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地理试题(学生版+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地理试题(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地理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____分数:____
卷I(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雾耕技术(见图)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它会对温度等进行实时调控,并输出营养液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雾耕农业生产全流程无泥土栽培、无农药喷洒。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雾耕农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 市场广阔B. 土壤肥沃
C. 气候适宜D. 技术进步
2. 雾耕农业助力乡村振兴,适宜建设为( )
A. 观光科技园B. 空中花园
C. 植物公园D. 养殖基地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雾耕技术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对温度调控,输出营养液到根部,而且无泥土栽培,所以科技的进步是其形成的保障,D正确,C、B错误;市场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规模,不会对农业生产技术和方式产生影响,故A错误。故选D。
【2题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该农业生产主要在大棚室内,同时投入技术成本较大,生产规模较小,所以不适合大规模的植物公园和室外的空中花园,故B、C错误,该农业主要是种植业,不适合养殖基地,D错误;观光科技园符合其特点,且经济效益好,故选A。
【点睛】观光种植业:指具有观光功能的现代化种植,它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发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作物品种园地,或利用现代化农业栽培手段,向游客展示农业最新成果。如引进优质蔬菜、绿色食品、高产瓜果、观赏花卉作物,组建多姿多趣的农业观光园、自摘水果园、农俗园、果蔬品尝中心等。
鄱阳湖是典型的吞吐型湖泊,湖泊水位年内和年际变化较大。枯水期水落滩出,湿生草本植物迅速生长,形成广袤的草洲;丰水期湖水漫滩,随着水位上升,鄱阳湖草洲植物物种的丰富度和相似度降低。下图是鄱阳湖草洲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 鄱阳湖丰水期水位上升会导致草洲( )
A. 面积和斑块数量持续减少B. 面积和斑块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C. 斑块数量持续减少,面积先扩大后缩小D. 面积持续缩小,斑块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4. 鄱阳湖草洲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相似度随水位上升而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人类活动B. 草洲斑块数量C. 草洲连通度D. 湖水温度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鄱阳湖水位上升会逐渐淹没草洲,使草洲面积缩小;淹没初期,水会将草洲分割,使草洲斑块数量增加,但当水位达到一定高度后,随水位上升草洲斑块数量就会减少。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鄱阳湖水位上升,草洲的连通度下降,使得植物物种难以扩散到异地斑块,增加了其在区域内灭绝的可能性,物种丰富度下降;同时降低了草洲间植物物种交流与交换的可能,进而降低物种的相似度,C正确;人类活动对水位升降影响小,A错误;草洲斑块数量和湖水温度基本不影响草洲植物物种丰富度和相似度,BD错误。故选C。
【点睛】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水分和热量: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一生物种类丰富。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复杂的地区一生物种类丰富;水域环境复杂一水生生物丰富;地形复杂、起伏大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食物缺乏等。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一生物多样性减少。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滥捕滥猎、污染物的排放破坏生态环境(如对食物链的破坏、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生物多样性减少。
我国某市居民出行方式中,公共出行占26.2%,私家车出行占14.3%,步行、自行车等出行方式占59.5%。总体状况为周一至周五非机动车违法比例高于机动车。下图示意该市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违法比例的时间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非机动车比机动车违法比例高的主要原因是非机动车( )
A. 违法处罚力度大B. 驾驶人法律意识弱C. 驾驶方便D. 违法监管力度大
6. 在中午和前半夜时段,机动车比非机动车违法比例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车辆数量B. 出行频率C. 车辆速度D. 天气状况
7. 推测与周一至周五相比,周末两日机动车( )
A. 和非机动车违法比例均较高B. 和非机动车违法比例接近
C. 违法比例低于非机动车D. 违法比例高于非机动车
【答案】5. B 6. B 7. D
【解析】
【5题详解】
非机动车出行率高,但非机动车驾驶人法律意识弱,加上违法处罚力度小,易导致非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驶,A错误,B正确。违法监管力度对所有交通参与者都是相同的,D错误。驾驶方便并不是导致违法比例高的直接原因,因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驾驶方便性上存在差异,但这不是违法比例差异的主要原因,C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一般来说,人们工作地与居住地有一定距离,机动车因速度快,利于人们工作往返,因此相比非机动车,在中午和前半夜时段,机动车出行频率较高,故在中午和前半夜时段,机动车比非机动车违法比例高,B正确;车辆数量在中午和前半夜时段数量有可能减少,A错误;机动车的车辆速度与路况有关系,与是否是中午和前半夜关系不大,C错误;特殊的天气状况下,违法比例可能更高,但不代表中午和晚上的天气状况和其他时间就一定不一样,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周末两日,人们大多居家休息,出行率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违法比例均低于周一至周五,A错误;周末探亲或旅游等远距离外出需驾驶机动车出行,故周末两日机动车违法比例高于非机动车,D正确,BC错误。故选D。
【点睛】机动车较多的时间通常与交通流量高峰时段相关。一般来说,这些高峰时段出现在工作日的上下班时段,也就是早晨和傍晚。具体来说:早晨高峰:通常从早上7点开始,持续到9点左右。这个时段是许多人前往工作地点的时间,因此机动车流量较大。傍晚高峰:大约在下午5点到晚上7点之间。这个时段是人们下班回家的时间,同样会导致机动车流量增加。
广西柳城县中回山云海是当地特色景观之一,其出现与当地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当地多辐射雾,当雾抬升离开地面到达或高于山顶时,形成云海景观。下图示意中回山某次云海形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观赏中回山云海的最佳时间为( )
A. 夏季日出前的早晨B. 夏季日出后的早晨
C. 冬季日出前的早晨D. 冬季日出后的早晨
9. 甲地比乙地近地面风速大,是由于甲地( )
A. 海面阻力小B. 靠近风源地C. 气压梯度大D. 多种风叠加
【答案】8. D 9. A
【解析】
【8题详解】
由图可知,“等压线的数值为1042.5”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可推断此季节为冬季,AB错误;结合文字信息“当雾抬升离开地面”可以推知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后,出现下热上冷的大气结构,出现逆温层,才能形成该雾,应为冬季日出后的早晨,D正确,C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甲地比乙地近地面风速大,由图可知,甲在海洋,乙在陆地,陆地摩擦力大,海面上摩擦力小,阻力小,A正确;读图可知,甲地等压线比乙稀疏,气压梯度力更小,C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判断风源地、风的叠加对风速的影响,BD错误。故选A。
【点睛】辐射雾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平流雾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水蒸气逐渐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雾。
马面裙(如右图)是一种传统汉服服饰。2024年1月,山东省曹县马面裙的销售额达到4亿,占汉服销售总额的43%。现今曹县的汉服企业已达2200多家,电商14000个左右,飞速发展的还有物流业和上下游产业链,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目前近70家浙江柯桥的布料公司在曹县设置了总代理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马面裙深受市场青睐的主要原因是( )
A. 电商媒体推介B. 消费水平提升C. 销售价格较低D. 产品特色突出
11. 曹县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多选择汉服产业,主要是该县( )
A. 政策支持引导B. 就业机会较多C. 产业链较完备D. 生产成本较低
12. 布料公司在曹县设置总代理点的主要目的是( )
A. 及时供应市场B. 保证布料质量C. 节省物流成本D. 便于信息共享
【答案】10. D 11. C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马面裙能够很好地融合现代与传统元素,除了传统上衣,合适的衬衫、T恤以及毛衣等,还有大衣外套,都可混搭马面裙,而不会显得过于华丽和另类,产品特色突出,深受欢迎,D正确;电商媒体推介会更多人认识马面裙,但真正让消费者热爱,关键在产品的特色上,A错误;消费水平提升不是主要的原因,B错误;销售价格不低,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政策的支持对汉服的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创业不同就业,与就业机会多少无关,B错误;该县的汉服生产的产业链比较完善,投资成本低,门槛低,适合返乡创业人员,C正确;创业者主要看利润,而不是看成本高低,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布料公司在曹县设置总代理点主要是方便生产商户方便获得布料,减少生产的成本,A正确;对质量没有影响,B错误;布料公司要将布料运送到曹县,运输成本上升,C错误;与信息共享无关,D错误,故选A。
【点睛】因受地区地理条件和工业组合因素的影响,各地区工业集中与分散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在合理限度内,都能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效果。随着工业设备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引起同类生产在地理分布上的相对集中;由于联合企业和工业成组布局能带来外部经济的节省,必然引起不同类型企业的相互集聚。
石帷幔是喀斯特溶洞中的一种特殊地貌,是由洞壁边缘形成向下垂挂的线脊状沉积体,流水中的二氧化碳脱气逸出、碳酸钙沉积而成的,往往与突岩相随。福建某溶洞发育较多石帷幔,且部分与底部的石笋相连。图为该溶洞内石帷幔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石帷幔的发育需要( )
A. 洞顶水流持续滴落B. 突岩下方先脱气沉积
C. 水流自突岩分散向上D. 底部为可溶性岩层
14. 导致已形成的石帷幔遭到破坏的原因可能是( )
A. 降水量增大B. 地下水位下降
C. 滴水酸碱度下降D. 洞穴温度稳定
【答案】13 A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石帷幔(又称石帘、石幕)是一种洞穴沉积物,通常由洞顶滴水形成的碳酸钙沉积而成。当洞顶的水滴滴落时,它们可能会在洞顶形成石钟乳石,而在滴落的路径上则会形成石笋。如果水滴持续不断地滴落,并且滴落的水中含有溶解的碳酸钙,这些碳酸钙会在洞顶或洞壁上逐渐沉积,形成石帷幔。因此,洞顶水流的持续滴落是石帷幔形成的关键条件。其他选项中的突岩下方先脱气沉积、水流自突岩分散向上和底部为可溶性岩层虽然也与洞穴的形成和沉积有关,但不是石帷幔发育的直接原因,排除BCD,故选A。
【14题详解】
石帷幔是由碳酸钙沉积形成的,而碳酸钙的溶解度受酸碱度的影响。如果滴水的酸碱度下降,即变得更加酸性,这可能导致已形成的石帷幔中的碳酸钙溶解,进而破坏石帷幔的结构。例如,大气污染导致的酸雨可能会改变滴水的酸碱度,进而影响石帷幔的稳定性,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影响喀斯特作用的因素:①岩石的可溶性如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②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的空隙、裂隙。③水的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有机酸、无机酸的含量。④水的流动性取决于大气降水、地面坡度、岩石的空隙、裂隙及空隙、裂隙的连通性。
实现高比例可再生电力供应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但目前全球实现高比例可再生电力供应仍面临较大困难。下图示意2022年某日德国6:00~21:00电力生产与消费状况,目前德国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位居世界前列。完成下面小题。
15. 推测该日德国进行抽水储能所利用的电力最可能是( )
A. 核电B. 海上风电C. 光伏D. 褐煤发电
16. 为实现高比例可再生电力供应,未来德国需要( )
A. 加大水电资源开发B. 提高核电电力占比
C. 加大风光互补发电D. 大幅扩增生物质能
【答案】15. C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抽水储能主要是利用峰期电力将水抽至较高海拔的水库中,将能量以重力势能的形式储存至水库中,在需要电力时,通过水能发电供电。由图可知,抽水储能电力供应多在夜间,而白天光伏发电量大,供应充足,故可推知该日德国最可能是利用白天光伏电力进行抽水储能,夜间再进行水能发电,供应夜间需求,C正确。核电和褐煤发电的发电量昼夜差异不大,而光伏发电在白天明显更多,所以光伏发电最有可能,排除AD。海上风电与抽水储能发电的时间重叠,B错。故选C。
【16题详解】
由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地处西欧,常年风力较大且稳定,风电资源丰富,但风电在日间存在明显低谷期,故可以通过风力发电与日间的光伏发电相结合,加大风力、光伏互补发电,化解可再生电力供需矛盾,实现高比例可再生电力供应,C正确;德国多平原,水电资源有限,A错。核电需要矿产资源,不属于可再生能源,B错;德国纬度较高,年均温较低,生物质能较有限,无法成为主要电力供应来源,D错。故选C。
【点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分析:①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集群状况);②市场需求量或与市场的距离;③资金与技术水平。新能源开发一般投资大,技术水平要求高;④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占地面积广,需要广阔的土地条件;生物能的开发需要考虑靠近原料地;水能的开发需要考虑建坝条件;核能的开发需要考虑当地常规能源缺乏以及技术水平、资金等;⑤其他条件:如基础设施(如电网线路建设等)、交通便捷度(利于设备运入等)、生态环境等。
卷II(非选择题,共3大题,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山地面积约占94%,地形陡峭、切割破碎,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在滑坡、泥石流形成的诸多条件中,短时强降水是最主要的激发因素。某科研小组对该省当日降水量(来自当地县气象站)与500多个滑坡、泥石流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与泥石流绝大部分发生在日降水50mm以下,而50mm以上降水发生滑坡、泥石流的次数少。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是当地特殊原因导致的统计“失真”现象。图Ⅰ为该科研小组为进一步验证统计结果,深入实地,对云南中部某地滑坡与泥石流进行实况跟踪的统计图,图Ⅱ示意滑坡、泥石流发生时的降水情况。
(1)分析导致云南省当日强降水与滑坡、泥石流发生次数统计“失真”的原因。
(2)推测该省无降水时导致滑坡、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因素。
(3)分析短时强降水最易导致滑坡、泥石流暴发的原因。
【答案】(1)云南省位于低纬高原地区,局地强降水比较频繁,滑坡、泥石流发生时,县气象站观测到的降水量小于发生地实际降水量,导致统计“失真”;前期累积降水量较大,土壤含水量已饱和,随时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
(2)地震或构造运动;前期降水量积累;环境或植被变化等。
(3)汇流时间短,径流暴涨,搬运能力强;土层渗水,利于土层滑动。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云南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了降水与滑坡、泥石流的关系、地质灾害的自然因素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提取地理信息,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讨论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云南省位于低纬高原地区,主要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局地强降水比较频繁,滑坡、泥石流发生时,降水量大于县气象站观测到的降水量,可能是因为前期降水量大,导致统计“失真”;季风气候区降水不稳定多暴雨,前期累积降水量较大,持续时间长,土壤含水量已饱和,土壤和岩层被水充分浸润,随时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
小问2详解】
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在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不稳定,多地震;前期累积降水量较大,持续时间长;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易发生滑坡、泥石流。
【小问3详解】
短时强降水一般多是暴雨,导致地表径流流速快,径流暴涨,径流搬运、侵蚀能力强;强降水导致土壤含水量容易饱和,土层含水量大,利于土层滑动。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某品牌火锅餐饮品牌创建于1994年,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中餐企业,目前该品牌火锅餐饮品牌超过1300家门店。2012年,该品牌火锅在新加坡开设门店,开启海外扩张历程,目前已有超过100家海外门店,其中70家位于东南亚,店内往往消费者众多。该品牌火锅餐饮店进军东南亚,采用以首都为中心向外辐射的策略,先在首都密集开店,形成一定规模后,再扩散到该国的其他城市,以越南最为典型。该品牌火锅餐饮店在海外市场大力推广会员制,会员根据消费金额和积分升级所能享受的服务,并获得更优惠的价格。图示意该品牌火锅餐饮店在东南亚的主要扩散路径。
(1)简述该品牌火锅餐饮店在海外主攻东南亚市场的原因。
(2)该品牌火锅餐饮店在东南亚采用以首都为中心向外辐散的策略,说明其对降低成本的作用。
(3)分析该品牌火锅餐饮店在海外市场大力推广会员制的目的。
【答案】(1)东南亚华人华侨多,与我国文化相似,饮食喜好接受度高;空间距离较近,便于交流扩散;东南亚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消费潜力大。
(2)我国与东南亚国家首都联系紧密,以首都为中心向外辐散,便于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形成有序的管理等级,降低管理成本;首都对所在国的辐射能力强,便于降低营销推广成本。
(3)培育长久消费习惯,积累并扩大客户群体;精准研究会员消费行为,为改进产品和服务提供信息依据;形成火锅消费氛围,减少宣传推广的阻力;挤占其他火锅品牌市场,扩大该火锅品牌市场占有率。
【解析】
【分析】本题以火锅餐饮店在东南亚的主要扩散路径为背景,涉及服务业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新加坡,与我国文化相似,饮食喜好接受度高,这为火锅餐饮店提供了稳定的目标消费群体,有助于品牌的快速适应和市场接受;东南亚地区的地理位置靠近中国,空间距离较近,便于交流扩散,也降低了运营成本;东南亚是世界人口密集区,人口众多,经济增长快,消费潜力大。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与东南亚国家首都联系紧密,以首都为中心向外辐散,是因为首都城市具有更完善的物流系统和基础设施,有助于更好地管理供应链,确保食材的新鲜度和质量,从而降低运营成本;形成有序的管理等级,降低管理成本;此外,在首都密集开店有助于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成本。
【小问3详解】
该品牌火锅餐饮店在海外市场大力推广会员制的目的包括: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扩大市场占有率、稳定客源、提高经济效益、获取消费者的消费信息等。采取会员制,可以更好的培育当地长久的消费习惯,积累并扩大客户群体;也可以更好的精准研究会员消费行为,为改进产品和服务提供信息依据,以便于后期产业的调整;同时采取会员制,可以更好的形成火锅消费氛围,减少宣传推广的阻力,也可以降低宣传的成本;有利于挤占其他火锅品牌市场,扩大该火锅品牌市场占有率,提升该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在山东省北部莱州湾海域实施,预计2024年6月完工。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实现生态修复、渔业生产、科学研究、景观再造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渔业综合体。“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基本原理是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下图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意图。
(1)说明风力发电机底座“鱼礁化”的有利影响。
(2)简述“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对国家资源安全的意义。
(3)从第三产业发展角度,提出山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经济建设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修复风力发电机建设对海洋生态所造成的破坏;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提高渔业产量;海上风电和水下牧场共用海洋空间,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
(2)海上风电提供清洁能源,增加能源供给,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海洋牧场扩展渔业空间范围,提高渔业产量,保障农产品供应安全。
(3)发展海洋牧场文化科普教育产业;丰富休闲渔业(垂钓)/打造生态景观,发展旅游业;建立现代仓储物流网络,构建物联网电商营销体系。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莱州湾“海上风电+海洋牧场”为材料,涉及风电场选址的区位条件、风力发电机底座的影响、能源资源开发的意义、海洋牧场经济建设的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风力发电底座鱼礁化的有利影响可从改善生态、渔业、海洋空间利用等方面分析。人类建设风力发电机破坏海洋生态,鱼礁化能在风力发电机附近重建生态系统,一定程度上起到生态修复的作用,起到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作用;通过人工鱼礁构建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有利于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增加渔业产量;两种生产方式各自占据海洋不同空间,实现风力发电与海洋牧场的融合,共用海洋空间,提高海洋空间的利用率。
【小问2详解】
“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对国家资源安全的意义可以从风电(能源)和牧场(渔业)两方面阐述;风电是清洁能源,海上风电一方面可以提供丰富的清洁能源,增加能源供给,保障能源安全,另一方面可以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海洋牧场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生存场所,扩展渔业空间范围,从而提高渔业产量,满足市场需求,保障渔业产品供应安全。
小问3详解】
由材料“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可知,现代化海洋牧场可以发展海洋牧场文化科普教育产业,拓宽服务范围;由材料“休闲渔业、景观再造”可知,可以丰富休闲渔业(垂钓),打造生态景观,发展旅游业;由材料“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可知,可以增加渔获量,建立现代仓储物流网络,构建物联网电商营销体系,借助第三产业发展扩大渔业产品销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届江西省樟树中学高三仿真模拟地理试题(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2024届江西省樟树中学高三仿真模拟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2024届江西省樟树中学高三仿真模拟地理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演练地理试题(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演练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演练地理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河北省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教师版docx、河北省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