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主观题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主观题课件PPT,共21页。
近三年高考古代诗歌选材特点
朝代范围:限于唐朝(2首)和宋朝(10首),宋代诗歌占据非常大的比例。体裁特点:诗词兼有,诗7首,词5首。诗人特点:有非常有名的,也有相对不知名的,陆游诗歌三年出现2次(10年内陆游的诗歌有5次)。文本组合:以单首诗歌为主,只有1例是双诗歌对比。
10年内的双诗歌对比阅读 2014 年全国Ⅱ卷韦庄《含山店梦觉作》与郭震《宿渔家》)
题材内容:交际诗的比例较大(9首)
交际诗类型: 干谒诗 酬答诗 题画诗 送别诗 …… 不是一个人的情感抒发,有情感交流的对象。
情感内容:以情感积极为主。
①注重教育说理,阐述对学习、做人、做事的思考。
特别关注:2020年全国3卷《苦笋》陆游 2020年全国2卷《赠赵伯鱼(节选)》韩 驹 2020年新高考2卷《读史》王安石 同一年三套试卷都涉及教育说理的内容!
1.主观题只有1道,占分6分。主观题注重对诗歌整体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要求高。2.考查内容不少依然在常规考查的范围之内:诗歌内容理解,表达技巧,鉴赏诗歌重要意象,语言风格。
3.反套路,依文设题,注重学生思维提升和发展,新高考卷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4.直接关联教材内容,多数都关联初中所学诗歌。 补充:(1)同一作家课内与课外作品的关联 2015 年全国Ⅰ卷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关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初中) 2019年刘禹锡的《插田歌》关联《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初中) (2)不同作家课内与课外作品的关联 2016 年全国Ⅲ卷曹翰《内宴奉诏作》关联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初中)
1.不同卷别,诗歌内容和情感不同;2.除全国乙卷主观题是直接考查情感外,其他试卷涉及到了化用、评论、观点的理解,需要学生对诗歌有更深入地理解;3.2021-2023年的新高考1卷的诗歌在主题内容上在教育说理上存在相似性。
同一年试题特点 (2023年)
1.从2017年开始,题型保持1客观+1主观。(持续8年) 2.同一年试卷,不同卷别,诗歌内容可倾向一致,也可不同。 3.内容范围不在局限于诗人个人的情感抒发上,多关注交际诗,教育说理类的诗歌。 4.教材衔接关联小学、初中、高中,在迁移延伸上发力。 5.比较阅读一直都有影子,客观题、主观题都可能设题,比较诗歌内容、情感、手法、语言风格等。 6.依文设题,注重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事、景、人、情、法),知识点的考查更加灵活。
“反套路答题”基本解题思路一是审题,问什么,答什么,拆解题干的要素,找到答题方向;二是找知识点,题干考察哪一个诗歌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体系要牢固掌握(备考知识);三是结合选项,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诗句,对照知识点来做分析解读(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四是分点分类归纳作答,答准答全
[2022·新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6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之[]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6.词人在下阅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
[审题]“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不是使用常见的概念术语提出问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道题,需要考生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积淀做人的道理 : 为人处世要怎么做答题区间 : 下阙建立答题模型:1做人道理一+词句内容2做人道理二+词句内容3做人道理三+词句内容
1.找到“翁前子后孙扶掖”的句子或表达出句子大意,或翻译这个句子,得1分,但不重复得分2.答到“家庭中要形成亲厚和睦、和谐融洽的伦理关系”或答出此类意思得2分。2分其他答案示例“孝顺、孝道、尊老爱幼、家庭关爱、家庭和谐、家庭和睦、家庭融洽、家庭快乐、家庭幸福美满、家人团结友爱、家庭伦理、亲情、天伦之乐1分其他答案示例开心、祥和、亲厚、友善、互帮互助(无家庭要素)对父母、长辈感恩
1.找到“商行贾坐农耕织”的句子,或表达出句子大意或翻译这个句子得1分。但不重复得分。2.答到“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要各守本分,各司其职”或答出此类意思得2分。2分其他答案示例 :各行各业做好本职工作、各行各业努力工作、好好工作、胜任工作、吃苦耐劳、勤劳、热爱劳动、乐业敬业、恪尽职守(强调各行各业占1分)1分1分其他答案示例 :每个人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工作、好好工作、胜任工作、吃苦耐劳、勤劳、热爱劳动、乐业、敬业(未突出各行各业)0分其他答案示例:包容、理解、体谅、知足常乐、及时行乐、乐观、生活态度积极、诚恳感恩、希望、关爱后辈、脚踏实地、遵守规则
小感受 诗歌鉴赏保守题型开始贯幕
考点很明确: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问法很明确1、赏析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6分)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3、试分析第二首诗首句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分 )4、两首诗中的主人公形象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4分)
小感受:诗歌鉴赏创新题型上台
主观题特点一、题干含引导性信息,这就是台阶,需要精确理解1.词人在下阙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 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2.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二、问法虽变化、有点陌生但也很细致,需储备对应的知识1.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 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结合内容简要分析?3.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4.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1.去套路、去模式:只知道答题模板无法做题2.文本中心为上:去套路、去模式不等于不要套路不要模式,只是能用模式的前提是能够读懂文本,而不是死套模式。3.能力考察:出发点是让学生读文本,目的是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4.目前出题方向:少保守题型,多创新题型5.实际考察情况:旧瓶装新酒,考察的知识点还是原来的知识点换个方式来问,所以审题特别关键。
[注] 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③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2)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赠赵伯鱼(节选)韩 驹①荆州早识高与黄②,诵二子句声琅琅。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③。一朝悟罢正法眼④,信手拈出皆成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22 古诗鉴赏,突破主观题(二)-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文件包含22古诗鉴赏突破主观题二-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原卷版docx、22古诗鉴赏突破主观题二-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1 古诗鉴赏,突破主观题(一)-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文件包含21古诗鉴赏突破主观题一-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原卷版docx、21古诗鉴赏突破主观题一-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讲练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5 古诗鉴赏 主观题(常规题型)-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文件包含专题15古诗鉴赏主观题常规题型-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解析版docx、专题15古诗鉴赏主观题常规题型-高三语文考前60天考点能力透析与提升新高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