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全国卷专用)第1页
    (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全国卷专用)第2页
    (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全国卷专用)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全国卷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全国卷专用),共28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 错选均不得分)
    1.乳酸菌是人体肠道内重要的益生菌。乳酸菌发酵能产生有机酸、酸菌素(一类多肽类物质)和多种酶系,进而抑制肠道内腐败菌和其他病原体的生长,改善肠道功能。下列有关乳酸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用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乳酸菌具有明显的核仁
    C.乳酸菌合成多种酶系的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与形成
    D.酸菌素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
    【答案】C
    【分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常见的原核生物有蓝细菌、细菌、放线菌等。
    【详解】A、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乳酸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核仁,B错误;
    C、乳酸菌合成多种酶系的过程存在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都有氢键的断裂与形成,C正确;
    D、乳酸菌为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错误。
    故选C。
    2.阿胶原产于山东,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阿胶的滋补作用主要体现为: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再生和增强免疫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阿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可能是必需氨基酸
    B.驴皮细胞的脂肪含量较低,其主要储能物质是葡萄糖
    C.中药三宝”具有滋补作用的原因是含有对人体有益的Zn、Fe、Ca等微量元素
    D.食用驴皮熬成的阿胶能减少人体对糖类的摄入,因为阿胶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
    【答案】A
    【分析】Ca不是微量元素,而是人体的大量元素;阿胶的主要成分是驴皮,驴皮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详解】A、阿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阿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物质可能是必需氨基酸,A正确;
    B、驴皮细胞的脂肪含量较低,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B错误;
    C、药物的滋补作用主要是因含有人体必需的一些化学物质,如微量元素、必需氨基酸等,但Ca 属于大量元素,C错误;
    D、动物细胞中没有纤维素,阿胶不含有纤维素,纤维素在植物细胞中含有,D错误。
    故选A。
    3.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不直接参与生化反应
    B.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
    C.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
    D.无机盐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对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答案】D
    【分析】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为结合水;绝大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流动,为自由水,参与细胞中各种代谢活动。
    细胞中的无机盐含量比较少,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很多无机盐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参与细胞中各种生命活动,当某些无机盐含量过多或过少时,生物体可能出现相应病症。
    【详解】A、自由水是生化反应的介质,有些水还直接作为反应物参与生物化学反应,如有氧呼吸,A错误;
    B、结合水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主要存在形式是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成为生物体的构成成分,而液泡中的水属于自由水,B错误;
    CD、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能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也能参与有机物的合成,如Mg2+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C错误、D正确。
    故选D。
    4.从某些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可以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手术后过一段时间,这种缝合线就可以被人体组织吸收,从而避免拆线的痛苦。下列关于胶原蛋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核糖体上合成胶原蛋白时,产生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B.人体内的胶原蛋白与食物中的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相同
    C.胶原蛋白的组成单体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就具有了生物活性
    D.高温加热后的胶原蛋白遇双缩脲试剂不会发生颜色反应
    【答案】A
    【分析】胶原蛋白是动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属于大分子化合物,经人体消化分解成小分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胶原蛋白的组成单体是氨基酸,在核糖体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没有生物活性,多肽经加工折叠成具有一定空间的蛋白质才有活性。
    【详解】A、在核糖体上合成胶原蛋白时,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分子氨基酸的羧基脱去一分子水形成肽键,产生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A正确;
    B、不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不同,人体内的胶原蛋白与食物中的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不同,B错误;
    C、氨基酸在核糖体上经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具有生物活性,C错误;
    D、高温加热的胶原蛋白空间结构变得伸展,但肽键未断裂,因此遇双缩脲试剂依然有颜色反应,D错误。
    故选A。
    5.下列有关“基本骨架”或“骨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中的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B.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C.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骨架
    D.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
    【答案】A
    【分析】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基本骨架;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它对于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详解】A.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A错误;
    B. 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B正确;
    C.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C正确;
    D. 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D正确。
    故选A。
    6.将红苋菜成熟的叶肉细胞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蔗糖溶液的浓度。假设该过程中细胞与外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蔗糖溶液浓度降低,则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
    B.若蔗糖溶液浓度不变,则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
    C.若蔗糖溶液浓度升高,则水分交换前,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D.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
    【答案】D
    【分析】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和现象: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的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形态不变(处于动态平衡)。
    【详解】A、若蔗糖溶液浓度降低,则细胞内水分子进入到蔗糖溶液中,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A正确;
    B、若蔗糖溶液浓度不变,则细胞的吸水量等于失水量,净吸水量为零,B正确;
    C、若蔗糖溶液浓度升高,则蔗糖溶液中水分子进入到细胞内,水分交换前,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C正确;
    D、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也可能为质壁分离后复原,细胞液浓度不一定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D错误。
    故选D。
    7.溶酶体膜上的H+载体蛋白和Cl-/H+转运蛋白都能运输H+,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严重时可导致溶酶体破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H+载体蛋白失活可引起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
    C.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
    D.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活性增强
    【答案】D
    【分析】1. 被动运输:简单来说就是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是最简单的跨膜运输方式,不需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氧气,二氧化碳,脂肪,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如:氨基酸,核苷酸,特例主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如:矿物质离子,葡萄糖进出除红细胞外的其他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大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需能量。
    【详解】A、Cl-/H+转运蛋白在H+浓度梯度驱动下,运出H+的同时把Cl-逆浓度梯度运入溶酶体,说明H+浓度为溶酶体内较高,因此H+进入溶酶体为逆浓度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B、溶酶体内H+浓度由H+载体蛋白维持,若载体蛋白失活,溶酶体内pH改变导致溶酶体酶活性降低,进而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B正确;
    C、Cl-/H+转运蛋白缺失突变体的细胞中,因Cl-转运受阻导致溶酶体内的吞噬物积累,该突变体的细胞中损伤和衰老的细胞器无法得到及时清除,C正确;
    D、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与溶酶体内不同,溶酶体破裂后,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的水解酶可能失活,D错误。
    故选D。
    8.下列实验中,操作不当与导致的实验现象不符的是( )
    A.AB.BC.CD.D
    【答案】D
    【分析】斐林试剂用于检测还原糖,使用方法: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现配现用、水浴加热,实验现象为出现砖红色沉淀。
    【详解】A、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才能生成砖红色沉淀,故鉴定苹果汁中还原糖时,加入斐林试剂后未水浴加热,会导致不出现砖红色沉淀,A正确;
    B、层析液是由有机溶剂组成,分离菠菜叶中色素时,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滤纸条上无清晰色素带,B正确;
    C、制作泡菜用到的菌种为乳酸菌,乳酸菌为异养厌氧型细菌,操作时需要消毒和密封处理,若制作泡菜时,消毒不到位,未密封,则会导致泡菜坛内有杂菌污染,影响泡菜的成功制作,C正确;
    D、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解离时间过短,会导致显微镜下细胞重叠;而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漂洗时间过短会影响染色体的着色,D错误。
    故选D。
    9.下列关于研究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及特性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主要通过改变淀粉酶的氨基酸组成,导致酶变性失活
    B.稀释100万倍的淀粉酶仍有催化能力,是因为酶的作用具高效性
    C.淀粉酶在一定pH范围内起作用,酶活性随pH升高而不断升高
    D.若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会加快淀粉的水解速率
    【答案】B
    【分析】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少部分酶的本质是RNA,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详解】A、 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不会改变淀粉酶的氨基酸组成,也不会导致酶变性失活,A错误;
    B、 酶具有高效性,故稀释100万倍的淀粉酶仍有催化能力,B正确;
    C、 酶活性的发挥需要适宜条件,在一定pH范围内,随着pH升高,酶活性升高,超过最适pH后,随pH增加,酶活性降低甚至失活,C错误;
    D、 淀粉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若在淀粉和淀粉酶混合液中加入蛋白酶,会将淀粉酶水解,则淀粉的水解速率会变慢,D错误。
    故选B。
    10.某些蛋白质在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可在特定氨基酸位点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参与细胞信号传递,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些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体现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B.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不影响细胞信号传递
    C.作为能量“通货”的ATP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
    D.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受温度的影响
    【答案】B
    【分析】分析图形,在信号的刺激下,蛋白激酶催化ATP将蛋白质磷酸化,形成ADP和磷酸化的蛋白质,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蛋白磷酸酶又能催化磷酸化的蛋白质上的磷酸基团脱落,形成去磷酸化的蛋白质,从而使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恢复。
    【详解】A、通过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来实现细胞信号的传递,体现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A正确;
    B、如果这些蛋白质特定磷酸化位点的氨基酸缺失,将会使该位点无法磷酸化,进而影响细胞信号的传递,B错误;
    C、根据题干信息:进行细胞信息传递的蛋白质需要磷酸化才能起作用,而ATP为其提供了磷酸基团和能量,从而参与细胞信号传递,C正确;
    D、温度会影响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的活性,进而影响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反应,D正确。
    故选B。
    11.在锥形瓶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活化的酵母菌,密闭瓶口,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用传感器分别测定O2和CO2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实验过程中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B.实验进行到100s时,酵母菌O2的消耗量等于CO2的释放量
    C.实验进行到200s时,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大于有氧呼吸消耗的
    D.500s后,锥形瓶中的O2和CO2的量维持稳定与葡萄糖含量有关
    【答案】B
    【分析】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详解】A、该瓶口是密闭的,开始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随着氧气逐渐减少,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进行,A正确;
    B、据图分析,100s时,该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酵母菌O2的消耗量为1.0mg·L-1,CO2的释放量为10mg·L-1,O2的消耗量不等于CO2的释放量,B错误;
    C、实验进行到200s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从图中曲线可知,CO2的释放量为15mg·L-1,O2的消耗量大约为0.75左右,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为15-0.75=14.25mg·L-1,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为0.75mg·L-1,所以酵母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大于有氧呼吸消耗的,C正确;
    D、据图可知,400s之后,密闭容器中O2和CO2的含量基本不变,说明400s时葡萄糖可能消耗完,不再进行细胞呼吸,所以500s后,锥形瓶中的O2和CO2的量维持稳定与葡萄糖含量有关,D项正确。
    故选B。
    12.农谚有云:"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意思是说,在开始种植前,要对土壤施用底肥,才能保证种子萌芽;发芽后,对土壤进行适度追肥,会使庄稼茁壮成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植前施底肥能为种子的萌发提供无机盐
    B.苗期增施有机肥能提高CO2浓度,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C.适当浇水能使有机物溶于水中并被农作物直接吸收
    D.施肥后松土有利于肥料中的无机物被根系吸收和利用
    【答案】C
    【分析】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环保的一个重要措施。要做到因土施磷、看地定量;根据各类作物需肥要求,合理施用;掌握关键、适期施氮;深施肥料、保肥增效;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
    【详解】A、农作物生长时要施底肥,主要是为了给植物生长提供无机盐,A正确;
    B、苗期使用有机肥能增加二氧化碳浓度,进而通过提高暗反应速率而提高光合速率,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B正确;
    C、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适当浇水是因为肥料中的矿质元素需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农作物根系吸收,C错误;
    D、施肥后松土有利于植物根系的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能量,利于肥料中的无机物被根系吸收和利用,D正确。
    故选C。
    13.某种干细胞中,进入细胞核的蛋白APOE可作用于细胞核骨架和异染色质蛋白,诱导这些蛋白发生自噬性降解,影响异染色质上的基因的表达,促进该种干细胞的衰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核中的APOE可改变细胞核的形态
    B.敲除APOE基因可延缓该种干细胞的衰老
    C.异染色质蛋白在细胞核内发生自噬性降解
    D.异染色质蛋白的自噬性降解产物可被再利用
    【答案】C
    【分析】1、异染色质是指在细胞周期中具有固缩特性的染色体。
    2、细胞自噬是细胞通过溶酶体(如动物)或液泡(如植物、酵母菌)降解自身组分以达到维持细胞内正常生理活动及稳态的一种细胞代谢过程。
    【详解】A、由“蛋白APOE可作用于细胞核骨架”可知APOE可改变细胞核的形态,A正确;
    B、蛋白APOE可促进该种干细胞的衰老,所以敲除APOE基因可延缓该种干细胞的衰老,B正确;
    C、自噬是在溶酶体(如动物)或液泡(如植物、酵母菌)中进行,不在细胞核内,C错误;
    D、异染色质蛋白的自噬性降解产物是氨基酸,可被再利用,D正确。
    故选C。
    14.雌性蝗虫体细胞有两条性染色体,为XX型,雄性蝗虫体细胞仅有一条性染色体,为XO型。关于基因型为AaXRO的蝗虫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仅有一条性染色体
    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数为1条或0条
    C.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有两种基因型
    D.该蝗虫可产生4种精子,其基因型为AO、aO、AXR、aXR
    【答案】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结合题意可知,雄性蝗虫体内只有一条X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离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此时雄性蝗虫细胞中仅有一条X染色体,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雄蝗虫的性染色体为X和O,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只有1个含有X染色体,即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数为1条或0条,B正确;
    C、该蝗虫基因型为AaXRO,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若不考虑变异,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2个次级精母细胞,两种基因型,但该个体有多个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有四种基因型,C错误;
    D、该蝗虫基因型为AaXRO,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该个体产生的精子类型为AO、aO、AXR、aXR,D正确。
    故选C。
    15.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关于DN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才是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
    B.DNA是双螺旋结构,每个DNA分子含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的基础
    D.DNA复制开始时,解旋酶将DNA的双链解开,不需要能量的驱动
    【答案】C
    【分析】1、细胞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都同时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遗传物质是DNA;而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环状DNA无游离的磷酸基团,B错误;
    C、DNA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的基础,C正确;
    D、DNA复制时,解旋需要解旋酶打开双链,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C。
    16.大肠杆菌核糖体蛋白与rRNA分子亲和力较强,二者组装成核糖体。当细胞中缺乏足够的rRNA分子时,核糖体蛋白可通过结合到自身mRNA分子上的核糖体结合位点而产生翻译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核糖体蛋白的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细胞中有足够的rRNA分子时,核糖体蛋白通常不会结合自身mRNA分子
    C.核糖体蛋白对自身mRNA翻译的抑制维持了RNA和核糖体蛋白数量上的平衡
    D.编码该核糖体蛋白的基因转录完成后,mRNA才能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
    【答案】D
    【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的条件:模板(DNA的一条链)、原料(核糖核苷酸)、酶(RNA聚合酶)和能量;翻译过程的条件: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酶、tRNA和能量。
    【详解】A、一个核糖体蛋白的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以提高翻译效率,A正确;
    B、细胞中有足够的rRNA分子时,核糖体蛋白通常不会结合自身mRNA分子,与rRNA分子结合,二者组装成核糖体,B正确;
    C、当细胞中缺乏足够的rRNA分子时,核糖体蛋白只能结合到自身mRNA分子上,导致蛋白质合成停止,核糖体蛋白对自身mRNA翻译的抑制维持了rRNA和核糖体蛋白数量上的平衡,C正确;
    D、大肠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转录形成的mRNA在转录未结束时即和核糖体结合,开始翻译过程,D错误。
    故选D。
    17.下面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
    B.基因重组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型,从而改变后代的性状组合
    C.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导致子代性状分离原因是基因重组
    D.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B
    【分析】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两种类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互换)。
    【详解】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但不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A错误;
    B、基因重组能产生多种基因型,进而产生多种表现型,从而改变后代的性状组合,B正确;
    C、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因等位基因分离导致子代性状的分离,不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
    故选B。
    18.下列关于变异与遗传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致病基因携带者不一定为遗传病患者,但遗传病患者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B.红绿色盲、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是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的疾病
    C.除同卵双胞胎外,几乎没有两个人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因为双亲在产生配子时会发生基因重组
    D.染色体结构改变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答案】A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致病基因携带者不一定为患者,如隐性遗传病的携带者表现正常;遗传病患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不携带致病基因,A错误;
    B、红绿色盲、囊性纤维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都属于单基因遗传病,都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B正确;
    C、因为双亲在产生配子时会发生基因重组,所以除同卵双胞胎外,世上没有两个人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C正确;
    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性状的变异,D正确。
    故选A。
    19.三刺鱼根据栖息环境可分为湖泊型和溪流型。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让湖泊型和溪流型三刺鱼进行几代杂交,形成一个实验种群。之后将上述实验种群的幼鱼放生到一条没有三刺鱼的天然溪流中。一年后,他们将这条溪流中的三刺鱼重新捕捞上来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溪流型标志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了约2.5%,而湖泊型标志基因的基因频率则减少了。对上述材料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鱼不属于同一物种,两个物种存在竞争关系
    B.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导致基因频率改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湖泊型和溪流型的标志基因组成了三刺鱼的基因库
    【答案】C
    【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定向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的形成的标志,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详解】A、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鱼能杂交产生一个种群,属于同一物种,A错误;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变异,但是变异是不定向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种群发生进化,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多数是导致适应性多样性,C正确;
    D、基因库是种群中的全部基因,标志基因只是一部分,D错误。
    故选C。
    20.下列与动物体内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
    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
    【答案】A
    【详解】NaCl中Na+和Cl﹣都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A错误;
    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K+有关,B正确;
    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Na+大量内流,C正确;
    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D正确。
    【点睛】1.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曲线与离子的运输
    (1)a点之前——静息电位: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主要表现为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2)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神经细胞受刺激时,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
    (3)ce段——静息电位的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大量外流,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后,K+通道关闭。
    (4)ef段——一次兴奋完成后,钠钾泵将流入的Na+泵出膜外,将流出的K+泵入膜内,以维持细胞外Na+浓度高和细胞内K+浓度高的状态,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2.应用方法技巧——分析曲线变化时应结合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及过程,图示如下:
    21.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中合成,胰高血糖素在胰岛A细胞中合成
    B.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不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
    C.胰岛素激活胰岛素受体后,葡萄糖通过胰岛素受体进入细胞内
    D.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答案】C
    【分析】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其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详解】A、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A正确;
    B、降血糖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升血糖激素有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B正确;
    C、胰岛素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进入细胞内,C错误;
    D、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都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D正确。
    故选C。
    22.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其体温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环境中,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
    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
    C.寒冷环境中,正常人体产热速率往往大于散热速率
    D.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收缩以增加产热
    【答案】C
    【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寒冷环境中既有下丘脑参与的神经调节,也有甲状腺激素参与的体液调节,故体温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A正确;
    B、寒冷刺激下,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以减少散热,进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B正确;
    C、寒冷刺激下,正常人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即机体的体产热速率等于散热速率,C错误;
    D、寒冷刺激下,骨骼肌不自主地收缩可以增加产热,进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C。
    23.下丘脑是人脑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自稳态调节的中枢,图为人体中下丘脑控制激素分泌的三种常见的途径,下列关于激素ABCD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种激素空间结构相同B.激素CD都由垂体合成、释放
    C.激素BC可作用于同一靶细胞D.四种激素都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
    【答案】D
    【分析】途径①是通过神经调节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途径②是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使其分泌激素C,途径③是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分泌激素释放到垂体内,由垂体释放到血液中。
    【详解】A、激素A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激素C的分泌受下丘脑分泌激素B的调节,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或促性腺激素,激素B是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激素D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四种激素的功能不同,其空间结构不相同,A错误;
    B、激素D是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并分泌的,B错误;
    C、激素B作用的靶细胞为垂体,激素C可作用于甲状腺或性腺,因此激素B、C作用的靶细胞不同,C错误;
    D、四种激素的本质都是蛋白质,都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的,D正确。
    故选D。
    24.下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和体液免疫过程
    B.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答案】D
    【分析】据图分析,细胞①是T细胞,细胞②是B细胞,细胞③是记忆B细胞,细胞④是浆细胞。
    【详解】A、根据图中分泌的抗体可知,过敏反应参与的是体液免疫,A错误;
    B、细胞①是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②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错误;
    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是B细胞分化出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C错误;
    D、由图可知,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过敏症状,则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D正确。
    故选D。
    25.烟草是以叶片为产品的经济作物。当烟草长出足够叶片时打顶(摘去顶部花蕾)是常规田间管理措施,但打顶后侧芽会萌动生长,消耗营养,需要多次人工抹芽(摘除侧芽)以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该措施费时费力。可以采取打顶后涂抹生长素的方法替代人工抹芽。科研人员探究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对烟草上部叶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
    B.打顶后的抹芽措施不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
    C.打顶涂抹生长素能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
    D.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
    【答案】B
    【分析】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典型实例就是顶端优势,顶端优势就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2、分析图示: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后烟草上部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大于打顶后不涂抹生长素的处理组。
    【详解】A、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生长素涂抹处为形态学上端,因此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 ,A正确;
    B、由题意可知,打顶后的抹芽措施是为了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因此该措施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B错误;
    C、由题意可知,打顶涂抹生长素能抑制侧芽萌动,相当于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C正确;
    D、由题意和图示可知,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D正确。
    故选B。
    26.下列哪一组说法不是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共同特点( )
    A.都是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都受环境的影响
    B.都可以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
    C.都是由专门的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产生
    D.都与靶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
    【答案】C
    【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自身合成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动物激素是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对动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详解】A、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一样,都是基因在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都受环境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
    B、动、植物激素都是由细胞分泌到细胞外,运输到靶细胞发挥作用的,B不符合题意;
    C、植物激素由一定部位产生,但没有专门的腺体或内分泌细胞,C符合题意;
    D、动植物激素都是与特定的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调节靶细胞的代谢,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7.图1如图甲是某种农业害虫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的改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另一个种群中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不考虑迁入、迁出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t1~t2时期与图2中b~d时期种群年龄结构都是增长型
    B.图1中为有效防治此农业害虫,应在种群增长速率为t2时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C.由图1可知此农业害虫迁入这个新环境后是以“S”型曲线增长
    D.此农业害虫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将一直保持相对不变
    【答案】A
    【分析】分析图1:图1为某种农业害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先增加后减少为0,对应于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
    分析图2:图2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当λ>1,种群数量逐渐增多;当λ=1时,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当λ<1时,种群数量逐渐减少。
    【详解】A、图1中t1~t2时期,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逐渐增大,且大于0,说明种群数量增长,因此该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图2中b~c时期,λ<1,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因此该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A错误;
    B、图1中为有效防治此农业害虫,t2点对应的K/2,对应的增长速率最快应在种群增长速率为t2时控制种群密度,B正确;
    C、图1为某种农业害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先增加后减少为0,对应于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C正确;
    D、此农业害虫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群数量将一直保持相对不变,D正确。
    故选A。
    28.一小组参加了某草地群落中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土壤取样器在1m2内插入距地表0~25cm的表层土壤中取出土样
    B.体型较小的动物使用干漏斗分离法进行分离
    C.体型较大的动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计数
    D.经过种类和数量的计数可反映出该群落物种的丰富度
    【答案】B
    【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原理: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在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详解】A、将土壤取样器插入距地表0~25cm的表层土壤中,取出土样,但取样面积不一定是1m2,A错误;
    BC、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计数,土壤动物分离时,体型较大的动物直接用镊子夹出来,小型动物需借助实验室的仪器和常用药品将其分离出来,如体型较小的动物使用干漏斗分离法进行分离,B正确,C错误;
    D、通过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可以反映不同群落中土壤动物物种数目的多少,D错误。
    故选B。
    29.赛达伯格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c表示呼吸散失热能的量,d、e、f为相应营养级的同化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e大于a/d
    B.e/d的传递效率大于f/e
    C.流经该生产者的能量中大约有10%流向某种草鱼
    D.次级消费者的粪不属于总次级生产量的一部分
    【答案】A
    【分析】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另一部分则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这样,能量就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详解】A、初级消费者中有一部分生物是恒温动物,用于维持体温散热多,b/e大于a/d,A正确;
    B、纤维素难以消化,一般e/d的传递效率小于f/e,B错误;
    C、流经该生产者的能量中大约有10%~20%流向下一营养级,草鱼只是第二营养级的一个种群,C错误;
    D、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属于总次级生产量,D错误。
    故选A。
    3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的渠道复杂程度有关
    B.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动植物园、种子库和精子库
    C.保护湿地的蓄洪防旱功能,属于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退耕还林能够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答案】C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详解】A、生态系统中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
    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方法是就地保护,建立动植物园、种子库和精子库等不属于就地保护,B错误;
    C、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湿地的蓄洪防旱功能属于生态系统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
    D、退耕还林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其恢复力稳定性降低,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海南是我国火龙果的主要种植区之一、由于火龙果是长日照植物,冬季日照时间不足导致其不能正常开花,在生产实践中需要夜间补光,使火龙果提前开花,提早上市。某团队研究了同一光照强度下,不同补光光源和补光时间对火龙果成花的影响,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时,火龙果植株能同时吸收红光和蓝光的光合色素是 ;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获得的4条色素带中,以滤液细线为基准,按照自下而上的次序,该光合色素的色素带位于第 条。
    (2)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三种补光光源中最佳的是 ,该光源的最佳补光时间是 小时/天,判断该光源是最佳补光光源的依据是 。
    (3)现有可促进火龙果增产的三种不同光照强度的白色光源,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成花诱导完成后提高火龙果产量的最适光照强度(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
    (1) 叶绿素(或叶绿素a和叶绿素b) 一和二
    (2) 红光+蓝光(2分) 6 不同的补光时间条件下,红光+蓝光光源组平均花朵数均最多(2分)
    (3) 三组长势相同,成花诱导完成的火龙果植株,经不同光照强度的白光处理相同时间到果实成熟时(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分别测量不同组火龙果产量,产量最高的组的光线对应最适光线强度(3分)
    【分析】1、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原理为,不同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分离后获得4条色素带,由下到上分别为叶绿素b(黄绿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黄素(黄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统称为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统称为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分析题图,补光时间为6小时/天,且红光+蓝光组平均花朵数最多,即在此条件下最有利于火龙果成花。
    【详解】(1)火龙果植株能同时吸收红光和蓝光的光合色素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二者统称为叶绿素。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获得的4条色素带中,以滤液细线为基准,按照自下而上的次序,该光合色素的色素带位于第一条和第二条。
    (2)根据实验结果,三种补光光源中最佳的是红光+蓝光,因为在不同补光时间条件下,红光+蓝光组平均花朵数都最多,该光源的补光时间是6小时/天时,平均花朵数最多,所以最佳补光时间是6小时/天。
    (3)本实验要求对三种不同光照强度的白色光源,探究成花诱导完成后提高火龙果产量的最适光照强度,所以将生长状况相同的火龙果分三组,成花诱导完成后,经不同光照强度的白光处理相同时间到果实成熟时(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分别测量不同组火龙果产量,产量最高的组的光线对应最适光线强度。
    32.(8分)人体的生物钟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它对调节激素水平、睡眠需求等具有重要作用,其调控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雄激素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多种细胞,但只在靶细胞中发挥作用,原因是 。
    (2)褪黑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夜晚分泌量是白天的5-10倍,能使人入睡时间明显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由图中信息可知,光周期信号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属于 调节。很多人长期熬夜玩手机,造成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下降,推测其原因是 。
    (3)研究表明,褪黑素能使淋巴细胞合成和释放某些免疫因子,使淋巴细胞数量增加,这说明长期熬夜玩手机会导致 。某些鸟兽感受长日照后,性激素分泌量将 。
    【答案】(8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 雄激素属于脂类物质,只有靶细胞中存在雄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2) 神经(1分) 熬夜时手机光线延长了光信号对视网膜的刺激,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睡眠
    (3) 免疫能力下降 增加(1分)
    【分析】1、分析图解:光周暗信号通过视网膜及松果体途径对生物钟的调控,该调控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为:视网膜为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视交叉上核 (或SCN) 为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松果体为效应器。
    2、图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能够通过体液运输反作用于下丘脑。
    【详解】(1)雄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属于脂质),固醇是亲脂物质,因此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只在靶细胞中发挥作用是由于只有靶细胞中存在雄激素的(特异性)受体。
    (2)光周期信号刺激视网膜,通过传入神经将信息传递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下丘脑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到松果体,引起松果体分泌褪黑素,光周期信号影响褪黑素的分泌属于神经调节。褪黑素晚上分泌多,白天分泌少,熬夜玩手机时,手机光线延长了光信号对视网膜的刺激,抑制了褪黑素的分泌,进而造成睡眠时间和质量下降。
    (3)褪黑素能使淋巴细胞合成并释放某些免疫因子,使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免疫能力增强,而长期熬夜玩手机会导致褪黑素的分泌减少,进而导致人免疫力下降。某些鸟兽感受长日照,会使褪黑素分泌减少,使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作用性腺,使性激素分泌增加。
    33.(10分)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者将20个人工淡水池塘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保持环境温度,实验组始终比对照组高4℃(利用温控装置),并从附近淡水栖息地搜集水生生物投入池塘。连续多年观测发现,池塘逐渐形成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组成的群落。第15年时,池塘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物量(单位体积水体中生物体的质量)的检测结果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池塘生物群落区别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为 ,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发生了 演替。
    (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其种群数量将呈 型增长,若该生物种群密度在较长时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 。
    (3)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温导致该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
    (4)碳在池塘生物群落中主要以 的形式传递,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 (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群落的物种组成(2分) 次生
    (2)“S” 环境容纳量
    (3)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 (2分)
    (4)含碳有机物 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2分)
    【分析】1、分析柱形图,实验组温度比对照组温度高4℃,实验组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均低于对照组。
    2、碳循环:
    (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2)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3)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进入无机环境;
    (4)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面积减少等。
    【详解】(1)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池塘生物群落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中,由于原有的土壤条件等都有保留,所以该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
    (2)某种水生生物被投入池塘后,由于池塘空间和资源有限,其种群数量增长会呈“S”型曲线增长。当该种群密度处于较长期的相对稳定阶段,表明其种群数量已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3)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除了自身呼吸消耗和被下一营养级同化以外,还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升高温度可能会导致每一营养级生物自身呼吸消耗增加,分解者分解作用加快,从而导致生态系统总生物量降低。
    (4)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大气中的CO2能够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所以具有全球性。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群落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特征,理解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识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具体过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34.(12分)果蝇生活史短、易饲养、繁殖快,是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果蝇的眼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a位于X染色体上,让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果蝇,让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F2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2:1,F2性状表现及比例是红眼:粉红眼:白眼=9:3:4。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纯合粉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
    (2)F₂中粉红眼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3)已知果蝇的长翅与残翅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以多只纯合野生型长翅雌果蝇与一只突变残翅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探究此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实验思路: 。
    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 ,则长翅对残翅为显性;
    若 ,则残翅对长翅为显性。
    【答案】(12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bbXAXA、BBXaY
    (2).粉红眼雌果蝇:粉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4:3:1(或粉红眼:白眼=7:1)
    (3).让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杂交得F₁,观察并统计F₁的表型 (3分 )
    F₁均为长翅果蝇
    F₁均为残翅果蝇或F₁既有残翅果蝇又有长翅果蝇(3分)
    【分析】1、果蝇具有饲养管理容易、繁殖周期短、染色体数目少便于分析、有较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优点,常常被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2、伴性遗传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1)F2性状表现及比例是红眼:粉红眼:白眼=9:3:4,是9∶3∶3∶1的变形,说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B、b和A、a一样位于X染色体上,F₂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不会出现9:3:4,因此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通过F₁全为红眼和F₂后代比例可以判断,亲本基因型为bbXAXA和BBXaY,F₁为BbXAXa和BbXAY,只有当基因b和A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粉红眼。
    (2)若F₂中粉红眼雌果蝇(1/2bbXAXA、1/2bbXAXa)、雄果蝇(bbXAY)自由交配,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粉红眼雌果蝇(3/8bbXAXA、1/8bbXAXa):粉红眼雄果蝇(3/8bbXAY):白眼雄果蝇(1/8bbXaY)=4:3:1。
    (3)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探究果蝇的长翅与残翅的显隐性关系,实验材料是多只纯合野生型长翅雌果蝇与一只突变残翅雄果蝇,故实验思路:让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杂交获得F₁,观察F₁的表型。
    由于已知该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预期结果及结论:若F₁均为长翅果蝇,则长翅为显性性状;若F₁均为残翅果蝇或F₁中既有残翅果蝇又有长翅果蝇,则残翅为显性性状。
    35.奶酪是中国西北的蒙古族、哈萨克族等游牧民族的传统食品,在内蒙古称为奶豆腐,如图是天然奶酪的简要制作过程,其中凝乳是指凝固的牛奶,酸性物质一般都可以使牛奶变性凝固。某牛奶厂从自然发酵的凝乳中筛选具有优良发酵性能的微生物菌种。请据此回答问题:
    (1)由奶酪制作过程可推测,儿童食用天然奶酪比牛奶更容易消化吸收,请分析原因 。加热压缩过程可以去除凝乳中多余的 ,有利于奶酪的硬化和保存。
    (2)为了保证奶酪的品质和营养,牛奶在发酵之前应该进行消毒处理,请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法( )
    A.100℃处理30minB.62~65℃处理30minC.80~90℃处理30s~1min
    (3)这一株优良菌株分离纯化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 法和 法。纯化培养时通常需要将接种培养基与未接种培养基同时培养,原因是 。纯化培养后,需将菌种临时保藏,可采取的保藏方法是 。
    (4)最终筛选出的菌种还需要进行产酸能力的测定,已知固体培养基会因为添加碳酸钙而呈乳白色,碳酸钙会被酸性物质反应形成透明圈,则此种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 培养基,观测的指标是 。
    【答案】(1) 由制作过程可知,奶酪制作过程中经过了微生物发酵,将牛奶中蛋白质分解或变性处理,都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水分
    (2)BC
    (3) 平板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检测培养基的制备是否合格,以保证培养基上的菌落均来自培养液(确定培养基灭菌处理合格,没有杂菌污染) 接种至固体斜面培养基,在合适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条件下培养
    (4) 鉴别 透明圈的大小
    【分析】奶酪是以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形成凝乳,利于消化。酸性物质一般都可以使牛奶变性凝固,小牛的胃中有一种称为凝乳酶的物质也可以将牛奶凝固成凝乳利于消化。
    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归纳为碳源、氨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根据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等;根据用途分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详解】(1)由制作过程可知,奶酪制作过程中牛奶经过了微生物发酵,将牛奶中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或变性处理,都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加热压缩过程去除水分,水分减少,奶酪的硬度加大,不利于微生物生长,有利于储存。
    (2)煮沸消毒法是在100℃煮沸5~6分钟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但对于牛奶这些不耐高温的液体,使用巴氏消毒法,在75~90℃中保温15秒,不仅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还可以使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A错误,BC正确。
    故选BC。
    (3)为检测培养基的制备是否合格,以保证培养基上的菌落均来自培养液,在纯化培养时通常需要将接种培养基与未接种培养基同时培养:若空白培养基上出现菌种,则证明培养基被污染。
    菌种临时保存的方法为:接种至固体斜面培养基,在合适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条件下培养。
    (4)因CaCO3可与产酸菌产生的酸反应,产酸菌周围的CaCO3与酸反应后产生无色物质,形成透明圈,故可利用此原理利用CaCO3筛选出产酸菌。此种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鉴别培养基,可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判断菌种的产酸能力。
    36.为研制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某同学以小鼠甲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前必须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该处理的目的是 。
    (2)写出以小鼠甲的脾脏为材料制备单细胞悬液的主要实验步骤: 。
    (3)为了得到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筛选。图中筛选1所采用的培养基属于 ,使用该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的结果是 。图中筛选2含多次筛选,筛选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 。
    (4)若要使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有 (答出2点即可)。
    【答案】
    (1). 诱导小鼠甲产生能够分泌抗病毒A抗体的B淋巴细胞
    (2). 取小鼠甲脾脏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加入培养液制成单细胞悬液
    (3).选择培养基 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够生存 抗原与抗体的反应具有特异性
    (4).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
    【详解】(1)实验前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是为了诱导小鼠甲产生能够分泌抗病毒A抗体的B淋巴细胞。
    (2)取小鼠的脾脏,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获得单个细胞,加入培养液可以制成单细胞悬液。
    (3)图中筛选1需要用到选择培养基,只有杂交瘤细胞可以存活。筛选2是为了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该过程要用到抗原抗体杂交,故筛选所依据的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
    (4)获得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后,可以在体外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或在小鼠的腹腔中进行培养,使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
    【点睛】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用到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鉴定苹果汁中还原糖时,加入斐林试剂后未水浴加热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B
    分离菠菜叶中色素时,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
    滤纸条上无清晰色素带
    C
    制作泡菜时,消毒不到位,未密封
    泡菜坛内有杂菌污染
    D
    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漂洗时间过短
    显微镜下细胞重叠

    相关试卷

    (新教材单科)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全国卷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新教材单科)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全国卷专用)(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囊泡运输是细胞内重要的运输方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模拟卷01-【赢在高考·模拟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

    这是一份模拟卷01-【赢在高考·模拟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1解析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docx、黄金卷01考试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docx、黄金卷01参考答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模拟卷05-【赢在高考·模拟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模拟卷05-【赢在高考·模拟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江苏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5解析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江苏专用docx、黄金卷05考试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江苏专用docx、黄金卷05参考答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江苏专用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