(HPO eq \\al(2-,3) ),Ka2(H3PO3)= eq \f( c(H+)·c(HPO eq \\al(2-,3) ),(H2PO eq \\al(-,3) )) =10-6.54。反应H3PO3+HPO eq \\al(2-,3) ⇌2H2PO eq \\al(-,3) 的K= eq \f(c(H2PO eq \\al(-,3) )·c(H2PO eq \\al(-,3) )·c(H+),c(H3PO3)·c(HPO eq \\al(2-,3) )·c(H+)) = eq \f(Ka1(H3PO3),Ka2(H3PO3)) = eq \f(10-1.43,10-6.54) =105.11。② H3PO3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HPO3,说明Na2HPO3是正盐,H3PO3为二元酸,分子中有两个羟基氢和一个非羟基氢。
    15. (15分)
    (1) 醚键、酰胺基(2分) (2) 消去反应(2分)
    解析:(2) 消去—OH和β—H形成碳碳双键。(3) 根据副产物X (分子式为C13H13ON)的化学式可知其有8个不饱和度,而D有9个不饱和度(氰基有2个不饱和度),推知氰基被部分还原而形成碳碳双键。(4) B分子除苯环外,(不计H原子)各种原子为C7O2N、不饱和度为3;其同分异构体含—CN、—CHO和—OOC—(酯基);水解产物之一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酯基为酚酯基,由于只含2个O原子,因此为甲酸酚酯基,即HCOO—结构;故把—CN和HCOO—置于苯环的对位(不饱和度完全满足了)。含有5个C原子需要安排,考虑对称性、氢原子类型,故有—C(CH3)2CN或—CH2CN的结构,其他甲基关于HCOO—结构对称。(5) 根据该小题给信息,在AlCl3作用下,按方式断键,右侧部分取代苯环上H原子,类推可知按方式断键,取代苯环上H原子可形成,然后通过加成氢气、消去羟基、加成氢气去除酮羰基形成—CH2CH2CH2COOH,再利用该小题第②条信息形成新环。
    16. (16分)
    (1) sp3(1分)
    (2) 硫粉微溶于乙醇,在乙醇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从而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2分)
    (3) ① 4SO2+2Na2S+Na2CO3===3Na2S2O3+CO2(2分)
    ② Na2CO3溶液呈碱性,可以抑制Na2S水解,防止产生H2S气体(2分)
    ③ 若SO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分解(2分)
    (4) 向其中加入过量KI溶液,充分振荡,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0.10 m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pH=3,再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用0.10 ml·L-1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第二次滴定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4分)
    (5) 93.00%(计算过程见解析)(3分)
    解析:(1) 价层电子对数为σ键电子对数(此处为3)+孤电子对数,S2O eq \\al(2-,3) 的孤电子对数为 eq \f((6+2)-2×3,2) =1,故需要4个杂化轨道,为sp3杂化。(2) 酒精可以使硫更好地在亚硫酸钠溶液中分散。(3) ① 根据钠原子守恒,可知Na2S2O3前配平系数为3,据此确定SO2前系数为4,再据题意添加CO2即成;② Na2S固体水解产生NaOH和NaHS,进一步水解可生成H2S。碱性的Na2CO3溶液可抑制Na2S水解;③ 题中已知:Na2S2O3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环境中易分解,SO2过量导致产生酸性环境。(4) ClO2和Cl2都能氧化KI生成I2,但ClO2氧化KI的同时生成KClO2,ClO2与KClO2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在pH=3时进行KClO2与KI反应生成I2,测量该步骤消耗的0.100 0 ml·L-1 Na2S2O3标准溶液的体积,可计算出所对应的KClO2的物质的量,而KClO2的物质的量即ClO2的物质的量。(5) 根据反应方程式:Cr2O eq \\al(2-,7) +6I-+14H+===2Cr3++3I2+7H2O 、I2+2S2O eq \\al(2-,3) ===2I-+S4O eq \\al(2-,6) 中物质反应转化关系可知n(K2Cr2O7)=3n(I2)=6n(Na2S2O3·5H2O),n(K2Cr2O7)= eq \f(0.294 g,294 g·ml-1) =0.001 ml,Na2S2O3·5H2O的质量为m(Na2S2O3·5H2O)=6×0.001 ml×248 g·ml-1×5=7.44 g, eq \f(7.44 g,8.00 g) ×100% =93.00%。
    17. (15分)
    (1) 2H2S(g)+3O2(g)===2SO2(g)+2H2O(l);ΔH=(a+2b)kJ·ml-1(2分)
    (2) Ca2+与SO eq \\al(2-,4) 结合生成微溶的CaSO4有利于反应的进行(2分)
    (3) ① 2HSO eq \\al(-,3) +2e-+4H+===H2S2O4+2H2O(2分) ② 1∶1(2分) (4) 0.5(2分)
    (5) ① Fe2+在电极上失电子发生反应Fe2+-e-===Fe3+,生成的Fe3+氧化H2S生成硫单质,离子方程式为2Fe3++H2S===2Fe2++S↓+2H+,H+通过质子交换膜从a极移向b极,在b极得电子生成H2(3分)
    ② 利用太阳能,无需额外消耗能量;实现煤气中H2S的脱除,同时产生清洁能源H2(2分)
    解析:(1) 据盖斯定律,由①+②×2可得2H2S(g)+3O2(g)===2SO2(g)+2H2O(g),故ΔH=(a kJ·ml-1)+(b kJ·ml-1)×2=(a+2b)kJ·ml-1,据此写出热化学方程式,注意标明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2) SO2可被ClO-氧化为SO eq \\al(2-,4) ,Ca2+与SO eq \\al(2-,4) 结合成微溶物CaSO4,反应的正向程度更大。(3) ① 根据题图,a电极HSO eq \\al(-,3) 转化为H2S2O4,S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a是阴极,书写电极方程式时,先写出还原剂(HSO eq \\al(-,3) )和对应的氧化产物(H2S2O4),每2 ml HSO eq \\al(-,3) 失去2 ml 电子成为1 ml H2S2O4,标出电子转移数,然后根据电荷守恒及酸性环境,在等号左侧标上4H+,在等号右侧标上2H2O。②SO2中S元素化合价由+4升高为+6、NO中N元素化合价由+2降低为0,根据得失电子守恒,SO2和NO的物质的量比为1∶1。(4) 第二步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O2)=v逆(O2)= eq \f(1,2) v逆(NO2),即k1c2(NO)·c(O2)= eq \f(1,2) k2c2(NO)·c(O2), eq \f(k1,k2) = eq \f(1,2) 。(5) ① 由题图可知,在b极H+被还原为H2,此极为电子流入的电极,作正极;在a极即负极Fe2+在电极上失电子生成Fe3+,Fe3+氧化H2S生成S单质同时生成H+,H+通过质子交换膜从a极移向b极,在b极得电子生成H2;② 从能源利用角度:利用太阳能,不需要其他能源;从资源综合利用角度:H2S脱除同时还产生绿色能源H2。
    选项
    A
    B
    C
    D
    装置
    试剂
    无水乙醇和浓硫酸
    NaOH溶液
    品红溶液
    溴水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和现象
    结论
    A
    比较乙醇和苯酚中羟基的活泼性
    在两支干燥的试管中各加入2 mL乙醚,再分别加入相同物质的量的乙醇和苯酚, 振荡溶解后,各加入一小块金属钠,苯酚溶液与金属钠反应较剧烈
    羟基的活泼性:苯酚>乙醇
    B
    比较S与C的非金属性
    测定同温同浓度Na2CO3溶液和Na2SO3溶液的pH,前者的pH大于后者
    S的非金属性比C强
    C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向试管中加入4 mL 0.1 ml·L-1 Na2Cr2O7溶液,再滴加数滴浓盐酸,溶液橙色变浅
    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探究蔗糖是否水解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并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 再向混合溶液中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水解
    实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1
    蘸取0.1 ml·L-1 NaH2PO4溶液点在pH试纸上,pH<7;蘸取0.1 ml·L-1 Na2HPO4溶液点在pH试纸上,pH>7
    2
    向0.1 ml·L-1 Na2HPO4溶液中加入足量0.2 ml·L-1 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蘸取上层清液点在pH试纸上,pH<7
    3
    将等浓度等体积的NaHPO4、Na3PO4溶液混合,pH>7
    4
    向0.1 ml·L-1 H3PO4溶液中滴加0.1 ml·L-1 NaOH溶液至pH=6

    相关试卷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试卷(二)化学试题(4月):

    这是一份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试卷(二)化学试题(4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真模拟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kJ•ml-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山东省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0山东省高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卷化学试题含答案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