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卷及生物答案(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试卷及生物答案(解析版),共23页。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上多种离子泵的活动可以调节内环境的渗透压
B. 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会显著降低内环境的酸碱度
C. 细胞代谢释放的热量对内环境温度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D. 神经递质和激素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均需要经过内环境
【答案】B
【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为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人体外部环境,如尿液、原尿、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其他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红蛋白、胃蛋白酶、载体蛋白,呼吸酶,H2O2酶,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等。
【详解】A、细胞膜上多种离子泵的活动(控制相关离子,如Na+、Cl-的进出)可以调节内环境的渗透压,A正确;
B、内环境中含有缓冲物质,细胞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不会显著降低内环境的酸碱度,B错误;
C、细胞代谢释放的热量对内环境温度的维持有重要作用,温度是细胞各种代谢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C正确;
D、神经递质和激素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下丘脑细胞均需要经过内环境(神经递质经过组织液、激素经过组织液和血浆),D正确。
故选B。
2. 在啮齿类等动物中,个体之间愉悦的触摸行为对于加强和维持社会联系、减少社交孤立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当小鼠总在特定位置被抚摸时,小鼠会对该位置形成位置偏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愉悦的触摸可使感觉神经元中K+外流而产生兴奋
B. 愉悦的触摸可使啮齿类动物在脑干中产生舒适感
C. 小鼠的位置偏好是后天形成的,属于非条件反射
D. 若小鼠在该位置长期不被抚摸,则位置偏好可能消失
【答案】D
【分析】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机体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完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反射的基础是反射弧,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大部分,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的参与。
【详解】A、愉悦的触摸可使感觉神经元中Na+内流而产生兴奋,A错误;
B、感觉形成于大脑皮层,B错误;
C、非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小鼠会对该位置形成位置偏好,反射弧的建立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训练,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属于条件反射,C错误;
D、小鼠会对该位置形成位置偏好,反射弧的建立需要经过后天的学习训练,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属于条件反射,若小鼠在该位置长期不被抚摸,形成的条件反射可能会消退,则位置偏好可能消失,D正确。
故选D。
3. 环形疫苗接种是对已确诊病毒感染者的直接和间接接触者进行疫苗接种的一种策略,其接种范围包括两个环:第一环由已确诊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如邻座的乘客)或已确诊感染者所在环境的暴露者(如同车厢的乘客)构成;第二环由密切接触者的密接者或密接者所在环境的暴露者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已确诊感染者可能出现核酸检测呈阳性而抗体检测呈阴性的情况
B. 第一环中的密切接触者接种疫苗后,就能彻底避免被该病毒感染
C. 处于两个环中的人群应优先接种疫苗,这与他们的免疫力较低有关
D. 感染者康复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体内记忆B细胞会迅速分泌抗体
【答案】A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
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为激活B细胞提供第一个信号;
②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病原体,而后对抗原进行处理,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
③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是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
④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
⑤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的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详解】A、已确诊感染者可能出现核酸检测呈阳性而抗体检测呈阴性的情况,如感染初期,A正确;
B、个体接种某种病毒的疫苗后,仍可能感染该病毒,B错误;
C、处于两个环中的人群应优先接种疫苗,这与他们感染该病毒的概率更大有关,C错误;
D、再次感染该病毒时,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D错误。
故选A。
4.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α-萘乙酸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均与细胞分裂素类似
B. 将2,4-D涂抹于二倍体西瓜的子房壁可获得多倍体西瓜
C. 用人工合成的赤霉素浸泡大麦种子,可促进其产生α-淀粉酶
D. 乙烯利常用于促进果实发育和种子萌发,促进叶片脱落
【答案】C
【分析】1、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2、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
3、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详解】A、α-萘乙酸是一种生长素类调节剂,其与生长素的分子结构完全不同,但具有与生长素类似的生理效应,A错误;
B、用2,4—D涂抹于二倍体西瓜的子房壁可促进其发育,但得到的仍是二倍体西瓜,B错误;
C、赤霉素能诱导种子在不发芽时产生α-淀粉酶,故用人工合成的赤霉素浸泡大麦种子,可促进其产生α-淀粉酶,C正确;
D、乙烯利可用于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片脱落,但不能促进果实发育和种子萌发,D错误。
故选C。
5. 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野生麋鹿种群数量最多的自然保护区。随着保护区内麋鹿种群数量的增长,保护区内的优势植物由芦苇转变为狼尾草。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 决定保护区内麋鹿种群数量的因素主要是年龄结构
B. 相较于芦苇,麋鹿可能更多的以狼尾草作为食物来源
C. 麋鹿种群数量的增长使狼尾草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D. 气温因素对麋鹿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
【答案】D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详解】A、决定保护区内麋鹿种群数量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死亡率,A错误;
B、根据题意,麋鹿种群数量的增长使狼尾草种群成为优势种,所以推测麋鹿可能更喜食芦苇,B错误;
C、麋鹿种群数量的增长使狼尾草种群成为优势种,但由于空间等资源有限,狼尾草种群数量一般不会呈“J”形增长,C错误;
D、气温因素(非生物因素)对麋鹿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综合性的,如气温可能会影响其食物或其天敌从而影响其数量,D正确。
故选D。
6. 实验小组用标记重捕法估算某区域鼹鼠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捕捉到雌、雄鼹鼠分别为10只、30只,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捕捉,捕捉到雌、雄鼹鼠分别为12只、48只,其中有标记的雌性鼹鼠3只、雄性鼹鼠6只。有调查结果表明,相较于雌性鼹鼠,雄性鼹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标记重捕法还可以用于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B.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估算,该区域雌性鼹鼠的数量约为40只
C. 该区域雄性鼹鼠的数量大于240只,其数量远多于雌性
D. 若鼹鼠不利于本区域生产,则应在K/2时控制其种群数量
【答案】B
【分析】标记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公式为:种群总个体数=(重捕总数×第一次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
【详解】A、标记重捕法可用于调查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的种群数量,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
B、标记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公式为:种群总个体数=(重捕总数×第一次标记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第一次捕捉到雌鼹鼠为10只,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捕捉,捕捉到雌鼹鼠为12只,其中有标记的雌性鼹鼠3只,故该区域雌性鼹鼠的数量为10×12÷3即40只,B正确;
C、由于雄性鼹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估算结果偏大,所以该区域雄性鼹鼠数量小于240只,C错误;
D、在鼹鼠种群数量达到K/2前就应该采取防控措施,严防其数量达到K/2,D错误。
故选B。
7. 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不同种群直接或间接地联系着,共同构成了有序的整体,即群落。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群落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B. 科学分析草原牧场的载畜量有利于维持草原群落的稳定性
C. 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其垂直结构会发生变化而水平结构不改变
D. 同种生物在不同类型的群落中,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可能不同
【答案】C
【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生物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A正确;
B、对草原牧场的载畜量进行科学分析有利于维持草原群落的稳定性,B正确;
C、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垂直结构会发生变化,水平结构也会发生变化,C错误;
D、同种生物在不同类型的群落中,生态位不同,适应群落生活的特点也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C。
8. 火烧常被认为是维护草原生态系统生态健康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火烧后的草原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B. 火烧草地可能利于改变草地土壤的养分状况
C. 适时适当火烧草地可能有利于保持其稳定性
D. 火烧能使草原中的能量在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答案】D
【分析】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类型:
(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过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次生演替:是指原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详解】A、火烧后的草原,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A正确;
B、火烧草地有利于将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提高土壤肥力,利于改变草地土壤的养分状况,B正确;
C、适时适当地利用火烧草地,可以促进植被更新,土壤温度升高,有利于减少病虫害传播,利于保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
D、能量在生物群落中单向传递、逐级递减,不能实现反复利用,D错误。
故选D。
9. 生态足迹包括碳足迹、耕地足迹等。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碳足迹是指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所需的海洋面积
②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等所需的农田面积属于耕地足迹
③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的土地面积属于林地足迹
④建设用地足迹表示住房等基础设施所占用的水域面积
⑤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会增大个人的生态足迹
⑥个人生态足迹可能随月可支配收入的增大而增大
A. ①④⑤B. ②⑤⑥C. ①③⑥D. ②③④
【答案】B
【分析】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它的应用意义是:通过生态足迹需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进行比较即可以定量的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
【详解】①碳足迹是指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积,①错误;
②③、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属于耕地足迹,②正确,③错误;
④建设用地足迹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④错误;
⑤与食用蔬菜相比,吃牛肉(占据空间养殖、运输等)会增大个人的生态足迹,⑤正确;
⑥个人生态足迹可能随月可支配收入的增大而增大(消耗的资源状况不同),⑥正确。
综上,②⑤⑥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 腐乳是我国民间传统美食,其基本制作流程为: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其中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毛霉分泌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和小分子肽
B. 加盐腌制不仅利于析出豆腐中多余的水分,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C. 卤汤中的酒不但能够调节腐乳的风味,可能还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
D. 各地腐乳的色泽风味有所区别可能与卤汤中添加的香辛料不同有关
【答案】A
【分析】腐乳的制作原理:
(1)腐乳的发酵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根据酶的专一性可推测,毛霉分泌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和小分子肽 ,A错误;
B、加盐腌制不仅利于析出豆腐中多余的水分,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还能起到调味的作用,B正确;
C、卤汤中的酒不但能够调节腐乳的风味,可能还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但需要控制用量,不能过高或过低,C正确;
D、各地腐乳的色泽风味有所区别是因为卤汤中添加的香辛料不同,进而表现出不同的色泽和风味,D正确。
故选A。
11. 为从泡菜汁中筛选出耐高盐的乳酸菌,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取少量泡菜汁样品,采用平板划线法将其接种于一定NaCl浓度梯度的培养基,经培养得到单菌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所用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且其中需添加维生素
B. 泡菜汁样品需要经过多次稀释后才能进行划线接种
C. 应在无氧条件下培养,分离得到的不一定均为乳酸菌
D. 若选择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还可对菌落进行计数
【答案】B
【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该培养基有一定浓度NaCl,能够筛选耐盐菌,属于选择培养基,其中需添加维生素,有利于乳酸菌的生长,A正确;
B、平板划线接种时不需要稀释,B错误;
C、应在无氧条件下培养,分离得到的不一定均为乳酸菌,因为泡菜汁中含有的微生物种类较多,C正确;
D、若选择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还可对菌落进行计数,同时也能得到单菌落,D正确。
故选B。
12.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工程与动物细胞工程相关内容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 植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都利用了细胞增殖的原理
B. 植物组织培养和克隆动物技术都涉及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 为使细胞分散开,进行植物细胞培养时可用纤维素酶处理
D.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都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C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全能性。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详解】A、植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都是使细胞数目增加,都利用了细胞增殖的原理,A正确;
B、植物组织培养和克隆动物技术都涉及了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
C、为使细胞分散开,进行植物细胞培养时可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处理,C错误;
D、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过程涉及细胞膜的融合过程,故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D正确。
故选C。
13. 单克隆抗体是由一种杂交瘤细胞经无性繁殖而来的细胞群所产生的,具有高度特异性。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已免疫小鼠脾脏中的浆细胞进行传代培养,是为了扩大细胞数量
B. 在选择培养基上,未融合的细胞会死亡,融合的细胞都能正常生长
C. 抗体检测呈阳性杂交瘤细胞只有注射到小鼠腹腔内才能大量增殖
D. 单克隆抗体能准确识别不同抗原之间的细微差异,可用于抗原检测
【答案】D
【分析】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2、单克隆抗体的作用:①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的用途)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②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可制成“生物导弹”。
【详解】A、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无法通过传代培养以扩大细胞数量,A错误;
B、在选择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B错误;
C、可将抗体检测呈阳性的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C错误;
D、单克隆抗体可以准确识别抗原的细微差异,可以与特定的抗原结合,且可以大量制备,D正确。
故选D。
14. 人源神经生长因子(hNGF)可用于人类神经性疾病的治疗。科研人员欲制备能在腮腺中特异性表达hNGF的转基因猪,以期采集该转基因猪分泌的唾液并从中分离、纯化hNGF。下列有关该转基因猪的制备,叙述错误的是( )
A. 利用PCR技术能够特异性地快速扩增hNGF基因
B. 可将hNGF基因与腮腺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的启动子连接
C. 用Ca2+处理猪的卵细胞,使其处于能吸收环境中DNA分子的状态
D. 早期胚胎应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气体环境下培养
【答案】C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A、PCR技术是体外扩增DNA的技术,即利用PCR技术能够特异性地快速扩增hNGF基因,A正确;
B、为了实现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成功表达,可将hNGF基因与腮腺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的启动子连接,B正确;
C、用Ca2+处理细菌细胞,使其处于能吸收环境中DNA分子的状态,但对猪的卵细胞不能起到上述作用,C错误;
D、早期胚胎应置于含有95%空气和5%CO2的气体环境下培养,其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pH的稳定,D正确。
故选C。
15. 纤维素的酶解产物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存在纤维素酶催化活性低、持续催化能力弱等问题,利用蛋白质工程对纤维素酶进行改造可能避免上述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需要通过蛋白质修饰直接对现有的纤维素酶进行改造
B. 通过蛋白质工程能生产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纤维素酶
C. 设计预期纤维素酶的结构是对其进行改造的重要步骤
D. 酶解法实现对纤维素的利用对环境污染小甚至无污染
【答案】A
【分析】蛋白质工程的过程:根据中心法则逆推以确定目的基因的碱基序列: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最终还是回到基因工程上来解决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蛋白质工程就是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合成新蛋白,需要对基因进行操作,A错误;
B、与基因工程相比,蛋白质工程对基因进行改造,可以生产自然界没有的蛋白质,B正确;
C、设计预期蛋白质结构和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是蛋白质工程重要步骤,也是最难的环节,C正确;
D、利用酶解法实现对纤维素的利用,从而避免了纤维素堆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同时酶解法处理纤维素获得的产物可以被重新利用,因而可能不会造成污染,D正确。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孕妇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较高,雌激素可促进5-羟色胺(5-HT)的释放,有助于胎儿的宫内发育。分娩后,源自胎盘的促性腺激素、雌激素等突然中断,易导致产妇抑郁。5-HT在突触间隙发挥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临床上可通过抽血来检测激素水平是因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
B. 突触前膜释放5-HT时需5-HT转运体的协助,同时消耗能量
C. 抑郁等情绪、学习和记忆、语言都是人脑所特有的高级功能
D. 某种竞争性结合5-HT转运体的药物,可能用于治疗产后抑郁
【答案】BC
【分析】由图可知,当神经冲动到达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时,膜上钙离子的通道打开,钙离子内流,从而引起突触小泡的囊泡蛋白簇与突触前膜蛋白簇结合,进而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5-羟色胺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经扩散与突触后膜上的5-HT突触后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信号就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随后,5-羟色胺与其受体分开,并被回收进细胞,以免持续发挥作用。
【详解】A、由于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无导管,分泌后进入血液,具有通过体液运输的特点,故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A正确;
B、突触前膜释放5—HT属于胞吐过程,不需要5—HT转运体的协助,B错误;
C、情绪、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之一,但不是人脑所特有的,C错误;
D、5-HT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某种竞争性结合5-HT转运体的药物,可能用于治疗产后抑郁,D正确。
故选BC。
17. 松花江鲢独特的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下图为松花江干流中鲢鱼的体长和体质量生长速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松花江鲢种群的死亡率受水温和捕捞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B. 长期过度捕捞和生境破坏等因素均会引起松花江鲢的K值减小
C. 在0~7a内,随着松花江鲢个体年龄的增大,其体长生长速度逐渐减小
D. 为持续获得最大捕捞量,应在虚线的峰值处捕捞松花江鲢
【答案】ABC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详解】A、松花江鲢种群的死亡率受水温和捕捞压力等因素的影响,A正确;
B、K值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长期过度捕捞和生境破坏等因素均会引起松花江鲢的K值减小,B正确;
C、分析图可知,在0~7a内,随着松花江鲢个体年龄的增大,实线体长生长速度逐渐减小,C正确;
D、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量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捕捞量,图中虚线峰值处鲢鱼体质量生长速度最大,但不确定此时种群数量的情况,D错误。
故选ABC。
18. 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图中甲~戊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代表能量值,单位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基石,戊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甲中
B. 若甲的同化量是1000,则甲、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
C. 乙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为112
D. 该生态系统中生物所含的总能量即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答案】CD
【分析】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模式图,图中甲~戊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则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戊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详解】A、图中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丁为分解者,戊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故甲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基石,戊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甲中,A正确;
B、能量传递效率为相邻营养级同化量之比,故若甲的同化量是1000,则甲、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0÷1000×100%=20%,B正确;
C、乙固定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为112,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故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200-112=88,C错误;
D、由于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每一级营养级时,都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所以该农田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含有的总能量小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错误。
故选CD。
19. 青霉素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抗生素。利用发酵工程生产青霉素的流程如图所示,图中①~⑤代表相应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接种前的过程①②都属于扩大培养环节
B. 发酵罐中的发酵是该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
C. 过程③可选择干热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D. 过程④可用过滤、沉淀的方法将菌体分离干燥
【答案】ABD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它涉及菌种的选育和培养、产物的分离和提纯等方面。具体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环节。
【详解】A、图中的过程①、②都属于扩大培养,该过程需要进行培养液的更换,这样有利于增加菌种的数量,A正确;
B、 发酵罐中的发酵是该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通过该环节可以获得人类所需要的产品,B正确;
C、过程③是配制培养基,需要利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以防止培养基中掺杂其他微生物,不能利用干热灭菌法灭菌,C错误;
D、 过程④是获得菌种,即微生物本身,常采用过滤和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分离出的菌种可以再使用,D正确。
故选ABD。
20. 研究人员将杨树中的重金属转运蛋白HMA3基因与外源高效启动子连接后,导入杨树基因组中,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④代表引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利用DNA连接酶将HMA3基因与外源高效启动子进行连接
B. 为检测转基因杨树是否含导入的HMA3基因,可选择②③进行PCR扩增
C. 成功制备的转基因杨树,其某个细胞的核内可能存在多个HMA3基因
D. 成功制备的转基因杨树植株中,HMA3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上调
【答案】ACD
【分析】根据图示中引物的位置可知,引物①扩增的片段含有启动子和HMA3基因,引物③扩增的片段不含启动子,引物②扩增的片段既含有启动子,又含有HMA3基因序列。
【详解】A、DNA连接酶可以连接两个DNA片段,因此可利用DNA连接酶将HMA3基因与外源高效启动子进行连接,A正确;
B、为检测转基因杨树是否含导入的HMA3基因,可选择②③进行PCR扩增,防止内源DNA的干扰,B错误;
C、成功制备的转基因杨树,其某个细胞的核内可能存在多个HMA3基因,包括本身杨树存在的HMA3基因以及导入的HMA3基因,C正确;
D、将杨树中的重金属转运蛋白HMA3基因与外源高效启动子连接后,导入杨树基因组中,因此成功制备的转基因杨树植株中,HMA3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上调,D正确。
故选AC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樱桃番茄富含番茄红素及其他营养物质,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优先推广的“四大水果”之一。某研究小组探究了不同灌水量和施肥量对樱桃番茄结果期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分别如下图1、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______光。樱桃番茄吸收的光能可被直接转化为______(填物质)中的化学能。
(2)由图1可知,6~9时______处理组净光合速率最高,9~12时各处理组净光合速率均急剧下降,但高水处理组的下降幅度比低水处理组______(填“大”或“小”),12~18时高水和中水处理组的净光合速率均______(填“高于”或“低于”)低水处理组。
(3)由图2可知,中午高温时段,______处理可使“光合午休”现象最严重,这可能是因为______。
(4)采摘的樱桃番茄放置48h后可能出现酒精味,这是其进行______的结果。因此,在樱桃番茄的远距离运输中,要注意保持适度______的运输条件。
【答案】(1)①. 蓝紫 ②. ATP和NADPH
(2)①. 中水 ②. 小 ③. 高于
(3)①. 高肥 ②. 高肥处理在高温时段影响了植物根系对水的吸收
(4)①. 无氧呼吸 ②. 低温、低氧
【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O2,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由表可知中灌溉组植物净光合速率最高,同等灌溉水平条件下,再生水组比自来水组叶绿素相对值高。
(1)根据题意,番茄红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植物吸收的光能可通过光合作用的光反应直接转化为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
(2)由图1分析可知,6~9时净光合速率以中水处理组最高,9~12时各处理组净光合速率均急剧下降,但高水处理组的下降幅度比低水处理组小,12~18时高水和中水处理组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低水处理组。
(3)由图2可知,中午高温时段,高肥处理可使“光合午休”现象最严重。光合作用需要水的参与,高肥处理会抑制植株根系对水的吸收,进而影响光合作用。
(4)无氧呼吸的产物有酒精,故采摘的樱桃番茄放置48h后可能出现酒精味,这是其进行无氧呼吸的结果。低氧条件下无氧呼吸速率小,且低温条件下无氧呼吸相关酶活性降低也可使无氧呼吸速率减慢,因此,在远距离运输中,可保持适度低温、低氧的条件。
22. 果蝇(2n=8)的眼色有白色、粉红色和红色,受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B/b的控制,相关遗传机制如下图所示。一对红眼雌、雄果蝇多次交配后得到的F1雌果蝇中红眼:粉红眼=3:1,雄果蝇中红眼:粉红眼:白眼=3:1:4。若视为纯合子,不考虑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具有______(答出两点)等优点,因此是遗传学研究中的常用材料。摩尔根就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他在实验中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2)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______定律。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
(3)F1雌果蝇有______种基因型。F1雄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的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不考虑性别)。
【答案】(1)①. 易饲养、染色体数目少且容易观察、生长周期短、繁殖快、子代数量多 ②. 假说—演绎法
(2)①. 自由组合 ②. AaXBXb ③. AaXBY
(3)①. 6 ②. 1/2 ③. 红眼:粉红眼:白眼=39:13:12
【分析】一对红眼雌、雄果蝇多次交配后得到的F1雌果蝇中红眼:粉红眼=3:1,雄果蝇中红眼:粉红眼:白眼=3:1:4,说明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
(1)果蝇具有易饲养、染色体数目少且容易观察、生长周期短、繁殖快、子代数量多等优点,所以其是遗传学研究中的常用材料。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根据题意,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一对红眼雌、雄果蝇多次交配后得到的F1雌果蝇中红眼:粉红眼=3:1,雄果蝇中红眼:粉红眼:白眼=3:1:4,说明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
(3)F1雌果蝇有3×2=6种基因型。F1雄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得到的F2的表型及比例可根据配子法计算,F1雌果蝇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3/8AXB、3/8aXB、1/8AXb、1/8aXb,雄配子及比例为1/8AXB、1/8AXb、1/8aXB、1/8aXb、2/8AY、2/8aY,进一步可得F2中红眼:粉红眼:白眼=39:13:12。
23.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某实验小组为探究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在血糖调节方面的作用,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成年家兔随机均分为三组,第一组注射胰岛素,第二组注射等量肾上腺素,第三组先注射胰岛素,再注射肾上腺素,各组取适量血液并分离血清。回答下列问题:
注:葡萄糖氧化酶比色分析法可用于测定血糖浓度。其原理是葡萄糖氧化酶可催化葡萄糖生成H2O2,在H2O2酶的作用下,H2O2能与苯酚等生成红色物质,该红色物质的生成量与葡萄糖量呈正比。
(1)上表中①②③处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设置空白管的目的是______。
(2)与标准管相比,颜色明显较深的是第______组兔子的血清,原因是______。推测与标准管颜色相近的是第______组兔子的血清,这说明______。
(3)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出现伤口易感染且不易愈合的情况,请结合糖尿病患者自身的特点,解释该现象出现的原因:______。
【答案】(1)①. 0.02 ②. 0 ③. 0.02 ④. 排除非测试因素(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①. 二 ②. 由于红色物质的生成量与葡萄糖量呈正比,第二组注射肾上腺素,血糖浓度升高 ③. 三 ④. 第三组先注射胰岛素,再注射肾上腺素,血糖浓度接近正常值,与标准管颜色相近,说明肾上腺素和胰岛素在调节血糖方面,作用效果相抗衡。
(3)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高,伤口处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能为细菌提供葡萄糖(营养)和能量多,导致细菌容易滋生且大量繁殖。
【分析】人体血糖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神经调节为辅。血糖浓度主要由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进行调节,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分泌,它一方面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转变成脂肪等非糖物质,另一方面又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1)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标准管中应加入0.02mL的葡萄糖标准应用液,空白管中应加入0.02mL的蒸馏水,即表中①处为0.02,②处为0,③处为0.02。该实验中设置空白管的作用是排除非测试因素(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由于红色物质的生成量与葡萄糖量呈正比,第二组注射肾上腺素,血糖浓度升高,所以红色明显较深。第三组先注射胰岛素,再注射肾上腺素,血糖浓度接近正常值,与标准管颜色相近。这能说明肾上腺素和胰岛素在调节血糖方面,作用效果相抗衡。
(3)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高,伤口处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能为细菌提供葡萄糖(营养)和能量多,导致细菌容易滋生且大量繁殖,使伤口易感染且不易愈合。
24. “四位一体”(人居—种植—养殖—沼气)生态农业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其能高效利用资源,综合效益明显。下图为某地“四位一体”生态农业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系统的______(答2点)规律而设计的,该系统中一个生产环节的产出可作为另一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使得系统中的废弃物能被多次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______。碳在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不同组成成分之间的流动形式为______。
(2)该“四位一体”生态农业中包含的两条食物链是:①玉米→鸡→人;②玉米→蝗虫→蛇→鹰。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原因是______。鹰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的同化量。
(3)研究发现,若“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区的温度升高,则会导致该区域的产量(总生物量)降低,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4)“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生活垃圾、动物粪便、沼渣和沼液的充分利用,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
【答案】(1)①.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②. 利用率 ③. 含碳有机物和CO2
(2)①.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到第5个营养级时,剩余能量不足以维持一个营养级 ②. 蛇(其上一营养级)
(3)温度升高引起区域内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强,其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减少
(4)①. 协调 ②. 循环
【分析】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系统的自我组织、自我调节为基础,遵循着自生(通过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循环(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协调(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整体(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1)“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规律而设计的,该系统中的废弃物能被多次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碳在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不同组成成分之间的流动形式为含碳有机物和CO2。
(2)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这是因为能量沿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到第5个营养级时,剩余能量不足以维持一个营养级。鹰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上一营养级,即蛇的同化量。
(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若“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区的温度升高,则会导致该区域的产量(总生物量)降低,这可能是因为温度升高引起区域内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增强,其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减少。
(4)“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要考虑环境承载力,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生活垃圾、动物粪便、沼渣和沼液的充分利用,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在生态工程中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既保证各个环节的物质迁移顺畅,也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较高)。
25. 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起始与启动子有关。启动子大多位于RNA转录起始点上游,长度约为100bp,典型的启动子包括一个CAT盒和一个TATA盒。下图是某基因的启动子,回答下列问题:
(1)启动子是______酶识别和结合部位,该酶能催化______(填化学键名称)的形成。
(2)提取该基因转录得到的mRNA,经______过程可得到cDNA,该cDNA序列中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CAT盒序列。
(3)AOX1为甲醇氧化酶基因的启动子,只能在以甲醇为唯一碳源的环境下正常发挥作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β)与结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某研发团队关于制备抗hCGβ疫苗的方案如下图所示。
注:甲序列指导合成的信号肽能引导后续合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
①为防止目的基因与质粒的自身环化并保证连接的方向性,可在如图所示hCGβ基因左右两端分别添加______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②hCGβ基因需要与甲序列一起构建形成融合基因,这有利于______。选用AOX1作为hCGβ基因启动子的优势是______。
③阶段Ⅱ是为了______,阶段Ⅳ培养基中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添加组氨酸。阶段V进行检测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答案】(1)①. RNA聚合 ②. 磷酸二酯键
(2)①. 逆转录 ②. 不含有
(3)①. XhⅠ、MumⅠ ②. hCGβ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继续合成、再加工 ③. 可以通过控制培养液中以甲醇作为唯一碳源,进而控制hCGβ基因的表达 ④. 实现重组DNA(或环化质粒)的大量扩增 ⑤. 不需要 ⑥. 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1)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RNA聚合酶能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2)提取该基因转录得到的mRNA,经逆转录过程可得到cDNA。该cDNA序列中不含有CAT盒序列,因为CAT盒存在于启动子区,不属于基因转录序列。
(3)①为防止目的基因与质粒的自身环化并保证连接的方向性,可在hCGβ基因左右两端分别添加限制酶的识别序列。根据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酶切位点,SmaⅠ酶切会破坏目的基因,EcRⅠ酶切会破坏质粒上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标记基因),SalⅠ酶切会破坏质粒上的组氨酸合成酶基因,XmaⅠ识别序列与SmaⅠ识别序列相同,也会破坏目的基因。因此,应选择XhⅠ和MumⅠ。
②甲序列指导合成的信号肽能引导后续合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腔,因此hCGβ基因与甲序列一起构建形成融合基因后有利于hCGβ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继续合成、再加工。AOX1为甲醇氧化酶基因的启动子,其只能在以甲醇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正常表达,选用AOX1作为hCGβ基因启动子的优势是可以通过控制培养液中以甲醇作为唯一碳源,进而控制hCGβ基因的表达。
③阶段Ⅱ是为了实现重组DNA(或环化质粒)大量扩增。由于环化质粒中含有组氨酸合成酶基因,因此为筛选导入重组质粒的酵母菌,培养基中不需要再加入组氨酸。阶段Ⅴ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进行检测,其原理为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
加入物(mL)
测定管
标准管
空白管
血清(以上各实验组获得)
0.02
0
0
葡萄糖标准应用液
0
①
②
蒸馏水
0
0
③
酶酚混合试剂
2.0
2.0
2.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河南省金科新未来高二5月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河南省河南省金科新未来高二5月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河南省河南省金科新未来高二5月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