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课后练习题,共6页。
【基础练习】
1.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山区某聚落分布情况。山区聚落的选址应趋利避害,图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多发区
B.靠山建住房,能避免大风、暴雨的侵袭
C.便于在地震、山洪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逃生
D.分布在高于洪水位的地方,以防御洪水
2.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20年11月16日23时54分在重庆万州区发生3.2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次地震属于浅源地震B.本次地震发生地位于莫霍面以上
C.重庆的地带性植被以落叶阔叶为主D.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肥力较高
【能力提升】
3.下图为某地自然灾害发生前后对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自然灾害是( )
A.塌陷B.台风C.滑坡D.泥石流
(2)诱发该自然灾害的人为原因可能是( )
A.过度灌溉农田B.过度开采地下水C.大面积退耕还林D.大规模平整土地
4.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降水集中,多暴雨D.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破碎
(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自然灾害,如在山区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B.泥石流C.土壤盐碱化D.塌方
5.随着科学技术水平提高,地理信息技术运用到防灾减灾上的频率越来越高。读GIS分层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上图可以推断出正在分析的地质灾害最可能为( )
A.地面塌陷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
(2)一位年轻研究员不小心把完整的图示弄丢了,现在需要制作出完整的图示,他需要填补的甲最可能是( )
A. 坡面起伏状况 B. 坡向 C. 坡面侵蚀 D.地层厚度
6.不同的地表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干扰会形成不同的自然灾害类型。下图示意我国某小流域等高线地形,位于流域内的M村多年受自然灾害影响,村庄发展滞后。为实现彻底脱贫,该村整体搬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流域7月份发生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
A.春汛型洪涝B.夏雨型滑坡C.岩溶型坍塌D.融水型泥石流
(2)该流域M村可搬迁的合理位置是( )
A.甲B.乙C.丙D.丁
7.读某地区泥石流灾害和降水量年际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泥石流频次与年降水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没有关联性B.降水多的年份泥石流频次一定多
C.大体上呈正相关D.降水强度大的年份泥石流频次少
(2)该地区2010年和2007年降水量相当,而2010年泥石流次数多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
A.山坡植被覆盖减少B.降水强度变弱,次数增多
C.开矿筑路工程增多D.期间发生地震,岩体破碎
8.读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Ⅱ自然灾害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Ⅴ自然灾害区在冬春季节多_________气象灾害,说明这种气象灾害对交通的主要危害。
(3)Ⅳ自然灾害区中甲地区多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说明甲地区泥石流和滑坡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图示地区的聚落选择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主要是考虑该地高于洪水位,可以起到防御洪水的目的,A、B、C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2.答案:(1)A; (2)C
解析:(1)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此次地震震源约8千米,所以是地壳。
(2)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属于浅源地震,莫霍界面在大陆的深度约为20-70千米。重庆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植被应该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四川盆地主要是紫色土。
3.答案:(1)A;(2)B
解析:(1)读图可知,该地有地下充水溶洞,灾害发生后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表塌陷。
(2)两图对此可以看出,灾害发生后地下水位下降,其人为原因最可能是过度开采地下水。
4.答案:(1)D; (2)B
解析:(1)气温日较差大与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无关。
(2)植被破坏后,地面因缺乏植被保护,易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故最可能诱发泥石流。
5.答案:(1)C;(2)B
解析:(1)图示的地质灾害与坡度、倾斜的地层及活动断层有关,判断是滑坡;滑坡多发生在陡坡、倾斜的地层及活动断层发育的地带,受降水影响产生的地质灾害;地震是地球内力的释放,与坡度无关;崩塌多发生在陡崖、与倾斜的地层及活动断层有关,但与顺向坡面关联度不高;泥石流多发生在河谷地带,顺向坡的影响小。选C正确。
(2)图示甲与倾斜的地层图层合成的是顺向坡面,可判断甲是坡向;坡面起伏、侵蚀及地层厚度与之无关。选B正确。
6.答案:(1)B; (2)C
解析:(1)读图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地表土质疏松,坡度较大,夏季(7月份)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因此该流域7月可能会发生夏雨型滑坡,故B正确,η月不可能有春汛,该区域不是石灰岩,不可能是岩溶型坍塌,该区域没有冰川和常年积雪,所以7月不可能发生融水型泥石流,故ACD错误。故选B。
(2)读图可知,M村落位于该流域下游,因滑坡产生的泥石流堆积区,甲地地势较高,距离交通线較远,交通不便,乙地位于山脊,水源不足,不利于村箈规划和建设,丙地海拔在1100米以上,地势较高,距离滑坡和泥石流区较远,距离交通线較近,适宜村落规划建设,丁地靠近滑坡频发区,对新建村落威胁大,故C正确,ABD错误。
7.答案:(1)C; (2)D
解析:(1)A.图中可以看出泥石流频次大致随降水量增减而增减,二者大致上呈正相关,故A项错误;B.2003年降水量大,但泥石流频次几乎最少,故B项错误; C.图中可以看出泥石流频次大致随降水量增减而增减,二者大致上呈正相关,故C项正确; D.根据前述选项可以得知,通常来说降水量大的年份泥石流频次也更多,因为二者大致上呈正相关,故D项错误。
(2)A.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重要功能,山坡植被覆盖减少,暴雨冲刷会加剧水土流失,从而导致泥石流频次增加,故A项正确; B.泥石流频次大体与降水强度成正相关,降水强度变弱,泥石流频次会随之减少,故B项错误; C,开矿筑路属于人为原因,故C项错误; D.地震导致的岩体破碎是导致山体滑坡的主要诱因,与泥石流有一定关系,但强降水才是泥石流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故D错误。
8.答案:(1)台风; 洪涝; 风暴潮;
(2)沙尘暴;沙尘暴挟着沙尘、石子,对交通工具、交通设施都有很强的摧毁力;沙尘暴对路基的风蚀作用也很严重;沙尘暴能形成沙埋积、沙丘移动,使交通中断;沙尘暴会降低大气能见度,使交通安全受到威胁。
(3)甲地区位于西南地区,泥石流和滑坡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有:西南地区处在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岩石破碎;多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重力作用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人为原因主要有:自然灾害防范意识淡薄,防灾措施不到位;人口稠密以及不合理的开发活动。
解析:(1)自然灾害区在我国的东南沿海,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台风、洪涝、风暴潮。
(2)V自然灾害区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在冬春季节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多沙尘暴像灾害。危害:沙尘暴挟着沙尘、对交通工具、交通设施都有很强的摧毁力,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沙尘暴对路基的风蚀作用也很严重,导致路基需要不断修复;沙尘暴能形成沙埋积、沙丘移动,掩埋公路、铁路,使交通中断;沙尘暴会降低大气能见度,路面能见度低,使交通安全受到威胁。
(3)甲地区位于西南地区,泥石流和滑坡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有:西南地区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岩石破碎、疏松;西南地处云贵高原,多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重力作用大,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人为原因主要有:自然灾害防范意识淡薄,防灾措施不到位,缺乏有效监测;人口稠密,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开矿,破坏地表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优秀课时作业,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2《地质灾害》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2《地质灾害》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精品课后复习题,共6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