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贵州专用)
展开这是一份(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贵州专用),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6比15,0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将编码天然蜘蛛丝蛋白的基因导入家蚕,生产出一种特殊的复合纤维蛋白,该复合纤维蛋白的韧性优于天然蚕丝蛋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蛋白与天然蜘蛛丝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
B.加热变性的蛋白质不能恢复原有的结构和性质
C.该蛋白的肽链由氨基酸通过氢键连接而成
D.该蛋白的特定结构决定其韧性优于天然蚕丝蛋白
【答案】C
【分析】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详解】A、该蛋白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与天然蜘蛛丝蛋白的基本单位相同,A正确;
B、加热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变性,结构和性质改变,无法恢复,B正确;
C、该蛋白的肽链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C错误;
D、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功能,该蛋白的特定结构决定其韧性优于天然蚕丝蛋白,D正确。
故选C。
2.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核酸位于病毒粒子的中心,构成了它的核心或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构成病毒粒子的衣壳。有一些较复杂的病毒,在其核衣壳外还有一层囊膜包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病毒在宿主细胞的协助下,以二分裂方式进行增殖
B.人体在日常生活如果感染了病毒引起的疾病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
C.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入人的基因组中,诱发细胞癌变,属于物理致癌因子
D.新形成的成熟的病毒可以类似胞吐的方式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答案】D
【分析】病毒的增殖方式是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详解】A、病毒在宿主细胞的协助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来增殖,不是二分裂方式,A错误;
B、抗生素用来治疗细菌引起的感染,对病毒不起作用,B错误;
C、病毒感染人体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入人的基因组中,诱发细胞癌变,属于生物致癌因子,C错误;
D、新形成的成熟的病毒,由核算和蛋白质构成,是大分子物质,可以类似胞吐的方式从细胞中释放出来,D正确。
故选D。
3.细胞凋亡诱导因子与质膜上受体结合后,激活相关基因使Dnase 酶和 Caspase 酶被激活。Dnase酶能将DNA切割成DNA片段,Caspase 酶能选择性将某些蛋白质切割成不同长度的肽段,从而导致凋亡小体的形成,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过程中不再合成新的蛋白质
B.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不受环境因素影响
C.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吞噬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D.Dnase 酶和限制酶都可以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答案】D
【分析】细胞凋亡过程受基因控制,通过凋亡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它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首先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出凋亡信息,激活细胞中的凋亡基因,执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最后变成小泡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完成分解。
【详解】A、细胞凋亡过程,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将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以及蛋白质的水解,A错误;
B、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受环境影响,如环境中的射线可作为凋亡诱导因子诱导细胞凋亡,B错误;
C、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吞噬的过程与囊泡的形成有关,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错误;
D、由题意可知Dnase酶能切割DNA形成DNA片段,故其作用的是磷酸二酯键,限制酶能切割特定DNA序列中的磷酸二酯键,D正确。
故选D。
4.血液化验是医学诊断的重要参考,通过对患者进行血液分析可以诊断出患者在激素分泌方面的疾病。下表是某患者的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分析数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患者分泌的TSH偏低,是甲状腺激素负反馈调节的结果
B.TSH由下丘脑细胞分泌垂体释放,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细胞
C.该患者可能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为神经兴奋性高且情绪易激动
D.据表格数据推测TRAb能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答案】B
【分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并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而不至于浓度过高。也就是说,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
【详解】A、由表中信息可知:该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对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起到了较强的抑制作用,导致患者分泌的TSH偏低,这是甲状腺激素负反馈调节的结果,A正确;
B、促甲状腺激素(TSH)由垂体分泌释放,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细胞,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具有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作用,该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可能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为神经兴奋性高且情绪易激动,C正确;
D、该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可能是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能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促进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D正确。
故选B。
5.卷发综合征MD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病,患儿通常在3岁内死亡,典型表现为毛发卷曲易断、长骨和颅骨发育异常。下图为患者家系图,基因检测显示Ⅱ4和Ⅱ6号不携带致病基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MD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基因检测是初步诊断MD的唯一手段
C.Ⅲ8和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1/4
D.MD家系中一般不会出现女患者
【答案】D
【分析】Ⅱ3和Ⅱ4正常,生出了Ⅲ9说明该病是隐性病,因Ⅱ4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病。
【详解】A、由Ⅱ6和Ⅱ7生出了Ⅲ10或Ⅱ3和Ⅱ4生出了Ⅲ9说明该病是隐性病,因Ⅱ4和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说明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病,A错误;
B、MD表现为毛发卷曲易断、长骨和颅骨发育异常,可初步诊断,基因检测是产前诊断中比较重要的诊断遗传病方法,B错误;
C、Ⅲ8的基因型是1/2的XAXA或1/2的XAXa,和正常男性XAY婚配,后代患病概率为1/4×1/2=1/8,C错误;
D、MD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家系中一般不会出现女患者,D正确。
故选D。
6.纳洛酮是一种有效的类吗啡拮抗剂,通过与神经递质的受体结合而起作用。科学家从小鼠大脑中提取蛋白质混合物,加入一定量放射性标记的纳洛酮后逐滴加入不同类型的试剂,如下表。将混合液置于特殊介质上用缓冲液冲洗,如果纳洛酮能和蛋白质混合物中的成分结合,则会从介质上检测出稳定的放射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纳洛酮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B.由表可知与纳洛酮竞争受体作用最强的试剂是美沙酮
C.实验中加入缓冲液、非麻醉剂两组的目的是作为对照组
D.实验中麻醉剂与纳洛酮竞争相同位点使实验组放射性降低
【答案】B
【分析】实验中科学家从小鼠大脑中提取蛋白质混合物,同时逐滴加入一定量放射性标记的纳洛酮和不同类型的试剂,将混合液置于特殊介质上用缓冲液冲洗,如果纳洛酮能和蛋白质混合物中的成分结合,则会从介质上检测出稳定的放射性。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实验研究不同麻醉剂对纳洛酮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麻醉剂的种类和有无。比较表中数据可知,加入左啡诺的一组与对照组的试剂浓度相比最低,说明该组中麻醉剂与纳洛酮竞争受体的作用最明显,纳洛酮和蛋白质混合物中的成分结合的最少。
【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纳洛酮是一种有效的类吗啡拮抗剂,通过竞争受体而起作用,因此推导纳洛酮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发挥作用,A正确;
B、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通过与对照组数据比较,加入左啡诺的一组与对照组的试剂浓度相比最低,说明该组中麻醉剂与纳洛酮竞争受体的作用最明显,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麻醉剂对纳洛酮作用的影响,因此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麻醉剂的种类和有无,故实验中加入非麻醉剂和缓冲液的目的是作为对照组,C正确;
D、由于麻醉剂与纳洛酮竞争相同位点,导致纳洛酮与蛋白质混合物中的成分结合减少,故实验组放射性降低,D正确。
故选B。
7.猴头杜鹃为常绿灌木,树高约2~5m,高龄树木树冠郁闭度(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高。为了更好的保护猴头杜鹃,促进其良性发展,科研人员对某自然保护区的猴头杜鹃纯林与猴头杜鹃一长苞铁杉混交林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Ⅰ、Ⅱ为幼树,其他为成龄。
A.猴头杜鹃分布不均匀,最好选择猴头杜鹃分布比较集中的地段作为样地
B.根据表中数据推测,混交林中的猴头杜鹃种群增长率较大
C.对混交林中猴头杜鹃种群生态位的研究属于种群水平的问题
D.适当对高龄级猴头杜鹃植株进行砍伐利于种群的良性发展
【答案】D
【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和种群的死亡率均属于种群水平研究的问题,而种群所占据的位置和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
【详解】A、选择样地时应该做到随机取样,A错误;
B、纯林中的猴头杜鹃种群的成龄猴头杜鹃多于幼树,而混交林中的猴头杜鹃种群的幼树多于成龄树,故纯林中的猴头杜鹃种群的种群增长率较大,B错误;
C、种群所占据的位置,即种群生态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C错误;
D、猴头杜鹃纯林自我更新速度慢,高龄树木树冠郁闭度高,这样会使得低龄树木生长受阻,可以适当对高龄级猴头杜鹃植株进行砍伐,既能缓解种内竞争,使低龄级植株获得更多阳光等资源,而降低死亡率并加快生长,又能为外来物种提供必要的生存条件,由此可知,适当对高龄级猴头杜鹃植株进行砍伐利于种群的良性发展,D正确。
故选D。
8.石菖蒲根系发达,能分泌克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是人工生物浮床中常见的植物。现有研究小组利用人工浮床开展了“菰(茭白)和石菖蒲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污水中N、P去除率(%)的比较表
结合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石菖蒲分泌的克藻物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能调节种间关系
B.生活污水中的N、P有机物可以为菰和石菖蒲提供无机盐和能量
C.两种植物单独种植均能有效净化污水,且混合种植净化效果更好
D.为了避免实验误差,混合实验组中植物总数应是单独种植组的2倍
【答案】A
【分析】人工浮床的原理就是利用浮床植物发达的根系吸附大量悬浮物,靠其中的微生物降解和吞噬作用净化水中的污染物,其次浮床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还能利用水中的氮、磷污染物;另外人工浮床通过遮光作用来抑制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繁殖,可有效防止“水华”发生,提高水的透明度;浮床植物可干燥处理后用来提取Cu、Zn、Hg、Pb等金属,这些植物不适合做家畜饲料,因为会随着食物链进行生物富集,对人体造成伤害。
【详解】A、石菖蒲分泌的克藻物质是化学物质,能够抑制藻类生长,进而调节种间关系,A正确;
B、菰和石菖蒲均为植物,以太阳能为能量来源,不能直接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B错误;
C、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两种植物无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混合种植去除总氮的效果高于单独种植,但是混合种植去除总磷的效果低于单独种植石菖蒲,C错误;
D、为了避免实验误差,每个实验装置中的植物株数应多株且相等,即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D错误。
故选A。
9.为制备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以降解厨余垃圾废液中淀粉、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研究人员探究了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处理某厨余垃圾废液的最佳接种量比,将两种菌液进行了不同配比的分组处理,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利用其合成分泌的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分解废液中的相关物质
B.实验过程中需将上述菌液分别接种于相同体积的厨余垃圾废液中进行培养
C.可通过检测实验前后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含量,确定适宜的配比
D.表中编号R1、R2、R3组构成相互对照,编号R0、R4组为空白对照
【答案】D
【分析】本实验的目的为了探究圆褐固氮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处理某厨余垃圾废液的最佳接种量比,自变量是两种菌的接种比,因变量是厨余垃圾废液中淀粉、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的剩余量。
【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可分解相应的物质,微生物利用其合成分泌的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分解废液中的相关物质,A正确;
B、实验过程中,厨余垃圾废液的作用类似于培养基,其体积是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B正确;
C、可通过检测实验前后废液中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含量,以确定适宜的配比,含量最少的比例最适宜,C正确;
D、表中实验均为实验组相互形成对比实验,空白实验为接种等量无菌水,D错误。
故选D。
10.为研究毒品海洛因的危害,兴趣班的同学将受孕7天的大鼠按下表随机分组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对照组胚胎发育过程中不会出现细胞凋亡
B.海洛因促进Bax含量提高会导致凋亡的脑细胞数量增多
C.低剂量海洛因即可严重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
D.实验结果提示孕妇吸毒有造成子女智力障碍的风险
【答案】A
【分析】分析表格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海洛因的剂量,对照组为无海洛因的处理,因变量为大鼠的生理状况,主要包括活胚胎数/胚胎总数(%)、脑畸形胚胎数/活胚胎数(%)和脑中促凋亡蛋白Bax含量(ug·L-l)等指标,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且据表可知,对照组的Bax含量为6.7,故对照组胚胎的发育过程中也会出现细胞凋亡,A错误;
B、Bax为脑中促凋亡蛋白,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相比,海洛因处理组的Bax含量升高,故海洛因促进Bax含量提高会导致脑细胞凋亡,B正确;
C、据表分析,低剂量组的脑畸形胚胎数/活胚胎数(%)为33%,与对照组(0)相比明显升高,故低剂量海洛因即可严重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C正确;
D、据表格数据可知,海洛因处理组的活胚胎数降低,脑畸形胚胎数和脑细胞凋亡率均升高,故推测孕妇吸毒有造成子女智力障碍的风险,D正确。
故选A。
11.将同一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制成两组相同的临时装片,分别放入I、II两种溶液中,某时刻观察到的细胞如图甲,测得细胞失水量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I、Ⅱ两种溶液中细胞失水量差异是因为溶液浓度不同
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绿色加深
C.图乙c点时,Ⅱ溶液中的洋葱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初始浓度
D.图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①内溶液浓度可能低于②内溶液浓度
【答案】D
【详解】题意分析,根据图I中失水量的变化,可推测细胞在该溶液中的发生了质壁分离;根据图II中失水量的变化可知细胞在该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原因应该是溶液中的溶质被细胞吸收所致。
【分析】A、Ⅰ、Ⅱ两条曲线的差异是Ⅰ、Ⅱ溶液溶质不同,Ⅰ溶液中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Ⅱ溶液中的溶质可以被细胞吸收,A错误;
B、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紫色加深,吸水能力增强,B错误;
C、当细胞处于c点时,液泡体积与O点的体积一样,但此时细胞液中多了外界溶液中进入液泡的溶质,此时Ⅱ溶液中的洋葱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初始浓度,C错误;
D、图甲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但不能判断此时为质壁分离还是复原,或者是保持不变,此时①内溶液的浓度和②内溶液的浓度大小无法判断,故①内溶液浓度可能低于②内溶液浓度,D正确。
故选D。
12.学习小组的同学选取某种植物的根尖制作临时装片进行有丝分裂观察实验,下表是观察到的处于细胞周期各时期的细胞数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应选择体积大、分化程度高的根尖细胞制作临时装片观察
B.视野内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的原因是分裂间期时间长
C.视野内最易找到的分裂期图像是分裂前期和分裂后期的图像
D.从表中数据说明,10:00比15:00进行实验时实验效果更好
【答案】A
【分析】1、观察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过程中,一般选用分裂能力比较旺盛的细胞进行观察,其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2、细胞周期一般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一般情况下分裂间期的时间较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
【详解】A、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无法作为有丝分裂观察实验材料,A错误;
B、一般情况下分裂间期的时间较长,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B正确;
C、分析表格可知分裂前期和后期的时间较长,因此视野内最易找到的分裂期图像是分裂前期和分裂后期的图像,C正确;
D、从表中数据说明,10:00时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比例为(10+5+9+4)÷175=0.16比15:00时分裂期/分裂间期的比例为(7+2+7+3)÷187=0.11更大,能看到更多的分裂期细胞,进行实验时实验效果更好,D正确。
故选A。
13.果蝇的性别是由早期胚胎的性指数所决定的,即X染色体的数目与常染色体组数的比例(X∶A)。在一只二倍体果蝇中,若X∶A=1∶2=0.5,则这只果蝇发育成为雄性;若X∶A=2∶2=1,则这只果蝇发育成为雌性。红眼果蝇(♀,XRXr)与白眼果蝇(♂,XrY)交配,子代中有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RXrY的果蝇甲。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果蝇甲表现为红眼雌性,其性指数等于1
B.果蝇甲的异常染色体组成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C.若亲本雄果蝇减数分裂II异常,则可能产生果蝇甲
D.若亲本雌果蝇减数分裂I异常,则可能产生果蝇甲
【答案】C
【分析】子代中有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RXrY的果蝇甲,可能是异常雌配子XRXr与雄配子Y结合,或者雌配子XR与异常雄配子XrY结合形成。
【详解】A、XRXrY的果蝇甲,X∶A=2∶2=1,发育成为雌性,且带显性基因R,因此为红眼雌性,A正确;
B、果蝇甲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B正确;
C、若亲本雄果蝇减数分裂II异常,产生的异常配子为YY或XrXr,不可能产生果蝇甲,C错误;
D、若亲本雌果蝇减数分裂I异常,产生异常配子XRXr,与Y的雄配子结合,则可能产生果蝇甲,D正确。
故选C。
14.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应用有机化学和酶学技术制备了有规律的双核苷酸或多核苷酸重复序列,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下表显示了部分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以上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破译遗传密码子
B.多聚核苷酸在实验中执行mRNA的作用
C.该实验体系中仅有模板与原料即可获得肽链
D.仅依据表中结果不能确定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
【答案】C
【分析】翻译的过程:以mRNA为模板,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tRNA负责转运氨基酸,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详解】A、以上系列实验的目的是破译遗传密码子,A正确;
B、多聚核苷酸在实验中充当了合成肽链的模板,执行mRNA的作用,B正确;
C、该实验体系不仅需要模板与原料,还需要能量等条件,C错误;
D、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多种密码子,仅依据表中结果不能确定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D正确。
故选C。
15.细胞色素c约含有104个氨基酸,是生物有氧呼吸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子传递体。下表所示不同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一事实可以从分子水平说明这些生物可能起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
B.据表推测,与黑猩猩相比,人和酵母菌的亲缘关系更远
C.与人类和黑猩猩的细胞色素c合成相关的基因碱基序列可能不同
D.乳酸菌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与表中酵母菌差异最小
【答案】D
【分析】据表格数据可知,人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与黑猩猩无明显差异,与酵母菌差异最大。
【详解】A、这些生物细胞色素c具有相似性,可以从分子水平说明这些生物可能起源于原始的共同祖先,A正确;
B、与黑猩猩相比,人和酵母菌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相差更大,故亲缘关系更远,B正确;
C、细胞色素c虽然氨基酸序列无差别,但密码子简并性等因素可导致合成细胞色素c的相关基因碱基序列不同,C正确;
D、细胞色素c是生物有氧呼吸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子传递体,乳酸菌是厌氧生物,故无细胞色素c,D错误。
故选D。
16.肌酸激酶会催化磷酸肌酸形成ATP。研究发现,人在高原生活一段时间后,肌酸激酶含量会发生相应变化,数据如表所示。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肌酸激酶在催化磷酸肌酸形成ATP的过程中会提供部分能量
B.高原生活有利于增加内环境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进而促进氧气的运输
C.在高原生活前,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时,其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D.在高原生活时,人在运动过程中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答案】C
【分析】1.酶的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2.酶的作用机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2)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详解】A、在酶促反应中,酶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的,A错误;
B、正常情况下,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中,B错误;
C、在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多数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数储存在ATP中,C正确;
D、人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人体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不产生CO2,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本题共 5小题,共 52 分。
17.(12分)为探明人工光植物工厂中红光远红光配比对水培冰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光照强度200μml·m-2·s-1的条件下,以白光LED作为对照组(R(红光)/FR(远红光)=5.5),在对照组(CK组)基础上添加不同强度远红光,分别设置FR(R/FR=1.2)和FR2(R/FR=0.8),研究不同光质组合处理对冰草的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如下表。不同红光远红光配比对冰草植株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请回答:
(1)光合色素的作用是 ,实验室可用 作为溶剂提取光合色素。利用特定的仪器测定色素提取液在红光下的吸光率后可计算叶绿素的含量,选择用红光而不是蓝紫光的原因是 。
(2)假设脱离卡尔文循环的三碳糖有20%在叶绿体基质中作为原料用于 的合成,还有80%三碳糖运至 ,转化成为蔗糖,则合成一分子蔗糖需 轮卡尔文循环。
(3)本实验中测量净光合速率的指标是 ,由表中可见,FR1和FR2处理情况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原因是① ,② 。
(4)叶片细胞中含有 可感受环境中光周期变化以及红光远红光配比的光信息,从而调控植物形态指标如 等参数。FR和FR处理情况下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下降,而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重均高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是 。
【答案】(1) 吸收、转化和利用光能 无水乙醇 类胡萝卜素也大量吸收蓝紫光,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
(2) 淀粉、蛋白质和脂质
叶绿体外 15
(3) CO2吸收量 植物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反应下降,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C3还原减少,净光合速率下降 气孔导度下降,CO2吸收减少,CO2固定减少,C3还原减少,净光合速率下降
(4) 光敏色素 株高、叶面积 叶面积较大,积累的有机物较多
【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人工光植物工厂中红光远红光配比对水培冰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红光远红光配比,因变量是水培冰草产量和品质。
【详解】(1)光合色素的作用是吸收、转化和利用光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由于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实验室可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提取光合色素;由于本实验是通过测定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值来测定叶绿素含量,则需要避免其他的光合色素造成的误差,植物叶绿体中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吸收蓝紫光,为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因此选择红区最大吸收峰的波长测定吸光值。
(2)假设脱离卡尔文循环的三碳糖有20%在叶绿体基质中作为原料用于淀粉、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还有80%三碳糖运至叶绿体外,转化成为蔗糖,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卡尔文循环过程中,一次循环固定一个C,蔗糖是二糖,含有12个C,因此合成一分子蔗糖需12÷80%=15轮卡尔文循环。
(3)净光合速率常用O2释放量、CO2吸收量、有机物积累量等来表示,据表格可知,本实验中测量净光合速率的指标是CO2吸收量。由表中可见,FR1和FR2处理情况下,与对照组相比,植物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导导度均下降,植物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反应下降,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C3还原减少;气孔导度下降,CO2吸收减少,CO2固定减少,C3还原减少,即两种因素均导致净光合速率降低。
(4)光敏色素是一类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因此叶片细胞中含有光敏色素可感受环境中光周期变化以及红光远红光配比的光信息,从而调控植物形态指标如株高、叶面积等参数。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FR和FR处理情况下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下降,而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重均高于对照组,其原因可能是FR和FR处理情况下植株的叶面积较大,有机物积累较多。
18.(11分)生长素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过程,植物通过协调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及信号转导来实现对不同生长发育过程的精准调控。请回答问题:
(1)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 ,而根部合成的生长素很少,主要由地上部分输送而来,输送路径如图1。拟南芥根横放后,不同区域的生长素运输量也会发生差异,导致近地侧的生长速度比远地侧 。研究发现,生长素的定向运输与细胞膜上的生长素输出载体(PIN)有关,据图1 推测, PIN在中柱部位细胞的分布位置主要在靠近根 的一侧(填“形态学上端”或“形态学下端”)。
(2)单侧光会激活拟南芥下胚轴细胞内的向光素(一种光敏色素),引起PIN 向细胞的 (填“向光侧”或“背光侧”)聚集,引起该侧生长素浓度升高。生长素促进下胚轴弯曲生长的信号转导机制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一方面,IAA 与 TIR1蛋白结合成复合物后,使阻遏蛋白 ,释放出 ,从而启动下游一系列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中除了与生长素反应相关的基因外,还包括阻遏蛋白的合成基因,这表明该信号转导途径存在 调节的机制;另一方面,IAA还能通过激活细胞膜上的质子泵,将H⁺通过 方式运至细胞外,使得细胞壁在酸性环境中软化松弛,易于细胞伸长生长。
(3)为了研究生长素激活质子泵是否依赖于 TIRl 受体蛋白,研究人员根据TIRl 受体的蛋白结构,通过 工程将TIR1蛋白改造为ccvTIR1 蛋白,改造后的ccvTIR1 只能特异性识别改造后的生长素cvxIAA而不能识别未改造的IAA,从而避免生长素的其他复杂响应来特异性研究 介导的信号通路;研究显示,当含有ccvTIR1的转基因植物被cvxIAA处理后依然能够激活质子泵,这说明 。
【答案】(1)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慢 形态学下端
(2) 背光侧 被降解 ARF 反馈 主动运输
(3) 蛋白质 TIR1受体 生长素激活质子泵依赖于TIR1蛋白
【分析】1、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当单侧光照射植物时,会使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导致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分布不均,从而出现生长不一致的现象,使得植物出现向光性。
2、分析图1可知,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从形态学上端运到形态学下端,拟南芥根横放后,会向地弯曲生长。分析图2可知,生长素可与细胞内的TIR1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后使阻遏蛋白分解,激活的ARF可以启动下游一系列基因的表达。
【详解】(1)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而根部合成的生长素很少,主要由地上部分输送而来。横放后,由图1可知,根向下弯曲生长,说明近地侧的生长速度比远地侧慢。在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据图1分析,PIN在中柱部位细胞的分布位置主要在靠近根形态学下端的一侧。
(2)单侧光照射时,会激活拟南芥下胚轴细胞内的向光素,引起PIN 向细胞的背光侧聚集,引起该侧生长素浓度升高,从而使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更快。据图2分析可知,IAA 与 TIR1蛋白结合成复合物后,使阻遏蛋白被降解,释放出(激活的)ARF,从而启动下游一系列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中除了与生长素反应相关的基因外,还包括阻遏蛋白的合成基因,合成的阻遏蛋白又将与ARF结合从而阻止ARF的激活,这表明该信号转导途径存在反馈调节的机制。据题意“细胞壁在酸性环境中软化松弛,易于细胞伸长生长”可知,细胞膜外的pH比膜内更低,因此H+通过质子泵运输到细胞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3)要生产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蛋白质,必须通过蛋白质工程。改造后的ccvTIR1 只能特异性识别改造后的生长素cvxIAA而不能识别未改造的IAA,从而避免生长素的其他复杂响应来特异性研究TIR1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当含有ccvTIR1的转基因植物被cvxIAA处理后依然能够激活质子泵,这说明生长素激活质子泵依赖于TIR1蛋白。
19.(9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会严重影响茶叶的品质。某科研小组对某重金属污染地区的单作茶园生态系统(种植单一品种茶树)进行了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茶农一般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人工除草。从种间关系分析,人工除草的目的主要是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人工除草能够 。
(2)有的茶农在茶树下间种草菇,茶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茶树根系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3)科研小组选择适宜的大豆进行茶、豆间作,与单作茶园相比,茶园土壤中镉等重金属浓度明显下降,且土壤肥力明显提升,其原因有 。
(4)为提高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在茶园的某一区域进一步建立了一个集种植。养殖,采摘和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科研小组对该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部分数据未给出,能量单位为J/·a,肉食性动物作为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
①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J/cm2·a。
②分析表中数据及各营养级能量的分配,表中X是指 ,表中的数据Y为 J/cm2·a。
【答案】(1) 减轻茶树与杂草间的竞争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茶树
(2)物质循环
(3)大豆吸收了重金属,而根瘤菌固氮增加了土壤肥力
(4) 直接 192×103 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5×103
【分析】研究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将生物在时间、空间上进行合理配置,增大流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规划和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详解】(1)茶树和杂草是种间竞争关系,它们之间会竞争营养物质和光能,所以从种间关系分析,人工除草的目的主要是减轻茶树与杂草间的竞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人工除草能够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流向茶树;
(2)有的茶农在茶树下间种草菇,茶树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草菇作为分解者,将腐殖质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茶树根系吸收利用,这种生产模式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功能;
(3)科研小组选择适宜的大豆进行茶、豆间作,与单作茶园相比,茶园土壤中镉等重金属浓度明显下降,且土壤肥力明显提升,说明大豆吸收了重金属,而根瘤菌是固氮菌,增加了土壤肥力;
(4)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作为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研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在茶园的某一区域进一步建立了一个集种植,养殖,采摘和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①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50+5+95+25)和人为输入的能量(6+10),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92×103 J/ cm2⋅ ·a;
②同化量的去向包括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未被利用的能量。其中X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流入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为25.0+6.0=12.7+1.3+12+Y,求得Y=5,能量单位为 103 J/ cm2⋅ ·a,即为表中的数据Y为5×103J/cm2·a。
20.(12分)落粒性是作物种子成熟后脱落的现象。对收获种子的作物来说,落粒性大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普通荞麦是非落粒的,但自交不亲和(自交无法产生后代)。进行杂交时,普通荞麦的非落粒性常常会丧失。研究者就荞麦非落粒性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
(1)荞麦的自交不亲和性有利于增加种群的 多样性。
(2)选取不同的非落粒品系与落粒品系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观察并统计F2的表型和比例,结果如下表。
①表分析,荞麦的落粒是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该性状由 对基因控制,作出该判断的理由是 。
②若用 A/a、B/b……表示落粒与否的控制基因,则杂交组合三所得F2中,纯合落粒个体的基因型为 ,所占比例为 。
(3)为进一步验证控制落粒性状的基因对数,请在(2)的亲本、F1和F2中选择合适的植株,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
【答案】(1)遗传/基因
(2) 显性 三 杂交组合三 F2中落粒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 27/64=(3/4)3 依据 n 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代中显性个体的比例是(3/4)n,可判断这两对杂交组合涉及3对等位基因 AABBCC 1/64
(3)测交方案:取杂交组合三的 F1与非落粒品系 3 测交,观察后代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测交后代中落粒:非落粒=1:7
【分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
【详解】(1)自交不亲和性有利于防止自交退化,可以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或叫基因多样性)。
(2)①表中杂交组合二分析可知,F1自交得到F2,F2中落粒:非落粒=3:1,进而判断荞麦的落粒是显性。该性状由三对基因控制,理由如下:杂交组合三 F2中落粒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 27/64=(3/4)3 依据 n 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完全显性时,F2代中显性个体的比例是(3/4)n,可判断这两对杂交组合涉及3对等位基因。
②杂交组合三所得F2中,落粒占比27/(27+37)=27/64=(3/4)3,进而判断出A-B-C-为落粒。所以,纯合落粒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所占比例为(1/4)3。
(3)根据题意,杂交组合三所得F2中,落粒占比27/(27+37)=27/64=(3/4)3,进而判断出A-B-C-为落粒,故控制落粒性状的基因对数为3对。进而判断出杂交组合三种的F1落粒品系基因型为AaBbCc,且亲本为AABBCC的落粒品系和aabbcc的非落粒品系3。为了进一步验证,可以设计实验如下:测交方案:取杂交组合三的 F1与非落粒品系 3 测交,观察后代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测交后代中落粒(AaBbCc=1/2×1/2×1/2=1/8):非落粒(1-落粒=7/8)=1:7。
21.(11分)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诞生,我国神经学家成功破解非人灵长类的克隆难题。克隆猴成为世界性难题的一个主要限制性因素是供体细胞核在受体卵母细胞中的不完全重编程导致胚胎发育率低。我国科研人员不断尝试各种实验方法,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促进体细胞核重编程,显著提高了体细胞克隆胚胎的质量和代孕猴的怀孕率。克隆猴的培育流程图如下,中中、华华是21个这样处理的卵细胞放入代孕母猴体内,最终生产出的2只活的克隆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核的功能是 ,构建重构胚时选用体细胞而不直接用细胞核的优点是 。
(2)我国克隆猴利用的猴胚胎成纤维细胞,是已分化的体细胞,从理论上分析选材成功的原因是 。中中、华华的性状 (填“是”或“否”)完全一致,原因是 。
(3)胎猴体细胞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Kdm4d通过影响基因甲基化水平影响基因在新的重组细胞中的表达,乙酰化解除表达被抑制。TSA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推测Kdm4d的mRNA和TSA处理的作用分别是 和 。
(4)克隆猴的难题由我国神经学家用很长时间突破,与克隆鼠比较,克隆猴用于研究的优点是 。
【答案】(1) 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减少对供体细胞核的损伤
(2) 成纤维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否 细胞核基因来自同一个胚胎供体,细胞质基因来自不同的卵细胞
(3) 降低组蛋白甲基化水平 提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
(4)克隆猴为神经学家提供了遗传背景更接近的模型动物,由于猴与人同属于灵长类动物,亲缘关系较近,以猴作为模型动物研究治疗人的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比小鼠模型更有优势
【分析】体细胞核移植的大致过程是:将供体体细胞核导入受体去核卵母细胞,形成重组细胞,用电脉冲刺激形成早期胚胎,导入代孕母体的子宫,妊娠、出生后即克隆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畜群繁育; ②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③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 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 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
【详解】(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储存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克隆猴的操作过程中,为了减少对供体细胞核的损伤,采用整个细胞进行移植,后面再做相应处理。
(2)成纤维细胞虽然已经分化,但是其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这是利用猴胚胎成纤维细胞成功克隆猴的依据。由于克隆过程中细胞核基因来自同一个胚胎供体,细胞质基因来自不同的卵细胞,因此中中、华华的性状不完全相同。
(3)Kdm4d是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则Kdm4d的mRNA可以表达组蛋白去甲基化酶,降低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TSA是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组蛋白脱乙酰酶的活性,提高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最终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
(4)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培育意义是在医学研究中通常需要用到遗传背景相似或相同的实验动物,这样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才更具有说服力。由于猴与人同属于灵长类动物,亲缘关系较近,以猴作为模型动物研究治疗人的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比小鼠模型更有优势。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游离甲状腺素(T4)
>103.00
12.0~22.0
μml/L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
21.00
0~1.22
IU/L
促甲状腺激素(TSH)
0.008
0.27~4.20
μIU/mL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48.00
3.10~6.80
μml/L
实验中加入的试剂种类
试剂类型
无法再检测出放射性时的试剂浓度
吗啡
麻醉剂
6×10-9M
美沙酮
麻醉剂
2×10-8M
左啡诺
麻醉剂
2×10-9M
苯巴比妥
非麻醉剂
滴加试剂无显著影响
缓冲液
缓冲液
滴加试剂无显著影响
类型
不同龄级猴头杜鹃的个体数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纯林中的猴头杜鹃种群
72
1
16
14
11
7
19
12
混交林中的猴头杜鹃种群
30
1
4
6
1
1
0
0
总氮去除率(%)
总磷去除率(%)
对照
42.6
38.8
菰
92.8
83.9
石菖蒲
92.7
94.3
混合
94.9
84.7
编号
R0
R1
R2
R3
R4
圆褐固氮菌:巨大芽孢杆菌
1:0
2:1
1:1
1:2
0:1
处理
检测项目
对照组
连续9天给予海洛因
低剂量组
中剂量组
高剂量组
活胚胎数/胚胎总数(%)
100
76
65
55
脑畸形胚胎数/活胚胎数(%)
0
33
55
79
脑中促凋亡蛋白Bax含量(ug·L-1)
6.7
7.5
10.0
12.5
实验时间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10:00
175
10
5
9
4
15:00
187
7
2
7
3
模板
产生的多肽序列
实验一
多聚UC(…UCUCUCUCUCUC…)
…Leu-Ser-Leu-Ser…
实验二
多聚UCU(…UCUUCUUCUUCU…)
…Phe-Phe-Phe…
…Ser-Ser-Ser…
…Leu-Leu-Leu…
生物名称
黑猩猩
猕猴
狗
鸡
响尾蛇
金枪鱼
果蝇
天蚕蛾
酵母菌
氨基酸差异/个
0
1
11
13
14
21
27
31
44
项目
最大摄氧量/(L·min-1)
运动后血液中乳酸含量/(mml·L-1)
血清肌酸激酶/(U·L-1)
高原生活前
2.16
10.3
137.4
高原生活后
2.65
8.4
289.3
处理
株高/cm
叶面积/cm2
地上部分干重/g
地下部分干重/g
叶绿素含量/g·kg-1
净光合速率/μmlCO2·m-2·s-1
气孔导度/ml·m-2·s-1
胞间CO2浓度/μml·ml-1
CK
22.87
550.64
1.68
0.18
0.29
7.14
0.44
361.52
FR1
26.77
811.24
2.31
0.21
0.21
6.31
0.30
357.90
FR2
29.43
1446.44
2.76
0.31
0.24
5.32
0.20
346.25
生物类型
X
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未利用的能量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
生产者
50
5.0
95.0
25.0
0
植食性动物
12.7
1.3
12.0
Y
6.0
肉食性动物
6.3
0.5
6.5
2.7
11.0
杂交组合
亲本
F2表型及比例
一
非落粒品系1
落粒品系
落粒:非落粒 =47:35(约9:7)
二
非落粒品系2
落粒品系
落粒:非落粒=85:28(约3:1)
三
非落粒品系3
落粒品系
落粒:非落粒=39:59(约 27:37)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单科)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全国卷专用)(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囊泡运输是细胞内重要的运输方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模拟卷07-【赢在高考·模拟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7解析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docx、黄金卷07考试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docx、黄金卷07参考答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模拟卷03-【赢在高考·模拟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文件包含黄金卷03解析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docx、黄金卷03考试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docx、黄金卷03参考答案-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卷浙江专用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